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直播

主旨演讲

潘光伟: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机制是普惠金融重要一环
潘光伟: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机制是普惠金融重要一环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CAFI理事会理事潘光伟认为,如何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机制,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风险补偿机制和担保体系,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一环。[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18日  10:52
李东荣:积极稳妥推动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里的应用
李东荣:积极稳妥推动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里的应用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国乃至全球的普惠金融服务,正呈现出服务更加精准化、手段更加科技化、主体更加负责任、模式更加持续四个发展新趋势。[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18日  10:57
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谈小微来由:受一首歌歌名启发
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谈小微来由:受一首歌歌名启发

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CAFI理事会常务理事洪崎发表演讲,回忆小微这个词的由来。[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18日  13:55
林钰华:普惠金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扶贫的重要工具
林钰华:普惠金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扶贫的重要工具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林钰华发表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18日  10:58
章更生:需进一步调动商业银行支持普惠金融的积极性
章更生:需进一步调动商业银行支持普惠金融的积极性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副行长章更生指出,要提高全社会的普惠金融的贷款投放量,需要进一步调动大型商业银行支持普惠金融的积极性,目前,大型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潜力还有待挖掘。[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18日  11:09
向为国:小贷公司攻坚普惠金融急需法规政策的支持
向为国:小贷公司攻坚普惠金融急需法规政策的支持

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会长兼党委书记向为国表示,小贷公司是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攻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时急需法规政策支持。他特别指出,要划清正规小贷公司与非法放贷组织的界限。[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18日  11:27
金晓龙:金融科技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最有效的路径
金晓龙:金融科技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最有效的路径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副总裁金晓龙指出,金融科技正在成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最有效的路径之一,并且科技对普惠金融的影响刚刚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新。[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18日  11:33
Visa高级副总裁Rob Livingston:最后一公里难以触及
Visa高级副总裁Rob Livingston:最后一公里难以触及

Visa公司高级副总裁,CAFI理事会常务理事Rob Livingston发表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18日  14:54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李一诺:不能让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李一诺:不能让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诺发表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18日  15:02
穆荣均:场景方与金融机构优势互补 共建金融生态
穆荣均:场景方与金融机构优势互补 共建金融生态

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穆荣均发表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18日  15:10
陈欢:科技赋能促进普惠金融优势互补生态共赢
陈欢:科技赋能促进普惠金融优势互补生态共赢

宜信首席战略官陈欢指出,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之间有非常好的优势互补,两者可以共同促进普惠金融生态的发展和繁荣。[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18日  15:07
Simeon Djankov: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无法加入社保
Simeon Djankov: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无法加入社保

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局长Simeon Djankov发表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18日  16:34

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与教育

央行消保局余文建:普惠金融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阶段
央行消保局余文建:普惠金融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阶段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19日  17:34
图文:世界银行Simeon Djankov分享2019世界发展报告
图文:世界银行Simeon Djankov分享2019世界发展报告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19日  17:20

论坛新闻

乔纳森·默多克:别让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止步于3000元
乔纳森·默多克:别让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止步于3000元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18日  17:05
罗煜点评:普惠金融有助于应付短期不确定性的冲击
罗煜点评:普惠金融有助于应付短期不确定性的冲击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18日  17:08
问答环节 | 乔纳森·默多克:普惠金融新视角
问答环节 | 乔纳森·默多克:普惠金融新视角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18日  17:01
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将于10月16日至18日召开
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将于10月16日至18日召开

2018年10月16日-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简称CAFI)承办的“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即将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16日  10:27

最新新闻

央行消保局余文建:普惠金融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阶段
央行消保局余文建:普惠金融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阶段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发表演讲。 余文建表示,当前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由浅入深、攻坚克难的阶段,一方面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需要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发展;另一方面,要持续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尤其是部分领域,部分区域依然存在着金融排斥的现象。 以下是余文建发言实录: 主持人刘澄清:非常感谢,每次的论坛我可以说可能都是最后环节,对我也是很大挑战。现在坐的还是很满,说明对于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的议题,大家还是非常关心。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执行主任刘澄清,非常感谢大家出席这次论坛,尤其是接下来的活动。 我很荣幸主持最后一场主题论坛,以及后面的客户保护及赋能行动计划的启动仪式。我们从15年开始,每年都拓展和深入,从今年第四届开始探讨了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当中的客户保护和赋能,去年还没讲客户保护,在我的环节里面讲的客户的教育,这说明在不断地往前走。实际上对普惠金融重点和难点服务对象的客户保护和赋能是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之一,我们的活动和主题是非常贴切的。 我国在数字金融与第三方支付方面发展迅猛,处于国际的领先地位。然而在数字理财和数字保险领域仍然在艰难探索和实践当中。从现金贷的野蛮发展,P2P出现的易租宝和旁氏骗局到今年的集体爆雷,经验和教训不仅是缺乏合适的监管框架,更重要的是客户和消费者的保护和教育缺失。从数字微贷包括先现金贷。现金贷就是一把菜刀你买回来做切菜,夫妻之间有可能吵架吵起来,打起来,厨师可以做出很好的美食。数字贷款现金贷就是这样的东西,在谁的手上的问题。许多不正规的机构和平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背离了国际普惠金融客户保护原则,七项原则的六项,这个原则待会儿会有一些专家分享,现在是7+1原则。同时违背了2016年在杭州举办的G20峰会上面通过的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两项原则,负责任的创新和客户保护。这部分内容,我相信国际金融公司给我们分享,也就是说我们的创新和我们的实验是面向了金字塔底层的几亿人口,需求非常大。但是单单靠技术可以吗?半个世纪以来,微型信贷和微型金融的先驱探索者,为金字塔底层群体提供方便、快捷、适当、优质金融的梦想,将可能通过今天的数字技术而实现。 同全球,尤其是中国正在探索数字贷款模式,将可能是通向这一伟大理想的路径之一。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当中缩小数字鸿沟,重视客户保护,已经成为政策制定者、监管者、行业实践者、研究者的共识和努力方向。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把客户、消费者或投资者的权益保护好了,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也就基本到位了,就能实现无为而治,而不是说运用式的监管。当然这个要求很高,但并不是不可能。从实践经验角度,把客户保护作为商业战略,与客户一起成长,机构将有光明的未来。 从我们的探索当中有很多出问题的,它没有完全搞明白什么是微型信贷,什么是微型金融,什么是普惠金融,它就知道我的技术能赚到钱。所有的经典理论并没有过时,无论经典微型金融还是数字普惠金融这个基本原则没有改变,就是说要跟客户一起成长。 我很荣幸今天能够出席这样的论坛,而且嘉宾的阵容是非常强大的。有来自人民银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的局长,有来自联合国体系内的世界银行的国际金融公司,CGAP。CGAP是全球扶贫研究最有权威的机构。还有安信永全球咨询,还有Valerie Kindt。安信永全球咨询是全球在私营部门推动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的领导者,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果大家了解小组贷款模式,对安信永全球咨询在南美开发出来的,研究出来的以个人能力为贷款的技术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对全球影响非常大。我们还请到了Visa国际负责中国普惠金融和教育的负责人,Visa也是全球推动普惠金融的重要的推手。 我下面得邀请我们的嘉宾分享,首先要请出的是人民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余文建局长,大家热烈欢迎! 余文建:谢谢主持人。很荣幸受邀参加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我们这个环节的主题是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与教育。记得易纲行长在去年论坛的主旨演讲中特别强调,在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要树立负责任金融理念,大家知道金融消费者教育是负责任金融的三个支柱之一。借此机会,我着重想就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谈一点体会。 当前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由浅入深,攻坚克难的阶段。一方面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需要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发展。另一方面,要持续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尤其是部分领域,部分区域依然存在着金融排斥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供给侧方面的制约,也有需求侧方面的障碍。特别是近年来,数字金融蓬勃发展,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产品大量的涌现,金融产品的复杂程度也在加大,碎片化、个性化、微型化的特征日益明显。 在这么一个现实背景下面,金融消费者作为需求方其信息的获取能力,获取的便利程度,以及理解分析的能力就显得更为孱弱。这个会影响到金融消费者对金融产品、服务、特性、收益水平的判断。金融消费者有时出于不了解,不熟悉等等原因拒绝或者排斥金融服务。有时又由于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能力,基于不全面的信息,甚至误导的错误信息作出了错误决策,造成了损失,甚至酿成了金融风险。 因此通过开展广泛持续的金融消费者教育,帮助金融消费者提高在对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识、判断、决策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消费者的风险意识,使得消费者明白买者有责,卖者余责的理念。这是实现普惠金融,打通最后一公里目标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 大家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提高接收金融服务的信心和愿望,使得消费者能够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金融消费投资,这样才能提高金融消费者的满意度,才能使诸多普惠金融的政策真正落实,才能使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懂金融、信金融、用金融、受益于金融,能够真正融入到普惠金融的体系当中,更好的分享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 近年来,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将金融消费者的教育与普惠金融发展结合起来。在2016年杭州峰会通过了G20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第五项原则就是关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第六项原则是关于金融消费者教育的,明确将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列为普惠金融工作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包括像美国、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都将金融消费者教育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工作予以开展。大家可能还记得耳朵里面经常提到美国每年四月的金融扫盲月。也有包括像俄罗斯、印度、墨西哥,等等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在重视金融消费者的教育。 我们中国始终也重视金融消费者的教育,我们人民银行金融消保局、权益保护局成立以来,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工作一直我们三个板块里面很重要的。我们是金融消费者教育、普惠金融、金融消费者保护,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重点。并且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 我们这几年一是开展集中性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从13年开始,每年9月份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从14年开始,每年3·13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去年开始每年6月开始普及金融知识,守住钱袋子的活动。 二是推进金融知识纳入教育体系试点。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山西的临汾市对于小学五年级的五万多名学生进行了金融知识的学习,学完以后我们进行了评估,评估的效果发现学习过的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在金融知识的素养方面明显的优于没有接受过课程的学生。五年级学生80分以上的占90%,呈现一个高分靠的,有右边靠的。而没有学习过的六年级的学生,80分以上只有5%,76%在60到80分之间,是发散式的中型的分布。并且我们对它的家长也进行了测试,五年级的学生学过的,六年级的家长只有61分。 第三个,建立了消费者金融素养的调查制度,63.71。第四个编了一些教材。尤其是弱势的消费者金融福利能否实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能力的提高,这个时候要牢固负责任金融的理念,建立起负责任金融的金融生态圈。不管是金融消费者、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都要在金融消费者教育里面发挥很大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精准的服务于普惠金融,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我就先讲这些,谢谢大家! 刘澄清:谢谢余先生。实际上人民银行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我可以想到五六年前那个时候我们在世界银行有一个课程见到了当时的人民银行的消费者保护的肖先生。过了这么多年,今天的局长这么重视我们,而且感受到客户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了。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0月19日 17:34
图文:世界银行Simeon Djankov分享2019世界发展报告
图文:世界银行Simeon Djankov分享2019世界发展报告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局长Simeon Djankov教授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局长Simeon Djankov教授分享《2019世界发展报告》。 以下是Simeon Djankov发言实录: 贝多广:女士们、先生们,我又回来了。现在我们进行的一个环节是世界银行集团2019世界发展报告的发布会,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因为詹思敏先生跟我说,这好像是中国第一次和国际同步的,英文版跟中文版第一次这样在中国进行发布。当然对我来说,我本人就更感兴趣,因为几十年前,大概是八十年代,我就是世界银行发展报告的忠实读者,那个时候我们在学校里面。每一年出来的报告,我们都想办法去把它搞来。而且不瞒你们说,有一些年份我还是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文版的翻译者。因为那时候学这方面的人不是太多,中国财经出版社他们找到我们这些博士生帮他们翻,当然是不出名的,因为他们从来很少写译者是谁。 而且每年的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品质非常高,聚集了国际上最优秀的这些研究者来研究每一年的主题。我是把它每一年的主题,比如讲能源问题,你拿来基本上就是这个领域的文献的综述,而且也是非常前沿,有前沿的观点,对于做研究的人士非常有价值。后面还有很多介绍参考的书目,对于学生和学者来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今年的报告,我粗粗翻了一下,没来得及细看,工作性质的改变。一会儿Simeon Djankov先生会详细的介绍报告,总的来说在数字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老百姓工作的形态和性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实际上我们自己也能体会到,前两天我去金融街的餐馆吃饭,餐馆里面没有服务员了,给你一个IPAD让你自己点。当然大家担心的机器、数字化的经济可能驱赶了一些劳动者。但是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个现象,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很多新兴的企业现在是重要的就业岗位的吸收者。比如你们在北京,你们看上地那几家金融科技公司,我去过百度,人山人海。你到亦庄、京东,你上它的楼等电梯要等半小时。比如首钢没了,它发生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剧烈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当中,我们要考虑普惠金融,或者说包容性的增长,这个概念我觉得是今年Simeon Djankov先生主持的研究报告非常及时,而且刚才因为我跟他在交流,他觉得这个事情的发生尤其对于中国的意义非常大。我们也非常荣幸在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发布世行的发展报告。这个报告我相信对各位思考这些战略性的、前沿性的问题,都会带来头脑风暴式的激荡。 接下来请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局长Simeon Djankov教授分享这个报告,大家欢迎! Simeon Djankov:非常感谢,有一些人参加了早晨的会议,在早晨我也做了发言,我谈到了世界发展报告的一个层面,它也是和我们今天的主题普惠金融结合在一起。 在此多很多人开发出了很多新兴技术,这些新兴的技术使一些企业、家庭、个人能够更好地获得金融服务,实现普惠金融。那些技术也可以去用在社保方面,这是另外一种包容性的发展,可以提供劳工的保护,养老金的保护,不仅仅是在贫困的国家,在中等收入国家和高等收入国家,它们都需要进一步提供劳工的保护,尤其是退休金的保护。 这是我们报告的一个主题,工作性质的变革和改变,当然除了这个主题之外,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主题,涉及到未来的工作。很多经济学家、科学家、政治家,他们都在探讨技术是如何改变工作的,很多的评论和意见都是负面的,他们觉得由于新兴技术的发展,很多人会丢掉工作,有些人已经丢掉了工作了。这会造成收入的不平等性,而收入的不平等性会造成社会的紧张局势,因此有些觉得这种发展是负面的现象,或者至少这种技术的发展,这种力量造成了世界上更高的收入不平等性。 正如贝博士谈到的,我们每年都会推出新的世界发展报告,做一些新的研究,收集新的证据。我们要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新兴的技术是否使更多的人失业还是创造了更多的工作?这是我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确实在世界各地可能由于技术的变革,还有全球化的发展造成了收入不平等性的增加。 在美国,还有很多的发达经济体,人们都有这样的看法。让我们感到震惊的是关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实际上每一年技术确实会摧毁2000到2500万的就业机会,由于自动化使这么多的人丢掉工作。但是每年新兴技术新创造的就业机会达到了6000万。比如说卡车司机、出纳员,他们失业,实际上新会计师、律师、外科医生这些高技能的工作也有可能会被替代。在这些行业当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例子。机器人它们的技能甚至比这些高技工的专业人士更高的,而且机器人工作成本更低,因此不仅仅低技能的工作会受到影响,高技能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但是,也会产生更多的新兴就业机会。很多的新兴就业机会是发生在东亚、中国、马来西亚、越南,等等。很多的全球新兴就业都是发生在这些东亚国家的。 为什么呢?我想大家应该更清楚背后的原因,这些国家的人民受教育水平不断上升,再加上有非常好的基础设施。在非洲、中东、南亚没有这么多的基础设施,在拉美也缺乏这些基础设施。第一个问题是这些技术是否摧毁了就业机会,回答是不是的。确实替代了一些机会,但是也产生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个问题,技术是否会造成不平等性?这也是否定的回答。我们可以看看最新的世界银行的数据,是过去15年当中的数据。我们看看在世界上140多个国家,不平等性是否提升了,降低了,还是没有改变。在145个国家有7个国家的不平等性上升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土耳其,还有一些小型的经济体,他们是不平等性上升了。在10到15个国家当中没有变化,在其他的国家当中是在过去的15年当中不平等性下降了。因此技术发展并没有造成不平等性的上升。 世界上有1.1%的人他们变得更加富有,这造成了政治和社会上的紧张局势,但是这和不平等性的上升不是一回事。 下一个问题,我们要回答对今天的主题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的,技术产生了新兴的就业机会,不平等性也没有上升,这是好事。现在出现了新的工业化的革命,它意味着什么?我给大家展示一个图表,这个图表和前面的讨论是具有相关性的。 我们比较一下这一次的工业革命和以前的工业革命,比如说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明,七十年代计算机的发明。现在有新兴的工业革命,大家有新的商业想法、服务想法或者社会方面的点子,譬如说社会是如何运用的,我们有了新兴的点子。在5到10年当中,我们看看这些点子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大家知道淘宝在10到12年当中,基本上是白手起家,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平台,它的营业额去年达到了8000亿美元。还有在平台上900万在线商户运作。 另外一个例子,可能并没有淘宝那么大,但是我们有约旦的卖书平台,8年前创建的,现在这个卖书平台已经占据了书籍出版和发布的80%的市场份额,在全部的阿拉伯国家这个份额达到了80%。这是非常好的例子,你有非常好的点子,在线的技术帮助它们快速发展。它们最开始并没有太多的物理资产,现在也没有太多的物理资产,但是发展非常迅速。 我们看看去年有53中国的公司,40家美国的公司,不到10家日本、欧洲的公司得以快速发展。像中国还有美国,它们在在线技术的发展方面是处于领先和主导的地位的。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也是我们思考的,看看其他的国家,它们如何迎头赶上,开发并且利用这些技术,用在南非、南亚,你知道欧洲在科技发展方面是大大落后的,还有在拉美如何开发并且推动这些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报告不仅给出了答案,也提出了问题让大家思考。 下面这个图表可能让大家感到比较惊讶,对于新兴的技术来说,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以前的工业革命和现在的工业革命,有两个特征。第一个,我已经展示了扩张的速度要比过去快得多。第二个特征,对于我们今天的讨论也是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的,即新兴的技术基本上来说可以被那些获得国更加良好教育的人去利用。在以前的工作当中,譬如说你不需要太多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前台,可以成为卡车司机,但是现在这些常规的工作已经被机器人替代了,工人必须要做一些高技能的工作。那些工作是需要更多的认知技能的。我们需要很多技能,这里有一个展示,孩子从他们出生起,甚至在大家出生之前,他们的妈妈就需要去进一步的获得教育,获得更的健康,这样她们生出来的孩子将来会过更好的生活。我们要进一步扩大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我们必须关注这些孩子最初几年的教育。这是对孩子的大脑拍摄的图片,左边这个孩子的脑部发育不良,这两个孩子都是男孩。这个孩子是3岁,平均来说能够获得80%的营养。而右边这个孩子是获得了精心的照料,100%的营养。大家会发现这两个孩子他的大脑发育情况是不同的,左边这个孩子他的营养获取和右边孩子相比只是少了20%,但是他的脑部发育远远低于右边这个孩子的。现在在中国有20%的还有,在尼日利亚有90%的孩子,在印度有60%到65%的孩子是属于左边的类别,没有获得最基本的早期健康和营养供应,后面如果他们去上学,开始工作的时候,他们的能力没有那些在早期获得良好照顾的孩子能力强的。 当然在我们的报告当中还有其他的图表,给大家展示这个图表是因为这个比较有意思。昨天是世界扶贫日,我们评估一下世界在减贫方面有哪些进展,我们取得的长足的进展,尤其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了最大的进展。但是还是有世界各地8亿的儿童,他们家庭没有足够多的资源支持他们,或者他们的家庭不知道如何更好的支持他们,这样孩子长大之后是无法做好准备迎接下一阶段的工业革命的,他们是无法充分利用现在所开发出来的技术的。除非我们联起手来共同采取一些行动,以便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进一步推动技术的发展和普惠金融,给这些孩子提供社保。 我们也要利用这些新兴技术来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教育,来进一步给他们提供社会保障,提高他们的健康。我们今天谈到了普惠金融,很多人介绍了人们在金融服务的可及性话题,但是实际上我们现在开发出来的技术也可以推动普惠金融教育,普惠健康。我给大家举了一些例子,在我们的世界发展报告当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中国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社会的发展。 贝多广:我们看看有没有想要提问的。 提问一:您好,我是金融时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您认为影响我们未来工作性质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谢谢。 Simeon Djankov:这个基本的问题今天上午大家提到过,如果能获得技术,想要获得高科技技术必须要有一些基础设施,必须要有宽带。如果你没有在线的技术,同时还要有最基础的,道路,包括机场,等等。这些才能有贸易,你可以有东西,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设施你卖不出来。所以为什么东亚、中国,还有其他的国家它们在吸引这方面的工作还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在新兴的市场里面,实际上这也是唯一一个,我们有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在中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印尼,也有比较好的基础设施的。实际上很多其他的地区是没有这些好的条件的,一旦我们做了这个之后,或者我们做这个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是否让他们为将来做好准备,而不是为今天做好准备。因为他们学的很多教材,比如来自美国、欧洲的,还有先进经济体的教材,实际上给孩子做好今天的准备,不是对未来准备。他们学的东西未来机器人可能比我们做得更好,基础的语言技能,基础的数学和科学。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所谓的适应性,就是从一个议题轻易的转到另一个议题,确保能够有互操作性在各个不同学科之间能够自由的游刃有余。很多的教育体系,包括中国的教育体系并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如果你要成为会计学习会计,如果想要做一个工程师就做工程师,很多的技能实际上是没有做好准备的,所以很多的教育体系要更加灵活。有些国家也在做实验,新加坡是做得比较好的,还有韩国。当然有些国家比较穷的越南,它们开发出了一些比较好的方法去更新它们的教育技术。所以这是另外一个部分,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觉得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它会受到技术发展的影响。比如教育的融合,教育的纳入,有了高科技之后你可以贫困的农村和大城市也都可以享用到同样的材料和素材。 提问二:谢谢,特别精彩的报告。你说要有社会契约应对影响到未来工作的复杂因素,你认为在某些国家里面可能这些方面在形成。因为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好像很难达成共识,你是否给我们举一些例子?你认为你所呼吁的新的社会契约在形成。 Simeon Djankov:一般在我们谈这个问题,比如说技术的力量、市场的力量,社会的力量,谁做得最好?比如北欧的国家,芬兰、瑞典,组合的比较好,但是他们有很高的收入水平。因此如果我是一个研究人员也许我也可以做同样的事情,新加坡也是如此,我们对能力资本指数做了测算,新加坡是排第一位的,大大超前的。大部分国家都觉得挺不错的,但是目前我们离新加坡还很远。 更加有意思的事情是否有些国家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在开发制定一些社会契约方面能够在医疗、教育、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保障等等都有一个很好的社会契约和设计。在我们的研究中,三个地区并不是仅有一个地区主导。东亚是在教育方面,教育的完成率方面还是非常好的,以及在基础设施方面。当然还有一些全球的国家能够做得比较好的组合,比如说秘鲁,秘鲁在十年前就有这种侏儒症,也就是说发育不良的,可能32%的孩子,由于没有足够的营养出现这样的问题。再比如他们在公共以及私营的资源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对于早期儿童发展做了很多投资。现在秘鲁之前是32%的矮小症,现在降到了12%。不仅仅从卫生健康入手,看一下目前面临什么问题,比如在家庭层面没有足够的资源,需要社会的保障。还有母亲有一些健康的问题,我们要帮助她们识别出来,在孕前识别出疾病,孕前的筛查技术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在教育和卫生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政府怎样重新分配资源。在秘鲁评估了公共开支,未来需要在医疗和教育进行投资。当然其他方面的投资就会减少了,怎么能够更有效的做,比如军事的投资要这么多吗?警察如何更高效一些,等等。在南部的一些国家,比较贫困的,比如说西班牙,等等,他们的健康指标,早期儿童发展的指数,这是在斯里兰卡的,它的发展比较好。因为当时有很多孩子因为疾病去世了,他们就提供普遍的金融服务给孕产妇,帮助他们应对这个问题。不一定非得瑞典才能取得成功,贫困的国家也可以做出自己的案例的。但是怎么样能够在一些更加昂贵的服务里面有效,尤其是普遍的医疗服务,斯里兰卡都做到了,我相信很多其他的国家也可以做到的。 贝多广:2019世界发展报告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0月19日 17:20
王小龙:金融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扶贫一定要有阶段性
王小龙:金融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扶贫一定要有阶段性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小龙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小龙发表演讲。 王小龙关于金融扶贫谈了三点,第一,精准扶贫必须紧密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我们国家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扶贫工作得到了财政金融的大力支持,其中财政资金的支持是源头;第二,金融扶贫必须因地制宜,创新产品和服务;第三,金融扶贫的内涵必须不断地深化。 王小龙总结道,因此金融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扶贫有阶段性,但是金融服务永远在路上,最终的目标是更好的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王小龙发言实录: 主持人闵路浩:下面有请第二位演讲嘉宾,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小龙先生。王理事长长期从事金融工作领域,他是一位出色的审计专家、税务专家,目前也是我们农村金融主力军的掌门人,大家掌声欢迎王小龙理事长! 王小龙:感谢闵教授,各位来宾,我们浙江农信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金融机构,我们有81家法人机构。目前的资产规模是接近25000亿,存款规模是19800多亿,营业网点有4200多家,占到了全省银行业的将近三分之一。目前我们浙江农信在全国农信各个省份的排名差不多在第三名,不良率是1.3%,低于省内的银行业平均水平,也是全国农信不良率最低,利润最高的机构。 浙江是我们国家城乡差别最小的一个省,目前全国的城乡差距居民收入比是2.71,我们浙江是2.05。同时也是扶贫工作做得最好的一个省,我们目前的扶贫标准是全国的一倍,目前全国是人均收入2300,我们浙江的标准是4600。基本上大数上完成了脱贫的任务。 今天这个主题非常有意义,因为精准扶贫是国家三大攻坚战之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完成。金融机构在金融扶贫上面应该说是责无旁贷,而且也能够发挥非常好的作用。 我们农信社本身就是在这方面承担了重要的使命和责任的,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生活的困难,一直以来是我们农信社的承担任务,也充分体现了我们把服务挺在最前面的情怀和担当。 今天高朋满座,我就先给大家分享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在我们浙江西北部的淳安,大家知道千岛湖的地方。我们浙江省提出了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创新举措,也就是说一个村的集体经济低于10万,就是属于集体经济薄弱村。我们要用一两年的时间把村级集体经济都能够提高到10万以上。我们淳安有一个叫石门村的集体经济薄弱村,这个村在千岛湖的边上,但是这个村有4550亩的集体生态公益林。这个生态公益林国家每亩有35元的补助,也就是说总共有16万元的政府补贴。金融就是加大杠杆,如何放大这笔资金的效益是这个村增收的关键。我们从今年5月份以公益林收益权质押,在石门村发放了230万元的贷款,我们把贷款用到了乡里引进的优质旅游项目,每年可以获得27.6万元的收益。有这样的加杠杆方式把村里的消除薄弱任务完成了。县里面看到这样的做法非常支持,在全县414个村推行这个模式,农商银行总共发放了2.5亿元的贷款,基本覆盖了所有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我们农商银行通过这样的模式,把一个县的消除薄弱任务全部完成了。 第二个故事是在我们西部的衢州,衢州柯城区有一个农民,他64岁了,由于家庭的变故,没有劳动能力,也不能够外出打工,所以一家都靠低保的救济过日子。我们农商行负责对接扶贫的信贷员了解到老陈养过羊,而且没有资金,年龄又超过了扶贫贷款的上限,这种情况在目前农村非常多。为此省支持从60周岁提升到65周岁,老陈作为第一批获得了三万元的小额信贷贷款,重新当了养羊的人。信贷员帮助老陈联系销路的问题,第一年养了20只羊,获得了两万多元的收入。柯城区农商行长期坚持造血式的扶贫,要求每位信贷员对接不少为10位贫困户。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6万户,金额超过了7亿元。财政贴息1385万元,帮助柯城区一半以上的低收入农户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第三个故事是在我们南部的温州瓯海,瓯海区有一个农民叫林克良的,因为残疾过去只能依靠政府每月900多元的低保补贴养活一家四口。他虽然残疾,但是有一颗勤奋务实的心,希望能够通过自主创业种植油茶改善生活条件。但是苦于没有抵押物、保证人,启动资金没有。在这个时候,我们从瓯海农商行客户经理那儿了解到,又推出了农民资产受托贷款融资的模式,他将自己的农房作为受托资产,向瓯海农商行贷款了三万元,流转了200余亩耕地,都种了油茶。通过这样的模式解决了贫困的问题。 目前我们瓯海农商行通过这一方式,以后向8500户发放贷款35亿元,同时瓯海农商行还充分发挥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承包了这个区103个薄弱村的攻坚任务,当年就实现了全部的摘帽。 这三个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故事,是我们长期以来坚持把服务金融挺在最前面的好处。 第一,精准扶贫必须紧密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我们国家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扶贫工作得到了财政金融的大力支持,其中财政资金的支持是源头。这些年来浙江广大的农村得益于浙江特殊的财政政策,我们是省管县财政,县与县之间的均衡省人民政府是非常重视的,我们浙江的城乡差距小,地区差距少,主要是得益于财政。而金融主要是要围绕着财政资金,财政补贴来加杠杆。前面讲的第一个故事,实际上就是我们紧跟财政补助资金加杠杆,这样的一种方式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二,金融扶贫必须因地制宜,创新产品和服务。昨天我就说,我们今天的农村金融最大的困难就是抵押物没有。农村的宅基地是集体所有,农村的土地也是集体所有的,不归农民具体个体所有。他没有合法的抵押品,这给金融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各地的农商行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创造性的去设定了抵押物。比如说瓯海模式,实际上就是把它创新抵押物,农民种在地里的树本来是活的,不能搬动的,不宜抵押。但是我们一个一个的到田里去把每一棵树套起来作为我们的抵押物,需要各地因地制宜的创新,没有这些创新就解决不了金融信贷的问题。 第三,金融扶贫的内涵必须不断地深化。从解决贫困问题到解决生产发展需求,到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在中国每个地区,每个阶段的扶贫内涵都有所不同。比如我前面讲的,我们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0多年居全国各省的首位。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但是浙江的扶贫任务依然是有的,尽管我们的扶贫标准是高于全国的一倍,但是很多别的地方按照我们的标准是脱贫了,但是不等于在浙江没有扶贫的对象。因此金融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扶贫有阶段性,但是金融服务永远在路上,最终的目标是更好的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位来宾,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浙江农信愿与社各道共同努力,坚持把金融挺在最前面,为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应尽的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闵路浩:谢谢王理事长的精彩演讲,他给我们提供了如何在中国的发达地区充分利用金融创新,以及加强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提供金融扶贫方案这么一个案例。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0月19日 17:07
郑文凯:金融扶贫是一项非常艰巨且需要有创新的工作
郑文凯:金融扶贫是一项非常艰巨且需要有创新的工作

  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发表演讲。郑文凯表示,金融扶贫和金融为中低收入的农户服务,实际是一项非常艰巨而且需要有创新模式的工作。 以下是郑文凯发言实录: 主持人闵路浩: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感谢贝多广老师,他是我的师兄,他邀请我参加这次会,也非常荣幸回到论坛,对这个论坛非常有感情,谢谢贝老师。 昨天是世界扶贫日,也是中国第五个全国扶贫日。离总书记定下的2020年实现全面消除贫困还剩两年时间,今天讨论金融扶贫这个环节,我真是恰逢其时。金融扶贫是依托我们金融系统依照市场机制,变输血式的扶贫为造血式的扶贫,推动贫困地区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贫困户响应,相互促进、共同参与的贫困治理机制。满足贫困居民的自发性需求的扶贫模式。 在我们国家八十年代以前,金融扶贫主要以农业信贷的补贴为主,这个时候主要是靠财政输血,倡导的是增加信贷供给。八十年代以后,慢慢才形成农村金融这个概念,也开始重视市场的力量,也开始重视储蓄的功能。但是我们现在也要看到仍未脱贫的人群还是非常多的,他们处在交通不便、教育程度低下、人口失衡的边远地区。除了长期坚守在农村的邮储银行、农发商、农村信用社,还有广大的基层员工之外,技术类别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相对来说是缺失的。中国要在2020年之前完成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的目标,我们金融的任务还是非常重的,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我们金融扶贫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我们征信的基础比较薄弱,金融扶贫和地方政府的互动、配合还有待完善,我们的金融机构参与扶贫这样一种行为的内部激励考核制度,服务体系还不够成熟。在金融市场上针对扶贫的金融创新相对比较少,数字金融介入到金融扶贫这个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所以我们今天接下来的环节请了几位重量级的嘉宾来跟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走进贫困山区的一百公里。今天大会主题是攻坚最后一公里,我想稍微改一下,金融扶贫想扩充为如何走进贫困地区的最后一百公里,如何走进贫困家庭的最后一百米,如何走进贫困人口的心里的最后一厘米。 接下来,先有请第一位嘉宾,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先生。他是一位农业专家,长期在政府主管农业,现在任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他是我们中国扶贫事业的掌门人。有请郑理事长。 郑文凯:非常感谢主持人,我是对于金融领域我就是领工资熟悉一点,别的确实是外行,今天主要来学习。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机会,也让我们有一个好的场合介绍一下中合农信,就是我们扶贫基金会当年举办,已经和独立面向市场的中合农信公司搞的农村小额信贷。 我们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金融扶贫实践是始于由世界银行九十年代实施的秦巴山扶贫贷款项目。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成为了一个专注农村金融的公司,它做的主体业务还是小额信贷业务,当然也拓展了一些其他帮助贫困农民销售农产品的电商产品,还有一些保险产品。它现在的小额信贷业务覆盖了全国21个省的300多个地区,贷款客户36万,贷款余额超过了80亿元。今年底大概能到100亿。现在它是我们国内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百米,探索为农村种地收入的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一支生力军。 金融扶贫和金融为中低收入的农户服务,实际是一项非常艰巨而且需要有创新模式的一项工作。这些年,我们体会主要在这几个方面切入和实践,当然也包括要研究和思考。 第一,要把农村金融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相结合,实现创新发展。随着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全面落实,实施两大战略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将进一步积聚农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稳定实现脱贫、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样的历史进程应该说对农村金融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农村金融发展的非常良好的机遇。我们要用新的眼光和视角观察分析,来推动建立多层次、多手段、广覆盖的农村普惠金融的供给体系。 现在从扶贫领域看,这几年搞了一个叫530贷款,5万元以下,3年以内,对于贷款农户来没有利息,这个利息用扶贫专项资金贴息搞的贷款。现在看效果总体上还不错,但是覆盖面大概是700多万户。我们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整个户数是2980多万户,所以要是跟这个基数比应该说还是不太足的。当然,到去年底贫困人口已经剩下了3046万,按照每家3口人的话,就是1000万户左右。怎么把剩下的这些户都能够覆盖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第二,根据服务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为服务对象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产品。我们中合农信在实践中感到虽然我们的服务群体明确,就是要面向中低收入群体,但是也需要细分。比如这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刚刚脱贫户,还有没有进入建档立卡,但是他处于中低收入那个档次的。农户里面有农业户和非农产业,还有种植业、养殖业多种。中合农信一信贷员就是认真分析研究这些农村、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的数量、规模和服务品种,包括针对这些服务品种提供和找到合适的方式,这样就能够对农户提过更好的服务。 我到了扶贫基金会工作以后,我和我们中合农信做了几次调研,给我比较深的感受就是我们一线的信贷员不仅仅是一个信贷员,有相当多一部分实际上是三农工作者。当然这个跟工作联系也非常密切,因为信贷员贷了款就要关注农户的还款,按期、足额关注他的还款能力,好多信贷员实际上帮助贷款的客户千方百计的推动所要做的项目能够做得好,提供信息,包括帮助他协调有关方面,协调有关的市场主体。当然国家的大金融机构队伍确实非常庞大,但是一般的正规大金融机构的基层信贷人员是很难能够直接做到进村入户搞金融服务的,在这个方面我们下一步实际上正规金融机构也可能要进一步探索农村普惠金融怎么做。普惠金融挺重要的,就是要打通最后一百米,这一百米是让老百姓,客户需求往上找,还是把工作往下延伸。 第三,要看到农村金融需求还会呈现更加多元、多样,要针对不同主体的需求丰富金融服务的内容。微型金融也包括了小额保险、小额储蓄、小额汇兑等方方面面。我们可以看到小额保险在农村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中合农信做了一些,都是和小额信贷相关联做的,对于需求来说是杯水车薪,还是很少的。 第四,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和新技术手段,发挥数字技术的低成本,广覆盖的功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可获得性,这样有利于解决农村小微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让农村老百姓能够得到及时更好的服务。 这方面即使在贫困农村,应该说手机的运用也比较普及了。但是,用手机本身和运用手机去获得金融服务这个中间还要做相当多的培训、推广,和我们直接提供的一些咨询和服务。 第五,开展金融教育,缩小和城市人口的金融知识、数字这方面的差别。我们要看到农村、农民的金融知识还比较薄弱,由于金融知识和能力不足,他们识别抵御风险的能力,辨别真伪的能力都是有差距。这些方面发生的问题确实不少。我们现在中合农信搞了一个金融研究机构,要做一些深入地,通过较大面的调研进行深入地研究,针对这些有点代表性的数字来进一步优化和设计这方面服务,包括培训、推广的新方式和内容。 刚才主持人也讲了,昨天我们参加了国家扶贫日的活动,还有两年,今年的1017已经过了,明年一个1017,后年一个1017,2020年底就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后的时间节点,这个时间节点大致上也和两年百年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也和我们建党一百周年相重合,所以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于中国扶贫事业来说,对于中国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这两年的时间非常关键,总书记讲叫决战决胜阶段,我们也期待,因为我一手托两家,一方面中合农信公司,一方面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我们的归口管理部门,上级领导又是国务院扶贫办,我也借这个机会呼吁各位在金融扶贫、金融创新、普惠金融,特别是通过金融扶贫促进产业扶贫这些方面给予一些深入地研究和指导。谢谢大家! 主持人闵路浩:刚才郑理事长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就是中合农信。中合农信是我们比较特殊的小额信贷机构,跟普通的商业机构不一样,他们主要是公益性的。在农村的小额信贷和小额保险做了比较有益的探索,是国内小额信贷机构的典范。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0月19日 17:05
贝多广:最后一公里是普惠金融面临的一项全球性难题
贝多广:最后一公里是普惠金融面临的一项全球性难题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贝多广表示,“最后一公里” 问题是普惠金融面临的一项全球性难题,它的难点有物理距离上的原因,但远不止于此。 以下是贝多广发言实录: 贝多广: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紧锣密鼓,今天的内容特别丰富,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现在是我向大家发布我们今年新鲜出炉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 今年我们的主题是叫攻坚最后一公里,这个报告有这么一些主要的观点或者说要点。 首先,什么叫最后一公里?第二个,我们归纳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五种模式。第三,我们提出了对于金融聚合器模式的探索,是作为五之种模式之外的一种新思路。第四点,我们提出了一个核心的观点,要讲最后一公里变为第一公里,最后我们讨论建设数字普惠金融的生态系统,这是整个报告的大致主要内容。 什么是最后一公里?这个词是用得比较多的。不光是中国有这个问题,实际上国际上发展中国家都喜欢用这个词来表示这些中小微企业以及弱势群体,它们接受金融服务很难,很微弱,这样一种现象,比较形象的用最后一公里,走完了99公里,还差那么一公里是最难最难。 但是对它的理解千万千万不要仅仅局限在一个物理的认识,也就是说距离很远,空间距离比较远这个概念。这是一个概念,确实距离远、边远山区,尤其像中国地形比较复杂,我们到浙江去要坐船到一些海岛。我们到内蒙去,要骑着马到一些村庄,这都是非常难的地方。但是最后一公里不仅仅局限在这一点,最后一公里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要给这些中小微弱的服务对象提供的金融服务,它的产品不太适合这些被服务的对象。这个是问题的根本。也就是说你是坐在北京城里,抱着一种热切地情怀说这帮人太苦了,我应该给他提供金融服务,拿着中关村的,金融街的产品就到那儿去了。你会发现当地的老百姓对这些产品不感兴趣,你怎么真正解决他的实际问题?像今天上午很多嘉宾提到的,短小极平,这些灵活的还款,当然最好是成本比较低的要求、诉求,这些都是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人员他们所期待的,但是我们不够。 如果要去设计这样的产品,我们回过头来又发现,我们这些金融服务的供应商,我们能力也不够。我们相应党的号召,我们做普惠金融,但是我们怎么做呢?我们制定了一个很好的战略,但是怎么执行?我们自己的能力不够。当然,你即使到了村里面,你还会发现这群人他们的能力也不够,他们很恐惧,或者他们容易受到欺骗,等等。这方面的金融教育、金融素养的问题在最后一公里上也充分地表现出来。当然还有更多的,今天上午很多专家提到的整个金融环境,法治环境、信用体系的建设,等等,包括一些政策监管上可能也不是那么给力。实际上最后一公里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它代表的是我们普惠金融服务的缺口,反映的是这么一个问题。 全世界对这个问题有很多探讨,比如讲金融机构下沉建立分支机构,不光建在县里面,建在乡里面,建在村里面的直营模式,靠机构自己建立。当然这个建立,大家都知道金融机构要保本,要盈利,怎么节约成本?很快出现了所谓的代理模式,找一些当地人,当地的商店,当地的小商小贩扮演这种代理模式、社区模式。 另外一种,在其他国家也是比较普遍,在中国的很多乡村比较普遍,所谓的互助模式。村民们互相建立一个类似于资金互助社、合作社,互相支持,这种互助模式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是用互助的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当然大家知道,现在最流行的,也是让大家感到最有前途的是所谓的数字模式。一竿子插到底,直接用手机让最后一公里上的那些弱势群体能够获得金融服务,这个在最近几年全球发展的非常快,尤其在中国。 另外一种就是供应链模式,这个探讨也非常多,我们看到一些BATJ的企业,找到龙头企业渗透到它的中小微的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些模式大家多多少少都比较熟了,当然这些模式都在发展。但是我们也看到,这种单一的模式好像都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哪怕是现在最先进的,今天上午蚂蚁金服也好,美团也好,或者其他机构也好,他们都有比较先进的一些科技的模式。但是紧紧靠这个恐怕也不能解决问题,要不然我们不会花这么长时间讨论攻坚最后一公里。 我们今年提出一个观点叫金融聚合器。聚合器这头有很多人,那头有很多人,中间有很多人提供服务。如果能形成这样的聚合器可能降低中间的各种成本以及出现的各种风险,它其实起了中介的作用。但是它有一定的商业目标,也有一定的公众协调力。它可以是一家公司,一个代理商,也可以是当地的社区机构。但是我们脑子里想像当中的,我们希望如果是一个比较商业上可持续的金融聚合器,它覆盖的人群要达到一定量。比如达到几万人,我们希望找这种案例,能够达到20万人,能够覆盖到这么大的群体。这里需要有一些实践当中的探索。 现在来看,大概有三种主要的聚合器模式。 昨天下午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的一厘米,由我们大卫先生做了白皮书的研究报告发布,他讲到了这三种模式,但是讲得比较简单,大家可以去关注那个报告。 现在我们归纳的一种叫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聚合器模式,也就是传统的去建立这些分支,建立代理商,甚至包括有些数字模式,就是物理上去理解深到最后一公里的。比如讲在我们国家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阿里巴巴的村淘,做了很多探索。还有我们浙江农信社的丰收驿站,都算是非常有益的探索,深到乡里面,村里面,通过电商解决最后一公里。 但是也不是说就解决问题,据我们的观察,成本也不低,也必须要有相当的规模才能覆盖它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种就叫风险共担的,刚才说了这种互助的形式,如果把这种民间的、草根的互助形式变成一种有组织的模式,这方面也有一些探索,比如讲我们知道在浙江的澧水,因为它们是金融改革示范区,用村庄做某种程度的担保,风险共担,使得村里的人开始借款,这也是一种基层的聚合器模式。但是如果只是一个村的话,我觉得这个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因为按中国一般的一个村也就是1000人、2000人的规模,但是如果把一个地区的村连起来这就是很大的挑战。 第三种是基于就业保障的聚合器模式,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尤其值得我们今天参会的嘉宾们关注的。就像今天上午世行的詹思敏先生讲的,在未来的数字化经济当中,就业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所谓我们理解的单位了,没有正式的固定的工作单位。这些人的就业保障怎么解决?未来随着数字经济发展以后,这种工作形态可能会越来越多。比如美团他们有54万骑手,这些人实际不是美团的员工,他们的就业保障这些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实际上他们也是弱势群体。怎么样在这种基础上形成一种机制,产生这种聚合器的模式和效果,这是现在需要探讨的。包括滴滴,我经常坐滴滴,他经常抱怨。他跟把自己跟滴滴拆开的,但是这些人的利益怎么保障?也是很现实的问题。 这是我们提出来,而且正在探索过程当中,我们希望在座的各位,社会各界能够跟我们一起来探讨这种新的模式,能够争取更好的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大家可以看一下昨天新鲜出炉的白皮书,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厘米这本书。在我们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大家可以下载这篇文章。而且这篇文章有中文版,也有英文版。这个领域研究的刚刚开始的一步,我们相信也是抛砖引玉,我们今后的研究、实践要进一步往前走。 在最后一公里当中最核心的,根本的是认识上的问题,也就是说你不要把它视作最后一公里,而要把它看作是第一公里。这是你的真正客户,如果是这样一种认识的话格局就完全不一样了。从被金融排斥到被包容,被排斥的群体突破了金融服务的第一公里。而这个第一公里的核心,你要真正把这批客户中小微弱作为你的客户,你要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产品要为客户的需求去设计。这个是非常非常关键的。这种理念,这种概念,我觉得在我们中国的普惠金融的事业当中要大力的提倡。 这里包含我们讲了几点,要满足不同阶层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富的农民跟穷的农民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对金额的需求,长短期限的需求。要特别重视客户的金融健康,国际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最后一公里打通以后有很多弱势群体从借不到钱到借过剩的钱,所以金融健康是很突出的概念。实现社会效益、商业效益供应,保持可持续发展。 非常核心的一条,要以金融科技作为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重要保障。传统的普惠金融,我们知道四十年前在东南亚国家,南亚国家,拉美国家发展起来,它们发展了四十年,有几百万,上千万客户,但是今天看到我们的金融科技,我们的数字化手段,我们在短短三年内几千万,上亿的科技,我们一定要用科技的力量。当然要跟传统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真正的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方案。 所有这些方案、思路,最后是要落在一个数字普惠金融的生态系统当中考察的,这里涉及到很多政府的宏观政策安排,也涉及到非常核心的问题,加强消费者保护,也涉及到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讲征信,比如你搞数字化要有通讯设备、网络,等等。要鼓励和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所以整个完整的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期待着我们形成比较好的,有效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系统。这个基本上是我们今年报告的主要观点,借此机会感谢资助我们本年度绿皮书的的各位。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0月19日 16:54
罗煜点评:普惠金融有助于应付短期不确定性的冲击
罗煜点评:普惠金融有助于应付短期不确定性的冲击

  人民大学财经学院金融系副教授罗煜 新浪财经讯 10月16日消息,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人民大学逸夫会堂召开,人民大学财经学院金融系副教授罗煜针对乔纳森·默多克演讲做点评。 以下是罗煜点评的全文实录: 赵锡军:接下来我们有请财经学院金融系的副主任罗煜教授把对Morduch教授的演讲做一个总结和评论,罗煜教授曾经翻译过Morduch教授的《微观金融经济学》的专著,他对Jonathan Morduch先生的研究有很深的历久,我们有请罗煜。 罗煜:非常感谢赵教授。我是罗煜,我来自财经学院金融系的副教授,我感到特别的荣幸能够参加此次的会议,为Jonathan Morduch教授的发言做一些总结和评论。 我发现,他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涉及到普惠金融的一个介绍,也给我们分享了很多的观点,大约8年前,2010年的时候,我了解到Jonathan Morduch教授,那时候我开始翻译他的《微观经济学》的书籍,这本书是西风大学(音)非常有名的一本书,对于本科生还有博士生来说,他们研究微观金融都是要读这本书的。还有另外一本书是《财务日记》,是最新出版的一本书,这里大家会看到,有一些非常好的想法是来自财务日记,今天下午在他发言当中也分享了一下《财务日记》当中的一些观点。 我这里简要的给大家总结一下Jonathan Morduch教授的发言。他给我们介绍了普惠金融在美国的一些实践和证据。你首先可以发现对于富人来说,还有普通收入的居民来说,他们不面临着这些问题,比如说需要把他们暂时的财务的需求和消费进行平衡,他们没有这样的问题,但是对于穷人来说,他们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他们的收入是不稳定的,他们的消费业不稳定,波动性非常大。从他的幻灯片当中我们可以发现,Milton Friedman给我们谈到了这种长期收入的假说,一些消费和长期支出结合在一起的,对于暂时性的消费和收入关系不一定很大。 一个人的消费主要由长期的收入决定,并不是短期的收入,比如一个人的消费,他今天决定消费多少,并不是由他今天或者未来很短的时间内的消费收入来决定,而是对他未来长期收入的预期来决定,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比他当前的收入要消费更多的收入,如果他预期未来有更多的收入,比如年轻人在年轻的时候可以消费更多,因为他预测到他未来若干年有更多的收入。相反,如果一个人觉得他未来收入会缩减,他可能现在就会减小他的收入,我们称为收入和消费的平滑。 Jonathan Morduch演讲当中看到另外一个假说的视角,短期来讲这些穷人可能面临一些不稳定性和风险,这些风险会对需要他们马上解决这些财务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我们自己的存款来去应对这些紧急的支出的需求,但是这些穷人他们没有存款,因此他们无法用存款应对这些紧急的情况,他们可能需要去借钱,需要从传统的金融机构这里借钱应对突发的情况。这是一种消费和收入之间的不平衡。 从长期来讲,我们对于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来说是有着结构的,比如你可以由长期的收入,还有长期的消费,但是从短期来讲,对那些没有受到保护的居民来说,一旦他们面临着不确定性的时候,或者面临着风险的时候,他们缺乏一些应对的机制,他们无法去应对这些紧急的情况,这些临时的困难。 对于富裕的人群来说,他们可能面临多种机会来面对这样一种挑战,比如说他们可以有自己的储蓄,或者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来面对不确定性的挑战。但是问题在于对于一些穷人而言,他们的短期收入本身就是很少,同时他们又面对着极大的波动性,就像我们刚才在图片上看到的一样,很多的低收入群体,他们的收入又面对着很大的季节性的波动。而在比较Locilin(音)的时候他们收入非常低,就无法满足他们应对临时性的、紧急性的需要。而有两种解决方式面对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看到面对不平等的现象,就是所谓的对于这些富裕的阶层,他们有比较良好的收入的稳定化的机制和一个良好的预期,同时他可以规划他的长期消费,这是一个层面。另外一个层面,他们会获得一个比较强的应对的机制,这个就是从金融机构得到他们在紧急情况下资金的支持,因为他们拥有收入的水平和抵押的手段。 对于穷人来说,他们缺乏稳定化收入和工资安排,同时他们消费也相应面对一种不确定性,这是不稳定的收入状态。从金融角度来讲他们又缺乏一种应对的机制,能够在遇到迫切金融需求的时候帮助他们解决,这种不平等性产生。富人不管是从收入稳定性来说,还是从融资的可得性来说,他们都比穷人更多具有机会。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Jonathan Morduch教授演讲给出两条途径:一是增加收入的稳定性机制,比如他列举了沃尔马和亚马逊的机制,不是在固定某一天发工资,而是在每个月的平均起来或者在相对分散化的期间发这个工资,这样就使得收入水平能够相对的平稳,运平收入的波动性。 二是怎么样通过普惠金融的手段,能够让穷人遇到财务危机的时候得到资金的支持。 今天Jonathan Morduch教授只给出问题的背景,没有给出具体的普惠金融的方案,今天他演讲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就是我们过去对于很多的收入和消费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一种长期的,一种传统的观念,就是只要我们能够设计到我们收入的结构,就是整个一生我知道我年轻时候收入水平、中年时候收入水平、老年消费水平,我可以做一个长期的运行平滑,这样我一生可以过得很好。 但是他提出一个,我们在短期内忽视了对风险因素的把握,面对一个短期冲击的时候,高收入群体不会面对这个,但是低收入群体就会面对这种紧急的财务需求,如果缺乏救济手段,这些人就会被社会所排斥。这种情况下,普惠金融就有了它的必要之力。 今天他给我们展示了财务日志,就是我们每个普通家庭居民,我们日常消费收入的记录,通过这些类似于像人类学、社会学的调查方法,把它引入到老金融研究当中,向我们展示了更真实的金融世界。我们过去所研究的金融可能是一种比较传统的,从一般性的情况下,从理论到理论的推演。Jonathan Morduch教授和他的同事,通过300多个家庭的一个个的个案的调查,通过类似于田野调查式的研究方式,去获得了每个家庭他的实际财务的状况,并且通过他去检验了他们一个命题,或者我们称之为长期的问题固然存在,就是长期的收入消费之间的关系固然存在,但是对于低收入群体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如何能够保障这些低收入群体应对金融风险,这恰恰是普惠金融存在的价值。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的话,对于低收入群体,你只有通过让他们获得一个稳定的收入工作的渠道来,这个在现实当中实际上更加的困难,所以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救济方式,他是通过另外一个维度去对削减贫困和提升消费档次。 今天Jonathan Morduch教授的演讲当中提到,92%的人都希望能够人自己的收入上升一个台阶,上升一个台阶意味着他的消费水平会随之跟上,怎么样能够实现这样的愿望呢?普惠金融就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渠道,最终教授的观点我总结一下。 第一,由于收入的不确定性和遇到的风险,使得每一个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会面临着对于资金的积极性需求,不是把你长期收入消费做一个规划就可以的。 第二,对于短期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问题,实际上比你长期的稳定更加的严峻,因为它实际最后就是解决流动性问题,今天教授提出的Ricuility(音),在他演讲当中我们过去注重的是长期的,你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短期当中我们要注重你的融资能力,或者你的短期的获得流动性的能力。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最后一个结论就是,我们在制度设计上,需要既要有一些结构性的安排,就是一些人能够长期有一个稳定的收入预期,同时能够以此规划他长期性的消费,这是一个结构性的安排,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个灵活性从哪儿来?需要通过我们普惠金融来帮助这些低收入群体来实现,也就是通过普惠金融的方式,使得他们在应对这种短期的不确定性的冲击的时候,能够有能力来获得让自己渡过难关获得流动性的能力。 今天是我简单总结一下教授的观点。不知道总结是否正确,希望和大家做分享。 非常感谢Jonathan Morduch教授今天的演讲,我刚才是给予了一些相应的想法,我想我是能够部分的理解你讲的意思,也特别高兴能够翻译您的书,希望下次有机会能够来翻译你的另外一本书。谢谢。 赵锡军:谢谢罗煜教授对Jonathan Morduch先生演讲给出了非常细致的专业性很强的评论,也让大家能够了解更多的关于普惠金融方面新的发展和新的进展。我们说中国有句老话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远虑问题可能是传统金融领域里面可能关注的比较多一些,但是近忧这个问题现在难度比较大,大家不太关注,或者关注的比较少一些。Jonathan Morduch教授通过他新的研究,对居民家庭进行更加细致的财务方面的分析,分析的细致程度近乎于我们传统对企业财务的分析同样细致,这种分析对我们来讲是全新的领域。 我们说金融当然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服务,你有做学术研究,同时也是一个实物,你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你的客户。是不是你金融研究的对象就是企业,就是价值的创造,还是说你要服务于更广泛的,特别是更迫切的领域,这个我们以前可能传统的思路更多的集中在企业的层面,集中在价值创造的层面,更多的说集中在生产经营领域里面,但是对于消费,特别是对于社会的最基层的细胞,居民家庭的这种财务,这种消费和收入,这方面又研究的相当的不足。这块我想Jonathan Morduch教授研究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拓展和进展。 不是说我们中国没有这个问题,我们中国也有相当的问题,而且应该说对于居民家庭的财务状况的分析是非常欠缺的,我们很多的金融专业,金融的教学,专业的教学,大学也好、研究生也好,等等更多学得是传统的东西,但是这个传统东西里面有一点核心,你是要解决不确定性的问题,解决风险的问题。但是现在,带我们看起来,这个不确定性、这个风险更多的是存在于企业这个层面,金融机构这个层面,或者是说政府这个层面,它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投融资有什么不确定性的,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现金流有什么不确定新的,政府的预算、收入、支出有什么不确定性,更多覆盖这些金融领域里面,而没有考虑到日常家庭会怎么样。 而且按照Jonathan Morduch先的研究,越是收入低的这些层次的居民,他面临这方面的不确定性越大,这个千千万万居民的不确定性,是不是整个社会经济不确定性里面的一部分呢?还是我们要把它排除出去呢?我们装作没有看见呢?这个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现在似乎没有看到,或者是视而不见。也许这种不确定性对于我们整个社会稳定性的影响还没有达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视而不见。如果这个不协定性大到一定程度会怎么样,我的不得而知,宏观效应会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 再次感谢Jonathan Morduch先生带来新的观点、新的研究,也再次感谢罗煜教授非常专业、到位的评论和总结。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0月18日 17:08
乔纳森·默多克:别让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止步于3000元
乔纳森·默多克:别让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止步于3000元

