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中证报头版评论:“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中证报头版评论:“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中国证券报|2019年09月09日  05:47
经参头版评论:主动作为 更好发挥政策协同作用
经参头版评论:主动作为 更好发挥政策协同作用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09日  00:37
降准之后 降息还有多远
降准之后 降息还有多远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09日  00:34
降准后关注MLF 调控政策动向是关键
降准后关注MLF 调控政策动向是关键

中国证券报|2019年09月09日  06:05
全面与定向降准“双箭齐发” 逆周期调节力度加码
全面与定向降准“双箭齐发” 逆周期调节力度加码

第一财经|2019年09月09日  08:35
全面降准叠加定向降准:9000亿资金加码支持实体经济
全面降准叠加定向降准:9000亿资金加码支持实体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09月09日  06:47
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是否微调?一文看懂
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是否微调?一文看懂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06日  19:11
降准来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
降准来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

央行官网消息,央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两次实施到位。[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06日  21:07
央行降准如期而至 机构称全面与定向降准后或有降息
央行降准如期而至 机构称全面与定向降准后或有降息

蓝鲸财经|2019年09月06日  19:06
全面+定向降准 推动实体经济融资量增价降
全面+定向降准 推动实体经济融资量增价降

新华网|2019年09月06日  20:32
央行降准释放资金9000亿 股市、楼市将如何变化?
央行降准释放资金9000亿 股市、楼市将如何变化?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06日  18:47
全面+定向降准释放9000亿 9月还会有MLF利率下调吗?
全面+定向降准释放9000亿 9月还会有MLF利率下调吗?

澎湃新闻|2019年09月06日  19:38
央行:决定于9月1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
央行:决定于9月1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

央行|2019年09月06日  17:25
央行: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
央行: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

央行|2019年09月06日  17:27
果真降准了 一下子就是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
果真降准了 一下子就是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

上海证券报|2019年09月06日  17:58
四年来首次普降+定向 释放资金约9000亿
四年来首次普降+定向 释放资金约9000亿

中国证券报|2019年09月06日  18:05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降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降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央行|2019年09月06日  17:25
国常会:及时运用普遍降准与定向降准等工具
国常会:及时运用普遍降准与定向降准等工具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05日  07:23
央行自2011年11月底以来共实施12次全面降准
央行自2011年11月底以来共实施12次全面降准

央视|2019年09月05日  15:04

分析解读

公募基金解读央行降准:消费科技等行业迎利好
公募基金解读央行降准:消费科技等行业迎利好

证券日报|2019年09月09日  02:38
诺德基金评降准:若后续MLF利率调整则对债市正面刺激
诺德基金评降准:若后续MLF利率调整则对债市正面刺激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07日  19:28
中信证券固收研究降准点评:说降就降
中信证券固收研究降准点评:说降就降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06日  19:17
潘向东:此次降准将会对A股市场产生显著提振作用
潘向东:此次降准将会对A股市场产生显著提振作用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分析,此次采取央行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的政策是出于多方因素的考虑。[详情]

新京报|2019年09月06日  20:55
宝盈基金:降准将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宝盈基金:降准将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宝盈基金分析指出,先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工作,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从5月开始,房地产政策持续收紧。先封堵融资渠道,再实施降准,保证了货币政策预调微调与“房住不炒”政策取向并行不悖。[详情]

中证网|2019年09月06日  20:44
汇丰晋信闵良超:央行降准释放9000亿 利好权益市场
汇丰晋信闵良超:央行降准释放9000亿 利好权益市场

汇丰晋信基金首席宏观及策略师闵良超认为,本次降准是央行对于本周三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具体落实。采取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结合的方式,预计释放9000亿元规模的流动性。是落实中央关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措施。[详情]

中证网|2019年09月06日  20:44
李大霄:降准对股票市场走牛有明显助推作用
李大霄:降准对股票市场走牛有明显助推作用

李大霄表示,此次降准有分步,能够更加有序,更加平滑,是一场及时雨,对服务实体经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有正面作用。[详情]

中国网|2019年09月06日  20:40
温彬:政策利率仍有下调的空间和必要
温彬:政策利率仍有下调的空间和必要

在温彬看来,降准释放了长期低成本资金,但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还需要银行克服顺周期思维,通过MPA考核等引导银行加大对制造业、民营企业中长期信贷投放,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不仅有利于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也有助于银行自身风险防范。[详情]

中国网|2019年09月06日  20:38
交行首席连平:降准是为未来下调MLF操作利率打基础
交行首席连平:降准是为未来下调MLF操作利率打基础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06日  21:31
央行降准如期而至 机构称全面与定向降准后或有降息
央行降准如期而至 机构称全面与定向降准后或有降息

蓝鲸财经|2019年09月06日  19:06
朱宁:短期央行降息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朱宁:短期央行降息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06日  21:10
联讯证券评央行降准:逆周期调节力度更强
联讯证券评央行降准:逆周期调节力度更强

中证网|2019年09月06日  20:35
长江证券赵伟:降准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
长江证券赵伟:降准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

赵伟分析指出,宏观环境对债市形成有力支撑,股票市场策略或逐步转向流动性框架。“安全”资产稀缺的背景下,给“确定性”以溢价的抱团行为或仍将延续,但对“确定性”的理解或将由“基本面”确定,逐步转向未来“成长空间”确定等。[详情]

中证网|2019年09月06日  20:35
李奇霖:不一样的降准
李奇霖:不一样的降准

两者合计将释放9000亿流动性。[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06日  20:27
汇丰晋信闵良超:央行降准释放9000亿 利好权益市场
汇丰晋信闵良超:央行降准释放9000亿 利好权益市场

中证网|2019年09月06日  20:18
方正证券颜色:这次降准是对前期货币政策的微调
方正证券颜色:这次降准是对前期货币政策的微调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06日  19:47
王剑:为什么要让小银行多降准?
王剑:为什么要让小银行多降准?

降准最终可以让银行的投放利率更低、投放量更大。[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06日  20:10
李迅雷:此次降准是逆周期调节政策表现 下一步是降息
李迅雷:此次降准是逆周期调节政策表现 下一步是降息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06日  19:32
汇丰银行廖宜建:降准属循序开放金融市场的配套措施
汇丰银行廖宜建:降准属循序开放金融市场的配套措施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06日  19:28
基岩资本范波:此次降准更凸显资金面维稳意图
基岩资本范波:此次降准更凸显资金面维稳意图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06日  19:27
李大霄:全面降准属于特大利好消息
李大霄:全面降准属于特大利好消息

中国网|2019年09月06日  19:04
交行鄂永健解读央行降准:为调降MLF利率做准备
交行鄂永健解读央行降准:为调降MLF利率做准备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06日  18:21
易居严跃进:本次降准对完善宏观经济有积极作用
易居严跃进:本次降准对完善宏观经济有积极作用

易居严跃进表示,此次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降准政策,和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精神保持一致,充分体现了当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导向,这对于后续释放更为宽松的流动性,以及形成更完善的宏观经济环境等都有积极的作用。从实际情况看,此次降准具有两个很鲜明的特点。[详情]

中国网|2019年09月06日  17:50
安信证券陈果:降准使得资本市场的政策预期更为明确
安信证券陈果:降准使得资本市场的政策预期更为明确

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表示,体现了政策层确保“六个稳”和降低实际利率的决心,也使得资本市场的政策预期更为明确,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有利于资本市场稳中向好。[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06日  17:34

股市影响

央行降准标普纳A A股利好有望迎“金九”
央行降准标普纳A A股利好有望迎“金九”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09日  07:19
评论:央行降准释放三大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
评论:央行降准释放三大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

证券日报|2019年09月09日  02:38
降准后A股怎么走? 机构直呼沪指3500点指日可待
降准后A股怎么走? 机构直呼沪指3500点指日可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06日  21:59
9000亿降准冲击波:LPR可能降息 股债双牛或继续
9000亿降准冲击波:LPR可能降息 股债双牛或继续

这次降准,央行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09月06日  20:26
15家机构火线解读降准A股影响:有券商已看到3500点
15家机构火线解读降准A股影响:有券商已看到3500点

澎湃新闻|2019年09月06日  21:43
兴证策略:降准释短期将提振股市风险偏好
兴证策略:降准释短期将提振股市风险偏好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06日  21:32
历次降准后股市A股走势一览 上次降准沪指迎来大反弹
历次降准后股市A股走势一览 上次降准沪指迎来大反弹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06日  17:33
普遍降准、定向降准双箭齐发 股、债、汇后市如何走
普遍降准、定向降准双箭齐发 股、债、汇后市如何走

第一财经|2019年09月06日  21:09
潘向东:此次降准将会对A股市场产生显著提振作用
潘向东:此次降准将会对A股市场产生显著提振作用

新京报|2019年09月06日  20:55
中信建投:双降准落实国常会精神 3500点指日可待
中信建投:双降准落实国常会精神 3500点指日可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06日  20:15
央行降准将如何影响股市:首先利好银行业
央行降准将如何影响股市:首先利好银行业

澎湃新闻|2019年09月06日  19:45
九大私募评降准:利好A股发展 看好券商银行基建地产
九大私募评降准:利好A股发展 看好券商银行基建地产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06日  19:34
八大券商解读央行降准:降准后还会有降息
八大券商解读央行降准:降准后还会有降息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06日  19:31
大数据揭秘历次降准、降息后A股走势
大数据揭秘历次降准、降息后A股走势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06日  11:38
降准释放资金约9000亿 机构称A股新一轮行情将形成
降准释放资金约9000亿 机构称A股新一轮行情将形成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06日  18:16
全面降准:券商火速解读 哪些股票受益历年A股怎么走
全面降准:券商火速解读 哪些股票受益历年A股怎么走

新浪财经|2019年09月06日  17:49

最新报道

降准后14天逆回购频现 季末节前资金面紧张缓解
降准后14天逆回购频现 季末节前资金面紧张缓解

  原标题:降准后14天逆回购频现 季末节前资金面紧张缓解 税期才过,季末和节假日又来,为了稳定流动性,最近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谓是“有点忙”,7天逆回购和14天逆回购结合使用,轮番投放下,前几日略紧的资金面有所回暖。 9月25日,央行再次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为200亿元,对冲当日到期的7天逆回购300亿元后,实现净回笼100亿元。资金价格方面,截至当日下午5点,颇具代表性的指标DR007(银存间质押7日)加权平均利率报2.4176%,较前日下降18.64bp,前期资金投放效应显现。 在央行“呵护”之下,流动性跨季跨节基本无虞,有分析称,由于资金面紧张程度有所缓解,叠加临近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预计央行会根据情况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本周到期的逆回购可能不会全部被对冲。 连续开展14天逆回购 自9月16日央行降准落地以来,市场流动性经历了一次小波动。降准之后资金面并未有明显宽松,反而出现小幅收紧的态势,比如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一度由16日的2.336%上涨至23日的2.7590%。 对此,市场多数分析称是由于缴税因素的扰动。江海证券测算,9月缴税因素对央行口径政府存款(即基础货币的统计口径)的抽水效应至少在3000亿~4000亿元的量级;除了税期因素外,央行也在加大资金净回笼。截至9月17日,央行9月净回笼3515亿元。此外,资金需求增加,隔夜回购拆借成交量较大。 这一偏紧的趋势在新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第二次报价出炉后有所改变。根据最新报价,1年期LPR小幅调降5bp,为4.2%;5年期以上LPR仍为4.85%,与上次持平。LPR的下行稳定了货币政策的预期,不少市场人士预计,未来LPR仍将延续小幅下行的节奏。 与此同时,19日以来,央行多次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流动性,其中7天逆回购开展了1800亿元,14天逆回购开展了2700亿元,共计投放4500亿元。在这一背景下,24日短端资金利率出现明显下行,Shibor隔夜品种下行39bp报2.3690%,7天期下行5.6bp报2.6760%,不过14天期仍延续攀升,较前日上行6.8bp报2.9520%。 到了25日,资金面延续回暖,隔夜Shibor继续下行,报2.0460%,7天期下行10.40bp报2.5720%,14天期上行0.10bp报2.9530%;银行间市场上,截至当日收盘,DR001加权平均利率报2.0153%,较前日下降33.31bp;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加权平均利率报2.4176%,较前日下降18.64bp。 货币中介机构日报也称,25日早盘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纷纷按加权价格融出隔夜资金,资金供给态势出现明显改观;临近尾盘,部分机构开始减点融出隔夜资金,头寸需求很快得到满足。 “不过,从14天Shibor的走势上看,跨季资金还是较为紧张。”一位券商固收分析师告诉某机构记者,“这也是最近央行频频启动14天逆回购的主要原因。”根据统计,央行已连续5个工作日开展了14天逆回购,其中19日、20日、23日配有7天期逆回购,24日和25日则仅开展了14天期逆回购。 “主要就是跨季和国庆两个原因,”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也对记者表示,“节假日的到期量是顺延到第一个工作日的,如果7天期做得太多,那么都将堆积在国庆节后第一天到期,所以做14天也是为了到期的时候不集中在节后第一天。” 另外,临近月末财政支出力度的加大,一定程度上也可对冲央行逆回购到期的影响。据统计,截至9月30日,还有1800亿元的逆回购到期,9月27日另有1000亿元的国库现金定存到期。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表示,资金面短期紧张的情况已出现明显缓解,预计季末前央行将根据情况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如果未来几日资金面持续走稳,本周到期逆回购可能不会全部被对冲。 货币政策有空间但需待时机 从近期的公开市场操作中,不难看出央行货币政策的定调,即力度得当、松紧适度,始终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更是强调了这一点,易纲表示,综合分析国内形势和国际背景,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当保持定力,既要稳当前,也要注意保持杠杆率的稳定。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合理区间,物价方面也处于比较温和的区间。中信证券研报解读称,易纲的发言更多显示了央行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容忍度提升,对结构性的通胀分化有充分的认识。 由此,年内货币政策的主要思路在于短期内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大体上相当,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中期内保持杠杆率稳定,使得社会债务处于可持续水平;长期内将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改革的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债市方面,有分析认为,在货币政策预期回归中性之后,基本面成为主要驱动因素。考虑到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且全球负利率趋势难以逆转等因素,利率高点已经出现,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将在2.8%~3.2%区间。 全球降息潮也给国内货币政策操作带来挑战。尽管易纲在上述发言中指出,“我们并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国家央行那样,有比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政策”,但同时,“客观分析来看,不管是在货币政策工具上,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上,还是在其他的方面,我们的空间都是比较大的”。 明明对某机构记者表示,从数量型工具来看,2018年以来多次降准后存款准备金率大幅下行但仍然维持在10%以上,未来有操作空间;价格型工具方面,当前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2.55%、MLF3.3%的利率水平比美国要高,后续若需要动用价格工具也存在充足的空间。 与此同时,财政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也存在较大空间。“比如财政政策方面,除提前下达明年的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外,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则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容忍度也将打开,预算内和预算外财政空间都可以打开。”他称。[详情]

第一财经 | 2019年09月26日 06:50
金融时报评论:降准资金需有效惠及实体经济
金融时报评论:降准资金需有效惠及实体经济

  原标题 降准资金需有效惠及实体经济 作者 周萃 来源:金融时报 9月16日,备受关注的全面降准正式实施。当日,人民银行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旨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为确保预期目标顺利实现,如何才能将降准资金有效、精准引向实体经济? 来自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5.6万亿元,其中普惠性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10.7万亿元,增速达14.27%。上半年,新发放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6.82%,比2018年全年平均利率水平下降0.58个百分点。从这些已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上半年人民银行一系列货币政策操作已见实效,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 然而,从当前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看,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贸易环境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宏观政策必须有所作为。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采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宏观调控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制造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稳定经济增长预期。 除了此次全面降准外,人民银行还将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资金的“闸门”已经适度打开,下一步的关键是要将降准释放出的资金有效、精准引导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关乎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驰援民营和小微企业是降准的首要目标之一。上市银行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民营和小微企业占主体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仍是不良贷款高发的行业。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抑制了金融机构对这些行业的信贷投放,银行在风险控制和业绩考核的压力下,首先会考虑把这些资金配置到低风险行业,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 市场流动性充裕,但无法很好地通过金融机构有效传导至实体经济。打破这一僵局,打通资金的“堰塞湖”,需要提升金融机构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意愿与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MPA考核、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降低风险权重释放资本金、免征小微企业贷款利息增值税等措施,激发金融机构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不断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办法,向基层行倾斜,向服务小微企业倾斜,通过绩效考核“指挥棒”,真正让各级行尤其是基层行重视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增强基层行对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意愿。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金融需要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尽管在各方合力之下,制造业已经获得金融的重点支持,但是在国内经济增速整体放缓、部分企业信用违约风险加大的大环境下,先进制造业企业贷款融资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制造业门类较多,涉及多个领域,而各领域融资需求又存在诸多差异。优化对制造业的金融服务,应加快构建与先进制造业相适应的知识产权贷、科技贷、专利贷等创新产品体系,适当延长还款周期,增加中长期贷款的投放。 资金要“有所为”,还要“有所不为”。今年以来,严查各类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依然是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仅8月份以来,银保监系统开具的因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罚单超过40张,无论数量还是力度均超过往年。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领域流转,监管必须严控资金流向,让金融机构不把新释放的资金投向房地产、产能过剩等控制领域与行业。 与前两次降准相比,此次“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的“组合拳”,精准味道更浓。城商行属于地方性或区域性中小银行,受资金实力等因素限制,难以与大中型银行角逐大企业大客户,金融服务更多关注本地中小微型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同时,城商行管理层级少、决策链条较短、经营灵活,更加熟悉当地经济社会情况,它们在为当地中小微型企业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更具优势。因此,此次将“定向降准”机构锁定在“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凸显了货币政策操作的精准性,有助于资金更好地进入实体经济。 降准减轻了金融机构贷款成本,有效增加了市场流动性,但货币政策的稳健取向并没有因此改变。不管是全面降准还是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都需要真正变成市场红利,有效惠及实体经济。因此,下一步政策调控重点应着力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让好政策转变为企业可以真真切切享受到的“真实惠”。[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23日 08:59
降准后资金面缘何变紧:或因税期高峰和季末叠加扰动
降准后资金面缘何变紧:或因税期高峰和季末叠加扰动

  原标题:降准后资金面缘何变紧 本报记者 张勤峰   央行降准落地,并重启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逆回购操作,释放的流动性总量可观。然而,上周资金面反而明显收紧,短期资金利率行至运行区间上限附近,隔夜回购利率一度与7天回购利率倒挂。问题出在哪?原因可能在于税期高峰和季末因素对资金面的扰动再次凸显,但流动性总量仍有保障,尤其是季末财政支出有望形成增量资金供给。预计10月上半月资金面将回暖。 上周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可观,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流动性净供给均为正值。然而,货币市场流动性算不上宽裕,而且比之前一周收紧。市场人士反映,上周大型银行等资金融出大户纷纷减少供给,有大量资金需求难以得到及时满足,轧平头寸难度较大,降准之后资金面的表现与原先市场预想的有较大落差。这一点也体现在资金价格走势上,上周货币市场利率纷纷走高。以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为例,上周中短期回购利率上行明显,核心品种如隔夜回购DR001、7天回购DR007加权平均利率全周分别上涨40个基点、16个基点;DR001和DR007均已涨至年内运行区间上限附近,DR001更与DR007利率一度发生倒挂,显示出短期流动性收紧。 缘何降准后资金面反倒紧了?税期高峰和季末因素可能对市场资金面造成了叠加扰动。 9月是传统财政支出大月,但月中财税清缴入库的扰动不容忽视。受中秋小长假影响,9月纳税申报截止日延后至18日,上周恰处于税期高峰时点。 9月是传统财政支出大月,但月中财税清缴入库的扰动不容忽视。受中秋小长假影响,9月纳税申报截止日延后至18日,上周恰处于税期高峰时点。 9月还是季月,季末金融监管考核也是一项重要的季节性扰动项。出于应对考核等因素的考虑,大行出借资金意愿下降。而为应对潜在流动性波动风险,金融机构倾向于提升储备规模,增加了预防性流动性需求。如此带来的市场内部流动性供需变化容易引起流动性紧张。此外,季末易出现流动性分层,随着市场风险偏好小幅下降,这一现象在今年的季度末变得更加明显。“十一”长假在即,银行还需应对现金需求的上升。 如上种种,都增添了9月下半月流动性的不确定性。本周税期扰动将消退,季末监管考核的扰动可能变得更明显。不过,央行在降准之后重启公开市场操作,展现了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上周央行净释放的资金规模可观,本周仍可能继续适量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此外,9月末财政支出力度有望加大,形成增加资金供给,流动性总量有保障,可确保资金面不出现全局性紧张情况。 进一步看,10月初,随着季末扰动消退,9月降准和季末财政支出带来的流动性总量上升,有望更充分地反映在货币市场资金松紧程度和资金价格走势上。不难预料,10月上半月资金面将比较宽松,资金价格有望明显回落。 值得一提的是,物价结构性上涨对政策利率下调的制约已在MLF利率下调预期多次落空上得到印证。考虑到后续几个月,CPI难以明显下降,政策利率下调难度较大。政策利率对货币市场及短期债券利率的束缚仍然存在,货币市场利率运行中枢难以持续下降,资金价格不易回到7月初低点。 总之,短期资金面偏紧并不意味着货币市场趋势发生变化,降准效应有望在10月上半月得到体现,但流动性不会超出“合理宽松”的范畴。[详情]

中国证券报 | 2019年09月23日 01:34
直击降准后的北京楼市:二手房降温 刚需刚改心动
直击降准后的北京楼市:二手房降温 刚需刚改心动

  来源:北京商报 原标题:直击降准之后的北京楼市:新房淡定二手房降温 刚需刚改心动 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下行,最新发布的降准政策也未能成为房企的救命稻草,当降准遇上中秋,北京楼市的火热并未如期而至。北京商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与之前炒作“春天来了”伺机趁势营销不同,此次降准政策发布后,大部分开发商保持淡定,北京和环京新房市场并无大的变化;而二手房市场则还有降温现象,我爱我家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16日,9月北京二手房网签4827套,较去年同期下降52.69%,并没有因降准而有所提振。但不得不提的是,此次央行降准虽没能对北京楼市带来过多利好影响,却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购房者信心,部分刚需、刚改购房群体开始考虑入市。 01、新房:销售淡定看待降准 在今年的中秋节前夕,央行再次宣布降准,但这份中秋礼包对于房地产而言,却难改此前已经形成的降温局面。 在北京,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与此前炒作“春天来了”,伺机趁势营销不同,楼盘销售人员在向购房者进行项目推介时,均未提及降准这一所谓购房“红利”。 “央行降准对于目前市场而言,并未带来多大影响,而且对于资金银行管的越来越严,首付不变,现在这个市场不是降准能刺激出来的。” 包括万科城市之光·东望、中海·寰宇天下、华润·未来城市等多家现场销售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不只不向客户聊这个,营销圈子内部也看的很淡,这一曾经被屡次炒作不爽的购房“红利”当下如同“鸡肋”一般。 尽管销售人员对降准释放的利好很淡定,但在中秋节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一月前踩盘的同一批项目时发现,看房客有明显的增加。“还是小长假的因素多一些,现在开发商都很拼,售楼处建的要么跟游乐园似的,要么就跟咖啡馆一月,看房的同时也当休息了。” 上述多个项目销售人员一致判断,到访客户的增加与降准的利好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与北京城区的项目类似,环京地区楼市在中秋假期期间,也迎来不少看房客群,相同的是,央行降准“红利”在这些“18线”市场也未能得到体现。 “如果非要说此次降准能为房地产带来哪些利好影响,就是降准对刚需的心里有影响,觉得不得不买赶紧买,可能会释放一部分,另外就是投资的担心手里的钱不值钱,将房地产与黄金划等号此外,降准以后,会刺激银行增加对个人贷款的发放力度,购房客群量会有所增长。”固安孔雀城的一位销售人员直言。 似乎过去的经验在告诉我们,只要降准,总能在一定程度上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利好。但业内人士认为,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地产调控加码不断,相应的房地产投资属性被不断弱化,以投资为出发点的购房者将会越来越谨慎,观望情绪趋浓。 “监管层面持续收紧,降准资金很难流入房地产市场。”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认为,只要信贷政策不出现明显变动,其他政策的调整对楼市影响非常有限。整体来看,今年的房地产政策依然是除信贷以外政策微调越来越多,但整体政策基本面依然保持比较紧的状态。 事实上,降准这一“红利”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在数据端也可见一二:据我爱我家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16日,9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商住房、共有产权房)成交1557套,环比上月同期下降7.9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93%;共有产权房成交746套,环比上月同期增长284.54%,但仍较去年同期下降40.75%。我爱我家研究院方面表示,就目前的数据来看,降准并未对北京新房市场产生大的影响,9月上半月增长较多的只有共有产权房,但这主要与供应及政策有关。 02、二手房:市场不增反降 与新房市场类似,央行降准的刺激,在二手房市场也反应平平。 以往的经验是,降准政策出台后,二手房市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房源成交周期缩短、挂牌价格调高等。 此次的情况并非如此,北京商报记者从多家中介门店了解到,受市场遇冷影响,近期北京二手房挂牌均价持续走低,虽然降幅很小,大概单价在一两百元左右,但下滑趋势日渐显现。 链家和平里地区的一位中介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最近一周北京二手房市场并没有太大波动,降准消息出来后,来看房的客户数量也与之前没有太大差别。“金九银十”一般是房地产市场的活跃期,但受严格调控政策的影响,这一概念在今年并没有得到体现。“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的房子是越来越难卖,二手房市场很难继续冲高,达到往年的销售成绩。”该中介人员进一步表示。 同区域的我爱我家中介人员则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降准消息出来后,也有一小部分业主表达了想“提价”的需求,但从整体来说,目前房价没有大幅上扬的趋势,更多的是“吃老本”,以稳为主。 近期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并不理想,据我爱我家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16日,9月北京二手住网签4827套,较上月同期的6232套下降22.54%,较去年同期的10203套下降52.69%,网签量下降幅度明显。 对于下一阶段的北京楼市走向,我爱我家研究院方面表示,虽然降准后资金仍有流向房地产的动力,这会与政策产生一定的冲突、博弈,但今年国家对资金向房地产流动的渠道是严防,当前的房地产调控形势依然是从严趋紧,北京作为首都更是市场焦点,因此未来一段时间里北京楼市很难有大的回温,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市场偏向低位企稳,这种情况或许要到明年春节后才能有所改变。 近两年来,央行降准的思路基本一致,其核心就是为实体经济减压,定向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经济发展,同时避免资金流向房地产,促进经济脱虚向实,这与当前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大有关系。 03、购房者:刚需客群“候场”准备 与销售们的淡定不同,刚需购房者对于降准还是有反应的。 35岁的许伟在这个中秋节终于出手花了300万在大兴买下了自己在北京的第一套房,这个购房计划她足足酝酿了两年。“市场一直不好,总觉得可以等等,说不定还会降。”然而降准的消息释放后,许伟变得不再淡定。“可能市场还会降,但到时候有没有谈判的空间就不知道了。”许伟透露,没贷过款、没买过房,家里给的首付款也比较充足,这让自己成为了开发商眼里的“优质客户”,谈下来的折扣点也比较客观。 “当下,刚需客群应当把握住最后的时间窗口,对看好的楼盘及时出手,加速办理前期首付、签约、申贷等流程手续,最大化降低置业成本上升的可能性。”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认为,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调控纲领下,凡是楼市过热的城市,购房者很可能将在10月8日后面临“惩罚性”高利率。如果现在还没有选到适合的地产项目,那么可以考虑压缩单套总价,通过提高首付比例,减少贷款金额的方式控制购房成本,这对于刚需客群而言尤为重要。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表示,从今年房价调整来看,实际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各地也开始有了降价现象。但是盲目的降价也容易引起市场的恐慌,而且降价中如果刚需购房者因为各种制约而不入市,那么市场交易萧条对于经济稳定也是不利的。 在严跃进看来,正常的购房需求,包括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其实还是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来进行刺激的,这是很合理的消费需求。所以后续的楼市调控基调或会有小幅调整,过去对于“房住不炒”的理解,其实是希望通过降低房价来实现“房住不炒”的效应,但后续其实更需要强化对交易秩序的管控,进而落实“房住不炒”的导向。[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19日 08:44
降准日众生相:大行"按兵不动" 中小银行"跑在前面"
降准日众生相:大行

  时代周报记者 王心昊 发自广州 原标题 降准日众生相 “贵公司循环贷款的额度会有一定的提高,但具体需要进一步递交资料审批之后才能决定。”9月16日上午,在广东佛山从事外贸生意的李力强(化名)一上班,就给合作多年的农商行客户经理打电话,咨询循环贷款额度增加事宜,在得到银行的肯定答复后,李力强十分高兴,“这下资金压力又能减轻一点。” 9月16日是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正式生效的时间,同时是中秋后国内股票市场首个交易日。 当日市场资金宽松效应显著: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也出现了下行,隔夜SHIBOR下降3.3个基点至2.336%,7天期SHIBOR利率则下降0.8个基点至2.642%。 根据央行此前公告,9月16日生效的全面降准幅度为0.5%,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央行相关负责人称,降准可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 “9月是第三季度季末月份,降准释放的资金量大,能够有力对冲9月内税期以及金融季末监管考核等因素影响,巩固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格局。”珠三角某市国有大行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尽管降准后贷款政策调整的文件仍未下发,但他仍然预料四季度针对于实体经济的商业贷款审批将进一步放宽。 “贷款利率回落较慢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存款成本依然较高,这限制了银行贷款定价的下调空间。”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普遍降准更有利于释放更多的中长期资金,促进银行负债成本的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降低是实体融资成本降低的必要条件。”连平称。 降准之后,市场利率已出现下降趋势,市场关注央行本周公布的MLF利率和LPR利率走向,这或将意味着中国开启实际降息通道。 大行“按兵不动”,中小银行“跑在前面” 一名不愿具名的珠三角农商行负责商业贷款业务的信贷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9月6日降准的消息公布之后,他近些天接到不少客户要求调整信贷额度的申请,信贷审批部门也在评估政策落地对于银行资金面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信贷增量资金肯定是有的,但还是要就申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信贷员说。 相比之下,国有四大行的脚步则可能谨慎一点。“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收到就此次全面降准落地的相关调整文件。”上述国有大行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往时全面降准之类对于资金面产生重要影响的政策,他们总行方面一般都会迅速跟进,但此次却显得有些波澜不惊。 该名负责人指出,此次大型银行跟进不够及时,相信一定程度上与9月9日有1765亿元MLF到期后央行没有续作有关,“央行宣布没有续作之后,感觉整个市场反应都平淡下来了”。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也在近期的一份研报中指出,相比于2018年以来的历次降准后的利率走势,本次超预期降准政策后市场反应平淡主要原因在于对后续政策的担忧。一方面,全面降准后降息概率是否下降?另一方面,若降准后MLF都不续作,降准的实际宽松效果可能有限。 市场关注MLF续作 在降准预期已经基本消化完成之后,市场把焦点放回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所释放的信号。 在刚刚过去的上一周(9月9?15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颇为频繁:周一至周三分别开展了1200亿元、800亿元、300亿元的7天逆回购。而在上周四个交易日中,仅周一(9月9日)有1765亿元MLF到期,因此实现全口径资金净投放53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Wind数据显示,本周(9月16?20日)公开市场有2300亿元央行逆回购和2650亿元MLF到期,单周到期量为近两个月新高。 在9月9日MLF到期的时候,央行并未提出置换到期MLF,而是以逆回购进行对冲,给后续MLF操作留下想象空间。 市场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央行未置换到期MLF,或许实际上暗藏降息信号。因此市场也愈加关注9月17日的MLF情况。 “如果MLF不续作,虽然有缴税问题,但从总体上来看,全面降准的资金完全可以置换。”民生银行首席分析师温彬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如果续作其意义相对较大:MLF是否会借机下调利率,这关系到随后9月20日更新LPR利率是否会跟随下降。 “随着贷款利率并轨,利率调整空间打开,加上在全球各经济体纷纷下调利率、美联储9月可能降息以及此次降准释放流动性的情况下,市场普遍预期央行对于9月17日的MLF公开市场操作将会透露四季度的逆周期调节是否会加码。”前述四大行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银行业内对于降息是否会在三四季度落地早已经有所讨论,但从目前央行的口径来看,“就算降息落地也会相对温和,因为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降息时机看实体经济情况 “今日全面降准释放的资金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银行点差有望缩减5个百分点,但在风险溢价不变的情况下,银行点差部分整体缩减幅度有限,因此央行降低政策利率对降低实体经济部门融资成本更为直接和有效。”温彬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为了促进实际利率下行,LPR新报价机制盯住MLF操作利率,于是对于MLF操作利率下调提出了要求。”连平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从近期MLF与货币市场同期限SHIBOR利率的利差仅25BP左右来看,若要未来打开MLF操作利率的下调空间,增加流动性压降货币市场资金利率是前提条件。“由此可见,降准也是在为下一步下调MLF操作利率打下基础、创造条件。” 反观全球资本市场,9月12日欧洲央行将它从其他银行吸收的存款的利率从-0.4%下调至-0.5%,以提振全球摇摇欲坠的经济;市场也估计月底美联储将大概率实施今年以来第二次降息。 在全球“再宽松”趋势进一步明朗的背景下,通过降息应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成为众多市场人士的共同呼声。但暂缓降息的理由同样存在。 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并且CPI与PPI剪刀差从7月的3.1%增至3.6%,连续三月呈扩大趋势。 虽然CPI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食品供给端扰动而导致的价格波动,但鉴于降息对物价的可能刺激作用,历史上在CPI比较高的时期下调政策利率的案例确实不多。 中财期货发布报告称,央行降息的必要性在于实体经济下行压力颇大,仅通过降准并不能有效刺激银行放贷和实体信用扩张,所以有必要通过降准、降息相配合的方式,双管齐下,以提高政策效果。 此外,8月信贷数据比预期要好:9月12日央行公布的8月份金融数据显示,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21万亿元,环比多增1500亿元;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 连平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降息一直存在于央行的政策工具箱中,而当下全球范围内的降息潮只是给我国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空间,但最终要视中国的实际情况而定。 “中国市场利率调整的关键是看国内需要,维持货币政策坚持稳健中性的基调才是关键。”[详情]

时代周报 | 2019年09月17日 05:21
“全面降准”实施 资金利率为何波澜不惊
“全面降准”实施 资金利率为何波澜不惊

  原标题:降准实施 资金利率为何波澜不惊 本报记者 罗晗   16日,“全面降准”实施,市场资金面整体宽松,但资金价格并未大幅走低,部分期限利率甚至上涨。究其原因,降准实施日临近税期高峰,加上大额央行逆回购到期,共同“稀释”了降准的一次性投放效应。虽然资金利率“无动于衷”,但也不必急于一时。毕竟9月乃是传统财政投放大月,降准与财政支出释放的流动性依然可观,由此带来的流动性总量提升或将在跨季之后更直观地反映在资金利率走势上。  9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16日,资金面整体宽松。据货币中介机构介绍,早盘融出资金较多,融出机构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等,临近中午融出机构减少,资金面供给均衡,尾盘各期限品种均较为宽松。 但是,当日资金价格未见大跌,部分期限品种还在上涨。银行间回购利率方面,DR001、DR007、DR014、DR1M分别下跌3基点、5基点、11基点、4基点,幅度较小,DR021、DR2M则分别上行8基点、3基点。Shibor方面,仅隔夜、7天及9个月品种下跌。 资金价格未如期大幅下降,与降准释放的部分流动性被“回笼”和吸收有关。9月16日,共有1600亿元逆回购到期,但央行考虑到降准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并未续做逆回购,机构为此“上交”部分资金。此外,当前正处于本月税期高峰,企业缴税产生的资金需求也吸收了部分流动性。 另外,考虑到未来可能有地方债提前发行,银行机构或提前规划资金应对发行缴款,因此并未积极融出。  但中长期来看,流动性总量或有所提升,从而带动资金利率下行。一方面,财政支出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季末支出较为集中,9月也因此成为财政支出传统大月,大规模的财政资金有望增加流动性。另一方面,随着税期结束,资金需求减弱,流动性将进一步宽松,月末流动性总量或保持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9月末虽然有财政投放,但也面临季末监管考核的扰动。度过季末关口,伴随扰动项逐渐消退,预计10月初流动性总量会更多反映在货币市场资金供求和流动性变化上,届时市场资金利率或出现更明显的下行。 此外,美联储降息或促使我国央行下调利率,降低资金市场价格。虽然此前部分经济数据超预期导致美联储降息概率有所下降,但美国经济下行风险犹存,而且在欧洲央行超预期降息的情况下,美联储降息概率仍然较高。 与此同时,也需注意到决策层此轮推动货币资金价格下降的重要目的在于惠及实体企业,因此下降幅度并非唯一目标,通过降低资金价格同时疏通货币流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才是重点。 央行在宣布降准后一个交易日并未续做MLF以及16日未续做规模较大的逆回购,已经印证了货币政策仍有定力,央行的目标是杜绝“大水漫灌”。后续央行或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及LPR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将打通信用传导机制作为重点,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惠及中小微企业。[详情]

中国证券报 | 2019年09月17日 04:14
人民日报海外版:8000亿元降准资金如何惠及实体经济
人民日报海外版:8000亿元降准资金如何惠及实体经济

  原标题:8000亿元降准资金如何惠及实体经济 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6日落地,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这些资金如何惠及实体经济,又如何确保资金有效流向实体经济?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9月6日宣布,决定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将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当前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全面降准,可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有助于做好“六稳”工作,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我国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一方面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应引导贷款利率下降,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定经济增长预期。 “8月我国工业生产和投资稳中有缓,此时降准资金的释放非常及时,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资金支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银行缴存到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一般不能动用,等于被无限期“锁定”,而且央行支付的利率较低。从中释放一部分资金,既可以为支持企业发展提供充裕资金,又有利于银行优化成本结构和期限结构。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已成为政策导向。专家表示,银行发放中长期贷款常常受制于期限不匹配,缺乏所需的中长期资金。而降准释放的资金正好可以用于这方面,进一步增强银行中长期贷款投放的能力。 “通过定向降准,可进一步缓解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约束和利率约束,也传递了城商行应回归本地的政策导向。”董希淼表示,采取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组合的方式,体现了结构性调节功能,进一步缓解了流动性分层压力。 专家表示,近期央行一方面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部分资金,不搞大水漫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丰富,操作空间较大,宏观调控“弹药”充足。[详情]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9月17日 03:31
新华社:8000亿降准资金如何惠及实体经济?
新华社:8000亿降准资金如何惠及实体经济?

