八大股市元老论市:调整近尾声 年线保卫战即将展开

八大股市元老论市:调整近尾声 年线保卫战即将展开
2019年05月26日 21:27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周末八大股市元老论市:调整近尾声,年线保卫战即将展开!

  来源:水晶球财经

  李志林:本轮调整已近尾

  作者简介:华东师大教授, 著名资深投资专家

  关于本周市场下跌的内在因素,都可以忽略不计。我以为,最主要的是和任正非两个同龄75岁老人的强烈“对决”,引发谣言、流言满天飞,多空分歧尖锐,以及由此引起的国内外投资者对不确定性的担忧。

  “对决”的本质是美政客用国家力量和政治手段,打压中国领先于世界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华为,以便打压整个中国的高科技,遏制中国的崛起。

  “对决”的焦点问题是以下几个:

  1、华为会成为第二个中兴通讯吗? 

  正当美方在贸易磋商中的不公正、不平等、不对等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便祭出了将华为及下面70个实体列入“黑名单”,并要求美国高通、谷歌、微软等高科技企业断绝与华为的业务往来,停止提供芯片和操作系统等服务。

  他们满以为此举可以将华为变为“中兴通讯第二”,一招致胜,迫其服软,任其摆布,以便将代表世界5G最高水平的华为,扼杀在摇篮之中,从而重创中国的高科技,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大幅让步,接受美方的不平等协议。

  但是,事与愿违,华为总裁任正非本周一迅即召开国内外记者会,在一个半小时里,回答了42个问题,共2万字。任正非的精彩表述有:

  “没有美国,华为照样能做芯片”;

  “没有美国市场,华为也是世界第一”;

  “并不因为美国的禁令下来,我们就没有量产能力了,华为的量产能力还是很大的”;

  “华为的5G绝对不会受影响。华为在5G技术方面取得的突破,别人二三年肯定追不上”;

  “美政客目前的做法低估了华为的力量”,“海思将启用‘备胎’计划,我们没有困难,高端芯片可以自己造,我们从来都是‘1+1’政策,一半买美国公司的芯片,一半用自己的芯片,尽管自己芯片的成本比美国低很多”。

  原来,华为很早就居安思危,预见到今后芯片总有被别人断供的那一天,所以在15年前(2004年),就投入4亿美元研发高端芯片,并且每年投入200多亿美元搞研发,竟然把世界最先进的7nm和5nm的麒麟980、990芯片做成功了。这就是华为能不惧并从容应对美方对华为禁用芯片的突然袭击的先见之明和强大底气!

  再说被禁用的安卓操作系统,华为也早已未雨绸缪。近日,华为销售业务总裁余承东表示,华为自研的OS操作系统将会在秋季面世,并且能够替代安卓的功能,同时可以兼容安卓的多数功能。甚至在某些方面功能更加强大,在手机、电脑、平板、汽车以及智能硬配件等,都可以用统一的标准使用OS,这是安卓系统无法做到的。5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网站显示,华为的自由操作系统已经申请注册“华为鸿蒙”商标,申请日期是2018年8月24日,注册公告日期是2019年5月14日,专用权限期是从2019年5月14日—2029年5月13日。

  至此,政府用长臂管辖的政治、行政和经济手段,封杀、打压包括芯片技术、软件、硬件、操作系统等的企图,已宣告全部破产。华为不仅没有成为“中兴通讯第二”,而且为中国挣得了国格,为中国企业家挣得了人格和自信。

  2、美盟友为何没有跟风制裁华为?

  以往,当美国与他国发生争端时,都有一帮盟国或盟友紧跟其后,闻风响应,帮腔、助威、造舆论、行动上保持高度的一致。

  但是,由于上台后,一反常态地反全球化,搞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与盟国打毛衣站,单边施压,动辄退群,撕毁协议,背信弃义,也引起了盟国的不满。

  3、打压中国高科(维权)技企业能凑效吗?

  除了华为以外,美国政府近期还制裁13家中国企业。但是,其中没有一家严重依赖美国的高技术产品的企业,没有一家被吓倒,没有一家出现去年中兴通讯那样的受辱结局。

  这说明,中国的自主可控发展的高科技企业在壮大,抵御外部的风险能力在增强。就以5G网络为例,为何美国要拼命打压华为,但打不垮?因为从5G标准通过的项数来看,中国移动有10个,华为有8个,中兴通讯有2个,分别列第一、第二、第九位,共计20个。而美国只有高通5个、英特尔4个,分别列第四和第七位,共计9个。正因为中国在5G上遥遥领先与美国,所以正如任正非所说,美国两三年内赶不上中国,这还是客气话。

  政府也积极作为。本周三,财政部及时宣布对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给予所得税5年优惠期,前2年免征,后3年减半征。预计工信部还将推出一些列支持集成电路和软件等高新企业发展的激励政策。

  中国历来对高新技术具有有强大的学习、模仿、赶上和超越的优势和能力。

  就以芯片技术为例。目前国际上这项技术已接近极限,用百分来计的话,大概达到了95份的水平。虽然目前中国的芯片技术(设计、制造、封装)总体在40—60分的水平,但在多数领域里,已经基本可用,甚至还可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中国缺德事高端芯片的批量生产能力,每年需用2000对亿美元进口。

  大幅度提升和赶超高端芯片水平,虽然需要3—5年的时间,不过,既然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已经实现了零的突破,涌现了能达到95分水平的华为这个领军企业,那么,按照中国的举国体制、全国一盘棋、大协作传统优势,其他的芯片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拜师(华为)”、传授、培训、转让技术、复制推广,把整个国家的芯片行业的水平,在尽短的时间内实现超越。这比从零开始安置“两弹一星”要容易的多!