  纽约大学教授乔纳森·默多克(Jonathan Morduch) 新浪财经讯 10月16日消息,10月16日下午,在人民大学逸夫会堂,来自纽约大学瓦格纳公共行政学院的经济学教授、经典教材《微型经济学》和畅销书《财务日记》的作者Jonathan Morduch,为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带来了题为《对普惠金融的新观点》的预热演讲。 在了解Jonathan Morduch教授演讲的干货之前,不妨进行一下关于钱的“灵魂拷问”: 一个收入不稳定家庭在遇到突发危机的时候,他们能拿出来应急的金额上限是多少? 答案是3000元人民币!!! 不要以为看起来并不高的数额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地区发展不均衡,从Jonathan Morduch教授提供的数据看,这个金额(约400美元)同样也是考验美国收入不稳定家庭应急能力的一道门槛。 那是不是不具备这种抗风险能力的家庭就一定是低收入家庭? 答案是:不一定。 Jonathan Morduch教授的研究表明,即便是收入达到10万美金,也还是有一些家庭在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险的时候拿不出这笔钱来,而且还有一些家庭的收入是波动性非常大的,比如卡车修理工和赌场的服务生,他们都是有稳定职业的人,甚至在一个时间段内收入颇丰,甚至还略有存款,可是也有一些时候他们收入甚微,不得不拿出之前的储蓄来维持日常生活。 因此,要想了解家庭的财务状况,只关注收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知道“现金流”。 获取家庭“现金流”信息的方法,就是Jonathan Morduch教授在他的著作《财务日记》中所使用的经济方法——不利用统计法,而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来收集信息。“我们每天都会追踪他们的收支,从而追踪其现金流。” Jonathan Morduch教授还把这些数据划分出更详细的类别,比如18个收入类别、100多个支出类别,以及69个财务工具。这些数据为新的假设提供了基础,推翻旧的论断,并由此得到了对普惠金融更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1、行为心理学,即把心理学纳入经济研究中,认识到人们的不完美,人们会犯错和有偏见,特别是在面对消费的时候并不总是理性。这时候就需要更务实的经济模型、结构化的系统来帮助他们做决定。 2、认识到生活的不稳定性是家庭财务风险的核心。在《财务日记》当中,很多家庭都存在着短期的不稳定性,甚至这种问题伴随着他们的财务进步。这种风险是通过以往的、看似完美的,能够规划一生的经济收支计划——“生命周期模型”——所很难抵消的。 3、普惠金融要帮助人们一方面让财务满足长期需求,另一方面又能够满足其不时之需。根据调查,92%的美国人更希望能够获得财务的稳定性,而不是单纯的财富增长。 4、人们喜欢“开支平滑”,但也喜欢偶尔挥霍了“爽”一把。“开支平滑”是由Milton Friedman提出的假设,他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开支平滑”意思是收入的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可以通过支出的平滑来抵消。 以上这些无论是发现的新问题还是了解到的更具体的现状,都为普惠金融真正落地提供了契机。比如通过金融服务,可以让收入不稳定的企业员工提供借款;再比如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合理的保险。这些探讨和做法不仅能够帮助收入不稳定家庭顺利度过难关,还可以为消除金融服务的不平等性做出贡献。 以下是乔纳森·默多克演讲全文实录: 赵锡军:各位来宾,同学们,老师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参加整个普惠金融论坛的第一场热身的演讲,我们非常高兴有请到了纽约大学公共事务研究生院的教授Jonathan Morduch教授给我们做第一场的热身演讲。在Jonathan Morduch教授演讲之前,我简单的介绍一下Jonathan Morduch教授的个人情况。 Jonathan Morduch教授现在是纽约大学瓦格纳公共行政学院公共政策和经济学的教授,他的研究很多是关注到了普惠金融、不平等和贫穷,他与雷希尔·施纳德(音)合著《金融日记》、《美国家庭如何应对不合理的世界》,这是在2016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还有跟其他的多位教授合著了多种著作,包括《穷人的投资组合》、《世界上的穷人如何靠每天2美元来维持生活》,这也是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的2009年出版的。《微型经济学》,这由麻省理工学院在2010年出版的,《微型金融经济学》由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罗煜翻译过来了,有中文版。另外还主编了很多的著名的一些教材,比如《新经济学》,是由IM Grou Hire(音)在2017年出版的。另外Jonathan Morduch教授同时也是很多出版物的主编或者是联合主编。 Jonathan Morduch教授曾经执教于哈佛大学经济系,而且在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日本一桥大学、东京大学等高等学府担任访问教授。他在布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由于在微型金融领域里面的突出贡献,获得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他也是纽约大学金融服务行动中心的创始人,而且担任中心的执行主任。这是Jonathan Morduch教授的个人基本情况。 在邀请Jonathan Morduch教授正式演讲之前,我们直播活动的主办方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的院长贝多广教授为大家致一个开场辞。 贝多广:这个会是我们赵院长主持,赵院长现在是双重身份,一方面是我们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副院长,同时他也是我们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的联席院长,所以我们也是非常感谢他今天白忙之中来主持我们这个活动。 这个活动可能有一些朋友去年来参加过,去年我们召开年会的时候,我们请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arcel Chu(音)教授来做一个热身的讲座,第二天我们到酒店里面开论坛。今年也是这样,今年我们安排就是先从人民大学热身的演讲开始,明后天在东边的酒店开始我们的论坛。 刚才赵院长已经介绍了Jonathan Morduch教授的简历,我们了解Jonathan Morduch教授是在研究微观金融领域的时候发现他可能是在这个学术领域成果被引用在学术文献当中最多的教授和学者。他的《微型金融》在国际上是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去年我到纽约大学见到他,他给我一本书,我今天带了两本给我的同事,那本书我们翻译成“财务日记”,重点就是他关注最种地收入的下层的人士,关心他们收入的结构、支出的结构,重要的发现就是这些人我们都知道他们是低收入,但是他们更大的问题是收入的不稳定,收入的不稳定、不确定是这批人群最严重的问题。我们普惠金融在这个当中能不能缓解这些人的不确定以及他们收支的不稳定,这是一个很大的学术课题,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相信对政策也会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今天我们论坛从Jonathan Morduch教授从人民大学这场演讲开始,今天上午他把他要发言的稿子传过来了,叫“A New View of Financial Inclusion”,对国际上普惠金融的新的视角、新的观点,所以他带来最前沿的领域的观点,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示,也请各位除了今天的活动之外,明天、后天我们在万达文华酒店有正式的活动。包括Jonathan Morduch教授在18日我们论坛结束的时候,他还会准备一个专门的闭幕辞,对我们中国的情况发表他的看法,所以也是期待在万达文华见到各位。谢谢。 赵锡军:谢谢贝多广院长的欢迎辞介绍。下面就邀请Jonathan Morduch教授来发表他的演讲,“A New View of Financial Inclusion”,这是普惠金融新的视角或者新的观点,这是Jonathan Morduch教授新的学术的发现,我们现在欢迎Jonathan Morduch教授给我们进行演讲,有请! Jonathan Morduch:非常感谢,我特别高兴能够来到这里,我想感谢赵博士你所做的热情洋溢的致辞和介绍,感谢贝教授的邀请,这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论坛特别重要的时刻,我第一次来时候是很早之前,就是1991年,27年前,我当时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助理的教授,我当时在哈佛大学,那时候对于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大家都感到很兴奋。我也做了一个山东省的项目,周平县(音),这应该是我对贫困以及普惠金融、金融、微型金融等等第一次受到的教育,在山东省的周平县(音),每个夏天回到这个村庄里面,花时间跟村民探讨一些变化,这是在中国经历非常不同寻常变化的时期。这些我学到很多的东西,可以说一直纳入到了我的职业生涯。 最重要的我们了解到的就是村民的改善,每年我们回来就会有新的道路已经铺起来的,会有新的建筑物,他们的房子得到新的装修和升级,可以看到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我们计算每年经济增长率的时候,平均来说经济的增长率大概是每年8.6%,这跟其它中国的地方差不多。 当然,我们也更加仔细地来看,实际上收入最高的还是最好的,最上面的收入人群,他们的收入增长50%多,中等收入大概增长5%左右。一个群体他们是落后,就是最后面的,所以可以看到平均用一个均值是不能够告诉我们真实的故事,因为某一些人他是在不断的发展,某一些人却是在不断的落后和掉队,这样的过程的确在每个地方都如此,所以我们看到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 最为简单的、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经常平均值就会隐藏实际的故事,在我们做经济和金融的时候,大家都会讲平均的增长率,平均的数字,但是这些平均的均值可能会隐藏很多的差异。 另外,在这个背景之下,储蓄是非常重要的,储蓄是人们应对波动的很好的机制,这也是我后续生涯里面思考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看到金融对经济增长非常重要,对贫困和不平等也是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我在思考,在周平(音)我在思考这些问题。 最近我看了一些世行的数据,世行开始收集全球普惠金融调查这样的数据,在普惠金融的调查里面,他们上一轮问了很多新的问题,他们做了一个问题,是覆盖到了135个国家,包括中国这样的住户的调查,这些调查里面他们会问你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你怎么办呢?你怎么应对这样的紧急情况?在中国这块,实际上紧急的状况可能是比较大的一笔钱了,就是3000元怎么办,中国人的答案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拿出这么多钱,没有这样的钱。但是,均值可以说就掩盖了很多真实的故事,如果你看一下富裕的人群,大部分人这样的紧急状况是肯定没有问题的,3000块钱。可以看一下40%最贫困的群体大概仅仅只有1/3的人说他们如果需要钱的话,他们能够找到3000元,比如健康出现一些问题,或者很快拿到这个钱,储蓄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储蓄。 这又提醒我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那就是实际上金融在人们生活中发挥很大的作用,而且经常会出现生活紧急的状况,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解决。大家记住3000元实际上差不多跟美国出现紧急准确所需要的钱差不多,在美国我们也经常问这些问题,在一些调查中,比如有紧急状况花400美元,大约相当于中国的3000元,在美国也可以看到很多人拿不出这个钱来,跟中国看到的一样。这个事实让美国人也感到很吃惊,而且他们也在思考为什么有一些人会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够在恰当的时候拿到这样的钱,为什么有一些人很难来去管理他们的财务,使得他们能够生活下去。 把这个数据分为贫困的和富裕的,最贫困的这些美国人也是非常困难的,哪怕是他们赚10万美元以上的,挣的钱不少,但是出现应急状况的时候,有时候他们也拿不出这个钱来。所以这个问题是应对生活中的波动,就是收入的波动,还有金融服务的可及性,来帮助你维持自己的生活,这是各个人群以及各个经济体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但还是有一些好消息,世界银行所做的全球调查也展示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最近调查当中我们看到数字。(PPT)左手边展示了全球有多少人拥有银行账户,也就是说他们是整个正规的金融体系的一部分,多少人他们能够获得金融服务呢?所有人是我们正规的金融服务的一员呢?在几年之前,在2011年,仅仅只有一半的成年人拥有金融服务的可及性,现在已经达到了70%,这是很大的上升。某一些是由于中国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他们有更多的账户。再看一下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挑战,某一些人有账户,但是这并不够,有一些人有账户,但是这些账户并不适用,不是活跃的,所以这是我们今年大会的主题,也就是应对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变得非常重要。 (PPT)这里展示的是在印度,大概有50%的人账户是根本不使用的,仅仅是休眠不活跃的状态,在中国也是如此,有一些人的账户也是不活跃的,但是比例小一点。这里提出一个问题,也就是仅仅量并不够,还要有质量的问题。不是说你跟一个银行或者金融机构有一个关系就够了,你必须要有金融机构能够了解你的需求,能够设计出适合你的产品,能够给你可靠的服务,这是我们所面临的很多挑战,也就是说怎么样能够给人群建立更好的金融工具,所以这是一个挑战。 这引出了我最近开展的研究话题,这里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所开展的研究。我们有这样一种方法称为“财务日记”,从这里我们吸取了很多经验教训,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财务日记”是一种经济方法,这种方法可能和社会学或者人类学的方法有点类似,我们在这儿的研究当中,我们没有利用在分析财务当中大部分用的统计方法,而是进一步了解这个家庭的状况,我们这个研究主要针对美国的家庭,聆听他们的看法,去追踪他们所做的事情,这是一种自下而上收集信息的方法。 去年我们要一本书,现在我们这个书有一个新的封皮,是我和施奈德(音)共同撰写的一本书。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用了很多的数据来了解美国人的财务生活,正如在中国一样,我们要了解人们的生活,大部分的数据都是每年年度的平均数据,比如某一年的评剧收入数据,还有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人们的存款,这些都是汇总的数据。而利用这些汇总的数据,还有平均的数据,很难了解人们的生活状况究竟怎么样。因此我们决定采取一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我们说服了美国各地的家庭,来把他们的财务和经济的生活向我们开启,跟我们分享他们财务的状况,因此我们有这样的财务日记的方法。比如纽约的一些家庭,我们去追踪他们的生活,在我们研究当中,我们会追踪这些参与家庭所赚的每一美金,还有他们跟朋友分享的每一分钱,还有他们所花的每一分钱。我们在美国覆盖了加州,一直到纽约,还有中间的一些参与州。在我们这样的研究工作当中,有非常多的创新,当我们去思考不平等性的时候,当我们思考人们的经济生活的时候,我们不能够只是关注人们的收入,通常我们会问你的财务状况怎么样,你赚了多少钱,你的收入是多少,而且我们只是去关注我们的资产财富也是不够的,只是关注人们的收入也不够。我们也必须要关注人们的现金流,这是我们在研究当中一个真正的创新。 现金流我指得是你某一时刻所花的钱,你是否可以从一个实际把资金进行调用用在另外一个时机,我们看看人们是否能够管理他们的财务生活,过一种满意的生活。我们追踪他们的现金流,每天都会追踪他们的收支。我们有一百多个不同的支出类别,18个收入类别,还有69个财务工具,这些都是我们财务日记当中所使用的方法。这样的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新的假设,当然我们有一些旧的假设,后来我们也推出一些新的假设,这里要跟大家分享我们在这样的研究当中所获得的非常重要的经验教训。 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洞察,当我们去思考家庭选择的时候,像我这样的经济学家,你知道我去了哈佛,我上了研究生,还获得了博士学位,当我们去思考经济模型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人们就像机器人一样,他们能够看到未来,会做出完美的决策,他们也会进行最完美的优化,他们会关照并照顾自己将来的财务生活。但是最近几年,我们知道这些假设被人们所广泛批评,而且人们觉得这已经过时了,我们在很多方面都不再这样思考的,我们现在有更加务实的假设。这是来自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行为经济学是激动人心的革命,它把心理学纳入当中,人们并不像我们想象的完美,人们不像机器人那样做决定。你知道我们会犯错,我们会有偏见,而且这些偏见和失误都是系统性的,人们需要我们在背后推他们一把,他们需要结构化的系统帮助他们做更好的决定。我们要关注他们的财务状况,我们要往前走。 是的,人们是不完美的,他们会有心理学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比较懒惰,我们并不会总是做出最佳的决定。但是这些还无法充分地去解释人们的财务状况和他们所做出的财务方面的选择。 这里还有一些最核心的风险可能大家看不到,人们的生活存在不稳定性,我们把不稳定性,这些核心的风险加入到人们生活当中,我们就会看到他们的真正生活是怎么样的,这里不仅仅是说他们无法去解决长期的问题,他们总是倾向于拖延,他们会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这些家庭他们面临着真正的挑战。在我们财务日记当中,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往往是短期的问题,短期的不稳定性。但是,这些短期的不稳定性影响到了他们长期的成功,这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心理上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在考虑他们财务进步的时候考虑到这些短期的问题,短期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 举例,在美国,如果你去找一位财务顾问,让他们给你提供一些帮助,他们会用一些模型,这些模型在经济学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成为生命周期模型,它会去思考你的未来,你大学毕业之后有一天你会结婚,你可能需要搬家,或者买一个新的房子,有一天你会退休,他们需要思考我们人生当中各个不同的阶段为他们做准备,这会形成一个良好的财务生活,会考虑到你的生命周期,他们给你们提供财务意见,告诉你你必须要去告诉到我们生命周期当中这些重要的时刻。慢慢就像乌龟一样,慢慢的稳定去存钱,这样你就可以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做好准备。他们会说我们要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存钱,这是通常我们能够从财务顾问这里获得的一些财务意见。 但是在我们财务日记当中,我们发现这样的财务建议对于大部分的美国人来说并不会产生什么效果,对世界各地很多人来说也是如此,因为这样的财务碱基他是基于这样的假设,你的生活是稳定的,它假设你的生活很稳定,你能够应对生活上的波动。但是你知道,美国人他们甚至无法应对400美金的紧急支出,如果说你没有最基本的稳定,没有最基本的流动性的时候,这样一个基于生命周期的财务模型,还要基于他的财务建议,就无法帮助你做出很好的经济决定了,这样的建议不太现实和不会很有效的。 距离我们现实当中所认识的一个家庭是比较年轻的家庭,丈夫是Jeremy,妻子是Becky,Jeremy是修理非常大的卡车,这个卡车就像这个在高速公路上运获,他是一个机械式,他工作就是修理卡车,我有一天去他们家里,那天天气特别好, 就像今天这样,蓝天白云,我那天拍的照片,我跟Becky聊天,我想他当时心情非常不错的,但是当时他心情特别糟糕,我就问他Becky怎么了,出什么事了?他说Becky你知道Jeremy的收入,他下周的工资将是非常低的,这一段时间对我们来说经济上都是特别糟糕的,我们赚的钱都不多。然后再秋季的时候,就像我们现在所处的实际,Jeremy赚的钱不多,因为那些大的卡车不需要修理,那时候不会出问题,那时候他修理卡车的业务就没有太多的赚钱的机会了,冬天和夏天特别冷、特别热的时候卡车会出现状况,那时候修理业务不错,但是像这样的天气,非常不错的一天没有什么修理业务,他业务非常低。我看了一下春天夏天他一年的收入状况,你发现收入最时候是夏天和冬天,但是这里的挑战是,他们的收入是不稳定的。 一年当中平均的收入无法让我们许多看到他们收入的波动,我们只知道他一年当中收入是达到了35000美金,但是他的生活当中是存在很大的波动性的,这造成了Becky和Jeremy的生活是非常紧张的,正是这些因素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也在生活当中不断的挣扎。实际上这样一种家庭的状况在我们所有的样品当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快速看一下一年当中人们的收入都是有很多的上下的波动,这是来自加利福尼亚的家庭,还有来自纽约、密西西比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经济生活绝对不是稳定的,绝对不是平稳的,充满了很大的波动性。我们必须要出去真正的收集这些数据,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了解情况。大家可以数一下月的数量,然后再看看人们平均的收入,可能是25%高于他们每月的平均或者是低于他们年度的平均。在5个月的时间,他们的收入或者会特别高,或者会特别低,要高于或者低于平均的收入25%。但是这些人他们是有工作的,他们就业的统计数据看起来非常好。我们的总统也说人们的工作很稳定,他们的就业状况不错,我们现在确实总统相信我们的失业率非常低。 人们有稳定的工作,但是他们的收入却不稳定,而这样一个差异我们过去没有看到。他们的收入非常不稳定,因此他们很难做计划去存钱或者做预算,而专家建议他们这么做,但是他无法去存钱做预算。 这样的情况是遍布美国和欧洲的,我们发现在美国,在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在过去通常会有一系列的工作,这些工作是比较稳定,他们的收入也比较稳定,这样的话人们可以不断的改善他们的生活,这些工作是在制造业,还有办公室的白领的工作,但是你知道现在这些工作他们在消失。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机器替代了一些工作,还有一些工作可能是到了中国或者印度,或者他国家。而现在一些新的工作,有一些是低技能的,还有一些是高技能的。但是很多都是在低端的工作,在餐饮行业或者护理行业工作的,你知道这些行业是低技能的行业,他们的收入也是不稳定的,这样就存在更大的不稳定性。 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的担保,我们谈到了不平等性,收入的不平等性,财务的不稳定性,还有另外的不稳定性是我们忽略的,这个不平等性主要就是在于稳定的、可预测的、可靠的财务状况,这也是存在着不稳定性的,而这样的不平等性和其它的不平等性是并存的,但是我们过去往往忽视了财务稳定性方面的不平等性,只有意识到了它我们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几年前我们做的调查当中,我们问了美国人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问他们什么对于你来说是更加重要的,你们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财富的稳定性,还是变得更加的富有,也就是说赚更多的钱,哪个更加重要,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哪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发现92%的美国人他们都回答他们希望能够有更好的财务稳定性,而不是说沿着收入的解体往上走,变得更加的富有,赚更多的钱,这是强有力的声明,在美国发生的状况和我们所人为的状况确实是不一样的。 我们有富有的美国人,他们的生活是更加安全的,而还有对应的就是更加贫困的美国人,他们的生活非常的不稳定,你可以问问比较富有的美国人。他们觉得他们非常的稳定,他们生活越来越好。但是贫困的美国人,他们觉得他们在像走钢丝一样,他们面临非常多不确定性,非常多的风险,我们需要开发更多的财务工具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这些发现也适用于中国。 我们这里的洞察也涉及到贫困的,我们是关注美国人,关注这些贫困人口。我们去了额还额的,Becky和Jeremy的家里,他们的数据挺有意思的,在他们一年6个月里面,他们的收入会低于这个国家的贫困线,虽然实际上平均的水平来说他们并不贫困,但是有6个月里面他们实际上贫困的。因此,这个就是我们一般谈到贫困,就是这些一直是贫困的,或者是不贫困的人。但我们数据中还有其他的状况,有一些人是有时候贫困,一半的月份他们是贫困的,我们在数据当中也看到了这些。 我们看一下美国的贫困线,这里的一个最下面的线,可以看到住户是往上,比如200%的贫困线,中间这块实际上还会有一些人在一年当中有几个月是贫困的。哪怕是那些平均收入已经高于贫困线很多了,他们仍然还会有一半的时间他们是贫困的。还有一些人是高于贫困线两倍的,还会处于贫困,1.6个月处于贫困,我们简单来区分贫困和不贫困,跟现实是不相符的。中国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看到间歇性的贫困,有时候贫困,这是很重要的现象,所以这是我们一个洞察。 再给大家分享几个其他的想法,从这个研究里面得到一个洞察,就是我们来思考一个长期的问题,长期的思维。我们经常来去思考未来很多年以后的,比如在谈到金融的时候,我们经常接触投资,考虑到未来几年的,或者是你考虑要结婚或者开始要孩子,你都会思考长期的。但是同时还会有一个短期的,比如今年或者明年发生的一些事情。 这是另外一个人,是我们财务日记里面看到的,这在美国南部的密西西比。这位女士叫Janice Evans,他在赌场工作。在美国大部分地方赌场是非法的,有几个地方是合法的,在密西西比这个地方是有赌场的,然后他是给扑克牌来发牌的,平均来说他收入不错。我们看一下他一年的收入,每周每个月,我们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就像其他的家庭一样,他的收入也是非常不稳定的,我们看到在夏天的时候,因为他们手里有一点钱,他们会去赌场,夏天的赌场生意很好,这个阶段他们就会赚得钱多。在秋季,孩子们都上学了,也冷了,大家就不愿意外出了,赌场就会比较清空,Janice Evans赚的钱就少了,因为在这块的业务也不是特别好。 所以Janice Evans的财务问题不是一个平均线的问题,不是这条红线的问题,而是说他夏天赚的钱怎么样能够一直用到这一年。这个圆圈是一直到12月份,在12月份的时候他基本上已经没有钱了,他的工资很低,他连菜都买不起了,因为他已经没有钱了。 Janice Evans工作非常努力,他希望能够储蓄,但是很困难。实际上他储蓄的问题不是一般人所面临的常规的储蓄问题,不是说对未来的储蓄,比如一月、两年、三年之后长期的储蓄,实际上是短期的几个月之后就要用到的储蓄。比如12月份、1月份要用到的钱怎么储蓄,这种类型的储蓄看像Janice Evans的银行账户,基本上他银行账户的钱都不增加,夏天可能会上升,但是后来钱就会取出来。他是储蓄,但是并没有长期的积累,这样一个储蓄的活动实际上也基本上就没有了。我们实际上思考,要么你是现在花钱,要不你为未来未雨绸缪,去储蓄,你说未雨绸缪是比较长远的,但是有很快就要用到的钱,比如几个月后就要用到的钱,这居民非常关注的问题,因此这是比较重要的现象。 第一个就是如果你看到人们比如还没有太多的储蓄,看Janice Evans的储蓄里基本上大多数没有太多的钱,几年里面没有太多的增加,有人会说他可能花太多了,他超支了,你会觉得Janice Evans是一个非常没有技力的人。但是你看Janice Evans他不稳定的性质,可以看到他也许并不是为未来得5年到10年储蓄,但是他储蓄了,他储蓄还是为了今年后面月份用的,他也没有花多少钱,他自己还是管理非常好的,非常有纪律的,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 这是非常重要的洞察,因为我们经常不太关注这样一个短期的储蓄,我们经常关注长期的储蓄。看一下我们的样本,基本上人们所作的很多储蓄都是短期的储蓄,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呢?这里有很多原因,一个就是我们要去理解,到底居民他们做什么,住户他们在做什么。另外一点政策的制定也很重要,美国人经常会担忧退休的问题,美国人把钱放在退休账户里,很多时候是想把钱长期放在里面,但是有时候出现紧急情况不得不拿出来,这时候会缴一些罚款,所以像Janice Evans做的状况,通过了解他们状况,我们要重新思考我们怎么制定政策,在过去的几年里面人们对于这种退休账户有一个新的想法了,就是怎么能够帮助人们为退休来储蓄呢?一方面对退休储蓄,另外一方面又能够满足不足之需。所以一方面满足长期需求,另外一方面满足不足之需。如果满足不了短期的,实际上很难就很难实现,有时候经常不得不拿出长期储蓄,应该长期和短期两个地方都要做,这是在美国、英国都在做的事情,这也改变我们做事的方式。 我们谈到这种波动、贫困,我们也谈到了长期和短期,最后我想讲了一点,就消费的平滑。经济学家经常觉得,是的,我们的收入是有波动。Becky和Jeremy还有密西西比的Janice Evans,他们的收入都是波动的,如果我们有一些金融的工具,借贷、储蓄就平滑了,为什么还要担心这个问题。 这是由Milton Friedman提出的假设,他因为这个想法获得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说人们就有这样的收入波动,我们要给他平滑化,不用太多的忧虑。当然这里面有一些数学的测算,就是你的收入可能会上上下下,但是你要把你的收支,你的开支平滑,你在赚得多的时候能够储蓄,赚得不多的时候你可以取款出来,然后你支出是平滑的就可以了。这样一个流程也是经济学很重要的研究对象,不仅是Milton Friedman,还有Angus Deaton通过模拟,哪怕你的收入不断上下波动,哪怕你借不到钱,你只能靠自己的储蓄,这里有一个模拟,说你的储蓄是上下波动的,哪怕是这样的话,居民还是能够把他们的消费进行平滑化,也就是说蓝色的变异系数相比上面的变异是一半左右,就是它进行了平滑,这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经济的思维。 在这个研究当中我们学到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居民并不一定按照这样的方式思考的。我们跟一些APP的开发人员,也就是在硅谷的一些年轻的开发人员进行了沟通,这些是年轻的科技人士,他们读了我们一些研究,看到消费可以进行平滑,他们说你看你收入上下波动,你要把你的支出进行平滑,挺难做的。所以我们建立一个APP,我们会做一个算法,你赚得多或者赚得不多的时候怎么弄,都告诉你,我们自动帮助你做一个支出的平滑,这样你就会有更加平稳的收入,所以他可以帮助你进行储蓄或者借款等等,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想法。 沃尔马是美国一个非常大的雇主,而且现在沃尔马把这个应用提交给他所有的员工。当我们做这个研究的时候,我们和这个应用的开发人员进行了沟通,我们沟通了几个月了解一下应用开发的状况和使用的状况。我们发现人们并不是希望他们的支出是如此的平滑,实际上并没有捕捉住人们所真正要应对的情况,所要去解决的问题。人们想要获得的是控制,但是他们并不是想要获得完美的平滑度。人们真正想要的是有时候比较平滑,但是有时候稍微的飙升一点。因为你知道有时候我们需要多花点钱,而平滑可能会阻碍我们时不时的挥霍一把,但是人们需要时不时的挥霍一下。 后来研究的开发人员做了一些调整,我们的工作也做了调整,我们发现这里的问题不仅仅是涉及到消费和支出的平滑,也涉及到它时不时的飙升一下。还有不仅仅要存款,有时候也需要偶尔多攒一些钱,让我们钱包鼓一点。 总结性思考。 首先,我们所做的这个工作,实际上在很多层面都是非常简单的,我们不仅仅说是要有一些假说,然后收集数据,这些数据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检测。我们决定按照不同的方法调研,我们要到居民的家里聊天,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去追踪他们的收支状况。这让我们有很多的发现,第一人们的生活、财务状况存在很多不稳定性,有很多的波动,如果你不看到这一点的话你就无法真正了解人们的生活,我们也看到它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存款状况,人们的贫困状况,还有他们的挑战,这会引出更好的政策。 我们也发现,确实存在着这种隐藏的不平等性,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们都想要获得这种安全感,我们都希望能够有这种舒适的安全感觉,它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就是看一下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稳定,是否可以预测。另外当我们遇到困难如何应对这些紧急的情况。因此这些生活是两部分,一方面我们生活出现波动有应对机制没有问题,另外你生活比较平稳,你不知道怎么应急紧急问题也没有问题,但是这里面就是有美国太多的人他们生活当中没有更多稳定性,也没有应对突发情况的机制,他们是处于最底部的一个类别,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特别容易受影响。 在美国上一届大选当中,之所以出现这样大选的结果,就是很多美国人觉得不安全,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知道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因此他们选择了特朗普。当然看到了这些我们也可以改善现在的情况,我们发现有一些公司,还有其他的组织,他们努力给他们员工提供最基本的稳定性。亚马逊现在是最大的零售商,开始去改变他们的做法,就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给他们员工提供更多的稳定性,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洞察。这可以让我们回到此次会议的主题上,即使没有最基本的稳定性,如果我们有一些金融工具,有一些金融服务,可以获得,如果我们能够获得保险,可以去借钱,这样我们可以应对这些突发的情况,而不公正性和不平等性就是由于缺乏这些金融机制造成的。 确实,我们过去有一些成就的假说,我们现在开始去思考一些新的假说,我们去观察短期的波动性,我们要把所有这些信息综合起来看,这样的话可以找到新的方法需应对人们生活当中的不稳定性,我们可以去改善美国人的生活,也有可能会改善中国人的生活,和世界各地其它人的生活,那些人他们努力的挣扎着,要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稳定,要有更好的安全感,也许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谢谢。 赵锡军:十分感谢Jonathan Morduch教授非常精彩的演讲,他给我们带来了我们传统理解的金融,有相当不同的部分的内容。我们说传统的金融最早是帮过往解决融资,然后后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主要是帮企业进行融资和风险的控制,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就是居民、家庭。Jonathan Morduch先生的研究实际上把金融研究的方方面面拓展到了新的领域,我是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0月18日 17:05
问答环节 | 乔纳森·默多克:普惠金融新视角
问答环节 | 乔纳森·默多克:普惠金融新视角

  纽约大学教授乔纳森·默多克(Jonathan Morduch) 新浪财经讯 2018年10月16日下午,作为“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的首场活动,应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教授的邀请,纽约大学乔纳森·默多克(Jonathan Morduch)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进行了一场题为《普惠金融新视角》(A New View of Financial Inclusion)的演讲。 默多克教授此次演讲的内容是他在长期从事微型金融研究的基础上对普惠金融所进行的重新思考。他的研究对象涵盖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相关人群。1991至1993年间,他还在我国山东邹平县开展了家庭金融研究。 根据对美国四个州235户低收入家庭一年内的收支状况进行跟踪研究的结果,默多克教授对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永久消费假说”(The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提出不同的看法。弗里德曼的假说认为,人们的消费不取决于短期内现期收入,而是取决于持久收入或者说是一种长期平均的预期内得到的收入,人们通过储蓄来平滑消费。 默多克教授观察发现,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是不稳定的,当其收入降低时,仍会保持高收入时期的消费习惯,这会导致短期的财务危机。由于他们往往没有存款,可能需要去借贷以应对紧急财务需要。贫困群体缺乏应对风险与困难机制,无法满足临时出现的紧迫的金融需求,这就是造成不平等的部分原因。增加收入的稳定性可以改善其财务状况,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普惠金融的手段,让贫困群体得到资金支持,应对暂时的财务危机。 以下是问答环节全文实录: 提问1:我就在普惠金融研究院工作。我有两个问题,你有财务日志这本书,研究中国的家庭,你来中国很多次了,你觉得中国的工薪阶层有什么样的不同,你有什么样的信息想要告诉他们?另外,你的书里面也讲到,你这些书对于中国的普惠金融的实践者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 Jonathan Morduch:非常感谢你的问题。主要是两个部分,中国的家庭和美国有什么样的不同。 当然是有一些比较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在中国很多事情是在不断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也在不断的发展。在美国,实际上富裕的人群越富,大部分的工薪阶层却是在过去的20年里面他们的收入确实停滞不前的,没有太多的增长,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异,这就意味着在这里有更多的资源,通常在这里人们的存款是比较高的,但是这些财务状况的波动,上下的波动实际上在各地都是存在的,这是一种相似性。 在中国确实有很多人他们面临着这样的不稳定性,和很多美国家庭都是一样的,当然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情况可能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中国的家庭,但是有很多的普惠金融方面的挑战和困难都是适用于中国的。 你的第二个问题是涉及到我们普惠金融这个话题,我们的项目。我想在中国和其他国家,而不仅仅是中美两国之间的差异,在中国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人们会动用他们的存款,而在其他的国家人们会借钱,这是最大的差异性,这也是中国人和其他国家人的区别,在中国我们发现有一些人他们出现困难的时候也需要去借钱,也没有什么存款,也也一部分人是这样的,谢谢。 提问2:教授,下午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我读过您的很多研究和书籍,我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人们说普惠金融并没有太多的经济意义,而有一些人说普惠金融它主要是属于金融这个领域,您是如何看待的?您觉得在普惠金融方面它是否只是说在经济方面或者只是属于金融方面,还是说它也包括社会学方面的视角。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您PPT的,很多的研究都发现,在美国人们的消费平滑是0.7,而中国是0.3,因此人们觉得普惠金融对美国人来说更有意义,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是特别的重要,您觉得普惠金融对于中国人来说修改多大的重要性?对于哪些人来说是更加重要的? Jonathan Morduch:谢谢你的问题。我会非常简短的回应一下,一个问题是涉及到经济学,也涉及到社会学,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别。 社会学和人类学这里,确实给我提供了很多的洞察,我妻子就是一位人类学家,但是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所做的工作,他们是去现场和人们打交道,但是他们并不会去问这些经济学家所问的经济和财务方面的问题,因此这是存在着差异的。经济学家他们也不会去问这些特别详细的涉及到人们生活的高力度的问题。经济学家我们不会像这些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一样挨家挨户问这些特别详细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综合起来,即便如此,在我们的研究当中我们不是说知识对我们的假说从上而下进行验证,而是真正的也需挨家挨户的进行沟通了。 第二个问题特别有意思,你问到了MPC,中国人的家庭比美国人存在多,美国人特别不擅长存款、储蓄,我们总是借钱,美国人特别喜欢借钱,是的,我们美国也从中国去借钱发国债,所以中美两国人们的习惯是很不同的,有很大的差异性。但是你知道,储蓄只是满足金融需求的一个渠道,确实有很多人会借钱,也有人会满保险,在普惠金融方面我们希望更多人稳定的去存款,而且借钱的时候以一种负责任的方式和负责任的态度去借钱,很多中国的家庭、居民,他们在农村的区域他们没有获得金融服务,尽管平均来说MPC中国是0.3,美国是0.7,但是确实还有一些人没有被中国覆盖。 贝多广:我想在中国有一些数据显示出有10%的人是占全部储蓄的80%,这是我们结构性的问题,而普惠金融确实对中国来说仍然是我们需要做的一项重点工作。 提问3:我是金融电脑杂志社(音)的记者,这个杂志社是人民银行主管的。我们觉得中国的普惠金融在中国目前的落地,最后一公里离我们最后一公里落地的程度还是有很大的距离,为什么这么说?国家对普惠金融的发展很重视,另外国家对金融机构都设普惠金融事业部,而且各个大行都设立金融事业部,但是从我们劳改情况,这个成绩、效果目前我们还感觉不是很明显,而且社会上也有很多小贷公司做普惠金融,比如我们消费金融那块,但是从2017年以来,受到一些监管的影响,我们很多做消费金融这块受到了很多的冲击,本来消费金融对我们普惠金融发展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但是这样以来很多的银行在消费金融这块受到很多的限制,这样一来很多普通老百姓,在普惠金融方面受到金融的支持就越来越受到限制,这块教授对我们中国这块不知道了解怎么样,您对中国这样一个政策,这样一个普惠金融的现状有什么建议?谢谢。 Jonathan Morduch:非常感谢您的洞察,您的分享,你知道我并不是中国普惠金融方面的专家,但是我们学识面临一些共同的挑战,尤其在消费金融方面。我们要去找出哪些居民家庭是需要消费金融的,比如他们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支出,比如教育、消费他们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可能这些支出是他们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找到这些家庭是有真正需求的,而有一些家庭随意花钱,没有好的花钱的计划,我们要把这两种家庭区分出来,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都面临这样的区分的挑战的。确实有很多的公司,他们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要面临一些风险,我们要去收集信息,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好的建立一些数据和信息收集的平台,以便这些金融公司他们可以在运营当中降低他们的风险,关于这些问题我知道很多在座的各位是比我知情更多的。 提问4:非常感谢教授,我是Retre Li(音),我是人民大学一个研究院的负责人,关于普惠金融的未来,我想聆听一下您的看法,您觉得金融科技的未来怎么样,还有人工智能、区块链,他们在普惠金融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如何?您是否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看法? Jonathan Morduch:谢谢你,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领域,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这个领域,您也谈到了区块链、人工智能。我们看到现在出现了这么多的变化,真的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激动和兴奋。这些新兴的技术会给我们在金融服务方面带来变革,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大家金融科技是重点依赖算法的,在美国我们有很多的探讨,而我们探讨了金融科技,还有这些算法,可以融合给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与此同时,不要把一些人排斥在外。我们发现这些算法通过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好,这些算法指出哪些人有信用的风险,不应该给他们贷款,提供金融服务,这些算法可以指出这个人信用不好,那个人信用好,有时候这会不太公平的把一些人从金融服务领域当中排斥在外,因此在金融科技方面,我们应该去考虑一下怎么样让它更加的普惠,更加的包容,而不是把一些人排斥在外。 当然我不是各个领域当中的专家,但是我发现区块链它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安全性,还有金融科技他们仍然是在致力于解决区块链的安全问题,要成功的话,金融科技公司需要非常多的数据,要去收集那么多的数据,然后把数据进行分析、汇总,这就意味着,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我们把哪些信息提供给哪些公司,不知道他们从我们这里收集了哪些信息。第二当出现黑客和安全故障的时候,我们确实会特别容易受影响。金融科技确实是非常强有力的,非常的强大,它确实改变了金融领域,但是确实存在很多的风险,我们仍然在挣扎着去解决它们。我觉得我们应该对这些发展比较乐观,但是要特别谨慎。 提问5:谢谢教授给我们非常重要的理论的框架,的确现在在国际上,在中国到今天我们有很多的困惑,刚才您讲在微型金融、微型信贷方面,给低收入群体的平滑存款的现金流,这在微型金融是一个原则,由于微型金融机构有时候变成微型金融银行,所以它可以提供贷款的同时可以储蓄,比如它格莱珉银行可以提供比较高的利率去吸收低收入群体给它财富,但是我们中国的微型金融、普惠金融是非常奇怪的,所以8000多家小贷公司只贷不存,没有存款,还有银行吸收了存款以后,现在又发展到了用数字金融的方法,给低收入群体穿透力非常强的,这种情况促进了消费金融的兴起,而消费金融又是中国未来得三架马车。我想问这样的模式是不是普惠金融的模式?去促进这样的消费给这种低收入群体他没有更多的现金流的情况下,我们用数字的方式,因为原来的银行它可以通过很多的方法,让低收入群体和穷人先得到财富,穷人实际上最需要的不是贷款,而是储蓄,这是微型金融理论,在数字金融时代我不知道这个理论是不是被颠覆了? Jonathan Morduch:非常感谢,我是很赞同您讲的这些的,我深表同情,很有同感。前面我们谈到了有不同的机构他们不同的术语,不同的用词。比如有微观金融,微观信贷这样的用于,你谈到有8000多个小微信贷公司,有一些是他们给大企业提供贷款,有一些跟穷人提供贷款,我不你明确你关注是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这些微型公司,还是说您只是讨论给贫困人口提供的小微信贷公司,也许您讲的您的意思都包含。 确实有一些人应该存钱,但是现在却在贷款借钱,他们不应该这样做,这一点我赞同的,根据我们在全球的经验,人们如果能够获得贷款的话确实还是很有用的,但是这些贷款还有存款确实,人们都是需要的,不能说只存不贷,或者只贷不存,这两者他们都需要,需要存款,也需要贷款,也需要借钱。可能有很大的风险,有很多的困难,他们需要一些资源来帮助他们去应对这些紧急的情况。可能有一些人觉得,我们首先先存钱,然后再去借钱,但是我觉得,在全球当中,对这样的看法并没有太多的证据,当然我也赞成你的意见,先去借钱,没有存款也没有什么异议,也并不是特别好,但是存款和贷款我们都需要。 罗煜:教授您在发言当中给我们分享了很多的案例,我想了解一下美国家庭的解决方案,他们利用哪些方面来应对他们所面临的财务问题,当他们出现一些紧急状况,通常他们会采用什么方法去应对这些状况呢?他们有哪些普惠金融的方法去应对这些突发的情况? Jonathan Morduch:首先,我要说,我特别感谢您的评论,也特别感谢你给在座的各位解释了一些想法,我觉得那些想法甚至比我分享的更好,也许我们可以共同来做一下讲座,非常感谢您。您非常正确的认识到了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描述问题,但是没有分享解决方案,我本来以为我可以逃过呢,但是你把我抓住了,你不会让我走的,除非我给你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我觉得最激动人心的解决方案是来自不同方向的,其中一个是政府,不仅仅是银行,是政府,美国政府他们某些方面实际上是往后退了,将这个贫困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人他们自生自灭了,但是实际上很多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政府重新参与,提供一个家庭安全网,政府的干预,其中一个干预是在全球推广的,那就是这种普惠式的基本的补贴,比如说每个月给他们最低的救济,同时我们也希望看到的就是银行和其它的金融服务的提供方,能够在提供给贫困人群的金融产品方面能够提供更加恰当的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 其中我们感到特别兴奋的,就是信用打分,我们美国就是有这个信用评分,你的信用评分由0到800分,你的信用分会决定你的信用水平是什么样的。对于贫困的居民来说他们的分数一般比较低,所以他们获得金融服务比较困难,所以有意思的,比如可以有一个很简单的贷款产品,这个贷款产品可以使得人们能够有一些正规的金融服务的体验,因为很多穷人没有信用打分,他自己都没有信用分,所以可以由这样一些小小的步骤,帮助他们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不是一个很大的解决方案一下子能够解决的,这是一步一步的,循序渐进的。 提问7:教授您好,非常冒昧的想提一个关于普惠金融的问题,今天下午我们讲的好多都是关于国际上的经验,就是您那边国家的经验,就是关于贫困人口,对于他们提供金融服务,这个属于一个普惠金融,我想结合我们国家,我们地区的一个现状,想冒昧的请教一个问题,关于一些实际上它不是贫困人口,它是一些小微的经济体,甚至只是一些我们国家叫做个体经营户,可能就是一些个体创业者,他们需要的不是消费型的金融需要,可能有一些类似经营,但是还不完全是成熟的经济体、经营体,这种创业者,这种经营体它可能在我们现有的金融环境里不是很顺畅的对接到金融服务,不知道您那边国家有没有一些经验给我们分享,让我们借鉴。谢谢? Jonathan Morduch:我想说我希望说是有这样的经验,但是在美国我们有同样的问题,美国很多的企业家,一些小企业主,只能用信用卡,或者向朋友来借钱拆借等等,这在美国也是一个问题。实际上做一些小企业也是很困难的,有很多的监管,成本也很大,而且竞争也很激烈,大的企业跟他们进行竞争,可能比中国做这个小生意更难。当然在美国也有一些好的例子,在全球另外一些地方也有一些例子,比如小额信贷,或者其它的一些方式是可以学习的,全球的经验我就谈这一点。有一些人,孟加拉的经验,格莱珉银行大家都感觉特别鼓舞人心,而且有一些在中国也得到了推广,尤努斯教授提到了可以进行集体的贷款,比如说一系列的,一群企业家可以集体的进行贷款,过去的15年里面,就是这样的想法现在已经消失了,大家意识到实际上向一个群体来贷款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现在最佳的实践就是个人的贷款,给个人提供,给个体的企业主,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长期的关系,这个是成功的一个关键,这种长期的关系从小做起,然后关系逐步的做大。 提问8:谢谢教授,您的演讲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尤其在收入和支出的曲线。你谈到的工人他的一些曲线,我自己是有一个小额信贷的业务,我们有一个曲线是当地的住户的一个曲线,尤其是农村小的城镇,我觉得这些人可以有这么一个曲线,这些人一般他们把他们的地给租出去,他们到小企业打工,比如到工厂打工上班,一般他们不是每个月领工资,经常是一年才领一次钱。另外一个角度,他们的支出是一般的月份是很小的,有时候会给孩子支付一些学费,就是在9月份或者是大年之后,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支出,我们是给一些小企业来提供资金。 基于你的经验,在山东省我相信您也研究了一些当地的居民他们的收入和支出的一些经验,你有没有一些建议和想法?他们的财务稳定性是怎么样的呢?这些传统的中国的生活方式,这些人他们的一个财务的稳定性怎么样,或者说你可以给我们一些建议。这里面对于小额信贷是不是还是有一些机会和商机? Jonathan Morduch:这个挺有意思的,我能不能问你一个问题呢?你提到的是你会提供一些企业的贷款,有很多的社区他们工人是一面才拿一次钱的,但是他们支付钱的是中国的过年,孩子的开学季,对于住户来说,他们会需要一些要钱来进行消费吗? 提问8:有些是需要的,尤其他们有大额支出的,举个例子,如果买房子,城镇买房。 Jonathan Morduch:你会给他们提供这样的贷款? 提问8:是的。 Jonathan Morduch:那你怎么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呢?我们觉得这样的状况是挺典型的,本来是一个企业的贷款,但是他们有一些消费的需求,后来他们用一些企业的贷款进行自己的消费了,这是不是有一些问题呢,有一些小额信贷的公司,就像你们实际上并不是在做消费贷款的。 提问8:我们90%的业务是给这个小工厂。 Jonathan Morduch:不是给居民的。 提问8:不是,居民很难判断他们的风险。 Jonathan Morduch:我们看到了一个经验是,给居民提供贷款,贷款比如说住户说他们是给企业,以企业的名义贷款了,最后这个钱可能放到了自己消费的需求上了,这个可能就会带来很多的混淆和问题。如果小额信贷的机构说,我们知道你的生活,我们也知道你有消费的需求,我们干脆直白一点,就给你一个消费贷,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更加开放的,当然要做这样的对话是比较困难的,跟他们这么谈比较困难,给工厂贷款的话风险也是挺大的,我们看到某一些贷款是可以做得很好的,某一些实际上是风险比较高的相比贷款给居民。 国际的经验这块实际上并不完全是成功的,也是喜忧参半的故事,我觉得在中国可能也是挺困难的。我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只是说这里有很多的风险,可以说这些小的企业他们竞争还是挺激烈的,工厂之间的竞争,借款人有时候在偿还贷款的时候也存在一些比较大的困难,所以国际经验是说你可能说不需要担保品就给他们贷款,有这样一些想法,但是这些贷款还是需要有担保品,因为风险太高了,贷款人觉得他们不能以传统的方式做。 赵锡军:我们最后一个问题吧。 提问9:感谢教授给我们带来一些好的经验,我来自与中部的一家银行,刚才听到教授讲在美国像咱们国家的个体工商户,他们哪些人去融资还是很困难的,我们得到的信息,我们一直理解的在美国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有很透明的税务,或者各方面的社会,像你打分,企业主的这些数据,在我们认为银行有这么充足的数据下,他们应该不会有这么困难的融资方式,以至于他们拿不到贷款只能用信用卡,教授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其中最主要的困难和原因是什么?谢谢。 Jonathan Morduch:你说的信用卡是一个企业的信用卡还是个人的?我说得是很小的企业,不是大的,是很少的,非常微小的企业,一个工人、两个工人、三个工人。这些人也会用个人的信用卡,有时候虽然他们有信用的平分,这些人的分数可能是很低的,所以他们可能拿不到银行的贷款,他们不合格,所以他们只能用信用卡,这就是他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很多微小企业去面临的。 提问10:教授,我叫田玲(音),我来得中国农业大学,我有一个问题关于企业家精神和普惠金融,我也同意你的观点,那就是普惠金融能够平滑他们的收入和风险,但是最近有这样一个观点,世界银行提到说,普惠金融的贡献对于住户他们的创业以及收入的提升,普惠金融的贡献是比较有限的,所以普惠金融和这种创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就是个人居民做出创业的决策和普惠金融之间? Jonathan Morduch:谢谢,这也是我们普惠金融传统的一个思考,大家觉得为了提升收入,为了推动创业,所以这也是最早小微金融创办的初衷。光谈这点我们还是忽略了很多人们的故事,创业很重要,但是人们也有消费的需求,也面临一些应急的状况,如果你不认真的对待,如果不去设计一些产品,那么一个住户可能出现一个问题,第二他们可能把创业的钱用于消费的需求,因为他们不得不,没有别的办法。所以今天我在思考的,还有未来世界银行以及其他人,他们持续的在探讨创业以及商业的贷款,但是我觉得我们必须要非常认真的来对待这个消费,就是消费这块的一些需求。 赵锡军:好的,非常感谢,我们今天的演讲和回答问题就到此,我们再次感谢Jonathan Morduch教授给我们带来了非常精彩的演讲以及他的精彩回应。感谢! 今天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0月18日 17:01
Simeon Djankov: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无法加入社保
Simeon Djankov: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无法加入社保

  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局长Simeon Djankov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局长Simeon Djankov发表演讲。 以下是Simeon Djankov发言实录: 贝多广:谢谢陈总的精彩分享,他们在普惠金融的实践当中,已经积累了十多年的经验,对很多问题都有比较全面的看法。 今天我们开幕式的最后一位,也有一点神秘的嘉宾,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局长Simeon Djankov先生,他有一个很好的中文名字叫詹思敏。他在09年到2013年曾经担任保加利亚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这在我们国家就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了,他是经历很丰富,他拥有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当然这个名字是非常中国化的,不知道谁给你起的,非常好。实际上他是今天下午要在我们论坛上有一个环节发布一份新鲜出炉的报告,但是他强烈要求在今天开幕式上先给大家做个预告,掌声有请! Simeon Djankov:今天早上我们有了很多的讲话,所以我会尽量简短。大家提到金融科技行业给大家带来的机遇的时候,大家可能更多的关注金融的准入,很多的讲者今天早上提到了这一点,他们谈到了使用什么新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把新的融资模式运用到农业、农村、年轻的企业家,并且让这些人能够获得融资,包括帮助他们更好的获得贷款,避免一些繁文缛节。 在这方面,在过去十年左右,我们也是看到进一步加大金融准入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尤其是帮助女性和年轻的企业家获得贷款方面,我们也有一些非常成功的项目,包括盖茨基金会,他们做的项目非常成功。现在我们想说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当然可能在座大家谈的不太多的,我相信未来我们智库能够做得更好,取得成功的一方面,就是社会的保护。社会保护什么意思?我们2019发展报告是四年前出炉的,报告讲述了如何利用技术覆盖更多的人群,尤其是那些没有社会保障的人群。 为了进一步阐释这个报告,我想给大家提供一个发达国家的例子。发达国家它们怎么更好的保障呢?他们去到大学,加入公司,去到很多金融行业,像谷歌这样的公司,在公司他们会有固定的工资,除了薪资之外政府包括雇主会提供他们的社会保障,保险。比如说通过医疗保险,通过养老金,还有一些教育方面的好处。还有一些福利,也是他们可以从公司雇主那里获得的。在这里一个非常关键的就是获得社会保护你要有一个正式的工作,要有一个正式的雇主,他给你一份正式的薪水,还有其他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是德国150年前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系统,这个系统已经时间很长了,在这个模型之下,社会保障模型后面也是受到了一些影响,在很的国家也得到了应用。但是这里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正式的工作。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人们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或者很多人并没有正式的固定工作,那他们该怎么办呢?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下,只有一张幻灯,因为这个数据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大家记一。在今年的报告当中,我们获得了很多的信息,来自于2000多份的调查问卷。在这个问卷中,我们问了很多问题,其中包括你在哪里工作?尤其是你有没有固定的合同?能不能给我展示你的合同,你的工资单,你有没有定期获得这些薪资?等等。你有没有健康保险?有没有养老保险?基于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获得了很多的数据。最终算出来这样一个数据,这个数据非常惊人,基本上大概全球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在发展中国家的适龄工作人群没有正式的工作。这是关于劳动就业方面的数据,相当于是三分之二的全球人口,尤其是包括发达国家,有很多适龄工作人群并没有正式的工作合同,没有社会保障。 比如说印度,印度这个国家发展非常迅速,91%的工作人群,工作是非正式的,只有9%的适龄工作人群获得了正式工作。你可以想像一下在私营部门这个比例更加惊人,尼日利亚也是非洲国家,它只有2%的工作适龄人群有正式工作,98%的人群没有正式工作,没有社会保障。像我刚刚说到的,在发展中国家非正规性经济比重达到了64.7%。 比如说你获得了正式工作,你有社会保障,我们可以用技术给人们提供保障。比如说京东金融,还有其他的公司,它们可以用不同的视角去想。尤其是有一个不同的消费视角,现在我们都是一个消费经济体,我们在生活当中,你在各行各业可能也有一些相关的福利,但是这些都是需要资金的,我们需要用新的技术推动消费。比如说像电子钱包、在这个电子钱包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去预估,接下来他们的收入情况是怎么样的?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技术向电子钱包,让政府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福利。现在有很多国家正在试点,运用这种社会保障创新。比如说墨西哥、印度、肯尼亚的州,一共有25个国家有试点项目,利用新的技术。比如说我知道你的消费,你花出去的每一美元我们都能够从你的电子钱包中了解到。比如说你有2分钱花在了医疗保险,还有一些用于养老保险,我们就会有这些数据,制定相关的方案。 此外,还有一些在线的服务渗透率也在提高,比如说在印尼、泰国也有非常成功的试点。但是最近可以看到他们很多人并没有社会养老保险,但是现在都已经通过技术享受到了这些社会保障。 谈到最后一公里,我觉得这里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人提到了,就是怎么让人们获得正式的工作。而且所有这些可能都跟金融有关系,如果你能够获得融资,他们也许可以建立正式的企业,然后开始招聘更多的人员给他们提供社保。但我们有很多的公里不仅是最后一公里,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阶段。而且我们也应该能够使得一些正式的企业得以发展。 你们知道现在每三个工人都不是有正式的工作,或者说就业于正式的公司。所以我觉得我们不仅要提供融资,还要更好的给他们提供社会保障的体系。现在我们知道很多中国公司在加强金融准入,我觉得像美国和欧洲的公司出于一些理由,也在加大对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的支持。谢谢。 贝多广:谢谢Simeon Djankov先生。女士们、先生们,2018年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的开幕式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我们感到收获满满。让我们一起对今天上午演讲的所有嘉宾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此机会,我还想特别的致谢花旗银行,今年开始花旗银行作为主赞助机构对论坛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当然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几年内花旗银行仍然能够持续地给予我们论坛支持。我也要感谢盖茨基金会一直作为全球公益慈善合作伙伴给予的支持,感谢今年的协办机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海尔云贷和吨信金融给予的大力支持。还要感谢参与媒体论坛的合作机构,包括蚂蚁金服、宜信、大都会人寿、美团金融等机构。特别合作机构包括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国际金融公司,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以及南南金融合作中心,以及参与论坛的各家媒体机构,谨表示衷心地感谢! 最后,我再简短的一分钟,一两句话。今天下午我们要进入本次大会的主题论坛,今天下午有两场先后的主题论坛,无一场是扶贫方案,一场是消费者的保护和教育。在第一场和第二场之间有世界银行2018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文版发布会,这是一个惊喜。还有一个惊喜,就是在第二场主题论坛会上,刘晨清先生将给我们带来十家机构发起设立客户保护和赋能行动计划的启动仪式,欢迎大家参加! 在整个论坛的闭幕式上,我们特别邀请了纽约大学的Jonathan Morduch教授给我们做总结性的发言,千万不要错过。谢谢大家!再次感谢各位来宾的参与,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0月18日 16:34
穆荣均:场景方与金融机构优势互补 共建金融生态
穆荣均:场景方与金融机构优势互补 共建金融生态