  原标题:8000亿元降准资金如何惠及实体经济?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题:8000亿元降准资金如何惠及实体经济? 新华社记者吴雨 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6日落地,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这些资金如何惠及实体经济,又如何确保资金有效流向实体经济?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9月6日宣布,决定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将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当前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全面降准,可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有助于做好“六稳”工作,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9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精准施策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两天后,央行就宣布推出“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的组合拳。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我国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一方面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应引导贷款利率下降,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定经济增长预期。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1至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5%,增速比1至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8月我国工业生产和投资稳中有缓,此时降准资金的释放非常及时,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资金支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银行缴存到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一般不能动用,等于被无限期“锁定”,而且央行支付的利率较低。从中释放一部分资金,既可以为支持企业发展提供充裕资金,又有利于银行优化成本结构和期限结构。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已成为政策导向。专家表示,银行发放中长期贷款常常受制于期限不匹配,缺乏所需的中长期资金。而降准释放的资金正好可以用于这方面,进一步增强银行中长期贷款投放的能力。 在全面降准的同时,央行还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商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将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 “通过定向降准,可进一步缓解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约束和利率约束,也传递了城商行应回归本地的政策导向。”董希淼表示,采取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组合的方式,体现了结构性调节功能,进一步缓解了流动性分层压力。 央行16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鉴于当日有1600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央行在公开市场净回笼1600亿元。 专家表示,近期央行一方面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部分资金,不搞大水漫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丰富,操作空间较大,宏观调控“弹药”充足。 +1[详情]

新华网 | 2019年09月16日 16:53
结构性存款假结构屡禁不绝 LPR调整后预期收益走低
结构性存款假结构屡禁不绝 LPR调整后预期收益走低

  原标题:结构性存款“假结构”屡禁不绝LPR调整后预期收益走低 本报记者  彭 妍  2018年以来,结构性存款规模大幅增长,一系列合规问题也随之凸显。 为了整治结构性存款业务中存在的突出乱象,监管层不断出台监管文件规范结构性存款业务。近日,北京银保监局印发了《关于规范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北京地区各大银行在销售结构性存款产品过程中是否还存在一些违规乱象呢?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地区部分银行网点发现,虽然监管机构三令五申,但在售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中,产品设置接近于完全触发预期最高收益率条件的“假结构”类产品仍然存在。同时,部分理财经理介绍产品时大多会表示,“达到收益率下限的情况概率很小,基本都能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相当于保本保息。” 监管严控“假结构性存款”  9月6日,北京银保监局印发《关于规范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从产品设计、风险计量、风险控制和销售管理四方面入手,对当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乱象进行严格规范。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产品设置接近于完全触发预期最高收益率条件的“假结构”类产品仍然存在。 在某股份制银行网点,其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在售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有2款,除了期限不同,产品的性质是一样的,全部挂钩黄金价格。他以其中一款1万元起售、投资期限为194天的产品为例介绍道:“这款产品挂钩黄金价格,若观察日的挂钩标的期末价格大于等于700元/克,则客户获得利率为3.65%,若观察日的挂钩标的期末价格大于等于50元/克且小于700元/克,则客户获得利率为3.58%,若观察日的挂钩标的期末价格小于50元/克,则客户获得利率为1.5%。” “虽然标示着浮动收益区间,但是六个月内,黄金价格升破700元/克和跌出50元/克概率几乎为零,中间那个较高收益率也就是3.58%才是真实收益,可以说是固定利率”,该理财经理表示。 自去年以来,监管层不断出台监管文件规范结构性存款业务。在资管新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等理财新规逐步落地的背景下,假结构性存款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理财新规对结构性存款进行了严格定义和规范,要求衍生产品交易部分按照衍生产品业务管理,应当有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当具备相应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 今年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同时发布《2019年银行机构“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要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监管部门首次将“结构性存款不真实,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作为排查重点。 不过记者发现,曾一度成为商业银行的揽储利器的“结构性存款”,目前收益率一直处在下行的趋势。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对比LPR调整前后银行结构性存款收益率走势,8月20日前,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收益率达4.03%,8月20日后,银行结构性存款收益率整体走势偏低,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92%,与8月20日前相比,下降11BP。 涉嫌误导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家银行网点,结构性存款产品均会被理财经理介绍为“保本保息产品”、“一般都能拿到最高收益率”。 在某股份制行网点,《证券日报》记者询问结构性存款产品,该网点工作人员表示:“这就是以前的保本保息产品,风险等级较低,从历史业绩来看,这款产品一直都能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 除此之外,还有多个浮动收益型结构性存款被理财经理介绍为固定利率,但产品说明书中的介绍却并非如此。 以某股份制银行一款“挂钩黄金两层区间”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为例,根据产品说明书的介绍:“从存款交易日当天伦敦金市下午定盘价到到期前第二个伦敦工作日,每盎司黄金波动区间从‘期初价格-400美元’至‘期初价格+400美元’的区间范围,则该存款到期利率为3.63%(年化)。在该区间外,该存款到期利率为1.25%”。 但是,上述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这款结构性存款要么1.25%,要么3.63%,但是很多期下来,这款产品利率都达到了3.63%。正是因为这类产品的标的物的目标区间放得很宽,在投资期间内,标的物的浮动根本不可能会触及界限,因此投资者获得的将会是较高的那个预期收益率。” 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8月份到期的结构性存款共1185只,披露实际收益率的有721只。平均实际收益率为3.76%,环比下降9BP。其中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结构性存款数量达208只,占比为28.84%。 在本报记者咨询结构性存款产品时,多数银行的理财经理告知记者最多的则是“保本”,大概率“保高息”,但对于产品具体如何计算收益率,理财经理并不会主动告知。 本报记者在银行网点随机采访一位购买结构性产品的投资者,其表示,“理财经理有向她推荐过结构性存款,告诉她这就是‘保本’理财产品,一般都能实现最高收益率’,但具体如何计算收益率,理财经理没有讲,自己并不是很清楚”。[详情]

证券日报 | 2019年09月16日 07:04
全面降准率先实施 分析人士:公开市场操作有看点
全面降准率先实施 分析人士:公开市场操作有看点

  原标题 降准资金释放 公开市场操作有看点 本报记者 张勤峰   9月央行降准方案中的第一步——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于16日实施,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降准释放的资金量大、价低,可有力对冲税期、季末监管考核等因素影响,巩固近期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格局。在降准实施后,央行将如何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特别是如何应对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备受关注。 全面降准率先实施 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准方案,其中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是第一步。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实施降准是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体现,可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通过银行传导可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对金融市场而言,降准的直接效果是充实金融机构超储规模,有利于改善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格局,巩固季末货币市场平稳运行局面。 9月属于季月,金融监管考核可能给短期流动性供求造成一定影响,大型银行或减少对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非银金融机构资金融出,易引起流动性分层。由于9月降准属全面降准,具有普惠效应,在提升流动性总量、改善市场预期的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季末流动性分层现象。全面降准实施日临近本月税期高峰,还可起到对冲税期作用。 三大悬念待解 降准在提升流动性的确定性同时,也让月内公开市场操作广受关注。接下来公开市场操作会怎么做,有不少悬念和看点。 悬念一是公开市场操作要不要继续进行。分析人士表示,9月在全面降准实施情况下,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本周公开市场到期量较大,叠加税期高峰来临,如不开展操作,流动性大概率将呈现紧平衡局面。 Wind数据显示,9月下半月,公开市场有2300亿元央行逆回购和2650亿元MLF到期,均在本周到期,单周到期量为近两个月新高。 悬念二是到期MLF要不要续做。9月有两笔MLF到期,9月9日到期1765亿元,9月17日到期2650亿元。央行在宣布降准时未提出置换到期MLF,给后续MLF操作留下想象空间。对9月9日到期MLF,央行选择以逆回购进行对冲。有市场人士认为,央行仍可能以逆回购对冲第二笔到期MLF或干脆不开展操作。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央行可能暂停逆回购操作,但对到期MLF进行不足额续做。 悬念三是如续做MLF,利率要不要下调。自下半月以来,市场对政策利率调整的关注度将持续上升。当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已挂钩MLF,市场对LPR下行预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为对MLF利率的下调预期。考虑到9月20日LPR将重新定价,近期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宽松势头日渐明显,先前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9月中旬是MLF利率下调的一个敏感时点。不过,也有市场观点认为,9月下旬央行会否续做MLF存疑,即便续做,也可能暂时不下调利率,而是在“加点”上做文章,达到LPR下行的目的。 总而言之,本周公开市场操作,操作与否、如何操作以及MLF利率如何都备受关注,市场预期或因操作结果有所修正。 降息时机还需观察 本周公开市场操作看点不少,但归根到底,市场最关心的是政策利率是否调整问题。在LPR与MLF利率挂钩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基准作用增强,操作利率下调在某种程度上类似降息。 欧洲央行日前如期宣布降息。按市场主流预期,本月美联储大概率将实施今年以来第二次降息。全球“再宽松”趋势进一步明朗,在多国央行降息后,我国央行后续动作备受关注。 分析人士指出,降息选项始终在政策工具箱之中,但实施时机可能还需进一步酝酿。 目前,下调政策利率理由主要来自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宏观逆周期调节需适时发力,同时全球货币政策趋宽松、平衡内外均衡的压力减轻。MLF利率下调空间也是存在的。 暂缓降息的理由同样存在。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超出市场预期,虽然主要是食品价格引起的,后者主要源于供给端扰动并非需求拉动,但历史上在CPI比较高的时期下调政策利率的案例确实不多。另外,8月金融数据比预期要好,在降准实施、地方债可能发力情况下,下调政策利率迫切性似乎还不够强。 分析人士认为,综合考虑内外形势,降息概率似乎比之前大一些,但作为储备政策,在实施时点上还需观察。[详情]

中国证券报 | 2019年09月16日 05:13
央行今日净投放800亿元 专家称MLF利率或下调
央行今日净投放800亿元 专家称MLF利率或下调

  原标题:央行今日净投放800亿元 专家称MLF利率或下调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10日电 央行公开市场今日将进行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今日无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800亿元。 截图来源:央行网站 Wind数据显示,9月共有4415亿元MLF到期,其中9月7日到期1765亿元,因正逢周末将延至周一(9月9日),9月17日到期2650亿元。 9日Shibor涨跌互现。隔夜品种上行1bp报2.6070%,7天期持平上日报2.6520%,14天期上行0.90bp报2.6610%,1个月期上行0.7bp报2.6880%。 9月6日傍晚,央行决定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在此之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认为,未来流动性状况保持适度充裕状态应是市场较为一致的预期。考虑到降准效应尚未释放,预计本周流动性在央行对冲调控下维持平稳。 对于后期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动向,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在全球货币政策转入宽松轨道的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灵活调整的空间也在加大。预计年内央行有望再实施一次降准,MLF利率或将出现多次小幅下调。(中新经纬APP)[详情]

中新经纬 | 2019年09月10日 10:16
经济日报时评:降准并不意味货币政策转向
经济日报时评:降准并不意味货币政策转向

  原标题:时评:降准并不意味货币政策转向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董希淼 此次降准对市场而言是一个明显利好,但降准不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转向。对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向应有理性预期。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应兼顾内外、以我为主,在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平衡,货币政策仍需兼顾风险防范和结构优化 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的城商行额外降准1个百分点。这是2019年第三次降准,但降准不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转向,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应坚持稳健基调,疏通传导机制,更注重结构性、市场化调节功能。 此次降准既在预期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今年以来,我国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强,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降准之后,金融机构将获得更多长期资金,资金成本进一步降低,有助于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近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由此,市场普遍预期央行或在9月实施降准。但从时间点看,一般认为9月11日左右公布8月份金融数据之后,央行才会对是否降准、降准方式等作出决定。因此,9月6日央行宣布降准,从时机选择上看超出市场预期。而且,此次采取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双管齐下的方式,以及降幅都略超市场预期。 因此,此次降准对市场而言是一个明显利好。但对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向应有理性预期。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丰富,操作空间较大,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有充足的“弹药”应对,但降准不意味着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宽松。 首先,从操作上看,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如果再加上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可能不再续作等因素,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虽然对城商行实施定向降准,但延后至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这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 其次,从目的上看,此次降准主要是为了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定向降准的目的在于促进城商行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而且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商行才能享受定向降准,传递了城商行应回归本地的政策导向。 再次,从逻辑上看,此次降准是对“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的进一步优化。5月15日,央行将县域农商行从第二档调整到第三档,降准3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则是对处于第二档的城商行存款准备金率作出调整。由此,“三档两优”政策框架更趋合理。 在此次降准之前,8月25日央行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定价基准由基准利率转换为贷款市场报价(LPR),但实行“下限管理”。这主要是为了坚持“房住不炒”定位,防止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向房地产市场发出错误信号。央行实施精准调控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总之,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应兼顾内外、以我为主,在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平衡,货币政策需兼顾风险防范和结构优化。从此次降准看,采取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组合方式,体现了结构性调节功能,也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仅在省内经营的城商行往往资金实力较弱,对其实施定向降准,既可额外释放部分长期流动性,又能减轻负债压力并降低负债成本,进一步缓解流动性分层压力,缓解中小银行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流动性约束和成本约束。 下一步,应通过宏观审慎评估(MPA)等手段,促使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更精准地进入实体企业;以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为核心,推进和深化利率市场化;继续加大对金融机构正向激励,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真正实现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10日 09:36
央行降准提升市场流动性 后续MLF操作受关注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10日 08:48
降准预期提前消化:MLF利率是否下行成关注焦点
降准预期提前消化:MLF利率是否下行成关注焦点

  降准预期提前消化 MLF利率是否下行成关注焦点 9月6日傍晚,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并对部分城商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此次降准预计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 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指出:本次降准是本轮降准周期中宽松力度最大的一次。不过,经过周末两天的消化,降准的消息并未在周一(9月9日)的市场上引起太大波澜。利率品种上,涨跌互现,3个月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上行2BP至2.41%;2年期下行1BP至2.69%,10年期品种则上行1BP至3.03%;10年期国开债到期收益率则报收3.45%,与上一交易日持平。 “央行9月6日宣布降准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已经释放了降准降息的预期,市场随后迅速消化,上周国债利率出现一波较大幅度的下行,到央行公布降准消息时,这种预期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北京某大型券商资管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 9月6日当天,10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开债分别报收3.02%和3.45%,较9月2日的3.07%和3.49%分别下行了5BP和4BP,幅度较大。 对于后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普遍关注,未来央行是否会降低公开市场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如若下调,则债市又将迎来一大利好。 “目前债券市场对降准降息给的预期比较强,上周宣布降准消息之后, 9月9日MLF并没有续作,所以对降低操作利率的期待只能延后,这样看起来货币政策组合仍然是一放一收的。如果MLF利率最终下调,确实会降低总体的价格中枢,但是如果只降准,不做MLF,那市场预期的降息可能就是隐形的降息了。所以走势的关键还在于市场在多大程度消化了预期。”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院信用分析师吕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提前消化降准预期 此次央行降准分为两部分,一是全面降准:“将于9月16日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二是定向降准:“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商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10月15日和11月15日两次实施到位”。 央行随后发表负责人问答,称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约1000亿元。 不过,在央行“官宣”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做了铺垫。 9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这也使得市场提前消化了“降准”消息。 9月5日,10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开债到期收益率均下行3BP,分别降至3.02%和3.45%的近期低点;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各期限利率亦全面下行,其中,3年期收益率下行2BP至3.41%,5年期下行2BP至3.73%。 此次降准,资金最快需等到9月16日才能到位,届时是否会再有一轮利率下行? “一般消息落定后,市场当即就反应了,不会等到资金实际到位;资金到位的时候,市场价格可能又变成‘利好出尽变成利空’了。”对此,一位大型保险公司资管部人士解释称。 国晟证券固收研究团队指出,央行此轮降息始于2018年4月25日,截至 2019年9月,已持续近1年半。从宽松周期的持续时间来看,超过2008、2011-2012和2015-2016三轮,这三轮周期分别持续3个月、5个月和1年。 这也给市场提出了一个问题:已经宽松近1年半的货币政策,接下来是否还能维持宽松? 天风证券认为,全球经济周期向下,叠加国内各种复杂的宏观状态,可能会出现1998年-2002年类似的反复筑底情形,货币政策有必要持续维持宽松。因而,本次降准只是降准周期的一个阶段反应,离结束尚远。 MLF利率是否下行成焦点 伴随降准的落地,市场开始重点关注MLF这一政策利率是否会进一步下调。 8月17日,央行对外宣布新的LPR报价机制。新机制下,LPR的各报价行将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这也意味着,如果MLF利率下调,LPR利率及企业融资利率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因此本周央行MLF方面操作备受关注。8月20日,新规后首批LPR问世:1年期LPR为4.25%,较此前下行5BP。 而在8月26日,央行在新LPR机制下开展首次1年期MLF操作,利率3.3%,与此前保持一致,而在上周央行宣布降准之后,在新LPR机制+降准,市场普遍将MLF操作利率调降的预期锁定在9月份。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为促进实际利率下行,LPR新报价机制盯住MLF操作利率,于是对于MLF操作利率下调提出了要求。然而从近期MLF与货币市场同期限SHIBOR利率的利差仅25BP左右来看,若要未来打开MLF操作利率的下调空间,增加流动性压降货币市场资金利率是前提条件。由此可见,降准也是在为未来下调MLF操作利率打下基础、创造条件。 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张继强团队认为,此次全面降准、定向降准是近期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的延续,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的表述,可能意味着MLF利率调降也将不远。 不过,尽管市场期待央行尽快下调MLF利率,但也有人士认为,央行将会采取谨慎态度。 “央行可能更希望银行进一步压缩LPR和MLF之间的利差。”某大型保险公司资管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1年期MLF的利率为3.3%,“银行把小微贷款端利率拉到7%、8%,甚至更高,那这就不是央行的问题,而是银行的问题。” “如果MLF利率也跟着降,加上这次降准,就会有大放水的嫌疑,所以央行很可能不会降。”该人士说。 此外,9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提前下达2020年专项债额度,市场预计这一规模最高达到1.29万亿元,这也将给债市带来一定的供给压力,或将阶段性导致利率上行。 “近期股市连续表现较好,虽然股债投资者割裂,但是对债市的情绪有类似‘股债跷跷板’影响。”9月9日,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院信用分析师吕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绝对利率中枢较低时,“利率债与高等级信用债的性价比会逐步低于低等级信用债,未来价值填坑的方向可能还是一些低等级品种,包括一些低等级区县融资平台。”[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9年09月10日 07:21
降准释放9000亿 调控防火墙下楼市难现“秋老虎”
降准释放9000亿 调控防火墙下楼市难现“秋老虎”

  原标题:降准释放9000亿 调控防火墙下 楼市难现“秋老虎” 一纸降准文件打破了楼市冷清。 9月6日,“全面降准+定向降准”齐至,央行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已经入秋的楼市,仿佛接收到热意的讯号。 作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降准,此后资金面虽将缓和,但在楼市政策收紧的情况下,资金难以大量流入房地产。今年“金九”恐成色不足,难再回温。 事实上,今年8月以来,土地市场已降温显著,量价齐跌,多城地块底价成交或流拍,房企拿地归于理性,加紧“御寒”意识凸显。 对开发商而言,下半年,资金命脉仍悬于一线——加紧回款,对冲刺千亿的中小房企更是如此。 楼市利好有限 不同于前两次降准,此次降准采取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组合的方式。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此前,今年1月、5月分别有两次降准,使得住宅市场在今年春节后至5月期间出现了小阳春。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此次降准规模虽大,但并不是为了刺激房地产,因为降准前已多次针对房地产收紧政策、筑大坝,避免资金流入房地产,所以楼市再次出现小阳春可能性不大。 从供给侧看,7月份以来,房地产融资全面收紧,银保监会、证监会先后发文对银行贷款、信托、保险、海外债等融资渠道加强监管、实施专项指导。 从需求侧看,此轮LPR改革中的5年期LPR主要针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与针对实体经济的1年期LPR有效隔离,并且由于对房贷设置利率下限,防止宽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加之,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也再次印证了房地产调控延续趋紧的态势。 对此,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认为,此次降准对房地产融资收紧、针对房地产设置5年期LPR等政策,相当于搭建了实体与房地产之间资金流动的“防火墙”。稳房价政策基调不会改变,但前期略悲观的房地产形势会有所好转。 张大伟指出,此次降准的目的不是为了给楼市喘气,楼市虽将有所获益,但利好有限。对于购房者来说,房地产贷款对于大部分银行来说依然是优质信贷业务,降准后LPR也有望下调。 国盛证券分析师任鹤认为,若LPR下调,居民对就业和楼市稳定的信心也会加强,在房企加大供货的“金九银十”季节,信心的恢复、银行资金端的宽裕也将促进销售回暖。 他进一步表示,在对房地产资金严管的政策背景下,尽管全面降准对房地产影响有限,但其对资金端的边际改善亦可期。 长城证券分析师陈智旭也表示,由于近几个月连续发布多次对地产行业融资的限制政策,本次降准有望部分对冲此前融资收紧的影响,地产融资环境总体或边际改善,但程度仍待后续观察,规模较大、杠杆率较低的龙头房企有望受益。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提醒,后续要警惕房价重新炒作的风险,实际上房价一涨就容易引起调控的升级,所以各地房地产运行中,应该充分利用此次宽松的货币流动性来拉动刚需购房需求和合理的改善性购房需求,但要防范各类中介和代理机构虚假营销和怂恿购房者签约的情况。 土地市场降温 政策调控的效果反映在土地市场上立竿见影。房企融资渠道依旧紧缩,现金流紧张,下半年拿地更加谨慎,土地市场也随之“入秋”。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8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收获出让金3100亿元,环比下降39%,同比下降17%,平均溢价率为9%,较上月回落5个百分点。 同时,土地流拍现象开始增多。据克而瑞数据统计,8月热点城市土地共流拍79幅,流拍率13.7%,比上月增加2.1个百分点。 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为例,8月,大湾区整体土地市场竞争热度明显下降,土地溢价率持续走低。 根据合富研究院数据,8月以来珠三角9城中,包括中山、佛山、肇庆、惠州、珠海5个城市,均有土地出现流拍/终止、延期出让。 其中,珠海8月仅成功出让2宗居住用地,其余8宗地块全部延期出让;中山今年以来仅成交2宗地块,本月流拍地块为今年第三宗地块。 土地市场的转冷,并非没有预期。在8月份的中期业绩会上,就有多家房企管理层表态,下半年将减少拿地甚至暂停拿地。 不止是旭辉、富力早早地传出“暂停拿地”的消息,一向拿地激进的融创中国主席兼执行董事孙宏斌也表示,下半年融创基本上没有拿地指标,除非特别好的机会,但基本上在拿地这块目前是停止的。 严跃进表示,受市场降温带来的影响,企业为了防范风险而选择当前不去拿地,直到后续销售转好才会积极拿地。 “下半年房企去库存是主要导向,包括积极获取预售证和降价促销。”严跃进进一步称。 据亿翰智库研究报告显示,8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1776.5万平米,同比下14.1%,环比下跌13.4%。 银河证券研报表示,住宅销售面积进一步下降,市场房源减少,销售面积的下滑主要是因为可售房源的减少。而住宅期房销售仍然正增长,也验证市场并未进入萧条。 对于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展望,亿翰智库分析认为,预期随着“金九银十”销售旺季的到来,市场成交量会有所回暖。 严跃进表示,因为降准和后续企业资金回笼,未来的销售行情不会太悲观。[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9年09月10日 07:07
降准宣布后股债走势分化 MLF利率成市场关注焦点
降准宣布后股债走势分化 MLF利率成市场关注焦点

  原标题:降准宣布后股债走势分化 MLF利率成关注焦点 央行宣布降准并未改变债市高位震荡盘整的格局。 在央行上周宣布降准后,昨日债市并未与股市联袂大涨,相反出现下跌后的横盘震荡。由于债市处于高位,短端利率难以有效调降,市场分歧日渐增大。不过,机构认为,此时是布局股市的好时点。 周一早盘开盘后,国债期货五年期和十年期主力合约全线走弱。其中十年期主力合约开盘便跌至99元附近,此后维持低位震荡。现券市场收益率也小幅上行。 新湖期货分析师李明玉表示,债市在9日表现萎靡,主要原因是上周涨幅过大,已经充分消化了利好预期。上周最后两个交易日,国债期货表现出色,已经涨至本轮反弹新高附近。 债市走弱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央行并未到期续作MLF。央行昨日在公开市场采用了逆回购方式对冲到期MLF,这也影响了债市做多的意愿。 “此前市场预期央行在降准后,可能会调低MLF利率水平,通过新LPR机制,实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但是,央行的选择意味着下修MLF利率又向后推迟了一步。市场利率乐观情绪渐趋理性,债市也随之走弱。”一家券商自营人士向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降准的实施,短期MLF续作概率降低。 莫尼塔研究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此次降准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以此达到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特别是压缩“风险溢价”,同时引导城商行回归本源,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此前,政策层面收紧房地产融资政策,同时改革LPR形成机制,疏通从MLF到增量贷款利率的传导,为降低贷款利率准备了工具。央行目前已经通过降准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未来一步可能就是调降MLF利率,引导银行降低贷款实际利率,但这并非会在短期内兑现。”钟正生认为。 知名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随着央行降准,未来MLF续作概率在降低。他认为,此次央行降准将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而近三个月MLF到期规模是8450亿元,两者规模相当。若央行通过降准来对冲MLF到期,则银行节约成本为MLF利率(3.3%)与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62%)之差,规模将达到151亿元,恰好也与央行所言降低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的数额相当。从这个角度看,MLF续作概率在降低。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降准对于股市相对更加有利。 邓海清认为,央行降准的意图意在“宽信用”,即信贷等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引导实体经济融资规模上升。 “如果央行降准的目的是‘宽信用’,对于实体经济是有利的,对于股市是有利的,而对于债市则没有利好作用。”邓海清认为,当前制约债市的核心在于短端利率不变的情况下,长短利差已经压缩至2016年债市牛市的极限。 钟正生也表示,降准对股债市场是不折不扣的利好,但股票的机会可能大于债券,股市受益于经济前景改善和增长质量优化的确定性更高。 “周一回调并非意味着债市上涨终结,未来依旧有诸多看点,例如经济数据等。”李明玉认为。[详情]

上海证券报 | 2019年09月10日 06:58
21社论:货币政策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变化
21社论:货币政策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变化

  原标题:社论丨货币政策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变化 近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同时额外对相关城商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显示出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在数量工具之外,有分析认为,在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实现贷款利率换锚后,进一步降低MLF利率以进一步降低实体贷款利率的可能性增大。 在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有必要为市场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当然,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基本稳定,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考虑到货币政策量价可能一起放松,在当前的环境下,可能产生“资产荒”,即相对于宽松的成本更低的流动性,在经济下行期,资产端的风险加大,相对应的优质资产减少,其结果是相对过多的流动性追逐过少的优质资产。 2014年,为了降低实业企业融资成本,特别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中国货币政策主管部门也在政策上有过相对宽松的取向。虽然解决了很多企业的困难,但相对优质资产过少,于是大量资金流向高收益的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同时也有大量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利用杠杆与影子银行体系,空转套利。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对三大部门进行了以去杠杆为核心的整顿和抑制,即金融体系的严格监管与去杠杆;地产融资全面封堵;地方政府债务阳光化。也就是说,充分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封杀了三个可能的流向。由于理财、债券领域的风险不断加大,避险情绪导致目前资金回归银行储蓄。一般储蓄率回升的同时,会出现风险偏好加强以及市场下行压力形成的资产荒,会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的利润。 在日本1980年代,也曾出现过金融宽松与产能过剩并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金融自由化增加了银行筹措资金的成本,但在资产端,大型企业缺乏投资机会的同时,也同时在融资上实现了“脱媒”,融资的资金很多也是投入到证券市场在各大公司之间交叉持股。对于银行而言,失去大企业客户后不得不寻找中小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开启了地产泡沫时代。 事实上,从日本的经验看,当货币宽松后,市场会出现“游资化”现象,即廉价资金为了获得收益会不断尝试突破管制进行各种创新进行投机和套利。中国目前已经强化了监管防火墙,严格治理这类“游资化”现象,但是仍然需要警惕某些资金会在一些未知的领域和市场兴风作浪。 另一方面,中国更需要防范的是银行资金过多地流向“优质资产”。在发生了资产荒,优质企业和项目会获得更多议价能力,从而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这种好处会刺激他们充分利用来投资新的项目、并购或者多元化扩张,可能由此犯下错误。 1980年代的美国公司曾经创纪录的借贷以进行大规模的并购,使得他们承担了过多的债务,但是,当1990年代初期经济开始出现小型衰退时,美国企业的倒闭数量创下战后新纪录。尽管美联储继续不断下调利率,这些企业也只能缓解了债息成本压力,并出售资产来修复资产负债表。 事实上,2008年后,中国货币政策宽松以及国企作为无风险的“优质资产”,导致大量信贷流向央企(国企)。当投资过热而不得不收紧货币政策时,央企投资的项目过多,投资过于平均,效率较低,资产回报率过低,自然就会抬升央企的债务压力。也就是说,当优质企业拥有廉价的充足资金后,很可能进行低效率的规模扩张,作出错误的决策,导致产能过剩,资产负债表恶化,这点是央行必须提防的风险。 我们处于一个出清周期之中,同时,需要投入创新事业以及维持适当规模的政府债务用于基建。货币政策可以为这个复杂的过程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但无法承担结构性改革任务。若是用金融政策刺激增长,历史经验表明将会制造更大的风险,增加脆弱性。中国做出了周到的防范,但也要关注优质企业和有能力继续发债的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避免他们也酝酿风险。[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9年09月10日 06:48
三次高规格会议密集发声 政策及时雨解渴实体经济
三次高规格会议密集发声 政策及时雨解渴实体经济

  原标题:解渴实体经济 时代周报记者 王心昊 发自广州 在经济内外部环境面临更大不确定性之时,决策层一周之内三次高规格的会议密集发声,定调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发布适宜之政策,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9月5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召开全国金融形势通报和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落实好各项开放举措,以开放促进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在此之前已经召开两次高规格会议: 8月31日,金融委召开会议,研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问题,部署有关工作。 9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会议均提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多名市场研究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中央的多次表态意味着金融服务实体的迫切性,要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注入到实体经济中,注入到重点领域的制造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中,这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巨大,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未来金融与实体获得共赢的概率很大。”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金融机构需要审时度势,敢于雪中送炭,因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依然很多,回旋余地很大。 饥渴的民企 如此高规格、高密度发布政策,与当下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8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当月PMI数据:8月制造业PMI为49.5%,较上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为连续四个月处在荣枯线下。 紧接着在9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中,8月,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为3947.6亿美元、2148.0亿美元、1799.7亿,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3.2%,出口同比下降1%,进口同比下降5.6%。 显然,在经历7月的短暂回暖之后,8月份又再掉头下行的经济数据反映出经济内外需求出现疲弱的问题。 “内外需走弱导致我国进出口数据具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杨畅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同时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为49.5%,仍处于低值区域,美国制造业PMI进入收缩区间,欧洲、日本PMI仍在收缩区间。短期来看,进出口市场仍然面临压力。 对于大型出口企业而言,外需不振,除了影响市场份额之外,更重要的是影响资金链。 “国际经济环境不明朗,对于我们收回货款的速度还是有明显影响。”9月9日,珠三角一家知名照明企业的财务总监徐青青(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回款速度较慢的确会对企业现金流造成一定压力。 虽然自2019年以来,央行在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上始终有增无减: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支小再贷款余额为2267亿元,同比增加1323亿元,创历史新高。 但对于民企而言,资金的需求是常态化的,尤其是中小型民企更需要较低成本的高频资金支持。 “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今年我们在欧美等发达市场的出口萎缩超过20%。”珠三角一家中型外贸企业的负责人林泉(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尽管他公司的团队一直在拓展新兴市场,但由于新兴市场的贸易伙伴经济实力较为薄弱,且全球经济大环境也不明朗,今年企业的回款速度较往年市场要迟20天。 作为传统中小企业,产生融资难题首先依赖的还是银行等金融机构。 “总体上来看,国内企业主要的融资来源还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这在没有进入股权交易以及债券市场的中小微企业来说更是如此。”珠三角一家农商行管理层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作为一家扎根于本土的农商行,他们超过70%的客户都是中小微企业。“但要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不仅需要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更要为银行补足资本金。” 政策及时雨 事实上,上述企业人士所提及的降低资金成本以及为银行补足资本金的需求,正是此轮三次会议给出的金融服务实体的政策方案。 9月4日的国常会议强调,要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要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央行随后在9月6日发布公告,宣布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据测算,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 “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一起出台,反映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交通银行金研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贷款利率并轨、贷款定价市场化程度提高的情况下,预计此次降准将比以往更为迅速和有效地传导到实体经济,有助于推动贷款利率下降,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鄂永健指出,央行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微调货币政策,有三方面的考量:一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8月PMI环比回落,从高频数据来看,8月经济指标仍不乐观,同时外部不确定性增大;二是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仍有待进一步降低,定向降准仍意在精准滴灌;三是全球降息潮来临,预计9月美联储可能还会降息,央行预先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也是为了给下一步调降MLF利率提供条件。 同时,此次降准释放约9000亿元规模的资金,将成为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每年约150亿元资金成本,通过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另一方面,近期央行也出台多项政策以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推进LPR定价方面, 8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标志利率并轨正式启动。 “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就是要在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的基础上,把利率水平降下来。”李迅雷对时代周报记者补充说道,尤其要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而手段不仅限于通过降准等方式降低资金成本,同时也在于提高对不良贷款率的容忍程度,或者放宽银行对民企的信用评定等方式。 而作为9月5日金融委会议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支持银行更多利用创新资本工具补充资本金,也是打通货币传导机制,促使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关键一步。 “想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一定要先解决资本金问题。预计后续对于真正支持实体经济金融机构也会有相关的政策倾斜以鼓励。”交通银行高级研究员武雯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利用创新工具补足银行资本金,可以解决银行长期资金来源问题,促使银行业务和资产规模的有序扩张,提升效益,还可以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损失吸收能力,增强风险抵御。 为了补充资本,进入2019年以来,各大银行动作不断:除了可转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外,永续债、转股型二级资本债等创新资本工具也逐步推出,丰富了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类型。今年以来,仅中国银行已累计发行1000亿元境内优先股,创下境内市场年度最大规模优先股发行纪录。 “作为银行而言,资本充足率是红线。”珠三角某国有四大行地区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资本充足率不仅涉及监管层对于银行风险防控的监测,同时对于银行自身运营也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落地进行时 从政策落地的角度来说,降准或降息只是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要实现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还需要金融机构增加信用的投放。 9月5日,在全国金融形势通报和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表示,金融机构要强化主体责任,克服顺周期思维,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管理好但资金紧张的企业积极予以信贷支持,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 “‘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这句话戳到了不少企业家的内心。”徐青青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以前学校金融学的教授说‘银行就是晴天借给你雨伞,但雨天却要收回的人’,有些企业之所以倒闭也是由于银行抽贷而导致的。” 与往常不同的是,作为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问题最重要的端口—银行机构,此轮政策已经迅速在落地。 “这一轮降准过后,我们将会进一步扩大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上述农商行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过去中小企业贷款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放款难、放款慢现象。“信息不对称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征信系统,而对于风险把控方面也需要银保监会作出更完善的顶层设计。” 在企业端,好消息也正在传来。 “近几天我也收到银行的电话,表示下个月开始可能额度有上调的空间。”林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一笔资金对于临近岁晚的他来说堪称“及时雨”。但他同时也认为企业规模不大,这一笔额度可能也“很有限”。 “今年以来政策主基调是‘改+托’的组合。一方面强调改革,另一方面‘托底’经济,防止经济出现大幅度回落。”杨畅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降准的及时落地,充分表明了央行的态度,短期对于经济具有一定托底意图。 下一步,在央行货币政策的工具箱中,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依然不少。 “鉴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且我国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率水平仍偏高,未来还有普遍降准,定向降准也会继续实施。”不过鄂永健也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央行明确表示不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这意味着,对未来降准的幅度和频率也不宜预期太高。 而对于利息是否存在调整空间上,多名专家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降息选择始终在政策工具箱之中,但是否会最终实现还是取决于内外经济环境。[详情]

