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宏观李超评4月经济数据:经济仍具韧性特征,聚焦供给侧政策
作者:李超
【1】4月经济数据弱于上月,但经济仍具韧性特征
一季度GDP增速+6.4%持平去年四季度,我们认为当前经济呈现出一定的韧性。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6.0%-6.5%,我们预计,尽管制造业投资、消费、进出口增速未来或仍存在下行压力,但新经济业态稳健高速发展,地产投资超预期继续维持高位,整体经济完成增长目标概率较高,未来国家在稳增长方面的政策投放节奏或会出现一些微调,地产投资调控放松的节奏可能会对应延后。经济走势较为平稳,为国家推进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经济背景;结合一季度经济数据以及4月下旬政治局会议的表态,今年我国经济政策将着重在供给侧而非需求侧。我们预计Q2-Q4经济增速持平为+6.3%。
【2】4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5.4%
4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5.4%,低于我们预期0.9个百分点、低于Wind一致预期1.1个百分点。3月份工业增加值反弹幅度超出市场和我们的预期,我们认为一定程度上受到春节后开工效应的影响;我们认为随着国家政策重点转向供给侧,需求侧显著复苏的预期或将逐渐被证伪,PMI和工业生产都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4月末公布的当期PMI呈现环比回落,4月工业增加值如期较前值回调,趋势均符合我们的预判。2018Q1~2019Q1,工业增加值的季度均值分别为6.6%、6.6%、6.0%、5.7%、6.5%,我们认为今年年内工业增加值的季度节奏仍将是平缓回落,经济短期拐点向上可能性不大。
【3】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7.2%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7.2%,较上月大幅回落1.5个百分点,今年4月仅8天节假日,较去年4月份少2天,是数据下行的主要原因,预计下月在五一假期及CPI上行的影响下,消费增速环比将有回升。分项结构数据分化明显,数据下行主要受地产后周期的拖累,建筑装潢、家具、家电增速分别下行11.1、8.6和12个百分点,汽车消费有所回暖,但仍为负值,我们预计消费升级类消费仍不乐观。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速上行但支出增速数据下行,两者背离体现居民消费能力改善,但消费意愿并无显著回升,我们坚持认为今年消费数据大概率维持较低水平,难有很强上行动力。
【4】1-4月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基建投资持稳
1-4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6.1%,低于我们预期0.1个百分点、低于Wind一致预期0.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2.5%,较前值(+4.6%)延续回落;基建投资(统计局口径)累计同比+4.4%持平前值;地产投资累计同比+11.9%较前值稳中有升。
在需求未呈现全面复苏,同时中小企业融资情况未见根本性好转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制造业企业的资本开支可能继续受到制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1-4月累计同比+11.4%,考虑其在制造业投资中的占比约为两成,则除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的其他制造业行业,1-4月累计同比增速只有约+0.3%。未来国家或在高技术制造业方向继续加大投入和财政/信贷/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对冲传统制造业的下行压力。
去年底以来,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体量同比有较大增长,高铁、机场、轨交等方向基建投资项目储备较为充分;地方政府专项债从今年年初就启动发行,保障了基建投资资金来源。今年基建投资呈现出结构分化特征,铁路投资较为强劲(1-4月累计同比+12.3%),我们认为主要源于中央财政支持、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而由地方政府投资主导的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主要是市政工程类)1-4月累计同比增速仅为-0.4%,反映地方政府的自主投资意愿不强。总体来看,我们预计随着储备项目继续投放开工、去年同期基数下行,二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呈现稳中有升。
【5】1-4月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1.9%,土地出让收入有所下滑
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1.9%,增速比1-3月份(11.8%)提高0.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仍然没有开始下滑,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土地购置支出滞后计入房地产投资的因素还未消失,但1-4月财政数据端显示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为负,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33.8%,降幅比1-3月份扩大0.7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下降33.5%,降幅扩大6.5个百分点,这些数据也可以印证。二是建安投资相比去年有所回升,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同比增长8.8%,增速比1-3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但从销售端来看,分区域的数据中,增速为正且增速比前值提高的只有东部地区销售额,全国销售面积仍为同比下降0.3%。展望未来,我们维持地产投资增速下行的判断,在一城一策、因城施策下,预计地产政策在限购、限贷等实质性放松上仍会非常审慎。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永乐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