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扶贫如何出实效见长效

电商扶贫如何出实效见长效
2019年01月07日 14:54 财经国家周刊

  电商扶贫如何出实效见长效

  建立“扶智、扶志、扶制”长效机制,帮助当地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冯羽

  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帮扶对象得到进一步细化,实施方式也日趋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仍然存在扶贫长效机制建立难、“输血”容易“造血”难等诸多挑战。

  为确保攻克贫困堡垒,针对当前扶贫工作难点、集思广益多元化解决方案,近期,新华社瞭望智库和《财经国家周刊》联合主办“深剖扶贫样本案例 让扶贫更具实效长效”研讨会,来自政府、机构、企业等的多位与会代表,就精准扶贫现状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

  产业扶贫难题

  多位与会人员均表示,精准扶贫工作难点之一是只知“输血”,不懂“造血”。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巡视员辛仁周认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难以吸引高端人才和新兴产业,而传统产业又往往存在过剩问题,不尊重市场规律发力产业扶贫,可能会导致“拉郎配”现象。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巡视员杨椠表示,产业扶贫存在市场风险——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即便部分贫困地区已经形成规模优势,但抗风险能力仍然较弱,容易出现“养得出、种得出,但卖不出”的情况。

  电商渠道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一环,如何通过电商平台最大化产品销售、打造产品品牌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当前,电商扶贫时常会出现产品“下行容易、上行难”的窘境。

  在苏宁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苏宁零售集团副总裁王哲看来,当前电商扶贫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品牌化和农人专业化。

  他进一步补充道,部分贫困地区农业生产仍停留在刀耕火种时代,农产品质量不可控,可能导致售后差评不断,企业蒙受损失;农产品缺乏品牌,大力推广后用户留存率低,相当于拿真金白银做了无用功;人才方面,传统务工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在调研过程中,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执行副主编、扶贫工作委员会委员林彬发现,为防止自身利益受损,部分民营企业倾向于将银行贷款资金用于理财产品购买,最终贷款资金并未真正落地。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也表示,金融扶贫容易出现不良贷款,甚至存在“户贷企用”乱象——贫困户并未实际参与生产经营,而是坐享分红,发放的小额扶贫贷款并未起到“造血”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外部帮扶并非长久之计。国研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认为,外部帮扶是第一推动力,但长期依靠外部力量,会导致当地陷入贫困陷阱——扶贫只是表象,关键在于后期“扶智”和“扶制”。

  在建立扶贫长效机制方面,民营企业本应该发挥关键性作用,不过林彬提出,当前民营企业扶贫产业结构和层次偏低,不仅规模小,还缺乏高端创新型项目,且扶贫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融合度不够。

  同时,支持民营企业的配套政策仍有待加强,比如在协调工商、财政、发改、社会保障等多部门方面,有待进一步理顺机制。

  真扶贫,扶真贫

  针对当前精准扶贫存在的诸多问题,以苏宁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试图从市场化角度出发,助力产业扶贫。

  王哲表示,苏宁通过建立专项基金、在当地投资成立独立公司,推出扶贫实训店模式,逐步落实精准扶贫目标。

  截至目前,苏宁扶贫实训店已经探索出“四扶合一”的扶贫实施路径——教育扶贫(对建档立卡及低收入家庭进行定点定向实训)、就业扶贫(按时给付实训报酬)、产业扶贫(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推动贫困县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捐资扶贫(将实训店盈利的七成捐献给当地扶贫事业),充分发挥电商扶贫优势。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勇作为地方代表,介绍了当地苏宁扶贫实训店的运营情况。

  共和县以苏宁实训店为纽带和载体,一方面,当地农特产品可以上线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帮助农产品上行;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合作社经营户等群体的电商培训,可以增强地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其中,实训店投资在当地、纳税在当地、就业在当地、服务在当地、造富在当地的特点,也能够解决贫困地区长期无法扶“真贫”的问题。

  除此之外,针对民营企业扶贫贷款资金是否使用得当问题,杜晓山说,首先应确定贫困群体能否真正受益,如推出“企业+农户”模式,保证贫困户获益,并取消“户贷企用”做法。

  为持续发挥民营企业对精准扶贫的推动作用,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振世提出,可以基金为纽带,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政策,大力挖掘贫困地区具有上市潜力的企业,通过全方位增值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其登陆资本市场。

  同时,他建议探索建立贫困地区创业板,将社会资本的活水引入贫困地区的优质企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事实上,民营企业对点帮扶工作早已启动。2015年10月,全国工商联就举行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即引导一万家民营企业和一万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林彬认为,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过程中,应注意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市场机制,依托民营企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制定符合当地发展情况的扶贫策略,将产业扶贫纳入整个企业的战略体系中,实现双赢。

  在民营企业进行外部帮扶之余,叶兴庆认为,更重要的是建立扶“制”长效机制,在外部力量退出前,帮助当地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确保内部“发电机”具备自发点火能力。

责任编辑:陈永乐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5 康龙化成 300759 --
  • 01-11 明阳智能 601615 --
  • 01-10 宁波水表 603700 --
  • 01-09 青岛港 601298 --
  • 01-08 华林证券 002945 3.6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