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缩水30% 期货资管觊觎银行理财
张瑶、郑利鹏
编者按/去通道、降杠杆之下,2018年的大资管行业以“规模蒸发3万亿”宣告进入寒冬时刻。对于2012年末适逢监管开闸,2014年末才真正摆脱“一对一”监管桎梏的期货资管行业来说:甜头尚未尝足,冰雨已经扑面。
可喜的是,危机并存是市场不变的真理。随着《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颁布,理财市场终于又重新为期货资管打开了一扇新窗。
长期来看,期货资管回归本源是大势所趋,在此前提之下,经历改革阵痛已成必然。
“现在不是特别好的时候,监管推出一系列政策之后,期货公司需要有一个消化的时间,都在做转型的变化。”一位期货公司高管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过去的2018年,受监管去通道、降杠杆政策影响,整个资管行业大规模缩水。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发布了2018年资产管理业务统计快报。据中基协初步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50.5万亿元(合计中剔除了私募基金顾问管理类产品与私募资管计划重复部分)。2017年,这一数据约为53.6万亿元。对比之下,2018年一年的时间资产管理业务的规模蒸发掉了3.1万亿元。
回到2012年9月,当初期货资管适逢监管开闸,首批18家期货公司获得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资格。
在随后的几年里,期货公司迎来了混业经营、一对多业务和债券市场的开放,与证券、基金等进行资管业同台竞技;与此同时,期货资管也迎来了监管趋严,进入了业务调整和转型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突出衍生品对冲特色、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等成为行业共识。
2018年,叫停场外期权产品备案、资管新规落地等一系列举措,似乎又将期货资管推向夹缝。2019年,期货资管去向何处?
96家期货公司资管产品规模140亿元
2018年,期货资管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而资管新规对于期货资管的冲击犹如电闪风行,这一点可以在诸多数据中得到佐证。
从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规模看,虽然2018年6月至8月有回暖迹象,但仍处在下滑趋势中。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合计23.38万亿元,其中,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1429亿元。与2017年年末相比,2018年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规模整体缩减超过30%。
记者对中基协“期货公司资管产品备案信息公示”中2018年度(截至12月31日)完成备案的期货公司(含期货公司资管子公司)资管产品进行了统计整理,对比2017年度的数据来看,期货资管在2018年的备案产品数量连2017年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在11月份仅备案了5只。
“资管新规之后很多期货公司原有的一些产品在清理,整个期货行业的资管规模也在下降。”宏源期货董事长王化栋向记者表示。
2018年,96家期货公司共备案523只资管产品,设立规模约为142.9亿元,单只产品平均规模约为2733万元。
从产品设立规模看,期货公司资管单只产品规模较证券公司资管、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明显偏小。统计显示,2018年期货公司资管产品设立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的有269只;规模在1000万~5000万元(含1000万和5000万元)的有182只;规模在5000万~1亿元(含1亿元)的有38只;规模超过1亿元的有34只。
从备案产品投资类型看,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数量及规模占比均不大。2018年,期货公司备案的资管产品中,混合类产品319只,数量最多,设立规模约为84.0亿元,单只产品平均规模约为2633万元;固收类产品55只,设立规模约为27.1亿元,单只产品平均规模约为4927万元;权益类产品24只,设立规模约为13.3亿元,单只产品平均规模约为5542万元;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67只,设立规模约为14.5亿元,单只产品平均规模约为2164万元;其他类产品58只,设立规模约为4.0亿元,单只产品平均规模约为689万元。
从期货公司备案产品情况看,2018年,备案10只以上产品的期货公司有15家,其中,国投安信期货备案产品数量最多,为27只。备案产品规模合计超过1亿元的期货公司有27家,超过5亿元的有11家,其中建信期货备案产品规模最大,约为19.8亿元。
从整个行业看,期货公司资管收入涨跌互现。
记者梳理16家挂牌新三板期货公司半年报发现,有4家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收入同比下滑,当然也不乏渤海、永安、华龙、创元等期货公司资管收入大幅增长的黑马。其中,渤海期货的增长尤为瞩目,2018年上半年资管业务收入为616134.78元,为上期收入的逾51倍。