  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穆荣均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穆荣均发表演讲。 以下是穆荣均发言实录: 贝多广:接下来要请出的一位重要嘉宾是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穆荣均先生。穆荣均先生负责美团金融服务业务和公司业务,他是创始人也是高级副总裁、执行董事。他在互联网行业拥有超过十年的管理及经营经验,在共同创办美团之前,穆先生曾经于05年7月到2017年5月,在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搜索提供商百度公司担任高级软件工程师及项目经理,穆先生也是专门从事迷你博客的社交媒体公司饭否的联合创始人。穆先生于02年7月获得清华大学的自动化系工程学术学位,并于05年7月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硕士学位。掌声有请穆先生! 穆荣均:非常感谢主办方,感谢贝院长的邀请和介绍,让我们有机会来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在普惠金融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我注意到今天来的合作伙伴,其实大部分是金融机构,我们作为少数的,甚至唯一一家非金融机构的代表,也是蛮荣幸的。这是我们今天想讲的一个方面,作为在服务海量客户的非金融机构,怎么样发挥我们场景端的优势和金融机构的专业能力结合,更好的帮助普惠金融走向最后一公里。我的分享主题是场景+金融,助力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 因为场景有关,我还是最简短的时间介绍美团的场景。我们的使命是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重要的愿景我们把自己定位为吃喝玩乐的小帮手,通过海量的服务,很多的平台解决消费者方方面面的生活服务,吃喝玩乐的需求。覆盖场景也是有四大场景,包括到家服务,把消费的服务送到消费者手上,包括办公场所、家里,以及大家去店里消费,怎么样从家里到店里的出行场景,以及大家从北京到上海的异地旅行场景。 经过过去多年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服务了超过接近3.6亿黏度活跃用户,以及服务超过500万的小微商户,它们大部分是我们所看到的路边的餐厅、酒店、娱乐场所,真正是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它们在实体经济中发挥了很重要的支撑就业的作用。已经覆盖中国超过2800个市县单位,深入整个广袤的中国大地。 比如说外卖,每天超过50万的活跃骑手在路上为大家提供服务。 接下来结合美团的实践,谈一下对普惠金融的理解。我们认为普惠金融是一个生态,参与的主体首先是政府和监管部门,客户有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以及我们这样的非金融机构,以及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包括行业组织、智库机构,也是行业的重要参与伙伴。对于政府和监管部门来讲,首先在国务院出台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这些是非常好的政策引导。在监管部门要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驾护航的作用,保障行业的有序合规经营,让这个市场有健康的生态。 对客户来讲,从我们的视角来看还有很多鲜明的特征。我们服务的客户大部分真的是毛细血管的构成,银行业来看小微客户其实是贷款500万以下,对于我们来讲贷款额是非常小的。它们也不会有抵押,体现出无抵押,纯信贷的特征。贷款金额小也不会等待一周,也不会等待一个月,甚至不会等待一天,他们希望在发出贷款请求的时候,在几分钟或者数小时就得到响应。普惠金融的即得性和便利性也是考核因素。 对于个人客户来讲真实的需求非常重要。我也注意到今年出现的重大危机,个人的事主后来曝出来严重的多头借贷,在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借款超过五六十万,后来作出非常不理性的行为。我们要普惠的惠,很重要一点就是让客户还款还得起。并不一定完全代表着利率足够低,但是一定还得起。包括贷款的额度不要超出他的还款能力,也包含贷款利率是可承受的状态。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注意到除了普惠的很多客户也是没有征信记录的,也会有消费的需求和记录。怎么样把这部分目前还没有征信记录的客户满足好,也是我们重要的探索。中间我们认为不管是金融机构也好,还是非金融机构,对监管来看科技是最核心的要素,对监管来讲也在倡导监管科技,很重要一点把很多行为纳入监管的视野,整个提升监管水平,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之前的乱象发生。今天我们也看到,包括监管机构,包括互联网金融协会做了很多努力。 第二点,对于整体服务客户来讲,我们认为科技的力量可以极大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一个餐厅贷款十万,如果还有很多线下服务和人力投入,这种服务是不经济的,是很难持续的。 第三点,怎么样识别信贷的风险,以及欺诈风险。在科技、大数据这方面也是有很大的优势。科技我们认为是在整个生态里面是核心的要素。 最后一个生态的理解,我们认为怎么样理解场景加珈戎,我们重场景,轻金融,金融机构是重金融,轻场景。场景方比较真实的场景可以很容易触达和理解客户,行为数据也是比较充分的反映它的信用体现。金融机构还有它的专业能力,风控是可控的,以及资金成本,海归经营。场景+金融结合起来,我们认为才能更好的服务企业和客户。银行因为只是一个切面,所以在我们的服务当中,也是小微信贷服务小微客户的闭环,但是绝不是唯一的一环,我们有其他的包括营销、供应链、物流、经营等等全方位的服务,才更好的理解客户。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再把对客户的理解跟金融机构的结合,合起来为小微客户提供金融赋能。 在过去实践当中也有小的数据分享,我们叫美团生意贷,已经覆盖了超过1500个县域单位,有268个贫困县。每个贷款是8万左右,我们因为对客户的了解,整个贷款还是比较良性的,不良率、坏账率在1%以下。年轻的创业者积极投入线下各行各业的创业,有三分之一的客户是30岁以下,他们超过一半是用来开新店,扩张以及装修。 非常简短的小例子,一个年轻人在北京务工,这是我们了解在北京务工人员的很多梦想。在北京赚钱以后回到家乡开一个小店。他14年从北京回到家乡经营蛋糕店,16年5月份使了我们的生意贷,两年内申请贷款四次,总共贷了40万元,目前已经开了五个分店。 这个例子是中年的女士,她当时经营一个店,但是拆迁打算搬迁,也是需要短期的周转。我们当时第一笔放款五万,现在已经开了三个分店。 这是一个咖啡店,15年10万放了10万,包括选址、营销方案、外卖配送体系合作。目前贷了三次,超过60万,目前在五六个城市开了12个分店。 结合我们的思考和实践,我们简单的答案是这种场景方和金融机构去优势互补,去相互赋能,以科技为核心共同建设一个金融生态,谢谢大家! 贝多广:感谢穆总的介绍,非常精彩,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我们老在街上看到美团的骑手,整个美团的业务模式跟金融有关的原来不是特别了解的。非常感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0月18日 15:10
央行消保局余文建:普惠金融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阶段
央行消保局余文建:普惠金融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阶段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发表演讲。 余文建表示,当前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由浅入深、攻坚克难的阶段,一方面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需要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发展;另一方面,要持续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尤其是部分领域,部分区域依然存在着金融排斥的现象。 以下是余文建发言实录: 主持人刘澄清:非常感谢,每次的论坛我可以说可能都是最后环节,对我也是很大挑战。现在坐的还是很满,说明对于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的议题,大家还是非常关心。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执行主任刘澄清,非常感谢大家出席这次论坛,尤其是接下来的活动。 我很荣幸主持最后一场主题论坛,以及后面的客户保护及赋能行动计划的启动仪式。我们从15年开始,每年都拓展和深入,从今年第四届开始探讨了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当中的客户保护和赋能,去年还没讲客户保护,在我的环节里面讲的客户的教育,这说明在不断地往前走。实际上对普惠金融重点和难点服务对象的客户保护和赋能是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之一,我们的活动和主题是非常贴切的。 我国在数字金融与第三方支付方面发展迅猛,处于国际的领先地位。然而在数字理财和数字保险领域仍然在艰难探索和实践当中。从现金贷的野蛮发展,P2P出现的易租宝和旁氏骗局到今年的集体爆雷,经验和教训不仅是缺乏合适的监管框架,更重要的是客户和消费者的保护和教育缺失。从数字微贷包括先现金贷。现金贷就是一把菜刀你买回来做切菜,夫妻之间有可能吵架吵起来,打起来,厨师可以做出很好的美食。数字贷款现金贷就是这样的东西,在谁的手上的问题。许多不正规的机构和平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背离了国际普惠金融客户保护原则,七项原则的六项,这个原则待会儿会有一些专家分享,现在是7+1原则。同时违背了2016年在杭州举办的G20峰会上面通过的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两项原则,负责任的创新和客户保护。这部分内容,我相信国际金融公司给我们分享,也就是说我们的创新和我们的实验是面向了金字塔底层的几亿人口,需求非常大。但是单单靠技术可以吗?半个世纪以来,微型信贷和微型金融的先驱探索者,为金字塔底层群体提供方便、快捷、适当、优质金融的梦想,将可能通过今天的数字技术而实现。 同全球,尤其是中国正在探索数字贷款模式,将可能是通向这一伟大理想的路径之一。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当中缩小数字鸿沟,重视客户保护,已经成为政策制定者、监管者、行业实践者、研究者的共识和努力方向。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把客户、消费者或投资者的权益保护好了,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也就基本到位了,就能实现无为而治,而不是说运用式的监管。当然这个要求很高,但并不是不可能。从实践经验角度,把客户保护作为商业战略,与客户一起成长,机构将有光明的未来。 从我们的探索当中有很多出问题的,它没有完全搞明白什么是微型信贷,什么是微型金融,什么是普惠金融,它就知道我的技术能赚到钱。所有的经典理论并没有过时,无论经典微型金融还是数字普惠金融这个基本原则没有改变,就是说要跟客户一起成长。 我很荣幸今天能够出席这样的论坛,而且嘉宾的阵容是非常强大的。有来自人民银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的局长,有来自联合国体系内的世界银行的国际金融公司,CGAP。CGAP是全球扶贫研究最有权威的机构。还有安信永全球咨询,还有Valerie Kindt。安信永全球咨询是全球在私营部门推动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的领导者,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果大家了解小组贷款模式,对安信永全球咨询在南美开发出来的,研究出来的以个人能力为贷款的技术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对全球影响非常大。我们还请到了Visa国际负责中国普惠金融和教育的负责人,Visa也是全球推动普惠金融的重要的推手。 我下面得邀请我们的嘉宾分享,首先要请出的是人民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余文建局长,大家热烈欢迎! 余文建:谢谢主持人。很荣幸受邀参加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我们这个环节的主题是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与教育。记得易纲行长在去年论坛的主旨演讲中特别强调,在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要树立负责任金融理念,大家知道金融消费者教育是负责任金融的三个支柱之一。借此机会,我着重想就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谈一点体会。 当前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由浅入深,攻坚克难的阶段。一方面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需要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发展。另一方面,要持续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尤其是部分领域,部分区域依然存在着金融排斥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供给侧方面的制约,也有需求侧方面的障碍。特别是近年来,数字金融蓬勃发展,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产品大量的涌现,金融产品的复杂程度也在加大,碎片化、个性化、微型化的特征日益明显。 在这么一个现实背景下面,金融消费者作为需求方其信息的获取能力,获取的便利程度,以及理解分析的能力就显得更为孱弱。这个会影响到金融消费者对金融产品、服务、特性、收益水平的判断。金融消费者有时出于不了解,不熟悉等等原因拒绝或者排斥金融服务。有时又由于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能力,基于不全面的信息,甚至误导的错误信息作出了错误决策,造成了损失,甚至酿成了金融风险。 因此通过开展广泛持续的金融消费者教育,帮助金融消费者提高在对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识、判断、决策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消费者的风险意识,使得消费者明白买者有责,卖者余责的理念。这是实现普惠金融,打通最后一公里目标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 大家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提高接收金融服务的信心和愿望,使得消费者能够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金融消费投资,这样才能提高金融消费者的满意度,才能使诸多普惠金融的政策真正落实,才能使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懂金融、信金融、用金融、受益于金融,能够真正融入到普惠金融的体系当中,更好的分享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 近年来,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将金融消费者的教育与普惠金融发展结合起来。在2016年杭州峰会通过了G20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第五项原则就是关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第六项原则是关于金融消费者教育的,明确将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列为普惠金融工作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包括像美国、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都将金融消费者教育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工作予以开展。大家可能还记得耳朵里面经常提到美国每年四月的金融扫盲月。也有包括像俄罗斯、印度、墨西哥,等等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在重视金融消费者的教育。 我们中国始终也重视金融消费者的教育,我们人民银行金融消保局、权益保护局成立以来,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工作一直我们三个板块里面很重要的。我们是金融消费者教育、普惠金融、金融消费者保护,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重点。并且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 我们这几年一是开展集中性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从13年开始,每年9月份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从14年开始,每年3·13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去年开始每年6月开始普及金融知识,守住钱袋子的活动。 二是推进金融知识纳入教育体系试点。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山西的临汾市对于小学五年级的五万多名学生进行了金融知识的学习,学完以后我们进行了评估,评估的效果发现学习过的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在金融知识的素养方面明显的优于没有接受过课程的学生。五年级学生80分以上的占90%,呈现一个高分靠的,有右边靠的。而没有学习过的六年级的学生,80分以上只有5%,76%在60到80分之间,是发散式的中型的分布。并且我们对它的家长也进行了测试,五年级的学生学过的,六年级的家长只有61分。 第三个,建立了消费者金融素养的调查制度,63.71。第四个编了一些教材。尤其是弱势的消费者金融福利能否实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能力的提高,这个时候要牢固负责任金融的理念,建立起负责任金融的金融生态圈。不管是金融消费者、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都要在金融消费者教育里面发挥很大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精准的服务于普惠金融,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我就先讲这些,谢谢大家! 刘澄清:谢谢余先生。实际上人民银行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我可以想到五六年前那个时候我们在世界银行有一个课程见到了当时的人民银行的消费者保护的肖先生。过了这么多年,今天的局长这么重视我们,而且感受到客户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了。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图文:世界银行Simeon Djankov分享2019世界发展报告
图文:世界银行Simeon Djankov分享2019世界发展报告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局长Simeon Djankov教授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局长Simeon Djankov教授分享《2019世界发展报告》。 以下是Simeon Djankov发言实录: 贝多广:女士们、先生们,我又回来了。现在我们进行的一个环节是世界银行集团2019世界发展报告的发布会,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因为詹思敏先生跟我说,这好像是中国第一次和国际同步的,英文版跟中文版第一次这样在中国进行发布。当然对我来说,我本人就更感兴趣,因为几十年前,大概是八十年代,我就是世界银行发展报告的忠实读者,那个时候我们在学校里面。每一年出来的报告,我们都想办法去把它搞来。而且不瞒你们说,有一些年份我还是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文版的翻译者。因为那时候学这方面的人不是太多,中国财经出版社他们找到我们这些博士生帮他们翻,当然是不出名的,因为他们从来很少写译者是谁。 而且每年的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品质非常高,聚集了国际上最优秀的这些研究者来研究每一年的主题。我是把它每一年的主题,比如讲能源问题,你拿来基本上就是这个领域的文献的综述,而且也是非常前沿,有前沿的观点,对于做研究的人士非常有价值。后面还有很多介绍参考的书目,对于学生和学者来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今年的报告,我粗粗翻了一下,没来得及细看,工作性质的改变。一会儿Simeon Djankov先生会详细的介绍报告,总的来说在数字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老百姓工作的形态和性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实际上我们自己也能体会到,前两天我去金融街的餐馆吃饭,餐馆里面没有服务员了,给你一个IPAD让你自己点。当然大家担心的机器、数字化的经济可能驱赶了一些劳动者。但是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个现象,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很多新兴的企业现在是重要的就业岗位的吸收者。比如你们在北京,你们看上地那几家金融科技公司,我去过百度,人山人海。你到亦庄、京东,你上它的楼等电梯要等半小时。比如首钢没了,它发生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剧烈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当中,我们要考虑普惠金融,或者说包容性的增长,这个概念我觉得是今年Simeon Djankov先生主持的研究报告非常及时,而且刚才因为我跟他在交流,他觉得这个事情的发生尤其对于中国的意义非常大。我们也非常荣幸在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发布世行的发展报告。这个报告我相信对各位思考这些战略性的、前沿性的问题,都会带来头脑风暴式的激荡。 接下来请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局长Simeon Djankov教授分享这个报告,大家欢迎! Simeon Djankov:非常感谢,有一些人参加了早晨的会议,在早晨我也做了发言,我谈到了世界发展报告的一个层面,它也是和我们今天的主题普惠金融结合在一起。 在此多很多人开发出了很多新兴技术,这些新兴的技术使一些企业、家庭、个人能够更好地获得金融服务,实现普惠金融。那些技术也可以去用在社保方面,这是另外一种包容性的发展,可以提供劳工的保护,养老金的保护,不仅仅是在贫困的国家,在中等收入国家和高等收入国家,它们都需要进一步提供劳工的保护,尤其是退休金的保护。 这是我们报告的一个主题,工作性质的变革和改变,当然除了这个主题之外,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主题,涉及到未来的工作。很多经济学家、科学家、政治家,他们都在探讨技术是如何改变工作的,很多的评论和意见都是负面的,他们觉得由于新兴技术的发展,很多人会丢掉工作,有些人已经丢掉了工作了。这会造成收入的不平等性,而收入的不平等性会造成社会的紧张局势,因此有些觉得这种发展是负面的现象,或者至少这种技术的发展,这种力量造成了世界上更高的收入不平等性。 正如贝博士谈到的,我们每年都会推出新的世界发展报告,做一些新的研究,收集新的证据。我们要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新兴的技术是否使更多的人失业还是创造了更多的工作?这是我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确实在世界各地可能由于技术的变革,还有全球化的发展造成了收入不平等性的增加。 在美国,还有很多的发达经济体,人们都有这样的看法。让我们感到震惊的是关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实际上每一年技术确实会摧毁2000到2500万的就业机会,由于自动化使这么多的人丢掉工作。但是每年新兴技术新创造的就业机会达到了6000万。比如说卡车司机、出纳员,他们失业,实际上新会计师、律师、外科医生这些高技能的工作也有可能会被替代。在这些行业当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例子。机器人它们的技能甚至比这些高技工的专业人士更高的,而且机器人工作成本更低,因此不仅仅低技能的工作会受到影响,高技能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但是,也会产生更多的新兴就业机会。很多的新兴就业机会是发生在东亚、中国、马来西亚、越南,等等。很多的全球新兴就业都是发生在这些东亚国家的。 为什么呢?我想大家应该更清楚背后的原因,这些国家的人民受教育水平不断上升,再加上有非常好的基础设施。在非洲、中东、南亚没有这么多的基础设施,在拉美也缺乏这些基础设施。第一个问题是这些技术是否摧毁了就业机会,回答是不是的。确实替代了一些机会,但是也产生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个问题,技术是否会造成不平等性?这也是否定的回答。我们可以看看最新的世界银行的数据,是过去15年当中的数据。我们看看在世界上140多个国家,不平等性是否提升了,降低了,还是没有改变。在145个国家有7个国家的不平等性上升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土耳其,还有一些小型的经济体,他们是不平等性上升了。在10到15个国家当中没有变化,在其他的国家当中是在过去的15年当中不平等性下降了。因此技术发展并没有造成不平等性的上升。 世界上有1.1%的人他们变得更加富有,这造成了政治和社会上的紧张局势,但是这和不平等性的上升不是一回事。 下一个问题,我们要回答对今天的主题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的,技术产生了新兴的就业机会,不平等性也没有上升,这是好事。现在出现了新的工业化的革命,它意味着什么?我给大家展示一个图表,这个图表和前面的讨论是具有相关性的。 我们比较一下这一次的工业革命和以前的工业革命,比如说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明,七十年代计算机的发明。现在有新兴的工业革命,大家有新的商业想法、服务想法或者社会方面的点子,譬如说社会是如何运用的,我们有了新兴的点子。在5到10年当中,我们看看这些点子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大家知道淘宝在10到12年当中,基本上是白手起家,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平台,它的营业额去年达到了8000亿美元。还有在平台上900万在线商户运作。 另外一个例子,可能并没有淘宝那么大,但是我们有约旦的卖书平台,8年前创建的,现在这个卖书平台已经占据了书籍出版和发布的80%的市场份额,在全部的阿拉伯国家这个份额达到了80%。这是非常好的例子,你有非常好的点子,在线的技术帮助它们快速发展。它们最开始并没有太多的物理资产,现在也没有太多的物理资产,但是发展非常迅速。 我们看看去年有53中国的公司,40家美国的公司,不到10家日本、欧洲的公司得以快速发展。像中国还有美国,它们在在线技术的发展方面是处于领先和主导的地位的。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也是我们思考的,看看其他的国家,它们如何迎头赶上,开发并且利用这些技术,用在南非、南亚,你知道欧洲在科技发展方面是大大落后的,还有在拉美如何开发并且推动这些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报告不仅给出了答案,也提出了问题让大家思考。 下面这个图表可能让大家感到比较惊讶,对于新兴的技术来说,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以前的工业革命和现在的工业革命,有两个特征。第一个,我已经展示了扩张的速度要比过去快得多。第二个特征,对于我们今天的讨论也是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的,即新兴的技术基本上来说可以被那些获得国更加良好教育的人去利用。在以前的工作当中,譬如说你不需要太多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前台,可以成为卡车司机,但是现在这些常规的工作已经被机器人替代了,工人必须要做一些高技能的工作。那些工作是需要更多的认知技能的。我们需要很多技能,这里有一个展示,孩子从他们出生起,甚至在大家出生之前,他们的妈妈就需要去进一步的获得教育,获得更的健康,这样她们生出来的孩子将来会过更好的生活。我们要进一步扩大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我们必须关注这些孩子最初几年的教育。这是对孩子的大脑拍摄的图片,左边这个孩子的脑部发育不良,这两个孩子都是男孩。这个孩子是3岁,平均来说能够获得80%的营养。而右边这个孩子是获得了精心的照料,100%的营养。大家会发现这两个孩子他的大脑发育情况是不同的,左边这个孩子他的营养获取和右边孩子相比只是少了20%,但是他的脑部发育远远低于右边这个孩子的。现在在中国有20%的还有,在尼日利亚有90%的孩子,在印度有60%到65%的孩子是属于左边的类别,没有获得最基本的早期健康和营养供应,后面如果他们去上学,开始工作的时候,他们的能力没有那些在早期获得良好照顾的孩子能力强的。 当然在我们的报告当中还有其他的图表,给大家展示这个图表是因为这个比较有意思。昨天是世界扶贫日,我们评估一下世界在减贫方面有哪些进展,我们取得的长足的进展,尤其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了最大的进展。但是还是有世界各地8亿的儿童,他们家庭没有足够多的资源支持他们,或者他们的家庭不知道如何更好的支持他们,这样孩子长大之后是无法做好准备迎接下一阶段的工业革命的,他们是无法充分利用现在所开发出来的技术的。除非我们联起手来共同采取一些行动,以便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进一步推动技术的发展和普惠金融,给这些孩子提供社保。 我们也要利用这些新兴技术来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教育,来进一步给他们提供社会保障,提高他们的健康。我们今天谈到了普惠金融,很多人介绍了人们在金融服务的可及性话题,但是实际上我们现在开发出来的技术也可以推动普惠金融教育,普惠健康。我给大家举了一些例子,在我们的世界发展报告当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中国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社会的发展。 贝多广:我们看看有没有想要提问的。 提问一:您好,我是金融时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您认为影响我们未来工作性质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谢谢。 Simeon Djankov:这个基本的问题今天上午大家提到过,如果能获得技术,想要获得高科技技术必须要有一些基础设施,必须要有宽带。如果你没有在线的技术,同时还要有最基础的,道路,包括机场,等等。这些才能有贸易,你可以有东西,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设施你卖不出来。所以为什么东亚、中国,还有其他的国家它们在吸引这方面的工作还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在新兴的市场里面,实际上这也是唯一一个,我们有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在中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印尼,也有比较好的基础设施的。实际上很多其他的地区是没有这些好的条件的,一旦我们做了这个之后,或者我们做这个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是否让他们为将来做好准备,而不是为今天做好准备。因为他们学的很多教材,比如来自美国、欧洲的,还有先进经济体的教材,实际上给孩子做好今天的准备,不是对未来准备。他们学的东西未来机器人可能比我们做得更好,基础的语言技能,基础的数学和科学。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所谓的适应性,就是从一个议题轻易的转到另一个议题,确保能够有互操作性在各个不同学科之间能够自由的游刃有余。很多的教育体系,包括中国的教育体系并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如果你要成为会计学习会计,如果想要做一个工程师就做工程师,很多的技能实际上是没有做好准备的,所以很多的教育体系要更加灵活。有些国家也在做实验,新加坡是做得比较好的,还有韩国。当然有些国家比较穷的越南,它们开发出了一些比较好的方法去更新它们的教育技术。所以这是另外一个部分,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觉得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它会受到技术发展的影响。比如教育的融合,教育的纳入,有了高科技之后你可以贫困的农村和大城市也都可以享用到同样的材料和素材。 提问二:谢谢,特别精彩的报告。你说要有社会契约应对影响到未来工作的复杂因素,你认为在某些国家里面可能这些方面在形成。因为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好像很难达成共识,你是否给我们举一些例子?你认为你所呼吁的新的社会契约在形成。 Simeon Djankov:一般在我们谈这个问题,比如说技术的力量、市场的力量,社会的力量,谁做得最好?比如北欧的国家,芬兰、瑞典,组合的比较好,但是他们有很高的收入水平。因此如果我是一个研究人员也许我也可以做同样的事情,新加坡也是如此,我们对能力资本指数做了测算,新加坡是排第一位的,大大超前的。大部分国家都觉得挺不错的,但是目前我们离新加坡还很远。 更加有意思的事情是否有些国家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在开发制定一些社会契约方面能够在医疗、教育、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保障等等都有一个很好的社会契约和设计。在我们的研究中,三个地区并不是仅有一个地区主导。东亚是在教育方面,教育的完成率方面还是非常好的,以及在基础设施方面。当然还有一些全球的国家能够做得比较好的组合,比如说秘鲁,秘鲁在十年前就有这种侏儒症,也就是说发育不良的,可能32%的孩子,由于没有足够的营养出现这样的问题。再比如他们在公共以及私营的资源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对于早期儿童发展做了很多投资。现在秘鲁之前是32%的矮小症,现在降到了12%。不仅仅从卫生健康入手,看一下目前面临什么问题,比如在家庭层面没有足够的资源,需要社会的保障。还有母亲有一些健康的问题,我们要帮助她们识别出来,在孕前识别出疾病,孕前的筛查技术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在教育和卫生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政府怎样重新分配资源。在秘鲁评估了公共开支,未来需要在医疗和教育进行投资。当然其他方面的投资就会减少了,怎么能够更有效的做,比如军事的投资要这么多吗?警察如何更高效一些,等等。在南部的一些国家,比较贫困的,比如说西班牙,等等,他们的健康指标,早期儿童发展的指数,这是在斯里兰卡的,它的发展比较好。因为当时有很多孩子因为疾病去世了,他们就提供普遍的金融服务给孕产妇,帮助他们应对这个问题。不一定非得瑞典才能取得成功,贫困的国家也可以做出自己的案例的。但是怎么样能够在一些更加昂贵的服务里面有效,尤其是普遍的医疗服务,斯里兰卡都做到了,我相信很多其他的国家也可以做到的。 贝多广:2019世界发展报告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王小龙:金融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扶贫一定要有阶段性
王小龙:金融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扶贫一定要有阶段性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小龙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小龙发表演讲。 王小龙关于金融扶贫谈了三点,第一,精准扶贫必须紧密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我们国家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扶贫工作得到了财政金融的大力支持,其中财政资金的支持是源头;第二,金融扶贫必须因地制宜,创新产品和服务;第三,金融扶贫的内涵必须不断地深化。 王小龙总结道,因此金融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扶贫有阶段性,但是金融服务永远在路上,最终的目标是更好的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王小龙发言实录: 主持人闵路浩:下面有请第二位演讲嘉宾,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小龙先生。王理事长长期从事金融工作领域,他是一位出色的审计专家、税务专家,目前也是我们农村金融主力军的掌门人,大家掌声欢迎王小龙理事长! 王小龙:感谢闵教授,各位来宾,我们浙江农信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金融机构,我们有81家法人机构。目前的资产规模是接近25000亿,存款规模是19800多亿,营业网点有4200多家,占到了全省银行业的将近三分之一。目前我们浙江农信在全国农信各个省份的排名差不多在第三名,不良率是1.3%,低于省内的银行业平均水平,也是全国农信不良率最低,利润最高的机构。 浙江是我们国家城乡差别最小的一个省,目前全国的城乡差距居民收入比是2.71,我们浙江是2.05。同时也是扶贫工作做得最好的一个省,我们目前的扶贫标准是全国的一倍,目前全国是人均收入2300,我们浙江的标准是4600。基本上大数上完成了脱贫的任务。 今天这个主题非常有意义,因为精准扶贫是国家三大攻坚战之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完成。金融机构在金融扶贫上面应该说是责无旁贷,而且也能够发挥非常好的作用。 我们农信社本身就是在这方面承担了重要的使命和责任的,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生活的困难,一直以来是我们农信社的承担任务,也充分体现了我们把服务挺在最前面的情怀和担当。 今天高朋满座,我就先给大家分享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在我们浙江西北部的淳安,大家知道千岛湖的地方。我们浙江省提出了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创新举措,也就是说一个村的集体经济低于10万,就是属于集体经济薄弱村。我们要用一两年的时间把村级集体经济都能够提高到10万以上。我们淳安有一个叫石门村的集体经济薄弱村,这个村在千岛湖的边上,但是这个村有4550亩的集体生态公益林。这个生态公益林国家每亩有35元的补助,也就是说总共有16万元的政府补贴。金融就是加大杠杆,如何放大这笔资金的效益是这个村增收的关键。我们从今年5月份以公益林收益权质押,在石门村发放了230万元的贷款,我们把贷款用到了乡里引进的优质旅游项目,每年可以获得27.6万元的收益。有这样的加杠杆方式把村里的消除薄弱任务完成了。县里面看到这样的做法非常支持,在全县414个村推行这个模式,农商银行总共发放了2.5亿元的贷款,基本覆盖了所有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我们农商银行通过这样的模式,把一个县的消除薄弱任务全部完成了。 第二个故事是在我们西部的衢州,衢州柯城区有一个农民,他64岁了,由于家庭的变故,没有劳动能力,也不能够外出打工,所以一家都靠低保的救济过日子。我们农商行负责对接扶贫的信贷员了解到老陈养过羊,而且没有资金,年龄又超过了扶贫贷款的上限,这种情况在目前农村非常多。为此省支持从60周岁提升到65周岁,老陈作为第一批获得了三万元的小额信贷贷款,重新当了养羊的人。信贷员帮助老陈联系销路的问题,第一年养了20只羊,获得了两万多元的收入。柯城区农商行长期坚持造血式的扶贫,要求每位信贷员对接不少为10位贫困户。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6万户,金额超过了7亿元。财政贴息1385万元,帮助柯城区一半以上的低收入农户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第三个故事是在我们南部的温州瓯海,瓯海区有一个农民叫林克良的,因为残疾过去只能依靠政府每月900多元的低保补贴养活一家四口。他虽然残疾,但是有一颗勤奋务实的心,希望能够通过自主创业种植油茶改善生活条件。但是苦于没有抵押物、保证人,启动资金没有。在这个时候,我们从瓯海农商行客户经理那儿了解到,又推出了农民资产受托贷款融资的模式,他将自己的农房作为受托资产,向瓯海农商行贷款了三万元,流转了200余亩耕地,都种了油茶。通过这样的模式解决了贫困的问题。 目前我们瓯海农商行通过这一方式,以后向8500户发放贷款35亿元,同时瓯海农商行还充分发挥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承包了这个区103个薄弱村的攻坚任务,当年就实现了全部的摘帽。 这三个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故事,是我们长期以来坚持把服务金融挺在最前面的好处。 第一,精准扶贫必须紧密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我们国家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扶贫工作得到了财政金融的大力支持,其中财政资金的支持是源头。这些年来浙江广大的农村得益于浙江特殊的财政政策,我们是省管县财政,县与县之间的均衡省人民政府是非常重视的,我们浙江的城乡差距小,地区差距少,主要是得益于财政。而金融主要是要围绕着财政资金,财政补贴来加杠杆。前面讲的第一个故事,实际上就是我们紧跟财政补助资金加杠杆,这样的一种方式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二,金融扶贫必须因地制宜,创新产品和服务。昨天我就说,我们今天的农村金融最大的困难就是抵押物没有。农村的宅基地是集体所有,农村的土地也是集体所有的,不归农民具体个体所有。他没有合法的抵押品,这给金融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各地的农商行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创造性的去设定了抵押物。比如说瓯海模式,实际上就是把它创新抵押物,农民种在地里的树本来是活的,不能搬动的,不宜抵押。但是我们一个一个的到田里去把每一棵树套起来作为我们的抵押物,需要各地因地制宜的创新,没有这些创新就解决不了金融信贷的问题。 第三,金融扶贫的内涵必须不断地深化。从解决贫困问题到解决生产发展需求,到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在中国每个地区,每个阶段的扶贫内涵都有所不同。比如我前面讲的,我们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0多年居全国各省的首位。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但是浙江的扶贫任务依然是有的,尽管我们的扶贫标准是高于全国的一倍,但是很多别的地方按照我们的标准是脱贫了,但是不等于在浙江没有扶贫的对象。因此金融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扶贫有阶段性,但是金融服务永远在路上,最终的目标是更好的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位来宾,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浙江农信愿与社各道共同努力,坚持把金融挺在最前面,为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应尽的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闵路浩:谢谢王理事长的精彩演讲,他给我们提供了如何在中国的发达地区充分利用金融创新,以及加强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提供金融扶贫方案这么一个案例。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郑文凯:金融扶贫是一项非常艰巨且需要有创新的工作
郑文凯:金融扶贫是一项非常艰巨且需要有创新的工作

  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发表演讲。郑文凯表示,金融扶贫和金融为中低收入的农户服务,实际是一项非常艰巨而且需要有创新模式的工作。 以下是郑文凯发言实录: 主持人闵路浩: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感谢贝多广老师,他是我的师兄,他邀请我参加这次会,也非常荣幸回到论坛,对这个论坛非常有感情,谢谢贝老师。 昨天是世界扶贫日,也是中国第五个全国扶贫日。离总书记定下的2020年实现全面消除贫困还剩两年时间,今天讨论金融扶贫这个环节,我真是恰逢其时。金融扶贫是依托我们金融系统依照市场机制,变输血式的扶贫为造血式的扶贫,推动贫困地区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贫困户响应,相互促进、共同参与的贫困治理机制。满足贫困居民的自发性需求的扶贫模式。 在我们国家八十年代以前,金融扶贫主要以农业信贷的补贴为主,这个时候主要是靠财政输血,倡导的是增加信贷供给。八十年代以后,慢慢才形成农村金融这个概念,也开始重视市场的力量,也开始重视储蓄的功能。但是我们现在也要看到仍未脱贫的人群还是非常多的,他们处在交通不便、教育程度低下、人口失衡的边远地区。除了长期坚守在农村的邮储银行、农发商、农村信用社,还有广大的基层员工之外,技术类别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相对来说是缺失的。中国要在2020年之前完成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的目标,我们金融的任务还是非常重的,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我们金融扶贫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我们征信的基础比较薄弱,金融扶贫和地方政府的互动、配合还有待完善,我们的金融机构参与扶贫这样一种行为的内部激励考核制度,服务体系还不够成熟。在金融市场上针对扶贫的金融创新相对比较少,数字金融介入到金融扶贫这个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所以我们今天接下来的环节请了几位重量级的嘉宾来跟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走进贫困山区的一百公里。今天大会主题是攻坚最后一公里,我想稍微改一下,金融扶贫想扩充为如何走进贫困地区的最后一百公里,如何走进贫困家庭的最后一百米,如何走进贫困人口的心里的最后一厘米。 接下来,先有请第一位嘉宾,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先生。他是一位农业专家,长期在政府主管农业,现在任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他是我们中国扶贫事业的掌门人。有请郑理事长。 郑文凯:非常感谢主持人,我是对于金融领域我就是领工资熟悉一点,别的确实是外行,今天主要来学习。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机会,也让我们有一个好的场合介绍一下中合农信,就是我们扶贫基金会当年举办,已经和独立面向市场的中合农信公司搞的农村小额信贷。 我们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金融扶贫实践是始于由世界银行九十年代实施的秦巴山扶贫贷款项目。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成为了一个专注农村金融的公司,它做的主体业务还是小额信贷业务,当然也拓展了一些其他帮助贫困农民销售农产品的电商产品,还有一些保险产品。它现在的小额信贷业务覆盖了全国21个省的300多个地区,贷款客户36万,贷款余额超过了80亿元。今年底大概能到100亿。现在它是我们国内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百米,探索为农村种地收入的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一支生力军。 金融扶贫和金融为中低收入的农户服务,实际是一项非常艰巨而且需要有创新模式的一项工作。这些年,我们体会主要在这几个方面切入和实践,当然也包括要研究和思考。 第一,要把农村金融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相结合,实现创新发展。随着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全面落实,实施两大战略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将进一步积聚农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稳定实现脱贫、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样的历史进程应该说对农村金融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农村金融发展的非常良好的机遇。我们要用新的眼光和视角观察分析,来推动建立多层次、多手段、广覆盖的农村普惠金融的供给体系。 现在从扶贫领域看,这几年搞了一个叫530贷款,5万元以下,3年以内,对于贷款农户来没有利息,这个利息用扶贫专项资金贴息搞的贷款。现在看效果总体上还不错,但是覆盖面大概是700多万户。我们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整个户数是2980多万户,所以要是跟这个基数比应该说还是不太足的。当然,到去年底贫困人口已经剩下了3046万,按照每家3口人的话,就是1000万户左右。怎么把剩下的这些户都能够覆盖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第二,根据服务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为服务对象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产品。我们中合农信在实践中感到虽然我们的服务群体明确,就是要面向中低收入群体,但是也需要细分。比如这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刚刚脱贫户,还有没有进入建档立卡,但是他处于中低收入那个档次的。农户里面有农业户和非农产业,还有种植业、养殖业多种。中合农信一信贷员就是认真分析研究这些农村、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的数量、规模和服务品种,包括针对这些服务品种提供和找到合适的方式,这样就能够对农户提过更好的服务。 我到了扶贫基金会工作以后,我和我们中合农信做了几次调研,给我比较深的感受就是我们一线的信贷员不仅仅是一个信贷员,有相当多一部分实际上是三农工作者。当然这个跟工作联系也非常密切,因为信贷员贷了款就要关注农户的还款,按期、足额关注他的还款能力,好多信贷员实际上帮助贷款的客户千方百计的推动所要做的项目能够做得好,提供信息,包括帮助他协调有关方面,协调有关的市场主体。当然国家的大金融机构队伍确实非常庞大,但是一般的正规大金融机构的基层信贷人员是很难能够直接做到进村入户搞金融服务的,在这个方面我们下一步实际上正规金融机构也可能要进一步探索农村普惠金融怎么做。普惠金融挺重要的,就是要打通最后一百米,这一百米是让老百姓,客户需求往上找,还是把工作往下延伸。 第三,要看到农村金融需求还会呈现更加多元、多样,要针对不同主体的需求丰富金融服务的内容。微型金融也包括了小额保险、小额储蓄、小额汇兑等方方面面。我们可以看到小额保险在农村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中合农信做了一些,都是和小额信贷相关联做的,对于需求来说是杯水车薪,还是很少的。 第四,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和新技术手段,发挥数字技术的低成本,广覆盖的功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可获得性,这样有利于解决农村小微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让农村老百姓能够得到及时更好的服务。 这方面即使在贫困农村,应该说手机的运用也比较普及了。但是,用手机本身和运用手机去获得金融服务这个中间还要做相当多的培训、推广,和我们直接提供的一些咨询和服务。 第五,开展金融教育,缩小和城市人口的金融知识、数字这方面的差别。我们要看到农村、农民的金融知识还比较薄弱,由于金融知识和能力不足,他们识别抵御风险的能力,辨别真伪的能力都是有差距。这些方面发生的问题确实不少。我们现在中合农信搞了一个金融研究机构,要做一些深入地,通过较大面的调研进行深入地研究,针对这些有点代表性的数字来进一步优化和设计这方面服务,包括培训、推广的新方式和内容。 刚才主持人也讲了,昨天我们参加了国家扶贫日的活动,还有两年,今年的1017已经过了,明年一个1017,后年一个1017,2020年底就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后的时间节点,这个时间节点大致上也和两年百年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也和我们建党一百周年相重合,所以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于中国扶贫事业来说,对于中国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这两年的时间非常关键,总书记讲叫决战决胜阶段,我们也期待,因为我一手托两家,一方面中合农信公司,一方面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我们的归口管理部门,上级领导又是国务院扶贫办,我也借这个机会呼吁各位在金融扶贫、金融创新、普惠金融,特别是通过金融扶贫促进产业扶贫这些方面给予一些深入地研究和指导。谢谢大家! 主持人闵路浩:刚才郑理事长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就是中合农信。中合农信是我们比较特殊的小额信贷机构,跟普通的商业机构不一样,他们主要是公益性的。在农村的小额信贷和小额保险做了比较有益的探索,是国内小额信贷机构的典范。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贝多广:最后一公里是普惠金融面临的一项全球性难题
贝多广:最后一公里是普惠金融面临的一项全球性难题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贝多广表示,“最后一公里” 问题是普惠金融面临的一项全球性难题,它的难点有物理距离上的原因,但远不止于此。 以下是贝多广发言实录: 贝多广: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紧锣密鼓,今天的内容特别丰富,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现在是我向大家发布我们今年新鲜出炉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 今年我们的主题是叫攻坚最后一公里,这个报告有这么一些主要的观点或者说要点。 首先,什么叫最后一公里?第二个,我们归纳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五种模式。第三,我们提出了对于金融聚合器模式的探索,是作为五之种模式之外的一种新思路。第四点,我们提出了一个核心的观点,要讲最后一公里变为第一公里,最后我们讨论建设数字普惠金融的生态系统,这是整个报告的大致主要内容。 什么是最后一公里?这个词是用得比较多的。不光是中国有这个问题,实际上国际上发展中国家都喜欢用这个词来表示这些中小微企业以及弱势群体,它们接受金融服务很难,很微弱,这样一种现象,比较形象的用最后一公里,走完了99公里,还差那么一公里是最难最难。 但是对它的理解千万千万不要仅仅局限在一个物理的认识,也就是说距离很远,空间距离比较远这个概念。这是一个概念,确实距离远、边远山区,尤其像中国地形比较复杂,我们到浙江去要坐船到一些海岛。我们到内蒙去,要骑着马到一些村庄,这都是非常难的地方。但是最后一公里不仅仅局限在这一点,最后一公里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要给这些中小微弱的服务对象提供的金融服务,它的产品不太适合这些被服务的对象。这个是问题的根本。也就是说你是坐在北京城里,抱着一种热切地情怀说这帮人太苦了,我应该给他提供金融服务,拿着中关村的,金融街的产品就到那儿去了。你会发现当地的老百姓对这些产品不感兴趣,你怎么真正解决他的实际问题?像今天上午很多嘉宾提到的,短小极平,这些灵活的还款,当然最好是成本比较低的要求、诉求,这些都是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人员他们所期待的,但是我们不够。 如果要去设计这样的产品,我们回过头来又发现,我们这些金融服务的供应商,我们能力也不够。我们相应党的号召,我们做普惠金融,但是我们怎么做呢?我们制定了一个很好的战略,但是怎么执行?我们自己的能力不够。当然,你即使到了村里面,你还会发现这群人他们的能力也不够,他们很恐惧,或者他们容易受到欺骗,等等。这方面的金融教育、金融素养的问题在最后一公里上也充分地表现出来。当然还有更多的,今天上午很多专家提到的整个金融环境,法治环境、信用体系的建设,等等,包括一些政策监管上可能也不是那么给力。实际上最后一公里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它代表的是我们普惠金融服务的缺口,反映的是这么一个问题。 全世界对这个问题有很多探讨,比如讲金融机构下沉建立分支机构,不光建在县里面,建在乡里面,建在村里面的直营模式,靠机构自己建立。当然这个建立,大家都知道金融机构要保本,要盈利,怎么节约成本?很快出现了所谓的代理模式,找一些当地人,当地的商店,当地的小商小贩扮演这种代理模式、社区模式。 另外一种,在其他国家也是比较普遍,在中国的很多乡村比较普遍,所谓的互助模式。村民们互相建立一个类似于资金互助社、合作社,互相支持,这种互助模式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是用互助的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当然大家知道,现在最流行的,也是让大家感到最有前途的是所谓的数字模式。一竿子插到底,直接用手机让最后一公里上的那些弱势群体能够获得金融服务,这个在最近几年全球发展的非常快,尤其在中国。 另外一种就是供应链模式,这个探讨也非常多,我们看到一些BATJ的企业,找到龙头企业渗透到它的中小微的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些模式大家多多少少都比较熟了,当然这些模式都在发展。但是我们也看到,这种单一的模式好像都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哪怕是现在最先进的,今天上午蚂蚁金服也好,美团也好,或者其他机构也好,他们都有比较先进的一些科技的模式。但是紧紧靠这个恐怕也不能解决问题,要不然我们不会花这么长时间讨论攻坚最后一公里。 我们今年提出一个观点叫金融聚合器。聚合器这头有很多人,那头有很多人,中间有很多人提供服务。如果能形成这样的聚合器可能降低中间的各种成本以及出现的各种风险,它其实起了中介的作用。但是它有一定的商业目标,也有一定的公众协调力。它可以是一家公司,一个代理商,也可以是当地的社区机构。但是我们脑子里想像当中的,我们希望如果是一个比较商业上可持续的金融聚合器,它覆盖的人群要达到一定量。比如达到几万人,我们希望找这种案例,能够达到20万人,能够覆盖到这么大的群体。这里需要有一些实践当中的探索。 现在来看,大概有三种主要的聚合器模式。 昨天下午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的一厘米,由我们大卫先生做了白皮书的研究报告发布,他讲到了这三种模式,但是讲得比较简单,大家可以去关注那个报告。 现在我们归纳的一种叫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聚合器模式,也就是传统的去建立这些分支,建立代理商,甚至包括有些数字模式,就是物理上去理解深到最后一公里的。比如讲在我们国家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阿里巴巴的村淘,做了很多探索。还有我们浙江农信社的丰收驿站,都算是非常有益的探索,深到乡里面,村里面,通过电商解决最后一公里。 但是也不是说就解决问题,据我们的观察,成本也不低,也必须要有相当的规模才能覆盖它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种就叫风险共担的,刚才说了这种互助的形式,如果把这种民间的、草根的互助形式变成一种有组织的模式,这方面也有一些探索,比如讲我们知道在浙江的澧水,因为它们是金融改革示范区,用村庄做某种程度的担保,风险共担,使得村里的人开始借款,这也是一种基层的聚合器模式。但是如果只是一个村的话,我觉得这个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因为按中国一般的一个村也就是1000人、2000人的规模,但是如果把一个地区的村连起来这就是很大的挑战。 第三种是基于就业保障的聚合器模式,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尤其值得我们今天参会的嘉宾们关注的。就像今天上午世行的詹思敏先生讲的,在未来的数字化经济当中,就业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所谓我们理解的单位了,没有正式的固定的工作单位。这些人的就业保障怎么解决?未来随着数字经济发展以后,这种工作形态可能会越来越多。比如美团他们有54万骑手,这些人实际不是美团的员工,他们的就业保障这些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实际上他们也是弱势群体。怎么样在这种基础上形成一种机制,产生这种聚合器的模式和效果,这是现在需要探讨的。包括滴滴,我经常坐滴滴,他经常抱怨。他跟把自己跟滴滴拆开的,但是这些人的利益怎么保障?也是很现实的问题。 这是我们提出来,而且正在探索过程当中,我们希望在座的各位,社会各界能够跟我们一起来探讨这种新的模式,能够争取更好的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大家可以看一下昨天新鲜出炉的白皮书,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厘米这本书。在我们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大家可以下载这篇文章。而且这篇文章有中文版,也有英文版。这个领域研究的刚刚开始的一步,我们相信也是抛砖引玉,我们今后的研究、实践要进一步往前走。 在最后一公里当中最核心的,根本的是认识上的问题,也就是说你不要把它视作最后一公里,而要把它看作是第一公里。这是你的真正客户,如果是这样一种认识的话格局就完全不一样了。从被金融排斥到被包容,被排斥的群体突破了金融服务的第一公里。而这个第一公里的核心,你要真正把这批客户中小微弱作为你的客户,你要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产品要为客户的需求去设计。这个是非常非常关键的。这种理念,这种概念,我觉得在我们中国的普惠金融的事业当中要大力的提倡。 这里包含我们讲了几点,要满足不同阶层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富的农民跟穷的农民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对金额的需求,长短期限的需求。要特别重视客户的金融健康,国际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最后一公里打通以后有很多弱势群体从借不到钱到借过剩的钱,所以金融健康是很突出的概念。实现社会效益、商业效益供应,保持可持续发展。 非常核心的一条,要以金融科技作为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重要保障。传统的普惠金融,我们知道四十年前在东南亚国家,南亚国家,拉美国家发展起来,它们发展了四十年,有几百万,上千万客户,但是今天看到我们的金融科技,我们的数字化手段,我们在短短三年内几千万,上亿的科技,我们一定要用科技的力量。当然要跟传统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真正的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方案。 所有这些方案、思路,最后是要落在一个数字普惠金融的生态系统当中考察的,这里涉及到很多政府的宏观政策安排,也涉及到非常核心的问题,加强消费者保护,也涉及到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讲征信,比如你搞数字化要有通讯设备、网络,等等。要鼓励和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所以整个完整的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期待着我们形成比较好的,有效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系统。这个基本上是我们今年报告的主要观点,借此机会感谢资助我们本年度绿皮书的的各位。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罗煜点评:普惠金融有助于应付短期不确定性的冲击
罗煜点评:普惠金融有助于应付短期不确定性的冲击

  人民大学财经学院金融系副教授罗煜 新浪财经讯 10月16日消息,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人民大学逸夫会堂召开,人民大学财经学院金融系副教授罗煜针对乔纳森·默多克演讲做点评。 以下是罗煜点评的全文实录: 赵锡军:接下来我们有请财经学院金融系的副主任罗煜教授把对Morduch教授的演讲做一个总结和评论,罗煜教授曾经翻译过Morduch教授的《微观金融经济学》的专著,他对Jonathan Morduch先生的研究有很深的历久,我们有请罗煜。 罗煜:非常感谢赵教授。我是罗煜,我来自财经学院金融系的副教授,我感到特别的荣幸能够参加此次的会议,为Jonathan Morduch教授的发言做一些总结和评论。 我发现,他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涉及到普惠金融的一个介绍,也给我们分享了很多的观点,大约8年前,2010年的时候,我了解到Jonathan Morduch教授,那时候我开始翻译他的《微观经济学》的书籍,这本书是西风大学(音)非常有名的一本书,对于本科生还有博士生来说,他们研究微观金融都是要读这本书的。还有另外一本书是《财务日记》,是最新出版的一本书,这里大家会看到,有一些非常好的想法是来自财务日记,今天下午在他发言当中也分享了一下《财务日记》当中的一些观点。 我这里简要的给大家总结一下Jonathan Morduch教授的发言。他给我们介绍了普惠金融在美国的一些实践和证据。你首先可以发现对于富人来说,还有普通收入的居民来说,他们不面临着这些问题,比如说需要把他们暂时的财务的需求和消费进行平衡,他们没有这样的问题,但是对于穷人来说,他们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他们的收入是不稳定的,他们的消费业不稳定,波动性非常大。从他的幻灯片当中我们可以发现,Milton Friedman给我们谈到了这种长期收入的假说,一些消费和长期支出结合在一起的,对于暂时性的消费和收入关系不一定很大。 一个人的消费主要由长期的收入决定,并不是短期的收入,比如一个人的消费,他今天决定消费多少,并不是由他今天或者未来很短的时间内的消费收入来决定,而是对他未来长期收入的预期来决定,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比他当前的收入要消费更多的收入,如果他预期未来有更多的收入,比如年轻人在年轻的时候可以消费更多,因为他预测到他未来若干年有更多的收入。相反,如果一个人觉得他未来收入会缩减,他可能现在就会减小他的收入,我们称为收入和消费的平滑。 Jonathan Morduch演讲当中看到另外一个假说的视角,短期来讲这些穷人可能面临一些不稳定性和风险,这些风险会对需要他们马上解决这些财务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我们自己的存款来去应对这些紧急的支出的需求,但是这些穷人他们没有存款,因此他们无法用存款应对这些紧急的情况,他们可能需要去借钱,需要从传统的金融机构这里借钱应对突发的情况。这是一种消费和收入之间的不平衡。 从长期来讲,我们对于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来说是有着结构的,比如你可以由长期的收入,还有长期的消费,但是从短期来讲,对那些没有受到保护的居民来说,一旦他们面临着不确定性的时候,或者面临着风险的时候,他们缺乏一些应对的机制,他们无法去应对这些紧急的情况,这些临时的困难。 对于富裕的人群来说,他们可能面临多种机会来面对这样一种挑战,比如说他们可以有自己的储蓄,或者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来面对不确定性的挑战。但是问题在于对于一些穷人而言,他们的短期收入本身就是很少,同时他们又面对着极大的波动性,就像我们刚才在图片上看到的一样,很多的低收入群体,他们的收入又面对着很大的季节性的波动。而在比较Locilin(音)的时候他们收入非常低,就无法满足他们应对临时性的、紧急性的需要。而有两种解决方式面对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看到面对不平等的现象,就是所谓的对于这些富裕的阶层,他们有比较良好的收入的稳定化的机制和一个良好的预期,同时他可以规划他的长期消费,这是一个层面。另外一个层面,他们会获得一个比较强的应对的机制,这个就是从金融机构得到他们在紧急情况下资金的支持,因为他们拥有收入的水平和抵押的手段。 对于穷人来说,他们缺乏稳定化收入和工资安排,同时他们消费也相应面对一种不确定性,这是不稳定的收入状态。从金融角度来讲他们又缺乏一种应对的机制,能够在遇到迫切金融需求的时候帮助他们解决,这种不平等性产生。富人不管是从收入稳定性来说,还是从融资的可得性来说,他们都比穷人更多具有机会。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Jonathan Morduch教授演讲给出两条途径:一是增加收入的稳定性机制,比如他列举了沃尔马和亚马逊的机制,不是在固定某一天发工资,而是在每个月的平均起来或者在相对分散化的期间发这个工资,这样就使得收入水平能够相对的平稳,运平收入的波动性。 二是怎么样通过普惠金融的手段,能够让穷人遇到财务危机的时候得到资金的支持。 今天Jonathan Morduch教授只给出问题的背景,没有给出具体的普惠金融的方案,今天他演讲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就是我们过去对于很多的收入和消费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一种长期的,一种传统的观念,就是只要我们能够设计到我们收入的结构,就是整个一生我知道我年轻时候收入水平、中年时候收入水平、老年消费水平,我可以做一个长期的运行平滑,这样我一生可以过得很好。 但是他提出一个,我们在短期内忽视了对风险因素的把握,面对一个短期冲击的时候,高收入群体不会面对这个,但是低收入群体就会面对这种紧急的财务需求,如果缺乏救济手段,这些人就会被社会所排斥。这种情况下,普惠金融就有了它的必要之力。 今天他给我们展示了财务日志,就是我们每个普通家庭居民,我们日常消费收入的记录,通过这些类似于像人类学、社会学的调查方法,把它引入到老金融研究当中,向我们展示了更真实的金融世界。我们过去所研究的金融可能是一种比较传统的,从一般性的情况下,从理论到理论的推演。Jonathan Morduch教授和他的同事,通过300多个家庭的一个个的个案的调查,通过类似于田野调查式的研究方式,去获得了每个家庭他的实际财务的状况,并且通过他去检验了他们一个命题,或者我们称之为长期的问题固然存在,就是长期的收入消费之间的关系固然存在,但是对于低收入群体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如何能够保障这些低收入群体应对金融风险,这恰恰是普惠金融存在的价值。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的话,对于低收入群体,你只有通过让他们获得一个稳定的收入工作的渠道来,这个在现实当中实际上更加的困难,所以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救济方式,他是通过另外一个维度去对削减贫困和提升消费档次。 今天Jonathan Morduch教授的演讲当中提到,92%的人都希望能够人自己的收入上升一个台阶,上升一个台阶意味着他的消费水平会随之跟上,怎么样能够实现这样的愿望呢?普惠金融就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渠道,最终教授的观点我总结一下。 第一,由于收入的不确定性和遇到的风险,使得每一个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会面临着对于资金的积极性需求,不是把你长期收入消费做一个规划就可以的。 第二,对于短期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问题,实际上比你长期的稳定更加的严峻,因为它实际最后就是解决流动性问题,今天教授提出的Ricuility(音),在他演讲当中我们过去注重的是长期的,你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短期当中我们要注重你的融资能力,或者你的短期的获得流动性的能力。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最后一个结论就是,我们在制度设计上,需要既要有一些结构性的安排,就是一些人能够长期有一个稳定的收入预期,同时能够以此规划他长期性的消费,这是一个结构性的安排,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个灵活性从哪儿来?需要通过我们普惠金融来帮助这些低收入群体来实现,也就是通过普惠金融的方式,使得他们在应对这种短期的不确定性的冲击的时候,能够有能力来获得让自己渡过难关获得流动性的能力。 今天是我简单总结一下教授的观点。不知道总结是否正确,希望和大家做分享。 非常感谢Jonathan Morduch教授今天的演讲,我刚才是给予了一些相应的想法,我想我是能够部分的理解你讲的意思,也特别高兴能够翻译您的书,希望下次有机会能够来翻译你的另外一本书。谢谢。 赵锡军:谢谢罗煜教授对Jonathan Morduch先生演讲给出了非常细致的专业性很强的评论,也让大家能够了解更多的关于普惠金融方面新的发展和新的进展。我们说中国有句老话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远虑问题可能是传统金融领域里面可能关注的比较多一些,但是近忧这个问题现在难度比较大,大家不太关注,或者关注的比较少一些。Jonathan Morduch教授通过他新的研究,对居民家庭进行更加细致的财务方面的分析,分析的细致程度近乎于我们传统对企业财务的分析同样细致,这种分析对我们来讲是全新的领域。 我们说金融当然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服务,你有做学术研究,同时也是一个实物,你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你的客户。是不是你金融研究的对象就是企业,就是价值的创造,还是说你要服务于更广泛的,特别是更迫切的领域,这个我们以前可能传统的思路更多的集中在企业的层面,集中在价值创造的层面,更多的说集中在生产经营领域里面,但是对于消费,特别是对于社会的最基层的细胞,居民家庭的这种财务,这种消费和收入,这方面又研究的相当的不足。这块我想Jonathan Morduch教授研究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拓展和进展。 不是说我们中国没有这个问题,我们中国也有相当的问题,而且应该说对于居民家庭的财务状况的分析是非常欠缺的,我们很多的金融专业,金融的教学,专业的教学,大学也好、研究生也好,等等更多学得是传统的东西,但是这个传统东西里面有一点核心,你是要解决不确定性的问题,解决风险的问题。但是现在,带我们看起来,这个不确定性、这个风险更多的是存在于企业这个层面,金融机构这个层面,或者是说政府这个层面,它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投融资有什么不确定性的,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现金流有什么不确定新的,政府的预算、收入、支出有什么不确定性,更多覆盖这些金融领域里面,而没有考虑到日常家庭会怎么样。 而且按照Jonathan Morduch先的研究,越是收入低的这些层次的居民,他面临这方面的不确定性越大,这个千千万万居民的不确定性,是不是整个社会经济不确定性里面的一部分呢?还是我们要把它排除出去呢?我们装作没有看见呢?这个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现在似乎没有看到,或者是视而不见。也许这种不确定性对于我们整个社会稳定性的影响还没有达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视而不见。如果这个不协定性大到一定程度会怎么样,我的不得而知,宏观效应会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 再次感谢Jonathan Morduch先生带来新的观点、新的研究,也再次感谢罗煜教授非常专业、到位的评论和总结。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乔纳森·默多克:别让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止步于3000元
乔纳森·默多克:别让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止步于3000元

