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农信总裁刘冬文:乡村振兴最大挑战是认知的问题

中和农信总裁刘冬文:乡村振兴最大挑战是认知的问题
2018年10月17日 17:00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中和农信总裁,CAFI 理事会理事刘冬文在“乡村金融与乡村振兴主题讨论”发表演讲。

  刘冬文指出,乡村振兴挑战最大的问题是认知的问题,我们经常说农村金融难和金融贵的问题没法解决,但是也不是农村所有人贷款都难。如果真的我们建立一个普惠金融体系,既可以满足乡村振兴,同时也很好的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肯定不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更是一个认知的概念。

  以下是刘冬文发言实录:

  曾刚:谢谢孔秘书长非常精彩的发言,看来不仅是“正经人”,而且做的实事,这么大屏的切入,又用非常细致的案例告诉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很多的启发。我建议下次我们开会到山楂小院去,别有一番情调,大家更能体会到乡村振兴的意义。

  另外,我刚才印象非常深,刚才放的乡村振兴的生态图非常有价值,包括后面关于金融的几个层面,五个层面,希望有机会您能够详细的展开给我们讲解一下。

  第三位是刘冬文总裁,中和农信也是很正经的金融机构,接下来有请刘冬文总裁。

  刘冬文:大家下午好!谢谢曾老师。刚才我觉得孔老师已经展现了若干个,已经被振兴过的乡村,确实很漂亮,就像我们看到了电影明星,确实很漂亮。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电影明星,中国除了刚才提到的已经被振兴过的美丽乡村之外,其实还有至少六七十万个乡村需要去被振兴。所以,我觉得其实很多活还是要去干的。尤其像我们常年都是在农村开展业务的人很清楚,在村里确实要是说每个村都弄的这么漂亮,我觉得不现实,也不可能。像我们当年做小额信贷扶贫一样,说实话我本人不是做金融的,严格意义上来讲,我是做扶贫的,因为我过去是在扶贫办,后来在扶贫基金会,一直到中和农信公司也都是在做扶贫为主,并不是我是一个金融从业者,我也没有学过金融,我也没有金融从业的经历,但是现在把我归到金融这个行业里,没有办法,因为确实干的活跟金融有关系。

  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中国有一批人都在引进和学习借鉴国际上做小额信贷扶贫的模式,都做的很好,大大小小据说有300多个县都在做小额信贷。应该说当年这个故事讲出来,比刚才孔老师讲的美丽乡村的故事也不差,而且那个时候很多中央领导批示说农村金融、扶贫金融就应该这么干。但是,可以看到现在其实挺难。为什么?因为当时其实只解决了一个问题,我们把钱贷给贫困户,他用得好钱,而且还得起钱,但是面临一个可持续的问题,他能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所以,现在这300个县,有多少个县还存在?不知道。我估计以我对行业大概的预测,可能也就10个、20个。刚才还有一个老师问,为什么过去你们很多NGO组织在一起开会,现在好像开的不多了,确实那些机构可能都不怎么活跃了,当然不开会了。

  第二个问题,除了可持续的问题以外,第二个问题是可复制的问题,这个县做的好,能不能复制推广到其他的地方。也就是其实到后来大家意识到,做小额信贷扶贫不仅仅是扶贫的问题,更多是金融的活动,按照国际经验来看,必须把它实现商业化、可持续,才真正可能为农村的扶贫也好,农村的乡村振兴也好提供很好的一个自律的支持。如果做不到这个可持续、可推广、可复制,其实你不能称之为金融,只能称之为一个实验,或者称之为一个扶贫的试点,做不到一个商业可持续的问题。

  所以,作为中和农信来讲,其实也是应该说在过去300多个机构里头,我们也是在不断的探索和摸索,既然在国际上,像孟加拉有商城银行,在柬埔寨有⋯(60)银行,这些机构当年都是做扶贫出身的,为什么到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为当地的这些国家的几乎是最大的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商业银行,或者是小微金融机构,在中国为什么就不能够出现这么一个机构?所以,实际上当年以扶贫基金会为班底也是探索类似的模式,应该说也还是取得了一些效果。借这个机会也是给大家汇报一下中和农信这些年的发展情况。

