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郭新明:着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央行郭新明:着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019年04月11日 13:37 中国金融杂志

【金融315,我们帮你维权】近年来,银行卡盗刷、信用卡纠纷、暴力催债、保险理赔难等问题层出不穷,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黑猫投诉

  作者 郭新明‘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刻地阐述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科学精准地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出了重要部署,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省外汇管理局)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创造性地落实好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具体工作部署,在服务江苏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坚持问题导向,“四个精准”强化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积极贯彻落实人民银行总行逆周期调节意图,注重统筹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注重加强政策协同打通货币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将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全面提升民营和小微企业特别是“真小”“真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二是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农业农村现代化金融需求;三是不断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支持力度;四是积极助推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特别是满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需求。为此,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我们重点突出了“四个精准”。

  一是强化精准引导。信贷政策定向引导。比如,大力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组织实施《金融支持制造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2016—2020)》;践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几家抬”的理念,联合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七个部门组织实施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五大专项行动计划”。定向降准精准实施。2018年四次定向降准,累计释放省内法人金融机构资金969亿元,有效增强了辖内金融机构的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全年江苏法人金融机构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087亿元,占全部新增企业贷款的比重为52.8%。央行资金精准滴灌。自主开发央行资金辅助管理系统,提高再贷款、再贴现管理效率,开展“小微e贷”金融产品试点,有效发挥央行资金精准滴灌功能。截至2018年末,全省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限额使用率分别达95%、90%和97%,资金使用效率处于全国前列。全年再贷款、再贴现累放金额同比分别增加107.5%和47.0%。

  二是强化精准对接。深入开展“金融惠企大走访”活动。从2018年10月份起,按照“边走访、边梳理、边解决”的思路,组织全省银行机构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惠企大走访”活动,深入融资困难的企业一线,解剖麻雀、宣传政策、破除梗阻。截至2018年末,全省金融机构累计走访企业7.01万家,其中走访本行无贷企业4.51万家,为2.84万家企业提供了融资解决方案。组织开展多形式、多主题银企对接会。全年组织各类银企融资洽谈活动454场次,涉及企业1.56万家,融资需求超8000亿元。积极推动省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形成“银行开网店,企业选服务,信用换融资,政策齐助力”的服务模式,打造金融供需对接的“淘宝网”。自2018年5月中旬试运行以来,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册企业10.26万家,累计发布融资需求5.51万项、金额6328亿元,已成功对接融资4.45万项、6031亿元。有效对接去产能金融需求。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全省去产能工作检查,加强去产能工作进展、金融服务、人员安置等情况的监测分析。积极跟踪省委省政府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的实施方案,及时对接省发展改革委等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行业“白名单”和“黑名单”,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落实好差别化的授信政策。

  三是强化精准克难,破解担保抵押难。比如,深入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大力宣传推广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打造在线供应链融资模式,提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效率。截至2018年末,全省平台注册机构用户达到1.85万个,占全国的15.33%;全省历年通过平台促成应收账款融资笔数和金额分别均占全国超过六分之一,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为重点、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目的,在苏州组织开展了征信体系试验区建设探索,初步实现了“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征信发展模式,将“信息孤岛”转化为“信息富矿”,有效推动了小微企业融资。截至2018年12月末,苏州征信平台共筛选并向金融机构推介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约2.8万户,累计为8971家企业解决5601.25亿元融资需求。破解民企发债难。积极推动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试点工作。争取省政府的政策支持,加强对主承销商指导,做好政策宣传和项目储备,努力扩大支持工具的受惠面。先行先试推动6家民营企业13只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落地发行,创设凭证19.3亿元,债券金额合计51亿元,显著降低发债难度和成本。

  四是强化精准支持。以特色产品助推创业富民。会同省财政厅、人社厅推出江苏富民创业担保贷款,通过扩大支持范围、优化业务流程、加大贴息力度等措施,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截至2018年末,全省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8.5亿元,2018年全年累放贷款23.3亿元,开办以来累计带动就业25.8万人。以特色机构推进科技、文化金融发展。联合省金融办开展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特色机构评选,涵盖了银行、保险、金融租赁、融资担保等多类型机构,有效提升科技、文化企业融资服务的可获得性。截至2018年末,全省共认定各类科技金融特色机构169家,其中科技金融特色支行84家;文化金融特色机构18家,其中文化金融特色支行12家。以“绿色通道”助推“走出去”。比如,积极争取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支持,个案解决了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在坦桑尼亚设立苏商银行的资金汇出诉求,开创了江苏企业境外金融投资的先河;制定了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外汇管理一揽子服务举措,通过有效的政策搭配,打通了这个“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境内外资金双向流动的便捷通道,树立了外汇管理服务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典型样本,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充分认可。