  一旦中国的芯片水平逐年进步,那么,有朝一日,像美国的高通、因特尔等的高端芯片,以及微软、谷歌的操作系统,就会大幅贬值了、降价了、失业了,甚至破产了。在商言商。可以预见,当中国在自主发展芯片等高科技产业过程中,现在向中国断供的那些美国高科技企业,会不断向中国高科技企业伸出橄榄枝!

  因此,人们对中国团结一致、励精图治、自主发展核心高科技的能力,一定要有信心。

  4、加征到底是由中国承担还是美国承担?

  虽然原先是一个房地产商人,有较强的经济头脑,但他毕竟不是经济学家、金融家、国际贸易家。尤其在国际贸易上,他发表了许多缺乏常识的言论,误导了他制定贸易政策。

  之所以将大棒升级,一个重要理由是:加征后,中国将会向美国的财政部每年多交1000亿美元的税收,美国政府可以从中拿出150亿美元补贴豆农,剩余的850亿美元可以用来购买美国的优质农产品,来支援贫困国家的人民。真是好大的自信,好大的慈善义举!

  殊不知,由于美国金融逐利导致制造业转移他国,产业空心化;片面强调自由竞争,导致贫富悬殊、分化严重;储蓄率低、超前消费和年轻技术工人短缺,导致公众的生活必需品严重依赖进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2018年向中国进口了5750亿美元的商品。其中80%—90%是美国中产阶层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中国制造商品占据了美国超市商品的90%以上,并且是价廉物美、数量充沛,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替代国具有这种生产能力。

  从之前美国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的实际情况看,基本上不是由中国的企业支出,而是由美国的进口商、中间商承担,并将这部分额外负担通过商品涨价,转嫁给美国的消费者身上。

  如果在2000亿+325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生效后,由于这部分商品更是美国公众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缺的,美国必须进口,涨价也要进,增加的将导致美国的物价更大宽度和幅度的上涨,这部分依然是由美国消费者承担。

  据纽约时报预测,若对中国商品全部加征,将会导致12000家美国商店倒闭,100多万人失业,每个美国家庭每年将增加2400美元的生活开支。正因为此,近期美国150多个商业协会写信反对对中国商品加征的行为。

  而中国对美商品加征的,由于他们禁售高科技产品,对中国强买强卖的,主要是大豆等农产品和石油天然气,中国不向他进口也无妨,中国商店和家庭基本上没有使用美国商品。所以中国对美500亿美元和6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加征25%,掌握着由美方企业承担的主动权,不然,中国的贸易顺差将会更大。

  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真的如所说是由中国出吗?美国财政部真的每年能从中国收到1000亿美元额外税收吗?固然可以犯浑,但是,在美国的高层还是有懂经济和国际贸易的明白人。例如,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率先说出真相:加征的,相当大一部分是由美国企业支付。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更不愿意空吃1000亿美元紧张的“画饼”,最近公然与唱反调,公开承认: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是由美国的企业出,最后通过物价上涨,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来承担。显然已经听到了他们懂行的声音。

  既然如此,美国挥舞加征大棒,还能吓倒中国吗?美国有本事不进口那么多的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吗?能承受的起美国公众幡然醒悟后的公开谴责吗?

  在贸易摩擦上,如果说美国有空间优势,即利用高科技的优势和铁杆兄弟的人多势众,居高临下,先发制人,搞霸凌主义,试图用疾风暴雨式的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屈服退让的话,那么中国则有时间优势,即通过持久战,让美国政府、企业和人民逐步看到:由美国自担,贸易逆差的继续扩大,大豆等农产品、石油天然气卖不出去,物价上涨,财政赤字增加,美元指数上涨,股市指数,高科技股暴跌,石油和能源价格暴跌,失业率上升,社会矛盾尖锐,弄得不好还将引发金融危机。此时,与中国的毛衣 站还将怎么打下去?