牵手商业银行理财是良机
2018年,整个投资市场发展并不景气,但期货资管却有偏正面的表现。
“很多机构开始愿意跟期货合作,这是在之前看不到的。一方面是期货资管的业绩表现优异,另一方面是大家也开始意识到需要有这样一个市场去做保值。”国都期货经纪业务总部副总屈晓宁向记者分析道,“比如在行情下跌的时候,股票可以做空股指来保值;大宗商品表现不太好的情况下,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吗?其实利用期货去做套保就可以。”
期货公司过去相对灵活,中小型的期货资管运营成本低,管理的规模可以小一点。此次的资管新规中除了杜绝监管套利和提高团队资质的要求,期货资管规模也被提高了一个门槛,原来一对一的资管产品100万元就可以成立,现在统一到1000万元才能成立。
屈晓宁向记者表示,对于中小型期货公司而言,管理水平相对低下,单只产品1000万元难度不小,仅这一条就会导致期货公司很难开展工作。
王化栋则向记者表示,从期货公司经营上来讲,规模的提升,一方面要求他们加强产品的销售能力,另一方面要求他们提升资产的增值能力。
多名期货公司资管人士告诉记者,资管新规其实是为了让期货资管回归本源,不要做通道以及结构化的业务,而是专注于期货资管的内功练习,这个方向是十分明确的。
资管新规后,大多数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投资领域逐渐回归期货市场。上述期货公司资管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资管新规后,期货公司在产品上有一个转型的过程,从以前的平台类业务模式转型到FOF和主动管理,在建立自己的团队,也在跟外部的机构加强合作。
新湖期货有限公司财富管理中心总监林惜向记者表示,以往以通道业务为主的期货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缩减通道业务规模,逐步向主动管理转变;以主动管理为主的期货公司,则进一步细分客户需求,针对机构客户、产业客户和个人客户的不同特点,寻求资管业务创新发展。
资管业务的确要回归期货公司的核心,尤其是主动管理的能力。对期货公司来讲,如何利用期货衍生品,在大类资产配置、量化、CTA如何去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大资管的形势下如何提供相应的产品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王化栋向记者表示。
林惜则认为,期货资管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加上投研能力的提升。从近两年期货资管行业总体转型的情况看,专业人才队伍并不稳定,一些成熟的资管人才容易流失,转向证券、基金等资管机构,市场化的绩效考核机制、配套的创新支持是投研团队建设的重点。此外,在培养投研队伍的同时,产品营销能力也是期货公司向主动管理转型过程中需要强化的。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2018年年底银保监会发布实施《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预计2019年将迎来更多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这些公司成立初期,在期货类资产投资管理方面或有欠缺,一些在商品及金融衍生品上拥有较强自主管理能力的期货公司,将迎来与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合作的大好机会。
场外衍生品呼声强烈
从长期来说,资管新规对期货资管行业规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多名期货资管从业人员向记者表示,应该放开期货资管对于场外衍生品的投向。
2018年4月,中基协对投资范围涵盖场外期权的期货资管产品暂停备案。据了解,除了商业银行和私募基金以外,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也是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主要买方机构,期货资管投向场外期权的产品已经有一定规模。
“期货资管投资范围可以包含场外衍生品,这是行业关注的要点。”南华期货资产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期货公司本身从事的就是衍生品业务,期货公司的优势也在衍生品,对于期货公司资管不能投资场外衍生品,尤其是商品的场外期权,这方面行业一直有呼吁,但监管最终未采纳。”
林惜也向记者表示,从目前来看,期货资管牌照的投资范围是非常重要的。期货公司的优势在于风险管理,在服务实体经济、期限结合帮助企业管理风险、提供融资服务方面,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实际上可以发挥一定作用。
他表示,根据目前的新规,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还不能涉及场外衍生品这个可以服务实体经济的最重要工具。在同一监管环境下,证券资管是允许参与场外衍生品的,期货公司作为衍生品的经纪商,从技术系统和人才储备上,天然具有场外衍生品交易对冲、风险管理的专业能力。
南华期货资产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认为,未来随着监管认识的进一步提高,或有机会打开场外期权这一扇窗,届时将对期货资管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责任编辑:吴化章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