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鹏鲲:华为转正备胎 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余鹏鲲:华为转正备胎 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2019年05月22日 09:33 观察者网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余鹏鲲】

  美国将华为及其附属公司列入“实体名单”,这可能导致美国公司被禁止与华为做生意。

  我们不会忘记,中兴通讯及其三家关联公司也是在2016年被美国列入“实体名单”进而于2018年被美国激活“拒绝令”,受到了惨重的打击。可以肯定的是除非美国放弃错误主张,留给华为的时间不会那么长。事实上高通、Intel、格芯(GF)、ARM、安森美、泰瑞达等公司都已收到邮件,内容提到,华为已正式列入被拒名单,所有交易都将被禁止。

  面对美国的制裁和禁止贸易,华为该怎么办?

  华为总裁办于5月16日就做了克制而又充满勇气和希望的回应,5月17日凌晨,华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又发布了一封致员工的内部信,谈了一些具体的问题。

  信的内容已经传遍了网络,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华为的备胎芯片转正了。正如信中所说,华为多年前就“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为了这个目标华为海思打造了自己的“备胎”芯片,今天以后这些芯片项目“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关心华为和中国命运的人无不感到鼓舞。5月19日新闻联播在国际锐评中称赞华为海思这一有力的举动“确保了华为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与连续供应。备用方案的启用,显示出其居安思危的战略远见、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以及坚忍不拔、攻坚克难的奋斗豪情。中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家的这种精神,正是中国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力量所在。”这也是民众的普遍看法和一致的心声。

  冷静下来之后,人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华为的“备胎芯片”是怎么突然冒出来的?中国和华为该如何应对美国的无理制裁?

  华为“备胎”芯片生长的土壤

  华为能有“备胎”芯片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丰沃的土壤和长期的耕耘。不得不说华为总裁任正非的目光就是要长远一些,今天一追溯就要从近30年前说起。

  1987年,世界半导体产业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海峡对岸张忠谋在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创建了全球第一家专业代工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台积电的诞生定义了一个新的行业,即芯片代工业。从此没有条件拥有半导体生产线的公司也可以设计自己的芯片并委托代工厂生产,这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而当时的中国信息产业排头兵的联想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联想设计并量产了汉卡、微机和汉字激光打印机的多颗专用芯片,一举奠定了自己的市场地位。这让大家看到了自己设计专用芯片并取得市场成功的可能性。

  当时的任正非正在把公司的从代理交换机转向研发交换机,研发的过程中华为发现接口控制和音频编解码(CODEC)芯片用量很大。如果使用大家都用的通用芯片,产品就会陷入价格战的汪洋大海中。要生猛甩开竞争对手,只能开发自己的芯片。

  有了联想等国家队的示范,再加上1991年任正非成功地把在著名港资企业亿利达从事高速激光打印机工作的徐文伟招至麾下,成立了器材室,开始华为第一款自主产权芯片的研发工作。

  幸运的是,这款芯片的研发非常顺利,一次流片就成功了,这在半导体设计领域并不是常见的事。

  说起来华为的这次成功有着很大的行险侥幸的因素在其中,华为并不像联想一样有着坚定的政策支持。事实上,当时的华为全体员工就40余人,专心搞半导体的实际上只有徐文伟等几个人。

  同时90年代初有着严格的外汇管制,任正非下定这样的决心并不容易。当时华为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任正非不得不借高利贷投入研发,他曾站在六楼办公室的窗边,说过这样一段话:“新产品研发不成功,你们可以换个工作,我只能从这里跳下去了!”

  幸运的是华为成功了,这款芯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性能,最重要的是它帮助华为避免了价格战,实现了差异化竞争。

  这让华为尝到了甜头,从此开始了自主创新的征程,然后是收发成帧器、时隙交换芯片、多中继控制芯片、回拨抵消芯片、数模混合芯片。终于到2004年海思半导体成立,华为开始涉足消费类电子芯片,华为的芯片产能和种类迎来了大爆发的历程。

  这是一家技术主导、布局深远的企业,这种理想和技术积累为“备胎”芯片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2012年9月10日,任正非表示,华为需要做手机操作系统和芯片,这主要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因为假如这些垄断者不再对外合作的话,华为自己的操作系统可以顶得上。但他同时认为,华为做手机操作系统的同时要优先使用其它厂商的芯片,华为的芯片主要是在别人断粮时做备份用。

  任正非明确指出,“华为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同样的,我们在做高端芯片的时候,我并没有反对买美国的高端芯片。我认为要尽可能地用他们的高端芯片,好好地理解它。

  随后华为投入了数万人年的工时和至少十数亿美元进行“备份计划”的研究,这才有了今后将陆续呈现的“备胎芯片”和相应的软件。

  从今天的视角往回看,华为和任总的想法简直深邃得可怕。

  华为战斗的方法论

  目前关于华为应对美国制裁的舆论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过分悲观,觉得在科技领域美强中弱的大背景下华为的“红旗”打不了多久。这是没有看到中国科技力量的成长尤其是中兴事件后的成长,同时轻视了华为长期准备的作用,也忽略了华为和中国科技界可以在贸易战中边迎战边成长的可能。

  一种是过分乐观,觉得华为既然有应对措施即可高枕无忧,这是没有看到华为的“备胎芯片”们确实和国外竞品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不然“备胎芯片”早就可以转正了。

责任编辑:李思阳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4 红塔证券 601236 --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04 国茂股份 603915 --
  • 06-04 卓胜微 300782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