  纽约大学教授乔纳森·默多克(Jonathan Morduch) 新浪财经讯 10月16日消息,10月16日下午,在人民大学逸夫会堂,来自纽约大学瓦格纳公共行政学院的经济学教授、经典教材《微型经济学》和畅销书《财务日记》的作者Jonathan Morduch,为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带来了题为《对普惠金融的新观点》的预热演讲。 在了解Jonathan Morduch教授演讲的干货之前,不妨进行一下关于钱的“灵魂拷问”: 一个收入不稳定家庭在遇到突发危机的时候,他们能拿出来应急的金额上限是多少? 答案是3000元人民币!!! 不要以为看起来并不高的数额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地区发展不均衡,从Jonathan Morduch教授提供的数据看,这个金额(约400美元)同样也是考验美国收入不稳定家庭应急能力的一道门槛。 那是不是不具备这种抗风险能力的家庭就一定是低收入家庭? 答案是:不一定。 Jonathan Morduch教授的研究表明,即便是收入达到10万美金,也还是有一些家庭在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险的时候拿不出这笔钱来,而且还有一些家庭的收入是波动性非常大的,比如卡车修理工和赌场的服务生,他们都是有稳定职业的人,甚至在一个时间段内收入颇丰,甚至还略有存款,可是也有一些时候他们收入甚微,不得不拿出之前的储蓄来维持日常生活。 因此,要想了解家庭的财务状况,只关注收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知道“现金流”。 获取家庭“现金流”信息的方法,就是Jonathan Morduch教授在他的著作《财务日记》中所使用的经济方法——不利用统计法,而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来收集信息。“我们每天都会追踪他们的收支,从而追踪其现金流。” Jonathan Morduch教授还把这些数据划分出更详细的类别,比如18个收入类别、100多个支出类别,以及69个财务工具。这些数据为新的假设提供了基础,推翻旧的论断,并由此得到了对普惠金融更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1、行为心理学,即把心理学纳入经济研究中,认识到人们的不完美,人们会犯错和有偏见,特别是在面对消费的时候并不总是理性。这时候就需要更务实的经济模型、结构化的系统来帮助他们做决定。 2、认识到生活的不稳定性是家庭财务风险的核心。在《财务日记》当中,很多家庭都存在着短期的不稳定性,甚至这种问题伴随着他们的财务进步。这种风险是通过以往的、看似完美的,能够规划一生的经济收支计划——“生命周期模型”——所很难抵消的。 3、普惠金融要帮助人们一方面让财务满足长期需求,另一方面又能够满足其不时之需。根据调查,92%的美国人更希望能够获得财务的稳定性,而不是单纯的财富增长。 4、人们喜欢“开支平滑”,但也喜欢偶尔挥霍了“爽”一把。“开支平滑”是由Milton Friedman提出的假设,他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开支平滑”意思是收入的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可以通过支出的平滑来抵消。 以上这些无论是发现的新问题还是了解到的更具体的现状,都为普惠金融真正落地提供了契机。比如通过金融服务,可以让收入不稳定的企业员工提供借款;再比如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合理的保险。这些探讨和做法不仅能够帮助收入不稳定家庭顺利度过难关,还可以为消除金融服务的不平等性做出贡献。 以下是乔纳森·默多克演讲全文实录: 赵锡军:各位来宾,同学们,老师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参加整个普惠金融论坛的第一场热身的演讲,我们非常高兴有请到了纽约大学公共事务研究生院的教授Jonathan Morduch教授给我们做第一场的热身演讲。在Jonathan Morduch教授演讲之前,我简单的介绍一下Jonathan Morduch教授的个人情况。 Jonathan Morduch教授现在是纽约大学瓦格纳公共行政学院公共政策和经济学的教授,他的研究很多是关注到了普惠金融、不平等和贫穷,他与雷希尔·施纳德(音)合著《金融日记》、《美国家庭如何应对不合理的世界》,这是在2016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还有跟其他的多位教授合著了多种著作,包括《穷人的投资组合》、《世界上的穷人如何靠每天2美元来维持生活》,这也是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的2009年出版的。《微型经济学》,这由麻省理工学院在2010年出版的,《微型金融经济学》由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罗煜翻译过来了,有中文版。另外还主编了很多的著名的一些教材,比如《新经济学》,是由IM Grou Hire(音)在2017年出版的。另外Jonathan Morduch教授同时也是很多出版物的主编或者是联合主编。 Jonathan Morduch教授曾经执教于哈佛大学经济系,而且在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日本一桥大学、东京大学等高等学府担任访问教授。他在布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由于在微型金融领域里面的突出贡献,获得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他也是纽约大学金融服务行动中心的创始人,而且担任中心的执行主任。这是Jonathan Morduch教授的个人基本情况。 在邀请Jonathan Morduch教授正式演讲之前,我们直播活动的主办方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的院长贝多广教授为大家致一个开场辞。 贝多广:这个会是我们赵院长主持,赵院长现在是双重身份,一方面是我们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副院长,同时他也是我们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的联席院长,所以我们也是非常感谢他今天白忙之中来主持我们这个活动。 这个活动可能有一些朋友去年来参加过,去年我们召开年会的时候,我们请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arcel Chu(音)教授来做一个热身的讲座,第二天我们到酒店里面开论坛。今年也是这样,今年我们安排就是先从人民大学热身的演讲开始,明后天在东边的酒店开始我们的论坛。 刚才赵院长已经介绍了Jonathan Morduch教授的简历,我们了解Jonathan Morduch教授是在研究微观金融领域的时候发现他可能是在这个学术领域成果被引用在学术文献当中最多的教授和学者。他的《微型金融》在国际上是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去年我到纽约大学见到他,他给我一本书,我今天带了两本给我的同事,那本书我们翻译成“财务日记”,重点就是他关注最种地收入的下层的人士,关心他们收入的结构、支出的结构,重要的发现就是这些人我们都知道他们是低收入,但是他们更大的问题是收入的不稳定,收入的不稳定、不确定是这批人群最严重的问题。我们普惠金融在这个当中能不能缓解这些人的不确定以及他们收支的不稳定,这是一个很大的学术课题,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相信对政策也会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今天我们论坛从Jonathan Morduch教授从人民大学这场演讲开始,今天上午他把他要发言的稿子传过来了,叫“A New View of Financial Inclusion”,对国际上普惠金融的新的视角、新的观点,所以他带来最前沿的领域的观点,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示,也请各位除了今天的活动之外,明天、后天我们在万达文华酒店有正式的活动。包括Jonathan Morduch教授在18日我们论坛结束的时候,他还会准备一个专门的闭幕辞,对我们中国的情况发表他的看法,所以也是期待在万达文华见到各位。谢谢。 赵锡军:谢谢贝多广院长的欢迎辞介绍。下面就邀请Jonathan Morduch教授来发表他的演讲,“A New View of Financial Inclusion”,这是普惠金融新的视角或者新的观点,这是Jonathan Morduch教授新的学术的发现,我们现在欢迎Jonathan Morduch教授给我们进行演讲,有请! Jonathan Morduch:非常感谢,我特别高兴能够来到这里,我想感谢赵博士你所做的热情洋溢的致辞和介绍,感谢贝教授的邀请,这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论坛特别重要的时刻,我第一次来时候是很早之前,就是1991年,27年前,我当时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助理的教授,我当时在哈佛大学,那时候对于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大家都感到很兴奋。我也做了一个山东省的项目,周平县(音),这应该是我对贫困以及普惠金融、金融、微型金融等等第一次受到的教育,在山东省的周平县(音),每个夏天回到这个村庄里面,花时间跟村民探讨一些变化,这是在中国经历非常不同寻常变化的时期。这些我学到很多的东西,可以说一直纳入到了我的职业生涯。 最重要的我们了解到的就是村民的改善,每年我们回来就会有新的道路已经铺起来的,会有新的建筑物,他们的房子得到新的装修和升级,可以看到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我们计算每年经济增长率的时候,平均来说经济的增长率大概是每年8.6%,这跟其它中国的地方差不多。 当然,我们也更加仔细地来看,实际上收入最高的还是最好的,最上面的收入人群,他们的收入增长50%多,中等收入大概增长5%左右。一个群体他们是落后,就是最后面的,所以可以看到平均用一个均值是不能够告诉我们真实的故事,因为某一些人他是在不断的发展,某一些人却是在不断的落后和掉队,这样的过程的确在每个地方都如此,所以我们看到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 最为简单的、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经常平均值就会隐藏实际的故事,在我们做经济和金融的时候,大家都会讲平均的增长率,平均的数字,但是这些平均的均值可能会隐藏很多的差异。 另外,在这个背景之下,储蓄是非常重要的,储蓄是人们应对波动的很好的机制,这也是我后续生涯里面思考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看到金融对经济增长非常重要,对贫困和不平等也是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我在思考,在周平(音)我在思考这些问题。 最近我看了一些世行的数据,世行开始收集全球普惠金融调查这样的数据,在普惠金融的调查里面,他们上一轮问了很多新的问题,他们做了一个问题,是覆盖到了135个国家,包括中国这样的住户的调查,这些调查里面他们会问你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你怎么办呢?你怎么应对这样的紧急情况?在中国这块,实际上紧急的状况可能是比较大的一笔钱了,就是3000元怎么办,中国人的答案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拿出这么多钱,没有这样的钱。但是,均值可以说就掩盖了很多真实的故事,如果你看一下富裕的人群,大部分人这样的紧急状况是肯定没有问题的,3000块钱。可以看一下40%最贫困的群体大概仅仅只有1/3的人说他们如果需要钱的话,他们能够找到3000元,比如健康出现一些问题,或者很快拿到这个钱,储蓄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储蓄。 这又提醒我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那就是实际上金融在人们生活中发挥很大的作用,而且经常会出现生活紧急的状况,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解决。大家记住3000元实际上差不多跟美国出现紧急准确所需要的钱差不多,在美国我们也经常问这些问题,在一些调查中,比如有紧急状况花400美元,大约相当于中国的3000元,在美国也可以看到很多人拿不出这个钱来,跟中国看到的一样。这个事实让美国人也感到很吃惊,而且他们也在思考为什么有一些人会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够在恰当的时候拿到这样的钱,为什么有一些人很难来去管理他们的财务,使得他们能够生活下去。 把这个数据分为贫困的和富裕的,最贫困的这些美国人也是非常困难的,哪怕是他们赚10万美元以上的,挣的钱不少,但是出现应急状况的时候,有时候他们也拿不出这个钱来。所以这个问题是应对生活中的波动,就是收入的波动,还有金融服务的可及性,来帮助你维持自己的生活,这是各个人群以及各个经济体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但还是有一些好消息,世界银行所做的全球调查也展示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最近调查当中我们看到数字。(PPT)左手边展示了全球有多少人拥有银行账户,也就是说他们是整个正规的金融体系的一部分,多少人他们能够获得金融服务呢?所有人是我们正规的金融服务的一员呢?在几年之前,在2011年,仅仅只有一半的成年人拥有金融服务的可及性,现在已经达到了70%,这是很大的上升。某一些是由于中国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他们有更多的账户。再看一下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挑战,某一些人有账户,但是这并不够,有一些人有账户,但是这些账户并不适用,不是活跃的,所以这是我们今年大会的主题,也就是应对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变得非常重要。 (PPT)这里展示的是在印度,大概有50%的人账户是根本不使用的,仅仅是休眠不活跃的状态,在中国也是如此,有一些人的账户也是不活跃的,但是比例小一点。这里提出一个问题,也就是仅仅量并不够,还要有质量的问题。不是说你跟一个银行或者金融机构有一个关系就够了,你必须要有金融机构能够了解你的需求,能够设计出适合你的产品,能够给你可靠的服务,这是我们所面临的很多挑战,也就是说怎么样能够给人群建立更好的金融工具,所以这是一个挑战。 这引出了我最近开展的研究话题,这里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所开展的研究。我们有这样一种方法称为“财务日记”,从这里我们吸取了很多经验教训,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财务日记”是一种经济方法,这种方法可能和社会学或者人类学的方法有点类似,我们在这儿的研究当中,我们没有利用在分析财务当中大部分用的统计方法,而是进一步了解这个家庭的状况,我们这个研究主要针对美国的家庭,聆听他们的看法,去追踪他们所做的事情,这是一种自下而上收集信息的方法。 去年我们要一本书,现在我们这个书有一个新的封皮,是我和施奈德(音)共同撰写的一本书。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用了很多的数据来了解美国人的财务生活,正如在中国一样,我们要了解人们的生活,大部分的数据都是每年年度的平均数据,比如某一年的评剧收入数据,还有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人们的存款,这些都是汇总的数据。而利用这些汇总的数据,还有平均的数据,很难了解人们的生活状况究竟怎么样。因此我们决定采取一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我们说服了美国各地的家庭,来把他们的财务和经济的生活向我们开启,跟我们分享他们财务的状况,因此我们有这样的财务日记的方法。比如纽约的一些家庭,我们去追踪他们的生活,在我们研究当中,我们会追踪这些参与家庭所赚的每一美金,还有他们跟朋友分享的每一分钱,还有他们所花的每一分钱。我们在美国覆盖了加州,一直到纽约,还有中间的一些参与州。在我们这样的研究工作当中,有非常多的创新,当我们去思考不平等性的时候,当我们思考人们的经济生活的时候,我们不能够只是关注人们的收入,通常我们会问你的财务状况怎么样,你赚了多少钱,你的收入是多少,而且我们只是去关注我们的资产财富也是不够的,只是关注人们的收入也不够。我们也必须要关注人们的现金流,这是我们在研究当中一个真正的创新。 现金流我指得是你某一时刻所花的钱,你是否可以从一个实际把资金进行调用用在另外一个时机,我们看看人们是否能够管理他们的财务生活,过一种满意的生活。我们追踪他们的现金流,每天都会追踪他们的收支。我们有一百多个不同的支出类别,18个收入类别,还有69个财务工具,这些都是我们财务日记当中所使用的方法。这样的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新的假设,当然我们有一些旧的假设,后来我们也推出一些新的假设,这里要跟大家分享我们在这样的研究当中所获得的非常重要的经验教训。 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洞察,当我们去思考家庭选择的时候,像我这样的经济学家,你知道我去了哈佛,我上了研究生,还获得了博士学位,当我们去思考经济模型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人们就像机器人一样,他们能够看到未来,会做出完美的决策,他们也会进行最完美的优化,他们会关照并照顾自己将来的财务生活。但是最近几年,我们知道这些假设被人们所广泛批评,而且人们觉得这已经过时了,我们在很多方面都不再这样思考的,我们现在有更加务实的假设。这是来自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行为经济学是激动人心的革命,它把心理学纳入当中,人们并不像我们想象的完美,人们不像机器人那样做决定。你知道我们会犯错,我们会有偏见,而且这些偏见和失误都是系统性的,人们需要我们在背后推他们一把,他们需要结构化的系统帮助他们做更好的决定。我们要关注他们的财务状况,我们要往前走。 是的,人们是不完美的,他们会有心理学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比较懒惰,我们并不会总是做出最佳的决定。但是这些还无法充分地去解释人们的财务状况和他们所做出的财务方面的选择。 这里还有一些最核心的风险可能大家看不到,人们的生活存在不稳定性,我们把不稳定性,这些核心的风险加入到人们生活当中,我们就会看到他们的真正生活是怎么样的,这里不仅仅是说他们无法去解决长期的问题,他们总是倾向于拖延,他们会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这些家庭他们面临着真正的挑战。在我们财务日记当中,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往往是短期的问题,短期的不稳定性。但是,这些短期的不稳定性影响到了他们长期的成功,这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心理上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在考虑他们财务进步的时候考虑到这些短期的问题,短期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 举例,在美国,如果你去找一位财务顾问,让他们给你提供一些帮助,他们会用一些模型,这些模型在经济学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成为生命周期模型,它会去思考你的未来,你大学毕业之后有一天你会结婚,你可能需要搬家,或者买一个新的房子,有一天你会退休,他们需要思考我们人生当中各个不同的阶段为他们做准备,这会形成一个良好的财务生活,会考虑到你的生命周期,他们给你们提供财务意见,告诉你你必须要去告诉到我们生命周期当中这些重要的时刻。慢慢就像乌龟一样,慢慢的稳定去存钱,这样你就可以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做好准备。他们会说我们要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存钱,这是通常我们能够从财务顾问这里获得的一些财务意见。 但是在我们财务日记当中,我们发现这样的财务建议对于大部分的美国人来说并不会产生什么效果,对世界各地很多人来说也是如此,因为这样的财务碱基他是基于这样的假设,你的生活是稳定的,它假设你的生活很稳定,你能够应对生活上的波动。但是你知道,美国人他们甚至无法应对400美金的紧急支出,如果说你没有最基本的稳定,没有最基本的流动性的时候,这样一个基于生命周期的财务模型,还要基于他的财务建议,就无法帮助你做出很好的经济决定了,这样的建议不太现实和不会很有效的。 距离我们现实当中所认识的一个家庭是比较年轻的家庭,丈夫是Jeremy,妻子是Becky,Jeremy是修理非常大的卡车,这个卡车就像这个在高速公路上运获,他是一个机械式,他工作就是修理卡车,我有一天去他们家里,那天天气特别好, 就像今天这样,蓝天白云,我那天拍的照片,我跟Becky聊天,我想他当时心情非常不错的,但是当时他心情特别糟糕,我就问他Becky怎么了,出什么事了?他说Becky你知道Jeremy的收入,他下周的工资将是非常低的,这一段时间对我们来说经济上都是特别糟糕的,我们赚的钱都不多。然后再秋季的时候,就像我们现在所处的实际,Jeremy赚的钱不多,因为那些大的卡车不需要修理,那时候不会出问题,那时候他修理卡车的业务就没有太多的赚钱的机会了,冬天和夏天特别冷、特别热的时候卡车会出现状况,那时候修理业务不错,但是像这样的天气,非常不错的一天没有什么修理业务,他业务非常低。我看了一下春天夏天他一年的收入状况,你发现收入最时候是夏天和冬天,但是这里的挑战是,他们的收入是不稳定的。 一年当中平均的收入无法让我们许多看到他们收入的波动,我们只知道他一年当中收入是达到了35000美金,但是他的生活当中是存在很大的波动性的,这造成了Becky和Jeremy的生活是非常紧张的,正是这些因素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也在生活当中不断的挣扎。实际上这样一种家庭的状况在我们所有的样品当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快速看一下一年当中人们的收入都是有很多的上下的波动,这是来自加利福尼亚的家庭,还有来自纽约、密西西比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经济生活绝对不是稳定的,绝对不是平稳的,充满了很大的波动性。我们必须要出去真正的收集这些数据,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了解情况。大家可以数一下月的数量,然后再看看人们平均的收入,可能是25%高于他们每月的平均或者是低于他们年度的平均。在5个月的时间,他们的收入或者会特别高,或者会特别低,要高于或者低于平均的收入25%。但是这些人他们是有工作的,他们就业的统计数据看起来非常好。我们的总统也说人们的工作很稳定,他们的就业状况不错,我们现在确实总统相信我们的失业率非常低。 人们有稳定的工作,但是他们的收入却不稳定,而这样一个差异我们过去没有看到。他们的收入非常不稳定,因此他们很难做计划去存钱或者做预算,而专家建议他们这么做,但是他无法去存钱做预算。 这样的情况是遍布美国和欧洲的,我们发现在美国,在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在过去通常会有一系列的工作,这些工作是比较稳定,他们的收入也比较稳定,这样的话人们可以不断的改善他们的生活,这些工作是在制造业,还有办公室的白领的工作,但是你知道现在这些工作他们在消失。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机器替代了一些工作,还有一些工作可能是到了中国或者印度,或者他国家。而现在一些新的工作,有一些是低技能的,还有一些是高技能的。但是很多都是在低端的工作,在餐饮行业或者护理行业工作的,你知道这些行业是低技能的行业,他们的收入也是不稳定的,这样就存在更大的不稳定性。 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的担保,我们谈到了不平等性,收入的不平等性,财务的不稳定性,还有另外的不稳定性是我们忽略的,这个不平等性主要就是在于稳定的、可预测的、可靠的财务状况,这也是存在着不稳定性的,而这样的不平等性和其它的不平等性是并存的,但是我们过去往往忽视了财务稳定性方面的不平等性,只有意识到了它我们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几年前我们做的调查当中,我们问了美国人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问他们什么对于你来说是更加重要的,你们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财富的稳定性,还是变得更加的富有,也就是说赚更多的钱,哪个更加重要,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哪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发现92%的美国人他们都回答他们希望能够有更好的财务稳定性,而不是说沿着收入的解体往上走,变得更加的富有,赚更多的钱,这是强有力的声明,在美国发生的状况和我们所人为的状况确实是不一样的。 我们有富有的美国人,他们的生活是更加安全的,而还有对应的就是更加贫困的美国人,他们的生活非常的不稳定,你可以问问比较富有的美国人。他们觉得他们非常的稳定,他们生活越来越好。但是贫困的美国人,他们觉得他们在像走钢丝一样,他们面临非常多不确定性,非常多的风险,我们需要开发更多的财务工具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这些发现也适用于中国。 我们这里的洞察也涉及到贫困的,我们是关注美国人,关注这些贫困人口。我们去了额还额的,Becky和Jeremy的家里,他们的数据挺有意思的,在他们一年6个月里面,他们的收入会低于这个国家的贫困线,虽然实际上平均的水平来说他们并不贫困,但是有6个月里面他们实际上贫困的。因此,这个就是我们一般谈到贫困,就是这些一直是贫困的,或者是不贫困的人。但我们数据中还有其他的状况,有一些人是有时候贫困,一半的月份他们是贫困的,我们在数据当中也看到了这些。 我们看一下美国的贫困线,这里的一个最下面的线,可以看到住户是往上,比如200%的贫困线,中间这块实际上还会有一些人在一年当中有几个月是贫困的。哪怕是那些平均收入已经高于贫困线很多了,他们仍然还会有一半的时间他们是贫困的。还有一些人是高于贫困线两倍的,还会处于贫困,1.6个月处于贫困,我们简单来区分贫困和不贫困,跟现实是不相符的。中国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看到间歇性的贫困,有时候贫困,这是很重要的现象,所以这是我们一个洞察。 再给大家分享几个其他的想法,从这个研究里面得到一个洞察,就是我们来思考一个长期的问题,长期的思维。我们经常来去思考未来很多年以后的,比如在谈到金融的时候,我们经常接触投资,考虑到未来几年的,或者是你考虑要结婚或者开始要孩子,你都会思考长期的。但是同时还会有一个短期的,比如今年或者明年发生的一些事情。 这是另外一个人,是我们财务日记里面看到的,这在美国南部的密西西比。这位女士叫Janice Evans,他在赌场工作。在美国大部分地方赌场是非法的,有几个地方是合法的,在密西西比这个地方是有赌场的,然后他是给扑克牌来发牌的,平均来说他收入不错。我们看一下他一年的收入,每周每个月,我们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就像其他的家庭一样,他的收入也是非常不稳定的,我们看到在夏天的时候,因为他们手里有一点钱,他们会去赌场,夏天的赌场生意很好,这个阶段他们就会赚得钱多。在秋季,孩子们都上学了,也冷了,大家就不愿意外出了,赌场就会比较清空,Janice Evans赚的钱就少了,因为在这块的业务也不是特别好。 所以Janice Evans的财务问题不是一个平均线的问题,不是这条红线的问题,而是说他夏天赚的钱怎么样能够一直用到这一年。这个圆圈是一直到12月份,在12月份的时候他基本上已经没有钱了,他的工资很低,他连菜都买不起了,因为他已经没有钱了。 Janice Evans工作非常努力,他希望能够储蓄,但是很困难。实际上他储蓄的问题不是一般人所面临的常规的储蓄问题,不是说对未来的储蓄,比如一月、两年、三年之后长期的储蓄,实际上是短期的几个月之后就要用到的储蓄。比如12月份、1月份要用到的钱怎么储蓄,这种类型的储蓄看像Janice Evans的银行账户,基本上他银行账户的钱都不增加,夏天可能会上升,但是后来钱就会取出来。他是储蓄,但是并没有长期的积累,这样一个储蓄的活动实际上也基本上就没有了。我们实际上思考,要么你是现在花钱,要不你为未来未雨绸缪,去储蓄,你说未雨绸缪是比较长远的,但是有很快就要用到的钱,比如几个月后就要用到的钱,这居民非常关注的问题,因此这是比较重要的现象。 第一个就是如果你看到人们比如还没有太多的储蓄,看Janice Evans的储蓄里基本上大多数没有太多的钱,几年里面没有太多的增加,有人会说他可能花太多了,他超支了,你会觉得Janice Evans是一个非常没有技力的人。但是你看Janice Evans他不稳定的性质,可以看到他也许并不是为未来得5年到10年储蓄,但是他储蓄了,他储蓄还是为了今年后面月份用的,他也没有花多少钱,他自己还是管理非常好的,非常有纪律的,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 这是非常重要的洞察,因为我们经常不太关注这样一个短期的储蓄,我们经常关注长期的储蓄。看一下我们的样本,基本上人们所作的很多储蓄都是短期的储蓄,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呢?这里有很多原因,一个就是我们要去理解,到底居民他们做什么,住户他们在做什么。另外一点政策的制定也很重要,美国人经常会担忧退休的问题,美国人把钱放在退休账户里,很多时候是想把钱长期放在里面,但是有时候出现紧急情况不得不拿出来,这时候会缴一些罚款,所以像Janice Evans做的状况,通过了解他们状况,我们要重新思考我们怎么制定政策,在过去的几年里面人们对于这种退休账户有一个新的想法了,就是怎么能够帮助人们为退休来储蓄呢?一方面对退休储蓄,另外一方面又能够满足不足之需。所以一方面满足长期需求,另外一方面满足不足之需。如果满足不了短期的,实际上很难就很难实现,有时候经常不得不拿出长期储蓄,应该长期和短期两个地方都要做,这是在美国、英国都在做的事情,这也改变我们做事的方式。 我们谈到这种波动、贫困,我们也谈到了长期和短期,最后我想讲了一点,就消费的平滑。经济学家经常觉得,是的,我们的收入是有波动。Becky和Jeremy还有密西西比的Janice Evans,他们的收入都是波动的,如果我们有一些金融的工具,借贷、储蓄就平滑了,为什么还要担心这个问题。 这是由Milton Friedman提出的假设,他因为这个想法获得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说人们就有这样的收入波动,我们要给他平滑化,不用太多的忧虑。当然这里面有一些数学的测算,就是你的收入可能会上上下下,但是你要把你的收支,你的开支平滑,你在赚得多的时候能够储蓄,赚得不多的时候你可以取款出来,然后你支出是平滑的就可以了。这样一个流程也是经济学很重要的研究对象,不仅是Milton Friedman,还有Angus Deaton通过模拟,哪怕你的收入不断上下波动,哪怕你借不到钱,你只能靠自己的储蓄,这里有一个模拟,说你的储蓄是上下波动的,哪怕是这样的话,居民还是能够把他们的消费进行平滑化,也就是说蓝色的变异系数相比上面的变异是一半左右,就是它进行了平滑,这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经济的思维。 在这个研究当中我们学到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居民并不一定按照这样的方式思考的。我们跟一些APP的开发人员,也就是在硅谷的一些年轻的开发人员进行了沟通,这些是年轻的科技人士,他们读了我们一些研究,看到消费可以进行平滑,他们说你看你收入上下波动,你要把你的支出进行平滑,挺难做的。所以我们建立一个APP,我们会做一个算法,你赚得多或者赚得不多的时候怎么弄,都告诉你,我们自动帮助你做一个支出的平滑,这样你就会有更加平稳的收入,所以他可以帮助你进行储蓄或者借款等等,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想法。 沃尔马是美国一个非常大的雇主,而且现在沃尔马把这个应用提交给他所有的员工。当我们做这个研究的时候,我们和这个应用的开发人员进行了沟通,我们沟通了几个月了解一下应用开发的状况和使用的状况。我们发现人们并不是希望他们的支出是如此的平滑,实际上并没有捕捉住人们所真正要应对的情况,所要去解决的问题。人们想要获得的是控制,但是他们并不是想要获得完美的平滑度。人们真正想要的是有时候比较平滑,但是有时候稍微的飙升一点。因为你知道有时候我们需要多花点钱,而平滑可能会阻碍我们时不时的挥霍一把,但是人们需要时不时的挥霍一下。 后来研究的开发人员做了一些调整,我们的工作也做了调整,我们发现这里的问题不仅仅是涉及到消费和支出的平滑,也涉及到它时不时的飙升一下。还有不仅仅要存款,有时候也需要偶尔多攒一些钱,让我们钱包鼓一点。 总结性思考。 首先,我们所做的这个工作,实际上在很多层面都是非常简单的,我们不仅仅说是要有一些假说,然后收集数据,这些数据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检测。我们决定按照不同的方法调研,我们要到居民的家里聊天,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去追踪他们的收支状况。这让我们有很多的发现,第一人们的生活、财务状况存在很多不稳定性,有很多的波动,如果你不看到这一点的话你就无法真正了解人们的生活,我们也看到它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存款状况,人们的贫困状况,还有他们的挑战,这会引出更好的政策。 我们也发现,确实存在着这种隐藏的不平等性,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们都想要获得这种安全感,我们都希望能够有这种舒适的安全感觉,它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就是看一下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稳定,是否可以预测。另外当我们遇到困难如何应对这些紧急的情况。因此这些生活是两部分,一方面我们生活出现波动有应对机制没有问题,另外你生活比较平稳,你不知道怎么应急紧急问题也没有问题,但是这里面就是有美国太多的人他们生活当中没有更多稳定性,也没有应对突发情况的机制,他们是处于最底部的一个类别,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特别容易受影响。 在美国上一届大选当中,之所以出现这样大选的结果,就是很多美国人觉得不安全,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知道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因此他们选择了特朗普。当然看到了这些我们也可以改善现在的情况,我们发现有一些公司,还有其他的组织,他们努力给他们员工提供最基本的稳定性。亚马逊现在是最大的零售商,开始去改变他们的做法,就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给他们员工提供更多的稳定性,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洞察。这可以让我们回到此次会议的主题上,即使没有最基本的稳定性,如果我们有一些金融工具,有一些金融服务,可以获得,如果我们能够获得保险,可以去借钱,这样我们可以应对这些突发的情况,而不公正性和不平等性就是由于缺乏这些金融机制造成的。 确实,我们过去有一些成就的假说,我们现在开始去思考一些新的假说,我们去观察短期的波动性,我们要把所有这些信息综合起来看,这样的话可以找到新的方法需应对人们生活当中的不稳定性,我们可以去改善美国人的生活,也有可能会改善中国人的生活,和世界各地其它人的生活,那些人他们努力的挣扎着,要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稳定,要有更好的安全感,也许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谢谢。 赵锡军:十分感谢Jonathan Morduch教授非常精彩的演讲,他给我们带来了我们传统理解的金融,有相当不同的部分的内容。我们说传统的金融最早是帮过往解决融资,然后后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主要是帮企业进行融资和风险的控制,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就是居民、家庭。Jonathan Morduch先生的研究实际上把金融研究的方方面面拓展到了新的领域,我是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问答环节 | 乔纳森·默多克:普惠金融新视角
问答环节 | 乔纳森·默多克:普惠金融新视角

  纽约大学教授乔纳森·默多克(Jonathan Morduch) 新浪财经讯 2018年10月16日下午,作为“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的首场活动,应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教授的邀请,纽约大学乔纳森·默多克(Jonathan Morduch)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进行了一场题为《普惠金融新视角》(A New View of Financial Inclusion)的演讲。 默多克教授此次演讲的内容是他在长期从事微型金融研究的基础上对普惠金融所进行的重新思考。他的研究对象涵盖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相关人群。1991至1993年间,他还在我国山东邹平县开展了家庭金融研究。 根据对美国四个州235户低收入家庭一年内的收支状况进行跟踪研究的结果,默多克教授对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永久消费假说”(The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提出不同的看法。弗里德曼的假说认为,人们的消费不取决于短期内现期收入,而是取决于持久收入或者说是一种长期平均的预期内得到的收入,人们通过储蓄来平滑消费。 默多克教授观察发现,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是不稳定的,当其收入降低时,仍会保持高收入时期的消费习惯,这会导致短期的财务危机。由于他们往往没有存款,可能需要去借贷以应对紧急财务需要。贫困群体缺乏应对风险与困难机制,无法满足临时出现的紧迫的金融需求,这就是造成不平等的部分原因。增加收入的稳定性可以改善其财务状况,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普惠金融的手段,让贫困群体得到资金支持,应对暂时的财务危机。 以下是问答环节全文实录: 提问1:我就在普惠金融研究院工作。我有两个问题,你有财务日志这本书,研究中国的家庭,你来中国很多次了,你觉得中国的工薪阶层有什么样的不同,你有什么样的信息想要告诉他们?另外,你的书里面也讲到,你这些书对于中国的普惠金融的实践者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 Jonathan Morduch:非常感谢你的问题。主要是两个部分,中国的家庭和美国有什么样的不同。 当然是有一些比较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在中国很多事情是在不断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也在不断的发展。在美国,实际上富裕的人群越富,大部分的工薪阶层却是在过去的20年里面他们的收入确实停滞不前的,没有太多的增长,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异,这就意味着在这里有更多的资源,通常在这里人们的存款是比较高的,但是这些财务状况的波动,上下的波动实际上在各地都是存在的,这是一种相似性。 在中国确实有很多人他们面临着这样的不稳定性,和很多美国家庭都是一样的,当然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情况可能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中国的家庭,但是有很多的普惠金融方面的挑战和困难都是适用于中国的。 你的第二个问题是涉及到我们普惠金融这个话题,我们的项目。我想在中国和其他国家,而不仅仅是中美两国之间的差异,在中国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人们会动用他们的存款,而在其他的国家人们会借钱,这是最大的差异性,这也是中国人和其他国家人的区别,在中国我们发现有一些人他们出现困难的时候也需要去借钱,也没有什么存款,也也一部分人是这样的,谢谢。 提问2:教授,下午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我读过您的很多研究和书籍,我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人们说普惠金融并没有太多的经济意义,而有一些人说普惠金融它主要是属于金融这个领域,您是如何看待的?您觉得在普惠金融方面它是否只是说在经济方面或者只是属于金融方面,还是说它也包括社会学方面的视角。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您PPT的,很多的研究都发现,在美国人们的消费平滑是0.7,而中国是0.3,因此人们觉得普惠金融对美国人来说更有意义,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是特别的重要,您觉得普惠金融对于中国人来说修改多大的重要性?对于哪些人来说是更加重要的? Jonathan Morduch:谢谢你的问题。我会非常简短的回应一下,一个问题是涉及到经济学,也涉及到社会学,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别。 社会学和人类学这里,确实给我提供了很多的洞察,我妻子就是一位人类学家,但是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所做的工作,他们是去现场和人们打交道,但是他们并不会去问这些经济学家所问的经济和财务方面的问题,因此这是存在着差异的。经济学家他们也不会去问这些特别详细的涉及到人们生活的高力度的问题。经济学家我们不会像这些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一样挨家挨户问这些特别详细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综合起来,即便如此,在我们的研究当中我们不是说知识对我们的假说从上而下进行验证,而是真正的也需挨家挨户的进行沟通了。 第二个问题特别有意思,你问到了MPC,中国人的家庭比美国人存在多,美国人特别不擅长存款、储蓄,我们总是借钱,美国人特别喜欢借钱,是的,我们美国也从中国去借钱发国债,所以中美两国人们的习惯是很不同的,有很大的差异性。但是你知道,储蓄只是满足金融需求的一个渠道,确实有很多人会借钱,也有人会满保险,在普惠金融方面我们希望更多人稳定的去存款,而且借钱的时候以一种负责任的方式和负责任的态度去借钱,很多中国的家庭、居民,他们在农村的区域他们没有获得金融服务,尽管平均来说MPC中国是0.3,美国是0.7,但是确实还有一些人没有被中国覆盖。 贝多广:我想在中国有一些数据显示出有10%的人是占全部储蓄的80%,这是我们结构性的问题,而普惠金融确实对中国来说仍然是我们需要做的一项重点工作。 提问3:我是金融电脑杂志社(音)的记者,这个杂志社是人民银行主管的。我们觉得中国的普惠金融在中国目前的落地,最后一公里离我们最后一公里落地的程度还是有很大的距离,为什么这么说?国家对普惠金融的发展很重视,另外国家对金融机构都设普惠金融事业部,而且各个大行都设立金融事业部,但是从我们劳改情况,这个成绩、效果目前我们还感觉不是很明显,而且社会上也有很多小贷公司做普惠金融,比如我们消费金融那块,但是从2017年以来,受到一些监管的影响,我们很多做消费金融这块受到了很多的冲击,本来消费金融对我们普惠金融发展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但是这样以来很多的银行在消费金融这块受到很多的限制,这样一来很多普通老百姓,在普惠金融方面受到金融的支持就越来越受到限制,这块教授对我们中国这块不知道了解怎么样,您对中国这样一个政策,这样一个普惠金融的现状有什么建议?谢谢。 Jonathan Morduch:非常感谢您的洞察,您的分享,你知道我并不是中国普惠金融方面的专家,但是我们学识面临一些共同的挑战,尤其在消费金融方面。我们要去找出哪些居民家庭是需要消费金融的,比如他们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支出,比如教育、消费他们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可能这些支出是他们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找到这些家庭是有真正需求的,而有一些家庭随意花钱,没有好的花钱的计划,我们要把这两种家庭区分出来,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都面临这样的区分的挑战的。确实有很多的公司,他们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要面临一些风险,我们要去收集信息,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好的建立一些数据和信息收集的平台,以便这些金融公司他们可以在运营当中降低他们的风险,关于这些问题我知道很多在座的各位是比我知情更多的。 提问4:非常感谢教授,我是Retre Li(音),我是人民大学一个研究院的负责人,关于普惠金融的未来,我想聆听一下您的看法,您觉得金融科技的未来怎么样,还有人工智能、区块链,他们在普惠金融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如何?您是否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看法? Jonathan Morduch:谢谢你,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领域,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这个领域,您也谈到了区块链、人工智能。我们看到现在出现了这么多的变化,真的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激动和兴奋。这些新兴的技术会给我们在金融服务方面带来变革,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大家金融科技是重点依赖算法的,在美国我们有很多的探讨,而我们探讨了金融科技,还有这些算法,可以融合给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与此同时,不要把一些人排斥在外。我们发现这些算法通过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好,这些算法指出哪些人有信用的风险,不应该给他们贷款,提供金融服务,这些算法可以指出这个人信用不好,那个人信用好,有时候这会不太公平的把一些人从金融服务领域当中排斥在外,因此在金融科技方面,我们应该去考虑一下怎么样让它更加的普惠,更加的包容,而不是把一些人排斥在外。 当然我不是各个领域当中的专家,但是我发现区块链它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安全性,还有金融科技他们仍然是在致力于解决区块链的安全问题,要成功的话,金融科技公司需要非常多的数据,要去收集那么多的数据,然后把数据进行分析、汇总,这就意味着,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我们把哪些信息提供给哪些公司,不知道他们从我们这里收集了哪些信息。第二当出现黑客和安全故障的时候,我们确实会特别容易受影响。金融科技确实是非常强有力的,非常的强大,它确实改变了金融领域,但是确实存在很多的风险,我们仍然在挣扎着去解决它们。我觉得我们应该对这些发展比较乐观,但是要特别谨慎。 提问5:谢谢教授给我们非常重要的理论的框架,的确现在在国际上,在中国到今天我们有很多的困惑,刚才您讲在微型金融、微型信贷方面,给低收入群体的平滑存款的现金流,这在微型金融是一个原则,由于微型金融机构有时候变成微型金融银行,所以它可以提供贷款的同时可以储蓄,比如它格莱珉银行可以提供比较高的利率去吸收低收入群体给它财富,但是我们中国的微型金融、普惠金融是非常奇怪的,所以8000多家小贷公司只贷不存,没有存款,还有银行吸收了存款以后,现在又发展到了用数字金融的方法,给低收入群体穿透力非常强的,这种情况促进了消费金融的兴起,而消费金融又是中国未来得三架马车。我想问这样的模式是不是普惠金融的模式?去促进这样的消费给这种低收入群体他没有更多的现金流的情况下,我们用数字的方式,因为原来的银行它可以通过很多的方法,让低收入群体和穷人先得到财富,穷人实际上最需要的不是贷款,而是储蓄,这是微型金融理论,在数字金融时代我不知道这个理论是不是被颠覆了? Jonathan Morduch:非常感谢,我是很赞同您讲的这些的,我深表同情,很有同感。前面我们谈到了有不同的机构他们不同的术语,不同的用词。比如有微观金融,微观信贷这样的用于,你谈到有8000多个小微信贷公司,有一些是他们给大企业提供贷款,有一些跟穷人提供贷款,我不你明确你关注是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这些微型公司,还是说您只是讨论给贫困人口提供的小微信贷公司,也许您讲的您的意思都包含。 确实有一些人应该存钱,但是现在却在贷款借钱,他们不应该这样做,这一点我赞同的,根据我们在全球的经验,人们如果能够获得贷款的话确实还是很有用的,但是这些贷款还有存款确实,人们都是需要的,不能说只存不贷,或者只贷不存,这两者他们都需要,需要存款,也需要贷款,也需要借钱。可能有很大的风险,有很多的困难,他们需要一些资源来帮助他们去应对这些紧急的情况。可能有一些人觉得,我们首先先存钱,然后再去借钱,但是我觉得,在全球当中,对这样的看法并没有太多的证据,当然我也赞成你的意见,先去借钱,没有存款也没有什么异议,也并不是特别好,但是存款和贷款我们都需要。 罗煜:教授您在发言当中给我们分享了很多的案例,我想了解一下美国家庭的解决方案,他们利用哪些方面来应对他们所面临的财务问题,当他们出现一些紧急状况,通常他们会采用什么方法去应对这些状况呢?他们有哪些普惠金融的方法去应对这些突发的情况? Jonathan Morduch:首先,我要说,我特别感谢您的评论,也特别感谢你给在座的各位解释了一些想法,我觉得那些想法甚至比我分享的更好,也许我们可以共同来做一下讲座,非常感谢您。您非常正确的认识到了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描述问题,但是没有分享解决方案,我本来以为我可以逃过呢,但是你把我抓住了,你不会让我走的,除非我给你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我觉得最激动人心的解决方案是来自不同方向的,其中一个是政府,不仅仅是银行,是政府,美国政府他们某些方面实际上是往后退了,将这个贫困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人他们自生自灭了,但是实际上很多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政府重新参与,提供一个家庭安全网,政府的干预,其中一个干预是在全球推广的,那就是这种普惠式的基本的补贴,比如说每个月给他们最低的救济,同时我们也希望看到的就是银行和其它的金融服务的提供方,能够在提供给贫困人群的金融产品方面能够提供更加恰当的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 其中我们感到特别兴奋的,就是信用打分,我们美国就是有这个信用评分,你的信用评分由0到800分,你的信用分会决定你的信用水平是什么样的。对于贫困的居民来说他们的分数一般比较低,所以他们获得金融服务比较困难,所以有意思的,比如可以有一个很简单的贷款产品,这个贷款产品可以使得人们能够有一些正规的金融服务的体验,因为很多穷人没有信用打分,他自己都没有信用分,所以可以由这样一些小小的步骤,帮助他们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不是一个很大的解决方案一下子能够解决的,这是一步一步的,循序渐进的。 提问7:教授您好,非常冒昧的想提一个关于普惠金融的问题,今天下午我们讲的好多都是关于国际上的经验,就是您那边国家的经验,就是关于贫困人口,对于他们提供金融服务,这个属于一个普惠金融,我想结合我们国家,我们地区的一个现状,想冒昧的请教一个问题,关于一些实际上它不是贫困人口,它是一些小微的经济体,甚至只是一些我们国家叫做个体经营户,可能就是一些个体创业者,他们需要的不是消费型的金融需要,可能有一些类似经营,但是还不完全是成熟的经济体、经营体,这种创业者,这种经营体它可能在我们现有的金融环境里不是很顺畅的对接到金融服务,不知道您那边国家有没有一些经验给我们分享,让我们借鉴。谢谢? Jonathan Morduch:我想说我希望说是有这样的经验,但是在美国我们有同样的问题,美国很多的企业家,一些小企业主,只能用信用卡,或者向朋友来借钱拆借等等,这在美国也是一个问题。实际上做一些小企业也是很困难的,有很多的监管,成本也很大,而且竞争也很激烈,大的企业跟他们进行竞争,可能比中国做这个小生意更难。当然在美国也有一些好的例子,在全球另外一些地方也有一些例子,比如小额信贷,或者其它的一些方式是可以学习的,全球的经验我就谈这一点。有一些人,孟加拉的经验,格莱珉银行大家都感觉特别鼓舞人心,而且有一些在中国也得到了推广,尤努斯教授提到了可以进行集体的贷款,比如说一系列的,一群企业家可以集体的进行贷款,过去的15年里面,就是这样的想法现在已经消失了,大家意识到实际上向一个群体来贷款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现在最佳的实践就是个人的贷款,给个人提供,给个体的企业主,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长期的关系,这个是成功的一个关键,这种长期的关系从小做起,然后关系逐步的做大。 提问8:谢谢教授,您的演讲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尤其在收入和支出的曲线。你谈到的工人他的一些曲线,我自己是有一个小额信贷的业务,我们有一个曲线是当地的住户的一个曲线,尤其是农村小的城镇,我觉得这些人可以有这么一个曲线,这些人一般他们把他们的地给租出去,他们到小企业打工,比如到工厂打工上班,一般他们不是每个月领工资,经常是一年才领一次钱。另外一个角度,他们的支出是一般的月份是很小的,有时候会给孩子支付一些学费,就是在9月份或者是大年之后,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支出,我们是给一些小企业来提供资金。 基于你的经验,在山东省我相信您也研究了一些当地的居民他们的收入和支出的一些经验,你有没有一些建议和想法?他们的财务稳定性是怎么样的呢?这些传统的中国的生活方式,这些人他们的一个财务的稳定性怎么样,或者说你可以给我们一些建议。这里面对于小额信贷是不是还是有一些机会和商机? Jonathan Morduch:这个挺有意思的,我能不能问你一个问题呢?你提到的是你会提供一些企业的贷款,有很多的社区他们工人是一面才拿一次钱的,但是他们支付钱的是中国的过年,孩子的开学季,对于住户来说,他们会需要一些要钱来进行消费吗? 提问8:有些是需要的,尤其他们有大额支出的,举个例子,如果买房子,城镇买房。 Jonathan Morduch:你会给他们提供这样的贷款? 提问8:是的。 Jonathan Morduch:那你怎么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呢?我们觉得这样的状况是挺典型的,本来是一个企业的贷款,但是他们有一些消费的需求,后来他们用一些企业的贷款进行自己的消费了,这是不是有一些问题呢,有一些小额信贷的公司,就像你们实际上并不是在做消费贷款的。 提问8:我们90%的业务是给这个小工厂。 Jonathan Morduch:不是给居民的。 提问8:不是,居民很难判断他们的风险。 Jonathan Morduch:我们看到了一个经验是,给居民提供贷款,贷款比如说住户说他们是给企业,以企业的名义贷款了,最后这个钱可能放到了自己消费的需求上了,这个可能就会带来很多的混淆和问题。如果小额信贷的机构说,我们知道你的生活,我们也知道你有消费的需求,我们干脆直白一点,就给你一个消费贷,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更加开放的,当然要做这样的对话是比较困难的,跟他们这么谈比较困难,给工厂贷款的话风险也是挺大的,我们看到某一些贷款是可以做得很好的,某一些实际上是风险比较高的相比贷款给居民。 国际的经验这块实际上并不完全是成功的,也是喜忧参半的故事,我觉得在中国可能也是挺困难的。我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只是说这里有很多的风险,可以说这些小的企业他们竞争还是挺激烈的,工厂之间的竞争,借款人有时候在偿还贷款的时候也存在一些比较大的困难,所以国际经验是说你可能说不需要担保品就给他们贷款,有这样一些想法,但是这些贷款还是需要有担保品,因为风险太高了,贷款人觉得他们不能以传统的方式做。 赵锡军:我们最后一个问题吧。 提问9:感谢教授给我们带来一些好的经验,我来自与中部的一家银行,刚才听到教授讲在美国像咱们国家的个体工商户,他们哪些人去融资还是很困难的,我们得到的信息,我们一直理解的在美国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有很透明的税务,或者各方面的社会,像你打分,企业主的这些数据,在我们认为银行有这么充足的数据下,他们应该不会有这么困难的融资方式,以至于他们拿不到贷款只能用信用卡,教授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其中最主要的困难和原因是什么?谢谢。 Jonathan Morduch:你说的信用卡是一个企业的信用卡还是个人的?我说得是很小的企业,不是大的,是很少的,非常微小的企业,一个工人、两个工人、三个工人。这些人也会用个人的信用卡,有时候虽然他们有信用的平分,这些人的分数可能是很低的,所以他们可能拿不到银行的贷款,他们不合格,所以他们只能用信用卡,这就是他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很多微小企业去面临的。 提问10:教授,我叫田玲(音),我来得中国农业大学,我有一个问题关于企业家精神和普惠金融,我也同意你的观点,那就是普惠金融能够平滑他们的收入和风险,但是最近有这样一个观点,世界银行提到说,普惠金融的贡献对于住户他们的创业以及收入的提升,普惠金融的贡献是比较有限的,所以普惠金融和这种创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就是个人居民做出创业的决策和普惠金融之间? Jonathan Morduch:谢谢,这也是我们普惠金融传统的一个思考,大家觉得为了提升收入,为了推动创业,所以这也是最早小微金融创办的初衷。光谈这点我们还是忽略了很多人们的故事,创业很重要,但是人们也有消费的需求,也面临一些应急的状况,如果你不认真的对待,如果不去设计一些产品,那么一个住户可能出现一个问题,第二他们可能把创业的钱用于消费的需求,因为他们不得不,没有别的办法。所以今天我在思考的,还有未来世界银行以及其他人,他们持续的在探讨创业以及商业的贷款,但是我觉得我们必须要非常认真的来对待这个消费,就是消费这块的一些需求。 赵锡军:好的,非常感谢,我们今天的演讲和回答问题就到此,我们再次感谢Jonathan Morduch教授给我们带来了非常精彩的演讲以及他的精彩回应。感谢! 今天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Simeon Djankov: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无法加入社保
Simeon Djankov: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无法加入社保

