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行意外下调MLF利率!迟来的“降息”背后透露了什么信号?
央行变相“降息”了!
11月5日,央行如期续做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量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但出人意料的是,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了5个基点。这是自2018年4月以来,首次调降1年期MLF利率。
意外“降息”背后透露了怎样的信号?债市、股市将如何走?
“降息”虽迟但到
今年8月,央行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LPR的报价基准直接与中期借贷便利(MLF)挂钩,货币政策价格工具也由过去的法定贷款基准利率转变为MLF利率,市场关注的央行是否降息的核心变为MLF利率是否下调。
此前,9月MLF利率下调的预期多次落空。9月24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并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国家央行所做的那样,有一些比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政策。综合分析国内形势和国际背景,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当保持定力,坚持稳健的取向。”
10月21日,新版LPR第三次报价:1年期和5年期以上品种均与9月的报价持平,继续下行预期落空。
就在市场降息预期降温之际,11月5日,央行将1年期MLF中标利率小幅下调5个基点至3.25%。
受此消息影响,债市大幅反弹,国债期货全线大幅收涨。截至下午收盘,10年期债主力合约涨0.38%,5年期主力合约涨0.18%,2年期主力合约涨0.12%。
资本市场方面,A股震荡攀升,上证指数收盘涨0.54%报2991.56点,录得三连升,一度站上3000点;深证成指涨0.71%报9938.61点;创业板指涨0.79%报1713.29点;上证50指数盘中涨近1%突破3048高点,刷新2018年2月7日以来新高。两市成交4815亿元,较上一日略有放大。北向资金净流入52亿元,连续9日净流入。
“降息”传递的信号
从外部环境来看,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多国央行纷纷降息,美联储今年内已连续三次降息。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也从美联储第一次降息时的50个bp扩大至目前的150个bp,利差扩大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企稳回升,为央行降息打开了空间。
今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报6.9975,较上一交易日涨327个基点,为8月5日以来首次升破7整数关口。今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跌3个基点,报7.0385。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分析称,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出经济下行叠加通胀高企的阶段性“滞胀”特征,央行的最终目标中,稳增长和控通胀出现冲突,增加了货币政策决策难度。由于最终目标比较多,货币政策只能抓主要矛盾,当前央行货币政策是在稳增长与控通胀间进行艰难的抉择。
温彬则表示,从通胀来看,猪肉价格快速上涨推高食品价格涨幅,对CPI带来压力,预计11月份CPI同比上涨3.1%,但总体可控。相反,PPI已经连续3个月负增长,预计11月份PPI继续同比下降,企业盈利状况承压。在房地产调控加强的背景下,房地产价格总体平稳。因此,通胀和资产价格不应作为考量是否降低政策利率的主要因素。
从LPR形成的公式上看,LPR利率=MLF利率+加点利率,MLF利率的变动、加点水平的变动均会引起LPR变动。有业内人士认为,10月LPR较上月持平,央行调降MLF利率使LPR有下行空间,给市场传递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信号。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在缺乏市场预期管理的情况下,央行下调MLF利率,主要是因为银行负债成本制约,银行缺乏足够的意愿继续压缩利差来主动调降LPR,在短期经济增长触及政策底线、稳增长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央行下调定价基准MLF利率来引导LPR调整更具时效性,能更快达到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稳就业、稳投资的目的。
本次对到期MLF等量投放操作,温彬认为,这表明央行继续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下调1年期MLF利率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表明央行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对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定和扩大内需具有积极作用”。
中信固收明明点评称,最近债券市场利率上行幅度比较明显,包括一些企业取消发行,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所以央行在这个时候适时调降利率,有助于平稳债券市场运行,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11月LPR有望下行
截至目前,LPR已进行了三次报价,下调幅度逐渐收窄。
8月20日一年期LPR下调10bp、5年期以上LPR下调5bp;而9月20日一年期LPR下调5bp、5年以上LPR维持不变;10月21日,两个期限品种LPR均未变动。
分析人士认为,11月20日LPR将进行第四次报价,央行11月初下调MLF利率,有助于引导11月LPR报价下行。
在温彬看来,按照LPR新机制,下调MLF利率应该在随后的LPR报价中同步、等量反映。他预计11月20日1年期LPR利率为4.15%。随着LPR新机制日益成熟和完善,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会有明显的下降。
明明表示,今年以来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力度比较大,而现在人民币汇率保持平稳,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空间比较充裕,有宽松的必要。
展望未来的货币政策,明明称,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已经打开,接下来有可能采取量价组合的政策,今年底明年初有可能推出降准,稳定流动性供给。明年在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MLF利率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不过,有分析人士强调,MLF利率下调并不意味着货币宽松重启,MLF利率调降后的央行操作值得关注。
李奇霖表示,猪肉供给收缩对通胀形成的压力有增无减,未来两个季度内,物价上涨的压力都会是实体与民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央行宽松容易助长通胀预期的形成,后续不排除央行会把控好流动性的闸门,来中和调降利率对市场形成的宽松预期。
“但从中期的角度来看,债市所面临的政策风险(基本面可能触底企稳)依然存在,高通胀环境下,货币政策的基调是否真正转向也有待进一步观察,因此建议投资者仍需谨慎。”李奇霖称。
(国际金融报记者 范佳慧)
责任编辑:赵子牛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