  5、稳定股市是“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的首要方面。

  记得去年从年初的中兴通讯被制裁,到美国政客们的推特和讲话,不断打压、嘲笑中国,引起了整个社会对【毛衣站】的惊慌、恐惧、失败主义、投降主义的流行,一个重要原因是股市暴跌不止,从3587点一直跌到2440点,跌幅高达32%,并引发了4.7万亿的股权质押危机,险些已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可以说,这是继2015年下半年股灾、2016年“熔断”危机后的股灾3.0版。

  眼下,面对外部压力不断翻新的“亚历山大”,发出了“将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的铿锵誓言,包括召开中部崛起座谈会,长三角一体化高层会议,“金稳委”下了汇率“决不能出事”的死命令,对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实行所得税减免等激励政策,将推出160家国企的混改试点,等等。相信后面还会有更多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

  但是,我认为,信心比黄金更宝贵。有1.5亿股民、4—5亿家庭人口参与的中国股市的稳定,对提振中国最活跃人群的信心,与政府同心同德打赢【毛衣站】,至关重要。

  从时空上说,美国股市是走了10年的大牛市后,从26层掉下来,而中国股市则是从3层楼掉下来,二者受伤层度、下行空间和维稳压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管理层完全有能力稳住2800—3200点震荡箱体的下沿。

  从回调的幅度看,美国股市从26951点顶部回调,一年来也只跌了3.9%,跌幅非常小。而中国股市且不说去年跌幅巨大,跌了32%,即便从今年4月8日最高点算起,至本周五收盘,短短一个月,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上证综指、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跌幅就达11.4%、13%、18.5%、13.3%、15.8%、18.6%、19.5%。

  再从本轮调整回吐前三个月涨幅的情况看,七大指数分别回吐了62.4%、44.3%、58.8%、53%、51.9%、59.3%、69.1%,获利盘清洗得相当彻底。

  在从成交量看,本周五3782亿,创了3个多月的新低,回到了2月12日的水平,是最大成交量11768亿的32%。地量通常接近底部。

  从后续新增资金来看,MSCI从下周二(5月28日)起,入市资金由5%提高到10%,预计有千亿资金将入市;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经获批开业,资金总量5.6万亿,可为股市带来万亿级的增量资金;银监会要求保险公司将入市资金的比例从30%提升到40%,增量资金可有1.7万亿;私募基金首次突破13万亿,他们进入股市的资金将会大大超过公募基金的1.95万亿;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A股市值1.68万亿。这对总市值45.5万亿,实际流通市值仅20.7万亿的A股,具有很强的撬动作用。

  由此看,本轮调整已接近尾声,到了临界点,一旦在2838点或2800点完成探底,那么就有可能成为新一波行情的起点。

  关键是股市政策要适应市场的需求,有必要及时作出调整。

  例如,在外部压力加大的时刻,放开股指期货显然是不明智之举,广大投资者深受股指期货做空之害,很有必要规定,除套保以外的做空一律不准进行。

  又如,为了迎接科创板注册制的高科技股上市,应对主板中的传统产业的新股不予受理上市申请,以减轻供求压力。

  再如,对未达退市标准的ST股和绩差股,在没有实行集体诉讼制之前,不宜因业绩差而情绪化地对它们深恶痛绝,愤怒声讨,因为它们也是证监会审核后发出来的。而应尽可能通过并购重组,让其获得新生,做好存量改革,提升上市公司总体质量。

  金学伟:改善系统结构是A股的唯一出路

  作者简介:著名经济学家,我国最早证券分析评论家之一。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要文学史家说起来那叫一个嗨,但依我看却跟炒股一样一样。一种股票炒到头了,没法炒了,就换一种炒炒。一轮牛市,越到后来,被炒的股票品味越低。

  唐人以画入诗,开创一代诗风,且把各种形式格律全都玩遍,玩到了极限。

  宋人一看,炒到头了,没得玩了。好吧,我们就玩词吧。长长短短,抑扬顿挫,自由度大,还可以叫歌姬舞女来唱来伴舞。

  宋人把词玩残了,元人一看,这个也没得玩了,好吧,我们干脆把一首首曲编成一个戏,有故事有情节又不失雅趣。于是就有了元曲。

  明朝人一看,连这个也玩坏了,咋办呢?俺干脆讲故事吧,所以就有了明清小说。

  到了民国,胡博士一看,偶滴个天呐,I服了You,全都玩不过,所以就提倡白话文:一辆黄包车,车夫穿着背心……

  这当然是我在朋友圈里歪批文学史说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条演化规律: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在前面的路已走完,旧的模式已难再续情况下发生的。

  喜欢淡水水族的朋友应该会知道慈鲷,很多鱼缸里养的就是这种。尤其是三湖慈鲷,在淡水水族爱好者中更是如雷贯耳,因为它的种类极其繁多,千姿百态,各有各的奇特习性。所谓“三湖”,指的是东非的坦干伊克湖、维多利亚湖和马拉维湖。慈鲷在这里演化出数百各品种并不是因为它们喜欢与众不同,想把自己变成这个样子,而是因为这三个封闭的湖泊,食物极其匮乏,僧多粥少,每一个可资利用的生态位都非常宝贵,只有发展出与众不同的习性,占据某一个可利用且未被别的慈鲷占据的生态位,才能生存繁衍。

  由唐诗而宋词而元曲而明清小说,也是每一个后人在前人把已有的路已走到头,已登峰造极情况下发现的一个新的生态位。

  演化是个体对系统环境自适应的结果。过去我们常常把演化理解为进化,把达尔文的学说翻译为进化论。其实演化的结果不一定就是进化,像三湖慈鲷演化出的数百个品种,其中大部分用从鱼类的习性讲,都是退化而非进化。这种退化无可厚非,因为适者生存。