  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局长Simeon Djankov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局长Simeon Djankov发表演讲。 以下是Simeon Djankov发言实录: 贝多广:谢谢陈总的精彩分享,他们在普惠金融的实践当中,已经积累了十多年的经验,对很多问题都有比较全面的看法。 今天我们开幕式的最后一位,也有一点神秘的嘉宾,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局长Simeon Djankov先生,他有一个很好的中文名字叫詹思敏。他在09年到2013年曾经担任保加利亚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这在我们国家就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了,他是经历很丰富,他拥有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当然这个名字是非常中国化的,不知道谁给你起的,非常好。实际上他是今天下午要在我们论坛上有一个环节发布一份新鲜出炉的报告,但是他强烈要求在今天开幕式上先给大家做个预告,掌声有请! Simeon Djankov:今天早上我们有了很多的讲话,所以我会尽量简短。大家提到金融科技行业给大家带来的机遇的时候,大家可能更多的关注金融的准入,很多的讲者今天早上提到了这一点,他们谈到了使用什么新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把新的融资模式运用到农业、农村、年轻的企业家,并且让这些人能够获得融资,包括帮助他们更好的获得贷款,避免一些繁文缛节。 在这方面,在过去十年左右,我们也是看到进一步加大金融准入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尤其是帮助女性和年轻的企业家获得贷款方面,我们也有一些非常成功的项目,包括盖茨基金会,他们做的项目非常成功。现在我们想说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当然可能在座大家谈的不太多的,我相信未来我们智库能够做得更好,取得成功的一方面,就是社会的保护。社会保护什么意思?我们2019发展报告是四年前出炉的,报告讲述了如何利用技术覆盖更多的人群,尤其是那些没有社会保障的人群。 为了进一步阐释这个报告,我想给大家提供一个发达国家的例子。发达国家它们怎么更好的保障呢?他们去到大学,加入公司,去到很多金融行业,像谷歌这样的公司,在公司他们会有固定的工资,除了薪资之外政府包括雇主会提供他们的社会保障,保险。比如说通过医疗保险,通过养老金,还有一些教育方面的好处。还有一些福利,也是他们可以从公司雇主那里获得的。在这里一个非常关键的就是获得社会保护你要有一个正式的工作,要有一个正式的雇主,他给你一份正式的薪水,还有其他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是德国150年前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系统,这个系统已经时间很长了,在这个模型之下,社会保障模型后面也是受到了一些影响,在很的国家也得到了应用。但是这里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正式的工作。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人们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或者很多人并没有正式的固定工作,那他们该怎么办呢?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下,只有一张幻灯,因为这个数据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大家记一。在今年的报告当中,我们获得了很多的信息,来自于2000多份的调查问卷。在这个问卷中,我们问了很多问题,其中包括你在哪里工作?尤其是你有没有固定的合同?能不能给我展示你的合同,你的工资单,你有没有定期获得这些薪资?等等。你有没有健康保险?有没有养老保险?基于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获得了很多的数据。最终算出来这样一个数据,这个数据非常惊人,基本上大概全球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在发展中国家的适龄工作人群没有正式的工作。这是关于劳动就业方面的数据,相当于是三分之二的全球人口,尤其是包括发达国家,有很多适龄工作人群并没有正式的工作合同,没有社会保障。 比如说印度,印度这个国家发展非常迅速,91%的工作人群,工作是非正式的,只有9%的适龄工作人群获得了正式工作。你可以想像一下在私营部门这个比例更加惊人,尼日利亚也是非洲国家,它只有2%的工作适龄人群有正式工作,98%的人群没有正式工作,没有社会保障。像我刚刚说到的,在发展中国家非正规性经济比重达到了64.7%。 比如说你获得了正式工作,你有社会保障,我们可以用技术给人们提供保障。比如说京东金融,还有其他的公司,它们可以用不同的视角去想。尤其是有一个不同的消费视角,现在我们都是一个消费经济体,我们在生活当中,你在各行各业可能也有一些相关的福利,但是这些都是需要资金的,我们需要用新的技术推动消费。比如说像电子钱包、在这个电子钱包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去预估,接下来他们的收入情况是怎么样的?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技术向电子钱包,让政府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福利。现在有很多国家正在试点,运用这种社会保障创新。比如说墨西哥、印度、肯尼亚的州,一共有25个国家有试点项目,利用新的技术。比如说我知道你的消费,你花出去的每一美元我们都能够从你的电子钱包中了解到。比如说你有2分钱花在了医疗保险,还有一些用于养老保险,我们就会有这些数据,制定相关的方案。 此外,还有一些在线的服务渗透率也在提高,比如说在印尼、泰国也有非常成功的试点。但是最近可以看到他们很多人并没有社会养老保险,但是现在都已经通过技术享受到了这些社会保障。 谈到最后一公里,我觉得这里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人提到了,就是怎么让人们获得正式的工作。而且所有这些可能都跟金融有关系,如果你能够获得融资,他们也许可以建立正式的企业,然后开始招聘更多的人员给他们提供社保。但我们有很多的公里不仅是最后一公里,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阶段。而且我们也应该能够使得一些正式的企业得以发展。 你们知道现在每三个工人都不是有正式的工作,或者说就业于正式的公司。所以我觉得我们不仅要提供融资,还要更好的给他们提供社会保障的体系。现在我们知道很多中国公司在加强金融准入,我觉得像美国和欧洲的公司出于一些理由,也在加大对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的支持。谢谢。 贝多广:谢谢Simeon Djankov先生。女士们、先生们,2018年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的开幕式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我们感到收获满满。让我们一起对今天上午演讲的所有嘉宾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此机会,我还想特别的致谢花旗银行,今年开始花旗银行作为主赞助机构对论坛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当然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几年内花旗银行仍然能够持续地给予我们论坛支持。我也要感谢盖茨基金会一直作为全球公益慈善合作伙伴给予的支持,感谢今年的协办机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海尔云贷和吨信金融给予的大力支持。还要感谢参与媒体论坛的合作机构,包括蚂蚁金服、宜信、大都会人寿、美团金融等机构。特别合作机构包括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国际金融公司,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以及南南金融合作中心,以及参与论坛的各家媒体机构,谨表示衷心地感谢! 最后,我再简短的一分钟,一两句话。今天下午我们要进入本次大会的主题论坛,今天下午有两场先后的主题论坛,无一场是扶贫方案,一场是消费者的保护和教育。在第一场和第二场之间有世界银行2018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文版发布会,这是一个惊喜。还有一个惊喜,就是在第二场主题论坛会上,刘晨清先生将给我们带来十家机构发起设立客户保护和赋能行动计划的启动仪式,欢迎大家参加! 在整个论坛的闭幕式上,我们特别邀请了纽约大学的Jonathan Morduch教授给我们做总结性的发言,千万不要错过。谢谢大家!再次感谢各位来宾的参与,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穆荣均:场景方与金融机构优势互补 共建金融生态
穆荣均:场景方与金融机构优势互补 共建金融生态

  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穆荣均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穆荣均发表演讲。 以下是穆荣均发言实录: 贝多广:接下来要请出的一位重要嘉宾是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穆荣均先生。穆荣均先生负责美团金融服务业务和公司业务,他是创始人也是高级副总裁、执行董事。他在互联网行业拥有超过十年的管理及经营经验,在共同创办美团之前,穆先生曾经于05年7月到2017年5月,在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搜索提供商百度公司担任高级软件工程师及项目经理,穆先生也是专门从事迷你博客的社交媒体公司饭否的联合创始人。穆先生于02年7月获得清华大学的自动化系工程学术学位,并于05年7月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硕士学位。掌声有请穆先生! 穆荣均:非常感谢主办方,感谢贝院长的邀请和介绍,让我们有机会来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在普惠金融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我注意到今天来的合作伙伴,其实大部分是金融机构,我们作为少数的,甚至唯一一家非金融机构的代表,也是蛮荣幸的。这是我们今天想讲的一个方面,作为在服务海量客户的非金融机构,怎么样发挥我们场景端的优势和金融机构的专业能力结合,更好的帮助普惠金融走向最后一公里。我的分享主题是场景+金融,助力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 因为场景有关,我还是最简短的时间介绍美团的场景。我们的使命是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重要的愿景我们把自己定位为吃喝玩乐的小帮手,通过海量的服务,很多的平台解决消费者方方面面的生活服务,吃喝玩乐的需求。覆盖场景也是有四大场景,包括到家服务,把消费的服务送到消费者手上,包括办公场所、家里,以及大家去店里消费,怎么样从家里到店里的出行场景,以及大家从北京到上海的异地旅行场景。 经过过去多年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服务了超过接近3.6亿黏度活跃用户,以及服务超过500万的小微商户,它们大部分是我们所看到的路边的餐厅、酒店、娱乐场所,真正是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它们在实体经济中发挥了很重要的支撑就业的作用。已经覆盖中国超过2800个市县单位,深入整个广袤的中国大地。 比如说外卖,每天超过50万的活跃骑手在路上为大家提供服务。 接下来结合美团的实践,谈一下对普惠金融的理解。我们认为普惠金融是一个生态,参与的主体首先是政府和监管部门,客户有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以及我们这样的非金融机构,以及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包括行业组织、智库机构,也是行业的重要参与伙伴。对于政府和监管部门来讲,首先在国务院出台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这些是非常好的政策引导。在监管部门要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驾护航的作用,保障行业的有序合规经营,让这个市场有健康的生态。 对客户来讲,从我们的视角来看还有很多鲜明的特征。我们服务的客户大部分真的是毛细血管的构成,银行业来看小微客户其实是贷款500万以下,对于我们来讲贷款额是非常小的。它们也不会有抵押,体现出无抵押,纯信贷的特征。贷款金额小也不会等待一周,也不会等待一个月,甚至不会等待一天,他们希望在发出贷款请求的时候,在几分钟或者数小时就得到响应。普惠金融的即得性和便利性也是考核因素。 对于个人客户来讲真实的需求非常重要。我也注意到今年出现的重大危机,个人的事主后来曝出来严重的多头借贷,在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借款超过五六十万,后来作出非常不理性的行为。我们要普惠的惠,很重要一点就是让客户还款还得起。并不一定完全代表着利率足够低,但是一定还得起。包括贷款的额度不要超出他的还款能力,也包含贷款利率是可承受的状态。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注意到除了普惠的很多客户也是没有征信记录的,也会有消费的需求和记录。怎么样把这部分目前还没有征信记录的客户满足好,也是我们重要的探索。中间我们认为不管是金融机构也好,还是非金融机构,对监管来看科技是最核心的要素,对监管来讲也在倡导监管科技,很重要一点把很多行为纳入监管的视野,整个提升监管水平,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之前的乱象发生。今天我们也看到,包括监管机构,包括互联网金融协会做了很多努力。 第二点,对于整体服务客户来讲,我们认为科技的力量可以极大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一个餐厅贷款十万,如果还有很多线下服务和人力投入,这种服务是不经济的,是很难持续的。 第三点,怎么样识别信贷的风险,以及欺诈风险。在科技、大数据这方面也是有很大的优势。科技我们认为是在整个生态里面是核心的要素。 最后一个生态的理解,我们认为怎么样理解场景加珈戎,我们重场景,轻金融,金融机构是重金融,轻场景。场景方比较真实的场景可以很容易触达和理解客户,行为数据也是比较充分的反映它的信用体现。金融机构还有它的专业能力,风控是可控的,以及资金成本,海归经营。场景+金融结合起来,我们认为才能更好的服务企业和客户。银行因为只是一个切面,所以在我们的服务当中,也是小微信贷服务小微客户的闭环,但是绝不是唯一的一环,我们有其他的包括营销、供应链、物流、经营等等全方位的服务,才更好的理解客户。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再把对客户的理解跟金融机构的结合,合起来为小微客户提供金融赋能。 在过去实践当中也有小的数据分享,我们叫美团生意贷,已经覆盖了超过1500个县域单位,有268个贫困县。每个贷款是8万左右,我们因为对客户的了解,整个贷款还是比较良性的,不良率、坏账率在1%以下。年轻的创业者积极投入线下各行各业的创业,有三分之一的客户是30岁以下,他们超过一半是用来开新店,扩张以及装修。 非常简短的小例子,一个年轻人在北京务工,这是我们了解在北京务工人员的很多梦想。在北京赚钱以后回到家乡开一个小店。他14年从北京回到家乡经营蛋糕店,16年5月份使了我们的生意贷,两年内申请贷款四次,总共贷了40万元,目前已经开了五个分店。 这个例子是中年的女士,她当时经营一个店,但是拆迁打算搬迁,也是需要短期的周转。我们当时第一笔放款五万,现在已经开了三个分店。 这是一个咖啡店,15年10万放了10万,包括选址、营销方案、外卖配送体系合作。目前贷了三次,超过60万,目前在五六个城市开了12个分店。 结合我们的思考和实践,我们简单的答案是这种场景方和金融机构去优势互补,去相互赋能,以科技为核心共同建设一个金融生态,谢谢大家! 贝多广:感谢穆总的介绍,非常精彩,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我们老在街上看到美团的骑手,整个美团的业务模式跟金融有关的原来不是特别了解的。非常感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陈欢:科技赋能促进普惠金融优势互补生态共赢
陈欢:科技赋能促进普惠金融优势互补生态共赢

  宜信首席战略官陈欢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宜信首席战略官陈欢发表演讲。陈欢指出,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之间有非常好的优势互补,两者可以共同促进普惠金融生态的发展和繁荣。 以下为陈欢发言实录: 陈欢:尊敬的贝院长,尊敬的各位嘉宾,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分享宜信在过去12年里面在普惠金融实践的感受,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过去几年里面一直支持普惠金融研究院地工作开展。 宜信过去12年服务了数百万的企业主,我们在过去的服务经历里面也有很深的感触,如何深入到最后一公里。 其实最后一公里,在我们服务的所有过程里面,一直在普惠金融里面长期被大家所提起,也是一直阻碍着普惠金融开展的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简单去回顾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为什么会困难,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有难度。 服务的成本很高,为什么成本很高呢?因为最后一公里的客户通常很难被接触,住的可能很远,当然跟金额有关系,每一笔金额太小,中间涉及到的数量巨大,中间的信息不对称,我不了解他,我也很难了解他,我不知道还款能力怎么样,而且需求不匹配。我们的产品可能不是为他所设置的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在这样的领域,面对这样的群体做更合适的产品设计。 在中国过去的几年来说,我们的数字普惠金融在全球都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进展。我觉得数字普惠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了普惠金融里面刚才提到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数字化的发展在很多的嘉宾演讲之中都提到了,带来了什么样的好处?数据更多了,可能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大程度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帮助我们解决了对客户了解的问题。我们同时有更多的随身移动设备,使得我们有办法触达他,了解他,而且过程中有机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交易行为逐渐变成网络化、数字化的,为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触达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行为数据化、交互智能化、终端个性化、交易网络化等这些外部环境在整个的业务循环里面,大家会看到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每一个步骤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这些都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机会。 我们其实会看到,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取得了非常快速发展的时候,但是我们最快的是在消费金融的领域,面向个人的借贷领域。在前面也看到,无论是蚂蚁金服、美团金服等等的机构也都开始从事大量的小微借贷,但是从整个社会的余额增长角度来说,各方面的统计数据都会看到过去几年增长最快是消费借贷,小微还是面临很大的挑战。这也是如何进入到最后一公里带来的问题。 我想面向小微,面向三农这样的业务发展,在未来其实随着行业的逐渐变化,随着这中间越来越多的交易,开始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比如说有越来越多B2B的交易,有越来越多基于供应链场景化的交易之后,也为小微和三农的发展带来了机会。 宜信最近几年的实践里面,我们做了很多基于供应链场景的普惠金融的发展,面向的也不是在供应链里头的大企业,也是小企业。大家熟悉的每日优鲜,是一个大的商户,但是背后是大量生鲜,甚至农户的提供者,宜信翼启云服基于供应链向这些小的商家和农产品的经销商提供信贷、借贷服务,其实也是我们在业务之中发展非常快速的环节。 在面向小微、面向三农它的风控挑战更大,业务的稳定性更有波动,等等这样的挑战的时候,其实数字化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机会。 但是我们仍然会看到,即使是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之下,数字化的普惠金融在中国仍然有很多最后一公里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处理数据化服务和线下运营之间的协同关系。我们会经常面对的问题是数字化普惠金融,是不是觉得数字化通过各种移动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APP就能解决这些普惠金融的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待线下的这些服务的方式和服务网络呢?可能对很多的金融科技的从业者来说,有一句话叫当你有这个能力的时候,你把自己当做锤子,看见所有的问题都是钉子,你觉得锤子可以解决钉子的问题。但是线上和线下的服务网络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宜信在过去十年时间里面,我们一直做一项业务叫做宜农贷的平台,帮助一些小微信贷的机构,有一些公益的机构。其实我们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去获得资金,帮助这些在最基层,最后一百米提供服务的机构,服务的客群和移动设备并没有被这些数字化的方式所覆盖,而且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建立了非常好的信任感,我们觉得通过这种结合的方式非常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消除我们过于强调数字化而形成的数字鸿沟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普惠金融里面一直是热议的问题,成本和价格到底什么样的方式去确定,你的成本确定给客户的定价。在昨天下午的圆桌论坛上面,也是在我参与的圆桌论坛得到了讨论的问题。包括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普惠金融的最后挑战。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我们会发现,当我们说融资难、融资贵的时候,我们指的可能是借款人和客户,但是对于很多从事普惠金融的机构来说,它自己也有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比如说小贷公司和其他的机构也有如何降低资金成本,如何服务客户的需求。这个其实是需要整个的生态体系共同努力去开展的。 第三点,仍然会有很多关于信用和法治体系的挑战,特别是我们有很多做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机构,可能还没有被纳入到整体的,比如中国的银行体系的范围内,因为种种原因数据还没有共享。我们也会提到有些案例出现,某些借款人在各种不同的平台上面借了30笔、50笔的借款,使得负担非常大。但是这些问题来说,我们觉得不完全是应该把板子打到机构上,对于机构来说,每一个从事这个业务的机构可能并不知道这个客户在其他平台的借款。缺乏数字共享,缺乏信用体系,其实在历史上很多国家都已经验证过,即使是正规的金融机构仍然面对这样的挑战,如果中间缺乏数字共享体系的话,另外还有法治体系的完善。上午向会长提到过小贷公司做放贷的时候,面对法治上和逾期借款的压力弱于金融机构的,如何有更好的法律体系帮助金融机构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一点用户体验和客户适用性,这个理解起来不是那么直观。用户体验我们很多普惠金融都会非常强调,比如说一秒钟放贷,客户只要一键就能够完成什么事情。但是这中间有一个事情,在所有的金融产品里面都有客户适用性的问题。当然我们非常强调客户体验的时候,我们同样需要平衡这个客户他是不是这个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合适的享用者?我们在前面需要做更好的客户了解,提供真正适合他的产品,而不是只是强调体验而忽视了产品和客户的匹配。这是最后一公里在实践当中面对的挑战。 最后,简单的说一下针对这些挑战的一些解决方案。 第一点非常直观,线上线下有各自的优势,能够相辅相成的帮助客户。在中国非常多的客户,他们对于金融产品有着天然的恐惧感,可能因为过去为他们服务的金融机构、数量等等方面的原因,他们会担心这家机构的产品是不是有问题。这也是贷款中介存在的原因,线上线下的结合有着很重要的互补情况。 第二点,科技赋能促进普惠金融优势互补生态共赢。大家逐渐也在形成共识,金融科技公司和这些金融机构之间有非常好的优势互补,大家能够共同促进这个生态的发展和繁荣。比如像美团金服,大家都提到了各自有不同的优势,共同合作起来才能很好的服务生态,以及大家在市场的服务体系上面,因为金融讲究客户分层的,大家在这个体系上面可以共同的打造更加多层次的普惠金融的市场。 第三点:健全征信和法制体系,这部分就不展开了。 最后一点,如何去做好最后一公里,其实要做更多的金融教育和信用教育方面的工作,让客户了解自己的金融需求,了解他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金融产品,做好金融规划,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小微企业主都是非常重要的。宜信在过去也做了很多大量的金融教育、投资者教育,都会对于这些挑战带来良好的帮助,我们也希望看到整体的,全社会能够更多的一起在这些方面,无论从监管部门、政策制定者、行业从业者,整个生态圈更加关注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大家一起去促进普惠金融更好的发展。谢谢大家![详情]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李一诺:不能让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李一诺:不能让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诺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诺发表演讲。 以下是李一诺的发言实录: 贝多广:今天我们非常有幸的请到了一位重要的嘉宾,他是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诺女士。李一诺女士负责领导盖茨基金会中国团队与中国的攻关私营与非盈利合作,致力于解决全球健康发展与政策领域的重要问题。她在2015年加入盖茨基金会之前,李一诺女士是麦肯锡公司的合伙人,她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生物系,并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了分子生物学的博士学位。不仅是这个简历,因为我读了一些李女士的文章,我发现她写了不少散文类型的、励志类型的,又很带有专业专业人士洞察力的网文。我很喜欢读她的文章,可以说我也是她的粉丝。跟各位参会代表强力推荐,大家会后争取加上她的微信,不光一睹她今天的风采,还要一睹她的文采。有请李一诺女士。 李一诺:谢谢贝老师,非常感谢今天有这样的机会。刚才贝老师也提到我的背景和金融服务和金融科技都没有什么关系。 在我讲之前,先大概讲一下盖茨基金会,对于我们从事金融行业的同仁来讲也比较陌生。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现在也将近18年的时间。我们最开始的起家在全球健康领域,主要对传染性疾病。后来在全球发展主要用中国的话来讲,跟扶贫相关的工作也有很大的拓展。我们的起家在非洲,跟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其实当时是盖茨先生还是微软的CEO的时候,他们97年去非洲旅行,回来以后读到了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在非洲每年有50万的孩子因为饮用水不干净,腹泻而死亡。当时他很难想像,意识到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基本问题。当时小的跟纽约时报的交流成为了基金会成立的契机,从基金会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的理念叫做所有生命价值平等,主要希望能够通过基金会催化式慈善的手段,能够支持在全球范围里面人口的发展。是这样一个大的背景。 在今天讲之前,先跟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是一个企业,叫M-KOPA。我们每年世界上超过10亿人口日常生活没有电,6亿生活在撒哈拉以前的非洲,他们只有通过所谓的生物能源,烧柴和牛粪的方式点亮生活。对于他们来讲,太阳能是非常有潜力的能源科学家,但是一般情况下又需要很高的一次性投入,很多家庭是无法支付的。如果哪怕有支付的能力,有非洲70%的人没有银行帐户,支付渠道的限制也有了巨大的阻碍。这个公司一方面解决电力问题,另外提供了更方便的支付方式,在运营模式里面只要用户向他们的账户存入35美金,就可以在家里设立太阳能设备,每天需要通过二维码或者功能机支付获得太阳能。像中国类似的预存手机话费,对于他们来讲这种支出远远小于做这种投入。支付一年以后就可以通过优良的信用记录支付其他的产品,比如说太阳能炉具等等。M-KOPA每天超过7万笔的数字支付,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不仅把电力带入了非洲300万人的生活,而且正向促进了数字支付的渗透和普及。 在肯尼亚M-KOPA为用户提供最主要的支付渠道,像万世达多个非洲国家推广二维码支付,包括尼日利亚、坦桑尼亚。中国有句话不要让贫穷限制了想像力。 在非洲很多国家运营商提供的移动钱包提高了渗透率。世界银行的报告,在2017年肯尼亚全国只有不超过40%的人拥有银行借记卡,但是70%的人有钱包。这种简易的手机媒介的金融方式让很多金融行为成为可能。 大家可能想基金会跟这个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基金会对企业进行了投资。我们的基本工作方式大量通过捐赠,每年捐赠额大概50亿美金左右,在七八年以前我们尝试一种新的方式,我们希望不仅是通过捐赠的方式,对于一些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企业我们希望投资的方式参与它们的成长,我们对投资的回报率预期很低,对他们来讲也是非常友善和有帮助的股东,而且也是跟捐款同步进行的,支持企业的发展。 其实数字化极大促进了普惠金融,我们在05到2017年,全球范围拥有金融机构账户或者是金融服务的供应商账号比例从37%提高到69%,覆盖了38亿人口。移动金融账号的人口增加了5亿,很多国家直接接入金融服务账号。我们离实现100%的金融服务普及率相差很远,这是今年基金会发布的每年的年信,大家如果关注的话,每年二月份盖茨夫妇会发表年信,我们有中文版版,预测了在以后发展的几种可能趋势,希望最后达到目标,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希望能够倡导全世界的各个方面相关机构也好,政府也好,加大对这方面的重视和投入。 基金会金融服务这块,我们从09年开始的一项捐赠相关的业务,也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理念,刚才提到基金会的整个价值观希望所有生命价值平等。我们同时相信不需要为穷人创造一个平行的系统,而是希望每个人提供普惠的世界。这样才能有内生动力,尽快实现金融服务可普及的目标。 我们基金会主要并不是在中国,在世界来讲银行众多,银行渗透率非常低的国家,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坦桑尼亚、肯尼亚等等。金融服务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简单的科技问题,也不是简单的金融问题,我们包括赠款单位、合作伙伴、政府、监管机构,包括支持它们的政策研究和实践,我们希望在全球范围里面创造一个更公平的普惠金融的环境。 像世行、非洲开发银行、国际组织,各种区域机构也是我们整个普惠金融全球范围里面的各种各样的相关伙伴,我们希望能够推动更多的研究议题和对话。 更重要的一个,像很多创新一样,在这里私营部门,企业起了非常重要的力量。在这些大的问题里面,我们坚信一定言推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共同合作,才有可能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一方面我们积极支持刚才提到的类似M-KOPA这样的关注民生领域的创新公司,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推进它们的数字化进程。 最近我们开始了一个工作,可能在国内报道不多,我们基金会和华为、爱立信两个主要的公司合作创立了一个支持互联互通的支持网络,主要在非洲。我们国内的华为公司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希望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技术的解决方案和企业投入,一方面协助企业业务的拓展,一方面通过企业的创新把创新引入更大的生态系统里面。 未来三年,普惠金融还会是基金会的非常大的重点,在这里我们主要还是包括三个主要的元素。第一,减缓金融服务中的性别不平等,提高女性权益。在中国不是那么明显,但是也有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里面,金融服务对女性的可获得性是远远低于男性的,一方面提高比例不仅重要,也有很大的潜力。我们今年3月宣布会在未来投入将近2亿美金在8个发展中国家支付女性赋能,包括提高金融服务在妇女中的渗透。刚才很多嘉宾讲到,没有提到女性的问题,可能像淘宝大家知道,女性的创业者是非常大的一部分。我们经常讲到这些像技术、金融,讲到大数据经常是比较有男性视角的角度,在这里希望在全球倡导对女性的关注,提高女性的权益。 第二,提高广泛农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在中国有很大的经验,如果他们能够有支付的可能性,家庭收入也会有巨大的提升。 最后,为基础设施和政策体系相对落后的政府提供支持。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于数据和宏观趋势有一定认识的欠缺。几年前我们支持了关于30多个国家交易成本的研究,并且把这些成果分享给非洲政府,希望它们在政策制定和愿景里面有相应的提升。 不知道在座有没有同事们去过非洲,蚂蚁金服肯定去过,刚才很多科技企业会有。我们这些年整个非洲的数字化离不开中国的推动。大家看到这个公司TECNO是非洲市场占有量最大的移动手机公司,在中国听说的不多,在那儿遍地都是。包括刚才提到的大量技术都有可能为非洲提供更多的创新支持。 最终,我们希望中国的科技和商业创新能够帮助非洲创造一个更包容,更完整,提供更多服务的数字金融服务的生态圈。 为什么这个重要?今年9月份基金会发表了目标守卫者的报告也是今年在纽约联合国大会的那周进行发布。这里有一个很大的数据,现在非洲是最年轻的大陆,60%的人口是25岁以下。我们现在的预计到2050年,非洲的人口会翻番,现在超过1亿,然后就是将近3亿的人口,大半个中国的数字。在这里如果我们看年轻人口,从现在6亿会增加到9亿。其实亚洲或者美洲其他的地方,我们的年轻人口是在不断降低的,特别是比例方面。这也是基金会一直到现在持续呼吁全球关注非洲的发展。 如果我们现在不去投入,不去利用科技创新的力量让这些非洲的年轻人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纳入到全球的体系里面,会造成非常大的民生和经济问题。在这里包括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主要就是两大方面,一方面在中国,为中国,中国自己的扶贫工作,主要是健康为主,艾滋病、结核病,控烟。另外,我们叫做在中国,为世界。中非是主要的维度,希望把大量的,刚才听到的令人振奋的中国技术的创新在宏观政策方面的大量经验,能够对非洲的发展起到切实的助力作用。因为最终世界的联通是越来越大的,如果我们不能用创新的方法去积极地前瞻性解决问题,最终就会对不起这些创新的能力,有很多问题的发生后知后觉的时候解决起来更多。 这是基金会的外墙上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有一个健康和富有成效的生活。基金会的主要手段虽然表面上看是慈善和公益,但是内核是通过创新推动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解决世界的难题。我们期待有更好的在金融创新方面的前景,跟各位更多的合作。谢谢大家! 贝多广:谢谢李一诺女士的精彩演讲。给我们又打开一个天窗。我想顺便跟大家报告一下,我们正在跟盖茨基金会策划怎么把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和做法能够跟非洲的实践结合起来,我们正在策划,明年大概在5、6月份的时候,我们将要到非洲一个国家召开中非数字普惠金融的高峰论坛。如果在座企业或者机构、个人对中非的未来发展前景有兴趣的话,可以跟我们联系。 再次感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Visa高级副总裁Rob Livingston:最后一公里难以触及
Visa高级副总裁Rob Livingston:最后一公里难以触及

  Visa公司高级副总裁Rob Livingston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Visa公司高级副总裁,CAFI理事会常务理事Rob Livingston发表演讲。 以下是Rob Livingston发言实录: 贝多广:谢谢洪董事长,非常精彩,通过描述他们民生所走过的十年历程,把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演变的这些特征都表达出来了。我也是预祝你们在未来的新的十年当中,能够对中国的普惠金融事业做出贡献。 因为今天开幕式上的嘉宾特别多,后面还有六位重量级嘉宾,我们不做茶歇了,各位如果要方便的话,自由行动。下一位主旨岩样的嘉宾是Visa公司高级副总裁、CAFI理事会常务理事Rob Livingston,他有一个很好的中文名字叫林伟博,负责Visa在中国的战略与伙伴关系,常驻北京。在此之前林先生是Visa加拿大的总裁兼总经理。2013年加入Visa,在这之前林先生在第一资本公司工作了长达18年,曾经担任过第一资本的加拿大总裁。林先也是我们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的常务理事,他拥有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学位,现在掌声有请林先生! Rob Livingston:非常感谢贝先生,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在这个美妙的秋天早上参加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作为创始人,我非常高兴看到在推动公司对话、国际交流,领先研究方面有非常大的推动力。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几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个是扶贫,过去大家可以看到10亿人脱离了贫困,这个很多工作是由中国贡献出来的,中国的7亿人口脱离了极端贫困,差不多是加拿大的人口2倍。 还有我们面临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就是今天大会的议题,我们很难把最极端的贫困消除掉。世界银行的行长也说,对最后一公里是非常难以触及的一公里,实际上有关能力资本怎么样推动包容性的增长。这是我想要谈的,怎么能够推动能力资本的建设。 普惠金融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60年以来Visa一直在这方面发挥很重要的工作。这是我们公司的60周年,这个阶段Visa已经成为了最创新的,最可靠的安全的数字化支付网络,它能够使得个人、企业和经济体繁荣发展。实际上我们对于普惠金融的努力可以说是最为核心的。在2015年世界银行提出了全球金融普及的倡议,当时Visa作出了全球承诺,到2020年要向5亿没有金融服务的人提供支付的账户。去年年底,我们已经使得两亿八千一百万的人获得Visa的账户。 在中国,我们支持中国政府的议程,尤其是扶贫,以及普惠金融这块。Visa是在2020年推出了五年规划,希望了覆盖1000万个服务不足的中国人群,主要通过能力建设、倡导创新工作。我们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中国目前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说最后一公里。这是在中国19个贫困县,也是最后一公里非常重要的。可及性并不是能够转化成有意义的使用,政府的补贴数字化,包括80%的受调查的人,他们基本上用银行的账户只是为了领取补贴,领完之后就没用了。另外在特别贫困的地方使用数字化和手机服务,还有90%的渗透率,但是大概只有10%的人会用这个采用移动银行或者移动支付。这是很大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知道在一些非常贫困的群体可能更加难触及。 我们的研究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也提到了必须帮助农村的居民更好的理解金融产品,让他们能够利用这些领先的创新,尤其是老年人,可能他们在数字化的应用方面会比较困难一些。除了实际的居民之外,技术和创新这块的快速增长带来了法规的机会和挑战。我们也需要有相应的创新,相应的知识帮助各个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更好的监测进展,识别出新兴的趋势、针对性的针对,法规框架,鼓励能够帮助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可持续方案。 刚才潘先生提到过,服务的群体,等等。我们希望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些没有金融服务和服务不足的居民、企业主,我们希望更好的理解他们,更好的开发出人性化的产品。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特别荣幸跟政府、非盈利机构、学术机构做一些工作,解决能力建设问题。第一个培训,我们跟中国的金融教育基金会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我们在东北的示范区做了一些数字化的测试,我们已经触及了400万农民和牧民,13万农村政府官员,还有12万金融行业的实践者。 我们还有一些针对性的培训,这是我们跟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包括数字化前沿研究所共同做的Visa的学者项目,能够帮助政策制定者、法规监管者,金融服务提供者,学术机构,以及媒体能够获得数字化支付、法规、创新企业模式、安全,等等非常深入的知识。我们刚刚开展了12周的示范课程,从18个省招募了很多学者参与。 最后,我们各个利益相关方要进行对话,分享最佳的实践,确保未来能够取得成功。今年Visa跟世界银行集团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建立了关系,去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推动数字化、普惠金融的政策和实践的改进。 今年也正是Visa的60周年,我们的创始人说过,在恰当的情景之下,普通的人也能够持续不断地做特别不同寻常的事情,所以能力建设的确是特别重要的,跟政府、合作伙伴,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Visa会继续支持中国的扶贫,以及普惠金融的议程,帮助个人和企业实现它们最佳的潜力。预祝今天的论坛取得很大的成功,也特别期待未来不断地学习、分享,不断地发展。谢谢! 贝多广:谢谢林先生的精彩发言,跟大家报告一下,我们这个论坛现在有新浪直播的,大家可以通过手机扫码把直播的现场转发给你的朋友圈的朋友,让更多的朋友分享今天的论坛。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谈小微来由:受一首歌歌名启发
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谈小微来由:受一首歌歌名启发

  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CAFI理事会常务理事洪崎发表演讲。洪崎回忆小微这个词的由来,他说,“小微这个词是09年在行里做小微业务,我们自己自创出来的。当时,我们在办公室说中小企业、微小企业,说了半天说小微怎么叫都不精准。微型、中小都不精准,当时有一个歌叫《小薇》(新浪财经注:《小薇》是一首由黄品源演唱的歌曲,曲风纯真自然,2002年11月1日发行后,被广为传唱),我们说叫小微挺好,就叫开了。” 以下是洪崎的发言实录: 贝多广:谢谢章行长的精彩演讲,观点非常鲜明,代表了大银行对普惠金融事业开拓的决心,同时也把现在存在的一些担忧充分表达出来,非常感谢。接下来我们一位重要的演讲嘉宾是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CAFI理事会常务理事洪崎先生,我们期待着洪董事长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样的信息。有请洪董事长! 洪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贝教授是我师兄,今天很高兴参加这个论坛,探讨普惠金融攻坚最后一公里这一话题,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因为我们一直干的最后一公里的事,一干就是十年。 我们潘书记也是布置课题的,我们是完成课题的。所以这十年,我们的贝教授说甜酸苦辣,的确是。小微这个词是09年在行里做小微业务,我们自己自创出来的。当时,我们在办公室说中小企业、微小企业,说了半天说小微怎么叫都不精准。微型、中小都不精准,当时有一个歌叫《小薇》,我们说叫小微挺好,就叫开了。民生银行是09年开始做,集全行之力,那时候有专门的事业部。我们现在事业部还在,底下分行也专门是有事业部,并且支行小微有专业的支行,专做小微。小微里头还分很多行业,包括食材,对小微进行了分业。小微里面当时说一圈一链,商圈,一链主要是产业链。 另外,就是违约概率问题,收益覆盖风险。收益覆盖风险是可持续问题,总结是总结了,但是探索的过程是痛苦的。的确作为小微来说,我们刚刚说信息不对称问题,收集信成本问题,人员的问题,小微企业不规范,信誉各方面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我们后来搞了互保联保,搞合作社。从90年开始,到12年整个经济下滑以后,商圈问题就出来了。商圈同质性,一个商圈往往搞卖包的就卖包,卖鞋的,有些汽车零部件也有商圈。但是跟周期相关,你看似每一个单点,单个客户的贷款,我们当时单个客户的贷款大概是200多万,但是现在我们是100万以下。现在的客户往下沉了。这样的话,你单体的客户都不大,但是板块,整个商圈是大的,大家商圈是一致性的,所以不是属于违约概率的问题。这个对我们影响蛮大的。 后来发现还不如不搞联保担保,还不如信用贷款完了,信用贷款好收。这些事影响我们蛮大的,从13年开始,我们一直在调结构,当时我们的贷款在章行长现在的大数据,在网上贷,那时候是线下,信用放款。还不如搞赞助。你给了人家贷款的过程中间,其实这里真正还款的意愿很差。我们最后的总结是还款意愿差里面的总结,但是很大一部分是道德风险。道德风险不仅仅是客户还款意愿的问题,因为你几乎是信用放款,所以客户和客户经理之间如果说一手清的话,很容易出现道德风险。我们除了调整结构以后,从去年开始,从5000亿的小微贷款,原谅是6000亿,一直下降到5000亿,现在又回到6000亿。但是整个贷款的风险在减小。 我们总结了一下,其实真正的小微100万以下的贷款控制好它的违约率是低的,反而是200万、300万的违约率很高,甚至是违约率翻倍,以100万以下的翻倍。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一方面调整结构,一方面用传统的方式控制风险,这是小微贷款一公里,这是我们传统的做法。用大数据的方式,我们又把过去的几十万客户梳理了以后,然后现在3.0版,基本上是线上。线上线下现在结合,刚刚说的线上是通过大数据,现在我们服务的客户,我们通过综合服务的小微客户700万。700万客户里面,我们通过大数据真正贷款的客户现在接近60万。整体来说现在在线下和线上的小微,我们是两条线都结合的。 第二种模式,因为民生银行本来就是一个民营企业,就是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成立之初国务院批的,民生银行是一家为非公有制企业融资的银行,我们还是回到民营企业,综合服务的银行。这是我们的定位。定位以后,我们对核心的民营企业客户,包括一些国有客户它的上下供应链,新供应链上的客户都是总小企业,甚至往下走都是小微。而且一个大客户下面带着小微客户上万,用新供应链的方式,配套着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全封闭的话,我们也在做新供应链的方式。这个新供应链的方式,现在有新供应链事业部,就是从另一个一公里的渠道为中小小微企业服务。现在也有近万家的小微企业,中小小微企业用新供应链的方式为它们服务。 我们现在也在用区块链的技术解决它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所以用一些新的技术解决。 第三个探索,因为这是我们内部解决问题,行里头是不是可持续的问题,还有我们本身肩负着为民营企业服务,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我们现在跟全国工商联做一个精准滴灌系统。因为整体来看,我们小微企业有5600万家,现在贷款32万亿,其实真正的小微,我看的是世界银行统计的,贷款余额是4.4万亿,差多少呢?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还有1.9万亿。这是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 我们工商联底下有4.6个平台,工商联一直到县一级,这个平台我们把中小企业的数字,基础数据变成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对接其他的大数据平台。这个平台上既有3000万客户,我们通过大数据梳理以后用信用评分系统,这样我们可以开放式的对所有的商业银行如果愿意融资,我们去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有平台解决大家的成本问题,这样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融资难、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另外,我们也在平台上把相关的一些政策,比如税收问题,比如说降准问题,把它对接起来。并且在每一户的融资额拿出一定的比例,比如说0.5到1,你要抽出来,我们成立一个信贷保证保险基金。用这个基金解决大家的担保问题。因为本身有一个违约概率问题,在这个平台上就能够真的为所有银行开放的过程中间解决不是大水漫灌的问题,而是精准滴灌的问题,从全社会的角度去考虑缓解中小,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我不太融资贵的问题,我觉得金融深化的问题就是先对大家渗透完了以后,才会获得资金,需求方获得资金的量大了,它自然会下降。小的时候是要有激励机制,我觉得要解决难的问题。解决了难的问题,贵的问题自然会解决。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潘光伟:解决融资难不能靠银行业金融机构单打独斗
潘光伟:解决融资难不能靠银行业金融机构单打独斗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8日讯(记者 马常艳)今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CAFI理事会理事潘光伟在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解决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银行业是“主力军”,但不能靠银行业金融机构“单打独斗”。他认为,应思考如何加强财政、工商、税务监管部门的联动,做好政策传导,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合作供应的普惠金融生态环境。 潘光伟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薄弱领域金融可获得性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在降低普惠金融成本方面,潘光伟介绍,2017年大中型商业银行共对普惠金融客户取消收费项目是335个,对387个项目实行收费减免,全年减费让利总金额367亿元。 在充分肯定我国普惠金融取得成效的同时,潘光伟指出,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不少。 他认为,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待进一步疏通;二是商业可持续性面临挑战,普惠金融服务的内生动力不足;三是补齐普惠金融领域制度的短板也面临挑战;四是普惠金融领域创新面临金融乱象,破坏了金融的生态和市场秩序,背离了普惠金融的初衷。 除了需要思考如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解决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外,潘光伟认为,还需要思考如何拓宽融资渠道,缓解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贵”问题,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与业务模式,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合理运用激励考核机制激发普惠金融服务的内生动力;利用金融科技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防控金融风险;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机制。[详情]

李东荣:将高大上技术用于接地气的金融产品中
李东荣:将高大上技术用于接地气的金融产品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普惠金融正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主要呈现出四个新的发展趋势。”10月18日,在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 普惠金融服务主要面向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和技术条件下不能够覆盖的弱势群体。随着普惠金融实践的发展,服务的对象从最初的贫困人口扩大到以农民、小微企业、贫困人群为重点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服务范围从最初的扶贫融资,逐渐涵盖支付、信贷、理财、保险等更为广泛的金融服务领域。 李东荣表示,普惠金融的四个发展趋势体现为服务更加精准化、手段更加科技化、主体更加负责任、模式更加持续。 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起更加精准化、科技化、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他认为,应当做好四个同步推进。 首先,是基础覆盖与丰富供给应同步推进。在进一步提升我国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率的同时,充分发挥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业态主体的比较优势,引导其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准市场定位,开展良性竞合,共同为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全覆盖的金融服务。 其次,是服务下沉与能力建设应同步推进。一方面推动增加基层机构普惠金融业务的自主权,完善内部激励考核体系和内部定价转移机制,加强各类数字技术应用等方式,推动金融服务真正实现重心下沉;另一方面,加强从业机构行为规范和责任能力建设,通过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合格投资者管理等手段,提高普惠金融服务全流程的透明度。 第三,是科技驱动与风险防控应同步推进。李东荣表示,要加强同业和跨界合作,将高大上的技术用于接地气的普惠金融产品。同时不要忽视数字技术可能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主动的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内部控制等业务管理制度,使应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各类风险始终处于可管、可控、可承受的范围内。 此外,是政策激励与实践创新应同步推进,结合普惠金融服务变化趋势,实施激励性的货币政策,差异化的监管政策,针对性的财税政策,特色化的地方配套政策等。“尊重市场规律,坚持普惠金融服务主体的公平准入、公平竞争和公平规制。着力破解不合理的政策约束和制度瓶颈,增强各类从业机构开展普惠金融实践创新的内生动力。”李东荣称。[详情]

金晓龙:金融科技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最有效的路径
金晓龙:金融科技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最有效的路径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副总裁金晓龙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副总裁金晓龙发表演讲。金晓龙指出,金融科技正在成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最有效的路径之一,并且科技对普惠金融的影响刚刚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新。 以下为金晓龙发言实录: 金晓龙:谢谢贝老师的邀请,非常荣幸参加这次普惠金融研究院主导的普惠金融论坛,题目是攻坚最后一公里,作为蚂蚁金服一个普惠金融的实践者,我们特别有感触。因为普惠金融的理念再好,普惠金融的政策再好,如果没有最后一公里的触达都是惘然。 下面我想以蚂蚁金服为例,把蚂蚁金服在普惠金融的实践和思考向各位做汇报。 第一部分,谈谈蚂蚁金服的实践,第二部分我们想把对未来趋势的展望跟各位做一些汇报。 蚂蚁金服是定位一家科技企业,蚂蚁金服的使命是为世界带来更多平等的机会,我们讲的机会不是结果,我们认为通过科技的手段、数据的手段,助力金融机构为广大小微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就是给大家从一个角度提供了奋斗和成功的机会。蚂蚁金服是2004年起步于为淘宝交易中介服务,但是在我们成立之初,我们就没有止步于此,我们心怀着通过这样一个金融服务,为广大的消费者和中小企业服务我们在当时的设计上就设计为独立的第三方,14年以来正是这样的初心和高起点的设计,让我们有持续的增长结构和动力。14年成立蚂蚁金服集团,现在蚂蚁金服全球服务客户8.7,这是我们上年度的数字,现在数字应该不止。服务服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蚂蚁金服一方面为数以千万计的长尾商家提供收单、支付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同时也为数以亿计的个人端的用户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这些金融服务是遍布电子商务环境、电子政务环境和线下的民生服务过程当中。通过这样的一些产品和服务,我们看出来对于交易效率的提升和交易成本的下降都明显的促进。 我们看提高交易效率60%,降低商家交易成本1.05个百分点。去年的数字,中国移动支付交易笔书占到全球总笔数的53.3%。在信用贷款方面,我们310模式,3分钟申请,1秒钟放贷,0人工干预。也成为世界普惠金融领域的标杆,在过去三年当中,我们已经服务了超过1100万个小微企业和小微经营者,这是在我们这儿贷过款的客户,理财商家超过2000万。户均贷款余额不超过3万块,真正在毛细血管里面注入了实体经济的力量。 纯信用贷款是有助于担保链的,这给过去我们很多小微金融模式注入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通过10万家指标的检测,3000多项风控策略,100多个模型,我们的不良始终控制在1%左右。最难触达的农村地区,我们通过农村产业化的经营态势和县乡政府的数据化管控,我们也深入到一些农村地区。在农村地区,我们主要是两个管道,第一个管道通过产融合作方式,第二个管道和县域政府进行合作,我们从今年开始推广智慧县域服务,短短半年已经将近50个县签约,我们今年目标100个县,明年目标更大。 这些成绩的背后来源于我们雄厚的技术底盘的支持,我们总结为BASIC,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物联网、计算。因为没有数据云就谈不上大数据,没有计算能力谈不上大数据,没有一系列的风控和高智能,这些数据的利用也都会没有效率和安全。 我们看看背后的这些金融能力,去年双十一我们交易峰值是每秒25.6万笔,这是远远领先于其他的支付机构。数据库处理峰值每秒4200万次。交易自损率是千万分之五,对照全球银行卡的交易自损率是千万分之七。我们的智能客服占比94%。 这是我们智能风控大脑从风险的24小时感知和自动学习,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模型的自动切换方面,都已经做到了在世界范围内比较领先的级别。而且我们把这种能力正在向对外开放。 这是我们反欺诈和反风险方面的一些进步。实际做小额贷款,我个人体会两点。第一个识别张三是张三,第二个识别张三是好好人。第三个,不要给太多的钱,这个钱和交易、经营业态、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如果是坚持小额普惠和交易相对称,我们有良好的反欺诈、防风险能力,应该小额普惠是可以持续性的。 我们这种能力实际上不是自用的,我们已经在内部整理出来,提出三个层面地开放。第一层面产品的开放,第二能力的开放,第三技术的开放。我们的董事长讲成熟一个开放一个,我们目前主要的普惠金融现代产品,余额宝、借唄。我们鑫云的南京银行,桂林银行90天以上的不良0.09%。 蚂蚁金服的小结普惠、科技、开放。 我们作为数字化普惠金融的代表,我们蚂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国际金融组织视为中国模式,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都对我们这种模式予以很大的肯定,并且希望我们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予以推广。 我们对未来普惠金融的趋势有三个判断,第一个判断,我们认为金融科技正在成为促进普惠金融的最有效的路径之一。G20已经讲了,普惠金融做得不错,但是仍然需要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的模式弥补现有普惠金融模式的不足。因为全球有17亿无银行帐户的人口里面,已经有11亿有了手机。我们和印度、孟加拉很多地方进行普惠金融合作的时候,我们甚至不需要智能手机,就是过去的数字机和模拟机,我们仍然可以提供服务。大家很快可以看到蚂蚁金服在国外看到我们普惠金融的案例产生。 第二个判断,科技对普惠金融的影响刚刚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新。无论是在基础的领域,在创新领域,还是在应用层的产品和服务,蚂蚁金服都会把自身的能力和更多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 第三个判断,金融科技不是一类机构,而是金融业共同发展的路径,我们看到很多的大型金融机构,我们中型金融机构都在向科技化发展,今年很少提fintech,也很少提funtech,未来的金融机构都是高科技企业,我们科技立身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也会更大程度,更大范围的融入到整个金融服务的体系当中。这是我们三点判断和体会。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向为国:小贷公司攻坚普惠金融急需法规政策的支持
向为国:小贷公司攻坚普惠金融急需法规政策的支持