  从中和农信发展的历史来讲其实已经超过20年,⋯(01:02:00),2008年我们觉得比较成熟了,成立了中和农信公司,但是继续探索这个技术,到现在中和农信公司运行的还不错,目前我们在全国21个省,300多个县有分支机构,公司总员工已经将近5000人。过去20年我们累计发放200多万笔贷款,300多亿元,根据去年年底的统计,在我们所有贷款客户里头,92%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把这个数字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会想象一下,中国农信服务的客户群体92%的学历是初中以下,33%是农村妇女,75%的人中和农信是他们唯一的借款来源,也就是75%没有在金融机构借过钱。可以想像在农村但凡有人能到金融机构借到钱一定到金融机构借钱,或者即使能从金融机构借到钱,他的成本一定比我高,才会从我这儿借钱,我们借款成本远远高于银行的借款成本,为什么这也人找我来借钱,不找银行去借。这说明什么?银行确实,像王理事长做的农信社,我一直认为农信社是我们中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绝对的主力军,从多少年没有改变过,但是依然有一部分群体无法从金融机构包括农信社获得服务。所以,从我们来说,跟农信社系统,包括其他金融机构之前是相互的互补,不是竞争的关系。

  当然,也有人说,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很快,彭总也讲了很多很炫的一些东西。但是,说句实在话,对于农村来讲,越是偏远的乡村,越是偏远乡村里头那些越小的农户,越贫困的农户,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我们数字金融的受害者,或者是说他们可能是最容易被排除之外。为什么?因为当地的基础设施也好,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好,他使用掌握这种信息的能力也好,其实他们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当很炫的科技到来的时候,他们首先不是受益,首先是受害。可以看到现在有很多互联网机构也到农村做了很多的花里胡哨的一些东西,最后受害的都是老百姓。所以,我觉得这一块不管我们的乡村怎么样振兴,怎么样有人去提供金融服务,也就是说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一套适合乡村振兴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地方,服务体系不能只服务于某一些人,要服务于所有人,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这个服务,这才是合理的,才是合适的。

  所以,不管怎么说,银行金融机构怎么去下沉业务,互联网科技公司怎么去创新业务,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既不能享受到银行的下沉,也享受不到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创新,还是需要有人给他们一些量身定制的一些服务可能才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所以,这一块其实对于我们来讲,我觉得中和农信还是有很大的存在的一个理由,也是有很大的市场服务的空间。

  另外,我们讲到乡村振兴,其实说句实在话,乡村振兴我特别赞同刘老师说的,产业要振兴,人要振兴。如果振兴半天没有人是不行的,人凭什么要回到农村来待着,说句实在话,我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很多人并不愿意在农村待着,为什么?农村就是不如城市里好,虽然城市里也是受委屈、受欺负、受压迫,但是我们还是觉得比农村好,即使我们蜗居,也愿意在城市待着,因为城市机会多,见的世面也大。乡村振兴首先得把人吸引回去,中国乡村经济振兴是两个问题,一个农村解放了很多人,我老家是南方的,种水稻的,我过去十户人种的地,现在一户人家两口子把地种完了,还有9户人怎么办?过去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不行了,后来向长三角、珠三角转移,后来不行了,要把人往回赶,这是从农业上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就业上怎么解决?还有一部分从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包括人工智能,把很多能够用机器干活的都替代掉之后,这些人现在也要回去了,当然还有一些因为社保的问题、医疗的问题、教育的问题,最后还是在城市没法安家的时候最后还是回到农村去,这些人如果在农村没有活干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所以,实际上中和农信这些年也是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去说我们只是说农户贷款难,其实后来发现很多农民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金融需求也是非常的迫切。

  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中和农信在贷款方面过去90%以上全是种养殖业,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提高之后,几百块钱,几千块钱小型的借款需求不是太多,借这样的人更多是消费型的,产业经营需要的贷款是三万、五万、十万、二十万这么一个水平的。你可以看到我们的贷款在发生变化,我们现在在目前来讲,到目前为止我们大概有40万农户在我们这儿借钱,就是活跃的贷款客户,还有贷款余额的,这40万里头,有一半是属于专业的做农业的,或者说以农业收入为主业的职业农民,他们做的是比如说像刚才刘老师提到的稻田养鸭,稻田养鱼,是综合经营,包括种大棚蔬菜的,这些不是简单种玉米、水稻,不靠这个了,是靠农业收入可以满足他的家庭生活开支,这是一部分,大概50%种养殖业,包括养猪、鸡、青蛙、蛇,今天我同事还拍了一个养蛇的,我是很怕蛇的,但是这也是一个产业。

