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德方:加强政策精准性和落实力度 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贺德方:加强政策精准性和落实力度 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2019年05月26日 09:55 新浪财经

牛市来了?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新浪财经讯 2019浦江创新论坛于5月24日-26日在上海举行,主题为“科技创新新愿景新未来”。26日上午,科技部创新政策司司长贺德方先生出席创新政策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以下为文字实录:

  贺德方: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对新时代科技创新政策方向的几点思考”,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简要介绍一下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的进展和成效。第二,分析一下新时代科技创新政策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需求。第三,对未来一个时期科技创新政策的思路和方向提几点建议。

  大家都知道创新政策是引导、鼓励和规范科技创新活动的政府措施和行为,是塑造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手段。世界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和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欧美等很多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举措,将其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这上面列了一些,就像包括美国发布了三版美国创新战略,德国发布了四版德国高技术战略,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战略是创新政策的集群。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围绕不同时期科技事业发展的战略,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地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最近大家了解的是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部署了到2020年要完成的143项改革任务,目前已经完成了120项。按照工作部署力争在今年年底之前提前一年全面完成这143项任务。总书记在去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也充分肯定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他强调指出我们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科技领域存在的多年来一直想解决但是没有解决的难题方面我们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不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当中我们探索形成了强化要素、加强主体、完善机制、培育产业、聚焦区域、优化环境、扩大开放、增强反馈的政策建设路径,针对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链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政策的部署和优化,已经基本形成了覆盖全面、门类齐全、工具多样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我今天简要地从四个方面对创新政策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做一个介绍。

  第一,我们在不断地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培养汇集高水平人才,创新要素越来越丰富。2018年我们的研发投入达到了1.97万亿人民币,现在国家财政的投入占22%,这当中地方财政的投入又占到了60%。我们整个投入总量现在是世界第二,研发强度也达到了2.18%。我们在持续地完善创新创业的政策激励措施,创新主体的活力在不断增强。我们构建了贯穿研发链条全流程的科研政策体系,实施科研院所的章程管理和绩效管理,优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提升科研院所和高校原始创新的能力。我们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覆盖科技企业全证明周期的普惠性政策支持体系,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2017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这两项政策就累计为企业减税3300亿人民币,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企业减税降费的重要抓手。17年的数据比16年增长了30%,我们从政策预判的角度,今年我们统计18年的时候可能还有35%左右的增长幅度。我们国家18年已经决定把企业的加计扣除比例从过去的50%提高到了75%。大力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体系,形成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部曲,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量质提升,全国技术合同交易市场以每年15%的速度在增长,18年成交额达到1.78万亿人民币。我们建立了立法、司法、执法衔接的立体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成立了知识产权专门法庭,使知识产权案件的二审权上交到了最高人民法院,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侵权判赔额,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实行了惩罚制的赔偿制度。同时我们也不断地完善政策工作和方法,强化决策的证据与数据基础,加强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加强政策预评估,对政策出台的成本、代价及效果进行预判,政策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越来越高。这是我简单总结一下科技创新政策工作的几点成效和进展。

  未来一个时期是中国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做支撑,要建设高水平的国家创新体系必须要有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支撑。我们必须立足于新时代对科技创新的新需求,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科技创新规律的新变化,加强趋势研判和前瞻谋划,把握新时期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的新要求。

  一是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要求提高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性。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实力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和格局性提升,但对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不强,迫切要求科技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加注重创新链的前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供给的质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变革。要求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的预见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孕育,对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基因编辑等方面的治理各国都处于探索阶段,谁也没有成功的经验。政策管理进入无人区,各国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探索适应新科技创新规律的治理体系和监管政策,提高预见式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持续推动科技成果造福人类的同时坚守住安全和伦理的底线。

  三是创新组织形态的变化,要求科技创新政策更具包容性。当今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企业在研发和创新活动当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创新活动越来越从少数精英的小众创新向全社会参与的大众创新转变。集中式组织研发和分布式网络研发并存,这要求我们在创新政策的对象上要有更宽广地视野,更加关注多元主体的政策需求,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积极性。

  四是全球治理合作的发展趋势要求科技创新政策更具开放性。尽管近年来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受到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但是开放和合作仍然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主流和基本特征。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创新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日益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通共赢模式的持续深化。据统计在全球研发支出最多的1000家企业当中有94%企业在海外开展合作研发活动,这要求我们在创新政策上必须有全球的视野,推动实现高水平的开放创新。