  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会长兼党委书记向为国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会长兼党委书记,CAFI理事会常务理事向为国发表演讲。向为国表示,小贷公司是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攻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时急需法规政策支持。他特别指出,要划清正规小贷公司与非法放贷组织的界限。 以下是向为国发言实录: 向为国: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小额贷款公司是普惠金融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先锋队。要区分正规小额贷款公司与非法放贷组织的界限,并呼吁全社会都要擦亮眼睛,与黑心贷等非法放贷行为绝一死战,努力为攻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创造更好的法规政策和市场环境。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一下我个人的三个观点: 一,小贷公司是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知道,大银行或者说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我国普惠金融的主力军,在这个主力军的前面,还有一支普惠金融的小分队,这就是经有权部门批准的近万家小额贷款公司,这万家小贷公司覆盖着全国95%以上的县域地区,处于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前沿阵地。像中合农信、东方惠民等小贷公司,它们的市场定位都在最后一百米。相当一部分小贷公司都在做为小微、贫弱群体,也就是一家一户零距离的信用贷款服务。在8400亿实收资本中,90%以上来自民间资本。近万亿贷款余额中,50%以上投向了三农和小微企业。在国家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当中都有小贷公司的身影。小贷公司生在最后一公里,长在最后一公里,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小贷公司行业为国家经济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仅浙江省小贷公司累计放贷1.44万亿,上缴税金130亿元。深圳小贷公司十年累计直接和间接拉动就业600万人以上。在今后小贷公司行业还要继续坚持小额分散、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确方向道路,回归最后一公里,布局最后一公里,深耕最后一公里,为攻坚最后一公里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小贷公司攻坚最后一公里急需法规政策支持。普惠金融是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一个配套的法律政策环境,国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处于普惠金融前沿的这些新型的金融组织,它们当中在这些领域相关的法规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比如小贷公司是一个新型的金融组织,由于小贷公司的法律地位和机构定性长期得不到确认,因而在税收、政策、融资渠道、诉讼环境以及小贷公司市场环境等方面均遇到了很多瓶颈性的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小贷公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说税收政策,在2017年6月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在农户单笔10万元以上的收入免收增值税三个方面,首次开始享受了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同等的税收政策。然而只有首次。在以后关于支持小微企业的有关金融机构的一系列同类税收优惠政策,小贷公司尚未享受到。再比如小贷公司是金融企业法人,是商事主体,不是民事主体。在司法适用上适用民间借款司法解释,骗贷行为不能纳入刑法骗取贷款罪的范围。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继续高度重视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法规政策保障问题,充分考虑到政策的公平性和连续性。不能让我们小贷公司这种新型行业被法律政策以往在角落。 第三,要划清正规小贷公司与非法放贷组织的界限。 普惠金融是底层社会的金融,需要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但是由于近期的民间金融出现了一些乱象,给普惠金融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就拿小贷公司来讲,因为小贷公司资本金主要来自于民间资本,对外的融资杠杆率很低,加上地方政府的严格监管,行业整体风险外溢很小。试点十年多来,包括网络小贷,从未有过因触碰非法集资、高息放贷或者是暴力催贷等引发的恶性事件,这种现象从来没有出现。原因很简单,小贷公司主要用自己的钱放贷,普惠,收不回来等于风险普惠了。这是当前小贷公司虽然大面积亏损,但是相对平稳的重要原因。比如小贷公司在自身融资成本比较高的情况下,贷款的整体利率水平在18%到20%,没有超过国家法定的利率要求。最近一个时期,社会上不少非法放贷组织和个人冒名顶替,常常冠以小贷公司的名称或者小额贷款业务从事着非法经营的业务,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弄不清楚小贷公司与非法组织的界限,一提起高利贷、校园贷就认为是正规小贷公司干的。甚至P2P有些爆雷事件都联想到正规小贷公司干的,给正规小贷公司背上了很大的黑锅,严重玷污了小贷公司的形象,导致媒体弄不清是非曲折,甚至出现了模糊的报道。有的银行连小贷公司的个人房贷都不敢贷了。 在某些地方发生了暴力讨债非法拘禁的综合报道当中,标题冠以小贷公司,但是实际内容无一例是正规的小贷公司。克强总理曾经讲过,小贷公司服务小微企业,两小叠加,成就大美事业。小贷公司这样一个需要有普惠情怀,有微贷技术的人干的大美事业,现在落到此地步,实在令人痛心。因此澄清是非,正本清源,为正规的小贷公司正名,净化普惠金融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迫在眉睫。 我呼吁大家切实弄清小贷公司与非法放贷组织的界限,正规合法的小贷公司是经有权部门批准,批设的小贷公司,当前是经过省级政府经办局等主管部门批准,并在当地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正规合法的。非法放贷组织是未经有权机构批准设立,从事或主要从事发放贷款业务的机构,或以发放贷款为日常业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两种情况。从事发放贷款业务的机构没有经过批准设立的,或者以发放贷款为日常业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常常以挂羊头卖狗肉的形式进行非法放贷活动,有很大的隐蔽性、欺骗性和破坏性。 二是呼吁进一步加强小贷公司的立法,从小贷公司的法律定位、机构定性等方面保障小贷公司等先行机构需要健全立法的权益。 三呼吁继续加大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力度,媒体进一步加大澄清对正规合法的小贷公司与非法欺诈行为的宣传报道,为小贷公司乃至整个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最后,我要重新呼吁一下,全社会都要擦亮眼睛,与非法放贷行为做坚决斗争,决不能让无照经营成为借贷杀手。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章更生:需进一步调动商业银行支持普惠金融的积极性
章更生:需进一步调动商业银行支持普惠金融的积极性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副行长章更生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副行长章更生发表演讲。章更生指出,要提高全社会的普惠金融的贷款投放量,需要进一步调动大型商业银行支持普惠金融的积极性,目前,大型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潜力还有待挖掘。 以下为章更生发言实录: 章更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民营企业与国企享有同等的待遇问题,近几年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在中国民企与国企享有的待遇确实不同,在中央领导重视程度和政策层面看,民企明显优于国企,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基本都是民企。我们以普惠金融为例,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多次会议上或者各地视察都强调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央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几乎每年都要针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专门下发文件。从具体的支持措施上看,例如2017年重新修订了《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了监管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职责。2017年人民银行对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实施定向降准激励,应该说力度还是较大的。2018年延续了这一政策。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对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的小额贷款收入免征增值税,2018年进一步扩大了免征的范围。今年财政部设立了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首期募集600亿元,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此前各省及部分地市采取了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基金等诸多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银保监会提高了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推动形成有效的贷款准则制度,推进无还本续贷的落地。等等这些都是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融资所没有享有的。 从实际效果看,近四年全国小微企业贷款新增与全国大型企业贷款新增情况分别是15年为14.9%、11.7%,2016年为16.6%,7.7%。2017年为15.9%,6.8%。2018年上半年为12.2%,9.9%。可见小微企业贷款的新增服务均比同期大中型企业贷款的新增服务高不少。然而,总的贷款额与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相比仍相差较大,银行在实际业务中确实存在民企与国企不能一视同仁地情况。这主要是小微企业的经营相对不够规范,有的信息不够完整,不够真实。有的小微企业、小微基金资产负债率过高,风险大,小微企业的风险防控难度大,做小微企业的人成本高,怕出风险遭到处罚。一些小微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本来发展的很好,由于得不到资金,只能是苦苦挣扎。有的被逼借高利贷饮鸩止渴,苟延残喘,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普惠金融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而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解决普惠金融的融资难题需要多方努力,综合治理,多措并举。例如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助推普惠金融的发展。 一是运用大数据技术,破解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银行不缺数据,但是缺乏数据整合,关键要消除信息孤岛,将客户的行为转变为可量化的数据,实现全方位,通过大数据进行批量精准获客,从而从源头上减少风险的发生。建行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小微快贷,累计为45万客户,提供了5300多亿元的贷款,而且80%的客户是线上贷款。最近又推出了汇通APP,把小微企业的信息输入进去以后立刻给一个评估值,客户贷款更加方便快捷,也就几分钟就能获得贷款。 二是运用大数据进行贷后的风险监测预警,一旦发现问题尽早处置,可以大大减少坏账损失。 三是运用移动互联网,通过大数据解决服务不能到村口的问题。基于移动金融技术,客户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特别是对广大农村客户群体有效解决了传统物理渠道覆盖不足的问题。例如,建设银行创新推出的育农通平台,在县域乡村构建起村口银行,助力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 四是可打通政府各部门所拥有的公共信息资源,运用大数据加强诚信社会建设,解决有还款能力而不还款的老赖问题。 五是可通过大数据对小微企业提供行业情况、市场情况等查询服务,为小微企业经营提供帮助,搭建撮合平台,为小微企业产品交易、并购提供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要提高全社会的普惠金融的贷款投放量,需要进一步调动大型商业银行支持普惠金融的积极性,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大型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潜力还有待挖掘。大型商业银行机构覆盖面广,资金实力强,科技力量、科技水平高,风险管控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好,完全有条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业务。 由于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贷款利率要比小贷公司等低许多,刚才介绍是18%到20%,大型银行的利率比这个低得多了。因此,这些利率相对较低的贷款投放越多,市场上普惠金融整体贷款利率也必然往下,从而不仅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也解决了融资贵的问题。如何调动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积极性呢?应该说调动积极性的方面,手段很多,我想至少有下面三个,我认为是比较重要的。 一是继续给予定向降准激励,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降准由现在的两档再增加几档,使得普惠金融的贷款投放新增越多,释放的存款准备金也越多,因为银行想放款没有资金还是放不成。 二是对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贷款利率不要管控过严,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损失率高是客观事实,高风险需要高收益去弥补,这是全球通行的做法。否则让银行去做赔本的买卖,银行的放款积极性自然不高。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贷款利率原本就不高,过去最高也就7%左右。如果这一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还要往下降,那就影响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积极性,势必不利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三是使尽职免责真正落到实处,在这个方面比过去大有进步,但总体而言还应进一步改进,特别是在各监管方面宽严相差较大。这问题如不解决,基层行怕贷的问题也就得不到解决。我想只要各方面都能朝着一个目标针对现实中的问题积极想办法,采取措施,普惠金融在现有基础上就一定能够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林钰华:普惠金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扶贫的重要工具
林钰华:普惠金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扶贫的重要工具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林钰华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林钰华发表演讲。 以下是林钰华发言实录: 林钰华:李先生,贝先生,潘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我感到特别高兴,能够代表花旗银行给大家做一个介绍。我们今天有这么多监管机构、银行业协会,还有私人机构、公共机构的代表,还有非政府组织代表,学术界的代表,当然还有媒体代表,我感到特别高兴能够见到你们,非常感谢贝博士的介绍。 我宁愿您没有谈到我从1983年就开始工作了。我们知道普惠金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扶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我们在15年国务院建立了计划,要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当然是为了进一步进行扶贫,使大部分的中国人都能够获得这种服务。当然今天在座的都是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我们相信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中国取得了很多进展,尤其是利用金融科技和创新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的学术界,还有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还有很多其他的机构都在推动中国普惠金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现在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可以最终覆盖,有了这么多共同努力,我们才能触及最后一公里。花旗银行在全球范围内,我们的使命是为了给客户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可以推动人们的经济发展和增长。我们在世界各地有200多年的发展,花旗银行有全球的网络,我们积累了非常多的金融经验和专业技能,我们知道普惠金融对于花旗银行来说也是重中之重。我们花旗银行的CEO也指出,我们在2017年的时候获得了普惠金融的大奖,因为我们花旗银行给很多的金融机构都开放了付款的体系。我们长期致力于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仅要使人们能够更多的获得这种服务,不管是付款、信贷,还是存款,我们都希望使那些没有获得银行服务的人获得服务,我们也要去加强社区,进一步了解金融知识和技能,这样他们可以做出更好的金融决策。 花旗银行一直致力于普惠金融,扩大它的规模。我们知道金融的教育和小微金融的发展是需要很多知识和技能的,我们联合组织了两个金融论坛,一个是金融教育论坛,另外是亚洲小微金融论坛,我们已经开展了几十年的论坛安排。花旗银行在中国有花旗的基金会提供了很多支持,中国还有扶贫基金会,还有小微金融的组织,跟我们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合作。我们这样倡议可以使家庭、社区获得金融服务,我们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支持小微金融的机构进行能力建设,以便他们可以进一步的去加深拓宽他们的金融服务覆盖面,来进一步为那些没有银行服务的人提供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业协会推出了普惠金融的大奖,我想这样的奖项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这样的奖励可以认可这些小微金融服务提供商做出的承诺。我们致力于普惠金融的发展,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中国的财务资源,使个人和企业,包括穷人都能够获得金融服务,这样的话可以推动他们社区的发展。花旗银行也是首家全球金融机构参与到金融教育当中,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众多的全球金融服务的项目,我们在160多个社区当中提供这样的金融教育服务,我们感到特别的高兴。告诉大家,我们在09年的时候,已经提前实现了在教育方面的目标,在中国,我们重点要为大众提供最基本的金融服务。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项目,我们和社区的合作伙伴共同进行合作,给他们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举个例子,比如说儿童的金融教育项目。这个项目对于小学生开展金融方面的教育,通过漫画书,通过互动,还有移动的APP,有4万多学生和老师在14个城市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由于大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及政府的支持,普惠金融它的发展相比别的国家更加快速和先进。花旗银行很荣幸作为这个里程中的一部分,我们也会向大家学习很好的推动这个进程。花旗银行在中国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我们觉得要通过有意义的贡献,整个社区的长期繁荣,我们才能有长期性。 非常感谢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保险监管委员会,感谢你们支持人民大学中国银行业协会,以及中国小贷公司协会,各个机构都参与里面,聚集到了各方的力量。特别感谢参会代表聚集一堂,我们希望共同努力来实现完全普惠金融的目标。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李东荣:积极稳妥推动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里的应用
李东荣:积极稳妥推动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里的应用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发表演讲。李东荣表示,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国乃至全球的普惠金融服务,正呈现出服务更加精准化、手段更加科技化、主体更加负责任、模式更加持续四个发展新趋势。 李东荣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起更加精准化、科技化、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需要做好基础覆盖与丰富供给应同步推进、服务下沉与能力建设应同步推进、科技驱动与风险防控应同步推进、政策激励与实践创新应同步推进四个同步推进。 以下为李东荣发言实录: 李东荣: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们今天的论坛主题是普惠金融攻坚最后一公里,我认为这个主题选的非常务实,切中要害。贴切的适应了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如果我们从物理丈量的角度来看,一公里的距离毕竟是很有限的,但是恰恰这最后一公里凝聚着全球金融界的同仁,持续不懈,继往开来的不断努力。 迄今为止要完成最后一公里的攻坚任务依然是任重道远,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实践中包括普惠金融在内的很多事业都是越接近目标推进的难度越大,耗费的力气越多。因此要打赢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这场攻坚战,必须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谋划、系统推动。因此我由衷的期盼这次论坛能够促进各界坦诚交流,取得硕实的成果。 从全球情况看,自2005年世界银行正式提出普惠金融概念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普惠金融已经成为一项国际社会和金融业界所认同的金融发展战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普惠金融方面都因地制宜的形成了很多典型的经验和良好的实践。比如肯尼亚的手机支付模式,巴西的代理银行模式,孟加拉的乡村银行模式,德国的IPC微贷模式。从我国的情况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基本思路,我国的普惠金融实践不断深入,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服务产品多样,覆盖面较广等特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满意度不断提高。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普惠金融指数报告,中国的大部分指标均排在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其中正亏储备使用率和借贷使用率处于G20国家的核心水平。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国乃至全球的普惠金融正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根据我的观察,这里主要呈现出四个新的发展趋势。 第一,服务更加精准化,我们知道普惠金融服务主要面向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和技术条件下不能够覆盖的弱势群体。随着普惠金融实践的发展,服务的对象从最初的贫困人口扩大到以农民、小微企业、贫困人群为重点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服务范围从最初的扶贫融资,逐渐涵盖支付信贷、理财、保险等更为广泛的金融服务领域。随着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的扩大,只有精准一贯式的金融服务供给,才能更加充分的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普惠金融需求。 第二,手段更加科技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了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正驱动着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运用科技手段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降低物理网点和营业时间的限制,为破解普惠金融效率低,成本高,供需不匹配等全球共性难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第三,主体更加负责任。近年来,负责任金融的理念在全球日益受到重视,并已被写入G20的普惠金融议程。负责任金融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的能力,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促进金融机构尽职履责,避免出现不当销售、掠夺性信贷等不负责任的行为。回顾金融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韩国卡债危机()。在普惠金融领域客观地看,信用基础相对薄弱,客户金融风险意识相对不足。因此倡导和推动树立负责任金融的理念非常重要。 第四,模式更加持续。在发展普惠金融的初期,理论上存在着制度主义和福利主义之争,前者将商业可持续性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前提条件,后者则更强调普惠金融的公益性、社会性。主张通过补贴、税收优势等方式覆盖风险成本。随着普惠金融模式的不断探索,全球各界也逐渐达成共识,在适当的政策激励和引入科技手段的情况下,商业可持续性和成本可负担性并非不可兼容。因此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更多,更具可持续性的普惠金融模式,将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任务。 以上四点既是普惠金融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起更加精准化、科技化、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我认为我们应当做好四个同步推进。 第一,基础覆盖与丰富供给应同步推进。应继续按照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有关目标要求,通过提高助农取款服务网络利用率,建立小微企业和农民信用档案平台等具体措施,进一步提升我国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同时充分发挥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业态主体的比较优势,引导其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准市场定位,开展良性竞合,共同为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全覆盖的金融服务。 第二,服务下沉与能力建设应同步推进。一方面各类从业机构应当推盘考虑普惠金融服务的经济账和社会账,短期账和长期账,推动增加基层机构普惠金融业务的自主权,完善内部激励考核体系和内部定价转移机制,加强各类数字技术应用等方式,推动金融服务真正实现重心下沉。另一方面,应该加强从业机构行为规范和责任能力建设,通过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合格投资者管理等手段,提高普惠金融服务全流程的透明度,实现落实卖者尽责要求。同时以低收入人群、农民等群体为重点,分类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升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素质能力,引导其树立买者支付的正确理念。 第三,科技驱动与风险防控应同步推进。各类从业机构应该积极稳妥的推动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里的应用,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刚才我听了银行业协会潘会长多次提到如何提高普惠金融的质量和效率,应该是我们紧紧扣住环节。依托商业银行的三农事业部,以普惠中心金融为中心,紧密结合普惠金融的场景,我们干什么事不能光讲大理论,一定要结合非常具体的场景考虑。加强同业和跨界合作,将高大上的技术用于接地气的普惠金融产品。同时不要忽视数字技术可能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主动的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内部控制等业务管理制度,切实完善数据保护、运行监管、态势感知等安全保障措施,使应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各类风险始终处于可管、可控、可承受的范围内。 第四,政策激励与实践创新应同步推进。应该结合普惠金融服务变化趋势,实施激励性的货币政策,差异化的监管政策,针对性的财税政策,特色化的地方配套政策,加强各类政策的协同与衔接,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地方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等风险分担机制的作用,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同时,我们还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坚持普惠金融服务主体的公平准入、公平竞争和公平规制。着力破解不合理的政策约束和制度瓶颈,增强各类从业机构开展普惠金融实践创新的内生动力。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发展普惠金融既是关系国家金融发展的大事,也是关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实事,需要汇众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最后一公里的攻坚战,我们共同绘制普惠金融的美好愿景。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潘光伟: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机制是普惠金融重要一环
潘光伟: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机制是普惠金融重要一环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 新浪财经讯 10月18日,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CAFI理事会理事潘光伟发表演讲。潘光伟认为,如何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机制,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风险补偿机制和担保体系,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一环。 潘光伟指出,一是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探索财政贴息、银税互动等模式;二是如何共建融资担保体系,形成政府+银行+企业+保险,小微信贷风险共担的模式,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三农的风险担保;三是如何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的发展,维护行业的良好秩序,这些问题也都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以下是潘光伟发言实录: 贝多广: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在北京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的正式隆重地开幕。我们在前天和昨天已经开始了热身的演讲和专题的讨论,前天在人民大学,我们举行了预热的讲座,是由纽约大学的教授做了关于普惠金融的新视角的学术演讲,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相关的内容已经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大家可以查阅。 前天晚上,我们在这里举行了一场关于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金融稳定问题的一场闭门座谈会,央行的领导出席了,并跟参会的各地的代表进行了非常深入地沟通,大家也可以看相关的公众号。 昨天上午我们召开了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理事会的扩大会议,人民大学的吴校长主持了会议,许多理事和专家对普惠金融研究院的发展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昨天下午,我们在这里进行了两场并行的专题讨论,一场的主题是数字微贷创新与规范,不少专家对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过程中如何把握创新与规范的平衡进行了非常深入地讨论,现场非常火爆,100人的会场不光坐了,还站了很多,大概有150位参会代表。另外一场专题讨论会也是十分精彩,他们讨论的主题是乡村金融和乡村振兴。来自不同工作岗位的嘉宾围绕这一专题进行了非常难得的对话。由大都会人寿的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和美国BFA公司联合参与的金融聚合器的研究成果的白皮书在昨天下午的会议上进行了发布,这个标志着攻坚最后一公里的探索又有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的阶段。 昨天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总会计师,也是2016年GPFI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中方主席孙天崎博士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在昨天的欢迎晚宴上。今天上午我们在这里举行这次论坛的正式的开幕式,实际上是把这场论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我们相聚一堂,共商普惠金融大计。我今天以主持人的身份,也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主办方之一,向海内外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热烈地欢迎! 女士们、先生们,今年是我们普惠金融国际论坛的第四个年头,很多人都还记得,我们第一年论坛的主题是好金融与好社会。第二年论坛的主题是新战略与新技术,去年论坛的主题是能力改变世界,今年我们论坛的主题是攻坚最后一公里。大家都知道在全球范围内,普惠金融的最大的难题就是所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在今年进行了比较深入地专题研究,并且形成了今年即将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也就是我们每年发布的绿皮书。 今天下午,我们会安排大概15分钟向大家介绍这个报告的主要内容,这里我就没有时间展开详细的介绍了。但是我只想简单的说一句,我们在这项研究当中一个最大的发现就是所谓的最后一公里,实际上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距离,最后我们走了一百公里,走完了99公里,还剩下一公里。实际上它更多是人们心理认识上的误区,这一公里怎么也走不过去。如果我们把这个最后一公里当成最先一公里,或者说是第一公里,就是我们的原点,我们发现很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个就让我想起中国古代宋朝有一位大诗人,我们中国人都知道叫陆游,他有一句脍炙人口的数据,叫山穷水尽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后一公里实际上就在我们眼前。我们期待在今天的开幕式以及今天下午的两场大会讨论中,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围绕攻坚最后一公里这一主题积极发表各种真知灼见。 女士们、先生们,在正式的主旨演讲环节开始之前,请允许我要先请出论坛的主办方之一的代表,也就是我们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CAFI理事会理事潘光伟先生,潘光伟会长每年都来参加我们的论坛。他的情况简历大家都比较了解,但是我今年特别要向大家多介绍一句,潘会长不仅是一位金融家,而且是一位书法家。大家特别要关注到我们这个会标上这七个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大字,就是我们潘会长一笔一划写出来的。我们为他精彩的书法表示感谢!有请! 潘光伟:感谢贝院长热情洋溢的介绍和对这次论坛情况的介绍,我感到非常荣幸。尊敬的东荣行长,章行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刚才贝院长说这次论坛前两天讨论的情况很热烈,大家发言很踊跃,收获也很多,确确实实金秋十月,确实是北京最美好的季节。我们有那么多的中外的专家和嘉宾参加这次论坛,我相信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标志,有这么多的中内外专家聚集于此。我觉得我们的普惠论坛肯定也会成果累累,硕果累累。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媒体朋友们的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对大家的莅临表示热烈地欢迎! 下面我讲三点看法和建议。 第一,普惠金融的政策体系更趋完善。进年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习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普惠金融体系,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克强总理近年来多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各项政策举措。央行和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引领,易行长提出了几家台的思路,发挥各方合力,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郭主席7月17号亲自带队赴中国银行调研,就加大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提出了七条非常有真知灼见的建议。最后人民银行会同五部门联合引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引导,引导加大对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切实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9月,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正式成立,可以说当前普惠金融的发展政策环境更为有利,各项制度也更趋完善。 二,注重实效,普惠金融发展稳步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的理念,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薄弱领域的金融可获得性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自效明显提高,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明确市场定位,推进战略转型。大型商业银行充分发挥效应,深入推进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建立综合服务统计核算、风险管理等五专的考核,专门的风险管理,专门的统计核算,等五专的经营机制,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如工商银行提出来未来三年普惠贷款年增30%以上,三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中国建设银行提出来将举全行之力,全面推进普惠金融战略的实施。目前国有大型银行已在总行层面和全部185家一级分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股份制银行结合自身业务的特点,加快探索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共设有5000余家扎根基层,服务小微的社区支行和小微支行。我们洪董事长在这儿,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六家银行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招行、中信两家银行设立了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地方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我们省联社、农商行等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发展方向,继续下沉经营管理和服务重心,重点向县域、乡镇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和群体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面。 第二个成效,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持续提升。截至2018年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3%。全国涉农贷款余额也是32万亿元,同比增长7%。农户贷款9万亿元,同比增长15%。 三是聚焦薄弱领域,金融精准扶贫稳步推进。截至2018年的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是2597亿元,支持建档立卡户639万户,分别较年初增加了100亿元和31万户,户均贷款4万元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约占全国获得率28%,接近三分之一了。整个金融机构的网点积聚和流动服务的覆盖面基本上全国各地村村通,已经接近了96%。 四是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便利性显著提高。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总数约23万个,4000多家法人机构,全国基础的金融服务以覆盖53万个行政村,行政村的基础金融覆盖率达到96%。 五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金融服务的质效明显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满足传统企业金融服务的基础上,运用金融科技的手段创新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效,如建设银行小微快贷模式,将网商银行310贷款模式,微众银行微粒贷模式,为客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体验感,大大提高了体验效率。 六是降低普惠金融成本,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确定普惠金融、小微贷款的价格,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期大型银行纷纷响应监管部门的号召,带头降低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昨天开了一个会议,我跟邮储银行聊,上半年为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成本是6.09%,9月份5.56%,降了53个基点。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缩短融资链条,落实续贷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周转无缝衔接,持续减汇让利,清理不必要的过桥等中间利润,咨询费等费用,从源头上降低小微企业融资费用的负担。2017年大中型商业银行共对普惠金融客户取消收费项目是335个,对387个项目实行收费减免,全年减汇让利总金额367亿元。 第三条,多方合力,共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局面。 在充分肯定我国普惠金融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不少。我们认为主要是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待进一步疏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需要调整。今年上半年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法定存贷款利率并不调整的情况下,有些地区和行业实体融资的利率略有上行。民营和中小企业仍感到资金链紧张,融资渠道不畅。3月份的数据,可能了解非金融企业和其他部门的贷款加权利率是5.96%,比去年上升了0.22个百分点。银行要行风险可控或者是承担适度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传统模式下,为小微企业三农、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商业可持续性面临挑战。普惠金融服务的内生动力不足。 三是补齐普惠金融领域制度的短板也面临挑战,缺乏系统性、制度性的安排,有些政策落实不到位,精准度不足。 四是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存在规范不足,业务异化,信息安全等问题,普惠金融领域创新面临着一些乱象,破坏了金融的生态和市场秩序,背离了普惠金融的初衷。 针对以上了困难和问题,我们建议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本次主题,攻坚最后一公里,我们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一步思考和探讨银行业攻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第一,如何打造良好的银商环境,解决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银行业是主力军,但不能靠银行业金融机构单打独斗,按照几家台的思路请大家思考,如何加强财政、工商、税务监管部门的联动,做好政策传导,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合作供应的普惠金融生态环境。鉴于小微企业公司治理和财务报表不规范,缺乏有效担保抵押手段等情况,如何规范财务管理,完善信用系统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解决小微和民营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鸿沟。 三是如何打造适应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供应链金融,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批量授信,批量开发,提高信贷服务的质效。 四是如何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风险投资,发挥好VC、PE等前期资金的作用,加快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创新,这些问题也请大家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二,如何拓宽融资渠道,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贵问题。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调研的情况,我们认为融资贵主要是因为小微业务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主要是市场的问题。应该综合考虑使用市场化的手段和政策化的举措,充分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目前大中型银行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基本上浮不超过基准利率的30%,也就是4.7,5,不到6。而且还在进一步响应监管部门的号召减汇让利。但是从商业银行外的市场获得的贷款比较贵,江浙一带普遍在一分以上,短期过桥融资利率甚至超过三分。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思考如何落实监管机构的要求,坚持量价统筹的同时,通过内部转移定价的机制,如何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贷款的利率,进一步减汇让利。 二是思考怎样更好的落实续贷等要求,缓解小微企业的资金周转难题,降低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和市场机构获取短期周转资金的高额成本。 三是鼓励初创期的企业充分利用股权融资等金融工具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这些都需要大家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三,如何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与业务模式,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针对小微企业短、小、平、极的融资需求。我早上在会议室跟美团的高管聊的时候,说美团有500万的贷款客户,贷款是8万块钱,融资期限是9个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思考如何根据这些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特点,提供各类综合性的金融服务,真正把融资与融智相结合,变输血为造血。 二是如何针对小微企业资产特点和融资需求,因地制宜,研发一些中长期的融资产品。 三是如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丰富抵质押品的类型,缩短信贷流程,提升服务水平,这些问题请大家思考和研究。 四,如何合理运用激励考核机制,激发普惠金融服务的内生动力。普惠金融业务分散,额度小,成本利润率低,坏账率比较高,请大家思考如何按照监管要求细化尽职免责的办法。我们调研的时候发现好多给中小微企业贷款都有很大的担忧,出现坏账怎么办?是不是追责?监管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的监管政策,各银行机构要细化尽职免责的办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评价考核指标及绩效考核方案,进一步激发做好普惠金融服务的内生动力。 二是请大家思考如何合理治理独立的普惠金融的信贷计划,切实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小微、三农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五,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防控金融风险,在科技先行的时代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是思考如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综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客户的精准画像和数据的挖掘分析,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二是如何提升大数据风控在客户营销、反欺诈、风险预警、供应链金融和数据安全等领域的应用,近而提高授信审批的效率和客户服务体验的效果。 六,如何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机制,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风险补偿机制和担保体系,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一环。 一是,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探索财政贴息、银税互动等模式。二是如何共建融资担保体系,形成政府+银行+企业+保险,小微信贷风险共担的模式,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三农的风险担保。三是如何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的发展,维护行业的良好秩序,这些问题也都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做好普惠金融服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投身于普惠金融的创新与实践中,并创造出总结了一些良好的经验,探索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新路径。但是普惠金融要真正做到普和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攻坚最后一公里还有很多的、很长的路要走。刚才贝老师说山穷水尽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需要政策的制定者、实践者集思广益,共同努力。我刚才带了六大方面,17个小问题请大家思考。这两天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也很多,我们相信这次论坛一定会有所收获,可能对有些问题这次会议探索大家更进一步形成了共识,有些事情有答的,有些不一定能找到答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中国银行业协会愿与世界隔行携起手来,以更有效的行动,久久为功,坚持不懈,确实从需求方出发,把金融服务送达最后一公里,从而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郭大刚:网贷行业投资者收益率持续降低
郭大刚:网贷行业投资者收益率持续降低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北京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会长郭大刚在“数字微贷:创新与规范专题讨论会”上发表演讲。郭大刚在论坛上表示,网贷行业投资者收益率是持续降低的,假如科技是有效的,也有主动意愿,真的要做普惠一样,这两条线最后应该是平行的。 以下是郭大刚发言实录: 郭大刚:我写这个PPT的时候是6、7月份流动性短缺的问题,我现在不参与协会任何工作,大家不要帮我当作监管者,我是从纯研究角度看这个事情。 利率。 这么多年,24%的线从来没低过,法律上定的,我只会多挣一分钱不会少挣一分钱,没有降低利率的动力。 网贷行业投资者收益率是持续降低的,假如科技是有效的,也有主动意愿,真的要做普惠一样,这两条线最后应该是平行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不是?各种各样的成本都是刚性的,我的规模这么多年起来是翻了好几倍上去的,我都没有把成本摊薄,科技成本怎么摊下来的,零边际成本怎么实现的。我们做到现在这么大规模,1万多亿,零边际成本还没有实现吗?难道要把1按多亿都做了才能体边际成本吗?我只提问题。 我是搞互联网金融研发出身的,某而定律,要有初始投资成本,如果没有初始投资成本什么都不要干,我的时候没有钱,就像传统金融机构是可变投资成本。假如我有钱,到贵州投大数据花了多少钱,首先人就花了很多的钱,更别说技术装备。人有投资强度才有能力,没有投资强度说获得能力,凭什么?不可能的。必须要有效摊薄成本,有效零边际成本,要进行有效的市场运营,否则这个成本是摊不薄的。宜信、老翟干那个样子,因为年交易规模在那儿摆着,把它的成本摊薄了。剩下的没有了,就是接他的盘子,接他的次级资产,越来越恶化,到最后怎么样?没戏。 技术有多大的因素?为什么互联网在中国能起来。你们在纪局面前得要资源,他来了,我们一定得提问题,要资源,伸手,别让上来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能起来,不是互联网的原因,是我们金融体系的瑕疵到底的,利率双轨制导致的。我还是解决可达性,我老百姓、中笑微企业拿不到钱,4-9%都拿不到钱,这是货币可达性问题。利率双轨制导致我们走到现在必然的内生因素,和互联网一点关系都没有。宜信2006年做的的时候,互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呢。 我做公益,还是要挣钱的,小米有过亿,有基数,我增加用户黏度,增加一个场景,他本来借贷是低频的,那就变成成本中性了,那就和借贷没有关系的,这就是普惠。所以,初心来挣钱办这个事儿就有挑战了。对不起,我来就是要花钱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数据的价值,大家都知道CDRP,欧盟的标准,国内有《网络安全法》,开始严厉了,去年打现金贷怎么卡的,第一条把数据卸了,坏账率什么都起来了。假如数据是你唯一的资源,还是资源性,不是靠内生竞争力,还是靠资源起来的。资源和市场,你们大家看,哪个更重要?数据真的是资产吗?别忘了,拥有数据首先是有安全挑战的,有风险;你有成本的,给的越多,掏出来的收益越少,这是有含金量的。大数据讲有效数据,和Big data没关系。 信息孤岛和封闭系统,还这么弄的话,银行是有机构间市场的,如果没有机构监事长,有OTC市场,做短融,我会崩会破产吗?不会的,你没有相应的机制,市场部完备,到最后出了问题就这样了,因为GDP下行,所有资产都要裂化的。你是信息的孤岛、信息的孤岛,宜信的就是一信的,恒昌的就是恒昌,大概率是往下走的,剩下的就是盘子的问题,就是谁先死谁后死的问题。假如说孤岛没有意义。 互联网的媒体属性,这么多年,互联网属性为什么和小贷属性不一样?因为你不是媒体,媒体有个特种——涉众性,小贷没有涉众性,只要是网络小贷就有涉众性了,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小贷1万亿余额。……二级市场3000…(39),互联网媒体属性导致的。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金融风险还是社会风险,小贷、网贷1万亿,加在一起2万亿……不是金融系统问题,但有一掉,别忘了,你的涉众性,我们服务的客户是什么?特定公众,我妈那样的人,丢一块钱她都会心疼的,没有社会心理的准备,没有抗风险能力。你们说用户体验,不是把用户的投资门槛降下来,而是把用户投资数量提起来,这都是误导。 资产和负债的变迁。 我是学IT转金融的,我讲讲资产负债表。我们现在做工作是资产做工作还是在负债做工作?老曹你的用户是在负债侧工作,这没有特异性,是通用的,我花钱他就来,流量嘛,这是你的成本。资产侧,我们要谈谈风险定价,资产侧是有特异性的,我哪儿花了钱,资产侧的能力就起来了。没有政策的特定性,你现在花了钱不知道将来会得到什么,你现在会投一个特定形资产吗?不会吧。所以,现在这个市场没有建立能力的,……来了就要办坏事的,剩下那个极端是真的想做好事的,没有多少的。 刚才讲的都是不好的东西,我们讲讲未来,我是长期乐观,短期审慎。 互联网不用讲,刚才纪司长讲了,互联网没有手机什么也玩不转。我今天一分钱没有带,一溜过来全是手机,渗透性已经到了,普这个事情大家就不用想,不可逆,真要把普这个事情去掉谁都干不了。普是自然而然渗进去的。现在真的要想想“惠”的事情,普的事情,所有的场景,2B、2C下一步都是这样,场景化,下一步做互联网都是这样。 关于孤岛,怎么建立市场,让资产、数据流动起来,和传统金融机构一样的,现在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得一起战斗才可以,所以要找纪司长要东西。主任,光靠我们自己没办法,加强制度建设,给我们牌照,给我们供给。就是一张网络银行牌照能搞定的事情,让人行商量商量,加强制度供给多发几张就完了嘛。问题是现在是这个问题吗? 监管科技。我们这个行业是做了科技的,促进了传统监管体系的建设和监管能力的提升,说不好听的,这个行业全死掉了,因为治理整顿整个行业建立了强有力的监管能力,这不是针对一两万亿,而是100、200万亿,那是有系统风险的,如果那个没有了,我们对整个中国的制度体系改善留下历史性的贡献,这是我们留下的东西。 市场监管一定会来,买卖双方一定要提供服务提高效率,效率不是光靠我们,靠市场,专业的第三方独立机构介入进来,靠一个人没法完善的,很多人吹自己大数据这牛逼那牛逼的,不用想,你做收益率试试,你把成本降下来,有盈利,你牛逼。但规模还没有到那个份上。监管管好了还好,管不好还有风险,我凭什么管他,还有一大堆人进去,想都不要想,没有监管和规则真的完了。所以,下来要摆脱纪主任加强市场化的制度建设。 思考。 1、互联网改变了什么?我们做了半天,连小贷都要往互联网小贷去。小贷做得好好的为什么到互联网小贷,因为做得不好才去那边,互联网小贷要怎么做才更有效。大家回去想想。 2、个体节点和市场节点哪个更重要,别我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更冤,我们除了普惠给中国社会留了真正东西。 3、普惠。普,不是把投资的门槛降下来,网贷那么多人输了钱,但抗风险能力、抗风险意识提升了,这交的是学费,一点都不冤的。普惠这个事情做到最后,还有一个作用不是解决可达性的问题,而是提高整个中国社会的金融素养,这是我们在做的,大家一定要想清楚,我这一代人看不到,下一代人不能比我再差了,这是我们要做到的。 4、KYC和适当性,我们这些人哪些把KYC做了,那边资产端就一个产品,所以KYC好了,两端都压做,对能力的挑战更大。适当性,不管你是不是信用中介都要严守的,这比传统金融机构的能力要求高得多。 5、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区别。互联网没有属地,我们一上来就是这样的,原来我在重庆,就把小小的重庆做好就完了;现在全世界看着你,你做好了没问题,做不好媒体就报道出来了。 6、资产定价机制,假如没有经过市场,光靠一个机构,那叫资产定价吗?没有相应的对冲机制,没有相应的分散风险的机制,这叫市场机制吗?不叫市场,那叫一个人战斗,必死的。 7、消费金融的长期性。在海外消费金融不放在普惠金融体系范畴内的,但中国有特殊性的,社会发展节但是特定的,社会保障是这样的,金融系统是这样的,所以,中国是要把普惠和消费结合起来的。消费有各种各样的挑战,这是几十年的战斗,不是短期的。但有一些机构,把25000里长征跑成50米了,到最后出风险,很正常,所以,要有非常好的心态和面对客观现实的能力。 谢谢![详情]