  依我看,这些年A股市场的退化也非常严重。这倒不是说走势比过去弱了,走势的强弱受宏观因素——宏观的经济形势、经济周期和宏观的供求关系影响较大,而是整个系统的退化。

  这种退化是从结构开始的。股市是社会和经济缩影,它跟人一样,也需要吐故纳新,新陈代谢。只有吃进去,没有拉出来,就会胀死。只有进气,没有出气,就差不多要死了。中国股市,只有上市制度,没有退市机制。上市用的是审核制,只对当前财务数据是否达标负责,不用考虑公司业务的可成长性,这是A股结构退化的开始。

  这在经济的扩张周期中问题还不大,顶多是沉没资产越来越多,因袭的包袱越来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低下。但一旦进入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调整期,它的危害性就充分暴露出来了。康氏调整周期的本质是产业更新——旧的产业已完成历史使命,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其间的绝大多数公司最后都会被淘汰掉。但因为没有退市制度,原来该淘汰的没有及时淘汰,新的该淘汰的大量产生,股市的盘子越来越大,丧失投资属性的股票则越来越多,整体结构性退化越来越严重。这几年蓝筹股的不断崛起,本质上就是结构退化带来的股市“资产荒”,使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处于避险需要,或主动或被动地将资金向这类股票集中的结果。

  中国是一个讲求共识的国家,上至朝廷内部,下至朝野之间,不能达成共识的事就很难推动,只有达成共识才能推得动。退市制度讲了近20年,却一直举步维艰,形同虚设,原因就在管理层内部,以及管理层和市场之间,从来就没有形成过共识。“有必要吗?”“这公平吗?”“能不能想想其他途径?”

  现在,这个共识似乎正在形成,但沉淀的负资产已太多,要清理这些负资产难度不亚于前2年的股权质押。如果急于求成,以“长痛不如短痛”的心态来处理,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轮新的溃败。

  解决结构退化乃股市的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就是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有效供给来自哪里?就是科创板!科创板不能保证所有上市的公司都好,甚至有可能是失败的公司居多数,就像当年的纳斯达克。但,这是改善并优化股市结构的唯一途径。也是未来牛市的希望所在,动力所在。

  系统退化的另一个原因是监管的错位和本末倒置。2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讲投资者教育,其实投资者是不需要教育的。投资人就像东非三湖中的慈鲷,你给它怎样的生态环境,它就会演化出怎样的生活习性。

  你纵容内幕交易,对内幕交易眼开眼闭,打击犹如挠痒,他就会放弃对公开信息的研究,专心去打探内幕消息,跟庄。

  你对虚假陈述的处理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如隔靴抓痒,百无罚一,那么,他就会使公开信息如敝履,将一切公开信息都视为造假,他的投资就不再有准则,因为投资的准则必须建立在真实的信息基础上才会有意义。

  把精力放在投资者教育上,是放弃自己的职责,犹如放着满大街小偷,却专注于教育路人如何识别小偷,防扒,属本末倒置,监管错位,事捡轻的做。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市场投资行为的退化。很少有人再关心公司基本面,关心了也可能是假的;很少有人去思考这支股票值多少价,因为今日不知明日事,搞不清楚它内部会起什么变化;行情来说,各种无厘头炒作盛行,大有醉生梦死之感;行情去时,始乱终弃。

  系统的表现是由系统行为决定的,系统行为是由系统结构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表现。改善股市的系统结构,是股市真正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应健中:年线保卫战即将展开

  作者简介:财经名人

  上证指数和深圳成分股指数又靠近年线了,而创业板指数和中小板指数已经跌破了年线。年线很重要,它反映的是一年来投资者的平均持股成本,这个指标被市场认为是牛熊分界线,走在年线之下被认为是熊市,而年线之上则是牛市。话虽这么说,其实这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但大盘和个股跌破年线,在技术指标上不是一个好兆头。

  现在上证指数的年线在2813点,呈很缓慢地下行趋势,而半年线目前落定在2821点,半年线将与年线搅合,共同对大盘构成了支撑。大盘未来的走势,考验年线将是一个艰巨的过程。

  首先,从去年到今年,股市每一次大跌的推手都是跟贸易摩擦有关,而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股市的方向感缺失,一年多来的股市走势,跟着贸易摩擦的情势而跌宕起伏,而未来走向还并不明朗的市场中,还是将问题考虑得复杂一点为好,调整好自己的投资组合,以免被动。

  其次,市场的资金在不断地退潮。目前沪深股市的日成交量维持在5000亿元左右,与春节后日成交量放大到8000至10000亿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两融余额也减少到了9311亿元低量,还有来自于香港市场的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出(每日在50亿元左右),市场出现越跌越抛、越抛越跌的景象。其实,成交量比指数走势更为重要,股市毕竟是靠钱堆起来的,钱一旦撤离,大盘只能往下去寻求平衡了。