  未来一个时期的科技创新工作要以国家创新体系质变跃升为目标,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重点,强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导向,坚持体系化、法治化发展路径,大幅提升科技创新政策对国家创新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一是要更加注重国家创新体系的能力建设,鼓励和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盟、科技基金等多元化主体的培育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生态活力,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和运行机制,健全分类精准支持措施,提升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带动国家科技力量的优化调整,提升科技创新对国家战略需求的支撑力。

  二是要更加强调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大幅度提升基础研究的投入,在持续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基础上鼓励地方政府、企业、个人、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对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建立以创新实效为核心的评价机制,完善科研项目的形成机制,营造有利于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环境。

  三是更加突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就是对创新创业的最大支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担当。要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实行惩罚式赔偿制度,着重营造公平竞争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更加注重政策的普惠性,更加突出对竞争前技术研发的支持,坚持竞争中性原则,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对创新的倒逼作用。

  四是更加注重推动高水平的开放创新,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坚持走开放创新之路,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的开放融合,强化互利共盈的创新利益格局,要主动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协同解决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重大疾病等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科学问题。加大科学数据的开放合作,会同国际伙伴开展学术期刊开放获取的路径和机制研究,大力推动科研设施平台的开放共享,加强开放科学、知识产权标准化、中小企业创新等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创新政策务实对话,增强创新政策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五是更加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要把科研诚信作为科研人员必须坚守的底线,贯穿到科研活动的全流程,建设科研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实行终身追究和联合惩戒,大力加强科研道德伦理规范,针对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热点领域适时制定修订相关的法律规范,明确法律责任,确保新科技的开发应用符合人类道德伦理的要求,不突破公序良俗。

  六是更加注重提升普及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中国科技政策发展的重要经验就是在不同阶段推出科技体制改革目标,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将改革的成果予以制度化,再通过制度的持续优化逐步实现科技治理的法治化。未来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我们已经启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的修订工作,尽快将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固化为法律制度,适时开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型前沿学科的立法工作,加强《公司法》等相关领域法律法规的协调,为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提供法制保障。

  七是更加注重政策工作的系统性。要用系统理念和思维把政策工作的思路和部署统一起来,正如OECD科学技术和创新展望2018提出的应战略系统性地开展政策制定,而不应该是简单叠加不断扩大的政策组合的要求,要综合把握政策体系全貌和政策间的作用机制,以全局视野指导创新政策的优化,防止为解决一个局部的小问题反而酿成系统的大问题。今后科技创新工作要从聚焦于点上的突破调整为聚焦于创新主体、区域体系谋划和集成应用。

  最后,关于创新政策工作的方法我简单提三点建议。一是要加强政策的精准性,把政策操作往细里走。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许多政策领域的问题都已经有共识,未来政策的设计不能停留在理念和方向层面,要更加注重政策的细节,提高操作性。比如前面提到的支持企业竞争前的技术研发,如何界定竞争前的技术,我们以前都是定性的判断,今后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应用技术9级成熟度模型准确地区分技术的发展阶段,准确把握政策进入和退出的时点。再比如现在科研管理还比较粗放,未来要加强科研流程的标准化、专业化,提升科技产出的质量和可重现性。

  二是要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提升政策的落实质量。近年来我们制定了很多的创新政策措施,如果政策不落实不如没有政策,下一步要更加注重机构层面落实政策的主体作用和基层作用,强化机构层面的系统化政策落实,避免具体政策条目的碎片化落实带来的冲击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同时加强政策绩效后评估,强化第三方评估。

  最后一个是加强科技智库的建设,提升科技决策的支撑水平。目前科技创新智库的作用还是在理论推演和定性分析阶段,缺少定量研究、实操性建议。智库要树立专业化、客观性、原始性、引领性的智库建设,建立专业化一手数据库,打造大数据时代细分领域的专业小数据,加强专业分析工具方法的研发,找准制约发展的真问题和大问题。精准攻关、深度研究,为破解发展难题开出切实可行的药方和良方。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李昂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4 红塔证券 601236 --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04 国茂股份 603915 --
  • 06-04 卓胜微 300782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