黄震:网贷投资者诉讼通过集体诉讼是在为政府分忧
黄震:网贷投资者诉讼通过集体诉讼是在为政府分忧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在“数字微贷:创新与规范专题讨论会”上发表演讲。 以下是黄震发言实录: 黄震:我作为法学专家今天想谈个最简单问题,放贷行为是金融消费行为吗?今天微信里在传一个通知,由银保监会、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发了很久了,有微信朋友在转,我就借这个机会和大家探讨一下有关问题。民间借贷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吗?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权利还是一种行政赋予的经营性权利,这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把它视为一种民事权利,这种权利能不能为行政所限制,文件里设计到一些核心问题,如果把放贷行为视为金融消费,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放贷,并且每天都可以去放贷?这个文件是禁止从事经营性放贷业务,并不是说你可以每天去消费这种放贷行为的,只能偶然的,不能随机从事放贷作为业务或盈利模式。这是我们必须去高度重视的,这是这个文件所透视的精神。 作为民事行为,它不是可以作为一种经营行为的。这个文件讲到“未经有权机关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从事或主要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或以放贷业务为日常业务活动”,有个概念就联系在一起了,当前很多投资者主张金融消费者在维权,如果不是一种金融消费行为,你还能不能把这后面所说的,当你的损失出现之后,能不能作为金融消费者去主张权利就联系在一起了。对这个问题,放贷行为是不是金融消费行为,当前无法批准,未经有关机关依法批准的,依法批准的只有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及小贷公司作为专业放贷机构,我们国家千呼万唤的《放贷人条例》一直没有出来。那些职业放贷人是没有法律地位,没有法律保障的。现在中国有成千上万的职业放贷人,在这个文件之下必须要明确,他们从事的是非法投资业务,这是要明确的,主体不失格,不是小贷公司,不是银行,放贷工作只能偶发,不能长期连续经营。 对于放贷行为的约束,今天讨论的很热烈,比如利率多高是个约束的内容。约束的行为机制是我们要探讨的。法律角度来说,你是一种民法规范还是行政规范,来约束这种行为的。刚才说到的民间借贷,它不能变成一种经营性行为,一旦变成经营性行为,必须由有关机关批准,当是一次民家借贷行为时,借一次款出去,被认为是一种民间借贷,如果反复放那就不是民间借贷,而是经营性行为,那么民间借贷行为就不适用民法了,我们就要把这块划出去。这时候行政规范就起非常大的作用。民法有一条在我们国家运行了很多年,很多人以为已经失效了,其实依然运行到现在,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业务活动取缔办法,大家要关注。如果出现的法律行为出现的损失、纠纷,我们该怎么办呢?中国已经出现大量网贷投资人的维权,在各地进行维权,主张权利。 如果按照现在这个通知的精神,他们是不能来主张权利的,现在很多消费者、投资者说,你是把它定性为非法集资,所以,就断了我来维权的基础,按照这个文件精神,也许你设计的平台不是非法集资的平台,出现损失也不能来主张维权,因为你的行为不是一种金融消费行为,不能适用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主张的那些要求。这就是我们要高度清晰地理解监管层和有关政策执法的意图。 在这种条件之下,以后我们的网贷公司,以前可以说做网贷,现在根本不能说是网贷,如果不是经过批准的网络小贷公司,P2P平台完全只能做助贷,辅助性的工作,一定要严守布控资金的规则。明确这个信贷规则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就是你不能做贷款这个核心业务,你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数据资源提供相应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所谓消费者享受的是你的信息服务,不是你的金融服务,这点就区别开了,那些消费者是信息消费者,而不是金融消费者,他不能以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来主张权益,而是以信息消费者来主张权益,这就为我们今后解决这些纠纷提供了法律解决机制。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再来看,因为放贷行为只有专业的依法批准的机构,任何个人不是合格的所谓放贷人,如果你直接从事这个工作,今后风险很大,并且没有法律保障。如果你从事放贷,成立个公司也是不行的,只有成立经过批准的小贷公司,才能从事经营性放贷业务。这样就让我们今后产生非常大的难题,普通老百姓以后存款越积越高,中国(储蓄)堰塞湖已经很大了,以后投资往哪里走,给我们机构提出一个需要解决的痛点难题。 我们以后主张权益,怎么去解决?维权一定要小心陷阱,不仅对政府来说,你制造了麻烦,对平台形成了威胁,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可能面临很多越出法律边界就变成违法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当前所谓网贷投资者的放贷活动以及后续所谓主张维权活动等等,都因为这个文件精神要做重新的梳理,重新的定位。这里,金融素养,还要加上法律素养,才能成为合格的投资人。现在中国允许你合法投资的渠道,是你去做证券投资,每个人可以去开户,合法地从事证券投资;银行的理财,客户的时候还要经过审查或考核,这就是对于放贷行为的定性和法律处理通道。 我们以后出现纠纷,规范可以从两条路解决出借人、网贷债权人的损害,一是走法律程序,诉讼是最合理的,当然,在很多地方立不上案,因为法院已经立案“爆炸”,不接受,不受理,但目前这是合法通道;二是进行仲裁或调解,当然,这要看你合同里是否有仲裁条款,如果没有仲裁条款那就可能不能走仲裁。当前,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金融纠纷的调解,因为法院确实完成不了那么大的任务;同时,也在大力发展仲裁。 因为它不是金融消费,也不一定叫做金融仲裁,我们互联网法院有的地方是不接受网贷投资者诉讼的,我们就走普通民事仲裁和民事纠纷调解,这些方式可能更合适。这里就提出非常重要的问题,今后中国出现大规模群体性投资人损失之后,怎么能够保证他们有一种解决的机制,目前是堵的办法可能无法把这种民怨解决掉。西方国家是采用集体诉讼,允许一些机构来代理这么多人一起打官司,比如某机构有1万投资者受损失,这些投资者都授权给他,他代理有动力了;要是一个人去打,这1万元就法什么动力。如果允许集体诉讼,那么代理维权或代理解决纠纷,在某种意义上是为政府在分忧,解决这些民心疏解的问题,也为这些投资者走解决机制。既然你认为放贷行为不是金融消费行为,今后就会积累出大量的问题出来。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提前谋划,给他们集体诉讼的机会。现在我们的集体诉讼在这块还依然没有很好的通过,今后需要加强。 这是放贷行为是否是金融消费行为,与大家做的分享。谢谢大家! 主持人姜芳芳:刚才感谢黄教授,非常专业,我作为主持人用比较白话的形式和大家说一下,他核心是三个观点: 第一,咱们放贷人不行,以后个人放贷这个事情就不要想了,必须以机构的形式来放,因为非存放贷也是放贷机构的条例,不是放贷个人的条例。 第二,在这当中,P2P投资人要小心,一不小心有可能就违法,没有放贷的基础。 第三,你投下去了,出现了分析,国家还是有一定的保障,你通过仲裁或集体诉讼的方式来解决。 现在对整个小贷行业是个利好,传统小贷,经常在市场上遇到各种各样不持牌的机构说我也在做小贷,把市场弄得鱼龙混杂,大家对市场怨声载道,当中有许多不持牌的机构做这个事情,以后按照法律,这些都是违法的,应该受到打击。 下面我们进入最后一位小米金融的曹总和我们分享他的建议和意见。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曹子玮:无论互联网金融还是监管本身都不能是运动式
曹子玮:无论互联网金融还是监管本身都不能是运动式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小米金融战略副总裁曹子玮 在“数字微贷:创新与规范专题讨论会”上发表演讲。 以下是曹子玮发言实录: 曹子玮:我说五句话。 第一,当前互联网金融是必要的,数字微贷、互联网金融,监管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发展。但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数字微贷,还是其他各种形式的金融活动,包括监管本身都不能是运动式的,这恰恰是我们现在的问题,我们监管是运动式的,市场博弈主体也是运动式的。 第二,监管也不是救世主,拯救者,某种意义上,监管比市场博弈主体还要落后,他是学习者,观察者,不是市场博弈主体,对风险的贴近性,技术的亲近感,利润内在追逐的冲动和市场博弈主体完全不一致。所以,监管一定不能大包大揽,不能以解救苍生的情怀去做世界的冲沟,要拟合,不能过度。尊重市场是监管最重要的特质,也是最尊贵的特质,否则这个监管就不是好的监管。 第三,数字微贷、互联网金融让监管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儿就是数字监管,如果我们都已经是互联网金融了,都是数字微贷,监管还是线下的,纯现场的,是offset,不是onset的,根本解决不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只能管不能理,只能阻碍它的发展,不能规范它的发展,所以,监管不是毁掉一个有创新意义的行业,而是让它有规范式的发展,没有数字监管就不可能谈到数字微贷的监管和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那一定是不合时时宜的,不匹配的。所以,监管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化来大浪淘沙,去伪存真,把好的,有场景的,能够进行数据风控的,降低信贷成本的,真正做到普惠金融的挑选出来,并且把它做大。 第四,监管一定要鼓励创新,但监管必须要打掉打着创新牌子进行坑蒙拐骗的“伪创新”,这对监管者识别人心,发现市场博弈主体内在动机提出了极其高的要求和标准。 第五,监管要有边界,监管一定明白,什么要管,什么不能管。比如今天讲的数字微贷,在讲贷款,大家还谈了很多,是负债端,资金归集这一端,我们叫存款业务。对所有涉众的,特别是具有伦理层面意义的金融行为,对老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财富的归集和沉淀,必须严管甚至禁止。但当一个法人机构对于风险的度量、婚史、处理能力时法人机构,把资金放给社会个体,监管根本不用管,因为他对他财富的负责程度远超你对财富的负责程度,你要做的是不要让社会个体的借贷变成过度借贷,借贷变成变相掠夺,帮助他通过金融杠杆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国的普惠金融不仅仅包括小微生产性金融,还包括提高尊严的消费类金融,因为我们的社会制度需要这样的金融来支撑,让每一个社会个体更有尊严地存在,同时激发他们自身对财富的追逐来实现社会活力的遵循,更多梳理社会精神,否则这个社会都蔫了,枯萎了,我们怎么能蓬勃向上,形成新的经济呢?所以,当前的互联网金融要符合经济的逻辑。 主持人姜芳芳:曹总五句话字字珠玑,说的非常好。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纪敏:如果监管跟不上技术创新 普惠金融就成了普害
纪敏:如果监管跟不上技术创新 普惠金融就成了普害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CAFI 理事会理事纪敏在“数字微贷:创新与规范专题讨论会”上发表演讲。 纪敏指出,从道理上讲,监管应该因时因势,因技术创新而变。但从风险角度来讲,如果监管资源、监管能力跟不上,可能就会引发很多的问题,那就不是普惠,那就是普害了。 以下是纪敏发言实录: 主持人姜芳芳:现在下半场讨论开始了,上半场讨论非常热烈,下半场的议题会比上半场更加容易引发不同的意见,或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下半场的主题是“规范与监管”,上半场我们与大家分享了数字微贷各种创新和技术;下半场我们谈谈这当中的风险和挑战,如何规范,监管如何更好引导行业的发展。接下来,我把发言的时间交给纪主任,来自人民银行参事室,由纪主任先给我们发言。 纪敏:这个话题比上一个话题其实更敏感,我虽然不在人民银行业务部门,但也是人民银行的,我在这里就谈一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数字微贷一定是我们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技术的进步推动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尤其中国这几年数字技术在做微贷方面已经显示出它的生命力。 第二,技术的创新与运用,将来成为某一种主流的方式,这是个很长的过程。我想强调过程的概念,因为它受到很多方方面面的影响与制约,不仅仅在技术有了就能够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以至于有很好的成效。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从蒸汽机的发明,铁路、火车用的就是蒸汽机,过程当中经过将近200年时间。数字技术推动微贷的发展也是一样,因为我们面临着很多因素的影响或制约。 一是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虽然道理上讲,监管应该因时因势,因技术创新而变,这是没错的。风险角度来讲,如果监管资源、监管能力跟不上,可能就会引发很多的问题,那就不是普惠,那就是普害了。可能在监管资源、监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现在一些规定,违反了G20强调的技术中性,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里就提出“技术中性”,技术中性核心的因素,监管制度对所有技术的运用要保持中性,能够让它公平竞争的作用,不能偏向于某一种技术,而歧视另一种技术。比如大量的微贷技术,客户经理软信息、信贷工厂、信用评分等等,;数字技术就是刚才李老师讲的,你不能为了这些技术的原则;但监管能力和监管建设是逐步的过程,随着金融创新是逐渐来完善的。 所以,对于数字技术,数字普惠金融也是一样的,是客观存在的。与其指责监管,不如把它作为客观存在的条件来看待。 二是任何技术的运用,包括信息技术的运用,还有信用体系或信息,和很多基础设施,同样会制约你技术的运用。大数据技术,要将所有的数据进行数字化、专业化处理,可能有个突出的问题,首先要有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用一些相对比较成功的实践,各种各样的场景能够获得非传统意义上的信用数据,并且开发利用它的价值,用一些技术开发利用它。可能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风控成本,从而往可负担,可持续上往前走了一步。我们看到的情况,可能还是大数据本身资源的缺乏,光有数据技术没有数据来源,技术运用其实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我们现在更多的,就是在数据做到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打破数据部门分割方面可能还要做更多的基础性工作。而这些基础性工作,受到了人力物力,乃至体制机制的制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也是需要一个过程 三是投资人,广大社会公众。面对数字技术的变化,使用者,能够使用金融数字技术的广大社会公众也要有逐步适应的过程,不仅仅是数字鸿沟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它的培育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包括点对点P2P的融资方式,点对点P2P的融资方式本质上是直接融资。对直接融资而言,对合格投资人的要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合格投资人怎么样逐步培育,怎么样逐步成长,过程当中也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需要逐步扩大,逐步形成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微贷的优势,也是需要一个过程。 四是现有的监管、基础设施、数据共享以及投资人、消费者的能力提升,在这个过程当中,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一些监管套利或影响它健康发展的东西,实际也是在容忍的,但不能有明显的监管套利。这是我们作为金融监管的一个基本要求,无论是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或者技术金融,这些本质上在做金融,它就应该接受相应的监管。过程当中,监管全覆盖是大势所趋,也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真正做到普惠可持续的一个关键。 这是我一个粗浅的认识。我主要想强调的,数字微贷、数字普惠金融无疑是个发展重要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它的一些生命力。但是它也是需要逐步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 这是我的主要看法,谢谢大家! 主持人姜芳芳:谢谢纪主任,我们也有监管资源、监管能力各方面的,其实这也是非常坦率的话,有的时候从业人员或机构认为监管把我限制住了,可是你站在监管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时,出发点就会完全不一样。我鼓励行业从业者也可以饭锅头来讲,我们可以出些什么建议呢?尤其你穿的这双直鞋是监管者的鞋,坐在他们的位置上怎么解决目前市场的挑战和乱象呢?纪主任点名了这个问题。 纪敏:只是开个头,我也是来学习的。 主持人姜芳芳:我们把时间留给上个环节没有向大家问问题的,下面我把时间交给白秘书长。 白雪梅:我们对小贷公司的研究和政策建议,简单说一下,在座有很多网络小贷公司,今天我们讨论的数字微贷规范和监管问题,很多是要对网络小贷公司的规范和监管。去年的文件已经出了,至今没有进一步到第二阶段的下文;所以,我现在也只想说,要尽快给个说法;给说法里要给出路,不是生死的问题,而是怎么活的问题;我们现在对助贷的政策限制可能会阻碍我们先进的科技积累力量的发展,哪怕退一万步,你认为它做助贷业务有风险有问题,但我们一定要承认它背后强大的数字技术的力量。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中和农信总裁刘冬文:乡村振兴最大挑战是认知的问题
中和农信总裁刘冬文:乡村振兴最大挑战是认知的问题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中和农信总裁,CAFI 理事会理事刘冬文在“乡村金融与乡村振兴主题讨论”发表演讲。 刘冬文指出,乡村振兴挑战最大的问题是认知的问题,我们经常说农村金融难和金融贵的问题没法解决,但是也不是农村所有人贷款都难。如果真的我们建立一个普惠金融体系,既可以满足乡村振兴,同时也很好的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肯定不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更是一个认知的概念。 以下是刘冬文发言实录: 曾刚:谢谢孔秘书长非常精彩的发言,看来不仅是“正经人”,而且做的实事,这么大屏的切入,又用非常细致的案例告诉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很多的启发。我建议下次我们开会到山楂小院去,别有一番情调,大家更能体会到乡村振兴的意义。 另外,我刚才印象非常深,刚才放的乡村振兴的生态图非常有价值,包括后面关于金融的几个层面,五个层面,希望有机会您能够详细的展开给我们讲解一下。 第三位是刘冬文总裁,中和农信也是很正经的金融机构,接下来有请刘冬文总裁。 刘冬文:大家下午好!谢谢曾老师。刚才我觉得孔老师已经展现了若干个,已经被振兴过的乡村,确实很漂亮,就像我们看到了电影明星,确实很漂亮。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电影明星,中国除了刚才提到的已经被振兴过的美丽乡村之外,其实还有至少六七十万个乡村需要去被振兴。所以,我觉得其实很多活还是要去干的。尤其像我们常年都是在农村开展业务的人很清楚,在村里确实要是说每个村都弄的这么漂亮,我觉得不现实,也不可能。像我们当年做小额信贷扶贫一样,说实话我本人不是做金融的,严格意义上来讲,我是做扶贫的,因为我过去是在扶贫办,后来在扶贫基金会,一直到中和农信公司也都是在做扶贫为主,并不是我是一个金融从业者,我也没有学过金融,我也没有金融从业的经历,但是现在把我归到金融这个行业里,没有办法,因为确实干的活跟金融有关系。 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中国有一批人都在引进和学习借鉴国际上做小额信贷扶贫的模式,都做的很好,大大小小据说有300多个县都在做小额信贷。应该说当年这个故事讲出来,比刚才孔老师讲的美丽乡村的故事也不差,而且那个时候很多中央领导批示说农村金融、扶贫金融就应该这么干。但是,可以看到现在其实挺难。为什么?因为当时其实只解决了一个问题,我们把钱贷给贫困户,他用得好钱,而且还得起钱,但是面临一个可持续的问题,他能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所以,现在这300个县,有多少个县还存在?不知道。我估计以我对行业大概的预测,可能也就10个、20个。刚才还有一个老师问,为什么过去你们很多NGO组织在一起开会,现在好像开的不多了,确实那些机构可能都不怎么活跃了,当然不开会了。 第二个问题,除了可持续的问题以外,第二个问题是可复制的问题,这个县做的好,能不能复制推广到其他的地方。也就是其实到后来大家意识到,做小额信贷扶贫不仅仅是扶贫的问题,更多是金融的活动,按照国际经验来看,必须把它实现商业化、可持续,才真正可能为农村的扶贫也好,农村的乡村振兴也好提供很好的一个自律的支持。如果做不到这个可持续、可推广、可复制,其实你不能称之为金融,只能称之为一个实验,或者称之为一个扶贫的试点,做不到一个商业可持续的问题。 所以,作为中和农信来讲,其实也是应该说在过去300多个机构里头,我们也是在不断的探索和摸索,既然在国际上,像孟加拉有商城银行,在柬埔寨有⋯(60)银行,这些机构当年都是做扶贫出身的,为什么到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为当地的这些国家的几乎是最大的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商业银行,或者是小微金融机构,在中国为什么就不能够出现这么一个机构?所以,实际上当年以扶贫基金会为班底也是探索类似的模式,应该说也还是取得了一些效果。借这个机会也是给大家汇报一下中和农信这些年的发展情况。 从中和农信发展的历史来讲其实已经超过20年,⋯(01:02:00),2008年我们觉得比较成熟了,成立了中和农信公司,但是继续探索这个技术,到现在中和农信公司运行的还不错,目前我们在全国21个省,300多个县有分支机构,公司总员工已经将近5000人。过去20年我们累计发放200多万笔贷款,300多亿元,根据去年年底的统计,在我们所有贷款客户里头,92%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把这个数字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会想象一下,中国农信服务的客户群体92%的学历是初中以下,33%是农村妇女,75%的人中和农信是他们唯一的借款来源,也就是75%没有在金融机构借过钱。可以想像在农村但凡有人能到金融机构借到钱一定到金融机构借钱,或者即使能从金融机构借到钱,他的成本一定比我高,才会从我这儿借钱,我们借款成本远远高于银行的借款成本,为什么这也人找我来借钱,不找银行去借。这说明什么?银行确实,像王理事长做的农信社,我一直认为农信社是我们中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绝对的主力军,从多少年没有改变过,但是依然有一部分群体无法从金融机构包括农信社获得服务。所以,从我们来说,跟农信社系统,包括其他金融机构之前是相互的互补,不是竞争的关系。 当然,也有人说,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很快,彭总也讲了很多很炫的一些东西。但是,说句实在话,对于农村来讲,越是偏远的乡村,越是偏远乡村里头那些越小的农户,越贫困的农户,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我们数字金融的受害者,或者是说他们可能是最容易被排除之外。为什么?因为当地的基础设施也好,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好,他使用掌握这种信息的能力也好,其实他们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当很炫的科技到来的时候,他们首先不是受益,首先是受害。可以看到现在有很多互联网机构也到农村做了很多的花里胡哨的一些东西,最后受害的都是老百姓。所以,我觉得这一块不管我们的乡村怎么样振兴,怎么样有人去提供金融服务,也就是说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一套适合乡村振兴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地方,服务体系不能只服务于某一些人,要服务于所有人,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这个服务,这才是合理的,才是合适的。 所以,不管怎么说,银行金融机构怎么去下沉业务,互联网科技公司怎么去创新业务,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既不能享受到银行的下沉,也享受不到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创新,还是需要有人给他们一些量身定制的一些服务可能才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所以,这一块其实对于我们来讲,我觉得中和农信还是有很大的存在的一个理由,也是有很大的市场服务的空间。 另外,我们讲到乡村振兴,其实说句实在话,乡村振兴我特别赞同刘老师说的,产业要振兴,人要振兴。如果振兴半天没有人是不行的,人凭什么要回到农村来待着,说句实在话,我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很多人并不愿意在农村待着,为什么?农村就是不如城市里好,虽然城市里也是受委屈、受欺负、受压迫,但是我们还是觉得比农村好,即使我们蜗居,也愿意在城市待着,因为城市机会多,见的世面也大。乡村振兴首先得把人吸引回去,中国乡村经济振兴是两个问题,一个农村解放了很多人,我老家是南方的,种水稻的,我过去十户人种的地,现在一户人家两口子把地种完了,还有9户人怎么办?过去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不行了,后来向长三角、珠三角转移,后来不行了,要把人往回赶,这是从农业上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就业上怎么解决?还有一部分从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包括人工智能,把很多能够用机器干活的都替代掉之后,这些人现在也要回去了,当然还有一些因为社保的问题、医疗的问题、教育的问题,最后还是在城市没法安家的时候最后还是回到农村去,这些人如果在农村没有活干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所以,实际上中和农信这些年也是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去说我们只是说农户贷款难,其实后来发现很多农民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金融需求也是非常的迫切。 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中和农信在贷款方面过去90%以上全是种养殖业,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提高之后,几百块钱,几千块钱小型的借款需求不是太多,借这样的人更多是消费型的,产业经营需要的贷款是三万、五万、十万、二十万这么一个水平的。你可以看到我们的贷款在发生变化,我们现在在目前来讲,到目前为止我们大概有40万农户在我们这儿借钱,就是活跃的贷款客户,还有贷款余额的,这40万里头,有一半是属于专业的做农业的,或者说以农业收入为主业的职业农民,他们做的是比如说像刚才刘老师提到的稻田养鸭,稻田养鱼,是综合经营,包括种大棚蔬菜的,这些不是简单种玉米、水稻,不靠这个了,是靠农业收入可以满足他的家庭生活开支,这是一部分,大概50%种养殖业,包括养猪、鸡、青蛙、蛇,今天我同事还拍了一个养蛇的,我是很怕蛇的,但是这也是一个产业。 还有一半人,那些年轻人返乡创业,以前学过蛋糕的开一个蛋糕店,农民现在祝寿的时候买一个蛋糕,这是一个产业。还有过去那些人在城市做,现在回到农村还有一些其他的买卖,比如现在搞淘宝,他们最先进入淘宝的,帮助农民开店,看起来很炫,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一个触摸屏,底下一个主机,这些人有想法和思路,这些人开店怎么办?需要借钱,他们有一定的继续,但是流动资金怎么解决?我们也是绝大部分在给他们在产业转型过程当中提供支持。所以,贷款的变化也是跟乡村振兴的需求密切相关的。 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没有一套适合乡村振兴的体系,其实还是不够的。当然,我也知道很多金融机构都做了很多努力,包括中央也下了很多文件,所有机构都要成立农村贷款业务部,但是其实说实话,这些文件,我相信过去那些中央领导也要求过,为什么几十年或没有解决,所以老方法是解决不了老问题的,一定要有新的思路。 我最近看到中央一个文件说,有些小微金融融资难的问题,农村贷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需要几家来谈,谈来谈去全是政府兜底,政府不兜底谁也不来谈,政府兜底谁都愿意来谈。我觉得这个不是真的符合我们所谓的普惠金融的发展思路。比如过去讲普惠金融研究院,首先对普惠金融得有一个定义,首先得保本,如果是补贴的不叫做金融,叫财政。所以,这一块如果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包括在国内的实践行为来看,在中国建立一个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这么一个金融体系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扎根本土的金融机构再努力一点,我觉得可以解决。如果有十个中和农信,我们全部的县全部覆盖了,比如我们现在开始做,要做另外一个中和农信,我觉得以我们过去积累的经验,三年时间可以做到300个县。也就是两三年时间可能所有的机构,所有的县都有一个类似中和农信这样的机构,为那些从银行贷款贷不到的那些弱势农户给他们提供金融支持是完全可行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挑战,因为我看了主题,乡村振兴挑战最大的问题是认知的问题,我们经常说农村金融难和金融贵的问题没法解决,但是也不是农村所有人贷款都难。我在农村看了很多的,我们村里有一个人养猪专业户,万头规模以上,他的贷款规模,所有贷款来的时候都找他,跟农业沾边的所有补贴贷款、产业贷款、扶贫贷款全部给他,他们贷款很轻松的。谁贷款最难,最贵?其实就是那些小农户,贫困户,或者中低收入的农户,他们从金融机构贷款比较难,从民间借贷比较贵,因为金融机构的贷款贷不到就要到民间借贷去借,民间借贷利率很高。如果真的我们建立一个普惠金融体系,既可以满足乡村振兴,同时也很好的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肯定不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融资贵也是要提高认识的一个问题,很多人说农民贷款就应该比城里人贷款便宜,实际上不可能,一瓶矿泉水和一大桶水,如果按每一斤水来算,肯定达瓶的贵,因为它小,废包装。一万的贷款和一亿的贷款肯定不一样,所以做小额贷款,农村贷款成本肯定高。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其实在农村做业务,要投入那么多的额外的精力去做肯定是成本高的,所以融资贵是一个认知的概念。 有没有可能既解决融资难又解决融资贵的问题?有可能。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现在跟蚂蚁金服也在合作,我们也借助蚂蚁金服数字金融的工具和手段提高我们的效率,降低我们的成本,确实也加快了老百姓获得贷款的支持。现在比如说我们给农户发放贷款,过去需要3天、7天,现在有一些对于一线年轻一点的比如4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使用手机比较好的10分钟就可以通过手机去申请获得贷款支持。这个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就是对于中国农信来讲,未来两万以下的贷款完全可以通过手机解决,这个便捷性大大提高,会相应的降低我们对农户的贷款利率,这是可行的。但是这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和线下队伍合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可是樵夫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也没有足够的钱,蚂蚁金服也没有足够的钱,谁有钱呢?我们中国的银行最有钱,特别是农商行、城商行,能不能你们出钱,我们出力,蚂蚁出技术,我们把农村金融解决掉,把乡村振兴解决好。谢谢! 曾刚:谢谢刘总的精彩发言,分享了中和农信过去的实践,对乡村振兴未来的努力和方向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点评,接下来的环节我们开始进入圆桌讨论。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孔贵真:农村金融融资问题不能用城市金融思维来解决
孔贵真:农村金融融资问题不能用城市金融思维来解决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孔贵真在“乡村金融与乡村振兴主题讨论”发表演讲。孔贵真认为,不能用城市金融的思维解决农村金融的融资问题,此外,他还指出,乡村普惠金融大有可为,金融机构不要轻易对乡村振兴的产业、企业说不。 以下为孔贵真发言实录: 孔贵真:大家好!我希望我们这个团队是刘教授说的那个做正经事,做正经人。我觉得听完王理事长说的信贷源为什么不能给他贷款和三有三无特别感动,我想说一下,农村贷款确实难,而且特别难,我感觉特别深,一个是我原来在建行工作16年,后来到北京农商行工作了10年,在丰台一个行当行长。丰台2008年之前也是一样,那时候我们走了新农村建设贷款,我经过大概一年的推动终于诞生了。但一旦我走出了一个村,我们整个丰台大概做了10个村,小到6个亿,第一个项目6个亿,后来做到100个亿,有人说100个一不是普惠金融,因为我把几千个村民的需求集合在一起了。我们当时的行是60亿的资产,最后是做了六年,我们做到了300亿。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特别难,北京科工委给我发了一个牌子,就是孔贵真城乡金融一体化的创新工作室,孔贵真的工作室,这是第一个难,因为我知道,因为比如说王历史捉,您在总行,我们在支行,我们审批一笔贷款跟生一个孩子差不多,那还是在北京呢。 第二个难,我现在已经到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乡统筹委专门去做城乡金融的推动,实际上我们难在哪儿了呢?是很多座城市金融的思维,我们在座的很多都是城市金融的政策的影响者、资源的配置者,实际上农村和城市真不一样。我也特别得益于我在农商行,后来到总行我做了十年。今天我觉得我进入到了乡村振兴这个团队以后,我觉得我才能帮上他们的忙。现在我在这个团队里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开门的,因为他们是做设计的,我说我给你们打开银行的门,同时我也做一个关门的,我希望你们是一个闭合的。就是资金是闭合的,不能因此背上债,还不了银行,是这样。我在这里就做一个,我觉得我是做那个援助的。 那么,刚才说了这种难,从企业开始,因为没有企业不兴旺。大概是这三四个月就在推动两个企业,这个企业特别的好,像刚才曾主任说的,实际上就是农业的中小企业的问题,今天我觉得收获特别大,我们关注这个,怎么解决。我给大家看一看,这就是我天天帮助的这些企业。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化的工程,一个点,一个企业都不会有效果,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难点,更是关键,没有产业就没有金融。然后,没有金融乡村振兴难以实现,其实我原来做金融的,我后来发现没有融资,因为那个产业自己还在那儿摸索呢,摸索摸索有的就死掉了,所以我开始进入到产业,到这个村里做那个产业,什么样的产业能够实现资金的闭环。 我今天实际上有三个词,因为时间有限。第一,我介绍一个企业。第二,介绍我们一个联盟。第三,介绍我们的计划。 我们这个企业就是隐居乡里,隐居乡里是大品牌,有很多个小品牌,每个项目都是小品牌。比如老家的院子,山楂小院是很网红的,民宿在北京是不好做的,但是这个山楂小院,基本上年底就没有房。这是老的农房改造的,这是客厅,这也是一个交流区,这就是一个炕,这是我们的亲子房间,这是我们能看得见风景的一个外面的餐区,你看上面就是我们原来的凉席,吊顶,那就是卫生间,刚才呈现出来的就是我们原来的破房子。现在这个公司一共有8个项目,85个院子,主要在京津冀。这些院子都谁去呢?有的是去放松、休假,有的是亲子,有的是生日,有的是结婚,有的是朋友的聚会。还有我们的团建。这是大家冬天在这儿玩的很high。后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就这么一个民宿,就实现了乡村振兴。 其实一个村,尤其北京的村并不大,我们乡村振兴里一共几个。第一个是产业振兴,前面我们采取的是跟村集体经济组织分成的模式,这样每个院子都有一个管家,这些管家都是从周边的村选的40-50岁的阿姨,然后给她们进行了培训,而且精挑细选,她们以在这个公司工作为荣。这是她们蒸的馒头,我们的早点,这是延庆比较有名的火盆锅,这是我们的下午茶。这是客户可以带走的礼物,都是来自于这个村里。这是我们的模式,隐居乡里有远方网线上销售,然后还有民宿学院,主要是培训管家、经理人,还有村干部。这是我们的流程,线上这么多硬件,线下接待,线下游玩。这个公司也获得了股权融资,经纬中国的,华本联合的,我们也获得了银行的融资,这里要特别感谢北京银行和北京农担,2016年创新了北京农担保,他的老总经过了一年的沟通,痛苦不堪,后来我说容易吗?因为我会用银行的语言跟银行的机构沟通。我们这种合作社是主体。 我们的产业振兴,然后我们的组织振兴,其实这儿体现的就是我们不动这个村里的一砖一瓦,甚至资产也不动,主要是通过外围力量和资源,让集体经济组织振兴起来,这是根本,也是一个村稳定很重要的。还有文化振兴,我们人才振兴也体现出来了,还有生态振兴,这么一个小小的项目,对这个村的带动特别大,基本上有一个项目,这个村脱贫。 第二个主题,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其实今天应该是孙君老师来,他是我们乡建的领军人物,乡建的这种情怀他已经做了20年,孙老师带领我们绿十字,今天绿十字的孙老师也来了,孙君老师是绿十字的创始人,也是我们富平县全域美丽乡村项目的总规划师。 我们这个农道联盟做了什么?分类三类,一类是全县域的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的保定阜平县,全县域做了三年,应该今年全面实现脱贫。第二,城乡融合特色小镇,就是城乡结合部的,有一个三瓜公社,今年人流量已经突破100万。还做了很多美丽的乡村,就一个村,比如郝堂村的模式,这是扶贫的。这是我们在扶贫做的整个工作和规划情况。我们都是陪伴式的,这是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对比。这是三瓜公社,我们把整个街道和建筑风格改变了,在那里能找到乡愁,我们的理念是把乡村建设的更像农村,而不是城市化。还有很多个像郝堂村和邯郸小堤村这样的一个村子,邯郸的小堤村又被评为全国的美丽乡村,国家级的。这是郝堂村,养老院,装修完了很舒服。 最后新村民计划,昨天在山楂校园开恩会,开中国新村民计划,因为我在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乡统筹委,经历了特色小镇,现在又田园综合体,大家很多目标都是去拿地,实际上这个可能是不能长久,所以我们在研究乡村振兴怎么做。所以,新村民计划,一个是40多个团队,我们要成为乡村综合运营服务商,还有一个三个一百万,还有一个“千百十”计划。 实际上一个乡村是综合的工程,乡村振兴生产、生活、生态体系,包括产业体系,包括配套设施,还包括公共服务。产业分种养业,就是一产,二产加工业,三产旅游业,我们一般去一个地方都会去梳理,中间是我们的整个存的基础设施,那边是我们的配套,共服务。这是农道联众,我们在做一个项目,不管是全县的,还是一个村的,我们都是一起,最后是交钥匙工程。 我们昨天在讨论这个架构,政府、银行、村集体、村民,形成合作社,村投在做运营。大家可能会问一个乡村振兴到底需要多少钱,我们算了,这么多年的实践,算了一个基本上就是300万。100万做示范,一般把这一个村找大概20户,分不同的定位,然后再加一些政府的补贴。还有一个就是集体经济组织,做一些培训,实际上是配合我们的软件。还有一百万我们也在帮助集体经济组织慢慢的通过在这个产业的一些合作,然后提高他的实力。 我们大家都知道,实际上我们村里最缺的是人,所以我们的“千百十”计划主要针对人才的。经过这么多年我们有很多资源,“千计划”是针对微商,因为现在农村没有种不出来的东西,只有卖不出去的。所以,我们是在我们的三瓜工商也一个半汤商学院,我们做了一个专门“农业+互联网”的培训,主要培训村里的年轻人,加上农村干部。“百计划”是我们跟清华合作的,清华学堂,主要培训规划设计。还有一个“十计划”,在我们做的村,应该是比较核心的村,不是空心村,我们要配置孩子的幼儿园和小学。 因为我做金融的,要解决他们的难点,我们乡村发展阶段和金融服务方案,我把农村分成了不同的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振兴阶段。我前些日子专门把80岁的北京农商行的老农信社的领导们请来一块座谈了一下,因为我觉得金融的发展,刚才大家也讨论到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就是农商行,其实在不同的地方它就应该变成商业银行,比如说在大城市,因为没有农民了,没有农业了。那么,在有些地方,反而应该增加机构,这是我想做这方面的尝试,就是我们有哪些,实际上有些信用是我们需要培育的,因为银行进入都是你在成熟阶段。 我们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阶段,融资服务是什么,然后资金监管。因为现在实际上我们乡村振兴这么火,不缺钱,银行不缺钱,政府不缺钱,但是村里不敢花,是怕花出错来。 政府应该做什么?最后,我感受特别强,特别想呼吁一下,因为今天来的很多都是能影响金融政策和资源配置的,实际上我觉得“三农”的融资难,难在解决“最早的一公里”,如果有一个客户贷款已经做了,后面的直接去复制就可以了,都愿意介入。其实我觉得我们中小企业难在第一公里,我现在在帮他们做方案,帮他们整理成银行需要的,真的也挺累的,原来好几十亿,上百亿的。 第二句话,农村企业只会说两句话,为什么他们融不到钱?我在北京都有感受,他就两句话,就会说,第一,孔行,我需要钱。 第三句话,天天追着你,什么时候给我钱,这就是我们的农村。实际上就是供给侧,其实剩下的都是需要银行帮忙的。 第四句话,不能用城市金融的思维解决农村金融的融资问题。最后一句话,别轻易对乡村振兴的产业、企业说不。我认为乡村普惠金融大有可为。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刘守英:乡村振兴需要正经人 而不是来圈地圈钱的人
刘守英:乡村振兴需要正经人 而不是来圈地圈钱的人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刘守英教授在“乡村金融与乡村振兴主题讨论”发表演讲。 刘守英指出,农业多功能性已经产生大规模的金融需求,这些金融需求只要产业链条做的比较好,那么整个经济业态就保持的比较好,关键是做农业的这个人是一个长期在乡村做下去的正经人。我们现在来了很多不正经的人,圈一圈准备走的人。当然,现在也有正经的人来乡村工作,关键是如何识别出来,对正经人的金融支持应该是重点。 以下为刘守英发言实录: 刘守英:我接着曾刚最后提的那个问题,正好把我们这个给引出来。乡村振兴从十九大报告提出来以后,应该来讲非常热,热的跟运动差不多。不知道搞不搞得成,搞不成也得搞。 我给大家讲三点。 第一,从整个乡村振兴来讲,什么是新的?刚才曾刚说,原来有很多大量的政策,但是提乡村振兴就是说,提和不提,搞和不搞有什么不一样。我觉得核心是什么呢?就是说,乡村振兴跟原来有别的地方,我自己认为是不是真的搞真的乡村振兴,就是六个字。 第一,业一定要活,如果业不活,整个农村的业还是跟原来死不死,活不活,农业是没有希望的,所以这是第一个,业一定要活。 第二,部分的存活。现在很多地方做乡村振兴就是下指标,全部来一轮,这是我们上一次新农村建设的教训,不可能的。所以,第二点就是村的活,应该是在分化的趋势下,抓住活台的村和另外一些衰败的村如何体现。 第三,人的活,人的活核心就是新的主题。所以,这六个字来看,能不能在我们下一轮的乡村振兴里面做出新名堂来。如果做不出新的名堂,那就还是原来的老“三农”问题。 这里的“新”,我觉得业的这一块重点是两点: 1.重新理解农业。我们现在的农业实际上就是一个产量农业,就是每亩地打多少粮食,把多少小麦,打多少水稻,这个农业不会有希望的。我最近去浙江,小龙理事长也在,我去林海(音译)看,原来一亩地的棉花就是几百块钱的利润,但是它产量挺高,原来的产量挺高,但是产量农业是没有回报的。棉花改成鱼塘以后,就可以有四成,最底下那层是港蟹(音译),第二层是螃蟹,第三层是对蟹,第四层是青虾。所以,农业的概念一定要从原来每亩多少产值转化成单位的土地上有多少利润,如果这件事做不成,整个中国农业的业态是活不了的,这是第一个农业的定义里面的第一条。 2.农业的播种问题,原来农业就是种植农业,吃饭农业,这样把整个农业就变成极其下载的生产。我们现在提一二三产融合,日本的金村(音译)先生我跟他聊,他说实际上就是两个公式,就是1×2×3=6,如果光只有1,没有2和3,1是做不起来的。这是第一句话,第二句话,0×2×3=0。我们现在是第一块非常成功,各地看都做成功一点了,把田都变成摄影的地方了,都有了。但是,一二三产之间的关联度,这三个产业之间的连接和演化到底是什么样的?第二,如果是没有强大的农业,0×2×3=0,所以这是业这一块。 第二,我解读一下村。我们未来的村是不可能都活的,基本的趋势就是分化,不可能都活。所以如果有20%的村是活态的就不得了了。所以,现在如果期望乡村振兴把几十万个村子都整成“中国梦”,没戏了。所以眼下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让20%的村真正的活态起来。另外,80%的存解决现在的不体面的问题,衰败,第三个构造新的主体。我们从乡村振兴提出来到现在为止,这三块有变化吗?非常热闹,但是现在看到的情况是什么呢?就是我刚才讲的,对农业的定义还是在传统的概念下,这个农业如果是没有利润,单位土地上的效益出不来,这个农业没有希望。我们看到全国经营的主体就是全国跑马圈地,跑马圈地不是不搞农业,但是反正原来搞房地产挣的钱也多,这一块搞几百亩,那一块搞几百亩,然后又跑到另外一个地方搞几百亩,我们底下从省委书记到县委书记特喜欢这些人,因为中央已经宣布乡村振兴了。来了就政策,给补贴,没有人好好真正的在这里琢磨整个中国农业的回报如何提高。 多功能我刚才讲了,多功能的问题现在基本的状态是什么呢?就是都在忙着搞“3”。“2”,就是农业的制造这一块没有太多的人去琢磨。还有一产这块如何强,这块没有琢磨。村庄的这块我觉得现在活的村庄到底怎么活,这些都没有很好的研究。 所以,这里面我们现在看,第二点我是讲一点金融的供给严重滞后。金融的供给严重滞后是在哪一块呢?是在我讲现在我们乡村振兴这三块出现新变化以后今后跟不上。曾刚上半场提的这个,我们现在有对这些新的主体,新的业态的服务吗?没有的。新的业态基本上都是一些带着情怀,还有一个就是原来挣钱太多的,还有以为这个农业不要太多钱的,很好弄的,一股脑就冲进去。冲进去以后基本就是鬼子进村现在。他都是自己带着自己的钱去弄的,然后不断的往里砸。我们现在了解一下,这些企业和新的主体最难是难在七八年左右,基本上前五年把钱砸光,砸到七八年左右,基本上跟不上了。我们的整个金融对这些业态没有金融支持的,有的只有政策支持,就是地方给的补贴,给的项目就是我们原来下去的那些项目,基本上就是政府跟少数的这些明星结盟。但是,真正在农村搞农业的这些主体得不到政策支持,也得不到金融支持。 村庄也是,我刚才讲的村庄基本是政府行为,就是选中哪一个就是哪一个,是典型就拿来做。但是,对于现在活态的这些村庄,有条件活的这些村庄没有金融支持。有的都是那些明星的村子,基本上靠财政支持,包括我们大量的扶贫支持。比方说,我们贵州现在做的那些明星村,一个村基本上都是平均现在下来是将近四千万,但是这些村子走完以后不可持续。第三,就是刚才我讲的新的经营主体,新的经营主体基本上得不到金融支持,完全靠自有资金。现在很多企业走了这一步以后,已经开始断档。所以,现在如果是金融的供给对这些新的业态,可以活态的村庄,和新的主体如果跟不进,我们整个新农村建设就是政府行为,是政府行为这个乡村振兴是支持不下去的,这是我第二个点。 第三个观点,金融界的朋友我建议大家可以在乡村振兴里面围着我刚才讲的新的业态和活的村庄和新的主体你们可以去动脑筋的。金融主体,就是这些变化跟我们原来乡村的经济活动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了,这些重大变化发生以后,我们的金融机构能否抓住这些金融的需求来获得回报,我是觉得是可以去尝试去做的。首先我觉得重点金融里面应该是对农业回报高的这些产业予以金融支持。 比如说,我们到贵州去看,贵州现在一亩地,做稻、鸭、鱼的,原来做水稻就是几百块钱,现在不施化肥和农药,现在水稻一亩地的纯利可以达到四五千块钱,鸭四五千块钱,鱼四五千块钱,但是这些我们也没有去支持。 第二,农业的多功能性。已经有很多村子在整个城乡互动过程当中,农业一二三产的融合,农业多功能性已经产生大规模的金融需求,这些金融需求只要产业的链条做的比较好,而且整个业态保持的比较好,关键是做农业的这个人是一个长期在乡村做下去的正经人。我们现在很多不正经的,圈一圈准备走的。但是,现在也有正经的,要把它识别出来,我觉得这些金融支持应该是重点。村庄里面我觉得就是要进行分类,80%的村庄不是金融政策去支持,体面的那些村庄就是解决公共服务,解决环境整治,这是公共政策的事,财政政策的事,但是还有10%到20%的已经可以活态的这些村庄是有巨大的金融需求的,我觉得这些金融机构是可以考虑去做的。 第三,新的经营主体。这些年经营主体发生很大的变化是什么?原来的就是吃补贴,然后准备拿土地去转性,但是这几年已经快有七八年,在农村已经搞了七八年的这些农业经营主体已经基本上摸出道道,但是他们基本上快淹死,水已经到嘴边的,所以金融机构如果把这些钱能救一把,这是下一轮新的经营主体成长的主要的主体,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李扬: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金融业是基本方向
李扬: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金融业是基本方向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数字微贷:创新与规范专题讨论会”上发表演讲。李扬在论坛上表示,普惠金融肯定是我们的方向;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的金融业也是基本方向;现在要扎扎实实地做数字化。 以下是李扬发言实录: 李扬:谢谢!我不是从业人员,就有些观察。普惠肯定是下一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普惠因为要面对很多收入不太高,各方面处于劣势的人群,当然,就不能够有很高的利率,没法普惠。而且你比较容易触达他们。所以,普惠天然和金融科技相结合,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金融科技的发展,普惠还会原地踏步。我们知道,尤努斯被吹得很厉害,仔细看一看,也是在非常特殊的环境下也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的。 我做过调查,数字普惠之前,中国有一些农村信用社和信用联社做得很好,其实比尤努斯做得好。海南农信社、联信社,他的基本经验,信贷员就是技术员,几乎含了金融的一切道理。海南的经济结构很单一,就是农产品和有点简单的工业,找的信贷员就是这方面的专家。项目的审查省了很多的成本,也是当地人,在收集信息,信用评级方面也有他的优势。浙江泰隆的一些银行,实际就是信用社,站在村头一看,什么都知道,现在变成很好的商业银行了,什么都知道,农民说,信贷员比我爹都知道我值多少钱。 毕竟这个事情挺难推广的,尤其当我们的目标说,让所有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人正当的金融服务需求都能得到合理满足的时候,不借助新的手段,降低成本,解决信用评级的问题。如果不介入的话,基本还停留在那样的水平上,这个意义上,数字微贷肯定是方向。 一说到数字微贷,前面又有个教训,互联网金融,大家还在说这个事儿。互联网金融,2013年有这个事儿,2014年写到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整顿,到现在还没整顿完。土话说是“驴不走还是磨不转”,说不太清楚。互联网金融的窘境也让我们数字微贷发展蒙上了一点阴影。从技术上、体系上分析只能走这样的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点看法,我们做金融科技,一定要不忘初心,不能借这个名义干别的事儿,做大的发财梦。基于这个考虑,去年我们做了一个事,在所谓金融科技题目下有怎样一些科技,这样的科技手段怎样解决金融中的问题的,不能搞的都是科技公司,都是一帮搞科技的人,他并不太知道金融里要解决什么问题。大致分了5类技术,再看每一类技术分别在解决或和其他怎样共同解决金融问题。 第一类是数据,大数据,大家都把大数据和云计算混着讲,其实不应该混着讲,一定要搞清楚。数据,当然越多越好,这就与我们今天的题目有关,一定要数字化。我讲这个事情有体会,有很多数据如果不数字化,不经过专业部门的整理,其实是一堆垃圾,不可用的。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几乎所有的机构,首先要做的是个基础性工作,把现有的信息,以及今后可能遇到的信息数字化,只有数字化以后才可用,这是要投入的。 举个例子,我以前管过单位的数字化,有一天有个人跟我说,报纸上有个消息,我印象中是2014年,美国迄今为止把他现有所有的资料都数字化了。这对我的触动就非常大,美国肯定数字化走在我们前面。他到今天才完成,说明他始终不断在做这个事。我太有体会了,各种各样的数据,特别是非结构化的数据,如果不经过适当的技术整理的话,(相当于)一堆垃圾,可以说中国不具备大数据的优势,你有,没有经过整理,没有数字化是不可用的,必须要能够检索。 第二类是人工智能,包括对一些数据的分析处理,包括算法,包括算力。现在中央开始说,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于是我们就回头看中国人工智能如何。同样三个因素,中国只有一个因素有可能和世界发达水平相提并论,就是算力还可以,有银河、天河,算力很快。但算法落后,因为你的科学不发达,数据很多但不可用。 第三类是互联网,互联网以及物联网,让数字在第一线起作用,必须所有东西连起来,人和物联,物物相连,只有在数字化基础上是一样的才能连,才能有供应链金融等,说的很漂亮的东西,没有这些基础性工作其实是做不到的。 第四类是分布式计算,包括现在炒得很热的区块链,我不是专家,就观察,很多人带着学生搞区块链,我说干嘛?造币、发财。区块链是个基础技术,在上面可以延伸出很多的技术,这些技术用于金融,不可更改的帐本,保密、信用的记录和评级方面可以由用处。但在我们这儿造币,只是它的用途之一,这也是有问题的。 第五类是安全技术,比如人脸识别,金融与科技关联在一起的。科技是什么,金融是什么?金融和科技如何融合,如何之眼花缭乱的技术真正进入社会生活,进入物的生活,那是物;现在进入人,要搭建桥梁。李总是服务提供商,这都是需要的,但对我们改造金融体系,使得它能够普惠还有大量的工作做。我们现在这么浮躁,都不想干基础性的事情,就想明天马上造一个币挣多少钱,这恐怕是不利的。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看法,普惠金融肯定是我们的方向;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的金融业也是基本方向;现在要扎扎实实地做数字化。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圆桌讨论:普惠金融如何实现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平衡
圆桌讨论:普惠金融如何实现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平衡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诸位嘉宾在“数字微贷:创新与规范专题讨论会”上进行圆桌讨论。 以下是圆桌讨论发言实录: 主持人姜芳芳:非常感谢李理事长,虽然他一开场比较谦虚,说虚的,实际非常实。五个方面对现有的技术和业态做了很好的总结,同时引出非常好的议题,我们的科技存在或科技金融的存在到底是希望解决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难题或什么样的社会问题?这是我们存在的基础。当然,我们说不忘初心的时候有国家和政府赋予我们使命,希望我们做金融普惠。但在推进过程中,资本的逐利新和普惠天生又产生了一对矛盾。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这个问题是国家想让我们解决的,还是作为企业生存下来,天生要解决社会问题,才是存在的必要和价值。这个角度想,在下一个阶段讨论这个议题可能都是有意义的。在整个国际上,中国国内,任何一个行业要存在,肯定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毕竟是解决了之前别人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才使得我们可以长期健康地存在下去。 今天专家发言部分到此就告一章节,刚才从P2P、数字银行、数字金融公司,专家从金融角度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深思。下面有几个问题和专家互动,结合他们各自的经验,发表他们的看法,最后我会留10-15分钟给到在场的观众,大家有任何问题欢迎大家提问。 现在我抛出第一个问题了,我们普惠想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但在融资难、融资贵基础上要解决一个问题,提供服务的机构要商业可持续,我们提供的服务,这些受众要可负担,但提供服务的机构要商业可持续,这当中的平衡并不好找。新网银行,你们平均的利率大概在什么样的水平? 李秀生:新网银行最高利率不超过18%,不超过信用卡发起利率,平均利率在12%左右。 主持人姜芳芳:比普通的农商行和国有银行放出去的小微贷款还是会高一点点,因为你们吸储比较困难。 李秀生:线上模式为什么稍高传统商业银行,核心的一点,对于小微贷款来讲,看年化利率是比较高的,但看绝对的利息值是很低的,因为我们支持随借随还,最短借期可以一天,比如我们从一家成熟的商业银行,你借款说我只借一天,借一个月都不会借给你,就算借一年,假设年化8%,借1万元为例,8%还需要800元的利息。可是我对这笔资金的需求只有一个月或两个月时间,我就是利率12%甚至16%,是你的两倍,但我的周期缩短了,我对资金有效使用或需求时间是短的,所以,我真正付出的利息是少的,或者低于传统信贷。我个人认为,在小微领域,不能简单用年化利率来考量,实际要结合借款的周期和便利来考虑。 成本方面,也跟各位汇报一下,获客是有成本的,传统靠人和网点成本都摊在整体的经营里。线上来讲,通过流量获取是要付出成本的。我没有那么多人力收集纸质的资料,数据是需要成本的。 支付成本也是很高的,一般去这个银行贷款,放款的账户和还款账户一般都会放在本行,还款其实是没有成本的,放款也是没有成本的,放在本的账户上。对线上没有王顶的银行,有可能你放款没有本行,为了客户体验优先,比如到新网银行开个一类户,成本比较高。对工农中建的银行,放给他客户使用更为方便,放款是有成本的。还款,为了提高客户体验,我一般不要求客户必须把钱存在新网银行来扣款,有可能在另外一家商业银行,我可能每个月要扣一笔还款,你只借了1万元,假如一年期,要扣12次,每次的支付成本又是多少。从绝对利息支出上并不高,这要看利息的匹配;其他的成本要高于传统的商业银行。这里有中间怎么平衡的问题,传统商业银行来讲,更看重客单,单笔的效率,可能那些更赚钱,不愿意做这些事情。对于新的线上银行来讲,这是他唯一的生存空间,这有商业可持续性问题。 普惠不是个公益的事情,公益无法可持续,必须商业化是合理的收益,这种普惠才可持续。2017年7月份之前,确实存在一些乱象,高达百分之几百。那几百也要客观来看,假如百分之几百,一周就还,利率也不是太多,当然,我不是为高利贷所证明,真正的贵与否要年化收益率和借款区别,因为500亿要获得客户也要支付,5万元、500万也是这些事情,有个综合化的问题。 李扬:是不是只能提供周转,长期投资不行?连上期限才能知道干什么,长期投资我估计不一定达到,18%的利息谁也承担不起,就是短期周占,资金链不要断。 主持人姜芳芳:刚才大家已经开始讨论了,我就是想把我们在座的专家,结合刚才的问题,我问问大家的意见,可以两个方面考虑,数字微贷到底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和传统贷款相比,既不能解决获客问题,也不能解决融资贵的问题,看标签划在什么地方,要和基准比可能永远达不到。但我们提高了效力,降低了风险,发挥了一些作用。所以,数字微贷到底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对社会带来什么样正面的好处。 第二个问题,和这个相关的,我倒想把利率问题深挖,在每次论坛上大家都对这个问题有争论和讨论,到底利率是不是越低越好,我把所有成本抛出给大家看了,我就是要提供这么多的服务,我的科技力量已经是行业领先,再这样干我在全行业干不了。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的问题? 郭大刚:关于期限的问题宜信更有答案,陈欢做的期限相对偏长的,我个人认为是制度套利,要给陈欢一张牌照,陈欢不见得比秀生做得差。周转的问题也是这样,秀生做的是短期限的,陈欢能把12期、24期、36期做到可控成本范围之内,这两个哪个更难。大家不要光这么讨论理论,一定要从可达性角度讨论,中国的货币系统到现在也是双轨制的,拿不到成本就是无限大。所以,首先解决可达性。 覆盖性角度来讲,老翟做了很多年了,覆盖率是很强的,传统金融机构做了那么多,你账户可达性就那么多,活跃就那么多,我做的是白户,和你是不一样的,从风险角度,包括融资成本角度来说,谁更难谁知道。我相信的是市场,假如凭制度,牌照做这个事情,你跟我讲这个事没有用。 陈欢:我认为大额、小额、长期限、短期是选择的事情,没有对错之分,是商业策略和选择的问题。关于怎么看待可负担性的问题,利率每次都有讨论,都有各自的观点,谁也没有说服谁。我看国外的文章也是这样。当我们讨论利率时,首先有个出发点,我们到底是站在商业角度讨论利率,站在道德角度讨论利率还是什么角度讨论利率的问题,我们的出发点是希望怎么看待? 可负担性,刚才李总讲了几点,我们是看比例,看金额还是看借款人的投入产出比?还是看什么问题?怎么衡量它的可负担行。看比例的时候,短期我借10元还12元、15元,就多了2元、5元,但年化差距是巨大的,可能10元就合规了,15元就完全被取缔了,比例来看是巨大的差异悬殊。金额来看,15元确实比10元多了50%,但5元在他真正的可负担性上就负担不了。所有问题都两面看,从另外一面看,的确这群客户利率敏感性比较低,12元、15元他也没什么感觉,你到底以什么样的标准服务这些客群也是Dbad(音),利率问题为什么讨论不清楚,因为大家都从各自不同的立场讨论这个问题。 利率和绝对金额有关系,绝对金额和期限,贷款本金相关。我们讨论1000万、1亿的贷款和1000圆、10万的贷款没有办法比较,就像喝茶的和喝咖啡的对不上话,你没法比较哪个更好哪个更有问题。 比如10万元做一年或者1万元做两个月,年化利率18%,觉得它的商业利率不可能维持18%,它是年化利率,每次经营周转率,毛利假如有5%,每个月周转一次的话,支持18%有问题吗?每个做生意的人会算这个账,到底为什么会借这个钱,有可能这个钱为了救急,没这个钱就死了,这是一种情况。更多的是他看到商业机会,会看这个商业机会,借钱的成本和获得的这个商业机会做事情,和它的收益相比哪个更合适,所以,这又回到到底融资难融资贵哪个更重要,对他来说商业机会失去得更多,还是多付出的成本对他来说失去更多。这是市场需要去评价的问题。 利率多低叫好?利率是不是越低越好?宜信还在做宜弄贷(音)的平台,支持各地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大部分不是小额贷款公司。我们是以公益性角度,公司做这个事情不赚钱还亏了一部分钱。既然是公益,我们在外面做的时候大家也不理解,既然是公益,你还收利息,为什么这么做?我们有个很重要的出发点,这笔钱假如就是捐赠,比如有的人生活困难,我捐笔钱给他。你捐的钱,他无成本得到这个,不让他还的话,反而更不容易发挥他的经济效益,因为无成本的资金谁不想要呢?加上成本,5%、10%、15%,在市场化经济情况之下,他会衡量投入产出比,会知道这笔钱他应该借还是不应该借,自然会把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能发挥更大效率的渠道中去,这是我们从市场角度看,要有更好的市场化机制去调节,去决定这个利率。 曹子玮:刚才李老师讲的特别好,各位发言都很有代表性。我从利率角度讲讲,我原来搞过监管,现在到小米变成被监管。我们从三个角度衡量一下利率。 1、不一致性。我们讨论利率、利息时,忽略了利率比例和利息额度是两个概念,绝对额相对额是两个概念,对大额和小额要清楚的区分,这是大家常常忽略的问题。我借1000元20%的成本,200元,这1000元请客吃饭,如果不从小额信贷数据化借贷,我去求人,尊严就比这200元高很多。当然,对我们来讲这个利率很高,但对他来讲,可能关注的只是绝对额,不是相对的比例。 2、关于监管和学者,以及金融消费者相对剥夺感是不同的。监管和大家的研究当中,我们常常对高达36%、24%,70%、80%利率充满愤慨,认为它剥夺了弱势群体(的利益)但对弱势群体来讲,没有钱会剥夺得更多,他的生活没有金融杠杆做适当的补充,正规金融不愿意看或看不见这个问题,他会被剥夺得更多。解决弱势群体时,对于短、小、频、急的需求,就是期限短、额度小、用款急和频率高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他们被剥夺的状态,和他们作为主体感受到自己被剥夺的状态是不一样的相对剥夺感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3、满意度,我们对一个信贷的获得性和覆盖率进行测量的时候,往往我们对那些最需要这部分服务的人,恰恰把这部分服务清楚掉了。我们认为是不对的,但对他们来讲恰恰是正确的方式,互联网小额信贷,大家对它都有看法,对我们来讲,金融虽然是古老的行当,但金融不是个原始的行当。 一定要伴随技术和数字的发展,超越它原来那些传统的属性,比如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代的技术下,信贷行为还要受到极其严格的地理和行政区划的束缚,你说它是原始的吗?不需要发展的吗?如果我们还拘泥于这个平台,这个业态,虽然很好,但批的主体不对,行政主管的权力体现和彰显的主体不一致,因为部门的冲突,或者行政区划的冲突,使得通过数字化技术解决普惠金融的目的达不到,那我们这个金融不应该随着数据和技术发展吗?我们非要一个数字金融变额原始的状态吗? 要降低它的单位信贷成本,数据化和互联网信贷边际成本接近于零,如果是传统的小额信贷服务,它的比例是居高不下的,所以,满意度的体现也是不一样的,更重要的是覆盖群体的范围是否能力扩大。说句心里话,正规金融所能覆盖的群体和真正需要被覆盖的群体之间有个巨大的张力。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谈利率时,往往有一种愤世嫉俗,济苍生与安社稷的激情。我们忽略了这些人在小额信贷上的可承受性是很高的,敏感度是很低的。我愿意借100元,还35元;线上借100元还50元,然而线下借贷的时候对尊严的损伤远超过150元的价值,有时候我们对制度的安排,借金融行为往往忽略了里面自由和尊严的代价和对价,这是研究和监管当中一定要换位思考的问题。 白雪梅:我和曹总是多年的同事,借他说的也想说两句,利率的问题是谈普惠金融永远绕不开,永远吵不出所以然的题目。我们首先不是剥削别人,作为他的生产资料一部分,通过他的劳动创造价值,所以我们借给他的钱应该去合理地分享他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只要达到了这么一个原则,我们就无论从商业可持续和道德层面都发生了改变。现在有三种定价,通常大家在说的是风险定价,这个人群风险高,利率就要高,我要用高收入覆盖我的高违约。我想说,如果你永远面临高违约的人群,你可能做放贷是不合格的,没有风险识别能力,到大马路上随便放,大数法则也保证你一定不是很高的违约率的。所以,风险定价这个话站不住脚,监管说了很多年。 第二种是我们普遍在用的方式,成本定价,大家都在谈我的运营成本是多少,资金成本是多少,拨备成本是多少,加起来就成了我要超过这个范围的定价,这是大家普遍用的一种方式。我在想,如果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有收益定价的思路,也就是说最开始说的,借款人收益足以覆盖他能负担的利息成本,这岂不是天下大同,大家皆大欢喜的状态吗?可能这件事离我们现在能达到的现有技术很难支撑,你怎么知道这个钱借给他之后他能挣多少。我们这么多年做贷款调查时,不就是调查他的还款能力吗?调查他未来的现金流吗?调查他的收益率吗?我也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做不到一个借款人的收益定价? 主持人姜芳芳:曹主任和白秘书长都是在银监工作多年,他们现在也是在行业当中,是站在相对中间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能给我们提出更多的思考。这个议题那么多年讨论,从来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各自吵成一堆。 我相信在座所有的从业人员也不希望把利率定得太高,定高之后我吸引来的这些客户可能都是其他地方走投无路,借不到钱的,只能借相对利率高的,他们天生风险高,我的违约利率不就更高吗?我同事要承受社会的指责,说我的高利贷,比传统银行高在这个地方,高在那个地方。他们也有很大的压力,按照现有的技术和现有的能力,可能能提供的贷款也就是这样的贷款利率。监管来说,说你的贷款利率太高了,降不下来,否则哪里是普惠,是掠夺性的贷款,这不仅在全国,在全球都是有争议的,说小额信贷到底是帮助了穷人还是进一步掠夺了穷人。 在这两种思路和观点碰撞时,我们又看到一种方式,一些国家和机构帮助这些从业机构把他们的成本降下来。我们总说融资难、融资贵,如果不能解决提供这些服务的机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时,我们实际没有办法解决终端客群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些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批发基金,就给非吸储的小贷机构融一些比较便宜的小贷资金,给他们相应的利益也有责任,比如巴基斯坦,他们允许小贷机构转型为微贷银行,你可以吸储了,让你放的贷款上限是1万美金,而且只能是经营类贷款,其他不可以做,国家的重心就在三农、普惠领域,他一方面开个口,另一方面又进行一定的限制。我们站在监管角度是不是有一些办法,让我们的利率低一些,利率高就不合法,不合规以外,是不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策搭建方面也能出台一些政策,可以帮助这些机构,更好地把他们的利率降低,这样就符合双方的利益了。 纪敏:观察两个讨论这个问题的角度,数字技术在降低借贷成本方面,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这个问题是需要探讨一下的。刚才曹子玮说线上借贷边际成本几乎接近零,我想这里面是指的运营成本或其他的成本,一定不是指资金成本,因为你通过线上肯定可以降低一定的运营成本,这是显然的。刚才李老师讲了很多的技术,五个方面,大数据的技术等等,理论上讲,我认为,数字信贷在降低借贷成本方面,更重要的,不仅仅是因为你没有物理网点才去线上降低经常性的运营成而是降低的是金融或微贷领域具有严重信息不对称的,降低的是这样一个成本。这是金融尤其做微贷可能面临的一个更为根本性的成本。到底大数据和其他技术在降低微贷成本方面发挥多大的作用或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这是需要讨论一下的,别的东西不可比,把这个风险识别出来并不容易,比如新兴的机构没有便宜的资金来源;面对的都是白户,银行不放款高风险的客户。 这两个很直接的因素加在里面,你怎么刻划技术本身降低借贷成本作用,这就显得不可比,不那么好识别出来。当新兴机构和传统机构谁的利率高谁的利率低,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简单地地拿传统机构资金成本和新兴机构资金成本来比较,这种比较是荒谬的,为什么是荒谬的呢?作为银行来讲,虽然他可以吸收存款,其他机构不能吸收存款,看起来这个存款利率现在一年期的才2.25%,但是不要忘记了银行实际的资金成本远比这2.25%要高,因为他要交准备金,提坏账的拨备,占用资本,受到了很多的严格监管,这些东西都是广义的借贷成本,不能简单地说这么便宜的资金来源,杠杆率达到2.5倍,我们这些机构又不能吸储,杠杆又受到限制,当然利率要高一点。我比较的时候补充这两点,做一些角度比较的时候,可能维度上要更加合理一些。 关于定价,到底是成本定价还是收益定价?我认为理论上还是相对比较清楚的,宏观利率决定我们不去说它,微观上风险调整以后的收益。我们比较纯粹的资金成本就是无风险利率,这不用比较它,包括运营成本也是清楚的,现在争议比较大的东西,就是所谓的到底是风险定价还是收益定价,其实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是清楚的,这个收益是风险调整以后的收益,不是个体的某一个小微客户的收益。小微风险溢价或违约风险溢价比较高,就是指它是高风险的,风险调整以后的收益作为我小微商户来讲,普遍意义上不是达到年化18%、20%那么高,这是风险调整来讲,EBIET风险收益要大于利益,就是可负担。EBIT是风险调整以后的收益,这在微贷里尤其如此。 李扬:大家讨论利率时暗含一个前提,我应当用商业性金融满足所有人的金融需求,有些人不行,就想办法把利率搞下来。忽略了金融其实是多之种类的。特别是合作金融,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金融发展有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过去没有过的表述,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合作形金融,四种金融协调发展,我认为在理论上是说的天衣无缝的。成本比较低的,可以通过合作金融来解决,合作金融已经不完全是商业的味道,是边界之间。 原来合作金融,我们认为是解决小问题的,民间民间打打汇(音),以前我父母通过打汇(音)买个自行车。在英国,住房是通过合作金融解决的,最早的SESIETY(音)是合作达成的,盖房子要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方式,基本没有资金成本一说。两个月前,我到英国访问还是看到build Sesiety(音),我问他们是不是还是长期契约的合作制吗?他们说是,还是满足住房这种长期、大规模的,风险很高的资金需求。今天我们的讨论很有价值,但在目标时,说普惠等等,千万不能只是这一个数。中央对这个事儿的概括是非常全面的。我的意思,不能吊在一棵树上。 陈廷钊:关于小贷公司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就数字金融来讲,是根本上解决了或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一个概念和大家分享一下。现在我们看到的成本问题是事实,但根本上来讲不是问题。客户享受的支付成本来讲,我们应该看到显性的成本,15%、20%或三四流,在小贷领域是公开、透明的成本,我们援引传统的金融机构,当然,这里不是诽谤传统金融机构,事实上就是这么一回事。传统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他们可否享受到支付的成本,远远不止他们合同上签约的成本。比如通过数字金融、科技的手段解决了客户和机构之间的往来成本。足不出户就可以拿到钱,这不需要成本,也不需要交易的成本,沟通的成本。 贷款方式上,以重庆小贷为例,网络贷款的公司,提供的贷款99.9%都是信用贷款,不需要担保抵押,这个成本又降下来了。我们解决经营性贷款,80%是用信用贷款方式,也没有担保抵押这些成本。所以,实际我们在成本这个角度来讲,在利息、利率角度来讲,要看到显性和隐性的问题,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15%、20%,重庆平均利率水平在15%左右,我们比较了一下,在商业银行贷款,和15%的利率水平相差无几,真实成本算下来,所以才有重庆小贷为客户服务,千千万万的客户愿意通过小贷公司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分析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们要看到客户使用我们小贷公司的资金频次,重庆小贷公司将客户贷款的时间,期限上70%都是在三个月左右,甚至三天、两天、一天,随借随还的模式很多,在我们成立小贷行业的很多。也就是说他们使用的期限哪怕显性的成本较高,但可能就用了一天或一个月,甚至3-6个月,在他整个资金使用期限、时间占的比例并不高。所以,它是可以承受的。使用资金数量上看,生产经营的资金比例来讲是比较低的。我们故重庆的小贷公司与传统商业银行开展助贷业务,联合放贷,联合放贷的比例基本二八开,由小贷公司放20%,商业银行放80%,它的资金占很小的整个资金比例。它放在较高的利率,或者中利率,对整个资金成本来讲并不算什么。 翟南宾:先感谢李扬老师,他的文章在经济学界非常有影响,我记得有报纸好几版介绍李老师学术生涯,我全部看过。早上来开了历史会扩大会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广老师介绍他活动当中非常好的词叫最后一公里,First Touch。利率是很微观层面的,我没有办法特别能说清楚,我突出说说场景。主办方,如果后面站了很多人听我们讲的,如果我搬5把凳子让他们坐着,一个人收多少合作,如果5元大家就可能做,500元就不会有人坐这个凳子。简单来说,这个会场没有办法他们站在这里挺听我们说话。免费就是这是公益活动,如果收5元、500元都可以,这个物价就是市场需求问题,也有企业自身在市场当中扮演的角色和定位。李老师刚才讲的非常好,四种金融业态,普惠金融这个词叫Finance Clusivion,我们一直纠缠这个含义,这可以指市场,也可以指机构,也可以指业态,也可以变化嘛。我们改革开放40年,讲的就是市场驱动,满足消费者,满足市场,满足小微企业。我在监管没有做过,说不出什么大道理。 90年代,我到美国留学,申请6个公司的VISA信用卡,我在康乃尔大学学社会发展学,在当地没有一家给我开信用卡,因为我是外国学生,这时候我的太太和孩子要过来,结果有一家信用卡公司Discover(音),通过电话给了我一张信用卡,我一辈子感激这家机构,1000元借贷额,解决了我和太太来美国团圆的机会。因为我们是穷学生,Discover(音)给我的,大的JP摩根为什么不给我呢?因为他要创新,要生存,就敢做。他就敢把这个市场往下深挖,觉得你是有奖学金的,来念博士的,这个人可以来培养的,我们要想这个问题。我举20年前的例子,因为利率是非常具体的,只要监管有个上限,要不要上限我都不知道,就是按市场规律去办。 我一直在琢磨普和惠,我们一直强调惠,我个人认为先要普,普代表市场竞争,要定价高了就没有人要你的东西,很简单,但有人要,那怎么办?我也经常和同事讲,我为了吃一根油条,因为我和中国城离得很远,我为了吃油条开车50分钟去吃,在北京大街上可能就不吃了。这是市场,回到消费行为上,他有这个生存和需求,那怎么办?我们今天的主题还有创新和规范的问题,创新本身是市场有发展空间,有竞争空间,但这个空间,里头涉及到很多,比如公平的问题。美国为什么通过那么多的法律法规,在美国第一堂课,那些法规必须学的,银行从业人员必须学的,六几年通过的,我学了半天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因为刚进入银行嘛。现在体会就很深了,美国的监管很严的,因为他有很多种族的问题,我们还没有种族的问题,还好。 这回到我们讲平衡好市场和监管,企业家肯定要赚钱,你要给他空间赚钱,他创造了就业,交了税,这也是潜在的贡献啊。我们很多东西说不清楚,可能得李老师带10个博士生把这个事情说清楚,否则一时半会说不清楚。我们恒昌公司创业七年,初衷就是8个字“数字金融,普惠大众”,不敢是初心还是真心,抱着这个目标去做,不论是数字还是数据,还是区块链,这些东西中型的东西,做企业很重要的是生存前提下才能发展。我们留学也是先要生存才能发展。企业也是如此。 彭千: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定价这个事情反应这么热烈,某种意义上我认为是很简单的事情,我同意翟总讲的,普惠应该拆成两个字普和惠,我在商业机构里做了二十多年,把我们国家小微企业里,尤其盘面上非常清楚的大的消费金融数据,普和惠两个人数和定价讲一下大盘。 微贷里包括消费金融、小微和农村金融。农村金融盘面看的不太清晰,看的最清楚的是消费金融。现在整个中国消费金融盘面,剔除房贷、车贷,贷款规模7-8万亿,核心第一盘面是银行信用卡,大概1.5万-1.6万亿,信用卡玩家现在分为两类,一类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年化利率,当成贷款看大概10%-15%不等,国有银行信用卡,大概平均年化利率估计只有8%,在座的大部分,在信用卡商业模式里都不是好客户,因为你完全用的免息还款期,一分钱投掷利率都不交,你们拉低了整个信用卡的平均年化收益。 8万亿里,6万亿整个市场平均年化利率大概在8%-12%之间,这已经把整个中国的消费金融盘面,定价已经稳定了。闪电贷,根据公积金进行贷款的,一般是给公务员、白领、医师、老师定价,5%、6%很低,但在8万亿盘子里占比太小了。它是惠不是普。信用卡在中国是3.1-3.2亿活跃的信用卡,但是非常大的盘面了。上次闭门会上,我给白会长和芳芳也汇报过,中国今年上半年6、7月份,人行的数据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大家一定要看。目前人行征信里收录个人征信数据里,核心来源于两个大数,一是来源于银行信用卡,二是现在纯粹的信用贷款。原来一直只有信用卡,一家独大的人行征信数据里,今年5、6月份发生了反转,有信贷记录的,纯粹贷款记录的用户数已经开始在总量上超过了有信用卡的客户数。这又说明了,这几年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已经在普这件事情上开始逐渐扩大。而且现在每个月新增的纯粹的网贷或信用贷款记录账户已经高过每个月新增信用卡账户,这说明普这个事情已经在开始逐渐放大。 网贷、P2P、互联网巨头做的网贷、消费金融公司加在一起在12%-24%(利率)之间,占据的是8万亿贷款里的2个亿。从普的趋势看,不管目前的数字微贷还是互联网金融,还是场景金融,已经在普这件事情上,刚才讲了人行征信数据的变化,给我们在普惠金融上做的很大的贡献。 连我们讲资金成本最低的商业银行,目前在消费金融上的核心定价都在10%上下。我们国家用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规定了贷款的高定价,法律铆钉的是银行基准利率的4倍,大概24%。民法上36%以下可以有追索权。这个规定从监管和普惠角度来讲已经很好了,至于说真正在36%以上的定价到底怎么样定价,这是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自己来定。相信接下来两年,随着普这个事情,互联网金融、场景金融,传统商业银行不断进化,相信36%以下的标准化利率里一定是不断往下走的。国家把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都规定好了,所有的商业机构在这个基准下自己去玩法,玩到市场化充分竞争的时候,普和惠都是很正常的事儿。 所有的贷款业务,尤其商业机构贷款业务一定是救急不救穷,千万不要把穷放进来,穷不是商业银行应该做的事儿。 刚才芳芳讲了前世界和其他地方有这种做法,救穷这个事情,如果不是某种市场化机制或国家某种意义上来做的话,现在有一个论调非常不好,普惠金融就是让大家降低利率,我认为利率一定要让市场来定。救穷可以有另外的方法。国家有做救穷的事情,做得很惨,大学生救助贷款,国家贴息的,指定工农中建和邮储来做,那个业务做得一塌糊涂,尼亚救穷,不永世长化机制去做,最后的结果就一定是这样。所以,我们救急不救穷,救穷的事儿不能用商业化的方法来做。 曹子玮:我深有感触,原来管制在一个区,那笔贫困区县生猪贷款不良率36%,超过1/3都不还,而且利率很低。一个信贷资产的优良和不优良,利率高低有的时候没有关联关系,所以,你要救穷靠的是财政,救急靠的是金融。金融扶贫和财政扶贫是有本质去年的。 主持人姜芳芳:谢谢!今天下午讨论非常热烈,已经把大家的茶歇时间全部耗完了。今天的讨论虽然很激烈,但也探讨出大家比较有共识的内容。今天的核心是我们的数字微贷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从讨论结论来看,如果就从普惠金融这个大的议题来看,我们是其中一个生力军或者发挥了推动作用,但普惠这件事情不能全靠也不现实靠数字信贷来全部解决。我们更多可能是侧重于商业性,而不是扶贫或救急。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对于扩大覆盖面、降低风险,提高效率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融资贵的角度,最后大家讨论的结果是,我们只要在国家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由市场来决定定价,就是一个商业可持续或好的一种做法,至于融资贵是不是利率越低就越惠了呢?这是本质上我们需要去商议的问题。还是回到最初我讲的话,世界金融集团定义普惠金融时一定强调可负担和商业可持续并进的,这非常非常得重要,如果我们一味把利率降得很低,但这些商业机构没有一家可以做这个事情,那就既没有惠也没有普了。 现在我们休息15分钟,15分钟之后回到这个会场。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圆桌讨论:互联网科技如何助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圆桌讨论:互联网科技如何助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诸位嘉宾在“乡村金融与乡村振兴专题讨论会”上进行圆桌讨论。 以下为圆桌讨论实录: 赵锡军:谢谢彭总非常精彩的发言。他讲到了阿里巴巴下面的蚂蚁金服,作为一个科技企业他的普惠金融之路,提出了五个原则,五项原则,普惠原则、公益原则、商业原则、科技原则和生态原则。怎么样通过这五项原则的整合来提供好服务,4100多亿的信贷规模已经相当不了了,关键每笔贷款的额度只有7000元,这个量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不是很大一笔贷款,它才7000块钱,不容易。同时,彭总也讲到了蚂蚁金服在普惠金融方面新的尝试、新的探索,也是通过建立一个大的生态的概念来扩展自己的业务,通过互联网,把互联网科技的优势,通过技术方面的优势,把原来各种碎片化的服务于农村的这种金融资源能够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好的云平台来支持他,提供便利和低成本的服务,是非常好的探索和尝试。 接下来我们进入到圆桌讨论的阶段,圆桌讨论有在圆桌上的嘉宾,坐在后面的听众的嘉宾都可以来发言。首先是自由发言,不用我点名了,大家自由发言。 曾刚:刚才我把框架都讲了,后面和几位专家不谋而合,我看刚才彭总讲的这个模式实际上就是我刚刚讲的聚合的生态,这种实践,到目前因为国外的情况我们研究的不多,目前可能这个模式还真是在中国所特有的,而且可能还不仅只有蚂蚁这一家在实践,还有其他的。我觉得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 所以,下一步正如彭总讲的,可能研究上我们需要做更深的研究,把这个模式怎么样更加的稳固。毕竟参与者非常多,不同机构之间,相互之间这种激励约束更加的稳固起来。因为从您的角度来讲确实“轻”了,但是“重”的东西所有人承担者,所以要把“轻”和“重”之间进行分配。理论上也能做很多的研究,这块可能是非常值得去研究的一个问题。 第二,我特别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我们目前观察到的,在普惠金融也好,消费金融也好,现在存在一个中间地带的空白,就是怎么怎么讲,大企业都是有服务的,然后债券、发债融通了很多,小机构像蚂蚁服务这种小机构现在也不成问题了,蚂蚁能做,京东也能做,现在其他的都能做,都有点过渡了。我觉得好像为个人提供小额的贷款非常之多。但是,中间地带,小额以上,大额以下的,中间这个地带,好像目前相对是比较缺乏的。比如我们50万,或者50万以上的,又五抵押担保的这一块。以前有一些方式,浙江有段时间联保出现很多问题,大概这个区间,客观上风险是存在,但是未来有没有可能,像利用新的技术理念,能够有效的,能够往上一点,能够更好的满足这块的需要。我不知道我的感觉对不对,还要讨论,因为我只是一个感受,感受准不准确还得讨论。如果它是个问题,大家觉得未来这个方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方向,是抵质押物方面,还是技术方面,比如平台合作方面,去探讨新的服务的模式,还是怎么样的,这块可能是目前相比较而言,是我们目前比较缺乏的。因为小额的这块现在市场化机构在做,再穷一点扶贫花钱也能解决,中间这一块,我个人感觉目前叫的最多的是这批的企业,客观如果存在,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我先抛一个话题,大家讨论讨论。 赵锡军:行,我们这边有王总这边做实体的传统的金融服务的,也有彭总这边,彭总有什么回应的。 彭博:曾总,我的感觉跟你大体相同,我们现在服务还是以农户为主,关于这些小微企业,其实我们也在不停的研究和探讨,里面确实有一些实际上的问题可能是我们现在能力不是所能及的。一方面,小微企业和行业细分的难处其实大家应该是能够比较充分的理解的。另外,特别在县域及以下,这种小微企业他的风险和生态的可持续性是比较高,比较难的。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数据化的充分不充分,要看比如工商数据的引入,是不是能够支持我们对这样一个企业的判断,更多的我们知道最近乡村振兴的这个方向上,我们对这样的企业其实是非常鼓励的,这个时候可能也免税了,各种东西在数据上可能有更多的缺失。曾经说拿电力指数能看到某些行业的一些特征,因为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我们也在研究是哪样数据能够补充进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识别这样类型和这样规模的企业风险。这是第一个。 第二,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比较倡导要有政府的参与的。在政府扶持过程中,我们跟很多县域的领导有过沟通,我们就会发现,这一部分可能在当地经济贡献上不是最好的,当地非常好的企业可能规模也已经上亿了。但是,他对当地稳就业,保稳定都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政府也是非常非常的重视。那么,这块我们也在寻求跟政府如何进行联合风险的抵御,尝试对他们更好的服务。 赵锡军:高科技企业,王总你讲进。 王小龙:刚才曾刚主任讲的这个我觉得是非常符合实际的。这几年在小额上面,无论是持牌机构,还是科技型的金融机构,都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也有很多办法。因为互联网快速、效率高,成本也降下来,持牌机构做这个我觉得一点门槛没有,甚至是过度授信,我都觉得是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本来包括校园贷就是典型的过度授信的一个小额的东西。但是,对于刚才讲的中间的,我理解的可能不是千万以上的,应该是一两百万,30万到一两百万的这个,这个是整个社会进步的一个源动力,就是真正创业的企业都是这样起来的,这一块是受整个宏观环境大家心里的预期有关,我认为不在于金融的贡献的问题。比如在杭州的公园和北京的公园,和一个三四线县城的公园,它的家庭资产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我们现在可能持牌机构,特别大型的银行可能给他的授信是一样的。一般大型银行不敢超过50万,其实在杭州、北京、上海,我看授信500万也没问题。这样对金融的活跃度,创业的源动力我认为是有影响的。我觉得这方面金融机构可以胆子更大一些。 另外,乡村振兴上面,未来产业兴旺是最主要的一个任务。这方面我觉得乡村振兴确确实实是未来年轻人创业的一个好地方和好机会,这上面主要是乡村振兴的创业门槛相对低,农村地区的创业门槛是比较低的,但是我们可能要注意的是涉农的项目大规模的投入是要慎重的。反正我今年看到的由于土地和劳动力两个成本已经历史性的错过了,所以凡是过去农业上面大规模投入的几乎效益都不好,未来也一样。如果初创的时候,你说夫妻老婆店的这种概念,搞一个创新的农产品,基本上也是靠你自己主体创业。我们在浙江台州和温州地区种水果,种西瓜种到国外的去,不能搞太大。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不一定正确。 赵锡军:其他专家关于这个话题有什么想法?如果没有问题,给我们的时间是到15:20,时间也是到了。我略微用几句话做一个简单的总结。首先,乡村金融组织和机构的变革,四位专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到了整个普惠金融中间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农村的这块的金融服务,怎么来做。大家都贡献出很多的真知灼见。有从政策、环境、制度安排、机构服务角度讲到的,也有从现实的问题,机构本身的建设和能力的建设等等这些问题来讲到的,也有从科技领域里头,怎么样来提供好服务,用好高科技的力量来讲到的。 总的来讲,内容是非常的丰富,涵盖的面也是非常的全面,我自己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和新的内容。但是不管怎么说,作为普惠金融它仍然是金融的一部分,金融当然你作为服务提供者,还有作为投资这个服务的投资者,肯定是要有一个可持续的、商业的要求在里头。所以,你不能突破商业可持续的要求去做,那就是不可持续,除非你做扶贫,或者做慈善,那是另外一个领域,我们不能说这是普惠金融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恐怕坚持商业、可持续也是我们做金融的一个重要的考虑,无论做什么金融,国际金融也一样。尤其是我们的金融机构,毕竟有投资者在后边有要求。 第二,我想从丰富的角度来讲,除了商业可持续,那是你要有收益了,任何的金融活动,特别是我们做信贷这种类型的金融活动,它都是伴随着风险。所以,风险控制能够,或者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和提升,当然是我们做普惠金融也需要考虑和关注的。尤其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可能更多是那些相对来讲风险承担能力,或者风险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弱的这么一个服务群体。所以,怎么样通过供应者、提供者的产品设计,这种一开始就隐含的这个风险能力把它控制好,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间把风险的监测做好,然后再依靠各种力量,外部的力量,包括政府的力量,能够把风险的溢出的部分能够约束好,我想这个多方面来解决好这个风险控制,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最后就是在此基础上面怎么样提高效率问题,怎么样增加覆盖面的问题,这个需要我们做更长远的考虑了。 今天第一阶段圆桌讨论会就到此,谢谢各位专家,谢谢我们后面的各位听众,感谢大家!接下来是有茶歇的时间,下一个阶段是15:50分再开始。接下来由曾刚教授主持。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李秀生:互联网为普惠金融触达到普惠人群创造条件
李秀生:互联网为普惠金融触达到普惠人群创造条件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四川新网首席信息官李秀生在“数字微贷:创新与规范专题讨论会”上发表演讲。 李秀生在论坛上表示,互惠金融的普惠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虽然商业银行很多,一方面金融供给过剩,另一方面是很大的金融供给不足。普惠金融是长时间的话题,存在着困难,单笔作业比较低,成本比较高。但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为普惠金融触达到普惠人群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以下是李秀生发言实录: 李秀生: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来自一家新的银行,四川新网银行,是一家民营银行,2016年12月28日才成立的,民营银行中国到现在已经批了17家,但民营银行的成立醉枣的一家到现在已经三年多时间,民营银行自成立到现在大家一直在摸索之中,中国已经有4000多家商业银行,基本已经覆盖几乎中国所有的客户群体。包括有的客户有很强的技术资金实力。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很多互联网巨头在金融领域涉足也非常得深。作为民营银行,他没有传统的客户,也没有互联网的流量,如何生存与发展,这是很难的问题。好在中国这么多商业银行,虽然覆盖了中国很多或几乎所有中国人口,但仍然有大量客户并没有获得他们所需要的金融服务。我原先在一家传统商业银行工作,更多讲的是二八定律问题,20%的客户贡献了80%的利润;另外80%的客户群体非常需要金融服务,这也是今天这样的话题,关于普惠金融服务的问题。其实普惠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虽然商业银行很多,但普惠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一方面金融供给过剩,另一方面是很大的金融供给不足。 普惠金融是长时间的话题,存在着困难,单笔作业比较低,成本比较高。这些年,互联网技术发展,为互联网金融创造了很好的技术条件。中国很多农村直接一步跨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的老家在农村,家里没有上有线网络,现在每个农民都有手机,都可以上网,现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为普惠金融触达到普惠人群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新网银行经过前期的讨论和思路,确定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数字普惠,我们理解,它的核心有几个: 1、数字化获客,我们获得的客户信息不是他的身份证原件、户口本、身份证明,而是从互联网渠道获得客户自身与信用相关和行为相关的信息。 2、数字化风控,所以所获得的客户信息,利用技术化手段,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无论是统计还是所谓机器学习,用这些技术手段进行自动化审批流程,这样才能通过数字化获客高效地触达更多的人群,通过数字化风控提高系统处理效率。我们服务的客户是所谓个人客户中下端人群,所谓普惠人群,以及小微企业客户,我们如何通过一种线上方式触达最终的客户呢?中国线上互联网流量已经被巨头瓜分得差不多了。 新网这样新的民营银行没有自有巨大的流量,自建流量,获得客户低频的金融场景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新网银行选择了平台化的策略,并不把自我触达最终客户作为主要的手段,这是之一,我们触达客户最主要的是通过平台化合作战略触达重点客户,和场景端进行对接,获得客户和信用相关,行为相关的数据,做出风险识别和控制。新网银行的战略,有资金的来源,新网银行具备吸收资金的资格,但存款在中国是很难的事情,我们没有线下网点,也受激励约束机制的限制。所以,新网没有和银行平台化一样的机制,就专注在搭建场景和资金平台,形成新网的战略模式。 这是新网做的场景和资金连接平台,实现自己数字化风控和金融供给。完成这样的场景搭建,包括获客风险控制,产品设计,支付、资金,核心的是关于风控的体系。风控里核心点是反欺诈的建设,还有关于风险控制模型的建设。反欺诈,新网靠自有团队搭建了比较完整的反欺诈系统。2016年展业到现在我们抵御了600多次反欺诈攻击。信用风险评估环节,新网银行已经实现了99.6%自动化的风险评估处理效率,单笔放款时间在40秒左右,前两天有网约车的司机欠了很多网贷借款,在8月份发生杀人事件,这个哥们儿欠了很多网贷借款。作案前七八天试图到新网银行贷款,也被新网银行准确拒绝调了。新网银行核心的数字化技术主要是数字化反欺诈和数字化风控,单笔贷款规模是只有7秒时间,到现在展业一年多时间是40秒,平均信贷审批时间,递交资料到完成时间是40秒。 新网银行这样的模式,对中小银行以及中小银行的直销银行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我们没有主要的发起人自带主要发起的流量,也没有更多的资金来源,经过一年多发展,达到今天这样的程度。2018年1月份1000万客户,到6月份1500万客户,到现在新网银行放贷客户规模1800万,4800万笔,人均申请贷款2.5笔,放款金额达到1200亿,比率2500元,周期2.5个月,贷款余额接近450亿规模,不良也控制在比较好的水平,在0.3%。 新网银行作为一家民营银行,在没有母体强大技术支撑情况下,通过普惠金融的数字实践,现在短期认为,这条路基本是可行的,也可以通过自身技术上的努力来走一条数字普惠金融的道路。 我就给大家汇报这些。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蚂蚁金服彭博:农村金融服务一定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蚂蚁金服彭博:农村金融服务一定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蚂蚁金服集团农村金融事业部彭博在“乡村金融与乡村振兴专题讨论会”上发表演讲。 彭博认为,面向整个“三农”群体,其实金融服务的本质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普惠金融的困难不仅是在中国,今天在世界各个地方应该说多少非常相似的。他认为,现阶段农村金融或者农村很多服务肯定不能够用纯线上化的方式去解决。如果我们想更充分的服务农村地区群体,线上线下一定要结合。 以下是彭博发言实录: 赵锡军:谢谢龙超教授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跟我们主题相关,机构的变革。实际上如果熟悉农村金融机构的专家都比较清楚,农村服务的机构是几经演变,不断的在发生变化,确实每一个阶段的变化都有他自己的一些要求,一些目标和一些现实的约束。那么,现在我们也面临着农村服务的主力军,主要的机构,农信社进一步的变革,要求他改制,建立现代的公司治理的架构,成为现代的商业银行,当然这个方向我们觉得应该是越来越合规,越来越符合现代的金融企业的这么一个方向。但是,现实的问题是这个机构的变革不仅仅需要基础,不仅仅需要环境,当然它还要付出成本和代价,还要给他配置资源。当你没有相应的环境,不能承担变革的成本,也无法及时有效的配置相应的资源的时候,这个变革就会带来很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或者是说各种各样的矛盾的地方。怎么样来协调好这个问题,龙教授提出来了,也讲到了他的一些思路。 我个人觉得,当然建立现代的公司治理架构也好,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合规也好,但是你还是要具体的问题具体来考虑,最好是能够把两者更好的结合起来,能够稳步的来推进。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变革的时候,特别是在做顶层设计的时候可能要更好的去做好基层的调研的工作,弄清楚基层金融服务究竟涉及到哪些基本的要素和哪些条件,要承担哪些成本。然后,能够有一个更加接地气的顶层设计,然后才能够有相应的一些真正需要的规矩能够立起来,不需要的规矩我们不一定,或者以后需要的规矩以后再立,这样才能合规。 谢谢龙教授精彩的发言,给我们带来现实的问题和思考。 接下来有请第一个阶段的最后一位嘉宾,蚂蚁金服集团农村金融事业部彭博彭总来发言。 彭博: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今天也在这样一个舞台上面跟大家介绍一下蚂蚁金服在农村金融方面的一些思路和实践。 刚才前面几位嘉宾都提到过一个相应的主题,金融科技也好,或者互联网在农村金融方面的一个参与。其实蚂蚁金服是一家科技企业,大家可能熟悉它的前身,是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蚂蚁金服的农村金融是在2015年开始启动的。我们在面对农村群体,农村客群的金融服务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的去感受到他们金融需求的复杂性。 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做农村金融业务的部门,但其实是站在整个蚂蚁集团,乃至阿里巴巴集团生态的前面去做一个衔接的。今天我要讲的可能更多的会聚焦在咱们大家在农村金融更关注的一些信贷服务领域方面的一个科技注入。 我们也知道,面向整个“三农”群体,其实金融服务的本质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但是,它的困难,不仅是在中国,今天在世界各个地方应该说多少非常相似的。大家不难理解,一个就是在农村地区信息的缺乏和可抵押物的缺少,使得金融机构很难为这样的人群或者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第二,当我们谈到普惠的时候,最近世界上说包容性增长这个词也提的很多,面对用户小金额的金融需求,或者聚焦到信贷上面,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我们在想我们擅长的是什么?我们擅长的可能是大数据的运用,我们擅长的应该是科技的运用,我们能不能拿这样一个思路去解决今天在农村金融方面,在乡村振兴方面此类的一些问题。 在讲技术的模式之前,可能这些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也暂停下来给大家来看一看我们在做这个业务时候的一些理念。我们在做这个业务,虽然是提倡科技的注入,但是这里面我们也有五个金融理念,或者说整个商业服务的理念注入在其中。 第一,普惠的理念。我们怎么能够做到覆盖面尽量的广,能够让需要获得服务的人能够获得到。 第二,公益的心态。我们说农村金融也好,乡村振兴也好,这里面有很大的一个市场需求,但是今天我们各个金融机构的角色都在其中,还有包括企业和政府,但是我们都还在努力把它去不断的完善,而且我们自己心里知道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没有被服务好。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有一个公益的心态来去面对它。 第三,商业的原则。这里更多是指商业可持续性。我们在整个农村金融发展历程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很多的模式和探索。但是,如果不能坚持商业可持续性,我想这个东西不会很长久。 第四,科技手段。这可能是我擅长的,可能是待会儿着重跟大家介绍的。 第五,生态力量。最开始提到的,不仅生态指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更多的是在整个大的农村金融领域,我们的金融机构,银行、农信社、小贷公司、农业保险公司,我们的农业行业企业,以及相应的一些区、县政府这样能够合力的话,我们相信能够更好的来去解决。 接下来这张PPT上面显示的“310模式”,可能大家在此前很多尝试都听到蚂蚁金服的同仁提到过。“310”就是3分钟申请,1秒钟到账,0人工干预,这是纯线上、无抵押,按日计息,随借随还的信贷模式。截至到今年9月底,这样一个模式在经营类贷款方面已经累放金额达到4100亿元,单笔金额只有7000元左右,这还比之前略有提升,中国覆盖31个省和2894个县。所以我们对这些数字有一个明确的体感,科技在偏远地区覆盖上面可以带来一个很好的平衡。 这个当中的模式其实之前是更多的依靠我们自身的生态伙伴来去进行的,最新的我们想看看这个叫做“数据化产业模式”,这个是跟农业企业息息相关,以及跟农业企业有基本长期的稳定的农户服务相关的一个金融合作模式。 我记得在去年同样的论坛上面,我们的相关同事也介绍了同样的模式。但是,如果大家还有印象,我们在当时的那个模式当中是有抵押,或者说企业的反担保参与在里面的,我们是有保险公司的保险增信在里面的。而今天在这个模式当中,我把它们全去掉了。因为我们发现,第一,通过科技的方式,我们希望更好的做轻模式,这样才会让接受服务的群体更好的降低成本。同时,企业以及这里面特别还有一个阿里云的参与,大家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能够去弥补在这个模式中的短板。今天的这个模式是我带来最新的,我们在上个云栖大会上面刚刚跟阿里云联合发布的,它是通过IoT的技术把整个农场数据化,通过农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数据,并且通过技术的手段采集下来的物理数据,我们把它运用到信用的模型当中,这个主要是在生猪上的应用,而且代替310的体验,就是纯现代的服务。同时,结合了电商平台,一方面可以在淘宝上购买,一方面农业产品可以到线上渠道,比如天猫和线下的盒马,以及打通整个链条,提供最轻量的信贷服务。 现阶段农村金融或者农村很多服务是不是能够用纯线上化的方式去解决?肯定不是,我们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擅长技术和线上服务,但是我也可以跟大家说,在这几年我们逐步摸索的实践当中,虽然前面的“310模式”有这么大的业务体量,但是如果我们想更充分的服务农村地区群体,线上线下一定要结合。 所以,我们从去年开始摸索了这个模式,我们自己称之为“数据化平台模式”,主要思路就是坚持数字化、平台化的理念,使用数字化的风控技术,以及我们跟县域政府和区域性银行,或者地方性银行的合作来去共同展开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服务。县域政府通过提供相应的一些公共服务,来去把它的政务服务也好,民生服务也好线上化。同时,也会在用户授权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一些涉农的数据,形成在风控当中的一部分能力。第二,我们跟当地的区域性银行进行合作,银行自身也有服务乡村的强烈诉求,但是当他们在市场下沉过程中总会遇到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些痛点,我们用自己的技术能力帮助银行补充这个短板,进行联合风控,联合做成数据化的一个风控模型,要不然就是我们把农户的画像画的更清晰,要不然就是我们一起努力去下探更深层的农村市场。那么,加上县域政府在当地的宣传推广,以及金融机构在当地的市场的推广和营销,我们能够把线上和线下的服务结合在一起,服务农户,服务农业行业更充分。 那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覆盖了全国的14个省,有将近四五十个县已经在开始合作。我们今年还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去扩展这样的合作模式。其实我们还有跟农业保险公司的合作,没有纳在今天的这个PPT里面,因为时间比较短。但是,我想跟大家展现在这里的,大家听到我们这些模式,能够去体会到的。第一,每一家公司在服务农村方面绝对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如何能够把自己的特长和其他在生态中的伙伴们的特长有效结合在一起,同时结合技术的力量,其实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 所以,在最后用这样一张大图给大家看一下,前面提到我们的模式,在我们这样的文化和组织状态下是快速的创新和不断迭代的。中间其实我们一直是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相信大家现在很多机构都是这样。那么,加入一些核心的元素以后,我们会发现不同的模式是符合不同的商业场景我们来去搭建的。更重要的是下面我们所列举的一些简要的生态伙伴,他们在其中能够弥补我们的一些短板,可能把我们已经轻量化的这样一个合作模式变得“更轻”,它其实是把我们的服务能够传递的更深、更远、更充分。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陈欢:要成为成功的数字微贷机构 商业化非常重要
陈欢:要成为成功的数字微贷机构 商业化非常重要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宜信公司首席战略官陈欢在“数字微贷:创新与规范专题讨论会”上发表演讲。 陈欢在论坛上表示,对数字微贷来说,要发展成为成功运作的机构,行业要发展的话,商业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才能获取到各种资源,机构可持续性和行业可持续性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点。第二是标准化,第三系统化。 以下是陈欢发言实录: 主持人姜芳芳:谢谢刚才卜总的发言,他中间有一点说得非常到位,和银行合作创新时,银行要求既要成熟的,又经过市场验证的“交钥匙”工程,不能交完钥匙就算了,还要教会我银行怎么做,我未来要整套技术的转移,这是未来科技金融和传统银行当中,银行存在的普遍诉求,再次谢谢卜总。 接下来请出宜信公司的首席战略官陈总发表他的精彩发言。 陈欢:谢谢芳芳。我讲两部分,我讲一下理解数字微贷的;二是数字微贷和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合作的点。 数字微贷,刚才提到了什么是微贷,我之前也不是做银行或借贷行业,我进入到这个领域曾经是有过一片文章或有一件事儿对我影响还是比较大,印度一家发展非常成功的小贷公司,他的CEO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写了一篇文章,微贷怎么样才能做得成功,这家印度公司在十年里,从一家非常小公益性的小贷机构发展成为印度规模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这篇文章是我12、13年前读过,我印象非常深刻,说小额贷款行业如何能够成功,第一要商业化,他之前是做公益性的小额贷款机构的公司,认为他后面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后面转变成了一家商业性公司,能够获取各种商业化的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而不是公益领域发展,这要求可持续机构发展,可以商业化运作。第二是标准化,在印度要大规模发展,所有的操作模式、流程、机构开始要全部标准化,这样才能复制。第三如何复制呢?要系统化,所有操作依赖于系统,不依靠前线人为操作。我们讨论数字微贷来说,这三点哪些变哪些没变? 我认为,商业化没变,要发展成为成功运作的机构,行业要发展的话,商业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才能获取到各种资源,机构可持续性和行业可持续性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点。第二是标准化,数字微贷很多不依赖于线下操作,在智能手机、智能设备上可以做到不少的个性化操作,这个基础之上,因为面对的是大量小额客户,这是微贷的特点,如果我们要降低成本,做各方面的工作,相对标准化还是这中间挺重要的一条。第三系统化,做数字微贷,系统化是重要因素,不管哪个环节做数字化,这都是关键的一点。 会前,郭大刚会长还提到,现在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发展并没有带来整个社会融资成本的下降的确,他先解决的是触达的问题,可获得性的问题,在中国金融,特别是面向小额贷款的目标群体,可获得性是更大的难题,就是贷款难暂时比贷款贵是更难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贷款贵没有得到解决呢?它来自于资金成本、运营成本等等组成的成本或定价策略,如果在相对比较竞争的市场上,定价策略自然有成本的因素决定的。要解决贷款贵的问题,就涉及到后面的与金融机构合作,是不是就解决资金角度的问题,风险的问题,运营成本的问题,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在现在这个市场上可能都是比较有机会去做进一步优化和和降低的。 风险的降低的依赖于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征信体系、法制建设过去半年里出了相对比较热门的词汇叫逃费债(音),借款人借了钱之后,发现等着你的平台出问题了,他就觉得不用还钱了,一定程度上还是违背了本身的契约精神,因为它的平台即使中间有一些其他方面的不规范,但并不就是免除了你本身还款的义务这样的法制和体制的建设也是有帮助的。风险,逐渐把我们的贷款难到贷款贵,再到贷款能够相对更市场化地运作,给到客户,更合适的价格。这是我自己从微贷的理解和体会。 贷款贵和数字化发展就给到新的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的基础,刚才卜总整个展现了利用数字技术在贷款环节循环里带来的提升。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是有基础的,大家有能力和优势上的互补,传统金融机构来说有资金上的优势、基础设施上的优势,包括账户体系,能够涉及到的其他金融基础设施,传统金融机构有一些控制风险的经验和积累。新的技术公司对新的技术,新的数据源,对市场和客户有更好的了解,大家有合作的基础,共同拓展市场,市场很多实践也验证了这一点,这是大家能力上的互补。 在市场上,大家是有互补的,当然,并不是说合作之后,就担心相互谁抢谁的市场问题,金融机构说科技公司你教会我技术,金融科技公司说教给你我干什么呢?我们宜信和客户互动过程中,认为这个问题不用太担心,市场是有互补的,大家面向不同的客户群体,大家风险偏好始终不一样,因为你代表了不同的业态,金融风险偏好就不会一样,市场反而是通过合作有一定程度互补,共同拓展市场,反而有助于降低获客成本等其他方面的成本。宜信和金融机构和银行之间合作有着很好的基础。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龙超:县级农商行模式改革适合西部落后经济地区吗?
龙超:县级农商行模式改革适合西部落后经济地区吗?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龙超在“乡村金融与乡村振兴专题讨论会”上发表演讲。龙超认为,某些地区的部分县级和省城级农商行达不到改制设定的资产的质量,因此搞“一刀切”式改革是不现实的。 以下为龙超发言实录: 龙超:首先,感谢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的这个邀请,让我有这么一个发言的机会。我今天的发言讲一个具体的问题,就是县级农信社的改革,现在都有农商行的模式,这个模式适不适应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实际情况。 我这是一个很小的也是很具体的问题,问题的产生来自于我在云南的一个县级农商行做独立董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在农信社的改革都向商业化、市场化这个方向发展,在全国是搞了“一刀切”的改制的模式,就是所有县级农信社都被要求要改造为既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县级农商行,同时又要求要保持县级的法人地位不变。那么,这个模式在东部、中部地区,尤其经济发达的东部改制基本都已经完成了,效果也是不错的,中部可能也改的差不多了,西部地区比较滞后,像云南120多家县级农信社,现在改了33家,这个改革现在变成省政府一个重要的任务,但是推起来又很费劲。因为大部分的县级农信社达不到改制设定的资产的质量,其他一些监管质量的要求。所以,像云南努力了三年,现在已经改了33家,其中33家中有2家改制完了以后资产质量过去是有包装改制的嫌疑,把他的资产真实性,把他的不良掩盖起来,真实性不够,改完以后,这两年的资产质量严重的下滑,现在被划到高风险行中。 我在履职过程中也跟县级农信社还有地区的农信社以及监管部门有过一些交流。像云南这样要求它“一刀切”的改制是不现实的。首先,县级农信社资产规模上一般就是三五十个亿是普遍的,很少有过百亿资产的,过百亿资产可能就是省会城市的,那么2/3以上可能不够。要让它把公司治理架构完善,还要相应的设若干个内控部门,这个合规成本是蛮大的。 第二,在云南偏远的农信社他的人才队伍极为匮乏,不要说一般的工作人员,就是他的理事长、主任,什么叫公司治理,什么叫现代的公司治理架构,他都没有概念。省级现代金融体系架构发下去了,锁在柜子里了,我在履职的时候每一次会都给他们提要求,每一次他们都很茫然,他们说改制完了形似神不似乎,我说形也不似,神更不似。这样改革出来的效果我觉得有点南辕北辙。下边无所适从,然后他要求专业人士做独立董事要到省层,县一级没有这样的人才的,我们那儿偏远的地方,他都要到省级,甚至到北京来请。这套制度运行下来,首先极端的不适应。后来进一步探究,他要把这些东西都要做合规,他的合规成本会很高。决策商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从人才和规模的角度,我觉得自上而下的“一刀切”的这种改革要求可能是不适应的。如果要搞商业化的改造,我想这个模式在西部经济落后的省份,人才不足。农信社的规模东部地区随便拿出来可能都是过百亿,大一点的上千亿,他们负担改革成本来承担治理合规的这些成本是可以分摊的。对于县级农信社西部的这些地区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也不一定是适应的。如果真要去向商业化这个角度做,我觉得在我们云南这样的地方可能以州市为范围统一发展,把县跟乡作为他的一级支行和二级支行,这样县里边没有这个能力或者意识,也没有这个资源,他就不用去考虑公司治理这一套的架构。一个州市可能七八个,十来个农信社,在北京请一个人他是没有办法为你服务的,在当地可以解决所有人才集中起来对一个农商行是有可能的。同时他在经营上也还是可以保持灵活性,因为一个地州,各个县区经济发展水平,他的自然条件差异不会太大,他的政策,他的设计仍然可以比较适应本地的农村发展的要求的。 我提了这么一个想法,这是基层农信社高管人员的一种愿望,他们作为一个支行长,一个执行层面的高管去完成他们的社,不要考虑这些治理方面的这些合规性,这些带来的很多困扰他们的东西,他们不懂,但是又要去做,又不知道怎么把它做好,有这些问题。这可能是一个比较节省的方式。 这种以州市建立法人以后,把各个县区的资产统筹到一块,还有净资本也可以增加了,这个增加以后作为单体法人,抗风险能力也会大大增强。第二,进入一些业务领域的监管的门槛指标也能达到,就是管理上的效能可能会有所提升,处理一些问题的能力也会提升。还有金融上很讲究规模效益,规模上去之后,它的效益应该说有更大的潜力发挥出来。 在西部地区我觉得以州市为范围,为单位来建立独立法人的农商行把县级的农商行的法人地位可以给他取掉以后,省农信社的管理,我们现在省农信社这个模式实行了十多年,取得了巨大的历史功绩,现在也面临改革的问题。因为省联社对县级的法人社,对下级法人社是一种政府行政化的管理,它现在缺少法理基础。如果是县一级农商行这种体制,现在免不了要干预,因为治理水平,还省不了省联社的干预,这个干预有没有基础。以州市为单位建立独立的农商行,他需要一些条件配合,我这里主要讲三点。 第一,现在的农商行改制有一条就是政府的投资平台,政府的资金是不能入股的,甚至一些国有企业,非农企业是不能入股的,要保证股本上的纯洁。这个规定其实是很强大的,限制了股东的资本的来源,我们现在不把这个资本做强,跟我们的目标实际上是背道而驰的。可能现在要取消改制,不能入股农商行。 我们现在都希望入股农商行,由政府通过入股的方式,资本的纽来对农商行实施控制和管理。这样行政管理的手段就可以逐渐淡出,省联社在这个市级政府入股以后,成为市级农商行的实际控制人以后,省联社作为省政府的行政管理的主体的职能就可以淡化,或者逐渐退出,用资本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当然风险也是由他来兜底的。 第三,要进一步放开对各种成分的资本来参与农信社,这个政策要进一步放开。现在对农信社的入股政策控制的很死,县一级农商行现在要补充资本,像我们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非常困难,渠道非常狭窄,我就简单给大家报告一下在实际中碰到的问题。抛砖引玉,也希望各位专家给指点,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曾刚: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创新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曾刚: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创新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教授在“乡村金融与乡村振兴主题讨论”发表演讲。曾刚认为,从目前来看,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创新水平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基于互联网方面的创新。 以下为曾刚发言实录: 曾刚:谢谢赵老师,很高兴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中国乡村的金融组织体系在过去的时间里非常丰富,而且也复杂化,而且慢慢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生态体系。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说明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乡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实际上是取得了非常多的成绩。尽管我们今天很多次还把普惠金融当成一个难题,还要继续做。但是,我们从刚才王理事长的讲话当中已经很明显的感受到,实际上过去已经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也取得很多的成绩。 今天我们回过头看乡村金融的体系,更多是看到信用社这个层面,然后还有一些小贷公司,还有早年民间的金融组织,很多都是很早以前我们对农村金融研究,大体认为农村的金融体系,或者金融的机构体系大概是以这些为主体的。但是我们今天再去看实践当中给农村金融提供服务的这个机构体系实际上远远超过了它的范围。以王理事长为代表的农商机构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主力军。但是,除此之外,我们今天看到有很多其他类型的,银行来说,现在也有很多其他的银行,在农村地区有很多的发展,包括农行,包括我们最近看到发展很快的邮储等等,实际上在农村地区都提供了非常多的金融服务。然后,还有一些大行,原来不是主要发展农村业务的这些国有大行开始把普惠金融当成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方向。过去大家注意,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大行开始投身于这个方面。当然,一方面是社会责任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整个乡村或者农村地区未来的发展潜力给这些机构,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认为是未来有很多的发展空间,投入很多的精力去做这个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村镇银行。大家之前还提到一些小额信贷的公司,除了这些以外,出资金的这类机构。除此之外,我们看到很多保险类的机构在农村地区也开展很多业务,因为农村金融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是农业风险,以及农业经营主体本身的脆弱性风险,而这种保险需要保险来进行分担。当然现在我们政策性农业保险现在在很多地方也开始在推广,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是保险一方面。 然后,还有农业的担保,大家知道2015、2016年开始财政部成立了中国的农担体系,专门为农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这是财政支持的。除此之外,我们最近还成立了国家层面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基金,政策上的担保也大量的金融农村金融领域。除此之外还有政府补贴资金,直接通过补贴方式,或者担保代偿,补偿也需要在金融领域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金融机构的种类越来越丰富。 除此之外,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还有一些金融科技的企业,刚才也提到了,像互联网金融机构,互联网机构依托他们的电商平台的一些优势,包括他们的一些渠道覆盖方面的优势,也开始大量的在农村金融领域进行一些实践,而且也形成了很好的模式。 所以,发现中国目前在乡村这个层面上活跃的机构体系已经非常的丰富,而且形成的业务模式也在越来越多样化。我个人感觉,从目前的角度来讲,中国在乡村这个层面上,金融发展的创新,尤其是在一些模式方面的创新,在全世界我觉得应该可以说是基于领先的地位,尤其是基于互联网方面的创新,在其他国家我觉得是比较少见到的。 所以,第一点我想讲的是,从过去的发展来看,中国乡村的金融组织的机构体系在日渐丰富,随着它的实践的发展,取得了很多创新的模式。这是第一个。 第二,未来的发展会怎么样呢?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机构在一起,相互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竞争的关系,银行、保险、担保,以及互联网机构的结合,往往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竞争关系,更多是在合作,刚才讲的保险、担保,甚至包括互联网机构的引入,实际上很多时候在帮助银行机构在降低他们的成本。因为以前可能银行机构获取一些数据成本是非常高的,去扫街之类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数据的这种及时性可能也是有限的。借助新的技术之后,可能银行的服务的成本被极大的降低,效率会提升。加上保险和担保对银行信贷风险分散之后,它的门槛,或者覆盖面会得到极大的扩展,原来没有办法提供服务的,担保之后可以以商业可持续的方式提供服务。所以,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的演化慢慢向一个有机的生态模式在演化,这个模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个整体的模式,也不是商业银行可以自己做这个事情,而是大家整合到一起。所以,未来组织体系的发展是一个更合理的,如何更加合理,让生态体系模式更加的合理,来实现既扩大覆盖面,同时又维持商业可持续性。在这两方面,我觉得我们实践当中的发展还是有很多经验的。今年报告当中提到“聚合模式”,“聚合系”,还有发布白皮书,我理解聚合就是所有的不同类型的机构整合到一起,原来我们觉得“1+1”会导致成本的上升,现在看起来“1+1”,或者“N+N”可能导致整体的成本是上升的,效率是降低的。所以,未来应该让农村整体服务体系的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风险防控更加的有限,这可能是中国普惠金融也好,还是消费金融方面创新也好,应该可以给世界提供一种模式,这个可能在中国才有,其他国家目前我们还没有观察到这样的实践。但是国内现在聚合这种模式,以不同类型的主题作为聚合的核心,目前我们看到最强有力的聚合是基于互联网机构的聚合,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我们觉得中国这块的创新还是很有希望的。 最后一点,关于机构本身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提升机构运行的效率,这也是未来值得进一步去讨论的话题。尤其刚才王理事长也讲到,像乡村金融机构体系当中的一些主体,包括尤其是农信机构,未来可能还有一些漫长的自身的改革需要去推进,怎么样让他们的效率更高,公司治理更加的完善,更加的符合普惠金融体系发展要求的同时,能够充分的与现代商业银行治理的要求相结合,这些我想是机构层面自身要面临的一些变革。但是,从其他的机构来讲,同样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做农村金融机构,它也会面临如何进一步的优化他自己的组织体系,怎么去优化它的业务的模式,包括互联网机构做乡村,同样面临着怎么样把他原来的,在其他领域行之有效的业务经验和模式根据农村的情况进行更加合理的优化和调整。 所以,大概未来我想一个是模式是大家更好的聚合和合作,更加有效的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是每一类机构自身还面临着自身进一步优化,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这么一个要求。 因为这个题目比较大,所以我是给大家勾勒一个大体的框架,从我自己的理解,为我们待会儿进一步的讨论以及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王小龙:拥有小而散的客户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关键
王小龙:拥有小而散的客户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关键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小龙先生在“乡村金融与乡村振兴专题讨论会”上发表演讲。王小龙指出,拥有小而散的客户是金融机构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的体会是“得散户者得天下”。 以下为王小龙发言实录: 赵锡军: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下午第二场专题讨论会要开始了,请大家就座。咱们发言的嘉宾、讨论的嘉宾都已经到了。 2018年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第二专题讨论会乡村金融与乡村振兴正式开始。 首先,我介绍一下今天参加第二场专题讨论会的嘉宾,他们是: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王小龙先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刘守英教授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 孔贵真副秘书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曾刚教授 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龙超教授 中和农信总裁、普惠金融研究院理事 刘冬文先生 Visa公司普惠金融及教育负责人 王东先生 蚂蚁金服集团农村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彭博先生 京东金融研究院院长 孟昭莉女士 波士顿数字前沿研究所主席 David Porteous先生 欢迎各位圆桌论坛的嘉宾。 今天下午第二场的专题研讨会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乡村金融组织与机构的变革。第二部分,乡村振兴的挑战与前景。第三部分,普惠金融白皮书的发布仪式。我受命主持第一场圆桌讨论,乡村金融组织与机构的变革。曾刚教授负责第二场圆桌讨论的主持。然后,鲁梅女士负责主持白皮书的发布。 首先,进入第一场的圆桌讨论,叫乡村金融组织与机构的变革。大家都知道,就我个人了解到的情况,我们现在针对农村的金融服务的组织机构已经是不少,类型非常多。我大概算了一下,从最高层次的政策性银行,到商业银行,到各种中小的,还有民间的,非常的多。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农业发展银行,还有我们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还有各个地方的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信社、小贷公司、农村互助基金会、互联网平台等等。应该说无论从种类还是数量,还是从它的来源,组织架构都是应有尽有。 所以说体系应该说是非常丰富的,非常完整的。机构有传统的商业银行,也有传统商业银行农村的一些民间的东西,也有属于新建立的这些农商行、村镇银行,甚至一些高科技的互联网平台也做这个业务。应该说类型也是传统、现代、政策和商业都有,所以体系完整,结构也是比较全面,应该说数量众多。其中这个体系也经历了很多的变革,组织架构也有很多变化,不仅仅是整个结构了,从每一个具体的机构来讲都有比较大的变化。比如说农信社经历了很多变化,我们今天有幸请到浙江农信社联社的党委书记、理事长王总过来,他肯定经历了很多农信社的变化。 另外,像农行,农行也经历了很多的变化。还有其他的一些,像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等等,都经历了不少的变化,这个变革也有了,体系也有了。但是,大家现在还觉得我们乡村的金融组织提供的服务似乎仍然不尽人意,或者是没有到位。这个中间究竟是什么问题?我想我们要问一下。 今天参加圆桌讨论的有很多来自于方方面面的发言者和嘉宾,究竟是体系存在问题,还是结构存在问题,是数量不足,还是服务不到位,还是政策环境的问题,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我想我们下面各位来宾就会用他们的真知灼见来回答这些问题。 首先,我再介绍一下第一部分的圆桌论坛的发言嘉宾,他们是王东理事长、曾刚主任、龙超教授和彭博总经理。我们按照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每一位嘉宾有7分钟左右的时间来阐述你自己的观点,然后我们剩下的时间讨论。在讨论的期间,如果我们听众的嘉宾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接下来我们有请浙江省农信社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小龙王总发表他的观点。 王小龙:尊敬的赵院长,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好!非常荣幸再次来到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因为今天的主题是乡村金融和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必然会对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也将对农村金融带来深远的影响。我们浙江农信在长期的农村金融服务中得到了许多的收获和感悟。我们认为,拥有小而散的客户是金融机构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的体会是“得散户者得天下”。 今天的房地产散户是非常的信任的。今天的资本市场散户是不信任的。但是,中小、中散必然会面临长远目标与短期利益,成本与收益的冲突。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把服务放在最前面的情怀,将这项工程坚持到底。我们有理由,也有事实相信,现在看来的亏本生意未来将能够带来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今天我主要想跟大家交流、探讨三个问题。 一是浙江农信长期致力于打通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我们有一个故事,就是在我们的东海,可以说有人居住的最东边,我们有个岛叫东极岛,岛上常住人口只有1700人,过去有其他的大行,目前只剩下我们普通农信社,现在也叫农商银行,是岛上唯一的金融机构。去年网点存款4700万,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最多只能做到收支平衡,根本谈不上盈利。但是,我们一直没有把网点撤出来,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这个网点,岛上老百姓就得坐3个小时的船到几十公里外的本岛上才能存钱、取钱,非常不方便。正是抱着这样的情怀,我们在系统性推进普惠金融的过程中,把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最后一公里作为重中之重,目前浙江农信有4200多个营业网点,1万多个“丰收驿站”的金融办理点,“丰收互联”APP的覆盖全省1750万客户,基本实现了基本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普惠愿景,我们浙江每10位老百姓就有8位是我们的客户,每6户家庭纠有1户获得我们的贷款。我们在绝大多数的县城都是金融的小官厅,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地方金融的排头兵和普惠金融的领导者,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解决了物理上的“最后一公里”的同时,我们也高度重视解决服务商的最后一公里。比如温州农信创新“三有三无”的信贷模式,只要老百姓有固定的住所、固定的职业、固定的收入,没有不良的记录,没有不良的品行,没有过度的融资,我们就给予了30万的授信。过去客户来申请贷款,现在考虑的是为什么给他贷款,今天我们信贷只考虑为什么不给他贷款。 除了金融上的服务,我们还把服务延伸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年以来我们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着力破解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在线下我们将公安、民政、社保、国土、税务、工商、公积金、房管等部门的办事窗口搬进营业网点。老百姓只要在家门口的农商行网点就可以办理社保业务,目前该行代办的社保业务已占当地社保业务总量的40%,线上我们重点打造了社保云和医疗云平台,无论社保查询缴费,社保卡线上申请,还是医院挂号缴费、报告查询,甚至凭各类信用先看病再付钱,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一步到位。 第二,发展普惠金融的几点感悟。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我们有三点非常深刻的体会。 一是中小金融机构更有利于解决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普惠金融的重点在农村,在基层,普惠金融所面对的服务需求大多是小儿散的,还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就意味着做普惠金融必须先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从成本收益上看,并不划算。大型银行由于实行全国统一的考核体系,偏远地区网点的人均效益远低于城市网点,所以在内部机制上大型银行一般较难将资源配置到这些角落,甚至干脆把网点撤离了,一走了之。相比之下,中小金融机构只要利润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就愿意在当地扎根。 公开数据表明,我们从2004-2018年,在我们省里面大型国有银行它的网点是减少的,减少的主要地方就是在农村偏远地区,而我们略微增加的。同时公开数据也表明,农信系统人均利润和大型银行相比差距是明显的,而且农信系统内部城市与农村地区差异也很大,不少偏远地区的网点实际上是亏损的。以前面提到的东极岛为例,人均存款只有一千多,虽然不具有规模效应,但是老百姓有需求,我们义无反顾做农村金融的最后守望者。 二是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都需要持续不断的加大基础投入,普惠金融,乡村振兴这样长期性、系统性的民生工程需要长期扎扎实实的打基础。当前,金融科技的应用逐渐成为普惠金融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解决成本效率问题上有巨大的优势,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空间。各金融机构也正在及时的跟进。像我们浙江农信在这方面可以说在全国农信这边是走在前列的。但我们也认为,至少到目前来看,金融科技不可能解决线下的所有问题。比如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信息对不对,数据增不增,都需要客户经理挨家挨户上门才知道。当前,特别要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乱象,对信息和技术滥用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由此带来的后遗症也正在显现。在金融领域,要高度警惕那些不讲规矩的人,甚至是坏人,抢先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扰乱金融秩序。所以,我们也呼吁所有掌握客户信息、数据的机构都应当尊重客户的意愿,切实保护信息、数据的安全。同时,在打通信息孤岛的过程中,对那些通过长期基础性工作获取信息数据的机构也应当充分的保护其产权。 我觉得隐私保护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的重要基础,不重视隐私的保护,试图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就是一个空中楼阁。今天通信领域骚扰电话、诈骗电话猖獗,就是通信领域里面劣币驱逐良币的例证。我们今天接到的手机电话跟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心情完全不一样。过去我们听到一个电话肯定是很愉悦的,现在首先要看看这是不是一个骚扰电话。所以,在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和监管部门应该把隐私保护作为基础性的工作予以重视。 三是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是发展普惠金融的根本。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普惠金融的作用在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最核心的就是把那些单靠行政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用金融作为润滑剂去协调,比如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体系,浙江农信长期以来全面融入乡村治理,为普惠金融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解决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根本之策。 第三,攻坚最后一公里需要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机制。去年7月14号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一次意义重大而深远的会议,特别强调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明确了未来金融改革发展的大方向、大逻辑。我们认为,发展普惠金融攻坚最后一公里不仅需要金融机构积极作为,更需要建立起能够与改革发展大方向相配套的体制机制。其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进一步明确中小金融机构的定位,包括政策定位和市场定位。在政策定位上,应当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确保中小金融机构不跨区域,坚持主业,做自己该做的事,把服务做到极致。在市场定位上,中小金融机构应明确主要服务对象,找准发展空间,做自己擅长做的事,实现商业的可持续。具体到农信社的问题上,其实我也多次呼吁,中央提出的保持农村信用社现有法人地位和数量的总体稳定,正是农信社正式定位和市场定位相统一的最佳结合点,是贯彻落实回归本源,服务实体要求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信社改革发展的根本原则。当前最迫切的是如何将中央反复强调的这一政策真正落地,这既需要制定配套的监管政策,对农信社业务范围进行严格的规范,也需要在准备税收、业务准入等方面予以一贯的优惠政策支持,这离不开有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浙江农信愿与各位一道,将中央的政策精神落实到位,将蓝图化为现实,所以在攻坚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上不懈奋斗,久久为功,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卜凡德:金融科技四方面输出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卜凡德:金融科技四方面输出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飞贷金融科技联合创始人卜凡德在“数字微贷:创新与规范专题讨论会”上发表演讲。 以下是发言实录: 主持人姜芳芳: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我们济济一堂。今天下午的议题是“数字微贷:创新与规范”,今天我们邀请到业界13位专家,和大家共聚集一堂,一起探讨一下数字微贷领域怎么样更好地创新,这些创新更好地帮助我们防范风险,尤其从监管角度。中国的普惠金融工作在过去十年当中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大家可能不知道,我来自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我的名字叫姜芳芳。 世界普惠金融在全球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是有数字来佐证的,根据Global Findex(音)的调研,全球2011-2014年大概5亿人口获得了金融渠道,就是他们可以开户了,可能是银行帐户,可能是电子账户。这5亿人当中有多少来自中国人呢?有1/3是来自于中国的,换句话说在过去十年当中,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确实对全球普惠金融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今天中国账户渗透率高达80%,高于整个太平洋地区8个点,接近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移动支付也是全球非常领先的,账户开户当中,尤其移动支付大概40%来自于移动支付端的,看普惠金融过去十几年来的发展,从刚开始强调的,大家有没有账户,到有没有办法进行很好的支付,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信贷,所以,科技金融的发展一路推动着我们把金融服务,金融普惠范畴越来越进一步拓宽。今天下午,我们讨论的议题就是数字微贷。 数字微贷的概念。 第一肯定是微贷,全球平均界定多在1万美金,基于中国的情况接近4倍,接近30按人民币范畴。 第二和数字驱动的,和传统微贷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要么依托与大数据,要么依托科技力量,有自动化流程,和传统劳动密集型、关系型信贷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所以,今天的议题向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在数字微贷新的环境下,或新的创新涌现情况下,如何规范或平衡我们的创新和风险。 在座有13位来自于行业监管的领导,以及行业大牛,来自于协会的专家,研究学者,有: 白雪梅副秘书长,来自于中国小贷公司协会; 郭大刚先生,来自于北京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会长 黄震教授,来自于中央财经大学 陈欢先生,来自于宜信公司首席战略官 彭千先生,来自于美团点评副总裁 卜凡德先生,来自于飞贷金融科技的联合创始人 曹子玮先生,小米金融战略副总裁 来自于重庆金融办的陈廷钊,专门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 李秀生,来自于四川新网银行首席信息官 翟南宾先生,恒昌公司首席战略官 王艳波先生,海尔云贷副总经理。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分论坛,第一个分论坛当中,先请卜总给我们介绍和分享一下他的经验,时间大概8-10分钟。 卜凡德:很荣幸参加今天的论坛,我们也是很荣幸成为今年普惠金融研究院理事单位,近两年金融科技和传统金融是非常好的话题,近些年一直合作赋能,做这个事情过程当中,很多机构问我们,到底我该做什么,该跟谁合作,能得到什么,现在市面上这么多的机构,他们到底都是做什么的?现在的行业情况,我们也做了一些区分,认为有三类。 第一类是资源型的,他会提供流量,原来很多大型公司已经积累了这方面的资源,包括BATJ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还有是提供数据资源的。 第二类是技术公司,之前金融机构围绕各种形式给他们提供合作支持的技术型公司非常多,包括组建系统,现在比较流行的,和数字非常流行的微贷相关智能化的东西,刚才主持人提到的定义是广义的定义。现在包括营销、风控、投研、投顾、客户身份验证等技术支持都有各方面的合作商,银行、金融机构在这些合作商的甄选上也是挺犯愁的,因为发展得非常快,能提供服务的非常多,这些机构也是感觉比较蒙的。 第三类是应用型的,能提供资源和技术,同时能提供体系化的服务,过程当中能够结合金融机构的一些个性化诉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形成实际能够在应用生产当中,全流程地来支持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去创新。 依法能力和丰富的业务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公司原来之前是偏技术的,并没有金融属性业务,他的实践性会相对偏弱一点。当然,这种持续的投入,特别是对于金融机构的实际赋能,比如知识转移也是非常关键的。八年以来,我们就在和金融机构合作,和传统的大型银行,比如中行、建行和大型信托,之前也用助贷模式,我底下有小贷牌照,用这种方式去做,相当于服务输出和赋能,现在我们更多做的是金融科技,可以看到,实际如果做数字微贷或者更广义的数字化,让传统银行去升级,实际是个体系,是个系统,因为银行金融业务是非常复杂的。为什么我做前三方面的区分,不是单一的数字接口服务和技术就升级为互联网了,就变成大数据了,就变成移动化了。从基础方面,底层的科技平台,大数据平台,再到核心的风控,这是最核心的三大基础。 6个方面和运营密切相关的,一是产品,很多金融机构在互联网化产品服务上其实是有缺失的,互联网里客户的认知和传统有非常大的不同,客户服务诉求、要求也不一饮;二是品牌与营销服务,互联网领域里玩法是非常多样化的,比如通过App的推送,做客户的精准画像,精准营销等等,对传统金融机构确实是个挑战;三是清核算服务,互联网上第三方支付方面,互联网化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放款7×24小时清算,银行的系统,因为底层技术原因还是有待提升的。风控不展开说了,包括风控运营,反欺诈防范,人工与评分模型如何结合,当然,最重要的是经营决策分析,如果离开了大数据的支持,经营决策分析是无一为继的,因为它的速度非常快。 金融科技输出。 1、如果赋能普惠金融,这些年我们和银行金融机构合作,最主要的就是在做普惠,平均金额和主持人说的几乎一模一样,客群主要是小微客户,非常受客户的欢迎。传统金融机构在转型升级当中缺的不是其中一个点,是一整套系统,刚才我列出了九大模块,不是单一的。 2、应该是经过时间验证和检验的,我们这些年做了几百亿,和这些金融机构,不能我做出一个新研发出来的东西给金融机构做实验,拿它当小白鼠,这个金融机构很难接受的。原因是传统持牌机构在合规方面,风险方面是有要求的,他们在这方面,而且要求是非常强烈的。必须技术是非常可靠的,经历过你前期的试错。 3、不依赖特定的资源,有些中小金融机构,比如城商行要走出自己的区域,跨区域经营,借助互联网的方式,没有白名单依赖,这些技术相对通用,能够让他走出区域,跨区域在互联网上开展业务。 4、我们应该支持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真正赋能,现在很多机构提供服务之后,只提供类似于系统维保的东西,不做知识转移。很多机构跟我们合作说,能不能让你的CIO告诉我风险建模,把东西教会我,否则我就一直受制于人,天天跟在你屁股后面。 这四个方面在金融科技输出,令到传统金融机构真正把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打通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建设。 结合这次来的任务,今年我们成为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的理事单位,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推动我们技术的开放和输出,推动更多中小金融机构向数字化、向互联网转型,进而带动中国在普惠金融上的发展。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详情]