  再次,创业板加速下跌走势值得关注。今年春节后的这把多头行情,创业板走势强于上证指数,而现在的这波跌势,创业板和中小板的跌势要大于上证指数,这两个指数率先跌破年线就是一个例证,除了创业板个股在此轮调整行情中获利回吐的因素外,此次科技股的大幅回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贸易摩擦引申到科技领域的摩擦,使一些科技股中的头部公司股价遭到了打压,这样的个股风险值得关注。

  最后,退市进入常态化也是市场下调的一个推手。近日,沪深交易所决定,依法依规分别对*ST海润、*ST上普、*ST华泽和*ST众和四家公司的股票实施终止上市。上述四家企业各自有其自身经营不善的原因,也存在规范运作方面的问题,市场多有预期,看那个标识就明白了,从挂ST到打星号。随着市场的发展,退市的节奏将会加快,数量也会渐渐增多,投资者对此要有心理准备。要防止跌入退市的陷阱,防范措施有:第一,回避垃圾股,远离那些*ST类股票,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第二,对那些化工、食品、药品等容易出重大事故的行业公司,为防止出现类似长生生物那样的恶性事件而突然休克,要经常关注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一旦有负面信息出现就要尽管远离;第三,近期中国股市出现了所谓的“两康事件”,康美药业和康得新公司突然宣布库存现金没了,数量高达300亿元和160多亿元,大股东如此玩弄财务报表的恶劣行径登峰造极,此类公司要坚决远离。

  年线还将面临挑战,投资者还是要静观其变,在操作上要控制仓位,现在半仓以及半仓以下相对安全,等市场企稳后再做决断。

  石建军:波段调整的时间和空间还没有到位

  作者简介:中国第一代投资分析家和元老级技术分析专家。

  本周大盘又是一根小阴十字星。自大盘刺探到2838点之后,这两周的小阴十字星明显都带有抵抗型的市场特征。这反映了市场的这样一个现象:在2800点一带,一方面有主力资金维护盘面,另一方面,市场的主动性承接力又相当有限。

  正是由于大盘只是表现为小幅震荡下调,本周的题材性炒作仍然此起彼伏。华为板块、软件板块、芯片板块和稀土板块都各领风骚三五天。但总体来看,绝大多数个股都表现为逐级调整的态势。

  即便是上述这些热点题材,盘面上也可以明显看出,基本上都属于中小级别的活跃资金的题材性投机。迹象很明确:敢于涨停的个股,大多是流通市值只有几十亿的迷你型小盘个股。

  这些盘面特征提示我们:市场的波段调整尚未出现明显企稳的迹象。

  我在年前曾经对今年的盘面波动规律作出过预判:一季度涨,二季度跌,三季度反弹,四季度再跌。上周的文章还专门提示:像样的反弹很可能要到三季度。所以,根据我对今年A股波动规律的研究,虽然大盘已经两次探至2838点,但目前仍然不具备像样反弹的条件。我这里所说的“像样反弹”,当然是指波段级别的反弹。因此,从时间的角度来研判,虽然大盘再下一个小台阶又会出现反弹,但至少在下个月中下旬之前,基本上所有的反弹都是弱势的、抵抗型的。

  顺便谈一下对预期中的三季度波段行情的预判。

  被前期市场舆论冲昏头脑而在3200点之上进场的投资者,显然都希望预期中三季度的波段行情是一个能够再创新高的所谓“上升第三浪”。但我在年初就反复强调过:“春季行情是全年最好的机会,千万别错过”。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我现在可以进一步明确“解密”了。这就是:春季行情的高点大概率将成为今年全年的最高点!也就是说:3288点很可能已经成为今年上证指数的最高点!

  太主观了吧?今年上半年都还没过去,你就把全年的最高指数给点出来了?也不怕被市场嘲笑?是啊,好像很主观!怎么办呢?天性如此!研究的结果就是如此!谁叫我是天方夜谭呢!

  不过,大盘若果真如此,板块和个股却未必如此。真正的科技成长股和刚性消费股是能够脱颖而出的。道理很简单:真正的科技成长股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真正的刚性消费股则不会受经济景气度的影响!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两类个股!然后呢?寻找波段低点适度建仓!再然后呢?利用波段行情做好差价降低成本就是了!

  桂浩明:公司造假,应该由谁来赔偿?