时代周报 | 2019年09月10日 06:23
央行开展1200亿逆回购 降准后市场预期MLF利率或下调
央行开展1200亿逆回购 降准后市场预期MLF利率或下调

  原标题:降准之后市场预期MLF利率可能下调 来源:经济日报 对于降准之后的货币操作,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全球降息潮来临等因素,数量型工具使用可能还不够,接下来可能还需要动用价格型工具。下一步,央行可能通过降低MLF利率引导实际贷款利率下行,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稳定市场信心。 9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为对冲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等因素的影响,今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与此前一致为2.55%。鉴于当天有1765亿元MLF到期,央行实现净回笼565亿元。 上周五,央行“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组合拳落地,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由于公告降准时,资金报价已经结束,因此上周五资金面仍然边际趋紧,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全线上行,其中隔夜和15天Shibor分别上行6.1个基点和4.9个基点。 “尽管使用MLF也可以增强市场流动性,但是对于银行来说成本较高,而且只有部分金融机构能够获得MLF。所以要确保市场的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话,需要普遍降准。”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如果担心普遍降准以后资金流入产能过剩领域、房地产领域,那就需要与定向降准相结合,形成政策引导,确保资金流入普惠金融、小微企业等领域,确保精准使用降准资金。 今年8月20日,“新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开始实施,由于此次完善LPR最突出的一个变化是报价方式,即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是指MLF利率)加点形成,所以市场对此后的MLF操作普遍十分关注。 “加点幅度主要取决于各银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温彬表示,要降低LPR报价中加点部分的点数,短期内降低银行风险溢价成本的效果不会很明显,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进而减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获得资金的数量,降低负债成本。 对于降准之后的货币操作,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全球降息潮来临等因素,数量型工具使用可能还不够,接下来可能还需要动用价格型工具。下一步,央行可能通过降低MLF利率引导实际贷款利率下行,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稳定市场信心。 中信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全面降准再现,后续或有降息,若9月份美联储降息,9月下旬可能迎来MLF利率的调降,预计幅度约为10个至15个基点。 招商银行宏观经济研究所主管谭卓表示,此次降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结束,近期央行仍有可能“随行就市”下调MLF利率。 2018年以来,“利率双轨”的现象仍然明显,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已显著下行,但金融机构人民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微幅下行,距离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的目标尚远。目前,全球降息潮已来临,且9月美联储再次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很高。9月18日美联储会议后,我国央行很可能“顺势而为”下调MLF利率,LPR及实际贷款利率也将因之下行。 温彬也认为,政策利率即MLF利率将迎来调整时机。根据Wind数据,9月17日将有2650亿元MLF到期。“彼时可能是利率下调的时间窗口,这样有助于更主动、从容地应对9月18日美联储的降息可能性。”温彬说。[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10日 06:05
经济日报:降准并不意味货币政策转向
经济日报:降准并不意味货币政策转向

  原标题:降准并不意味货币政策转向 来源:经济日报 此次降准对市场而言是一个明显利好,但降准不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转向。对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向应有理性预期。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应兼顾内外、以我为主,在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平衡,货币政策仍需兼顾风险防范和结构优化 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的城商行额外降准1个百分点。这是2019年第三次降准,但降准不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转向,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应坚持稳健基调,疏通传导机制,更注重结构性、市场化调节功能。 此次降准既在预期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今年以来,我国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强,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降准之后,金融机构将获得更多长期资金,资金成本进一步降低,有助于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近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由此,市场普遍预期央行或在9月实施降准。但从时间点看,一般认为9月11日左右公布8月份金融数据之后,央行才会对是否降准、降准方式等作出决定。因此,9月6日央行宣布降准,从时机选择上看超出市场预期。而且,此次采取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双管齐下的方式,以及降幅都略超市场预期。 因此,此次降准对市场而言是一个明显利好。但对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向应有理性预期。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丰富,操作空间较大,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有充足的“弹药”应对,但降准不意味着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宽松。 首先,从操作上看,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如果再加上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可能不再续作等因素,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虽然对城商行实施定向降准,但延后至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这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 其次,从目的上看,此次降准主要是为了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定向降准的目的在于促进城商行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而且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商行才能享受定向降准,传递了城商行应回归本地的政策导向。 再次,从逻辑上看,此次降准是对“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的进一步优化。5月15日,央行将县域农商行从第二档调整到第三档,降准3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则是对处于第二档的城商行存款准备金率作出调整。由此,“三档两优”政策框架更趋合理。 在此次降准之前,8月25日央行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定价基准由基准利率转换为贷款市场报价(LPR),但实行“下限管理”。这主要是为了坚持“房住不炒”定位,防止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向房地产市场发出错误信号。央行实施精准调控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总之,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应兼顾内外、以我为主,在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平衡,货币政策需兼顾风险防范和结构优化。从此次降准看,采取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组合方式,体现了结构性调节功能,也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仅在省内经营的城商行往往资金实力较弱,对其实施定向降准,既可额外释放部分长期流动性,又能减轻负债压力并降低负债成本,进一步缓解流动性分层压力,缓解中小银行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流动性约束和成本约束。 下一步,应通过宏观审慎评估(MPA)等手段,促使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更精准地进入实体企业;以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为核心,推进和深化利率市场化;继续加大对金融机构正向激励,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真正实现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 (作者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10日 06:05
降准后互联网平台券商理财收益保持平稳
降准后互联网平台券商理财收益保持平稳

  原标题:“降准”未影响互联网平台券商理财收益年化业绩基准普遍保持在4%左右 本报记者 周尚伃 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目前,对于互联网平台券商理财而言,受降准消息的影响并不大,业绩基准(年化)普遍依旧保持在4%左右(同期货币基金收益率为2.4%左右)。同时,随着货币基金吸引力的减弱,当下互联网平台对金融机构理财的推动,投资者对稳健型券商理财依旧保持着较高的关注。 券商理财收益保持平稳 对此,《证券日报》记者对互联网平台券商理财产品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在几大主流互联网平台中,微信-腾讯理财通、支付宝-财富、京东金融中的定期、稳健理财主要以券商、保险理财为主,其形式较为简单。其中,近期券商理财大部分以券商集合理财为主,降准消息后,收益率也未产生太大的变化。 从三大互联网平台来看,腾讯理财通券商产品分类中,除1只券商收益凭证外,其余全部为集合资管计划,报价回购近期并未上线。券商集合资管计划包括5家券商及券商资管公司旗下的16只产品,封闭期在35天至364天,业绩基准(年化)在3.02%至4.5%之间,目前已有11只产品显示售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此外,广发证券旗下的1款大集合产品近一年净值增长为5.72%。 在支付宝-财富(稳健精选产品专区)中,之前一直进行分类的理财区域现已整合成为统一的稳健产品专区。目前,券商理财产品中,仅剩1只来自华泰资管的货币基金产品在线销售,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717%。其余都以保险理财产品为主。 在京东金融稳健券商专区中,9款券商集合资管计划,业绩比较基准较高,在4.05%至4.5%之间,有4款产品已售罄。 收益凭证“现身”互联网平台 券商理财中,收益凭证由于其稳健的属性一直以来都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近日,腾讯理财通出现1只券商收益凭证,同样来自广发证券,参考年化收益率为0.5%-8.6%,封闭期188天,风险标签为“中低风险”,起购金额5万元,1万元整数倍递增。该收益凭证挂钩的是“沪深300指数”,参考年化产品收益率取决于“沪深300指数”涨跌,具体分为五种情况,当观察期期末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小于-20%时,发生敲出事件,参考年化产品收益率为3.65%(以下时间点均为观察期期末);当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在-20%至-5%时,参考年化产品收益率为0.5%-8.6%;当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在-5%至5%时,参考年化产品收益率为0.5%;当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在5%至20%时,参考年化产品收益率为0.5%-8.6%;当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大于20%时,发生敲出事件,参考年化产品收益率为3.65%。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互联网平台理财产品不同的是,腾讯理财通表示,“该券商收益凭证为本金保障型收益凭证,证券公司承担兑付责任,以公司信用作担保。” 对于本轮降准实施后对理财市场的影响,业内人士表示,“年内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加上本次降准后,市场利率可能会小幅下滑,宝宝类理财、银行理财、券商、保险等相关的理财产品可能会出现短期小幅下降,但互联网平台会甄选收益率较高的产品展示,投资者的选择也较多。” 对此,融360分析师殷燕敏也表示,降准实施后,将对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产生影响,即会导致理财产品的资产端利率出现下降,由此将倒逼银行理财收益率进一步下降。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连续下跌17个月,未来或将跌破4%。[详情]

证券日报 | 2019年09月10日 06:04
降准助力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 提升A股估值水平
降准助力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 提升A股估值水平

  在央行降准、国际指数纳入A股等消息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收涨0.84%、1.82%,而创业板与中小板指数分别上涨2.42%、1.97%。业内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来看,此次降准重点引导资金流向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严控流向房地产,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能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上述负责人表示,定向降准是完善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三档两优”政策框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服务基层的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些都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葛寿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降准对股市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释放流动性,能给股市带来增量资金。这次降准重点引导资金流向制造业、民营小微企业等,严控流入房地产,中长期来看有望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二是提升市场风险偏好,促使估值进一步提升。 海通证券有研报分析称,一方面,债券利率尤其是国债利率的下降将有利于提升股市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降准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推动LPR利率下调,降低企业的贷款利率,从而降低企业部门的财务成本,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 葛寿净认为,降准预示着政府着重稳增长,逆周期调控政策的力度加大,且政策窗口有望进一步打开,同时或会为四季度股市带来利好。 对于四季度股市包含的潜在积极因素。葛寿净分析,一是企业盈利或进一步复苏,经济数据表现转好;二是随着金融开放的深入,外资或进一步流入。同时,逆周期调控也有望稳步推进。 另外,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分析称,中长期来看,需关注经济数据和外部环境的演变情况,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这些都会对上市公司基本面产生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A股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指数相继配置中国资产。公开资料显示,今年9月6日,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宣布将1099只中国A股正式纳入标普新兴市场全球基准指数,于9月23日生效;8月24日,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因子从5%提升至15%,生效日期为9月23日开盘前;按计划,MSCI会在今年11月份将A股纳入因子提高至20%。 “在持续有外资被动和主动的增量资金入场的背景下,关键在于提升市场信心和活跃度,形成资金与行情的正反馈。”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表示。[详情]

证券日报 | 2019年09月10日 06:03
央行降准利好楼市有限 专家称二套房贷利率难言宽松
央行降准利好楼市有限 专家称二套房贷利率难言宽松

   来新浪理财大学,听徐远讲《房产投资42讲》,收获更多房产投资知识。 原标题:央行降准利好楼市有限 专家称二套房贷利率难言宽松 主持人刘伟杰:近日,央行发布消息称,决定于9月1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对部分城商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两次实施到位,合计约释放长期资金9000亿元。针对此次降准对股市楼市债市的影响,本报采访了业内专家进行采访、解读和分析。 本报记者 杜雨萌 历年来的每一次央行降准,均会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其中对房地产领域的影响更是必不可少的讨论焦点。从9月6日央行宣布的降准内容来看,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降准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利好影响有限。 上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央行发布消息称,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与此同时,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有关负责人称,此次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诸葛找房副总裁苑承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力度上看,本次降准堪称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结合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表述可以看出,本次降准更多的是针对实体经济领域,叠加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政策依然趋紧,预计本次降准很难使得资金大规模流入房地产市场。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本次降准是2019年以来央行实施的第三次降准,与前两次的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相比,这次降准除了在方式上,进一步结合采取“普遍降准+定向降准”的形式外,在时间点的选取上更具深意。 “2018年以来,央行虽多次进行了降准操作,但其本质上都是结构性或对冲性质的宽松,如之前置换MLF或对冲大规模的缴税,或对小微企业信贷占比较高的银行给予准备金上的优惠。但此次,央行是在缴税规模偏小的9月份直接全面降准0.5%。”联讯证券研究院院长李奇霖直言,此次宽松与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更强。 不可否认的是,每当有降准、降息消息落地之际,市场上都会在第一时间联想到房地产领域,尤其是今年4月份以来,无论是监管机构针对房企融资的“23号文”、房地产信托业务的窗口指导、房企海外发债的规范管理,亦或是LPR改革后针对居民住房贷款的特殊规定,无不对房地产行业的信用与融资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 在此背景下,李奇霖认为,尽管此次降准意图使流动性流向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政策扶持的主体,达到结构性宽信用的政策目标,但考虑到“房住不炒”的政策诉求,预计后续还将继续加大金融机构向房地产行业融资的监管力度。而从资金利率表现来看,如果出现过低现象,不排除央行大概率会以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回收部分流动性。 具体到房地产领域,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降准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量,但在目前楼市调整政策依然偏紧的背景下,降准对于楼市的利好影响仍较为有限,尤其是对二套房的房贷利率来说,仍难言宽松;从房企角度来看,融资压力仍存。[详情]

证券日报 | 2019年09月10日 06:03
华宝基金副总经理:五剑齐发 推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
华宝基金副总经理:五剑齐发 推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

  原标题 五剑齐发 推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 华宝基金副总经理 李慧勇 实际贷款利率偏高 负债作为现阶段实体部门最主要的筹资手段,资金价格理应与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相适应。但由于过去僵化的机制,利率和经济周期不太适应,影响了经济平稳运行和经济结构调整。静态来看,当前各项经济指标均处于历史区间的较低水平,其中工业增加值(3个月平均)、名义经济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位于历史7%、24%、12%分位数水平,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处于历史(2008年以来)33%的分位数水平,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偏高。动态来看,2018年四季度,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1%,较2017年四季度上升11BP;2019年二季度,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4%,较2018年四季度上升3BP;如果从利率最大回落幅度来看,2019年二季度离本轮贷款利率的高点2018年三季度也仅下行了25BP。作为对比,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从高点回落了近100个BP,贷款利率的回落远低于市场利率回落的水平。 8月20日,新LPR一年期品种报4.25%,调降了6BP,但幅度仍不够。目前来看,MLF利率下调空间已经打开,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引导LPR下行。2017年以来,央行分别于2017年1月24日、2017年3月16日、2017年12月14日、2018年4月17日4次上调MLF利率,上调幅度分别为10BP、10BP、5BP和5BP,合计上调30BP至3.30%。 笔者认为,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极大,为我国央行跟随下调MLF利率打开窗口,首次下调的幅度可能在10BP,预计年内有1-2次下调,合计下调空间15-20BP。2016年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低点,从经济基本面和外部环境等因素来看,考虑到央行对于房地产贷款利率已经有特殊规定,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加大,明年利率有望下降至更低水平。 政策组合拳有待发力 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引导实际贷款利率下行,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仍有待发力。 首先,降准为银行补充低成本资金,从而降低银行较为刚性的负债成本,进而有利于引导银行降低LPR报价,在不显著缩减银行净息差的情况下降低实体融资利率。回顾今年以来的降准政策,1月央行进行一次全面降准,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5月15日开始又对农商行进行了3次共计2-3.5个百分点的定向降准。经过这次定向降准之后,“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率新框架基本确立,助力县域农商行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小微和民营企业。从降准空间来看,对比海外银行,我国银行业降准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而降准的实际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进一步帮助银行补充资本金,鼓励永续债和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的发行。银行资本金也是限制利率下行和信用扩张的约束之一,在资管新规的大背景下,表外回表内需要占用大量的资本金。截至今年7月,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工商银行五家已合计发行2300亿元永续债,另有13家银行拟发行超过4700亿元永续债。但目前永续债的发行主要集中在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应该尽快制定更完善的政策保证城商、农商等小银行的资本金的补充落实。 第三,解决银行存款的非理性竞争问题。当前银行“以存定贷”的定价模式制约了贷款利率下行,具有“假结构”特征的结构性存款利率降幅并不显著,截至6月末在3.8%左右的水平,较年初仅下降了16BP,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为了稳存款而进行的非理性竞争现象非常普遍,这对市场存款定价形成一定扰动。针对这类结构性存款也应该出台相应的监管政策,引导其回归与衍生品挂钩和风险自担的“真结构”模式。 第四,增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这要求银行建立更为完善的期限定价体系和风险定价体系。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外部评级仍不成熟,信用风险识别、计量、监测的能力有待提升。尤其是中小银行,风险定价能力尤为薄弱,贷款收益率和不良率往往难成正比。未来,银行需要加强客户管理和客户评级,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机制、成本分摊机制和经济资本分配机制。 第五,促进直接融资发展,打破金融市场分割。在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探索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过程中,打破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金融市场之间的分割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尤为关键。实行LPR制度,并直接选择挂钩MLF等市场化利率模式,有利于打破这一困局。不过,按照海外利率市场化经验,仍需大力发展直接金融,调整经济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丰富企业融资渠道,倒逼银行自发地进行市场化改革。 今年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性一步——近期央行发布公告进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定价机制改革,未来贷款基准利率政策工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贷款端利率率先实现市场化。 LPR定价机制改革以及贷款利率采用LPR定价,将有助于推进实际利率下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改革后,贷款利率的定价链条为“MLF-LPR-贷款利率”。由此,央行为政策利率引导贷款利率创造了一个新的机制,将有效化解政策利率到贷款利率传导不畅这一约束。 华宝基金副总经理 李慧勇[详情]

中国证券报 | 2019年09月10日 05:58
央行降准利好债市 股债双牛格局有望延续
央行降准利好债市 股债双牛格局有望延续

  原标题:降准利好债市 股债“双牛”格局有望延续 9月6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对部分城商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合计约释放长期资金9000亿元。专家认为,降准利好债市。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本次降准不存在置换MLF,释放的流动性要大于前几次,相对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带动短端利率和长端利率下行,利好债市。收益率下行空间打开也会对外资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但外资配置中国债市的进度和幅度,还需要综合考虑全球资产的波动、汇率波动以及金融市场的开放进度等因素。 海通证券(港股06837)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受制于短端利率稳定,近一个月10年期国债利率在3%的阻力位难以突破。此次降准有利于带动短端利率下行,从而打开长端利率下行空间。 姜超认为,目前支撑债市上涨的因素包括海外利率新低、中美利差扩大、国内经济依然有下行压力、货币政策边际转松,四季度债市供需或改善等,而制约因素为通胀位于高位。另外,去杠杆与“房住不炒”政策有利于降低无效融资需求,因此债市长期依旧向好。 “降准释放资金引导市场利率下行,而市场利率的下行支撑股市估值,加上LPR利率下调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改善企业盈利。综合来看,股债双牛的格局有望延续。”姜超表示。 近年来,我国债市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境外机构不断增持中国债券。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底,中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投资者数量已超过2000家,较2018年末增长了900多家。截至目前,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境内债券市场托管总额的比例约为2.5%。 我国债券市场被纳入全球重要指数,也使外资对我国金融市场有较强的配置需求。在申万宏源(港股06806)债券首席分析师孟祥娟看来,今年 4 月份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并将在 20 个月内分步完成,预计每个月将带来约500亿元规模境外跟踪指数基金的潜在增量资金。 孟祥娟表示,摩根大通于9月4日宣布以人民币计价的高流动性中国政府债券将于2020年2月28日起被纳入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债券指数系列,纳入工作将在10个月内分步完成,预计每月可为国内债市带来100多亿元潜在的增量境外资金;另外,富时罗素指数也在考虑或将中国债券纳入其中,如有望成功,预计将带来约1100亿美元的潜在增量资金。[详情]

证券日报 | 2019年09月10日 02:53
央行降准楼市利好有限 专家称二套房贷利率难言宽松
央行降准楼市利好有限 专家称二套房贷利率难言宽松

  原标题:央行降准利好楼市有限 专家称二套房贷利率难言宽松 历年来的每一次央行降准,均会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其中对房地产领域的影响更是必不可少的讨论焦点。从9月6日央行宣布的降准内容来看,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降准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利好影响有限。 上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央行发布消息称,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与此同时,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有关负责人称,此次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诸葛找房副总裁苑承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力度上看,本次降准堪称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结合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表述可以看出,本次降准更多的是针对实体经济领域,叠加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政策依然趋紧,预计本次降准很难使得资金大规模流入房地产市场。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本次降准是2019年以来央行实施的第三次降准,与前两次的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相比,这次降准除了在方式上,进一步结合采取“普遍降准+定向降准”的形式外,在时间点的选取上更具深意。 “2018年以来,央行虽多次进行了降准操作,但其本质上都是结构性或对冲性质的宽松,如之前置换MLF或对冲大规模的缴税,或对小微企业信贷占比较高的银行给予准备金上的优惠。但此次,央行是在缴税规模偏小的9月份直接全面降准0.5%。”联讯证券研究院院长李奇霖直言,此次宽松与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更强。 不可否认的是,每当有降准、降息消息落地之际,市场上都会在第一时间联想到房地产领域,尤其是今年4月份以来,无论是监管机构针对房企融资的“23号文”、房地产信托业务的窗口指导、房企海外发债的规范管理,亦或是LPR改革后针对居民住房贷款的特殊规定,无不对房地产行业的信用与融资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 在此背景下,李奇霖认为,尽管此次降准意图使流动性流向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政策扶持的主体,达到结构性宽信用的政策目标,但考虑到“房住不炒”的政策诉求,预计后续还将继续加大金融机构向房地产行业融资的监管力度。而从资金利率表现来看,如果出现过低现象,不排除央行大概率会以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回收部分流动性。 具体到房地产领域,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降准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量,但在目前楼市调整政策依然偏紧的背景下,降准对于楼市的利好影响仍较为有限,尤其是对二套房的房贷利率来说,仍难言宽松;从房企角度来看,融资压力仍存。[详情]

证券日报 | 2019年09月10日 02:16
降准反射弧:货币基金、银行理财收益吸引力持续下降
降准反射弧:货币基金、银行理财收益吸引力持续下降

  9月6日央行网站发布公告,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虽然尚未执行,但是资金面已经呈现宽松迹象。货币基金、银行理财的收益也跟着下挫,由于收益率缩水,今年已经有2只货币基金宣布清盘。 一年期Shibor在3%之上 随着流动性将进一步放松,9月9日隔夜Shibor跌至2.607%,一周、二周和一个月期限的Shibor的最新利率也全部在3%以下,分别为2.652%、2.661%和2.688%。 更长期限的品种,表现则更为明显,除了一年期Shibor勉强维持在3%以上之外(为3.051%),其余三个月、六个月和九个月期限的Shibor也均在3%之下,宽松程度可见一斑。 上海证券交易所14天新质押式回购GC014全天下跌0.18%,至2.82%,28天品种GC028跌0.17%,至2.965%。 货币基金的收益再下一城。 9月9日,天弘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降至2.292%。78只“宝宝类”理财产品的情况也如出一辙。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上周(9月2日至9月8日)“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为2.4%,有3只的收益率超过3%,最高收益率为3.26%,最低收益率为1.53%。 在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率TOP10排名中,杭州幸福添利最高,为3.26%,民生如意宝、诺安现金宝收益率分别为3.19%、3.03%。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货币基金收益下滑主要原因还是流动性宽裕。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给利率下行打开了空间,经济承压,使得宽信用与宽货币成为主要基调。此前Shibor跌破1%,创下近十年来新低。以投资银行存款、同业存单为主的宝宝类货币型基金收益率下降是必然。这一趋势还有继续延续的可能,降低实际利率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基调,货币环境会保持边际宽松,因此,货币市场收益会维持在低位。当然,在重要考核节点可能会有所波动,但中枢肯定是下移的。 收益不断下降,货币基金的规模呈现断崖式下跌。 以天弘余额宝为例,其规模大幅缩水。根据业绩报显示,余额宝的总资产已经从去年一季度的近1.7万亿元连续五个季度持续下降至今年二季度末的1.03万亿元左右,为其2013年成立以来最长季度跌幅。不过,余额宝目前仍是中国最大的货币基金,累计交易用户突破6亿。 天弘余额宝此前一直面临“成长的烦恼”,由于规模过大增长过快,自2017年起,天弘基金陆续出台了多项措施,包括调低个人持有额度上限、设定个人交易账户单日购买额度上限以及余额宝的单日申购总量等。此外,允许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的多只货币基金产品接入支付宝上的余额宝现金管理平台。不过时过境迁,随着收益下滑,持有人开始离场,虽然部分限制措施如今已经取消,但其规模并没有出现上升。 天风证券孙彬彬认为,二季度基金规模大幅收缩,并伴随着收益率下滑,收益率下滑主要是由于资金利率和同业存款利率下行;资产配置上,货币基金降久期、降杠杆。此外近年来对货币基金申购赎回、流动性以及其他方面的一系列监管加强也降低了货币基金吸引力。 收益率下降是趋势? 收益率下降,个别货币基金甚至被清盘。 银行理财的收益情况也不乐观。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上周(2019年9月2日至2019年9月8日)银行理财发行数量为1682只,较前一周增加139只。上周银行理财发行数量增加比较大的银行类型是农商行,较前一周发行数量增加67只。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为4.03%,保本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43%,4%的红线已经岌岌可危。 普益标准的数据显示,自8月以来,长三角地区整体银行理财收益环比下滑3BP至3.85%。其中,浙江省银行理财收益下滑4BP,为3.86%;江苏省银行理财收益下滑2BP,为3.83%;上海市银行理财收益下滑3BP,为3.88%。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付影认为,市场对于降息关注度越来越高。有分析认为,相比降准,降息对于实体经济的提振作用更直接。此外,从国际环境看,9月份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央行货币政策重启宽松,今年全球30家左右的央行普遍降息,当前市场对中国降息的预期开始升温。融360大数据研究院认为,此次降准加速了LPR的改革进程,并可能为后续的降息增加了空间,由此加速利率并轨。投资者可适当拉长投资期限,保证收益最大化。 “收益稍微高一点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上线秒光。不过多数产品的收益情况不理想,现在很少4%以上的产品,基本集中在3.5%到3.9%之间,对于客户的吸引力持续降低。我们最近在推大额存单,三年期100万的大额存单,最高上浮55%,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4.26%。银行也在积极想办法,不希望因为理财收益低,造成客户流失。”华南一家农商行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9年09月10日 01:33
降准释放9000亿 调控防火墙下楼市难现秋老虎
降准释放9000亿 调控防火墙下楼市难现秋老虎

  原标题:降准释放9000亿 调控防火墙下 楼市难现“秋老虎” 一纸降准文件打破了楼市冷清。 9月6日,“全面降准+定向降准”齐至,央行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已经入秋的楼市,仿佛接收到热意的讯号。 作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降准,此后资金面虽将缓和,但在楼市政策收紧的情况下,资金难以大量流入房地产。今年“金九”恐成色不足,难再回温。 事实上,今年8月以来,土地市场已降温显著,量价齐跌,多城地块底价成交或流拍,房企拿地归于理性,加紧“御寒”意识凸显。 对开发商而言,下半年,资金命脉仍悬于一线——加紧回款,对冲刺千亿的中小房企更是如此。 楼市利好有限 不同于前两次降准,此次降准采取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组合的方式。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此前,今年1月、5月分别有两次降准,使得住宅市场在今年春节后至5月期间出现了小阳春。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此次降准规模虽大,但并不是为了刺激房地产,因为降准前已多次针对房地产收紧政策、筑大坝,避免资金流入房地产,所以楼市再次出现小阳春可能性不大。 从供给侧看,7月份以来,房地产融资全面收紧,银保监会、证监会先后发文对银行贷款、信托、保险、海外债等融资渠道加强监管、实施专项指导。 从需求侧看,此轮LPR改革中的5年期LPR主要针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与针对实体经济的1年期LPR有效隔离,并且由于对房贷设置利率下限,防止宽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加之,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也再次印证了房地产调控延续趋紧的态势。 对此,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认为,此次降准对房地产融资收紧、针对房地产设置5年期LPR等政策,相当于搭建了实体与房地产之间资金流动的“防火墙”。稳房价政策基调不会改变,但前期略悲观的房地产形势会有所好转。 张大伟指出,此次降准的目的不是为了给楼市喘气,楼市虽将有所获益,但利好有限。对于购房者来说,房地产贷款对于大部分银行来说依然是优质信贷业务,降准后LPR也有望下调。 国盛证券分析师任鹤认为,若LPR下调,居民对就业和楼市稳定的信心也会加强,在房企加大供货的“金九银十”季节,信心的恢复、银行资金端的宽裕也将促进销售回暖。 他进一步表示,在对房地产资金严管的政策背景下,尽管全面降准对房地产影响有限,但其对资金端的边际改善亦可期。 长城证券分析师陈智旭也表示,由于近几个月连续发布多次对地产行业融资的限制政策,本次降准有望部分对冲此前融资收紧的影响,地产融资环境总体或边际改善,但程度仍待后续观察,规模较大、杠杆率较低的龙头房企有望受益。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提醒,后续要警惕房价重新炒作的风险,实际上房价一涨就容易引起调控的升级,所以各地房地产运行中,应该充分利用此次宽松的货币流动性来拉动刚需购房需求和合理的改善性购房需求,但要防范各类中介和代理机构虚假营销和怂恿购房者签约的情况。 土地市场降温 政策调控的效果反映在土地市场上立竿见影。房企融资渠道依旧紧缩,现金流紧张,下半年拿地更加谨慎,土地市场也随之“入秋”。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8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收获出让金3100亿元,环比下降39%,同比下降17%,平均溢价率为9%,较上月回落5个百分点。 同时,土地流拍现象开始增多。据克而瑞数据统计,8月热点城市土地共流拍79幅,流拍率13.7%,比上月增加2.1个百分点。 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为例,8月,大湾区整体土地市场竞争热度明显下降,土地溢价率持续走低。 根据合富研究院数据,8月以来珠三角9城中,包括中山、佛山、肇庆、惠州、珠海5个城市,均有土地出现流拍/终止、延期出让。 其中,珠海8月仅成功出让2宗居住用地,其余8宗地块全部延期出让;中山今年以来仅成交2宗地块,本月流拍地块为今年第三宗地块。 土地市场的转冷,并非没有预期。在8月份的中期业绩会上,就有多家房企管理层表态,下半年将减少拿地甚至暂停拿地。 不止是旭辉、富力早早地传出“暂停拿地”的消息,一向拿地激进的融创中国主席兼执行董事孙宏斌也表示,下半年融创基本上没有拿地指标,除非特别好的机会,但基本上在拿地这块目前是停止的。 严跃进表示,受市场降温带来的影响,企业为了防范风险而选择当前不去拿地,直到后续销售转好才会积极拿地。 “下半年房企去库存是主要导向,包括积极获取预售证和降价促销。”严跃进进一步称。 据亿翰智库研究报告显示,8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1776.5万平米,同比下14.1%,环比下跌13.4%。 银河证券研报表示,住宅销售面积进一步下降,市场房源减少,销售面积的下滑主要是因为可售房源的减少。而住宅期房销售仍然正增长,也验证市场并未进入萧条。 对于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展望,亿翰智库分析认为,预期随着“金九银十”销售旺季的到来,市场成交量会有所回暖。 严跃进表示,因为降准和后续企业资金回笼,未来的销售行情不会太悲观。 [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9年09月10日 01:32
降准预期提前消化 MLF利率是否下行成关注焦点
降准预期提前消化 MLF利率是否下行成关注焦点

  9月6日傍晚,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并对部分城商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此次降准预计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 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指出:本次降准是本轮降准周期中宽松力度最大的一次。不过,经过周末两天的消化,降准的消息并未在周一(9月9日)的市场上引起太大波澜。利率品种上,涨跌互现,3个月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上行2BP至2.41%;2年期下行1BP至2.69%,10年期品种则上行1BP至3.03%;10年期国开债到期收益率则报收3.45%,与上一交易日持平。 “央行9月6日宣布降准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已经释放了降准降息的预期,市场随后迅速消化,上周国债利率出现一波较大幅度的下行,到央行公布降准消息时,这种预期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北京某大型券商资管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 9月6日当天,10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开债分别报收3.02%和3.45%,较9月2日的3.07%和3.49%分别下行了5BP和4BP,幅度较大。 对于后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普遍关注,未来央行是否会降低公开市场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如若下调,则债市又将迎来一大利好。 “目前债券市场对降准降息给的预期比较强,上周宣布降准消息之后, 9月9日MLF并没有续作,所以对降低操作利率的期待只能延后,这样看起来货币政策组合仍然是一放一收的。如果MLF利率最终下调,确实会降低总体的价格中枢,但是如果只降准,不做MLF,那市场预期的降息可能就是隐形的降息了。所以走势的关键还在于市场在多大程度消化了预期。”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院信用分析师吕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提前消化降准预期 此次央行降准分为两部分,一是全面降准:“将于9月16日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二是定向降准:“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商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10月15日和11月15日两次实施到位”。 央行随后发表负责人问答,称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约1000亿元。 不过,在央行“官宣”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做了铺垫。 9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这也使得市场提前消化了“降准”消息。 9月5日,10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开债到期收益率均下行3BP,分别降至3.02%和3.45%的近期低点;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各期限利率亦全面下行,其中,3年期收益率下行2BP至3.41%,5年期下行2BP至3.73%。 此次降准,资金最快需等到9月16日才能到位,届时是否会再有一轮利率下行? “一般消息落定后,市场当即就反应了,不会等到资金实际到位;资金到位的时候,市场价格可能又变成‘利好出尽变成利空’了。”对此,一位大型保险公司资管部人士解释称。 国晟证券固收研究团队指出,央行此轮降息始于2018年4月25日,截至 2019年9月,已持续近1年半。从宽松周期的持续时间来看,超过2008、2011-2012和2015-2016三轮,这三轮周期分别持续3个月、5个月和1年。 这也给市场提出了一个问题:已经宽松近1年半的货币政策,接下来是否还能维持宽松? 天风证券认为,全球经济周期向下,叠加国内各种复杂的宏观状态,可能会出现1998年-2002年类似的反复筑底情形,货币政策有必要持续维持宽松。因而,本次降准只是降准周期的一个阶段反应,离结束尚远。 MLF利率是否下行成焦点 伴随降准的落地,市场开始重点关注MLF这一政策利率是否会进一步下调。 8月17日,央行对外宣布新的LPR报价机制。新机制下,LPR的各报价行将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这也意味着,如果MLF利率下调,LPR利率及企业融资利率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因此本周央行MLF方面操作备受关注。8月20日,新规后首批LPR问世:1年期LPR为4.25%,较此前下行5BP。 而在8月26日,央行在新LPR机制下开展首次1年期MLF操作,利率3.3%,与此前保持一致,而在上周央行宣布降准之后,在新LPR机制+降准,市场普遍将MLF操作利率调降的预期锁定在9月份。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为促进实际利率下行,LPR新报价机制盯住MLF操作利率,于是对于MLF操作利率下调提出了要求。然而从近期MLF与货币市场同期限SHIBOR利率的利差仅25BP左右来看,若要未来打开MLF操作利率的下调空间,增加流动性压降货币市场资金利率是前提条件。由此可见,降准也是在为未来下调MLF操作利率打下基础、创造条件。 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张继强团队认为,此次全面降准、定向降准是近期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的延续,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的表述,可能意味着MLF利率调降也将不远。 不过,尽管市场期待央行尽快下调MLF利率,但也有人士认为,央行将会采取谨慎态度。 “央行可能更希望银行进一步压缩LPR和MLF之间的利差。”某大型保险公司资管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1年期MLF的利率为3.3%,“银行把小微贷款端利率拉到7%、8%,甚至更高,那这就不是央行的问题,而是银行的问题。” “如果MLF利率也跟着降,加上这次降准,就会有大放水的嫌疑,所以央行很可能不会降。”该人士说。 此外,9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提前下达2020年专项债额度,市场预计这一规模最高达到1.29万亿元,这也将给债市带来一定的供给压力,或将阶段性导致利率上行。 “近期股市连续表现较好,虽然股债投资者割裂,但是对债市的情绪有类似‘股债跷跷板’影响。”9月9日,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院信用分析师吕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绝对利率中枢较低时,“利率债与高等级信用债的性价比会逐步低于低等级信用债,未来价值填坑的方向可能还是一些低等级品种,包括一些低等级区县融资平台。”[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9年09月10日 01:32
经参头版:克服顺周期性 引导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
经参头版:克服顺周期性 引导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

