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央行:宣布降准1个百分点 置换中期借贷便利
央行:宣布降准1个百分点 置换中期借贷便利

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详情]

央行|2018年10月07日  12:07
释放约7500亿资金 4月曾开展降准置换MLF
释放约7500亿资金 4月曾开展降准置换MLF

今年4月17日,央行已经进行过一次降准置换MLF,释放4000亿增量资金。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再次降准置换MLF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保持不变。[详情]

新京报|2018年10月07日  12:22
央行解读再次降准:是否会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
央行解读再次降准:是否会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

本次降准弥补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优化了流动性结构,银根并没有放松,市场利率是稳定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适度的,不会形成贬值压力。[详情]

央行|2018年10月07日  12:09
央行宣布降准1个百分点 受益板块一览
央行宣布降准1个百分点 受益板块一览

无论是银行还是地产,都属于资金敏感型品种。对于银行而言,降准最大的利好在于可贷规模比例,本次降准可释放4000亿元增量资金。相同的还有地产行业,虽然这种影响同样有限。[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07日  12:55
外围惨烈一周后央行降准 两大超预期四大焦点看影响
外围惨烈一周后央行降准 两大超预期四大焦点看影响

海外金融市场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一周,就在大家担心明日国内金融市场开盘会大跌之际,中国央行刚刚送来了重磅利好。[详情]

券商中国|2018年10月07日  13:50
历史数据揭秘历次降准后A股走势影响(受益板块一览)
历史数据揭秘历次降准后A股走势影响(受益板块一览)

股市方面,Wind统计显示,历次定向降准,对于A股市场作用不一。其中,2014年两次定向降准,A股市场主要指数在3个月后出现上行;2015年五次定向降准,叠加牛市效应,除了当年6月、10月指数回调外,A股市场主要指数一周、一月、三个月期间均出现明显上行。[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10月07日  13:15
最近2年半降准路线图一览 看看这次有何不同(解读)
最近2年半降准路线图一览 看看这次有何不同(解读)

此次以更大的力度直接降准100个BP,直接普降,也不用更多的说明和借口。显然降准之后央行的确会大幅度减少MLF续作和新增,但降准就是降准对市场的冲击和流动性补给远大于MLF。[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10月07日  13:31
央行降准释放7500亿增量资金 不是货币政策转向
央行降准释放7500亿增量资金 不是货币政策转向

未来的货币政策的判断,明明对第一财经记者称,2018年下半年的第一次降准已经兑现,未来一段时期内,流动性会相对比较充裕,在没有突发情况的前提下,预计第二次将发生在农历春节的前后。[详情]

一财网|2018年10月07日  13:08

4大关键问题

降准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降准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而余下资金则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详情]

央行|2018年10月07日  12:09
降准是否会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
降准是否会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

央行表示,本次降准弥补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优化了流动性结构,银根并没有放松,市场利率是稳定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适度的,不会形成贬值压力。[详情]

央行|2018年10月07日  12:09
此次通过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将如何操作?
此次通过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将如何操作?

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详情]

央行|2018年10月07日  12:09
再次通过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再次通过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当前,随着信贷投放的增加,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也在增长。此时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一部分央行借贷资金,能够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详情]

央行|2018年10月07日  12:09

各方解读

鲁政委:降准有助改善市场风险偏好 改善民企融资条件
鲁政委:降准有助改善市场风险偏好 改善民企融资条件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再度降准置换MLF,保持了总量不变,体现了稳健中性;但拉长了期限结构,有助于压缩期限利差;持续的降准,最终会有助于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压缩信用利差,改善民营企业融资条件。[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07日  12:32
西南宏观:政策已明确以稳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为主
西南宏观:政策已明确以稳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为主

西南宏观团队认为,在外部利率攀升,美国国债利率达到近7年高位,而美元再度升值环境下,央行继续降准,显示央行政策已经明确的以稳定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为主。在实体经济持续走弱环境下,宽松的货币环境不会发生变化。[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10月07日  12:40
平安宏观谈本次央行降准:年内继续降准的概率较小
平安宏观谈本次央行降准:年内继续降准的概率较小

本次央行降准反映的另一个问题,是央行并不认为短期内通胀会成为重大威胁。前一段时间,包括油价上涨、寿光水灾、非洲猪疫、中美贸易摩擦、一线城市房租上涨等事件,都提振了市场关于经济滞胀的预期。[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8年10月07日  12:49
民生银行温彬:降准有利于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民生银行温彬:降准有利于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下一阶段,金融机构继续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的相关要求,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10月07日  12:50
杨德龙:央行降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大幅提升股市信心
杨德龙:央行降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大幅提升股市信心