  作者简介: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随着“两康事件”的水落石出,这两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查处已经是没有悬念的的事情了。根据有关规定,一旦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那些受其信息误导而遭致损失的投资者,就可以要求上市公司作出赔偿。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律师开始联络相关投资者,准备一旦条件成熟,就要向两康提出赔偿的诉讼。

  不过,这里也引出一个问题:谁将是“两康事件”的最终买单者?根据现行规定,由于发布误导性信息的是上市公司,所以投资者是向上市公司提出赔偿要求,而如果这个要求得到法院支持,那么接下来就是要上市公司出钱实施赔偿。从财务上来说,就是由上市公司支出一笔赔偿款,而这笔款项将直接冲减上市公司的利润,从而减少公司的净资产。对于在这个时候还持有两康股票的投资者来说,这也就意味着他的股票资产会下降。因此实际结果就是,如果有人发起对两康的赔偿诉讼并且胜讼,那么他获得的赔偿,实际上是由两康的股东支付的。这里虽然大股东是要承担大部分,但广大中小股东也同样是要按比例来承担这部分支出。

  毫无疑问,法律这样规定是有道理的,既然是上市公司发布了误导信息,那么自然是上市公司来承担责任。作为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拿出资产进行赔偿时,实际上也就是由上市公司的全体股东按持股比例来赔偿。然而,如果结合“两康事件”的案例,这样做真的合理吗?在这里犯事的是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大股东,他们编造的虚假信息不仅欺骗了市场,也误导了公司的其他股东,而现在东窗事发,还要由公司的所有股东来为之买单,似乎不合情理。当然,在事件发生后,作为普通投资者,也已经了解到了公司存在违法行为,并且可能面临包括退市以及赔偿受误导的投资者损失等一系列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仍然继续持有或者是买入公司股票,那么只能是按“买者自负”的原则自己承担责任了,这本身也是公平的,毕竟没有人强迫投资者在这个时候去这样做。

  但不管怎么说,这样一来总觉得是太便宜作为公司大股东的实际控制人了。他们的违法行为让公司蒙受损失,再由所有公司股东来赔偿投资者的损失,在这里他们自己的责任应该如何追究呢?如果这中间涉及刑事犯罪,那么就必须坚决依法惩处。与此同时还必须追缴其违法所得,并且判处赔偿对公司造成的损失。但是从已有的案例来看,犯罪的大股东被判入狱及罚没款的有之,但赔偿上市公司损失的则不多见。其实,作为实际上也是受害的一方,上市公司完全可以作为诉讼主体,对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大股东提出控告。就以“两康事件”来说,就存在大股东非法挪用公司资产且无法归还,导致上市公司重大损失的问题,这就完全可以提出起诉。而如果能够胜诉,并且成功地追回被侵占、挪用的资产,那么一方面上市公司的利益得到了维护,同时另一方面即便公司还面临赔偿投资者的问题,也因为能够从大股东那里追回部分资产,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现在,一些上市公司对因为大股东不法行为所导致的财产损失计提了坏账,而如果能够通过诉讼手段追讨成功,这样就能够予以冲抵,这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客观上也是一种补偿。

  在这里,我们探讨的是上市公司造假,发布误导性信息,由此造成投资者的损失,应该由谁来赔偿的问题。应该说,这个问题虽然并不太复杂,但由于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很健全,因此往往出现公司的普通投资者也承担因为大股东不法行为导致的赔偿责任,显然如果没有对大股东责任的追偿机制的话,这里是存在漏洞的。而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无疑需要各界作出努力,而从建设一个具有良好法制的市场来说,这样做是十分必要的。

  贺宛男:暴力抗法,深大通(维权)如何走到这一步

  作者简介:著名财经评论家和专栏作家

  毫无疑问,本周的“明星股”非深大通莫属。

  又是暴力抗法证监会稽查人员被殴打住院,又是深交所连夜发文谴责,又是股价一字跌停……

  我们要问的是,胆大妄为的深大通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深大通于1994年8月8日上市,是深交所最早上市的公司之一。上市近25年来“城头变幻大王旗”,四次卖壳易主,“壳主”从外资(香港某公司)到央企(蓝星集团),到多家民企;主业频繁变换,历经电子元器件、地产、传媒、数据营销、影视文化、区块链,工业大麻……讲故事追热点玩套路习以为常。

  就拿近三年来说。2016年,公司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以27.5亿元的高溢价,完成收购两家广告公司冉十科技和视科传媒各100%股权。其中冉十科技仅3926万元净资产,竟作价10.55亿元;视科传媒2.24亿元净资产,作价17亿元。两家标的公司承诺四年(2015-2018)净利润合计分别不低于4.03亿元、7.05亿元,结果不但“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而导致2018年巨亏23.50亿元,其中两标的公司计提商誉减值高达21.2亿元。

  我们看到,以不到4000万净资产卖出10.55亿元高价的曹林芳(公司第五大股东)等人,又是减持套现3个多亿,又是大比例质押(2600多万股质押2300多万股)。公司称曾多次要求按原承诺补偿,后者竟“使用包括但不限于人身安全等各种威逼恐吓——引自公司公告”。以至于今年5月13日宣布冻结曹林芳等人的股份,而实际上,人家早就拿着大把大把的钱“长期滞留国外”啦!

  明知“人身安全被威逼恐吓”,为什么直到今年5月才冻结股份?是不是在暗通款曲?