  坚持目标导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融资规模全国占比上升。2018年,江苏省社融增量为1.77万亿元,同比多增138.10亿元,社融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为9.19%,较上年提升了1.44个百分点。直接债务融资优势巩固。2018年江苏省企业共发行债务融资工具5826亿元,剔除央企口径发行金额连续第七年保持全国第一;年末债务融资工具存续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增量扩面。全年宏观审慎模式跨境融资笔数1133笔、折合人民币644.20亿元、企业数1128家,分别同比增长39%、15%、69%。

  二是资金投向持续优化。制造业贷款继续保持增长。2018年年末,全省制造业本外币贷款余额1.65万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江苏主要金融机构对15个先进制造重点领域贷款余额3542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超过全部工业贷款2.9个百分点;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和船舶等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1.2%。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加快。信贷资源进一步向“真小”“真微”领域流入。2018年末,全省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625亿元,同比增长18.8%;比年初新增1049亿元,是2017年全年增量的1.62倍;小微企业有贷户达109万户,增幅达18.1%。新增民营企业贷款1472亿元,余额达到2.8万亿元。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得到有效支持。截至2018年末,全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贷户7.3万户,贷款余额7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和13.3%;阳光信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贷款余额分别为4184亿元、1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18.5%,惠及农户达122万户;“两权”抵押贷款余额53.3亿元,同比增长161%。

  三是融资贵问题有所缓解。贷款利率波动下行。2018年12月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68%,比年内高点下降35个基点。其中,12月全省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53%,自2018年4月以来连续下降,比年内高点下降了39个基点。债券发行利率明显下降。12月份,债券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5.11%,比当年1月份下降了93个基点。融资渠道优化降成本效应明显。如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的替代,表内融资对表外融资的替代,正规机构融资对民间借贷融资的替代,均起到显著的降成本效应。

  四是金融改革效应不断释放。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试点成效显著。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坚持效率与安全兼顾原则,持续优化企业银行账户服务。2018年6月,人民银行在江苏泰州等两市试点取消企业银行账户开户许可证核发,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9年2月25日,试点范围扩大至江苏省。外汇管理“放管服”改革效应显著。比如,指导和推动省级银行自律机制建立了进口报关单核验“白名单”制度,对129家进口规模大、资信情况好的优质企业超过4万笔业务开通绿色通道,试行进口付汇免审,为银行和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泰州医药高新区启动资本项目收入兑换便利化试点,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

  坚持提高站位,更好承担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

  作为人民银行派出机构,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要求,坚持提高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结合地方实际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好地承担起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为此,我们将不断强化“四个必须”。

  一是必须以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为重要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也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金融工作特别是人民银行的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经济工作。为此,我们将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把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工作责任抓实抓细抓好,以高质量履职促进金融高质量运行、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好“两个维护”。

  二是必须把尊重金融运行规律作为重要前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的运行自有其规律,金融运行也自有其规律。为此,我们在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将不断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好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金融市场失灵的领域积极作为,对不符合金融市场规律的行为进行干预,通过健全机制提升意愿、加强指导增强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支撑、协同政策形成合力,从而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的良性循环。

  三是必须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活力。金融供给体系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融资结构等不合理,是制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原因之一。深化改革开放是金融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不断激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活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此,我们将着力优化金融机构体系,特别是推动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完善治理,提升小微企业服务水平;着力推动产品创新,特别是引导金融机构调整抵质押政策、更多关注企业经营情况和第一还款源,更多发放信用贷款;着力优化融资结构,特别是推动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发展,为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有效金融支撑,为科创型企业发展不同阶段提供资金支持。

  四是必须以“几家抬”的理念增强合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能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将践行好“几家抬”的工作理念,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解决好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在解决好“向谁传导”的问题上下功夫,与产业管理部门加强合作,努力帮助那些处于中间地带的实体企业获得金融支持,融入新的产业体系和供给体系,找到新的增长空间,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在解决好“怎样传导”的问题上下功夫,重点是完善机制,努力通过货币政策引导、监管政策激励、财政政策撬动、内部考核完善、金融生态优化共同发力,提高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和意愿,提高从业人员拓展客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统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着力将苏州征信模式推广到全省,并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合作,着力加快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并积极推动地方金融监管立法、严格执法,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责任编辑:赵子牛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19 泉峰汽车 603982 --
  • 04-17 中创物流 603967 15.32
  • 04-17 运达股份 300772 --
  • 04-16 拉卡拉 300773 --
  • 04-11 智莱科技 300771 30.2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