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民: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杨伟民: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2019年11月22日 21:41 新浪财经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财办原副主任 杨伟民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财办原副主任 杨伟民

  新浪财经讯 11月22日消息,成方金融科技论坛今日在北京召开。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杨伟民表示,要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同时积极发展直接融资,促进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与此同时,杨伟民还提到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产品,中国经济的未来取决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需要一大批科创型企业,科创型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杨伟民:尊敬的陈元副主席,各位专家、各位嘉宾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成方金融科技论坛,我不懂金融,也不懂科技,把金融和科技放在一起更不懂了,变成不懂的平方了。总的来讲科技创新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我的题目是发展金融科技,坚持问题导向,所以我从宏观层面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问题提几个问题,没有答案,供大家进行金融科技创新。

  第一,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大家知道实体经济和金融不是一个标准的规范工作,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首次提出来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大提出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等于对金融体系的定位,经济稳定,服务实体经济。党的十九大也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实体服务能力,也是对金融体系的定位。近几年中央经济工作委员会反复提金融的问题,说明问题就是问题。我说一些数,不一定能够反映这个问题,2005-2018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幅度提高,提高了10.9个百分点,我们认为是结构优化的结果。其中金融业占GDP的比重提高了3.7个百分点,房地产提高2.1个百分点,金融业贡献了服务业比重提高33%,1/3,如果加上房地产2.1个百分点,房地产和金融业贡献了服务业比重提高了53%,2015年金融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4%,2015年年底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业占比有所夏津,2018年降到了7.7,据说今年又上来了,7.7在国际上也是少见的高份额,2018年金融业的增加值总量是6.9万亿,现在成为仅次于工业,工业大概30万亿,批发零售业8万亿,现在金融业是全国第三大行业,超过了农业,农业有2亿人,建筑业有四五千万人。

  这个是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结构优化?在以银行信贷为主,间接融合的条件下,金融业增加值的大幅度提高,对金融机构而言是高工资、高利润,对非金融企业、政府而言就是成本和负担,银行业增加值规模越大,增长越快意味着他们的负担越重。最近几年大家也知道实体经济,工业产品价格PPI经常是负值,金融产品的价格是相对刚性的,金融产品的价格应该是相对上涨的。实体经济的利润率很低,几家大银行的利润总额可以胜过几百家实体企业的利润,这不是金融业自身的问题。制造业越来越难以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以及金融业自身大幅提高,在资本市场也是一样,房地产和金融业的市值,募集资金的比例占到服务业的一半。越来越多的资源,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越来越多的机构不再愿意投资实体经济,都希望挤进金融业。2005-2017年金融法人单位增加的4倍,房地产增加了3.3倍,制造业增加了1倍,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肌体,两者谁也离不开谁。

  第二,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发展经济必然要融资,融资要付出成本,间接融资大家知道是把融资成本放到成本当中,利息是成本的一部分,直接融资中的股权融资享有部分产权,可以分到部分利润,融资成本是以让渡一部分利润的形式付出的,两者付出成本的是不一样,如果两个生产同样产品,同等技术,一个是直接融资,一个是间接融资,显然间接融资企业的竞争力就不如直接融资的企业,必须要负担一部分利息成本,宏观层面也是这样,我国间接融资的结构再加上高杠杆,导致非金融企业每年要背负几万亿的利息,处于不利地位。所以现在实体企业普遍还是反映融资成本高,两者的激励机制也是不一样的,间接融资银行关心的是贷款收回并拿到利息,日常经营是不关心的。股权投资不一样,占有股份,还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监督出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通过信息披露,把资金投到有效的企业,从而提升全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国家一直提倡提高直接融资,特别股权融资的比重。现在还没有实现,离目标还很远。

  第三,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党中央一直要求对各类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保护各种所有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使用要素,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我们目前的银行体系是国有银行为主,工农中建交等国有大银行,总资产和贷款占到全部银行的50%,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管理的国有股份制银行,还有部分的城商行、农商行,也是地方国有资本控股的。银行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如何适应实体经济国有、民企、外企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结构,这个我觉得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创新,真正能够一视同仁的满足国企、民企、外企的融资需求,这个还要做很多很多的工作。

  第四,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产品,中国经济的未来取决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需要一大批科创性企业,科创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美国的科技创新之所以走在全球前列,一个因素是美国修改了拜杜法案,将过去国家出资科研项目的谁出资谁拥有改为谁研发谁拥有,谁转化谁受益。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美国设立了支持高科技企业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这两方面我国也在积极的探索,2016年以来西南交大探索植物发明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国务院作为推广的案例,西南交大在2016年以来,他们对180多项科研成果进行了确权,创办了20多家高科技公司,如果这项改革在全国推开,现在有些地方正在学,将极大的推进我国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同时我国设立了科创板市场,通过资本市场发现和帮助成长性好的科创企业,帮助他们实现跨越式成长,但相对于未来可能大量涌现的科创型企业,不能指望都上科创板,大多数的科创企业可能上不了市。科创型企业一般是风险比较大,抵押物不足,有的只是聪明的大脑,如何解决上不了市的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如何改变股权投资的预期和考核,促进股权投资长期化,我觉得金融科技是不是也可以有所作为。

  第五,有效化解僵尸企业债务,我们发现处置僵尸企业目前面临八难,最棘手的处置僵尸企业的债务,按照现行的规定债权银行缺乏通过债务重组帮助企业,债权银行也不太愿意让僵尸企业破产,因为企业虽然资不抵债,往往它都有信用背书,公司总部或者集团等等,即使企业无法偿还贷款,也可以拿到利息。实体企业、政府部门确实很着急,银行没有感觉到压力,有的处置僵尸企业,其实债务并没有化解,只是暂存在的企业集团或者是公司总部。但是僵尸企业是颗不定时炸弹,早晚要爆,随时会爆,越拖爆炸力越强,对银行的伤害越大,而且僵尸企业的债务不处置,每年新增贷款中就要拿出一部分用于借新还旧,以贷还贷,这样势必会减少每年新增贷款当中用于新的信贷规模。

  此外我觉得如何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何克服顺周期问题,如何适应实体企业多元化需求,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如何细化银行内部考核,完善禁止免责制度,如何促进城商行、农商行回归本原,如何多渠道扩大股权投资资金来源,如何处理好银行要安全、要利润和国家要调控的关系,都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金融科技创新找到答案。总之要坚持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守正创新,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创新,瞄准实体经济切肤之痛创新,坚持金融和实体经济共担风险,互利共盈创新,这样的金融创新我觉得才能够真正行稳致远,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赵子牛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7 江苏北人 688218 --
  • 11-26 卓易信息 688258 --
  • 11-25 硕世生物 688399 46.78
  • 11-22 建龙微纳 688357 43.28
  • 11-22 普元信息 688118 26.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