  原标题:克服顺周期性 引导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 原标题 经济参考报 央行日前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同时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活水”已较为充沛,接下来金融机构要努力克服顺周期性,切实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管理好但资金紧张的企业积极予以信贷支持,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 金融业有着很强的顺周期性,金融因素与实体经济的顺周期性效应极易引发二者“共振”,最终导致实体经济过度波动。从中长期来看,这一金融机构的典型特征,会加剧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在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现象产生的过程中,既有企业层面整体经营指标恶化、信用违约风险上升等外部原因,也有金融机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相对僵化,难以适应经济周期波动进行适时调整等内部动因,一定程度导致信贷准入门槛设置偏高、客户经理展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加上过于看重抵质押物等传统信贷经营惯性,降低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增加了存量信贷结构调整的难度。 克服金融机构顺周期性,要从金融机构内外两方面着手,增强金融科技应用,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首先,顺应周期波动,适时调整金融机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尽管顺周期性并不完全是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作用的结果,但内部考核机制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影响不言而喻,需要从动态调整内部考核的激励约束机制入手,增加对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信贷投放的考核权重,拉长约束性指标的考核周期,根据客户经理专业能力和经验赋予不同程度的经营灵活性,减少对传统重资产抵质押物的依赖,增加新型轻资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力度,熨平信贷投放顺周期波动,推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次,进一步增加企业层面信用增级的支持。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具有强外部性。信贷准入门槛客观上要坚持一定的标准,不能无原则降低,防范金融风险高度聚集和金融腐败滋生,避免放大实施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金融管理部门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确保金融“活水”充沛,而将金融“活水”顺利引流到急需资金且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除了金融机构的自身努力外,还非常需要信用增级层面的政策支持,大幅减少信贷供求匹配时间,增加对金融机构的外部激励。从地方政府层面看,有必要统筹使用各项政策扶持基金,有效发挥杠杆作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努力减少政府干预,从信用增级角度扩大政策支持的辐射和覆盖范围。 第三,切实加大金融科技应用推广。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门槛设置偏高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大金融科技应用推广来减缓化解。近年来,一些地方加快了地方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将地方政府各部门掌握的企业信息统一汇集到平台,为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评估企业信用风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应用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大型金融机构高度重视内部数据整合利用,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未来,在支持中小型金融机构加快金融科技应用的同时,可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开发涉及信用风险评估的金融科技应用产品,提供给中小型金融机构使用,提升中小型金融机构信用经营能力,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10日 00:25
降准后14天逆回购频现 季末节前资金面紧张缓解
降准后14天逆回购频现 季末节前资金面紧张缓解

  原标题:降准后14天逆回购频现 季末节前资金面紧张缓解 税期才过,季末和节假日又来,为了稳定流动性,最近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谓是“有点忙”,7天逆回购和14天逆回购结合使用,轮番投放下,前几日略紧的资金面有所回暖。 9月25日,央行再次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为200亿元,对冲当日到期的7天逆回购300亿元后,实现净回笼100亿元。资金价格方面,截至当日下午5点,颇具代表性的指标DR007(银存间质押7日)加权平均利率报2.4176%,较前日下降18.64bp,前期资金投放效应显现。 在央行“呵护”之下,流动性跨季跨节基本无虞,有分析称,由于资金面紧张程度有所缓解,叠加临近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预计央行会根据情况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本周到期的逆回购可能不会全部被对冲。 连续开展14天逆回购 自9月16日央行降准落地以来,市场流动性经历了一次小波动。降准之后资金面并未有明显宽松,反而出现小幅收紧的态势,比如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一度由16日的2.336%上涨至23日的2.7590%。 对此,市场多数分析称是由于缴税因素的扰动。江海证券测算,9月缴税因素对央行口径政府存款(即基础货币的统计口径)的抽水效应至少在3000亿~4000亿元的量级;除了税期因素外,央行也在加大资金净回笼。截至9月17日,央行9月净回笼3515亿元。此外,资金需求增加,隔夜回购拆借成交量较大。 这一偏紧的趋势在新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第二次报价出炉后有所改变。根据最新报价,1年期LPR小幅调降5bp,为4.2%;5年期以上LPR仍为4.85%,与上次持平。LPR的下行稳定了货币政策的预期,不少市场人士预计,未来LPR仍将延续小幅下行的节奏。 与此同时,19日以来,央行多次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流动性,其中7天逆回购开展了1800亿元,14天逆回购开展了2700亿元,共计投放4500亿元。在这一背景下,24日短端资金利率出现明显下行,Shibor隔夜品种下行39bp报2.3690%,7天期下行5.6bp报2.6760%,不过14天期仍延续攀升,较前日上行6.8bp报2.9520%。 到了25日,资金面延续回暖,隔夜Shibor继续下行,报2.0460%,7天期下行10.40bp报2.5720%,14天期上行0.10bp报2.9530%;银行间市场上,截至当日收盘,DR001加权平均利率报2.0153%,较前日下降33.31bp;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加权平均利率报2.4176%,较前日下降18.64bp。 货币中介机构日报也称,25日早盘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纷纷按加权价格融出隔夜资金,资金供给态势出现明显改观;临近尾盘,部分机构开始减点融出隔夜资金,头寸需求很快得到满足。 “不过,从14天Shibor的走势上看,跨季资金还是较为紧张。”一位券商固收分析师告诉某机构记者,“这也是最近央行频频启动14天逆回购的主要原因。”根据统计,央行已连续5个工作日开展了14天逆回购,其中19日、20日、23日配有7天期逆回购,24日和25日则仅开展了14天期逆回购。 “主要就是跨季和国庆两个原因,”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也对记者表示,“节假日的到期量是顺延到第一个工作日的,如果7天期做得太多,那么都将堆积在国庆节后第一天到期,所以做14天也是为了到期的时候不集中在节后第一天。” 另外,临近月末财政支出力度的加大,一定程度上也可对冲央行逆回购到期的影响。据统计,截至9月30日,还有1800亿元的逆回购到期,9月27日另有1000亿元的国库现金定存到期。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表示,资金面短期紧张的情况已出现明显缓解,预计季末前央行将根据情况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如果未来几日资金面持续走稳,本周到期逆回购可能不会全部被对冲。 货币政策有空间但需待时机 从近期的公开市场操作中,不难看出央行货币政策的定调,即力度得当、松紧适度,始终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更是强调了这一点,易纲表示,综合分析国内形势和国际背景,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当保持定力,既要稳当前,也要注意保持杠杆率的稳定。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合理区间,物价方面也处于比较温和的区间。中信证券研报解读称,易纲的发言更多显示了央行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容忍度提升,对结构性的通胀分化有充分的认识。 由此,年内货币政策的主要思路在于短期内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大体上相当,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中期内保持杠杆率稳定,使得社会债务处于可持续水平;长期内将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改革的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债市方面,有分析认为,在货币政策预期回归中性之后,基本面成为主要驱动因素。考虑到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且全球负利率趋势难以逆转等因素,利率高点已经出现,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将在2.8%~3.2%区间。 全球降息潮也给国内货币政策操作带来挑战。尽管易纲在上述发言中指出,“我们并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国家央行那样,有比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政策”,但同时,“客观分析来看,不管是在货币政策工具上,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上,还是在其他的方面,我们的空间都是比较大的”。 明明对某机构记者表示,从数量型工具来看,2018年以来多次降准后存款准备金率大幅下行但仍然维持在10%以上,未来有操作空间;价格型工具方面,当前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2.55%、MLF3.3%的利率水平比美国要高,后续若需要动用价格工具也存在充足的空间。 与此同时,财政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也存在较大空间。“比如财政政策方面,除提前下达明年的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外,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则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容忍度也将打开,预算内和预算外财政空间都可以打开。”他称。[详情]

金融时报评论:降准资金需有效惠及实体经济
金融时报评论:降准资金需有效惠及实体经济

  原标题 降准资金需有效惠及实体经济 作者 周萃 来源:金融时报 9月16日,备受关注的全面降准正式实施。当日,人民银行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旨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为确保预期目标顺利实现,如何才能将降准资金有效、精准引向实体经济? 来自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5.6万亿元,其中普惠性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10.7万亿元,增速达14.27%。上半年,新发放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6.82%,比2018年全年平均利率水平下降0.58个百分点。从这些已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上半年人民银行一系列货币政策操作已见实效,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 然而,从当前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看,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贸易环境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宏观政策必须有所作为。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采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宏观调控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制造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稳定经济增长预期。 除了此次全面降准外,人民银行还将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资金的“闸门”已经适度打开,下一步的关键是要将降准释放出的资金有效、精准引导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关乎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驰援民营和小微企业是降准的首要目标之一。上市银行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民营和小微企业占主体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仍是不良贷款高发的行业。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抑制了金融机构对这些行业的信贷投放,银行在风险控制和业绩考核的压力下,首先会考虑把这些资金配置到低风险行业,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 市场流动性充裕,但无法很好地通过金融机构有效传导至实体经济。打破这一僵局,打通资金的“堰塞湖”,需要提升金融机构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意愿与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MPA考核、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降低风险权重释放资本金、免征小微企业贷款利息增值税等措施,激发金融机构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不断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办法,向基层行倾斜,向服务小微企业倾斜,通过绩效考核“指挥棒”,真正让各级行尤其是基层行重视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增强基层行对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意愿。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金融需要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尽管在各方合力之下,制造业已经获得金融的重点支持,但是在国内经济增速整体放缓、部分企业信用违约风险加大的大环境下,先进制造业企业贷款融资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制造业门类较多,涉及多个领域,而各领域融资需求又存在诸多差异。优化对制造业的金融服务,应加快构建与先进制造业相适应的知识产权贷、科技贷、专利贷等创新产品体系,适当延长还款周期,增加中长期贷款的投放。 资金要“有所为”,还要“有所不为”。今年以来,严查各类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依然是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仅8月份以来,银保监系统开具的因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罚单超过40张,无论数量还是力度均超过往年。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领域流转,监管必须严控资金流向,让金融机构不把新释放的资金投向房地产、产能过剩等控制领域与行业。 与前两次降准相比,此次“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的“组合拳”,精准味道更浓。城商行属于地方性或区域性中小银行,受资金实力等因素限制,难以与大中型银行角逐大企业大客户,金融服务更多关注本地中小微型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同时,城商行管理层级少、决策链条较短、经营灵活,更加熟悉当地经济社会情况,它们在为当地中小微型企业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更具优势。因此,此次将“定向降准”机构锁定在“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凸显了货币政策操作的精准性,有助于资金更好地进入实体经济。 降准减轻了金融机构贷款成本,有效增加了市场流动性,但货币政策的稳健取向并没有因此改变。不管是全面降准还是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都需要真正变成市场红利,有效惠及实体经济。因此,下一步政策调控重点应着力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让好政策转变为企业可以真真切切享受到的“真实惠”。[详情]

降准后资金面缘何变紧:或因税期高峰和季末叠加扰动
降准后资金面缘何变紧:或因税期高峰和季末叠加扰动

  原标题:降准后资金面缘何变紧 本报记者 张勤峰   央行降准落地,并重启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逆回购操作,释放的流动性总量可观。然而,上周资金面反而明显收紧,短期资金利率行至运行区间上限附近,隔夜回购利率一度与7天回购利率倒挂。问题出在哪?原因可能在于税期高峰和季末因素对资金面的扰动再次凸显,但流动性总量仍有保障,尤其是季末财政支出有望形成增量资金供给。预计10月上半月资金面将回暖。 上周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可观,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流动性净供给均为正值。然而,货币市场流动性算不上宽裕,而且比之前一周收紧。市场人士反映,上周大型银行等资金融出大户纷纷减少供给,有大量资金需求难以得到及时满足,轧平头寸难度较大,降准之后资金面的表现与原先市场预想的有较大落差。这一点也体现在资金价格走势上,上周货币市场利率纷纷走高。以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为例,上周中短期回购利率上行明显,核心品种如隔夜回购DR001、7天回购DR007加权平均利率全周分别上涨40个基点、16个基点;DR001和DR007均已涨至年内运行区间上限附近,DR001更与DR007利率一度发生倒挂,显示出短期流动性收紧。 缘何降准后资金面反倒紧了?税期高峰和季末因素可能对市场资金面造成了叠加扰动。 9月是传统财政支出大月,但月中财税清缴入库的扰动不容忽视。受中秋小长假影响,9月纳税申报截止日延后至18日,上周恰处于税期高峰时点。 9月是传统财政支出大月,但月中财税清缴入库的扰动不容忽视。受中秋小长假影响,9月纳税申报截止日延后至18日,上周恰处于税期高峰时点。 9月还是季月,季末金融监管考核也是一项重要的季节性扰动项。出于应对考核等因素的考虑,大行出借资金意愿下降。而为应对潜在流动性波动风险,金融机构倾向于提升储备规模,增加了预防性流动性需求。如此带来的市场内部流动性供需变化容易引起流动性紧张。此外,季末易出现流动性分层,随着市场风险偏好小幅下降,这一现象在今年的季度末变得更加明显。“十一”长假在即,银行还需应对现金需求的上升。 如上种种,都增添了9月下半月流动性的不确定性。本周税期扰动将消退,季末监管考核的扰动可能变得更明显。不过,央行在降准之后重启公开市场操作,展现了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上周央行净释放的资金规模可观,本周仍可能继续适量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此外,9月末财政支出力度有望加大,形成增加资金供给,流动性总量有保障,可确保资金面不出现全局性紧张情况。 进一步看,10月初,随着季末扰动消退,9月降准和季末财政支出带来的流动性总量上升,有望更充分地反映在货币市场资金松紧程度和资金价格走势上。不难预料,10月上半月资金面将比较宽松,资金价格有望明显回落。 值得一提的是,物价结构性上涨对政策利率下调的制约已在MLF利率下调预期多次落空上得到印证。考虑到后续几个月,CPI难以明显下降,政策利率下调难度较大。政策利率对货币市场及短期债券利率的束缚仍然存在,货币市场利率运行中枢难以持续下降,资金价格不易回到7月初低点。 总之,短期资金面偏紧并不意味着货币市场趋势发生变化,降准效应有望在10月上半月得到体现,但流动性不会超出“合理宽松”的范畴。[详情]

直击降准后的北京楼市:二手房降温 刚需刚改心动
直击降准后的北京楼市:二手房降温 刚需刚改心动

  来源:北京商报 原标题:直击降准之后的北京楼市:新房淡定二手房降温 刚需刚改心动 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下行,最新发布的降准政策也未能成为房企的救命稻草,当降准遇上中秋,北京楼市的火热并未如期而至。北京商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与之前炒作“春天来了”伺机趁势营销不同,此次降准政策发布后,大部分开发商保持淡定,北京和环京新房市场并无大的变化;而二手房市场则还有降温现象,我爱我家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16日,9月北京二手房网签4827套,较去年同期下降52.69%,并没有因降准而有所提振。但不得不提的是,此次央行降准虽没能对北京楼市带来过多利好影响,却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购房者信心,部分刚需、刚改购房群体开始考虑入市。 01、新房:销售淡定看待降准 在今年的中秋节前夕,央行再次宣布降准,但这份中秋礼包对于房地产而言,却难改此前已经形成的降温局面。 在北京,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与此前炒作“春天来了”,伺机趁势营销不同,楼盘销售人员在向购房者进行项目推介时,均未提及降准这一所谓购房“红利”。 “央行降准对于目前市场而言,并未带来多大影响,而且对于资金银行管的越来越严,首付不变,现在这个市场不是降准能刺激出来的。” 包括万科城市之光·东望、中海·寰宇天下、华润·未来城市等多家现场销售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不只不向客户聊这个,营销圈子内部也看的很淡,这一曾经被屡次炒作不爽的购房“红利”当下如同“鸡肋”一般。 尽管销售人员对降准释放的利好很淡定,但在中秋节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一月前踩盘的同一批项目时发现,看房客有明显的增加。“还是小长假的因素多一些,现在开发商都很拼,售楼处建的要么跟游乐园似的,要么就跟咖啡馆一月,看房的同时也当休息了。” 上述多个项目销售人员一致判断,到访客户的增加与降准的利好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与北京城区的项目类似,环京地区楼市在中秋假期期间,也迎来不少看房客群,相同的是,央行降准“红利”在这些“18线”市场也未能得到体现。 “如果非要说此次降准能为房地产带来哪些利好影响,就是降准对刚需的心里有影响,觉得不得不买赶紧买,可能会释放一部分,另外就是投资的担心手里的钱不值钱,将房地产与黄金划等号此外,降准以后,会刺激银行增加对个人贷款的发放力度,购房客群量会有所增长。”固安孔雀城的一位销售人员直言。 似乎过去的经验在告诉我们,只要降准,总能在一定程度上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利好。但业内人士认为,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地产调控加码不断,相应的房地产投资属性被不断弱化,以投资为出发点的购房者将会越来越谨慎,观望情绪趋浓。 “监管层面持续收紧,降准资金很难流入房地产市场。”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认为,只要信贷政策不出现明显变动,其他政策的调整对楼市影响非常有限。整体来看,今年的房地产政策依然是除信贷以外政策微调越来越多,但整体政策基本面依然保持比较紧的状态。 事实上,降准这一“红利”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在数据端也可见一二:据我爱我家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16日,9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商住房、共有产权房)成交1557套,环比上月同期下降7.9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93%;共有产权房成交746套,环比上月同期增长284.54%,但仍较去年同期下降40.75%。我爱我家研究院方面表示,就目前的数据来看,降准并未对北京新房市场产生大的影响,9月上半月增长较多的只有共有产权房,但这主要与供应及政策有关。 02、二手房:市场不增反降 与新房市场类似,央行降准的刺激,在二手房市场也反应平平。 以往的经验是,降准政策出台后,二手房市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房源成交周期缩短、挂牌价格调高等。 此次的情况并非如此,北京商报记者从多家中介门店了解到,受市场遇冷影响,近期北京二手房挂牌均价持续走低,虽然降幅很小,大概单价在一两百元左右,但下滑趋势日渐显现。 链家和平里地区的一位中介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最近一周北京二手房市场并没有太大波动,降准消息出来后,来看房的客户数量也与之前没有太大差别。“金九银十”一般是房地产市场的活跃期,但受严格调控政策的影响,这一概念在今年并没有得到体现。“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的房子是越来越难卖,二手房市场很难继续冲高,达到往年的销售成绩。”该中介人员进一步表示。 同区域的我爱我家中介人员则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降准消息出来后,也有一小部分业主表达了想“提价”的需求,但从整体来说,目前房价没有大幅上扬的趋势,更多的是“吃老本”,以稳为主。 近期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并不理想,据我爱我家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16日,9月北京二手住网签4827套,较上月同期的6232套下降22.54%,较去年同期的10203套下降52.69%,网签量下降幅度明显。 对于下一阶段的北京楼市走向,我爱我家研究院方面表示,虽然降准后资金仍有流向房地产的动力,这会与政策产生一定的冲突、博弈,但今年国家对资金向房地产流动的渠道是严防,当前的房地产调控形势依然是从严趋紧,北京作为首都更是市场焦点,因此未来一段时间里北京楼市很难有大的回温,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市场偏向低位企稳,这种情况或许要到明年春节后才能有所改变。 近两年来,央行降准的思路基本一致,其核心就是为实体经济减压,定向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经济发展,同时避免资金流向房地产,促进经济脱虚向实,这与当前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大有关系。 03、购房者:刚需客群“候场”准备 与销售们的淡定不同,刚需购房者对于降准还是有反应的。 35岁的许伟在这个中秋节终于出手花了300万在大兴买下了自己在北京的第一套房,这个购房计划她足足酝酿了两年。“市场一直不好,总觉得可以等等,说不定还会降。”然而降准的消息释放后,许伟变得不再淡定。“可能市场还会降,但到时候有没有谈判的空间就不知道了。”许伟透露,没贷过款、没买过房,家里给的首付款也比较充足,这让自己成为了开发商眼里的“优质客户”,谈下来的折扣点也比较客观。 “当下,刚需客群应当把握住最后的时间窗口,对看好的楼盘及时出手,加速办理前期首付、签约、申贷等流程手续,最大化降低置业成本上升的可能性。”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认为,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调控纲领下,凡是楼市过热的城市,购房者很可能将在10月8日后面临“惩罚性”高利率。如果现在还没有选到适合的地产项目,那么可以考虑压缩单套总价,通过提高首付比例,减少贷款金额的方式控制购房成本,这对于刚需客群而言尤为重要。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表示,从今年房价调整来看,实际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各地也开始有了降价现象。但是盲目的降价也容易引起市场的恐慌,而且降价中如果刚需购房者因为各种制约而不入市,那么市场交易萧条对于经济稳定也是不利的。 在严跃进看来,正常的购房需求,包括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其实还是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来进行刺激的,这是很合理的消费需求。所以后续的楼市调控基调或会有小幅调整,过去对于“房住不炒”的理解,其实是希望通过降低房价来实现“房住不炒”的效应,但后续其实更需要强化对交易秩序的管控,进而落实“房住不炒”的导向。[详情]

降准日众生相:大行"按兵不动" 中小银行"跑在前面"
降准日众生相:大行

  时代周报记者 王心昊 发自广州 原标题 降准日众生相 “贵公司循环贷款的额度会有一定的提高,但具体需要进一步递交资料审批之后才能决定。”9月16日上午,在广东佛山从事外贸生意的李力强(化名)一上班,就给合作多年的农商行客户经理打电话,咨询循环贷款额度增加事宜,在得到银行的肯定答复后,李力强十分高兴,“这下资金压力又能减轻一点。” 9月16日是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正式生效的时间,同时是中秋后国内股票市场首个交易日。 当日市场资金宽松效应显著: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也出现了下行,隔夜SHIBOR下降3.3个基点至2.336%,7天期SHIBOR利率则下降0.8个基点至2.642%。 根据央行此前公告,9月16日生效的全面降准幅度为0.5%,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央行相关负责人称,降准可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 “9月是第三季度季末月份,降准释放的资金量大,能够有力对冲9月内税期以及金融季末监管考核等因素影响,巩固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格局。”珠三角某市国有大行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尽管降准后贷款政策调整的文件仍未下发,但他仍然预料四季度针对于实体经济的商业贷款审批将进一步放宽。 “贷款利率回落较慢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存款成本依然较高,这限制了银行贷款定价的下调空间。”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普遍降准更有利于释放更多的中长期资金,促进银行负债成本的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降低是实体融资成本降低的必要条件。”连平称。 降准之后,市场利率已出现下降趋势,市场关注央行本周公布的MLF利率和LPR利率走向,这或将意味着中国开启实际降息通道。 大行“按兵不动”,中小银行“跑在前面” 一名不愿具名的珠三角农商行负责商业贷款业务的信贷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9月6日降准的消息公布之后,他近些天接到不少客户要求调整信贷额度的申请,信贷审批部门也在评估政策落地对于银行资金面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信贷增量资金肯定是有的,但还是要就申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信贷员说。 相比之下,国有四大行的脚步则可能谨慎一点。“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收到就此次全面降准落地的相关调整文件。”上述国有大行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往时全面降准之类对于资金面产生重要影响的政策,他们总行方面一般都会迅速跟进,但此次却显得有些波澜不惊。 该名负责人指出,此次大型银行跟进不够及时,相信一定程度上与9月9日有1765亿元MLF到期后央行没有续作有关,“央行宣布没有续作之后,感觉整个市场反应都平淡下来了”。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也在近期的一份研报中指出,相比于2018年以来的历次降准后的利率走势,本次超预期降准政策后市场反应平淡主要原因在于对后续政策的担忧。一方面,全面降准后降息概率是否下降?另一方面,若降准后MLF都不续作,降准的实际宽松效果可能有限。 市场关注MLF续作 在降准预期已经基本消化完成之后,市场把焦点放回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所释放的信号。 在刚刚过去的上一周(9月9?15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颇为频繁:周一至周三分别开展了1200亿元、800亿元、300亿元的7天逆回购。而在上周四个交易日中,仅周一(9月9日)有1765亿元MLF到期,因此实现全口径资金净投放53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Wind数据显示,本周(9月16?20日)公开市场有2300亿元央行逆回购和2650亿元MLF到期,单周到期量为近两个月新高。 在9月9日MLF到期的时候,央行并未提出置换到期MLF,而是以逆回购进行对冲,给后续MLF操作留下想象空间。 市场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央行未置换到期MLF,或许实际上暗藏降息信号。因此市场也愈加关注9月17日的MLF情况。 “如果MLF不续作,虽然有缴税问题,但从总体上来看,全面降准的资金完全可以置换。”民生银行首席分析师温彬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如果续作其意义相对较大:MLF是否会借机下调利率,这关系到随后9月20日更新LPR利率是否会跟随下降。 “随着贷款利率并轨,利率调整空间打开,加上在全球各经济体纷纷下调利率、美联储9月可能降息以及此次降准释放流动性的情况下,市场普遍预期央行对于9月17日的MLF公开市场操作将会透露四季度的逆周期调节是否会加码。”前述四大行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银行业内对于降息是否会在三四季度落地早已经有所讨论,但从目前央行的口径来看,“就算降息落地也会相对温和,因为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降息时机看实体经济情况 “今日全面降准释放的资金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银行点差有望缩减5个百分点,但在风险溢价不变的情况下,银行点差部分整体缩减幅度有限,因此央行降低政策利率对降低实体经济部门融资成本更为直接和有效。”温彬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为了促进实际利率下行,LPR新报价机制盯住MLF操作利率,于是对于MLF操作利率下调提出了要求。”连平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从近期MLF与货币市场同期限SHIBOR利率的利差仅25BP左右来看,若要未来打开MLF操作利率的下调空间,增加流动性压降货币市场资金利率是前提条件。“由此可见,降准也是在为下一步下调MLF操作利率打下基础、创造条件。” 反观全球资本市场,9月12日欧洲央行将它从其他银行吸收的存款的利率从-0.4%下调至-0.5%,以提振全球摇摇欲坠的经济;市场也估计月底美联储将大概率实施今年以来第二次降息。 在全球“再宽松”趋势进一步明朗的背景下,通过降息应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成为众多市场人士的共同呼声。但暂缓降息的理由同样存在。 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并且CPI与PPI剪刀差从7月的3.1%增至3.6%,连续三月呈扩大趋势。 虽然CPI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食品供给端扰动而导致的价格波动,但鉴于降息对物价的可能刺激作用,历史上在CPI比较高的时期下调政策利率的案例确实不多。 中财期货发布报告称,央行降息的必要性在于实体经济下行压力颇大,仅通过降准并不能有效刺激银行放贷和实体信用扩张,所以有必要通过降准、降息相配合的方式,双管齐下,以提高政策效果。 此外,8月信贷数据比预期要好:9月12日央行公布的8月份金融数据显示,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21万亿元,环比多增1500亿元;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 连平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降息一直存在于央行的政策工具箱中,而当下全球范围内的降息潮只是给我国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空间,但最终要视中国的实际情况而定。 “中国市场利率调整的关键是看国内需要,维持货币政策坚持稳健中性的基调才是关键。”[详情]

“全面降准”实施 资金利率为何波澜不惊
“全面降准”实施 资金利率为何波澜不惊

  原标题:降准实施 资金利率为何波澜不惊 本报记者 罗晗   16日,“全面降准”实施,市场资金面整体宽松,但资金价格并未大幅走低,部分期限利率甚至上涨。究其原因,降准实施日临近税期高峰,加上大额央行逆回购到期,共同“稀释”了降准的一次性投放效应。虽然资金利率“无动于衷”,但也不必急于一时。毕竟9月乃是传统财政投放大月,降准与财政支出释放的流动性依然可观,由此带来的流动性总量提升或将在跨季之后更直观地反映在资金利率走势上。  9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16日,资金面整体宽松。据货币中介机构介绍,早盘融出资金较多,融出机构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等,临近中午融出机构减少,资金面供给均衡,尾盘各期限品种均较为宽松。 但是,当日资金价格未见大跌,部分期限品种还在上涨。银行间回购利率方面,DR001、DR007、DR014、DR1M分别下跌3基点、5基点、11基点、4基点,幅度较小,DR021、DR2M则分别上行8基点、3基点。Shibor方面,仅隔夜、7天及9个月品种下跌。 资金价格未如期大幅下降,与降准释放的部分流动性被“回笼”和吸收有关。9月16日,共有1600亿元逆回购到期,但央行考虑到降准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并未续做逆回购,机构为此“上交”部分资金。此外,当前正处于本月税期高峰,企业缴税产生的资金需求也吸收了部分流动性。 另外,考虑到未来可能有地方债提前发行,银行机构或提前规划资金应对发行缴款,因此并未积极融出。  但中长期来看,流动性总量或有所提升,从而带动资金利率下行。一方面,财政支出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季末支出较为集中,9月也因此成为财政支出传统大月,大规模的财政资金有望增加流动性。另一方面,随着税期结束,资金需求减弱,流动性将进一步宽松,月末流动性总量或保持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9月末虽然有财政投放,但也面临季末监管考核的扰动。度过季末关口,伴随扰动项逐渐消退,预计10月初流动性总量会更多反映在货币市场资金供求和流动性变化上,届时市场资金利率或出现更明显的下行。 此外,美联储降息或促使我国央行下调利率,降低资金市场价格。虽然此前部分经济数据超预期导致美联储降息概率有所下降,但美国经济下行风险犹存,而且在欧洲央行超预期降息的情况下,美联储降息概率仍然较高。 与此同时,也需注意到决策层此轮推动货币资金价格下降的重要目的在于惠及实体企业,因此下降幅度并非唯一目标,通过降低资金价格同时疏通货币流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才是重点。 央行在宣布降准后一个交易日并未续做MLF以及16日未续做规模较大的逆回购,已经印证了货币政策仍有定力,央行的目标是杜绝“大水漫灌”。后续央行或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及LPR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将打通信用传导机制作为重点,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惠及中小微企业。[详情]

人民日报海外版:8000亿元降准资金如何惠及实体经济
人民日报海外版:8000亿元降准资金如何惠及实体经济

  原标题:8000亿元降准资金如何惠及实体经济 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6日落地,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这些资金如何惠及实体经济,又如何确保资金有效流向实体经济?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9月6日宣布,决定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将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当前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全面降准,可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有助于做好“六稳”工作,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我国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一方面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应引导贷款利率下降,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定经济增长预期。 “8月我国工业生产和投资稳中有缓,此时降准资金的释放非常及时,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资金支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银行缴存到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一般不能动用,等于被无限期“锁定”,而且央行支付的利率较低。从中释放一部分资金,既可以为支持企业发展提供充裕资金,又有利于银行优化成本结构和期限结构。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已成为政策导向。专家表示,银行发放中长期贷款常常受制于期限不匹配,缺乏所需的中长期资金。而降准释放的资金正好可以用于这方面,进一步增强银行中长期贷款投放的能力。 “通过定向降准,可进一步缓解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约束和利率约束,也传递了城商行应回归本地的政策导向。”董希淼表示,采取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组合的方式,体现了结构性调节功能,进一步缓解了流动性分层压力。 专家表示,近期央行一方面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部分资金,不搞大水漫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丰富,操作空间较大,宏观调控“弹药”充足。[详情]

新华社:8000亿降准资金如何惠及实体经济?
新华社:8000亿降准资金如何惠及实体经济?

