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值得重视的“银发理财”
来源:证券时报
【市场敏感】
正规军将来可以依靠金融科技手段来“布道”,但这对于银发客户群体的学习能力与技巧,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魏敏
相比养儿养女和涂防晒霜防老,去年8月已经获批并成功发行的养老基金显然鲜为人知,与最近大热的科创板基金相比更是泯然于众人。牛来熊往,那些动辄挤在数百亿首发热门基金等待比例配售的投资者中,不乏以挣点养老钱为目标的“银发一族”。也只有他(她)们,还能经常有空买菜之余,拐进分支行网点,听柜台后的理财经理小王来解释为什么买的基金表现不如他当初分析得花好稻好,若叔叔阿姨的反应不那么激烈,小王还可能会建议止损,长痛不如短痛,再搭点手续费赎回,换最近新发的某只热门基金。若基金走势尚可,小王也可能会提出该止盈,哪怕才只挣了三五个点。并建议一脸茫然的叔叔阿姨不如再看看最近新发的某只热门基金。小王们没有和叔叔阿姨们强调的是,不管换的这只基金亏或赚,认购费、赎回费等手续费,他又可以再收一遍。毕竟相比基金业绩,小王更关心自己的业绩,也是人之常情。
惦记老年人钱袋子的人不少,与那些明目张胆搞庞氏骗局的山寨金融机构、所谓理财公司相比,“正规军”小王的做法肯定合法合规,但是否合情合理则不敢轻易下结论。
但对于不幸着了正规军之外的道的理财群体而言,其处境已经相当尴尬。众所周知,前几年,以基金、资本、投资、咨询、财富冠名的各类山寨金融公司,借助互联网外衣,给具备一定投资实力,但又没有相应金融知识储备的投资者,尤其是交水电煤费还得去邮局、银行的代收柜台排队的老年客户群体,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身处北、上、深、杭等一二线大都市,见多识广的客户都接二连三上当,遑论小地方的客户。但理财投资与一般衣食住行的消费不同,事关当事人生活质量,乃至家庭伦理关系的存亡。冷冰冰的受损数字堆砌,让老年客户几无“翻身”可能。当事人的生理与心理均易遭受重大打击,若晚年幸福毁于一旦,给社会平添不安定因素。
有什么样的平台,按理也就有什么样的受众。但仅归结于客户自身贪婪或傻,又显失公平。要求从未接触过银行以外的任何金融机构,知识构成中缺失经济学板块的客户,尤其是老年客户,能够一眼看出其不合理之处,未免过于苛刻。他们犯错就和我们大多数人在家里短路的电器面前一筹莫展一样正常。顶级地标写字楼,明星代言,知名电视节目冠名,学历可疑、素质堪忧,喜欢自称“做金融”的业务员,以小利引诱,层层设套,这都让老实了一辈子的银发客户难以招架。即便一开始非常谨慎,但难免“晚节不保”。因为这类公司却善于躲避原一行三会多年来的监管沉淀,打地方政府金融部门的擦边球,用保理、租赁、小贷等相对容易获得的类金融牌照,用极小部分的真实业务来掩盖绝大部分的庞氏骗局,直至完全失控,高管投案。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在监管动真格后,这些骗子公司已经被收拾得比较到位,这点可以从我们楼下信箱再没人塞“听理财讲座送鸡蛋”的广告可以感觉出,以往一天要被塞十几张不重样的单页,收益率一个比一个浮夸。与此同时,审视当前银发客户的理财知识储备与理财特点喜好,前者哪怕没什么改变,但后者已应有所质变,吃一堑长一智,知道将风险置于收益率之前。
相比骗子公司渠道“下沉”之深,及其对银发客户用力之猛,老年投资者迄今接触银行之外的正规金融机构的渠道有限,即便是传统银行代销渠道,其精力也有限。以大多集中在一线城市的公募基金为例,老牌公募华夏、汇添富等基金公司深耕线下近十载,门店开到了机场,但存在的意义可能还是只在于品牌宣传。不排除现在或者将来,正规军大多可以依靠金融科技手段来“布道”,但这对于银发客户群体的学习能力与技巧,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作者系上海高校教师、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杨希 1904183207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