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将于10月16日至18日召开
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将于10月16日至18日召开

   新浪财经讯 2018年10月16日-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简称CAFI)承办的“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即将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 作为普惠金融领域层次最高、专业性最强、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本次国际论坛主题聚焦、大咖云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本次国际论坛以“攻坚‘最后一公里’”为主题,探讨这一国际普惠金融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同时也是我国普惠金融事业推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数十位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世界银行集团、安信永、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盖茨基金会、花旗银行等相关政府及监管机构、国内外知名研究及实践机构的领导、学者和专家代表,将围绕“数字微贷:创新与规范”、“乡村金融与乡村振兴”、“扶贫的金融方案”、“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和教育”这四个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作为CAFI战略合作伙伴,Visa公司、蚂蚁金服集团、中国民生银行、宜信普惠及飞贷金融科技也将深度参与此次论坛,贡献各自在普惠金融实践探索中的经验和智慧。 除了传统的开闭幕式大会及嘉宾主旨演讲外,本次国际论坛还包括一场圆桌讨论、两场平行专题讨论会、两场主题论坛、三场行业报告发布仪式及一场项目启动仪式。其中,CAFI研究团队撰写完成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CAFI与BFA合作撰写的《普惠金融“聚合器”白皮书》以及世界银行集团完成的《世界发展报告》这三部研究报告的推出将会为整个普惠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实践带来重要影响。 届时,数十家全国主流财经媒体、门户网站等将参与此次盛会的传播和报道。会议还将在网络直播,以便行业和社会公众能第一时间分享这场精神上的饕餮盛宴。 这也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第四次承办此年度论坛。四年以来,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紧跟普惠金融实践,探讨行业重点关心的问题,从2015年的“好金融·好社会”,到2016年的“新战略·新技术”以及2017年的“能力改变世界”,再到今年的“攻坚‘最后一公里’”,议题的设定既高屋建瓴又引领实践,为中国普惠金融事业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智慧支持。 作为承办机构,CAFI聚焦学术研究,致力于打造一流的专业智库和行业交流平台,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实现“好金融与好社会”的愿景。 拟定日程如下: 2018.10.16 预热演讲 主题:“攻坚最后一公里”的普惠金融国际经验 时间:14:00-16:00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 主持人:赵锡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联席院长 演讲嘉宾:Jonathan Morduch 纽约大学教授,CAFI学术顾问 多年来,Jonathan Morduch教授一直从事题为“财务日记”的研究项目,通过搜集美国两百多个中低收入家庭一年内的财务数据资料,观察美国普通家庭的财务状况。项目研究发现打破以往人们对收入、消费、借贷及储蓄模式的传统看法,并对造成美国工薪阶层压力与不公的更深层面的缘由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此讲演,相信会对中国在开展普惠金融“攻坚最后一公里”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带来诸多启示和借鉴。 2018.10.17 专题讨论会一 主题:数字微贷:创新与规范 时间:14:00-17:50 地点:北京万达文华酒店 随着互联网、金融科技、数字微贷的迅猛发展,我们对推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充满期待。行业模式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和问题,并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数字微贷与传统金融机构如何和谐发展,政府如何积极引导,通过科学监管方式既鼓励创新发展,又能做到风险可控等,这些都是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与挑战。本专题将围绕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与赋能与规范与监管两方面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主持人:姜芳芳 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金融机构局高级项目官员 圆桌嘉宾: 李    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纪    敏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CAFI理事会理事 白雪梅  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CAFI理事会理事 黄    震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陈    欢  宜信公司首席战略官 彭    千  美团点评副总裁 唐    侠  飞贷金融科技董事长兼CEO,CAFI理事会常务理事 曹子玮  小米金融副总裁,CAFI理事会理事 江    海  四川新网银行执行董事、副董事长 翟南宾  恒昌公司首席战略官 王艳波  海尔云贷副经理(CTO) 专题讨论会二 主题:乡村金融与乡村振兴 时间:14:00-17:40 地点:北京万达文华酒店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以来国家的发展战略,而普惠金融的发展关系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普惠金融难在农村,农村中最难的话题就是“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实现理念上的突破,真正以农村客户为中心,以农民的需求为出发原点,把“最后一公里”当做“第一公里”是攻克普惠金融发展难题,实现乡村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本专题拟围绕乡村金融组织/机构的变革与乡村振兴的挑战与前景两个方向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主持人: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CAFI联席院长 曾    刚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圆桌嘉宾: 王小龙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守英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    君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乡统筹委副会长 孔祖根  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行长 龙    超  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刘冬文  中和农信总裁,CAFI理事会理事 王    东  Visa公司普惠金融及教育负责人 任    重  大都会人寿企业传播及公民事务总经理 孟昭莉  京东金融研究院院长 彭    博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农村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David Porteous  数字前沿研究所主席 2018.10.18 大会日程 时间:9:00-18:00 地点:北京万达文华酒店 时间:9:00-9:30 开幕式 主持人:贝多广 CAFI理事会联席主席兼院长 嘉宾致辞: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潘光伟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CAFI理事会理事 林钰华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时间:9:30-12:00 主旨演讲:“攻坚最后一公里” 演讲嘉宾: 中国人民银行领导 李东荣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 向为国  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会长兼党委书记,CAFI理事会常务理事 洪    崎  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CAFI理事会常务理事 章更生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副行长 Rob Livingston  Visa公司高级副总裁,CAFI理事会常务理事 金晓龙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副总裁 李一诺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唐    宁 宜信集团创始人兼CEO,CAFI理事会常务理事 穆荣均  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 Simeon Djankov 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局长 时间:13:30-13:45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发布 主持人:贝多广 CAFI理事会联席主席兼院长 时间:13:45-15:15 主题论坛一 扶贫的金融方案 扶贫不是简单的国家动员型的反贫困运动,而需要融入更多社会能动的新主体,以商业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市场主体包括作为普惠金融的主力军的传统金融机构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新技术,通过创新型金融服务和产品,推进扶贫攻坚,抵达“最后一公里”。 主持人: 闵路浩 CAFI理事会理事 演讲嘉宾: 郑文凯  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 王小龙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辛    洁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 韦奇志  敦信金融董事长 秦洪涛  恒昌公司创始人兼CEO Amina Tirana Visa全球普惠金融政府与合作伙伴关系高级总监 Matteo Chiampo  世界银行集团扶贫协商小组(CGAP)高级数字金融服务专家 时间:15:30-15:50 世界银行集团 《世界发展报告》发布 主持人:贝多广 CAFI理事会联席主席兼院长 主讲人:Simeon Djankov 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局长 时间:15:50-17:20 主题论坛二 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与教育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核心是金融教育及能力建设。作为一个生态体系,普惠金融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市场以及社会大众等。在提高监管能力、推动市场机构创新发展的同时,亦需要加强普惠金融消费者教育与保护。在借鉴国际经验与实践基础上,普惠金融各利益相关方如何协同协作,尤其是监管者如何倡导并建立消费者保护机制,市场机构如何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消费者保护原则,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主持人:刘澄清 CAFI执行主任 演讲嘉宾: 余文建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 冯明杰 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 王    东 Visa公司普惠金融及教育负责人 Randall Riopelle 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驻中国、韩国和蒙古国局长 Valerie Kindt 安信永全球咨询副总裁 Joep Roest 世界银行集团扶贫协商小组(CGAP)高级金融部门专家 Jaspreet Singh 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UNCDF)高级技术专家 时间:17:20-17:35 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客户保护与赋能行动计划》 启动仪式 主持人:刘澄清 CAFI执行主任 时间:17:35-18:00 闭幕式 嘉宾致辞:Jonathan Morduch纽约大学教授,CAFI学术顾问 [详情]

论坛信息

论坛时间:2018年10月16日-18日
论坛地点:北京万达文华酒店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
协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简称CAFI)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