  原标题:8000亿元降准资金如何惠及实体经济?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题:8000亿元降准资金如何惠及实体经济? 新华社记者吴雨 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6日落地,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这些资金如何惠及实体经济,又如何确保资金有效流向实体经济?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9月6日宣布,决定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将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当前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全面降准,可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有助于做好“六稳”工作,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9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精准施策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两天后,央行就宣布推出“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的组合拳。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我国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一方面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应引导贷款利率下降,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定经济增长预期。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1至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5%,增速比1至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8月我国工业生产和投资稳中有缓,此时降准资金的释放非常及时,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资金支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银行缴存到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一般不能动用,等于被无限期“锁定”,而且央行支付的利率较低。从中释放一部分资金,既可以为支持企业发展提供充裕资金,又有利于银行优化成本结构和期限结构。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已成为政策导向。专家表示,银行发放中长期贷款常常受制于期限不匹配,缺乏所需的中长期资金。而降准释放的资金正好可以用于这方面,进一步增强银行中长期贷款投放的能力。 在全面降准的同时,央行还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商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将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 “通过定向降准,可进一步缓解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约束和利率约束,也传递了城商行应回归本地的政策导向。”董希淼表示,采取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组合的方式,体现了结构性调节功能,进一步缓解了流动性分层压力。 央行16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鉴于当日有1600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央行在公开市场净回笼1600亿元。 专家表示,近期央行一方面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部分资金,不搞大水漫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丰富,操作空间较大,宏观调控“弹药”充足。 +1[详情]

结构性存款假结构屡禁不绝 LPR调整后预期收益走低
结构性存款假结构屡禁不绝 LPR调整后预期收益走低

  原标题:结构性存款“假结构”屡禁不绝LPR调整后预期收益走低 本报记者  彭 妍  2018年以来,结构性存款规模大幅增长,一系列合规问题也随之凸显。 为了整治结构性存款业务中存在的突出乱象,监管层不断出台监管文件规范结构性存款业务。近日,北京银保监局印发了《关于规范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北京地区各大银行在销售结构性存款产品过程中是否还存在一些违规乱象呢?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地区部分银行网点发现,虽然监管机构三令五申,但在售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中,产品设置接近于完全触发预期最高收益率条件的“假结构”类产品仍然存在。同时,部分理财经理介绍产品时大多会表示,“达到收益率下限的情况概率很小,基本都能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相当于保本保息。” 监管严控“假结构性存款”  9月6日,北京银保监局印发《关于规范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从产品设计、风险计量、风险控制和销售管理四方面入手,对当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乱象进行严格规范。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产品设置接近于完全触发预期最高收益率条件的“假结构”类产品仍然存在。 在某股份制银行网点,其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在售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有2款,除了期限不同,产品的性质是一样的,全部挂钩黄金价格。他以其中一款1万元起售、投资期限为194天的产品为例介绍道:“这款产品挂钩黄金价格,若观察日的挂钩标的期末价格大于等于700元/克,则客户获得利率为3.65%,若观察日的挂钩标的期末价格大于等于50元/克且小于700元/克,则客户获得利率为3.58%,若观察日的挂钩标的期末价格小于50元/克,则客户获得利率为1.5%。” “虽然标示着浮动收益区间,但是六个月内,黄金价格升破700元/克和跌出50元/克概率几乎为零,中间那个较高收益率也就是3.58%才是真实收益,可以说是固定利率”,该理财经理表示。 自去年以来,监管层不断出台监管文件规范结构性存款业务。在资管新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等理财新规逐步落地的背景下,假结构性存款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理财新规对结构性存款进行了严格定义和规范,要求衍生产品交易部分按照衍生产品业务管理,应当有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当具备相应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 今年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同时发布《2019年银行机构“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要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监管部门首次将“结构性存款不真实,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作为排查重点。 不过记者发现,曾一度成为商业银行的揽储利器的“结构性存款”,目前收益率一直处在下行的趋势。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对比LPR调整前后银行结构性存款收益率走势,8月20日前,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收益率达4.03%,8月20日后,银行结构性存款收益率整体走势偏低,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92%,与8月20日前相比,下降11BP。 涉嫌误导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家银行网点,结构性存款产品均会被理财经理介绍为“保本保息产品”、“一般都能拿到最高收益率”。 在某股份制行网点,《证券日报》记者询问结构性存款产品,该网点工作人员表示:“这就是以前的保本保息产品,风险等级较低,从历史业绩来看,这款产品一直都能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 除此之外,还有多个浮动收益型结构性存款被理财经理介绍为固定利率,但产品说明书中的介绍却并非如此。 以某股份制银行一款“挂钩黄金两层区间”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为例,根据产品说明书的介绍:“从存款交易日当天伦敦金市下午定盘价到到期前第二个伦敦工作日,每盎司黄金波动区间从‘期初价格-400美元’至‘期初价格+400美元’的区间范围,则该存款到期利率为3.63%(年化)。在该区间外,该存款到期利率为1.25%”。 但是,上述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这款结构性存款要么1.25%,要么3.63%,但是很多期下来,这款产品利率都达到了3.63%。正是因为这类产品的标的物的目标区间放得很宽,在投资期间内,标的物的浮动根本不可能会触及界限,因此投资者获得的将会是较高的那个预期收益率。” 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8月份到期的结构性存款共1185只,披露实际收益率的有721只。平均实际收益率为3.76%,环比下降9BP。其中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结构性存款数量达208只,占比为28.84%。 在本报记者咨询结构性存款产品时,多数银行的理财经理告知记者最多的则是“保本”,大概率“保高息”,但对于产品具体如何计算收益率,理财经理并不会主动告知。 本报记者在银行网点随机采访一位购买结构性产品的投资者,其表示,“理财经理有向她推荐过结构性存款,告诉她这就是‘保本’理财产品,一般都能实现最高收益率’,但具体如何计算收益率,理财经理没有讲,自己并不是很清楚”。[详情]

全面降准率先实施 分析人士:公开市场操作有看点
全面降准率先实施 分析人士:公开市场操作有看点

  原标题 降准资金释放 公开市场操作有看点 本报记者 张勤峰   9月央行降准方案中的第一步——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于16日实施,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降准释放的资金量大、价低,可有力对冲税期、季末监管考核等因素影响,巩固近期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格局。在降准实施后,央行将如何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特别是如何应对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备受关注。 全面降准率先实施 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准方案,其中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是第一步。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实施降准是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体现,可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通过银行传导可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对金融市场而言,降准的直接效果是充实金融机构超储规模,有利于改善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格局,巩固季末货币市场平稳运行局面。 9月属于季月,金融监管考核可能给短期流动性供求造成一定影响,大型银行或减少对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非银金融机构资金融出,易引起流动性分层。由于9月降准属全面降准,具有普惠效应,在提升流动性总量、改善市场预期的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季末流动性分层现象。全面降准实施日临近本月税期高峰,还可起到对冲税期作用。 三大悬念待解 降准在提升流动性的确定性同时,也让月内公开市场操作广受关注。接下来公开市场操作会怎么做,有不少悬念和看点。 悬念一是公开市场操作要不要继续进行。分析人士表示,9月在全面降准实施情况下,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本周公开市场到期量较大,叠加税期高峰来临,如不开展操作,流动性大概率将呈现紧平衡局面。 Wind数据显示,9月下半月,公开市场有2300亿元央行逆回购和2650亿元MLF到期,均在本周到期,单周到期量为近两个月新高。 悬念二是到期MLF要不要续做。9月有两笔MLF到期,9月9日到期1765亿元,9月17日到期2650亿元。央行在宣布降准时未提出置换到期MLF,给后续MLF操作留下想象空间。对9月9日到期MLF,央行选择以逆回购进行对冲。有市场人士认为,央行仍可能以逆回购对冲第二笔到期MLF或干脆不开展操作。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央行可能暂停逆回购操作,但对到期MLF进行不足额续做。 悬念三是如续做MLF,利率要不要下调。自下半月以来,市场对政策利率调整的关注度将持续上升。当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已挂钩MLF,市场对LPR下行预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为对MLF利率的下调预期。考虑到9月20日LPR将重新定价,近期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宽松势头日渐明显,先前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9月中旬是MLF利率下调的一个敏感时点。不过,也有市场观点认为,9月下旬央行会否续做MLF存疑,即便续做,也可能暂时不下调利率,而是在“加点”上做文章,达到LPR下行的目的。 总而言之,本周公开市场操作,操作与否、如何操作以及MLF利率如何都备受关注,市场预期或因操作结果有所修正。 降息时机还需观察 本周公开市场操作看点不少,但归根到底,市场最关心的是政策利率是否调整问题。在LPR与MLF利率挂钩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基准作用增强,操作利率下调在某种程度上类似降息。 欧洲央行日前如期宣布降息。按市场主流预期,本月美联储大概率将实施今年以来第二次降息。全球“再宽松”趋势进一步明朗,在多国央行降息后,我国央行后续动作备受关注。 分析人士指出,降息选项始终在政策工具箱之中,但实施时机可能还需进一步酝酿。 目前,下调政策利率理由主要来自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宏观逆周期调节需适时发力,同时全球货币政策趋宽松、平衡内外均衡的压力减轻。MLF利率下调空间也是存在的。 暂缓降息的理由同样存在。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超出市场预期,虽然主要是食品价格引起的,后者主要源于供给端扰动并非需求拉动,但历史上在CPI比较高的时期下调政策利率的案例确实不多。另外,8月金融数据比预期要好,在降准实施、地方债可能发力情况下,下调政策利率迫切性似乎还不够强。 分析人士认为,综合考虑内外形势,降息概率似乎比之前大一些,但作为储备政策,在实施时点上还需观察。[详情]

央行今日净投放800亿元 专家称MLF利率或下调
央行今日净投放800亿元 专家称MLF利率或下调

  原标题:央行今日净投放800亿元 专家称MLF利率或下调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10日电 央行公开市场今日将进行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今日无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800亿元。 截图来源:央行网站 Wind数据显示,9月共有4415亿元MLF到期,其中9月7日到期1765亿元,因正逢周末将延至周一(9月9日),9月17日到期2650亿元。 9日Shibor涨跌互现。隔夜品种上行1bp报2.6070%,7天期持平上日报2.6520%,14天期上行0.90bp报2.6610%,1个月期上行0.7bp报2.6880%。 9月6日傍晚,央行决定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在此之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认为,未来流动性状况保持适度充裕状态应是市场较为一致的预期。考虑到降准效应尚未释放,预计本周流动性在央行对冲调控下维持平稳。 对于后期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动向,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在全球货币政策转入宽松轨道的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灵活调整的空间也在加大。预计年内央行有望再实施一次降准,MLF利率或将出现多次小幅下调。(中新经纬APP)[详情]

经济日报时评:降准并不意味货币政策转向
经济日报时评:降准并不意味货币政策转向

  原标题:时评:降准并不意味货币政策转向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董希淼 此次降准对市场而言是一个明显利好,但降准不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转向。对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向应有理性预期。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应兼顾内外、以我为主,在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平衡,货币政策仍需兼顾风险防范和结构优化 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的城商行额外降准1个百分点。这是2019年第三次降准,但降准不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转向,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应坚持稳健基调,疏通传导机制,更注重结构性、市场化调节功能。 此次降准既在预期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今年以来,我国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强,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降准之后,金融机构将获得更多长期资金,资金成本进一步降低,有助于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近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由此,市场普遍预期央行或在9月实施降准。但从时间点看,一般认为9月11日左右公布8月份金融数据之后,央行才会对是否降准、降准方式等作出决定。因此,9月6日央行宣布降准,从时机选择上看超出市场预期。而且,此次采取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双管齐下的方式,以及降幅都略超市场预期。 因此,此次降准对市场而言是一个明显利好。但对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向应有理性预期。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丰富,操作空间较大,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有充足的“弹药”应对,但降准不意味着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宽松。 首先,从操作上看,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如果再加上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可能不再续作等因素,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虽然对城商行实施定向降准,但延后至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这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 其次,从目的上看,此次降准主要是为了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定向降准的目的在于促进城商行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而且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商行才能享受定向降准,传递了城商行应回归本地的政策导向。 再次,从逻辑上看,此次降准是对“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的进一步优化。5月15日,央行将县域农商行从第二档调整到第三档,降准3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则是对处于第二档的城商行存款准备金率作出调整。由此,“三档两优”政策框架更趋合理。 在此次降准之前,8月25日央行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定价基准由基准利率转换为贷款市场报价(LPR),但实行“下限管理”。这主要是为了坚持“房住不炒”定位,防止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向房地产市场发出错误信号。央行实施精准调控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总之,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应兼顾内外、以我为主,在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平衡,货币政策需兼顾风险防范和结构优化。从此次降准看,采取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组合方式,体现了结构性调节功能,也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仅在省内经营的城商行往往资金实力较弱,对其实施定向降准,既可额外释放部分长期流动性,又能减轻负债压力并降低负债成本,进一步缓解流动性分层压力,缓解中小银行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流动性约束和成本约束。 下一步,应通过宏观审慎评估(MPA)等手段,促使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更精准地进入实体企业;以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为核心,推进和深化利率市场化;继续加大对金融机构正向激励,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真正实现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详情]

央行降准提升市场流动性 后续MLF操作受关注
央行降准提升市场流动性 后续MLF操作受关注

  原标题:降准提升市场流动性 股票债券有望双双受益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赵洋 预期中的降准如期落地。 9月6日,央行发布通知,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在此之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有市场研究表示,本次降准将合计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新的LPR机制下,降准有助于银行报价加点空间下调,市场化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市场利率下行,则股债双牛有望延续。另有研究认为,股市近期出现了修复,上证指数在2700点至2800点是底部,短期看来,市场受情绪驱动,中期看来,市场受流动性驱动。整体看,债市仍安全,股市有弹性。 股市信心得以提振 从货币政策看,本次全面降准是年内第三轮降准,与今年1月类似,都是采用全面降准置换到期MLF的操作。1月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资金净释放金额与本轮降准相近。 平安证券宏观研究组表示,从流动性来看,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具有三重功效:其一,对冲9月中旬税期、MLF到期以及为金融机构提供充足流动性以降低专项债提前发行对流动性的冲击;其二,缓解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分层;其三,为银行提供低成本长期资金,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有助于银行压缩LPR报价的加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上一轮全面降准后,市场股债双牛,券商股、科技股、消费股先后领涨。”中信建投相关研究表示,在利率并轨后,本次央行实施年内第三轮降准,信用宽松和利率下降将逐步实现,企业盈利触底可期,A股有望再创新高,实现3500点的目标。 近一个月以来,A股市场逐渐摆脱此前下跌低迷的走势,开始缓慢盘升。9月份第一周,上证指数涨幅超过3%,市场信心得到极大修复。9月9日,本次降准后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开盘即越过3000点整数关口。 九泰基金宏观策略组表示,此次降准采取“普遍降准+定向降准”的组合形式,为4年来首次。市场流动性增强,对股票、债券等大类资产也具有普惠效应。从A股市场近期表现来看,表现出相对较强的独立性及韧性,且走出强劲回升的态势,上证指数实现日K线“五连阳”,明显优于同期美股走势。而降准降息或将使资金的风险偏好进一步提升。 “降准将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利好股市。”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表示,从总量来看,降准释放流动性,利率下行,资金严控流入房地产,有助于股市上涨。从经济周期来看,基本面处于低增长期、资金面处于相对宽松期,根据投资时钟理论,这一阶段消费和医药等防御能力较强的行业表现较好。从市场风格来看,经济下行期的流动性相对宽松,成长股表现更好。此外,股市上涨也将助力经济企稳回升,居民财富效应将促进消费,企业资产价值提升则将刺激固定资产投资。 当然,降准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市场信心提振和对经济预期的改变,有观点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股票市场牛市的到来。国泰君安证券交易投资业务委员会董事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周文渊表示,降准对A股大盘的刺激可能不会很大,债务比较高、资金敏感型行业会受益更多,如银行板块。 后续MLF操作受关注 就在央行本次宣布降准后,各方高度关注后续MLF的市场操作。 9月9日,央行开展了12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当日1765亿元1年期MLF到期不续作,当日实现流动性净回笼56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9月17日还将有2650亿元1年期MLF到期。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对于债市而言,本次降准利好兑现后,多头力量仍显不足,而若后续MLF不续作,可能还会给市场带来负面冲击。下周货币政策将是短期利率走势的触发点,但从中长期来看,优质资产相对缺乏的核心逻辑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负面情绪导致的利率反弹就是买入机会。 “此次降准落地对债市的影响大概率是短多长空。”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认为,从短期来看,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定向调控的预期将升温,因此,从短期市场情绪的角度看有利于利率的下行。此外,降准释放的增量基础货币也将使得银行体系流动性供应更为充足,资金利率中枢有望一定程度的回落,有利于短端利率的下行,从收益率曲线的角度打开长端利率的下行空间。然而从中长期来看,货币政策的加码必然意味着未来宽信用的发力,经济的触底乃至企稳也有望更快到来,经济预期有望改善,从中长期来看,对利率将带来一定推升作用。 国信证券宏观固收分析师董德志分析称,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10年期和1年期国债的期限利差为40个基点,预计降准对债券市场的利多作用已经体现,利率进一步下行需要公开市场利率出现下调。中信建投宏观研究认为,当前债市已经进入“牛尾”行情,债市低点应出现在9月份至10月份。四季度后期,压力将会逐步增大。 “我们倾向于认为,随着降准的兑现,短期内如果不出现增量的超预期利多因素,利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就已经较为有限。”屈庆表示,若MLF未能得到续作,利率甚至存在反弹风险。所以站在目前的时点,交易盘应当适度获利了结,减仓长久期利率债,降低久期和杠杆,等待市场趋势明确后的下一次交易机会。[详情]

降准预期提前消化:MLF利率是否下行成关注焦点
降准预期提前消化:MLF利率是否下行成关注焦点

  降准预期提前消化 MLF利率是否下行成关注焦点 9月6日傍晚,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并对部分城商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此次降准预计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 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指出:本次降准是本轮降准周期中宽松力度最大的一次。不过,经过周末两天的消化,降准的消息并未在周一(9月9日)的市场上引起太大波澜。利率品种上,涨跌互现,3个月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上行2BP至2.41%;2年期下行1BP至2.69%,10年期品种则上行1BP至3.03%;10年期国开债到期收益率则报收3.45%,与上一交易日持平。 “央行9月6日宣布降准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已经释放了降准降息的预期,市场随后迅速消化,上周国债利率出现一波较大幅度的下行,到央行公布降准消息时,这种预期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北京某大型券商资管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 9月6日当天,10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开债分别报收3.02%和3.45%,较9月2日的3.07%和3.49%分别下行了5BP和4BP,幅度较大。 对于后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普遍关注,未来央行是否会降低公开市场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如若下调,则债市又将迎来一大利好。 “目前债券市场对降准降息给的预期比较强,上周宣布降准消息之后, 9月9日MLF并没有续作,所以对降低操作利率的期待只能延后,这样看起来货币政策组合仍然是一放一收的。如果MLF利率最终下调,确实会降低总体的价格中枢,但是如果只降准,不做MLF,那市场预期的降息可能就是隐形的降息了。所以走势的关键还在于市场在多大程度消化了预期。”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院信用分析师吕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提前消化降准预期 此次央行降准分为两部分,一是全面降准:“将于9月16日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二是定向降准:“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商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10月15日和11月15日两次实施到位”。 央行随后发表负责人问答,称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约1000亿元。 不过,在央行“官宣”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做了铺垫。 9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这也使得市场提前消化了“降准”消息。 9月5日,10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开债到期收益率均下行3BP,分别降至3.02%和3.45%的近期低点;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各期限利率亦全面下行,其中,3年期收益率下行2BP至3.41%,5年期下行2BP至3.73%。 此次降准,资金最快需等到9月16日才能到位,届时是否会再有一轮利率下行? “一般消息落定后,市场当即就反应了,不会等到资金实际到位;资金到位的时候,市场价格可能又变成‘利好出尽变成利空’了。”对此,一位大型保险公司资管部人士解释称。 国晟证券固收研究团队指出,央行此轮降息始于2018年4月25日,截至 2019年9月,已持续近1年半。从宽松周期的持续时间来看,超过2008、2011-2012和2015-2016三轮,这三轮周期分别持续3个月、5个月和1年。 这也给市场提出了一个问题:已经宽松近1年半的货币政策,接下来是否还能维持宽松? 天风证券认为,全球经济周期向下,叠加国内各种复杂的宏观状态,可能会出现1998年-2002年类似的反复筑底情形,货币政策有必要持续维持宽松。因而,本次降准只是降准周期的一个阶段反应,离结束尚远。 MLF利率是否下行成焦点 伴随降准的落地,市场开始重点关注MLF这一政策利率是否会进一步下调。 8月17日,央行对外宣布新的LPR报价机制。新机制下,LPR的各报价行将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这也意味着,如果MLF利率下调,LPR利率及企业融资利率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因此本周央行MLF方面操作备受关注。8月20日,新规后首批LPR问世:1年期LPR为4.25%,较此前下行5BP。 而在8月26日,央行在新LPR机制下开展首次1年期MLF操作,利率3.3%,与此前保持一致,而在上周央行宣布降准之后,在新LPR机制+降准,市场普遍将MLF操作利率调降的预期锁定在9月份。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为促进实际利率下行,LPR新报价机制盯住MLF操作利率,于是对于MLF操作利率下调提出了要求。然而从近期MLF与货币市场同期限SHIBOR利率的利差仅25BP左右来看,若要未来打开MLF操作利率的下调空间,增加流动性压降货币市场资金利率是前提条件。由此可见,降准也是在为未来下调MLF操作利率打下基础、创造条件。 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张继强团队认为,此次全面降准、定向降准是近期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的延续,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的表述,可能意味着MLF利率调降也将不远。 不过,尽管市场期待央行尽快下调MLF利率,但也有人士认为,央行将会采取谨慎态度。 “央行可能更希望银行进一步压缩LPR和MLF之间的利差。”某大型保险公司资管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1年期MLF的利率为3.3%,“银行把小微贷款端利率拉到7%、8%,甚至更高,那这就不是央行的问题,而是银行的问题。” “如果MLF利率也跟着降,加上这次降准,就会有大放水的嫌疑,所以央行很可能不会降。”该人士说。 此外,9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提前下达2020年专项债额度,市场预计这一规模最高达到1.29万亿元,这也将给债市带来一定的供给压力,或将阶段性导致利率上行。 “近期股市连续表现较好,虽然股债投资者割裂,但是对债市的情绪有类似‘股债跷跷板’影响。”9月9日,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院信用分析师吕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绝对利率中枢较低时,“利率债与高等级信用债的性价比会逐步低于低等级信用债,未来价值填坑的方向可能还是一些低等级品种,包括一些低等级区县融资平台。”[详情]

降准释放9000亿 调控防火墙下楼市难现“秋老虎”
降准释放9000亿 调控防火墙下楼市难现“秋老虎”

  原标题:降准释放9000亿 调控防火墙下 楼市难现“秋老虎” 一纸降准文件打破了楼市冷清。 9月6日,“全面降准+定向降准”齐至,央行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已经入秋的楼市,仿佛接收到热意的讯号。 作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降准,此后资金面虽将缓和,但在楼市政策收紧的情况下,资金难以大量流入房地产。今年“金九”恐成色不足,难再回温。 事实上,今年8月以来,土地市场已降温显著,量价齐跌,多城地块底价成交或流拍,房企拿地归于理性,加紧“御寒”意识凸显。 对开发商而言,下半年,资金命脉仍悬于一线——加紧回款,对冲刺千亿的中小房企更是如此。 楼市利好有限 不同于前两次降准,此次降准采取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组合的方式。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此前,今年1月、5月分别有两次降准,使得住宅市场在今年春节后至5月期间出现了小阳春。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此次降准规模虽大,但并不是为了刺激房地产,因为降准前已多次针对房地产收紧政策、筑大坝,避免资金流入房地产,所以楼市再次出现小阳春可能性不大。 从供给侧看,7月份以来,房地产融资全面收紧,银保监会、证监会先后发文对银行贷款、信托、保险、海外债等融资渠道加强监管、实施专项指导。 从需求侧看,此轮LPR改革中的5年期LPR主要针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与针对实体经济的1年期LPR有效隔离,并且由于对房贷设置利率下限,防止宽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加之,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也再次印证了房地产调控延续趋紧的态势。 对此,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认为,此次降准对房地产融资收紧、针对房地产设置5年期LPR等政策,相当于搭建了实体与房地产之间资金流动的“防火墙”。稳房价政策基调不会改变,但前期略悲观的房地产形势会有所好转。 张大伟指出,此次降准的目的不是为了给楼市喘气,楼市虽将有所获益,但利好有限。对于购房者来说,房地产贷款对于大部分银行来说依然是优质信贷业务,降准后LPR也有望下调。 国盛证券分析师任鹤认为,若LPR下调,居民对就业和楼市稳定的信心也会加强,在房企加大供货的“金九银十”季节,信心的恢复、银行资金端的宽裕也将促进销售回暖。 他进一步表示,在对房地产资金严管的政策背景下,尽管全面降准对房地产影响有限,但其对资金端的边际改善亦可期。 长城证券分析师陈智旭也表示,由于近几个月连续发布多次对地产行业融资的限制政策,本次降准有望部分对冲此前融资收紧的影响,地产融资环境总体或边际改善,但程度仍待后续观察,规模较大、杠杆率较低的龙头房企有望受益。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提醒,后续要警惕房价重新炒作的风险,实际上房价一涨就容易引起调控的升级,所以各地房地产运行中,应该充分利用此次宽松的货币流动性来拉动刚需购房需求和合理的改善性购房需求,但要防范各类中介和代理机构虚假营销和怂恿购房者签约的情况。 土地市场降温 政策调控的效果反映在土地市场上立竿见影。房企融资渠道依旧紧缩,现金流紧张,下半年拿地更加谨慎,土地市场也随之“入秋”。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8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收获出让金3100亿元,环比下降39%,同比下降17%,平均溢价率为9%,较上月回落5个百分点。 同时,土地流拍现象开始增多。据克而瑞数据统计,8月热点城市土地共流拍79幅,流拍率13.7%,比上月增加2.1个百分点。 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为例,8月,大湾区整体土地市场竞争热度明显下降,土地溢价率持续走低。 根据合富研究院数据,8月以来珠三角9城中,包括中山、佛山、肇庆、惠州、珠海5个城市,均有土地出现流拍/终止、延期出让。 其中,珠海8月仅成功出让2宗居住用地,其余8宗地块全部延期出让;中山今年以来仅成交2宗地块,本月流拍地块为今年第三宗地块。 土地市场的转冷,并非没有预期。在8月份的中期业绩会上,就有多家房企管理层表态,下半年将减少拿地甚至暂停拿地。 不止是旭辉、富力早早地传出“暂停拿地”的消息,一向拿地激进的融创中国主席兼执行董事孙宏斌也表示,下半年融创基本上没有拿地指标,除非特别好的机会,但基本上在拿地这块目前是停止的。 严跃进表示,受市场降温带来的影响,企业为了防范风险而选择当前不去拿地,直到后续销售转好才会积极拿地。 “下半年房企去库存是主要导向,包括积极获取预售证和降价促销。”严跃进进一步称。 据亿翰智库研究报告显示,8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1776.5万平米,同比下14.1%,环比下跌13.4%。 银河证券研报表示,住宅销售面积进一步下降,市场房源减少,销售面积的下滑主要是因为可售房源的减少。而住宅期房销售仍然正增长,也验证市场并未进入萧条。 对于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展望,亿翰智库分析认为,预期随着“金九银十”销售旺季的到来,市场成交量会有所回暖。 严跃进表示,因为降准和后续企业资金回笼,未来的销售行情不会太悲观。[详情]

降准宣布后股债走势分化 MLF利率成市场关注焦点
降准宣布后股债走势分化 MLF利率成市场关注焦点

  原标题:降准宣布后股债走势分化 MLF利率成关注焦点 央行宣布降准并未改变债市高位震荡盘整的格局。 在央行上周宣布降准后,昨日债市并未与股市联袂大涨,相反出现下跌后的横盘震荡。由于债市处于高位,短端利率难以有效调降,市场分歧日渐增大。不过,机构认为,此时是布局股市的好时点。 周一早盘开盘后,国债期货五年期和十年期主力合约全线走弱。其中十年期主力合约开盘便跌至99元附近,此后维持低位震荡。现券市场收益率也小幅上行。 新湖期货分析师李明玉表示,债市在9日表现萎靡,主要原因是上周涨幅过大,已经充分消化了利好预期。上周最后两个交易日,国债期货表现出色,已经涨至本轮反弹新高附近。 债市走弱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央行并未到期续作MLF。央行昨日在公开市场采用了逆回购方式对冲到期MLF,这也影响了债市做多的意愿。 “此前市场预期央行在降准后,可能会调低MLF利率水平,通过新LPR机制,实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但是,央行的选择意味着下修MLF利率又向后推迟了一步。市场利率乐观情绪渐趋理性,债市也随之走弱。”一家券商自营人士向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降准的实施,短期MLF续作概率降低。 莫尼塔研究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此次降准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以此达到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特别是压缩“风险溢价”,同时引导城商行回归本源,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此前,政策层面收紧房地产融资政策,同时改革LPR形成机制,疏通从MLF到增量贷款利率的传导,为降低贷款利率准备了工具。央行目前已经通过降准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未来一步可能就是调降MLF利率,引导银行降低贷款实际利率,但这并非会在短期内兑现。”钟正生认为。 知名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随着央行降准,未来MLF续作概率在降低。他认为,此次央行降准将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而近三个月MLF到期规模是8450亿元,两者规模相当。若央行通过降准来对冲MLF到期,则银行节约成本为MLF利率(3.3%)与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62%)之差,规模将达到151亿元,恰好也与央行所言降低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的数额相当。从这个角度看,MLF续作概率在降低。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降准对于股市相对更加有利。 邓海清认为,央行降准的意图意在“宽信用”,即信贷等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引导实体经济融资规模上升。 “如果央行降准的目的是‘宽信用’,对于实体经济是有利的,对于股市是有利的,而对于债市则没有利好作用。”邓海清认为,当前制约债市的核心在于短端利率不变的情况下,长短利差已经压缩至2016年债市牛市的极限。 钟正生也表示,降准对股债市场是不折不扣的利好,但股票的机会可能大于债券,股市受益于经济前景改善和增长质量优化的确定性更高。 “周一回调并非意味着债市上涨终结,未来依旧有诸多看点,例如经济数据等。”李明玉认为。[详情]

21社论:货币政策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变化
21社论:货币政策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变化

  原标题:社论丨货币政策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变化 近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同时额外对相关城商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显示出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在数量工具之外,有分析认为,在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实现贷款利率换锚后,进一步降低MLF利率以进一步降低实体贷款利率的可能性增大。 在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有必要为市场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当然,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基本稳定,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考虑到货币政策量价可能一起放松,在当前的环境下,可能产生“资产荒”,即相对于宽松的成本更低的流动性,在经济下行期,资产端的风险加大,相对应的优质资产减少,其结果是相对过多的流动性追逐过少的优质资产。 2014年,为了降低实业企业融资成本,特别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中国货币政策主管部门也在政策上有过相对宽松的取向。虽然解决了很多企业的困难,但相对优质资产过少,于是大量资金流向高收益的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同时也有大量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利用杠杆与影子银行体系,空转套利。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对三大部门进行了以去杠杆为核心的整顿和抑制,即金融体系的严格监管与去杠杆;地产融资全面封堵;地方政府债务阳光化。也就是说,充分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封杀了三个可能的流向。由于理财、债券领域的风险不断加大,避险情绪导致目前资金回归银行储蓄。一般储蓄率回升的同时,会出现风险偏好加强以及市场下行压力形成的资产荒,会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的利润。 在日本1980年代,也曾出现过金融宽松与产能过剩并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金融自由化增加了银行筹措资金的成本,但在资产端,大型企业缺乏投资机会的同时,也同时在融资上实现了“脱媒”,融资的资金很多也是投入到证券市场在各大公司之间交叉持股。对于银行而言,失去大企业客户后不得不寻找中小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开启了地产泡沫时代。 事实上,从日本的经验看,当货币宽松后,市场会出现“游资化”现象,即廉价资金为了获得收益会不断尝试突破管制进行各种创新进行投机和套利。中国目前已经强化了监管防火墙,严格治理这类“游资化”现象,但是仍然需要警惕某些资金会在一些未知的领域和市场兴风作浪。 另一方面,中国更需要防范的是银行资金过多地流向“优质资产”。在发生了资产荒,优质企业和项目会获得更多议价能力,从而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这种好处会刺激他们充分利用来投资新的项目、并购或者多元化扩张,可能由此犯下错误。 1980年代的美国公司曾经创纪录的借贷以进行大规模的并购,使得他们承担了过多的债务,但是,当1990年代初期经济开始出现小型衰退时,美国企业的倒闭数量创下战后新纪录。尽管美联储继续不断下调利率,这些企业也只能缓解了债息成本压力,并出售资产来修复资产负债表。 事实上,2008年后,中国货币政策宽松以及国企作为无风险的“优质资产”,导致大量信贷流向央企(国企)。当投资过热而不得不收紧货币政策时,央企投资的项目过多,投资过于平均,效率较低,资产回报率过低,自然就会抬升央企的债务压力。也就是说,当优质企业拥有廉价的充足资金后,很可能进行低效率的规模扩张,作出错误的决策,导致产能过剩,资产负债表恶化,这点是央行必须提防的风险。 我们处于一个出清周期之中,同时,需要投入创新事业以及维持适当规模的政府债务用于基建。货币政策可以为这个复杂的过程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但无法承担结构性改革任务。若是用金融政策刺激增长,历史经验表明将会制造更大的风险,增加脆弱性。中国做出了周到的防范,但也要关注优质企业和有能力继续发债的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避免他们也酝酿风险。[详情]

三次高规格会议密集发声 政策及时雨解渴实体经济
三次高规格会议密集发声 政策及时雨解渴实体经济

  原标题:解渴实体经济 时代周报记者 王心昊 发自广州 在经济内外部环境面临更大不确定性之时,决策层一周之内三次高规格的会议密集发声,定调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发布适宜之政策,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9月5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召开全国金融形势通报和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落实好各项开放举措,以开放促进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在此之前已经召开两次高规格会议: 8月31日,金融委召开会议,研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问题,部署有关工作。 9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会议均提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多名市场研究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中央的多次表态意味着金融服务实体的迫切性,要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注入到实体经济中,注入到重点领域的制造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中,这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巨大,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未来金融与实体获得共赢的概率很大。”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金融机构需要审时度势,敢于雪中送炭,因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依然很多,回旋余地很大。 饥渴的民企 如此高规格、高密度发布政策,与当下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8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当月PMI数据:8月制造业PMI为49.5%,较上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为连续四个月处在荣枯线下。 紧接着在9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中,8月,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为3947.6亿美元、2148.0亿美元、1799.7亿,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3.2%,出口同比下降1%,进口同比下降5.6%。 显然,在经历7月的短暂回暖之后,8月份又再掉头下行的经济数据反映出经济内外需求出现疲弱的问题。 “内外需走弱导致我国进出口数据具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杨畅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同时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为49.5%,仍处于低值区域,美国制造业PMI进入收缩区间,欧洲、日本PMI仍在收缩区间。短期来看,进出口市场仍然面临压力。 对于大型出口企业而言,外需不振,除了影响市场份额之外,更重要的是影响资金链。 “国际经济环境不明朗,对于我们收回货款的速度还是有明显影响。”9月9日,珠三角一家知名照明企业的财务总监徐青青(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回款速度较慢的确会对企业现金流造成一定压力。 虽然自2019年以来,央行在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上始终有增无减: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支小再贷款余额为2267亿元,同比增加1323亿元,创历史新高。 但对于民企而言,资金的需求是常态化的,尤其是中小型民企更需要较低成本的高频资金支持。 “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今年我们在欧美等发达市场的出口萎缩超过20%。”珠三角一家中型外贸企业的负责人林泉(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尽管他公司的团队一直在拓展新兴市场,但由于新兴市场的贸易伙伴经济实力较为薄弱,且全球经济大环境也不明朗,今年企业的回款速度较往年市场要迟20天。 作为传统中小企业,产生融资难题首先依赖的还是银行等金融机构。 “总体上来看,国内企业主要的融资来源还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这在没有进入股权交易以及债券市场的中小微企业来说更是如此。”珠三角一家农商行管理层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作为一家扎根于本土的农商行,他们超过70%的客户都是中小微企业。“但要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不仅需要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更要为银行补足资本金。” 政策及时雨 事实上,上述企业人士所提及的降低资金成本以及为银行补足资本金的需求,正是此轮三次会议给出的金融服务实体的政策方案。 9月4日的国常会议强调,要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要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央行随后在9月6日发布公告,宣布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据测算,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 “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一起出台,反映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交通银行金研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贷款利率并轨、贷款定价市场化程度提高的情况下,预计此次降准将比以往更为迅速和有效地传导到实体经济,有助于推动贷款利率下降,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鄂永健指出,央行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微调货币政策,有三方面的考量:一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8月PMI环比回落,从高频数据来看,8月经济指标仍不乐观,同时外部不确定性增大;二是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仍有待进一步降低,定向降准仍意在精准滴灌;三是全球降息潮来临,预计9月美联储可能还会降息,央行预先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也是为了给下一步调降MLF利率提供条件。 同时,此次降准释放约9000亿元规模的资金,将成为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每年约150亿元资金成本,通过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另一方面,近期央行也出台多项政策以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推进LPR定价方面, 8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标志利率并轨正式启动。 “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就是要在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的基础上,把利率水平降下来。”李迅雷对时代周报记者补充说道,尤其要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而手段不仅限于通过降准等方式降低资金成本,同时也在于提高对不良贷款率的容忍程度,或者放宽银行对民企的信用评定等方式。 而作为9月5日金融委会议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支持银行更多利用创新资本工具补充资本金,也是打通货币传导机制,促使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关键一步。 “想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一定要先解决资本金问题。预计后续对于真正支持实体经济金融机构也会有相关的政策倾斜以鼓励。”交通银行高级研究员武雯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利用创新工具补足银行资本金,可以解决银行长期资金来源问题,促使银行业务和资产规模的有序扩张,提升效益,还可以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损失吸收能力,增强风险抵御。 为了补充资本,进入2019年以来,各大银行动作不断:除了可转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外,永续债、转股型二级资本债等创新资本工具也逐步推出,丰富了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类型。今年以来,仅中国银行已累计发行1000亿元境内优先股,创下境内市场年度最大规模优先股发行纪录。 “作为银行而言,资本充足率是红线。”珠三角某国有四大行地区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资本充足率不仅涉及监管层对于银行风险防控的监测,同时对于银行自身运营也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落地进行时 从政策落地的角度来说,降准或降息只是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要实现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还需要金融机构增加信用的投放。 9月5日,在全国金融形势通报和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表示,金融机构要强化主体责任,克服顺周期思维,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管理好但资金紧张的企业积极予以信贷支持,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 “‘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这句话戳到了不少企业家的内心。”徐青青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以前学校金融学的教授说‘银行就是晴天借给你雨伞,但雨天却要收回的人’,有些企业之所以倒闭也是由于银行抽贷而导致的。” 与往常不同的是,作为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问题最重要的端口—银行机构,此轮政策已经迅速在落地。 “这一轮降准过后,我们将会进一步扩大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上述农商行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过去中小企业贷款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放款难、放款慢现象。“信息不对称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征信系统,而对于风险把控方面也需要银保监会作出更完善的顶层设计。” 在企业端,好消息也正在传来。 “近几天我也收到银行的电话,表示下个月开始可能额度有上调的空间。”林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一笔资金对于临近岁晚的他来说堪称“及时雨”。但他同时也认为企业规模不大,这一笔额度可能也“很有限”。 “今年以来政策主基调是‘改+托’的组合。一方面强调改革,另一方面‘托底’经济,防止经济出现大幅度回落。”杨畅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降准的及时落地,充分表明了央行的态度,短期对于经济具有一定托底意图。 下一步,在央行货币政策的工具箱中,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依然不少。 “鉴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且我国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率水平仍偏高,未来还有普遍降准,定向降准也会继续实施。”不过鄂永健也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央行明确表示不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这意味着,对未来降准的幅度和频率也不宜预期太高。 而对于利息是否存在调整空间上,多名专家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降息选择始终在政策工具箱之中,但是否会最终实现还是取决于内外经济环境。[详情]