  还有一半人,那些年轻人返乡创业,以前学过蛋糕的开一个蛋糕店,农民现在祝寿的时候买一个蛋糕,这是一个产业。还有过去那些人在城市做,现在回到农村还有一些其他的买卖,比如现在搞淘宝,他们最先进入淘宝的,帮助农民开店,看起来很炫,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一个触摸屏,底下一个主机,这些人有想法和思路,这些人开店怎么办?需要借钱,他们有一定的继续,但是流动资金怎么解决?我们也是绝大部分在给他们在产业转型过程当中提供支持。所以,贷款的变化也是跟乡村振兴的需求密切相关的。

  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没有一套适合乡村振兴的体系,其实还是不够的。当然,我也知道很多金融机构都做了很多努力,包括中央也下了很多文件,所有机构都要成立农村贷款业务部,但是其实说实话,这些文件,我相信过去那些中央领导也要求过,为什么几十年或没有解决,所以老方法是解决不了老问题的,一定要有新的思路。

  我最近看到中央一个文件说,有些小微金融融资难的问题,农村贷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需要几家来谈,谈来谈去全是政府兜底,政府不兜底谁也不来谈,政府兜底谁都愿意来谈。我觉得这个不是真的符合我们所谓的普惠金融的发展思路。比如过去讲普惠金融研究院,首先对普惠金融得有一个定义,首先得保本,如果是补贴的不叫做金融,叫财政。所以,这一块如果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包括在国内的实践行为来看,在中国建立一个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这么一个金融体系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扎根本土的金融机构再努力一点,我觉得可以解决。如果有十个中和农信,我们全部的县全部覆盖了,比如我们现在开始做,要做另外一个中和农信,我觉得以我们过去积累的经验,三年时间可以做到300个县。也就是两三年时间可能所有的机构,所有的县都有一个类似中和农信这样的机构,为那些从银行贷款贷不到的那些弱势农户给他们提供金融支持是完全可行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挑战,因为我看了主题,乡村振兴挑战最大的问题是认知的问题,我们经常说农村金融难和金融贵的问题没法解决,但是也不是农村所有人贷款都难。我在农村看了很多的,我们村里有一个人养猪专业户,万头规模以上,他的贷款规模,所有贷款来的时候都找他,跟农业沾边的所有补贴贷款、产业贷款、扶贫贷款全部给他,他们贷款很轻松的。谁贷款最难,最贵?其实就是那些小农户,贫困户,或者中低收入的农户,他们从金融机构贷款比较难,从民间借贷比较贵,因为金融机构的贷款贷不到就要到民间借贷去借,民间借贷利率很高。如果真的我们建立一个普惠金融体系,既可以满足乡村振兴,同时也很好的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肯定不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融资贵也是要提高认识的一个问题,很多人说农民贷款就应该比城里人贷款便宜,实际上不可能,一瓶矿泉水和一大桶水,如果按每一斤水来算,肯定达瓶的贵,因为它小,废包装。一万的贷款和一亿的贷款肯定不一样,所以做小额贷款,农村贷款成本肯定高。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其实在农村做业务,要投入那么多的额外的精力去做肯定是成本高的,所以融资贵是一个认知的概念。

  有没有可能既解决融资难又解决融资贵的问题?有可能。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现在跟蚂蚁金服也在合作,我们也借助蚂蚁金服数字金融的工具和手段提高我们的效率,降低我们的成本,确实也加快了老百姓获得贷款的支持。现在比如说我们给农户发放贷款,过去需要3天、7天,现在有一些对于一线年轻一点的比如4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使用手机比较好的10分钟就可以通过手机去申请获得贷款支持。这个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就是对于中国农信来讲,未来两万以下的贷款完全可以通过手机解决,这个便捷性大大提高,会相应的降低我们对农户的贷款利率,这是可行的。但是这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和线下队伍合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可是樵夫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也没有足够的钱,蚂蚁金服也没有足够的钱,谁有钱呢?我们中国的银行最有钱,特别是农商行、城商行,能不能你们出钱,我们出力,蚂蚁出技术,我们把农村金融解决掉,把乡村振兴解决好。谢谢!

  曾刚:谢谢刘总的精彩发言,分享了中和农信过去的实践,对乡村振兴未来的努力和方向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点评,接下来的环节我们开始进入圆桌讨论。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25 新疆交建 002941 --
  • 10-24 宇信科技 300674 --
  • 10-17 长城证券 002939 6.31
  • 10-11 昂利康 002940 23.07
  • 10-09 天风证券 601162 1.7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