  我们看到,明明4月14日已公告2018年报巨亏23.5亿元,可紧接着,公司多次发布涉足工业大麻消息:4月18日,宣布与北京天益新麻,共同成立大通-新麻有限合伙企业,规模10亿元。5月9日又公告,收购云南浩南生物,后者拥有《晋宁县公安局申请大麻花叶加工的批复》;等等。以至于引发股价上涨后让曹林芳等人继续减持套现。

  而实际上,北京天益新麻今年3月13日才成立,注册资本不过1000万元。

  所有这些,全都是炒作。

  我们看到,那卖了17亿高价的视科传媒原控制人夏东明(持股7.41%、公司第四大股东),因涉嫌P2P非法集资被抓。有媒体披露,夏东明今年1月已被杭州警方刑事关押,可深大通直至今年4月30日公布年报时才捎带一句,予以披露。

  行了,不再赘述,像深大通这样上市二十余年,基本不做好事、不作贡献,反而在市场留下劣迹斑斑的不是一家两家。

  例如,在“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旗帜下,2012年16家暂停上市公司,居然全部“恢复上市”,其中就有深大通。

  它们中,有的“死缓”停牌达7年(*ST恒立、1996年上市)和6年之久(*ST大通、1994上市)。

  有的如*ST北生(1997年上市)摇身一变为ST慧球,被大骗子鲜言所控制。

  有的如*ST金城(1998年上市)变身为神雾系的*ST节能,敲骨吸髓后再一次被暂停上市。

  当然还有如*ST聚友(1997年上市),摇身一变为*ST华泽,终究还是摘牌了……

  相信所有这一切,监管部门理应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可是除了“立案”“谴责”,或者顶格罚款30万、60万,还能够做些什么?

  如果能早些驱逐这些坑蒙拐骗的“害人虫”,投资者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蒙骗、被引诱,股市生态会越来越变得令人丑恶吗?如果能早些清除这些污泥注水,我们的股市会走到今天这样跟跌不跟涨、不堪一击的局面吗?如果能早些给违法诈骗者以严惩,会出现今天如深大通那样公然暴力抗法的事件吗?

  A股监管长期奉行的父爱主义可以休矣。

  黄湘源:一分为二看待董监高“披露不保证”

  作者简介:著名独立撰稿人。

  对上市公司董监高的“不保证”一方面不应当一棍子打死,另一方面也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也就是说,只有当上市公司董监高不再是从撇清自己的责任出发,而是为了尽职尽责,挺身而出,跟造假作斗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才真正有可能得到落到实处的可靠保证。

  上市公司高管对信息披露真实性不保证,一方面反映了某些上市公司不真实信息披露一统天下的铁幕正在被撕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部分上市公司高管对保证信息披露真实性刻意回避或推卸责任的心态。对此,有必要以一分为二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往,人们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虽然不难看到“本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次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等字样,可是,依然还是难免遭遇为数并不能算太少的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信息披露。如果说,不真实的信息披露不仅意味着对上市公司广大股东和投资者的蓄意欺骗,那么,这种信誓旦旦的无厘头保证,岂不更像被迫吞食苍蝇一样让人无法不感到格外的恶心和难受?虽然上市公司无法像常人所说的那样既然无法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就干脆什么也不披露,但是,在上市公司董监高中有人敢于将“无法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说出来,无论如何,比异口同声地将本来应该无法保证其真实性的信息披露说成一致保证所披露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总是有可能要好一点,甚至不是好一点点。

  它至少向所有对了解该公司这一次的信息披露情况有需要的人们发出了一个带有警示性的信号,说明该公司这一次虽然按期或按规定披露了相关的信息,但是,其中不仅有可能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而且,即使在目前已披露的信息中,也并不是不存在涉及到真实不真实的问题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警示性提示,不要说一般看不大懂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尤其是专业性财务报告的投资者,难免被上市公司董监高根本就不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所谓保证所蒙蔽,被人给卖了还不知道怎么给卖的,就是市场监管当局一时之间也未必一下子就能够发现猫腻和察觉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上市公司董监高的“不保证”,很有可能为监管的适时介入和准确介入提供了适当的切入口,这对于撕开某些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铁幕甚至黑幕,无疑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对此,显然不适宜虚无主义地予以一概否定。

  当然,不能不看到,有些董监高之所以表示无法保证有关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无非是为了逃避责任。早在2015年4月30日公布的*ST博元2014年报及2015年一季报,就曾出现过这样的奇葩现象。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监高包括公司负责人及会计主管均发表声明,不仅声称无法保证上述年报和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且还公然表示将不承担个别和连带责任。对此,证监会发言人理所当然地明确表示,上市公司董监高应该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完整。董事会的换届及高管人员的变动不仅不能成为*ST博元新任董监高不保证公司信息披露真实性的理由,相反,拒不保证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反而暴露了其宁愿践踏法律和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也不愿意负起自己所应尽责任的可耻嘴脸。

  《会计法》第四十六条明文规定:“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这也就是说,各级财务工作的相关责任人员只要依法履行职责,是应该受到法律保护的。无论是受胁迫还是受欺骗,都不是参与财务造假或默认财务造假的理由。对财务造假不仅不抵制,而且还知情不报,企图以一声“无法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的空头声明,就将自己所应负的责任推个一干二净,这显然并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徒劳而无益的。财务人员如此,企业董监高同样如此。