央行开展1200亿逆回购 降准后市场预期MLF利率或下调
央行开展1200亿逆回购 降准后市场预期MLF利率或下调

  原标题:降准之后市场预期MLF利率可能下调 来源:经济日报 对于降准之后的货币操作,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全球降息潮来临等因素,数量型工具使用可能还不够,接下来可能还需要动用价格型工具。下一步,央行可能通过降低MLF利率引导实际贷款利率下行,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稳定市场信心。 9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为对冲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等因素的影响,今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与此前一致为2.55%。鉴于当天有1765亿元MLF到期,央行实现净回笼565亿元。 上周五,央行“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组合拳落地,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由于公告降准时,资金报价已经结束,因此上周五资金面仍然边际趋紧,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全线上行,其中隔夜和15天Shibor分别上行6.1个基点和4.9个基点。 “尽管使用MLF也可以增强市场流动性,但是对于银行来说成本较高,而且只有部分金融机构能够获得MLF。所以要确保市场的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话,需要普遍降准。”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如果担心普遍降准以后资金流入产能过剩领域、房地产领域,那就需要与定向降准相结合,形成政策引导,确保资金流入普惠金融、小微企业等领域,确保精准使用降准资金。 今年8月20日,“新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开始实施,由于此次完善LPR最突出的一个变化是报价方式,即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是指MLF利率)加点形成,所以市场对此后的MLF操作普遍十分关注。 “加点幅度主要取决于各银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温彬表示,要降低LPR报价中加点部分的点数,短期内降低银行风险溢价成本的效果不会很明显,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进而减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获得资金的数量,降低负债成本。 对于降准之后的货币操作,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全球降息潮来临等因素,数量型工具使用可能还不够,接下来可能还需要动用价格型工具。下一步,央行可能通过降低MLF利率引导实际贷款利率下行,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稳定市场信心。 中信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全面降准再现,后续或有降息,若9月份美联储降息,9月下旬可能迎来MLF利率的调降,预计幅度约为10个至15个基点。 招商银行宏观经济研究所主管谭卓表示,此次降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结束,近期央行仍有可能“随行就市”下调MLF利率。 2018年以来,“利率双轨”的现象仍然明显,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已显著下行,但金融机构人民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微幅下行,距离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的目标尚远。目前,全球降息潮已来临,且9月美联储再次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很高。9月18日美联储会议后,我国央行很可能“顺势而为”下调MLF利率,LPR及实际贷款利率也将因之下行。 温彬也认为,政策利率即MLF利率将迎来调整时机。根据Wind数据,9月17日将有2650亿元MLF到期。“彼时可能是利率下调的时间窗口,这样有助于更主动、从容地应对9月18日美联储的降息可能性。”温彬说。[详情]

经济日报:降准并不意味货币政策转向
经济日报:降准并不意味货币政策转向

  原标题:降准并不意味货币政策转向 来源:经济日报 此次降准对市场而言是一个明显利好,但降准不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转向。对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向应有理性预期。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应兼顾内外、以我为主,在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平衡,货币政策仍需兼顾风险防范和结构优化 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的城商行额外降准1个百分点。这是2019年第三次降准,但降准不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转向,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应坚持稳健基调,疏通传导机制,更注重结构性、市场化调节功能。 此次降准既在预期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今年以来,我国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强,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降准之后,金融机构将获得更多长期资金,资金成本进一步降低,有助于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近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由此,市场普遍预期央行或在9月实施降准。但从时间点看,一般认为9月11日左右公布8月份金融数据之后,央行才会对是否降准、降准方式等作出决定。因此,9月6日央行宣布降准,从时机选择上看超出市场预期。而且,此次采取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双管齐下的方式,以及降幅都略超市场预期。 因此,此次降准对市场而言是一个明显利好。但对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向应有理性预期。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丰富,操作空间较大,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有充足的“弹药”应对,但降准不意味着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宽松。 首先,从操作上看,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如果再加上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可能不再续作等因素,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虽然对城商行实施定向降准,但延后至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这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 其次,从目的上看,此次降准主要是为了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定向降准的目的在于促进城商行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而且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商行才能享受定向降准,传递了城商行应回归本地的政策导向。 再次,从逻辑上看,此次降准是对“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的进一步优化。5月15日,央行将县域农商行从第二档调整到第三档,降准3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则是对处于第二档的城商行存款准备金率作出调整。由此,“三档两优”政策框架更趋合理。 在此次降准之前,8月25日央行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定价基准由基准利率转换为贷款市场报价(LPR),但实行“下限管理”。这主要是为了坚持“房住不炒”定位,防止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向房地产市场发出错误信号。央行实施精准调控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总之,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应兼顾内外、以我为主,在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平衡,货币政策需兼顾风险防范和结构优化。从此次降准看,采取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组合方式,体现了结构性调节功能,也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仅在省内经营的城商行往往资金实力较弱,对其实施定向降准,既可额外释放部分长期流动性,又能减轻负债压力并降低负债成本,进一步缓解流动性分层压力,缓解中小银行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流动性约束和成本约束。 下一步,应通过宏观审慎评估(MPA)等手段,促使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更精准地进入实体企业;以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为核心,推进和深化利率市场化;继续加大对金融机构正向激励,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真正实现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 (作者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详情]

降准后互联网平台券商理财收益保持平稳
降准后互联网平台券商理财收益保持平稳

  原标题:“降准”未影响互联网平台券商理财收益年化业绩基准普遍保持在4%左右 本报记者 周尚伃 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目前,对于互联网平台券商理财而言,受降准消息的影响并不大,业绩基准(年化)普遍依旧保持在4%左右(同期货币基金收益率为2.4%左右)。同时,随着货币基金吸引力的减弱,当下互联网平台对金融机构理财的推动,投资者对稳健型券商理财依旧保持着较高的关注。 券商理财收益保持平稳 对此,《证券日报》记者对互联网平台券商理财产品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在几大主流互联网平台中,微信-腾讯理财通、支付宝-财富、京东金融中的定期、稳健理财主要以券商、保险理财为主,其形式较为简单。其中,近期券商理财大部分以券商集合理财为主,降准消息后,收益率也未产生太大的变化。 从三大互联网平台来看,腾讯理财通券商产品分类中,除1只券商收益凭证外,其余全部为集合资管计划,报价回购近期并未上线。券商集合资管计划包括5家券商及券商资管公司旗下的16只产品,封闭期在35天至364天,业绩基准(年化)在3.02%至4.5%之间,目前已有11只产品显示售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此外,广发证券旗下的1款大集合产品近一年净值增长为5.72%。 在支付宝-财富(稳健精选产品专区)中,之前一直进行分类的理财区域现已整合成为统一的稳健产品专区。目前,券商理财产品中,仅剩1只来自华泰资管的货币基金产品在线销售,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717%。其余都以保险理财产品为主。 在京东金融稳健券商专区中,9款券商集合资管计划,业绩比较基准较高,在4.05%至4.5%之间,有4款产品已售罄。 收益凭证“现身”互联网平台 券商理财中,收益凭证由于其稳健的属性一直以来都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近日,腾讯理财通出现1只券商收益凭证,同样来自广发证券,参考年化收益率为0.5%-8.6%,封闭期188天,风险标签为“中低风险”,起购金额5万元,1万元整数倍递增。该收益凭证挂钩的是“沪深300指数”,参考年化产品收益率取决于“沪深300指数”涨跌,具体分为五种情况,当观察期期末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小于-20%时,发生敲出事件,参考年化产品收益率为3.65%(以下时间点均为观察期期末);当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在-20%至-5%时,参考年化产品收益率为0.5%-8.6%;当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在-5%至5%时,参考年化产品收益率为0.5%;当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在5%至20%时,参考年化产品收益率为0.5%-8.6%;当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大于20%时,发生敲出事件,参考年化产品收益率为3.65%。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互联网平台理财产品不同的是,腾讯理财通表示,“该券商收益凭证为本金保障型收益凭证,证券公司承担兑付责任,以公司信用作担保。” 对于本轮降准实施后对理财市场的影响,业内人士表示,“年内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加上本次降准后,市场利率可能会小幅下滑,宝宝类理财、银行理财、券商、保险等相关的理财产品可能会出现短期小幅下降,但互联网平台会甄选收益率较高的产品展示,投资者的选择也较多。” 对此,融360分析师殷燕敏也表示,降准实施后,将对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产生影响,即会导致理财产品的资产端利率出现下降,由此将倒逼银行理财收益率进一步下降。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连续下跌17个月,未来或将跌破4%。[详情]

降准助力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 提升A股估值水平
降准助力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 提升A股估值水平

  在央行降准、国际指数纳入A股等消息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收涨0.84%、1.82%,而创业板与中小板指数分别上涨2.42%、1.97%。业内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来看,此次降准重点引导资金流向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严控流向房地产,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能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上述负责人表示,定向降准是完善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三档两优”政策框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服务基层的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些都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葛寿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降准对股市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释放流动性,能给股市带来增量资金。这次降准重点引导资金流向制造业、民营小微企业等,严控流入房地产,中长期来看有望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二是提升市场风险偏好,促使估值进一步提升。 海通证券有研报分析称,一方面,债券利率尤其是国债利率的下降将有利于提升股市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降准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推动LPR利率下调,降低企业的贷款利率,从而降低企业部门的财务成本,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 葛寿净认为,降准预示着政府着重稳增长,逆周期调控政策的力度加大,且政策窗口有望进一步打开,同时或会为四季度股市带来利好。 对于四季度股市包含的潜在积极因素。葛寿净分析,一是企业盈利或进一步复苏,经济数据表现转好;二是随着金融开放的深入,外资或进一步流入。同时,逆周期调控也有望稳步推进。 另外,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分析称,中长期来看,需关注经济数据和外部环境的演变情况,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这些都会对上市公司基本面产生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A股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指数相继配置中国资产。公开资料显示,今年9月6日,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宣布将1099只中国A股正式纳入标普新兴市场全球基准指数,于9月23日生效;8月24日,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因子从5%提升至15%,生效日期为9月23日开盘前;按计划,MSCI会在今年11月份将A股纳入因子提高至20%。 “在持续有外资被动和主动的增量资金入场的背景下,关键在于提升市场信心和活跃度,形成资金与行情的正反馈。”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表示。[详情]

央行降准利好楼市有限 专家称二套房贷利率难言宽松
央行降准利好楼市有限 专家称二套房贷利率难言宽松

   来新浪理财大学,听徐远讲《房产投资42讲》,收获更多房产投资知识。 原标题:央行降准利好楼市有限 专家称二套房贷利率难言宽松 主持人刘伟杰:近日,央行发布消息称,决定于9月1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对部分城商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两次实施到位,合计约释放长期资金9000亿元。针对此次降准对股市楼市债市的影响,本报采访了业内专家进行采访、解读和分析。 本报记者 杜雨萌 历年来的每一次央行降准,均会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其中对房地产领域的影响更是必不可少的讨论焦点。从9月6日央行宣布的降准内容来看,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降准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利好影响有限。 上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央行发布消息称,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与此同时,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有关负责人称,此次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诸葛找房副总裁苑承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力度上看,本次降准堪称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结合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表述可以看出,本次降准更多的是针对实体经济领域,叠加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政策依然趋紧,预计本次降准很难使得资金大规模流入房地产市场。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本次降准是2019年以来央行实施的第三次降准,与前两次的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相比,这次降准除了在方式上,进一步结合采取“普遍降准+定向降准”的形式外,在时间点的选取上更具深意。 “2018年以来,央行虽多次进行了降准操作,但其本质上都是结构性或对冲性质的宽松,如之前置换MLF或对冲大规模的缴税,或对小微企业信贷占比较高的银行给予准备金上的优惠。但此次,央行是在缴税规模偏小的9月份直接全面降准0.5%。”联讯证券研究院院长李奇霖直言,此次宽松与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更强。 不可否认的是,每当有降准、降息消息落地之际,市场上都会在第一时间联想到房地产领域,尤其是今年4月份以来,无论是监管机构针对房企融资的“23号文”、房地产信托业务的窗口指导、房企海外发债的规范管理,亦或是LPR改革后针对居民住房贷款的特殊规定,无不对房地产行业的信用与融资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 在此背景下,李奇霖认为,尽管此次降准意图使流动性流向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政策扶持的主体,达到结构性宽信用的政策目标,但考虑到“房住不炒”的政策诉求,预计后续还将继续加大金融机构向房地产行业融资的监管力度。而从资金利率表现来看,如果出现过低现象,不排除央行大概率会以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回收部分流动性。 具体到房地产领域,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降准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量,但在目前楼市调整政策依然偏紧的背景下,降准对于楼市的利好影响仍较为有限,尤其是对二套房的房贷利率来说,仍难言宽松;从房企角度来看,融资压力仍存。[详情]

华宝基金副总经理:五剑齐发 推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
华宝基金副总经理:五剑齐发 推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

  原标题 五剑齐发 推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 华宝基金副总经理 李慧勇 实际贷款利率偏高 负债作为现阶段实体部门最主要的筹资手段,资金价格理应与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相适应。但由于过去僵化的机制,利率和经济周期不太适应,影响了经济平稳运行和经济结构调整。静态来看,当前各项经济指标均处于历史区间的较低水平,其中工业增加值(3个月平均)、名义经济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位于历史7%、24%、12%分位数水平,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处于历史(2008年以来)33%的分位数水平,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偏高。动态来看,2018年四季度,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1%,较2017年四季度上升11BP;2019年二季度,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4%,较2018年四季度上升3BP;如果从利率最大回落幅度来看,2019年二季度离本轮贷款利率的高点2018年三季度也仅下行了25BP。作为对比,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从高点回落了近100个BP,贷款利率的回落远低于市场利率回落的水平。 8月20日,新LPR一年期品种报4.25%,调降了6BP,但幅度仍不够。目前来看,MLF利率下调空间已经打开,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引导LPR下行。2017年以来,央行分别于2017年1月24日、2017年3月16日、2017年12月14日、2018年4月17日4次上调MLF利率,上调幅度分别为10BP、10BP、5BP和5BP,合计上调30BP至3.30%。 笔者认为,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极大,为我国央行跟随下调MLF利率打开窗口,首次下调的幅度可能在10BP,预计年内有1-2次下调,合计下调空间15-20BP。2016年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低点,从经济基本面和外部环境等因素来看,考虑到央行对于房地产贷款利率已经有特殊规定,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加大,明年利率有望下降至更低水平。 政策组合拳有待发力 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引导实际贷款利率下行,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仍有待发力。 首先,降准为银行补充低成本资金,从而降低银行较为刚性的负债成本,进而有利于引导银行降低LPR报价,在不显著缩减银行净息差的情况下降低实体融资利率。回顾今年以来的降准政策,1月央行进行一次全面降准,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5月15日开始又对农商行进行了3次共计2-3.5个百分点的定向降准。经过这次定向降准之后,“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率新框架基本确立,助力县域农商行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小微和民营企业。从降准空间来看,对比海外银行,我国银行业降准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而降准的实际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进一步帮助银行补充资本金,鼓励永续债和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的发行。银行资本金也是限制利率下行和信用扩张的约束之一,在资管新规的大背景下,表外回表内需要占用大量的资本金。截至今年7月,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工商银行五家已合计发行2300亿元永续债,另有13家银行拟发行超过4700亿元永续债。但目前永续债的发行主要集中在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应该尽快制定更完善的政策保证城商、农商等小银行的资本金的补充落实。 第三,解决银行存款的非理性竞争问题。当前银行“以存定贷”的定价模式制约了贷款利率下行,具有“假结构”特征的结构性存款利率降幅并不显著,截至6月末在3.8%左右的水平,较年初仅下降了16BP,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为了稳存款而进行的非理性竞争现象非常普遍,这对市场存款定价形成一定扰动。针对这类结构性存款也应该出台相应的监管政策,引导其回归与衍生品挂钩和风险自担的“真结构”模式。 第四,增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这要求银行建立更为完善的期限定价体系和风险定价体系。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外部评级仍不成熟,信用风险识别、计量、监测的能力有待提升。尤其是中小银行,风险定价能力尤为薄弱,贷款收益率和不良率往往难成正比。未来,银行需要加强客户管理和客户评级,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机制、成本分摊机制和经济资本分配机制。 第五,促进直接融资发展,打破金融市场分割。在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探索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过程中,打破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金融市场之间的分割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尤为关键。实行LPR制度,并直接选择挂钩MLF等市场化利率模式,有利于打破这一困局。不过,按照海外利率市场化经验,仍需大力发展直接金融,调整经济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丰富企业融资渠道,倒逼银行自发地进行市场化改革。 今年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性一步——近期央行发布公告进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定价机制改革,未来贷款基准利率政策工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贷款端利率率先实现市场化。 LPR定价机制改革以及贷款利率采用LPR定价,将有助于推进实际利率下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改革后,贷款利率的定价链条为“MLF-LPR-贷款利率”。由此,央行为政策利率引导贷款利率创造了一个新的机制,将有效化解政策利率到贷款利率传导不畅这一约束。 华宝基金副总经理 李慧勇[详情]

央行降准利好债市 股债双牛格局有望延续
央行降准利好债市 股债双牛格局有望延续

  原标题:降准利好债市 股债“双牛”格局有望延续 9月6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对部分城商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合计约释放长期资金9000亿元。专家认为,降准利好债市。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本次降准不存在置换MLF,释放的流动性要大于前几次,相对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带动短端利率和长端利率下行,利好债市。收益率下行空间打开也会对外资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但外资配置中国债市的进度和幅度,还需要综合考虑全球资产的波动、汇率波动以及金融市场的开放进度等因素。 海通证券(港股06837)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受制于短端利率稳定,近一个月10年期国债利率在3%的阻力位难以突破。此次降准有利于带动短端利率下行,从而打开长端利率下行空间。 姜超认为,目前支撑债市上涨的因素包括海外利率新低、中美利差扩大、国内经济依然有下行压力、货币政策边际转松,四季度债市供需或改善等,而制约因素为通胀位于高位。另外,去杠杆与“房住不炒”政策有利于降低无效融资需求,因此债市长期依旧向好。 “降准释放资金引导市场利率下行,而市场利率的下行支撑股市估值,加上LPR利率下调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改善企业盈利。综合来看,股债双牛的格局有望延续。”姜超表示。 近年来,我国债市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境外机构不断增持中国债券。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底,中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投资者数量已超过2000家,较2018年末增长了900多家。截至目前,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境内债券市场托管总额的比例约为2.5%。 我国债券市场被纳入全球重要指数,也使外资对我国金融市场有较强的配置需求。在申万宏源(港股06806)债券首席分析师孟祥娟看来,今年 4 月份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并将在 20 个月内分步完成,预计每个月将带来约500亿元规模境外跟踪指数基金的潜在增量资金。 孟祥娟表示,摩根大通于9月4日宣布以人民币计价的高流动性中国政府债券将于2020年2月28日起被纳入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债券指数系列,纳入工作将在10个月内分步完成,预计每月可为国内债市带来100多亿元潜在的增量境外资金;另外,富时罗素指数也在考虑或将中国债券纳入其中,如有望成功,预计将带来约1100亿美元的潜在增量资金。[详情]

央行降准楼市利好有限 专家称二套房贷利率难言宽松
央行降准楼市利好有限 专家称二套房贷利率难言宽松

  原标题:央行降准利好楼市有限 专家称二套房贷利率难言宽松 历年来的每一次央行降准,均会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其中对房地产领域的影响更是必不可少的讨论焦点。从9月6日央行宣布的降准内容来看,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降准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利好影响有限。 上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央行发布消息称,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与此同时,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有关负责人称,此次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诸葛找房副总裁苑承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力度上看,本次降准堪称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结合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表述可以看出,本次降准更多的是针对实体经济领域,叠加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政策依然趋紧,预计本次降准很难使得资金大规模流入房地产市场。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本次降准是2019年以来央行实施的第三次降准,与前两次的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相比,这次降准除了在方式上,进一步结合采取“普遍降准+定向降准”的形式外,在时间点的选取上更具深意。 “2018年以来,央行虽多次进行了降准操作,但其本质上都是结构性或对冲性质的宽松,如之前置换MLF或对冲大规模的缴税,或对小微企业信贷占比较高的银行给予准备金上的优惠。但此次,央行是在缴税规模偏小的9月份直接全面降准0.5%。”联讯证券研究院院长李奇霖直言,此次宽松与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更强。 不可否认的是,每当有降准、降息消息落地之际,市场上都会在第一时间联想到房地产领域,尤其是今年4月份以来,无论是监管机构针对房企融资的“23号文”、房地产信托业务的窗口指导、房企海外发债的规范管理,亦或是LPR改革后针对居民住房贷款的特殊规定,无不对房地产行业的信用与融资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 在此背景下,李奇霖认为,尽管此次降准意图使流动性流向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政策扶持的主体,达到结构性宽信用的政策目标,但考虑到“房住不炒”的政策诉求,预计后续还将继续加大金融机构向房地产行业融资的监管力度。而从资金利率表现来看,如果出现过低现象,不排除央行大概率会以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回收部分流动性。 具体到房地产领域,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降准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量,但在目前楼市调整政策依然偏紧的背景下,降准对于楼市的利好影响仍较为有限,尤其是对二套房的房贷利率来说,仍难言宽松;从房企角度来看,融资压力仍存。[详情]

降准反射弧:货币基金、银行理财收益吸引力持续下降
降准反射弧:货币基金、银行理财收益吸引力持续下降

  9月6日央行网站发布公告,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虽然尚未执行,但是资金面已经呈现宽松迹象。货币基金、银行理财的收益也跟着下挫,由于收益率缩水,今年已经有2只货币基金宣布清盘。 一年期Shibor在3%之上 随着流动性将进一步放松,9月9日隔夜Shibor跌至2.607%,一周、二周和一个月期限的Shibor的最新利率也全部在3%以下,分别为2.652%、2.661%和2.688%。 更长期限的品种,表现则更为明显,除了一年期Shibor勉强维持在3%以上之外(为3.051%),其余三个月、六个月和九个月期限的Shibor也均在3%之下,宽松程度可见一斑。 上海证券交易所14天新质押式回购GC014全天下跌0.18%,至2.82%,28天品种GC028跌0.17%,至2.965%。 货币基金的收益再下一城。 9月9日,天弘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降至2.292%。78只“宝宝类”理财产品的情况也如出一辙。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上周(9月2日至9月8日)“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为2.4%,有3只的收益率超过3%,最高收益率为3.26%,最低收益率为1.53%。 在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率TOP10排名中,杭州幸福添利最高,为3.26%,民生如意宝、诺安现金宝收益率分别为3.19%、3.03%。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货币基金收益下滑主要原因还是流动性宽裕。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给利率下行打开了空间,经济承压,使得宽信用与宽货币成为主要基调。此前Shibor跌破1%,创下近十年来新低。以投资银行存款、同业存单为主的宝宝类货币型基金收益率下降是必然。这一趋势还有继续延续的可能,降低实际利率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基调,货币环境会保持边际宽松,因此,货币市场收益会维持在低位。当然,在重要考核节点可能会有所波动,但中枢肯定是下移的。 收益不断下降,货币基金的规模呈现断崖式下跌。 以天弘余额宝为例,其规模大幅缩水。根据业绩报显示,余额宝的总资产已经从去年一季度的近1.7万亿元连续五个季度持续下降至今年二季度末的1.03万亿元左右,为其2013年成立以来最长季度跌幅。不过,余额宝目前仍是中国最大的货币基金,累计交易用户突破6亿。 天弘余额宝此前一直面临“成长的烦恼”,由于规模过大增长过快,自2017年起,天弘基金陆续出台了多项措施,包括调低个人持有额度上限、设定个人交易账户单日购买额度上限以及余额宝的单日申购总量等。此外,允许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的多只货币基金产品接入支付宝上的余额宝现金管理平台。不过时过境迁,随着收益下滑,持有人开始离场,虽然部分限制措施如今已经取消,但其规模并没有出现上升。 天风证券孙彬彬认为,二季度基金规模大幅收缩,并伴随着收益率下滑,收益率下滑主要是由于资金利率和同业存款利率下行;资产配置上,货币基金降久期、降杠杆。此外近年来对货币基金申购赎回、流动性以及其他方面的一系列监管加强也降低了货币基金吸引力。 收益率下降是趋势? 收益率下降,个别货币基金甚至被清盘。 银行理财的收益情况也不乐观。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上周(2019年9月2日至2019年9月8日)银行理财发行数量为1682只,较前一周增加139只。上周银行理财发行数量增加比较大的银行类型是农商行,较前一周发行数量增加67只。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为4.03%,保本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43%,4%的红线已经岌岌可危。 普益标准的数据显示,自8月以来,长三角地区整体银行理财收益环比下滑3BP至3.85%。其中,浙江省银行理财收益下滑4BP,为3.86%;江苏省银行理财收益下滑2BP,为3.83%;上海市银行理财收益下滑3BP,为3.88%。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付影认为,市场对于降息关注度越来越高。有分析认为,相比降准,降息对于实体经济的提振作用更直接。此外,从国际环境看,9月份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央行货币政策重启宽松,今年全球30家左右的央行普遍降息,当前市场对中国降息的预期开始升温。融360大数据研究院认为,此次降准加速了LPR的改革进程,并可能为后续的降息增加了空间,由此加速利率并轨。投资者可适当拉长投资期限,保证收益最大化。 “收益稍微高一点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上线秒光。不过多数产品的收益情况不理想,现在很少4%以上的产品,基本集中在3.5%到3.9%之间,对于客户的吸引力持续降低。我们最近在推大额存单,三年期100万的大额存单,最高上浮55%,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4.26%。银行也在积极想办法,不希望因为理财收益低,造成客户流失。”华南一家农商行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详情]

降准释放9000亿 调控防火墙下楼市难现秋老虎
降准释放9000亿 调控防火墙下楼市难现秋老虎

  原标题:降准释放9000亿 调控防火墙下 楼市难现“秋老虎” 一纸降准文件打破了楼市冷清。 9月6日,“全面降准+定向降准”齐至,央行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已经入秋的楼市,仿佛接收到热意的讯号。 作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降准,此后资金面虽将缓和,但在楼市政策收紧的情况下,资金难以大量流入房地产。今年“金九”恐成色不足,难再回温。 事实上,今年8月以来,土地市场已降温显著,量价齐跌,多城地块底价成交或流拍,房企拿地归于理性,加紧“御寒”意识凸显。 对开发商而言,下半年,资金命脉仍悬于一线——加紧回款,对冲刺千亿的中小房企更是如此。 楼市利好有限 不同于前两次降准,此次降准采取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组合的方式。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此前,今年1月、5月分别有两次降准,使得住宅市场在今年春节后至5月期间出现了小阳春。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此次降准规模虽大,但并不是为了刺激房地产,因为降准前已多次针对房地产收紧政策、筑大坝,避免资金流入房地产,所以楼市再次出现小阳春可能性不大。 从供给侧看,7月份以来,房地产融资全面收紧,银保监会、证监会先后发文对银行贷款、信托、保险、海外债等融资渠道加强监管、实施专项指导。 从需求侧看,此轮LPR改革中的5年期LPR主要针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与针对实体经济的1年期LPR有效隔离,并且由于对房贷设置利率下限,防止宽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加之,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也再次印证了房地产调控延续趋紧的态势。 对此,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认为,此次降准对房地产融资收紧、针对房地产设置5年期LPR等政策,相当于搭建了实体与房地产之间资金流动的“防火墙”。稳房价政策基调不会改变,但前期略悲观的房地产形势会有所好转。 张大伟指出,此次降准的目的不是为了给楼市喘气,楼市虽将有所获益,但利好有限。对于购房者来说,房地产贷款对于大部分银行来说依然是优质信贷业务,降准后LPR也有望下调。 国盛证券分析师任鹤认为,若LPR下调,居民对就业和楼市稳定的信心也会加强,在房企加大供货的“金九银十”季节,信心的恢复、银行资金端的宽裕也将促进销售回暖。 他进一步表示,在对房地产资金严管的政策背景下,尽管全面降准对房地产影响有限,但其对资金端的边际改善亦可期。 长城证券分析师陈智旭也表示,由于近几个月连续发布多次对地产行业融资的限制政策,本次降准有望部分对冲此前融资收紧的影响,地产融资环境总体或边际改善,但程度仍待后续观察,规模较大、杠杆率较低的龙头房企有望受益。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提醒,后续要警惕房价重新炒作的风险,实际上房价一涨就容易引起调控的升级,所以各地房地产运行中,应该充分利用此次宽松的货币流动性来拉动刚需购房需求和合理的改善性购房需求,但要防范各类中介和代理机构虚假营销和怂恿购房者签约的情况。 土地市场降温 政策调控的效果反映在土地市场上立竿见影。房企融资渠道依旧紧缩,现金流紧张,下半年拿地更加谨慎,土地市场也随之“入秋”。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8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收获出让金3100亿元,环比下降39%,同比下降17%,平均溢价率为9%,较上月回落5个百分点。 同时,土地流拍现象开始增多。据克而瑞数据统计,8月热点城市土地共流拍79幅,流拍率13.7%,比上月增加2.1个百分点。 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为例,8月,大湾区整体土地市场竞争热度明显下降,土地溢价率持续走低。 根据合富研究院数据,8月以来珠三角9城中,包括中山、佛山、肇庆、惠州、珠海5个城市,均有土地出现流拍/终止、延期出让。 其中,珠海8月仅成功出让2宗居住用地,其余8宗地块全部延期出让;中山今年以来仅成交2宗地块,本月流拍地块为今年第三宗地块。 土地市场的转冷,并非没有预期。在8月份的中期业绩会上,就有多家房企管理层表态,下半年将减少拿地甚至暂停拿地。 不止是旭辉、富力早早地传出“暂停拿地”的消息,一向拿地激进的融创中国主席兼执行董事孙宏斌也表示,下半年融创基本上没有拿地指标,除非特别好的机会,但基本上在拿地这块目前是停止的。 严跃进表示,受市场降温带来的影响,企业为了防范风险而选择当前不去拿地,直到后续销售转好才会积极拿地。 “下半年房企去库存是主要导向,包括积极获取预售证和降价促销。”严跃进进一步称。 据亿翰智库研究报告显示,8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1776.5万平米,同比下14.1%,环比下跌13.4%。 银河证券研报表示,住宅销售面积进一步下降,市场房源减少,销售面积的下滑主要是因为可售房源的减少。而住宅期房销售仍然正增长,也验证市场并未进入萧条。 对于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展望,亿翰智库分析认为,预期随着“金九银十”销售旺季的到来,市场成交量会有所回暖。 严跃进表示,因为降准和后续企业资金回笼,未来的销售行情不会太悲观。 [详情]

降准预期提前消化 MLF利率是否下行成关注焦点
降准预期提前消化 MLF利率是否下行成关注焦点

  9月6日傍晚,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并对部分城商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此次降准预计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 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指出:本次降准是本轮降准周期中宽松力度最大的一次。不过,经过周末两天的消化,降准的消息并未在周一(9月9日)的市场上引起太大波澜。利率品种上,涨跌互现,3个月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上行2BP至2.41%;2年期下行1BP至2.69%,10年期品种则上行1BP至3.03%;10年期国开债到期收益率则报收3.45%,与上一交易日持平。 “央行9月6日宣布降准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已经释放了降准降息的预期,市场随后迅速消化,上周国债利率出现一波较大幅度的下行,到央行公布降准消息时,这种预期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北京某大型券商资管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 9月6日当天,10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开债分别报收3.02%和3.45%,较9月2日的3.07%和3.49%分别下行了5BP和4BP,幅度较大。 对于后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普遍关注,未来央行是否会降低公开市场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如若下调,则债市又将迎来一大利好。 “目前债券市场对降准降息给的预期比较强,上周宣布降准消息之后, 9月9日MLF并没有续作,所以对降低操作利率的期待只能延后,这样看起来货币政策组合仍然是一放一收的。如果MLF利率最终下调,确实会降低总体的价格中枢,但是如果只降准,不做MLF,那市场预期的降息可能就是隐形的降息了。所以走势的关键还在于市场在多大程度消化了预期。”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院信用分析师吕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提前消化降准预期 此次央行降准分为两部分,一是全面降准:“将于9月16日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二是定向降准:“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商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10月15日和11月15日两次实施到位”。 央行随后发表负责人问答,称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约1000亿元。 不过,在央行“官宣”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做了铺垫。 9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这也使得市场提前消化了“降准”消息。 9月5日,10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开债到期收益率均下行3BP,分别降至3.02%和3.45%的近期低点;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各期限利率亦全面下行,其中,3年期收益率下行2BP至3.41%,5年期下行2BP至3.73%。 此次降准,资金最快需等到9月16日才能到位,届时是否会再有一轮利率下行? “一般消息落定后,市场当即就反应了,不会等到资金实际到位;资金到位的时候,市场价格可能又变成‘利好出尽变成利空’了。”对此,一位大型保险公司资管部人士解释称。 国晟证券固收研究团队指出,央行此轮降息始于2018年4月25日,截至 2019年9月,已持续近1年半。从宽松周期的持续时间来看,超过2008、2011-2012和2015-2016三轮,这三轮周期分别持续3个月、5个月和1年。 这也给市场提出了一个问题:已经宽松近1年半的货币政策,接下来是否还能维持宽松? 天风证券认为,全球经济周期向下,叠加国内各种复杂的宏观状态,可能会出现1998年-2002年类似的反复筑底情形,货币政策有必要持续维持宽松。因而,本次降准只是降准周期的一个阶段反应,离结束尚远。 MLF利率是否下行成焦点 伴随降准的落地,市场开始重点关注MLF这一政策利率是否会进一步下调。 8月17日,央行对外宣布新的LPR报价机制。新机制下,LPR的各报价行将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这也意味着,如果MLF利率下调,LPR利率及企业融资利率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因此本周央行MLF方面操作备受关注。8月20日,新规后首批LPR问世:1年期LPR为4.25%,较此前下行5BP。 而在8月26日,央行在新LPR机制下开展首次1年期MLF操作,利率3.3%,与此前保持一致,而在上周央行宣布降准之后,在新LPR机制+降准,市场普遍将MLF操作利率调降的预期锁定在9月份。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为促进实际利率下行,LPR新报价机制盯住MLF操作利率,于是对于MLF操作利率下调提出了要求。然而从近期MLF与货币市场同期限SHIBOR利率的利差仅25BP左右来看,若要未来打开MLF操作利率的下调空间,增加流动性压降货币市场资金利率是前提条件。由此可见,降准也是在为未来下调MLF操作利率打下基础、创造条件。 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张继强团队认为,此次全面降准、定向降准是近期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的延续,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的表述,可能意味着MLF利率调降也将不远。 不过,尽管市场期待央行尽快下调MLF利率,但也有人士认为,央行将会采取谨慎态度。 “央行可能更希望银行进一步压缩LPR和MLF之间的利差。”某大型保险公司资管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1年期MLF的利率为3.3%,“银行把小微贷款端利率拉到7%、8%,甚至更高,那这就不是央行的问题,而是银行的问题。” “如果MLF利率也跟着降,加上这次降准,就会有大放水的嫌疑,所以央行很可能不会降。”该人士说。 此外,9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提前下达2020年专项债额度,市场预计这一规模最高达到1.29万亿元,这也将给债市带来一定的供给压力,或将阶段性导致利率上行。 “近期股市连续表现较好,虽然股债投资者割裂,但是对债市的情绪有类似‘股债跷跷板’影响。”9月9日,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院信用分析师吕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绝对利率中枢较低时,“利率债与高等级信用债的性价比会逐步低于低等级信用债,未来价值填坑的方向可能还是一些低等级品种,包括一些低等级区县融资平台。”[详情]

经参头版:克服顺周期性 引导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
经参头版:克服顺周期性 引导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

  原标题:克服顺周期性 引导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 原标题 经济参考报 央行日前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同时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活水”已较为充沛,接下来金融机构要努力克服顺周期性,切实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管理好但资金紧张的企业积极予以信贷支持,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 金融业有着很强的顺周期性,金融因素与实体经济的顺周期性效应极易引发二者“共振”,最终导致实体经济过度波动。从中长期来看,这一金融机构的典型特征,会加剧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在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现象产生的过程中,既有企业层面整体经营指标恶化、信用违约风险上升等外部原因,也有金融机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相对僵化,难以适应经济周期波动进行适时调整等内部动因,一定程度导致信贷准入门槛设置偏高、客户经理展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加上过于看重抵质押物等传统信贷经营惯性,降低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增加了存量信贷结构调整的难度。 克服金融机构顺周期性,要从金融机构内外两方面着手,增强金融科技应用,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首先,顺应周期波动,适时调整金融机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尽管顺周期性并不完全是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作用的结果,但内部考核机制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影响不言而喻,需要从动态调整内部考核的激励约束机制入手,增加对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信贷投放的考核权重,拉长约束性指标的考核周期,根据客户经理专业能力和经验赋予不同程度的经营灵活性,减少对传统重资产抵质押物的依赖,增加新型轻资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力度,熨平信贷投放顺周期波动,推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次,进一步增加企业层面信用增级的支持。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具有强外部性。信贷准入门槛客观上要坚持一定的标准,不能无原则降低,防范金融风险高度聚集和金融腐败滋生,避免放大实施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金融管理部门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确保金融“活水”充沛,而将金融“活水”顺利引流到急需资金且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除了金融机构的自身努力外,还非常需要信用增级层面的政策支持,大幅减少信贷供求匹配时间,增加对金融机构的外部激励。从地方政府层面看,有必要统筹使用各项政策扶持基金,有效发挥杠杆作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努力减少政府干预,从信用增级角度扩大政策支持的辐射和覆盖范围。 第三,切实加大金融科技应用推广。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门槛设置偏高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大金融科技应用推广来减缓化解。近年来,一些地方加快了地方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将地方政府各部门掌握的企业信息统一汇集到平台,为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评估企业信用风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应用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大型金融机构高度重视内部数据整合利用,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未来,在支持中小型金融机构加快金融科技应用的同时,可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开发涉及信用风险评估的金融科技应用产品,提供给中小型金融机构使用,提升中小型金融机构信用经营能力,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详情]

央行降准助力实体 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
央行降准助力实体 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

  原标题:降准、“靠普”沪指站稳3000点 记者:张思源 陈鹏 9月6日,央行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同一天,1099只中国A股正式纳入标普新兴市场全球基准指数(S&P Emerging BMI),于9月23日开盘时生效。至此,明晟(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三大国际主流指数公司均已将A股罗致门内。有机构预测,三者合计可为A股带来2000亿元增量资金。 受上述利好消息刺激,A股四大股指在9月9日直接大幅高开,几乎均以当日高点报收。 降准助力实体,释放资金9000亿元 9月6日晚,央行发布公告称,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并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央行有关负责人称,此次降准可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降准将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利好股市。从总量来看,降准释放流动性,利率下行,资金严控流入房地产,有助于股市上涨。从经济周期来看,基本面处于衰退期,资金面处于货币宽松期,根据投资时钟理论,这一阶段消费和医药等防御能力较强的行业表现较好。从市场风格来看,经济下行期的货币宽松环境下,成长股表现会更好。此外,股市上涨也将助力经济企稳回升,居民财富效应将促进消费,企业资产价值提升将刺激固定资产投资。 A股靠“普”,可带来被动资金30亿元 好消息不仅于此,在央行降准的同一天,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宣布,正式将1099只中国A股纳入标普新兴市场全球基准指数(S&P Emerging BMI),该决定于9月23日开盘时生效。据悉,在1099只入选A股中,包括147只大盘股、251只中盘股和701只小盘股。 中金公司表示,标普道琼斯正式纳入A股,粗略测算将带来被动资金流入30亿元左右。分析师王汉锋称,标普道琼斯第一阶段先按照每家A股公司浮动调整市值的25%纳入其指数体系,纳入后A股在标普全球指数、标普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分别为0.7%和6.2%。 机构认为,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三大指数“纳A”的思路虽然不同,但三家“纳A”所覆盖的行业较为类似,主要分布于银行、非银金融、食品饮料、医药、电子等行业。 科技领衔,股市上涨回应利好 受上述利好消息刺激,沪深四大股指在9月9日直接大幅高开。其中,上证综指开盘大涨0.81%;深证成指开盘涨0.85%;中小板指开盘涨1.07%;创业板指开盘涨0.64%。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涨0.84%,报3024.74点;深证成指收涨1.82%,报10001.93点,在四个半月后重返万点之上;中小板指收涨1.97%,报6299.58点;创业板指收涨2.42%,报1733.23点。 科技股成为A股大涨的主要动力,当天下午上演逼空行情,推动创业板指大涨2.42%。其中,深成电信指数大涨5.53%;上证信息、上证电信、深证电信、深互联网、工业4.0、创业创新等指数涨幅均超4%。北上资金呈现净流入态势,沪股通全天净流入16.6亿元,深股通全天净流入19.4亿元。 对于未来A股走势,研究机构大多抱有良好预期。中信建投认为,A股有望再创新高,实现3500点目标。太平洋证券表示,降准与“开放”开启了“增量牛”。招商证券认为,股市吸引力在进一步提升。尽管安信证券态度谨慎,但也表示,秋季行情还未到兑现撤退时。[详情]

连平: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 MLF操作利率下调可期待
连平: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 MLF操作利率下调可期待

  预计未来还会有普遍降准,定向降准也会继续,但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未变,不宜预期过高。[详情]

降准落地市场反应淡定 宽松还能持续多久?
降准落地市场反应淡定 宽松还能持续多久?

  原标题:降准落地市场反应淡定 宽松还能走多久?利率还能下多少? 降准落地后第一个交易日,周一,债券市场反应较为淡定,国债期货在低开中进入震荡行情。收益率变化上,国债各券种收益率涨跌互现,从国债期货市场看,各品种国债期货呈现下跌走势,分析认为,市场此前已经充分释放了降准的利好预期。 上周五降准消息落地,债券市场的在今天走高亦在市场预期之中。根据央行公告,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事实上,在此次降准之前,国常会即传递了较为明确的降准信号,这一预期在上周的债市走势中即已经得到了体现。回头看上周债市走势,前半周走势偏弱,周三国常会预告降准信息后,市场情绪立马反转,随后两个交易日,市场开始活跃,债市呈现明显上涨和较大规模的成交。 宽松还能持续多久? 此次降准,市场解读不一,较为明确的是,多认为此次降准在时机、力度等方面均与此前有明显不同,综合各因素,此次降准被视作此次宽松周期中力度最大的一次。很显然,国内货币政策处于宽松周期,但这是何种性质的宽松,这种宽松能持续多久? 方正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宏观分析师杨为敩认为,从周期角度来讲,这次的宽松政策并不十分合逻辑,在社融周期明显向上的状态内降准,应该还是历史上首次。降准所释放的资金并不是当前经济增长最迫切需要的东西,社融的高度意味着经济的痛点不是缺资金,而是资金不向实体流动。 据其推测,此次降准的初衷有三个可能:释放明显的宽松信号稳定经济信心,从不对冲MLF的角度来讲,这次所释放的宽松信号非常纯粹;通过此手段推动人民币汇率贬值;在某个特殊时点预防性维稳。 “降准后缓和资金面紧平衡的状态,目前仍处于货币政策宽松的初期,往松的方向走是确定的,不确定的是宽松的节奏和幅度。”兴证固收研究的报告认为。 国晟证券研究认为,央行此次降息始于2018 年4 月25日,截至 2019 年 9 月,已持续近 1 年半,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从宽松周期的持续时间来看,超过2008、2011-2012和2015-2016三轮,这三轮周期分别持续3个月5个月和1年。  从宽松持续性的角度,天风证券认为,全球经济周期向下,叠加国内各种复杂的宏观状态,可能会出现1998-2002年类似的反复 筑底情形,货币政策有必要持续维持宽松。因而,本次降准只是降准周期的一个阶段反应, 离结束尚远。 债市后续怎么走? 从利率走势的角度看,综合多家机构分析,目前的债券市场已经充分反应了市场对经济基本面的悲观预期,因此下一阶段长端利率能否进一步下行越来越依赖于短端利率的走势。多机构认为,利率下行的趋势并未结束。 新时代证券认为,本次降准有望开启资金价格和短端利率的新一轮下行,但在政策整体保持定力的环境下,至年底下行幅度大体在10-20BP,长端利率也会因此打开更大的空间。 天风证券表示,只要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双降并非小概率。 从降成本、理顺利率曲线的角度考虑,调降MLF利率应该是大势所趋, 但短期考虑到利率并轨节奏、内外平衡等,降息有可能会推迟,从经济下行压力考虑仅仅是迟到。  国晟证券认为,如猪价继续超预期上涨,可能约束进一步宽松。降准对利率的影响上,该机构认为,以过去四次降准的情况而言,降准之后,短端利率下行的确定性高于长端利率。 债市的另一个利好消息是境外资金的持续流入,今年4月中国债券加入了彭博-巴克莱指数。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该机构今年的信用论坛期间表示,预计未来短期内,三大指数都会接纳中国。这就意味着短期内很可能会带来2500亿到30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意味着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的份额比重越来越大,短期内有可能再翻一番。  对于未来债市在规模上的发展,王青认为,债市很可能还会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背后的主要的原因只有两个,第一个是经济基本面。IMF对未来5年主要经济体增速的预测,中国仍然是名列前茅,5.8%左右。第二,债市在中国这几年发展很快,但是占比GDP比重方面仍相对落后,这意味着它未来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但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一是市场结构上与其他国家明显不同,比较复杂;二是,违约回收率非常低,2018年回收率只有4.2%,连全球同期水平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详情]

利率并轨的“最后一公里”
利率并轨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熊园‘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何宁对本文有重要贡献’ 文章|《中国金融》2019年第17期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与供职单位和发布平台无关) 201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就LPR的报价方式予以调整,并于8月25日公布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改为盯住LPR的定价新方案。总体来看,本次LPR改革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步,旨在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和化解利率“双轨制”诸多弊端,后续我国利率中枢将趋于下降,但短期内房贷利率难以实质性下调,央行也有望真正逐步实现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展望未来,本次LPR改革其实只是新的开始,随之而来的挑战依旧不少,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能否真正解决?银行“惜贷”现象能否解决?新LPR能否有效传导至银行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新LPR报价能否做到真正市场化?面对这些挑战,要顺利走完利率并轨的“最后一公里”,无疑还需要很大努力。 LPR改革的主要背景 本次LPR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利率“双轨制”存在众多弊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走过了20多年历程:1996年,央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9年起政策性金融债、国债发行采取高度市场化的方式,外币存贷款利率管制也逐渐放松。存贷款利率方面,央行在2004~2013年不断调整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先后取消了贷款利率的上限和下限,直至2013年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4~2015年,央行密集调节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直至2015年10月取消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虽然利率管制在2015年名义上放开了,但截至目前我国存贷款利率尚未实现完全自由浮动,表现为当前我国利率体系仍存在“双轨制”特征,即尚未完全市场化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已经市场化的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并存。据此也引发了诸多弊端,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降低了资金的配置效率,包括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受阻,融资成本的所有制歧视,银行负债短期化、同业化,票据和结构性存款产生套利空间等。 本次LPR改革旨在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但须防止房地产泡沫。一方面,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较为缓慢。2018年四次定向降准之后,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行缓慢,较DR007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存在明显时滞,本质原因在于利率“双轨制”导致的“政策利率—货币市场利率—信贷利率”的传导不畅。借鉴国际经验,我国若是要加强政策利率向信贷利率的传导,则需将存贷款利率直接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或者货币市场利率挂钩。另一方面,通过利率“并轨”降低实际利率,并配合房地产方向的量价引导,控制住房地产市场,将以较为温和的手段实现融资成本下降。 本次LPR改革的潜在效果 第一,利率中枢有望下降,特别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一方面,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尾端,特别是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的阶段,利率中枢将趋于下行。当前企业贷款需求并不高,从资金供给来看,打破隐性下限也可以促使贷款利率下行,结合央行政策引导,商业银行适当下调LPR利率可谓“必选动作”。另一方面,从实际利率下行空间来看,对于1年期贷款利率,预计30~50个基点可能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区间。虽然“MLF加点”的方式并不一定意味着贷款利率的下降,但综合贷款需求和货币政策环境,预计后续贷款利率将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当前MLF利率为3.3%,1年期LPR为4.25%(2019年8月20日的最新报价),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35%,意味着LPR下调空间约95个基点。 第二,短期内房贷利率不会下行,长期看房贷利率更趋市场化。根据央行公告,新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其中首套房贷利率不低于同期限LPR,二套不低于LPR加60个基点,各省可在全国基础上“因城施策”确定加点下限。同时,央行也明确指出:新的LPR形成机制并不会使房贷利率下降,“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能偏离。事实上,本次LPR改革旨在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和化解利率“双轨制”诸多弊端,再叠加近期房地产融资收紧,预计房地产相关利率下降的可能性很低。毕竟,当前我国几乎只有房贷利率和基准利率挂钩,如果选择全面降息,其实就是在放松房地产市场。从长远看,本次房贷新政加大了房贷利率与LPR的联动,银行还可通过贷款利率重新定价来定期调整贷款利率,显然,这朝着市场化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 第三,央行有望真正实现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强化政策利率对信贷利率的传导。本次LPR改革是存量不动、只动增量,加之报价频率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短期看影响相对有限。更为长远来看,目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政策利率对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传导较为畅通,但对存贷款利率传导较差。随着利率并轨的推进,政策利率向信贷利率的传导将更为畅通,从而进一步提升央行使用价格型工具调控的效果。 LPR改革的后续挑战 第一,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能真正解决么?近几年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一直是政策努力的方向。然而,更为市场化的定价方式大概率会带来更为市场化的结果,即优胜劣汰,资质较好的小微企业可能更受益。客观地看,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企业整体贷款需求稳中有降、银行风险偏好下降,其实银行本身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意愿并不高,更多的是用票据贴现等方式向小微企业融出资金。本次LPR改革后,在银行可自主调整LPR的情况下,资质较差的小微企业若要实现“融资不难”,或许要承担更多的“融资贵”压力。 第二,银行“惜贷”现象能解决么?一方面,银行面临资产负债管理,特别是资产端压力。利率“双轨制”时期,银行只要能扩大存贷款规模,则可以取得可观的利润,因此更注重“规模管理”。利率市场化之后,利差自然缩窄,银行将适度提升风险偏好,比如资产端可能采取提高杠杆、拉长久期、扩大表外业务或是多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等方式增厚收益。另一方面,“非对称降息”可能进一步引发部分银行的“惜贷”行为。本次LPR改革只是针对贷款端,可认为是“非对称改革”,部分银行不排除通过牺牲风险溢价的方式保住利润,也可能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提高企业贷款资质。特别地,5月底以来发生中小银行打破刚兑的事件后,受制于公开市场操作的对手方要求,中小银行和大型银行之间流动性分层现象凸显,中小银行的流动性保持充裕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会限制中小银行给小微企业贷款的意愿。 第三,新LPR能有效传导至银行FTP么?从银行的具体实践来看,当前使用LPR的贷款合同较少,且分支行贷款利率主要参考内部FTP定价的成本,因此,从实操层面完全实现LPR对于贷款利率的引导,需要优化FTP的相关机制。事实上,当前利率“双轨制”的核心症结就是FTP存在明显的“双轨制”,即由于不同部门定价的市场化程度不同,商业银行内部客观上存在资产负债部和金融市场部两个独立的利润中心,资产负债部定价参照存贷款基准利率,而金融市场部定价则以货币市场利率(Shibor等)和国债收益率等更加市场化的利率为基准。对比而言,资产负债部相对于金融市场部处于决策的主导地位,资产负债部在进行了存贷款规模和价格的决策之后,将多余的资金以一定成本转移给金融市场部。定价方面也是信贷资产先定价,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货币、债券类资产后定价。 第四,新LPR报价能做到真正市场化么?央行明确指出,改革后的LPR将纳入MPA考核,同时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对报价行的报价模型进行考核(不考核报价绝对值),坚决杜绝不合理报价行为。从美国和日本等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利率报价行为确实需要必要的监管,但如何权衡好监管和市场化的关系无疑会是个大考验。 LPR改革的未来方向 第一,短期内,提高MLF适应性和灵活性很关键。一方面,新LPR主要是参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1年期MLF)来定价,当前MLF利率为3.3%、已经显著高于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理论上MLF利率已较高,存在下调空间;另一方面,MLF报价品种包括3个月和1年期,5年期LPR实际上没有直接的MLF利率作为参考。此外,MLF的交易对手主要是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新加入名单的8家中小银行和外资行并非MLF直接交易对手,这也无疑提高了定价难度。 第二,LPR改革只是利率并轨的开端,后续大概率遵循“两步走战略”,最终存贷款基准利率也有望取消。当前贷款利率盯住LPR,LPR参考MLF定价为调整贷款利率的第一步。借鉴一些国家LPR利率由参考政策利率到参考货币市场利率的转变,以及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贷款利率均直接盯住Libor等市场利率的经验,最为关键的还是第二步,即 LPR应更多参考市场活跃度更好的逆回购利率(DR007等)来报价,或是取消LPR直接参考DR007、Shibor等确定。此外,为避免存款大战,存款基准利率短期内难以调整,但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应是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并且实质上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 第三,配套制度和环境改革尤为重要。综合来看,利率“两轨并一轨”尚有诸多地方待解决:一是逐步完善利率走廊机制,合理构建利率走廊的上下限;二是适度放松对存贷款的各种考核约束,提高商业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的自主权,从而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三是有效打破刚性兑付,规范违约和破产事件,使信用利差能够真实地反映风险水平,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换言之,只有完善利率走廊机制,改革银行“两部门决策机制”,全面打破刚兑“信仰”,才能实现利率的真正市场化。■  [详情]

“普降+定向”降准落地 未来降息仍可期?
“普降+定向”降准落地 未来降息仍可期?

  原标题:降准之后 降息还有多远  来源:北京商报 为提振实体经济央行开出一剂降准药方,9月6日,央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主要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在降准之后,市场对于降息关注度越来越高。有分析人士认为,相比降准,降息对于实体经济的提振作用更直接,此外,在世界其他国家都在进行降息,我国也需要有与外部保持相对一致的步伐,以对冲外部环境的冲击。 “普降+定向”降准落地 据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这些资金能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央行还指出,在此之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在此之前,央行今年共实施过两轮降准,一次是全面降准,另一次则是定向降准。1月4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此次降准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豪包”。5月6日,央行决定从2019年5月15日开始,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约有1000家县域农商行可以享受该项优惠政策,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可以看到,央行最近几次的降准目标都直指实体经济,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看来,我国目前基本形成“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大型银行、中型银行、小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分别为13.5%、11.5%、8%。从国际视角和历史视角来看,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偏高,降准确有一定的空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实施全面降准,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降准之后,金融机构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有助于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未来降息仍可期? 在全球宏观政策重回宽松、多家央行启动降息的背景下,当前国内外市场对中国降息的预期在升温。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未来降息的概率是很大的,本次降准只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但是企业的融资成本依旧较高,降利率成本应该是未来政策的一个取向。其次是当前CPI比较稳定,当前中国大部分商品价格几乎无涨势,为后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基础。最后,世界其他国家都在进行降息,我国也需要有与外部保持相对一致的步伐,以对冲外部环境的冲击。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也判断,若美联储在9月降息,则央行大概率将同步调降公开市场利率,预计MLF利率将下调10-15个BPs至3.15%-3.2%的水平,同时央行有望引导一年期LPR利率较目前水平下降15-20个BPs,帮助降低实体经济利率,以进一步稳住经济。 但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却持不同看法,在他看来,无论是降准还是未来有可能出现降息,目的都是为了给市场释放流动性。目前国内和国际整个经济的经营环境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国内企业的负债率高企,终端市场出现一定的疲软,出口有所下降。 “这些问题不是通过货币政策调整就完全能够解决,针对现在所处的经营环境,通过降准的方式再通过商业银行有针对性的对实体经济给予信贷支持。至少目前来看这个政策是相对到位的。短期之内降息的必要性并不是非常大,如果通过降息进一步刺激整个货币市场的宽松,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又会引发物价水平上涨,反过来对整个经济进一步的复苏更加不利,对降息央行应更加审慎一些。”王红英说道。 降准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上述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而且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也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因此,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对于中国是否会随着全球其他经济体进入降息周期的问题,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表示,下一阶段央行将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重点要根据中国的经济增长、价格形势变化及时进行预调微调。 投资者应注重长线投资 本次降准对股市、债市、人民币汇率有哪些影响?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此次降准利好债市,也会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对人民币汇率而言,鉴于9月18日美联储降息在即,中美无风险收益率利差仍然较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保持稳定。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降准释放充足的流动性,将带来整体市场利率下行,有助于债市上涨。投资人炒债券,本质上并不是获得收益率,更重要的是获得资产价格的提升。利率降低,债券价格上涨,买债券的人多刺激市场活跃,本质上和股市是一样的”。 “本周A股在众多利好推动之下重新站上3000点,这说明投资者对于逆周期政策的出台有了更高的预期,市场的风险偏好进一步提升,‘金九银十’行情必将更加强劲。”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如是说。 虽然央行降准对业内带来利好,但最近几年,资产配置荒一直是一个大的问题,目前我国楼市受严控,股市长期低迷,使得资产配置荒愈演愈烈。银行理财产品方面,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连续下跌17个月。消息面上,8月17日,我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落地。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殷燕敏分析认为,“由于贷款市场重塑定价机制,贷款基准利率切换为LPR,贷款利率单边下行,迫于息差收窄的压力,再加上央行降准货币宽松,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将下降,尤其是对于银行而言融资成本较高的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产品,可能下调幅度更大。对于银行理财产品,降准实施后,将会导致理财产品的资产端利率出现下降,由此将倒逼银行理财收益率进一步下降,未来或将跌破4%”。 那么“资产荒”时期投资者该如何投资?在何南野看来,投资者不要盲目的乱投资,一定要注重财富的保护,对风险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并做好止损的安排。应注重长线投资,可以适当将投资期间拉长,看到好的资产就坚决持有。讲究资产的配置,要更注重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投资,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以分散风险,获取平均的收益。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详情]

央行降准落地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再加强
央行降准落地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再加强

  原标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再加强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张沛 继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国常会”)提出“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后,降准如市场预期如约而至。人民银行9月6日宣布,决定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此次打出“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组合拳,力度超出市场预期。降准目标也很明确,即推动实体经济融资“量增价降”。此次降准能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人民银行前不久已启动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8月20日,新的一年期LPR是4.25%,比原来基准利率降了10个基点。有分析认为,未来大概率会降低MLF利率以引导LPR下行,预计9月20日将公布的一年期LPR将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国常会所言,“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而且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也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 也就是说,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前提下,人民银行将继续注重定向调控,兼顾内外平衡,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内容。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新形势,8月以来,不仅国常会高度重视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也两度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重点工作。三次会议中,除了降准,还有两项举措突出反映了政策发力方向。 一方面,要加强金融与财政政策配合。8月31日召开的金融委第七次会议指出,“金融部门继续做好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相关工作”,国常会则进一步细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的措施,强调“今年限额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要确保9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10月底前全部拨付到项目上”。 从规模看,经全国人大批准,今年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00亿元。据财政部统计,1至7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53亿元;截至8月末,各地已安排使用新增专项债券15902亿元。由此国常会确定,根据地方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券部分新增额度,确保明年年初即可使用见效。 而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目的,就是带动有效投资支持补短板、扩内需。国常会强调,项目聚焦交通、能源、水利、环保、民生、物流、市政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领域,并明确要求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置换债务以及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同时,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收益的政府投资项目,融资规模与项目收益相平衡;优先考虑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好的地区,重点支持财力好、举债空间大的地区。 从金融支持角度看,此次降准重点引导资金流向制造业和小微、民营企业,也可为后期专项债券额度提前提供资金供给,以配合财政政策。且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有助于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另一方面,要支持愿意干事创业、敢于担当、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地区和领域加快发展。横向看地区,应既针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好的地区和今冬明春具备施工条件的地区”这样具体工作涉及地区,又包括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地区。比如,河南兰考、浙江丽水、浙江台州等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地区,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点地区。 纵向看领域,将促进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传统产业改造、社会服务等关键领域发展。比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投向城市停车场、农林水利、托幼养老、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领域,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 综合来看,降准、专项债券、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领域发展是相互关联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近期宏观政策侧重稳增长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下一步,金融系统应认真落实这些政策措施,并做好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等相关工作,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详情]

国常会六稳重头戏:降准释放近万亿资金 会有降息吗
国常会六稳重头戏:降准释放近万亿资金 会有降息吗

  原标题:国常会“六稳”重头戏:降准释放近万亿资金,会有降息吗? 降准来的如此之快。9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下称“国常会”),其中“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的提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话音未落,两天后,央行便宣布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除此之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事实上,此次国常会的口吻相较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略有不同。 中央政治局会议此前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本次国常会则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要增强紧迫感”。同时还强调,“把做好‘六稳’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这和之前单独提及“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口径上也有了一定区别。 “一季度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结构性去杠杆’,去掉了‘六稳’的表述;二季度中央政治局会议重提‘六稳’,但位置大幅后移,放在‘有效应对经贸摩擦’后面;现在则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意味着政策重心重回稳增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对此表示。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次国常会呼应了8月31日金稳委会议所提到的“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等要求,而提到的“普遍降准”更是配合的举措之一。同时,国常会要求今年限额内专项债要在10月底前全部拨付到项目上,形成实物工作量;而且要求提前下达额度的专项债资金,重点用于铁路、轨交、电网等基础设施,稳增长意图明显。 降准释放9000亿资金 在国常会释放“普遍降准”信号之后,9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的法定准备金率为6%,是金融机构中最低的,已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此次全面降准不包含这三类金融机构。 降准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上述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而且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也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因此,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此次降准对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据了解,此次降准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定向降准则是完善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三档两优”政策框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服务基层的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尽管市场上对于降准已有预期,但是这个速度还是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事实上,国常会召开之后随之降准,已经有多次案例。2018年6月20日国常会提出定向降准后,随后的6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再往前,2017年9月27日,国常会决定“采取减税、定向降准等手段,激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3天之后,也就是9月30日,央行正式宣布定向降准。 “目前来看,为了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特别是加大地方专项债发行力度,再次实施降准符合预期。”章俊说。 那么,降准之后,降息还有多远?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利率方面,关键在于引导实际融资成本下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而8月LPR改革不仅释放出利率并轨提速的信号,还使市场产生了较为强烈的降息预期。 沈建光认为,未来央行通过下调MLF利率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的“降息”方式是比较确定的,可以期待近期落地。原因在于,新的LPR形成机制通过LPR与MLF利率挂钩、增加报价行范围、增加长期限品种等措施,使报价行的加点行为更具代表性、更加市场化;同时LPR本身作为市场利率,也保持了与政策利率的联动性,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逐步引导实际融资利率下行。 “LPR下行的空间仍需要降息等落地才能打开,这需要通过下调MLF利率助力LPR下行,从而达到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刺激实体经济发展,扩大国内需求的目的。”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加大、通胀压力回落后,9月或成为央行跟随美联储降息的合适时点。 “六稳”表述升级 此次会议中将“六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上,这和此前两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相比,表述“升级”。 事实上,自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重提“六稳”以来,近期高层的政策表态与部署越发频繁。在王静文看来,这意味着政策重心重回稳增长。 此次国常会提出,把做好“六稳”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首先要多措并举稳就业;其次保持物价总体稳定;第三要切实落实简政减税降费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第四要着眼补短板、惠民生、增后劲,进一步稳投资;第五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并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最后要压实责任,增强做好“六稳”工作的合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9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表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工作,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平稳区间;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促进形成强大国内消费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改革步伐,优化营商环境。 近日公布的8月制造业PMI指数显示,今年8月PMI 49.5,较上月继续回落,加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外部因素,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在这种背景下,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以托底经济的市场预期愈发强烈。 调结构补短板意味浓厚 在本次国常会“圈定”的六大逆周期调节工具中,专项债无疑是重头戏之一。 国常会指出,今年限额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要确保9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10月底前全部拨付到项目上,督促各地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而为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会议确定,要根据地方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并扩大使用范围。 王静文表示,在当前“稳增长”基调下,上述举措有利于及时补充专项债“弹药”,结构调整和补短板的意味较浓。 “2019年地方债券发行速度比往年提升,今年上半年地方债券发行的新增债券和再融资债券占比较高,尤其是新增债券,对稳经济、稳投资、稳基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金融中心主任赵全厚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去年12月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2019年以后年度,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其中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 由于提前下达,今年专项债落地迅速,截至8月底,各地已组织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8950亿元,占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94%。其中,一般债券8893亿元,占全年新增限额的96%;专项债券20057亿元,占全年新增限额的93%。 在赵全厚看来,今年下达额度的时间比去年更早,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更早开始准备,方便在明年年初更好使用专项债。 不过,下达不代表发行,具体发债时间,还需要全国人大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今年6月《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本次专项债可作重大项目资本金不仅限于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还涉及农林水利、污水垃圾处理、冷链物流,甚至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扩围明显。 按照要求,要将专项债可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明确为符合上述重点投向的重大基础设施领域。以省为单位,专项债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的规模占该省份专项债规模的比例可为20%左右。 允许部分专项债作为资本金,将撬动更多的投资,有助于基建的回暖。“目前来看,年内稳增长的抓手还是基建补短板。随着近期相关政策出台和加快落地,预计基建投资增速会企稳回升,四季度会温和回升至6%左右。”章俊表示。[详情]

央行主管媒体:降准如期落地 支持实体融资量增价降
央行主管媒体:降准如期落地 支持实体融资量增价降

  金融时报 对于降准背后的因素,分析人士认为,首先,当前制造业PMI指数已连续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要政策面予以对冲;其次,继LPR形成机制改革旨在缓解融资贵问题后,需要通过降准,向商业银行释放低成本中长期流动性,提升其信贷投放能力,缓解融资难问题 9月6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从释放资金的规模来看,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对比1月份全面降准并置换MLF后累计释放8000亿元的资金,且还不需要应对春节期间流动性收紧压力,本次降准不可谓力度不大。在财政政策方面,提前下发部分明年专项债额度后,货币政策也跟上了脚步,目标仍然在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做好六稳。 全面+定向组合 凸显支持小微 对于降准背后的因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首先,当前制造业PMI指数已连续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要政策面予以对冲;其次,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旨在缓解融资贵问题后,人民银行需要通过降准,向商业银行释放低成本中长期流动性,提升其信贷投放能力,缓解融资难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组合同时出现,在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的同时,宣布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明明说,本次全面降准支持力度本来已经较大,意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做好六稳工作,针对省域城商行定向降准进一步加大了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房地产方面,明明认为,5月份以来对房地产融资渠道收紧后,监管层面“封堵”住房地产融资,削弱了房地产融资对全面降准和不搞大水漫灌的制约,本次全面降准也属于延续1月份的全面降准操作。 降准预期充分 外汇市场保持稳定 自9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后,市场已对近期降准有了较为强烈的预期,并已部分体现在交易情绪中。 交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中心副总经理仇高擎表示,本次降准的力度和精准定位均体现了人民银行进一步支持民营及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行动力,也有助于缓解当前存在的信用分层问题。 对于债券市场而言,明明认为,降准落地将打开盘整了一段时间的利率下行空间。仇高擎认为,当前短端利率对长端收益率的进一步下行有一定制约,本次降准预计会带动资金利率下行,债券收益率将打开一定下行空间。预计短期这一利好将带来一定的顺势交易机会;但对于配置盘而言,目前利率已经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建议还是要控制久期,防范风险。 对于外汇市场而言,理论上降准短期会对汇率有贬值影响,毕竟降准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收益率。但就本次的市场反应来看,由于此前市场对于降准已有充分预期,消息落地后,离岸人民币市场反应不大。 “从中长期而言,作为逆周期调节政策的一部分,降准能缓冲经济下行压力,对于汇率又是利好。整体而言,根据当前的内外部环境,人民币仍将维持双向波动的格局。”仇高擎说。 降低银行资金成本 引导利率下行 “降低实际利率水平是今年以来的重点工作,而具体政策仍然需要落实到LPR和利率市场化上,引导LPR下行,降准以降低资金成本有助于LPR下行。”明明说。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降准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同时,明明表示,对中小银行实施定向降准也有望降低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并拉低LPR的算术平均值并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后续关注点方面,9月9日和9月17日分别有1765亿元和2650亿元1年期MLF到期。明明认为,不同于以往降准置换MLF的操作,本次降准主要关注对冲税收因素扰动,为后续MLF操作留足了空间。加之美联储9月19日议息、9月20日第二次LPR报价,9月中旬集中了较多变化因素,本次降准后MLF续作情况可能会比较灵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在引导LPR下行过程中,为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主要针对房贷设立的5年期LPR有可能少调或者不调。”王青说。 货币政策灵活调整空间加大 “未来一段时间,中美经贸摩擦还将大概率处于波澜起伏状态,全球经济减速也会逐步向国内传导,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需求易上难下。”王青认为,首先,在可能掣肘货币政策边际偏松的几个因素中,前期猪瘟疫情影响猪肉价格冲高,但预计其对CPI的推动作用有限,接下来物价涨幅持续大幅突破3%的可能性不大;其次,在房地产调控加码背景下,未来房价再度膨胀的风险可控;第三,经历2017年以来的严监管、去杠杆后,我国宏观杠杆率较快上行势头得到遏制,这也为今年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腾出一定空间。此外,伴随美联储启动降息过程,全球货币政策已转入宽松轨道,从兼顾内外平衡的角度判断,这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灵活调整的空间在加大。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内,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两次强调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王青认为,这意味着后期政策可能将进一步向边际宽松方向调整。同时,为避免“大水漫灌”,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还会持续发力,TMLF、再贷款、再贴现等操作力度将继续加大,主要目标是对民营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提供“定向滴灌”。 记者:李国辉 编辑:吴粤[详情]