  事实上,无论是既同意披露年报又不保证其是否存在涉及不真实性的问题,还是一边签字一边发表不保证之类的声明,都无异于脚踩两只船:一方面对利益摇尾乞怜,献媚示忠;另一方面,又不忘记向市场向监管当局撇清自己对造假的责任。曾经有这样一位会计负责人,尽管她一再表白自己在造假报表上签字的时候,还没有得到正式任命,另一方面却又向法院起诉,要求公司方面兑现其履职期间所应该得到的报酬待遇。正如证监会在对其实施相应处分时所指出的那样,这只能说明她缺乏起码的职业操守。事实上,财务造假不仅造成了相关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的严重后果,更给广大的投资者带来了不胜计数的重大损失,对于上市公司董监高在这方面所应负的责任,又岂是轻飘飘的一声“不保证”所能撇清得了的?

  尽管上市公司董监高声明一声“不保证”,无论如何总比昧着良心对涉嫌造假的信息披露随声附和什么“保证真实、准确、完整”不仅要好而且还好得多。不过,令人不无遗憾的是,除了这一声“不保证”之外,至今似乎还没有见到过有什么上市公司造假的堡垒被内部人所攻破。什么时候上市公司造假的堡垒能够在内部人的反戈一击之下被摧枯拉朽了,什么时候上市公司董监高的这一声“不保证”或才有可能发生由里到外的质的变化。就此而言,对上市公司董监高的“不保证”一方面不应当一棍子打死,另一方面也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也就是说,只有当上市公司董监高不再仅仅是从撇清自己的责任出发,而是为了尽职尽责,挺身而出,不仅敢于与造假决裂,而且还能够检举造假,跟造假作斗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才真正有可能得到落到实处的可靠保证。

  皮海洲:险资提升投资上限能带来多大利好

  作者简介:著名财经评论家

  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可达总资产的30%,但基本上就在10%左右。截止3月末,险资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总额为2.11万亿元,仅占总资产的11.04%,距30%的上限甚远,更别说40%的上限设置了。因此,将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提升到40%的意义不大。

  近期有消息称,“银保监会正积极研究修订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拟在当前30%基础上予以进一步提升。”而根据多位险企人士表示,险资权益投资上限或将提高到40%。

  险资权益投资上限提高到40%,这个分析应该说是有根据的。根据2015年7月8日中国保监会发出的《关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5〕64号)精神,符合相关条件的保险公司,经报保监会备案,投资单一蓝筹股票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监管比例上限由5%调整为10%;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达到30%的,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权益类资产余额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0%。正是基于原保监会曾作出过这样的规定,因此,在银保监会拟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的情况下,险资权益投资上限提高到40%是很有可能的。

  那么,如果该消息成真,将会给A股市场带来多大的利好呢?有市场人士就此作出分析,截至一季度末,保险业的资金运用余额17.0554万亿元。基于此,如果权益投资比例提升至40%,按照此前实际的二级市场权益投资比例,可能给A股市场带来近万亿元的增量资金。是否果真如此呢?个人以为还需冷静对待这一消息。虽然该消息对A股市场会构成一定利好作用,但对A股市场的利好作用其实较为有限。

  虽然不排除个别险企在投资上较为激进,其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已经逼近30%的上限,但就整个险企来说,在投资权益类资产的问题上还是非常稳健的,甚至是保守的。虽然根据规定,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可达总资产的30%,但实际投资比例基本上就在10%左右。如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2019年1-3月保险业经营情况表》,截止3月末,险资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总额为2.11万亿元,仅占险企总资产19.11万亿元的11.04%,距离30%的上限相距甚远。这就更别说是40%的上限设置了。因此,对于整个险资来说,将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的上限由当前的30%提升到40%的意义不大。

  不仅如此,部分险资对扩大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有需求,并不是要加大A股二级市场的投入,而是要加大对一级市场的投入。比如,最近几年,一些银行大量发行优先股,由于优先股具有稳定的股息收入,而且有的优先股还可以转为普通股,这又可以给投资者带来一笔财富,因此优先股的发行受到机构投资者的欢迎,许多险资也积极参与其中。而优先股一旦转为普通股,这对A股二级市场来说实际上构成一种利空作用。

  不仅如此,有的险企对扩大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有需求,那也是为了加大对港股投资的缘故。险资投资以蓝筹股为主要投资对象,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港股远比A股便宜,这一点最明显表现在AH股之间的价差上。如截止5月21日,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为124.75点,也即同时在A股、H股上市的内地公司,A股的整体平均价格比H股高出24.75%。这就意味着H股比A股更具投资价值。如此一来,一些蓝筹股的H股股票就成了保险公司买入的对象。比如,中国平安去年以来10次买进工行H股,持有工行H股的比例已达到11%以上。

  除此之外,随着科创板的开设,险资作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也将参与科创板的投资,因此这也会扩大险资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需求。但这对当下的A股市场来说却不构成利好作用。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4 红塔证券 601236 --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04 国茂股份 603915 --
  • 06-04 卓胜微 300782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