降准释放近万亿资金会有降息吗? 国常会六稳重头戏
降准释放近万亿资金会有降息吗? 国常会六稳重头戏

  降准释放近万亿资金,会有降息吗?国常会“六稳”重头戏 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降准来的如此之快。9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下称“国常会”),其中“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的提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话音未落,两天后,央行便宣布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除此之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事实上,此次国常会的口吻相较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略有不同。 中央政治局会议此前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本次国常会则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要增强紧迫感”。同时还强调,“把做好‘六稳’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这和之前单独提及“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口径上也有了一定区别。 “一季度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结构性去杠杆’,去掉了‘六稳’的表述;二季度中央政治局会议重提‘六稳’,但位置大幅后移,放在‘有效应对经贸摩擦’后面;现在则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意味着政策重心重回稳增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对此表示。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次国常会呼应了8月31日金稳委会议所提到的“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等要求,而提到的“普遍降准”更是配合的举措之一。同时,国常会要求今年限额内专项债要在10月底前全部拨付到项目上,形成实物工作量;而且要求提前下达额度的专项债资金,重点用于铁路、轨交、电网等基础设施,稳增长意图明显。 降准释放9000亿资金 在国常会释放“普遍降准”信号之后,9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的法定准备金率为6%,是金融机构中最低的,已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此次全面降准不包含这三类金融机构。 降准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上述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而且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也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因此,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此次降准对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据了解,此次降准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定向降准则是完善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三档两优”政策框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服务基层的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尽管市场上对于降准已有预期,但是这个速度还是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事实上,国常会召开之后随之降准,已经有多次案例。2018年6月20日国常会提出定向降准后,随后的6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再往前,2017年9月27日,国常会决定“采取减税、定向降准等手段,激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3天之后,也就是9月30日,央行正式宣布定向降准。 “目前来看,为了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特别是加大地方专项债发行力度,再次实施降准符合预期。”章俊说。 那么,降准之后,降息还有多远?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利率方面,关键在于引导实际融资成本下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而8月LPR改革不仅释放出利率并轨提速的信号,还使市场产生了较为强烈的降息预期。 沈建光认为,未来央行通过下调MLF利率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的“降息”方式是比较确定的,可以期待近期落地。原因在于,新的LPR形成机制通过LPR与MLF利率挂钩、增加报价行范围、增加长期限品种等措施,使报价行的加点行为更具代表性、更加市场化;同时LPR本身作为市场利率,也保持了与政策利率的联动性,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逐步引导实际融资利率下行。 “LPR下行的空间仍需要降息等落地才能打开,这需要通过下调MLF利率助力LPR下行,从而达到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刺激实体经济发展,扩大国内需求的目的。”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加大、通胀压力回落后,9月或成为央行跟随美联储降息的合适时点。 “六稳”表述升级 此次会议中将“六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上,这和此前两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相比,表述“升级”。 事实上,自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重提“六稳”以来,近期高层的政策表态与部署越发频繁。在王静文看来,这意味着政策重心重回稳增长。 此次国常会提出,把做好“六稳”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首先要多措并举稳就业;其次保持物价总体稳定;第三要切实落实简政减税降费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第四要着眼补短板、惠民生、增后劲,进一步稳投资;第五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并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最后要压实责任,增强做好“六稳”工作的合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9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表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工作,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平稳区间;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促进形成强大国内消费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改革步伐,优化营商环境。 近日公布的8月制造业PMI指数显示,今年8月PMI 49.5,较上月继续回落,加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外部因素,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在这种背景下,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以托底经济的市场预期愈发强烈。 调结构补短板意味浓厚 在本次国常会“圈定”的六大逆周期调节工具中,专项债无疑是重头戏之一。 国常会指出,今年限额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要确保9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10月底前全部拨付到项目上,督促各地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而为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会议确定,要根据地方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并扩大使用范围。 王静文表示,在当前“稳增长”基调下,上述举措有利于及时补充专项债“弹药”,结构调整和补短板的意味较浓。 “2019年地方债券发行速度比往年提升,今年上半年地方债券发行的新增债券和再融资债券占比较高,尤其是新增债券,对稳经济、稳投资、稳基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金融中心主任赵全厚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去年12月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2019年以后年度,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其中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 由于提前下达,今年专项债落地迅速,截至8月底,各地已组织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8950亿元,占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94%。其中,一般债券8893亿元,占全年新增限额的96%;专项债券20057亿元,占全年新增限额的93%。 在赵全厚看来,今年下达额度的时间比去年更早,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更早开始准备,方便在明年年初更好使用专项债。 不过,下达不代表发行,具体发债时间,还需要全国人大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今年6月《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本次专项债可作重大项目资本金不仅限于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还涉及农林水利、污水垃圾处理、冷链物流,甚至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扩围明显。 按照要求,要将专项债可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明确为符合上述重点投向的重大基础设施领域。以省为单位,专项债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的规模占该省份专项债规模的比例可为20%左右。 允许部分专项债作为资本金,将撬动更多的投资,有助于基建的回暖。“目前来看,年内稳增长的抓手还是基建补短板。随着近期相关政策出台和加快落地,预计基建投资增速会企稳回升,四季度会温和回升至6%左右。”章俊表示。[详情]

中金:全面解读央行降准 对银行营收和利润的影响有限
中金:全面解读央行降准 对银行营收和利润的影响有限

  中金:全面解读央行降准 CICC 中金点睛 9月6日,央行宣布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1]。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宏观,策略以及行业角度解读央行降准的影响。 宏观 此次普降有望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降准有助于缓解货币信贷扩张减速的压力。 央行在答记者问中提到,预计此次降准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约1,000亿元[2]。降准有助于对冲货币和社融增速的下行压力。随着4月以来金融监管再次收紧以及包商银行被接管,基础货币扩张乏力,同时货币乘数出现下降[3]。7月货币信贷数据显示,货币和调整后的社融增速已降至去年“金融去杠杆”高峰时的低位。中小银行去杠杆的持续影响之外,随着地产相关政策年中收紧、以及今年专项债发行(目前的)额度基本用完,货币和社融增长的压力仍然较大。从货币创造的角度看,降准有助于减轻货币乘数下行压力,支持货币信贷周期扩张。因此,我们在8月初提出,货币政策有必要适度宽松,且政策调整宜早不宜迟[4]。 虽然降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货币乘数的下行压力,并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但从预测角度,货币政策有必要、也有空间进一步放松以更有效对冲信贷周期减速对增长的压力。 正如我们近期报告中所提到的,随着内外部不确定性上升、国内信贷周期走弱,增长和通胀的下行压力正在积聚[5]。虽然降准有助于提升货币乘数,但我们还需密切关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OMO)投放、以及财政存款增速变化,以综合评估降准对支撑货币供应增长的有效性。在增长和通胀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央行有必要及时降低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8月20日LPR定价机制改革后,央行下调OMO利率的时机已然较为成熟[6]。目前看来,在9月20日第二次月度LPR报价之前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可能性较高(包括TMLF利率)。我们维持年内还将降准100个基点、OMO利率下调30个基点的预测不变。时点上看,下周一(9月9日)和9月17日都是MLF到期续发(并定价)的时间窗口,同时9月19日美联储大概率继续降息。 策略 降准释放流动性,有助于资金宽松、降低资金成本,全球主要经济体重回宽松周期。 七月底的政治局经济形势分析会议虽然强调稳增长压力,但政策似乎并不急于立刻就继续宽松。七月份以来,外围环境继续恶化,中国的增长数据也继续显示增长压力,政策宽松的紧迫性在增加。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近期强调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六稳”及时全面降准等,这些代表着政策稳增长力度在加大。周末央行降准是在落实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精神。根据央行的估算,此次降准将释放约9000亿元流动性,有助促进货币条件进一步宽松、降低融资成本,对稳定增长预期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类似,在中国近期确认政策稳增长、继续宽松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都进入政策宽松阶段,相比之下中国无论货币和财政宽松空间都相对更加充足。 政策宽松提振市场情绪,互联互通南北双向大幅流入,反弹短线可能还有空间。 我们在前期看到七月份及部分八月份增长指标显示增长压力在加大后,开始提示要逐步关注“政策渐变”,市场前期对政策预期也在逐步加强。国务院常务会议稳增长的信号及央行降准将有助继续提振市场情绪。考虑到目前A股及港股整体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而政策稳增长力度加大可能才刚开始,虽然市场特别是A股已经有一定的反弹幅度,但我们预计反弹短线可能还有空间。在政策环境逐步渐变的背景下,近期互联互通南北双向资金流向都有所加大,特别是北向,已经连续两日净流入都在80亿元或以上。南北双向资金流向的加大既受近期政策转暖驱动,也表明目前市场点位下中长线价值获得认可。后续要综合观察货币、财政及产业方面的实际措施,来综合判断反弹持续的时间及空间。 政策宽松可能推动内需周期风格短线占优。 央行降准、政策上进一步加码宽松,我们预计可能使得年初至今大幅落后的周期性板块取得短期的优势,而年初至今跑赢的消费成长类可能会暂时跑输。在周期性的板块中,我们建议关注估值相对低、对稳增长政策弹性相对较大、供需格局相对较优的原材料如煤炭、水泥等,以及金融中对市场表现敏感的券商;地产估值较低、业绩还有增长,也将一定程度受益于政策宽松,可能也有一定的反弹空间。 我们此前持续推荐的代表中国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优质龙头有可能因为此前的大幅超额收益、相对集中的仓位而暂时跑输,但从中期的角度看,我们对这些优质龙头的表现并不悲观,这其中的大部分个股估值并未大幅高估,稳增长的措施也会降低这些公司业绩风险。我们认为,消费中相对落后的板块,如汽车板块,目前估值低、仓位低、预期低,下行风险有限,而未来可能会受益于稳增长的预期。 另外,科技硬件板块前期相对强劲的表现后,在周期相对领先的背景下也可能短暂跑输,但从中期的角度看,我们认为科技周期的深化对科技硬件的表现依然有利。A股与港股的比较来看,港股中资股由于周期性板块占比更高、估值更低,在反弹过程中短期弹性可能略高。后续要看实际稳增长政策的力度和效果来看周期性板块阶段性领先可能实现的力度及持续的时间。 金融 准备金率的下降对银行业营收和利润的影响有限。 央行解释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央行测算此次降准每年将降低银行成本150亿元,不到银行业年度利润约2万亿的1%。我们静态测算将提升2019和2020年上市银行NIM仅约0.3bp和1.0bp。更重要的是,降准后的资金成本下降将传导至LPR定价,即部分负债端的成本下降将被资产定价的下行抵消。 更积极的货币政策信号意义明显,推高资本市场信心。 央行此次降准,呼应了9月4日国常会要求多措并举,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的要求。除较积极的财政政策外(加快专项债发行等),货币政策也更加积极。考虑到市场对美联储降息有较一致的预期,未来中国降息的概率也在逐渐上升。在财政和货币政策都趋于积极的情况下,我们认为资本市场信心将有所提振。1)市场对资产质量的担心有望有所缓解,目前估值极低的国有大行和股份行股价可能有所恢复;2)对市场情绪最敏感的券商行业短期表现值得关注。 关注不同银行在信贷结构上的差异和调整力度。 在控制房地产相关贷款、财政政策较为积极的背景下,投资者需要关注银行在信贷机构上的差异。边际上而言,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开发贷、房贷)将面临较大的贷款结构调整的压力,而非地产非基建类对公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将有较大的资产质量压力。 城商行流动性压力略有缓解,整体经营形式仍不容乐观。 对于仅在所在省内经营的城商行而言(大部分上市城商行都有省外分支机构,不符合额外降准条件),至11月15日准备金率将下降1.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有所提高。但考虑到中小银行的同业负债增速依然较弱,其信用利差相对于大行依然较为可观;加之城商行信贷区域集中度高,我们预期经济下行期间不良波动较大。 煤炭、基础材料 降准有望稳定煤炭及早周期建材基本面,并改善前期偏悲观预期。 我们认为,对稳增长政策弹性相对较大、供需格局相对较优的原材料品种如煤炭、早周期建材有望受益于全面降准及之前国常会稳增长政策信号: 1)煤炭方面,我们预计新产能将逐步放量,但进口可能趋于减少,而当前矿山安全环保力度不减,降准边际上对电力需求预期也有一定提振作用、有利于稳定煤炭需求,我们预计煤价短期走势平稳,龙头企业稳定的盈利和现金流带来配置价值; 2)建材早周期品种(水泥、防水)方面,水泥板块基本面持续稳健,淡季价格及盈利仅窄幅回调,当前水泥市场旺季提价节奏符合我们预期,我们判断2H19吨毛利较1H19大概率仍将环比继续改善;防水板块从龙头东方雨虹7~8月发货量同比增速仍在接近40%区间来看,当前需求仍较好。我们认为,政策逆周期调节信号进一步加强,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基建融资并提振水泥、防水等早周期行业基本面,有望改善市场对相关龙头业绩此前较为悲观的预期,并推动估值进一步修复。 -------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19年9月6日已经发布的《央行降准50基点以对冲货币社融降速压力》[详情]

中信证券:稳基建仍可加码 维持基建温和复苏判断
中信证券:稳基建仍可加码 维持基建温和复苏判断

  9月6日,央行决定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外,还将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中信证券认为,考虑降准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逐步疏通,信贷增速有望回升。在内外环境承压下,基建将继续发挥托底作用,维持基建温和复苏判断。[详情]

全面与定向降准“双箭齐发” 逆周期调节力度加码
全面与定向降准“双箭齐发” 逆周期调节力度加码

  杜川 周艾琳 陈洪杰 原标题  全面与定向降准双箭齐发 逆周期调节力度加码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两天后,降准如期而至。 9月6日,央行发布消息称,决定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商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 在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此次降准符合市场预期。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双箭齐发,意味着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降准目的在于增加资金供给,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企融资成本。同时,美联储9月降息在即,届时MLF操作利率也有下调的可能。 降准将利好股市、债市,提振投资者信心。降准之外,标普道琼斯指数纳入A股名单正式公布也是一大利好,这是继MSCI、富时罗素之后,第三家国际指数公司把A股纳入其中。 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 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央行表示,释放资金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定向降准是完善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准率的“三档两优”政策框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服务基层的城商行加大对小微、民企的支持力度。这些都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此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全面降准,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降准之后,金融机构获得了更多资金,资金成本进一步降低(相比中期借贷便利MLF等货币政策工具,降准释放的资金成本最低),有助于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的意愿和能力。”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及时进行普遍降准,可以有效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银行在新的LPR(贷款市场利率报价)机制下缩减点差,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预计9月20日LPR一年期报价利率会下降5bp(基点)至4.2%。 央行强调,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也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因此,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这也是今年以来央行第二次全面降准。1月4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其中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此外,5月6日,央行还宣布三次定向降准。 降准之后降息可期 业内人士认为,降准落地后,预计下一步下调MLF操作利率等降息举措仍有空间。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全球降息潮来临,预计9月美联储可能还会降息,央行预先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也是为了给下一步调降MLF利率提供条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也称,存准率下调还有一定的空间。最近新LPR机制形成,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降低银行的信贷利率创造了条件。总体来看,未来的政策空间还是很大,“弹药”比较充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短期内降息措施——小幅下调MLF操作利率10至15个基点左右或将出现。目前MLF利率自2018年4月以来一直保持在3.3%的稳定水平。未来为引导LPR下行,央行或将适时下调MLF操作利率。 9月7日和17日将有两期(分别为1765亿元和2650亿元)1年期MLF到期,届时MLF操作窗口将会打开。市场普遍认为,9月20日(下一次LPR报价)前MLF利率下调的可能性很大。 “年内央行还有可能再实施一次普遍降准,MLF利率或将出现多次小幅下调。为避免大水漫灌,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还会持续发力,对民企、小微等经济薄弱环节提供定向‘滴灌’。”王青说。 股债汇后市怎么走 降准双箭齐发,将对股债汇市场产生何种影响? 从历次降准后股市表现来看,降准通常利好股市。今年1月4日宣布降准后,上证综指1个月、3个月、6个月内涨幅分别为5.5%、29%和16.6%,表现好于前几次降准。 浙商基金投资经理贾腾对记者表示,降准配合专项债额度提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更加积极,逆周期调节进一步发力。当前A股权益资产性价比仍然较好,全球央行一致转“鸽”,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回升。未来,将继续看好A股表现。 事实上,8月下旬以来,A股情绪持续好转,各家机构预计股市在降准的利好下这一态势有望持续。北上资金已连续3个月净流入,9月第一周总计净买入280.09亿元,超过7月和8月单月净买入金额。 9月7日,第一财经记者还从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独家获悉,该公司宣布将1099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纳入标普新兴市场全球基准指数(BMI),9月23日起生效,A股在该指数中的预计权重约6.2%。机构测算,三大指数纳入A股年内有望带来千亿资金入场。 对于债市而言,交行金融市场业务中心高级研究员杨一成告诉记者,本次降准预计会带动资金利率下行,债券收益率将打开一定下行空间。预计短期这一利好将带来一定的顺势交易机会。但不少交易员认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要进一步大幅下行或破3%的可能性不是太大。 9月6日降准消息落地后,在岸、离岸人民币急升,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收复7.11关口,创近2周新高,日内涨近300个基点,在岸人民币对美元逼近7.11。 分析普遍认为,降准对汇率影响不大,在当前内外部环境下,人民币仍将维持双向波动格局。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表示,降准对汇率的影响是间接的,也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如果降准对宏观经济促进作用比较大,实际上应该有利于汇率上涨。[详情]

央行降准标普纳A A股利好有望迎“金九”
央行降准标普纳A A股利好有望迎“金九”

  原标题:央行降准标普纳A A股利好频频迎“金九”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吴少龙 继上周五央行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后,A股再迎利好。证券时报记者获悉,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昨日决定将1099只中国A股纳入标普新兴市场全球基准指数,其中包含147只大盘股、251只中盘股、701只小盘股。该决定于9月23日开盘时生效。至此,明晟(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三大国际主流指数公司齐聚A股。 市场分析指出,随着我国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外资流入速度加快,这有益于A股的长期发展。叠加央行降准等一系列的利好消息,A股市场风险偏好持续升温,有望迎来“金九”。 三大指数巨头齐聚A股 标普道琼斯表示,以25%的纳入因子纳入之后,A股在标普新兴BMI指数中的权重约为6.2%,中国市场(含A股、港股、海外上市中概股)在该指数的权重约为36%。 从明晟、富时罗素,再到标普道琼斯,三大国际主流指数公司先后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体系,这背后,是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扩大开放,人民币资产越来越受全球投资者追捧,A股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 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指数投资策略全球主管、董事总经理克雷格·拉扎拉强调,中国市场有良好的成长性,是新兴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带动世界经济的引擎。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分析师洪亮指出,海外资金的流入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通过把国际标准带进来,促进国内投资者理性投资,提升市场的有效性,带动A股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1099只A股“中标” 分板块看,被纳入标普新兴BMI指数的1099只个股中,沪市578只,深市521只,暂不含创业板股票。在9月23日生效日之前,纳入名单和权重还会有所变化,投资者应以最终名单为准。 可以预见的是,作为中国新经济引领企业集中地的创业板、科创板,未来有望被更多的国际指数编制公司认可。以创业板为例,MSCI二次扩容将创业板个股正式纳入;富时罗素在今年5月公布的第一批纳入个股中,就已包含了多只创业板股票。 从行业分布看,医药生物、化工和电子三大行业涉及的公司数量分别达101家、75家、68家,分列前三。另外,属于房地产、公用事业、交通运输、非银金融、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公司数量也较多。 从市值分布来看,入选公司股票市值分布在100亿元至500亿元区间的达557家,占比约51%;市值分布在50亿元至100亿元区间的公司数量也较多,有331家,占比约30%。 个股方面,总市值(含H股)最高的是工商银行,中国平安、贵州茅台分列其后;市值最小的是京城股份。 北向资金持股市值创新高 据招商证券测算,标普道琼斯纳入A股将为A股带来11亿美元的被动增量资金。值得注意的是,9月23日,富时罗素A股扩容也同时生效。国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8月至9月A股市场迎来三大指数的纳入及扩容增持,保守估算将合计吸引超过2000亿元的增量资金入市。 实际上,经历了二季度的短暂沉寂,三季度北向资金已经开始活跃起来。尤其是进入9月以来,北向资金买入力度显著增强。 Wind统计数据显示,9月的第一周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280.09亿元,创年内单周净流入新高,同时也是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历史周净流入第二高。其中沪股通净流入194.26亿元,深股通净流入85.82亿元。从持股市值来看,北上资金最新持股市值突破1.1万亿元,达到1.1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洪亮认为,目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在全球资产中性价比较高,随着资本市场加大对外开放,外资流入有益于A股的长期发展,富时罗素、MSCI加大对A股的纳入比例不仅为A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同时可稳定A股市场情绪。 外资活水源源不断,内部利好不断,央行近期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国内政策结构宽松预期已明确,市场对A股后市走势充满信心。 国盛证券策略团队认为,近期,在全球震荡中A股却表现出较强韧性,显示投资者对外部风险反应已有所钝化,市场风险偏好有望不断修复、升温。[详情]

中证报:降准只是打头阵 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中证报:降准只是打头阵 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原标题:“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央行日前宣布降准。分析人士认为,逆周期调节发力,降准只是“打头阵”。在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实现贷款利率换锚后,适时降低MLF利率以进一步降低实体贷款利率的可能性增大。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MLF利率下降就是降息。目前来看,降息“路线图”已逐渐清晰,“LPR机制完善—LPR基准推广—MLF小幅多次调降”的降息三部曲将先后奏响。 市场利率中枢下行可期 9月公开市场到期回笼量较少,又属于财政支出大月,配合央行适时适量流动性支持,货币市场出现异常波动的风险不大,央行祭出力度更大的降准举措,对季末流动性自然无需过虑。 短期而言,降准释放的资金可保障流动性平稳迈过税期高峰。此后,流动性虽面临季末监管考核与长假前取现等因素扰动,但财政支出加力可期。跨季后,10月初市场利率中枢进一步下行值得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央行降准虽然力度不小,但没有提出置换到期MLF。换言之,央行续做到期MLF的可能性依然存在,MLF操作窗口继续打开。 MLF操作备受关注 央行按月开展MLF操作已成为常态,但9月乃至此后一段时期的MLF操作将备受关注。 8月16日,央行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后,报价行给出的LPR报价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点的方式形成,从而实现LPR与MLF利率挂钩。央行要求,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从而实现贷款利率换锚。其结果是,MLF、LPR、实体贷款利率之间有望实现密切联动,让市场利率下行更多反映到贷款实际利率中来。 8月20日,改革后的首期LPR出炉,1年期LPR是4.25%,五年期以上LPR为4.85%,相比之前利率有所下降。在降低实际利率的政策氛围中,市场对于LPR继续下行以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存在较强预期。 某种程度上说,近期央行无论是改革LPR形成机制,还是实施普遍和定向降准,都是落实降低实际利率要求的体现。 专家认为,在新机制下,要实现LPR下行无外乎两种路径:一是降低MLF利率,二是降低加点,即压缩MLF与LPR之间利差。而MLF利率会否下调更受市场关注。 9月被视为MLF利率下调潜在窗口期的理由在于,市场推测美联储大概率将在9月继续降息。在美联储议息前,我国公开市场恰有一笔MLF到期。此外,9月20日将发布新一期的LPR,适时下调MLF利率,可及时带动LPR下行。 “降息”条件成熟 LPR形成机制改革后,贷款利率换锚,降低MLF利率从而降低LPR在本质上与原先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的效果相似。某种程度上说,降MLF利率就是降息。 当前,适时降息的条件正变得成熟。首先,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调节需加大力度。其次,海外一些央行纷纷放松货币政策,中外利差明显扩大,为我国货币政策更注重内部均衡创造更好条件。最后,降息约束在逐渐减弱。一方面,房地产融资渠道全面收紧,解决了降息的一大掣肘。另一方面,8月人民币汇率贬值风险已得到较充分释放,减轻了降息可能引发汇率大幅贬值的顾虑。 可以说,降息“路线图”已逐渐变得清晰。在完善LPR形成机制,实现贷款利率换锚之后,适时通过降低MLF利率以进一步降低实体贷款利率的可能性在增大。机构认为,“LPR机制完善—LPR基准推广—MLF小幅多次调降”的降息三部曲将先后奏响。即便9月MLF利率不下调,未来择机下调的可能性也在上升。 当然,考虑到市场利率并不高,且仍需兼顾稳定汇率、稳定物价、结构性去杠杆等宏观目标,未来即便包括MLF利率在内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出现下调,预计也会是以碎步缓行的方式呈现。[详情]

降准后关注MLF 调控政策动向是关键
降准后关注MLF 调控政策动向是关键

  原标题:降准后关注MLF 政策走向左右债市 本报记者 罗晗  降准之后,债市行情将如何演绎?机构人士对此尚存分歧,有观点认为,债市可能面临利好出尽的境遇,也有观点认为,本次降准只是逆周期调节加大的“头阵”,可持续看多。 关注MLF操作 此前,市场对于降准已有预期。分析人士指出,早在二季度末,不少投资者预期,货币政策微调空间打开。在降准靴子落地后,债市走势更应关注MLF操作情况。 在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后,降准预期加强。5日,活跃券早盘成交利率小幅下行,上证综指高开,演绎股债双牛。而在9月6日央行宣布降准后,尾盘国开债活跃券190210快速下行到3.415%,但随后回调,截至盘尾仍走势平稳。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出债市已经在走利好出尽的行情。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后续MLF等利率适时降低可能性很大,因此不能说是“利多出尽”。华泰证券固定收益团队认为,本次降准未置换MLF,或为MLF利率下调创造时间条件。“在此次降准之前,2018年以来的降准均采用降准置换MLF的方式。此次降准未置换MLF,9月7日(顺延至9月9日)、9月17日分别有1765亿元和2650亿元一年期MLF到期,预计两次MLF都将会被续作,为MLF利率的下调创造时间条件。” 联讯证券李奇霖团队认为,短期内,降准带来的情绪上的刺激已经接近尾声,市场将把焦点放在MLF利率是否调整上,若MLF利率不进行调整而选择压缩利差的形式降低LPR,则债券市场可能存在调整的可能。 调控政策动向是关键 天风证券孙彬彬团队认为,本次降准只是降准周期的一个阶段反映,离结束尚远。当前宏观调控的主导思路是高质量发展,即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基建托底、房住不炒。全球经济周期向下,叠加国内各种复杂的宏观状态,可能会出现反复筑底情形,货币政策实际操作有必要维持偏宽松的状态。 中金公司固收团队认为,中长期来看,利率将从周期性波动转为趋势性下行,货币政策调整和利率下行趋势是刚刚开始而不是结束。该团队预计,年内10年国债收益率将回落到2016年低点的2.6%-2.8%水平。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专项债增量供给加码、通胀水平可能上升以及“房住不炒”的基本政策,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随着9月份降准落地,未来几个月再难有显性宽松的政策出台,市场一直预期的MLF利率下调恐怕不会太快被兑现。如果下半年经济不温不火,伴随着通胀水平上升、专项债供给增加,长端利率在降准利好靴子落地之后可能会阶段性丧失大幅下行的推动力,投资者大可不必过于激动。”国泰君安固定收益团队指出。 从配置角度看,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有可能流入债券市场,从而推动收益率下行。国盛证券刘郁团队认为,在地产融资需求受限的背景下,银行定向宽信用的资金需求方集中于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部分基建项目。如这些方向融资需求相对不足,银行可能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增配债券,这种配置行为将引发中长久期利率的下行。 但降准对债市的影响也面临地方债供给增加的扰动。中金固收团队指出,此前财政部推动地方政府加快明年专项地方债项目上报,不排除会提前下达明年的专项债发行额度,年内就开始发行一部分。虽然市场担忧地方债供给增加会对债市构成一定压力,但后续地方债增发会伴随货币政策的配合,供给的增加对市场并不会构成压力。[详情]

评论:降准不是楼市“盛宴” 楼市调控将继续从严
评论:降准不是楼市“盛宴” 楼市调控将继续从严

  原标题:降准不是楼市“盛宴” 近4年来首次“普降+定向”的降准,无疑是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的最佳注脚。有必要强调的是,降准带来的资金面宽松和银行资金成本下降,不能与刺激房地产挂钩,更不会演变为楼市“盛宴”。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楼市调控将继续从严,参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房贷利率将维持稳定甚至略有上升。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重申“房住不炒”调控基调,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仍明确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此次降准旨在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从而通过利率传导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因此,刺激房地产本来就不是包括降准在内的货币调控的本意。 但市场对于楼市可能直接或间接受益的疑虑尚存。对此,监管部门已未雨绸缪,并将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严控资金违规进入楼市。一方面,在此次降准之前,房地产融资已大幅收紧,监管部门多管齐下,严查银行资金通过影子银行渠道,或违规挪用并购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等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严查信托资金直接或变相为房地产企业融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已收紧房地产类融资。另一方面,在此次降准之后,监管部门将继续强化监管,加强银行信贷资金投向管理,全年保持对金融乱象治理的高压态势。可以说,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的渠道已基本被封堵。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房贷利率在LPR改革后将保持稳定或者有所上升。央行明确,首套房商贷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二套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从近期招行深圳地区房贷利率挂钩LPR来看,首套房、二套房均较原利率有所上浮,尽管幅度不大,但显示楼市调控仍然从紧。可以预期,在北京等其他一线城市及热点城市,房贷利率不会轻易下调,会保持与原水平基本相当或者略有上浮。 在防范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的前提下,降准释放的资金方能更为有效地流入其他实体部门。监管部门需要考量的是如何畅通从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的渠道。在银行流动性更为充足、资金成本下降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激励银行信贷有效投放,应成为政策完善的重点。(费杨生)[详情]

评论:降准不是楼市“盛宴” 调控将继续从严
评论:降准不是楼市“盛宴” 调控将继续从严

  原标题:降准不是楼市“盛宴” 近4年来首次“普降+定向”的降准,无疑是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的最佳注脚。有必要强调的是,降准带来的资金面宽松和银行资金成本下降,不能与刺激房地产挂钩,更不会演变为楼市“盛宴”。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楼市调控将继续从严,参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房贷利率将维持稳定甚至略有上升。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重申“房住不炒”调控基调,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仍明确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此次降准旨在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从而通过利率传导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因此,刺激房地产本来就不是包括降准在内的货币调控的本意。 但市场对于楼市可能直接或间接受益的疑虑尚存。对此,监管部门已未雨绸缪,并将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严控资金违规进入楼市。一方面,在此次降准之前,房地产融资已大幅收紧,监管部门多管齐下,严查银行资金通过影子银行渠道,或违规挪用并购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等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严查信托资金直接或变相为房地产企业融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已收紧房地产类融资。另一方面,在此次降准之后,监管部门将继续强化监管,加强银行信贷资金投向管理,全年保持对金融乱象治理的高压态势。可以说,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的渠道已基本被封堵。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房贷利率在LPR改革后将保持稳定或者有所上升。央行明确,首套房商贷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二套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从近期招行深圳地区房贷利率挂钩LPR来看,首套房、二套房均较原利率有所上浮,尽管幅度不大,但显示楼市调控仍然从紧。可以预期,在北京等其他一线城市及热点城市,房贷利率不会轻易下调,会保持与原水平基本相当或者略有上浮。 在防范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的前提下,降准释放的资金方能更为有效地流入其他实体部门。监管部门需要考量的是如何畅通从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的渠道。在银行流动性更为充足、资金成本下降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激励银行信贷有效投放,应成为政策完善的重点。(费杨生)[详情]

中证报头版评论:“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中证报头版评论:“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原标题:“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央行日前宣布降准。分析人士认为,逆周期调节发力,降准只是“打头阵”。在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实现贷款利率换锚后,适时降低MLF利率以进一步降低实体贷款利率的可能性增大。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MLF利率下降就是降息。目前来看,降息“路线图”已逐渐清晰,“LPR机制完善—LPR基准推广—MLF小幅多次调降”的降息三部曲将先后奏响。 市场利率中枢下行可期 9月公开市场到期回笼量较少,又属于财政支出大月,配合央行适时适量流动性支持,货币市场出现异常波动的风险不大,央行祭出力度更大的降准举措,对季末流动性自然无需过虑。 短期而言,降准释放的资金可保障流动性平稳迈过税期高峰。此后,流动性虽面临季末监管考核与长假前取现等因素扰动,但财政支出加力可期。跨季后,10月初市场利率中枢进一步下行值得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央行降准虽然力度不小,但没有提出置换到期MLF。换言之,央行续做到期MLF的可能性依然存在,MLF操作窗口继续打开。 MLF操作备受关注 央行按月开展MLF操作已成为常态,但9月乃至此后一段时期的MLF操作将备受关注。 8月16日,央行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后,报价行给出的LPR报价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点的方式形成,从而实现LPR与MLF利率挂钩。央行要求,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从而实现贷款利率换锚。其结果是,MLF、LPR、实体贷款利率之间有望实现密切联动,让市场利率下行更多反映到贷款实际利率中来。 8月20日,改革后的首期LPR出炉,1年期LPR是4.25%,五年期以上LPR为4.85%,相比之前利率有所下降。在降低实际利率的政策氛围中,市场对于LPR继续下行以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存在较强预期。 某种程度上说,近期央行无论是改革LPR形成机制,还是实施普遍和定向降准,都是落实降低实际利率要求的体现。 专家认为,在新机制下,要实现LPR下行无外乎两种路径:一是降低MLF利率,二是降低加点,即压缩MLF与LPR之间利差。而MLF利率会否下调更受市场关注。 9月被视为MLF利率下调潜在窗口期的理由在于,市场推测美联储大概率将在9月继续降息。在美联储议息前,我国公开市场恰有一笔MLF到期。此外,9月20日将发布新一期的LPR,适时下调MLF利率,可及时带动LPR下行。 “降息”条件成熟 LPR形成机制改革后,贷款利率换锚,降低MLF利率从而降低LPR在本质上与原先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的效果相似。某种程度上说,降MLF利率就是降息。 当前,适时降息的条件正变得成熟。首先,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调节需加大力度。其次,海外一些央行纷纷放松货币政策,中外利差明显扩大,为我国货币政策更注重内部均衡创造更好条件。最后,降息约束在逐渐减弱。一方面,房地产融资渠道全面收紧,解决了降息的一大掣肘。另一方面,8月人民币汇率贬值风险已得到较充分释放,减轻了降息可能引发汇率大幅贬值的顾虑。 可以说,降息“路线图”已逐渐变得清晰。在完善LPR形成机制,实现贷款利率换锚之后,适时通过降低MLF利率以进一步降低实体贷款利率的可能性在增大。机构认为,“LPR机制完善—LPR基准推广—MLF小幅多次调降”的降息三部曲将先后奏响。即便9月MLF利率不下调,未来择机下调的可能性也在上升。 当然,考虑到市场利率并不高,且仍需兼顾稳定汇率、稳定物价、结构性去杠杆等宏观目标,未来即便包括MLF利率在内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出现下调,预计也会是以碎步缓行的方式呈现。[详情]

公募基金解读央行降准:消费科技等行业迎利好
公募基金解读央行降准:消费科技等行业迎利好

  原标题:公募基金解读央行降准:消费科技等行业迎利好 本报见习记者 王明山 9月6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南方基金、招商基金等公募基金迅速作出解读,并谈及此次降准对股市的影响。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众多公募基金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此次降准在市场整体预期之中,释放资金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谈及此次降准多A股市场的影响,公募解读称,将极大利好科技、消费和金融三大行业,“金九银十”行情可期。 南方基金表示,央行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能够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进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经济企稳,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对股市和债市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华商基金认为,降准如期而至,贯彻落实国常会精神,配合LPR改革及时进行普遍降准,可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通过银行传导有效降低实际利率水平。 中欧基金也分析表示,此次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为整个资本市场释放了充沛的流动性,将有力改善投资者对于经济前景的预期。 前海开源基金认为,此次央行降准意味着市场流动性再获放松,政策对冲加速落实。 博时基金表示,此次央行降准力度较大,包括汽车、消费、农村建设、区域经济、高端制造业等主题政策最近也持续发酵。 招商基金表示,高弹性的非银以及科技股板块有望继续受益流动性好转和市场风险偏好上行。 国泰基金表示,短期A股市场比较乐观,本轮行情预计还会持续:“相对看好的行业包括流动性宽松利好的券商,景气度不断提升且有望持续的5G、计算机和新能源板块(光伏、风电)以及有望触底回升的汽车行业。”[详情]

评论:央行降准释放三大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
评论:央行降准释放三大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

  原标题:今日视点:央行降准释放三大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 预期中的降准来得正是时候,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发出了降准的信号,两天后,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就如约而至。 9月6日,央行发布消息称,决定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此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 此次降准实际上早有预兆。9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因此,此次降准可以说是对上述会议决定的落地之举。 这也是央行年内第三次降准,笔者认为,这次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释放了三方面的信号。 信号一,降准的落地是对“六稳”工作的部署,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此次降准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同时,此次降准受惠对象广、受惠力度大,能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从而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的压力。 信号二,降准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降准之后,增加市场的流动性,金融机构获得了更多的资金,资金相对更宽裕,成本进一步降低,有助于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信号三,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但显现宽松基调。虽然央行表示,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但是,通过此次较大范围的降准,货币政策的宽松基调也逐渐明显。今年以来,央行共实施过两轮降准,第一轮是在1月份,分别于1月15日和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属于全面降准。第二轮分在5月份、6月份、7月份三次实施到位,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属于定向降准。 此外,笔者认为,此次降准在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资本市场的信心维护和预期引导。 统计数据显示,A股市场在央行启动降准后的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内均涨多跌少。今年1月4日宣布降准后,上证指数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内的涨幅分别为5.5%、29%和16.6%。 实际上,在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降准预期影响下,A股市场最近也表现突出。9月4日至9月6日,沪指实现“三连涨”, 甚至上证指数一度重新站上3000点,创业板指数也回到1700点。截至9月6日收盘,沪指报2999.60点,累计上涨3.93%。同时,债券市场也积极回应。 笔者认为,此次降准为整个市场释放了充沛的流动性,改善了投资者对于经济前景的预期,有力的提振了市场信心。[详情]

专题评论加载中...

微博/微信扫一扫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