这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大幅提升股市信心。[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07日  12:55
李大霄:降准将对冲假期境外市场大跌影响 属重大利好
李大霄:降准将对冲假期境外市场大跌影响 属重大利好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此次降准可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该举措能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稳定经济增长有非常正面的作用,对股票市场也有正面作用,同时起到对冲假期境外市场大幅下跌的影响。属重大利好消息![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0月07日  12:51
华泰宏观:本次降准开启降准通道 大概率还有后续操作
华泰宏观:本次降准开启降准通道 大概率还有后续操作

我们一直以来强调,中美货币政策出现边际分化是大概率事件,美联储加息操作以及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不会成为制约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认为本次降准开启了央行降准通道,未来大概率会有后续降准操作。[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10月07日  13:08
中信固收:本次降准仍然是实质中性的货币政策操作
中信固收:本次降准仍然是实质中性的货币政策操作

货币宽松的力度仍持续,短期的供给压力和通胀预期都不构成威胁,那么长端利率将出现明显的回落,10年国债利率将再次回落至我们3.4%-3.6%的区间。[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8年10月07日  13:17
中行研究员高玉伟:预计未来还会继续降准多次
中行研究员高玉伟:预计未来还会继续降准多次

中行研究员高玉伟表示,这次降准与上一次降准的规模一致,为市场释放了一部分资金规模,为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预计未来还会继续降准多次。[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8年10月07日  13:27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章俊:预计4季度还会降准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章俊:预计4季度还会降准

我们预计4季度至少还会有一次降准,同时不排除央行有加息的可能。因为在美联储加息周期,当央行无法兼顾同时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时候,会优先解决“融资难”,因为毕竟“融资贵”只是成本问题,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而“融资难”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8年10月07日  13:34
海通姜超:央行再次降准资金充裕 结构性债牛延续
海通姜超:央行再次降准资金充裕 结构性债牛延续

节前一周债市上涨,国债利率平均下行6bp,AAA级、AA级企业债、城投债收益率平均下行2、3、4bp,转债指数基本稳定。货币利率分化,降准资金充裕。[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8年10月07日  13:33
华泰金融:降准优化流动性结构 金融板块估值回升可期
华泰金融:降准优化流动性结构 金融板块估值回升可期

在表内信贷、表外融资的政策呵护下,四季度社融增速有望实现企稳。目前银行板块估值处于估值底部区间,流动性边际宽松将成为板块估值修复的催化剂。[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8年10月07日  14:06
国盛固收点评降准:时点耐人寻味 已为汇率做好缓冲
国盛固收点评降准:时点耐人寻味 已为汇率做好缓冲

本次降准的时点在假期最后一天,而不像此前发布金融数据多在周五、以及去年定向降准的国庆假期前夕。这就意味着留给资本市场消化的时间相对较少,市场对利好的反映更加充分。[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10月07日  14:17
连平:应对下行压力宏观政策仍需逆向调节
连平:应对下行压力宏观政策仍需逆向调节

  为应对今年底和明年初经济增长进一步下行的压力,宏观政策适时适度逆向调节很有必要。预计未来宏观政策将更有针对性,既会有一系列具体的短期政策,也会有相应的中长期应对举措。[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0月19日 17:16
黄志龙:美国不再打“汇率操纵”牌,传递出什么信号?
黄志龙:美国不再打“汇率操纵”牌,传递出什么信号?

  或许你会好奇:美国如何界定“汇率操纵国”?这一次,美国财政部没有对中美贸易火上浇油传递了什么信号?[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0月19日 10:06
黄志龙:减税究竟要减哪些税?
黄志龙:减税究竟要减哪些税?

  可以预见,在宏观税负总体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减间接税、加直接税和减企业税、加个人税可能是未来税制改革的方向。在此背景下,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等间接税仍有一定的下调空间,这几大税种也都在国务院的权责范围内,操作起来相对简单。[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0月17日 14:19
连平:核心CPI降至两年来低点
连平:核心CPI降至两年来低点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有所上行,伊核问题有进一步发酵的风险,或将带来PPI输入性通胀预期。财政金融政策适度偏松调整,重点支撑基建投资,可能对相关工业产品带来拉升影响。[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0月16日 17:04
央行今起降准1% 将这样影响你我的钱包
央行今起降准1% 将这样影响你我的钱包

   今起,央行降准1%!谁受益?将这样影响你我的钱包↓ 今天,年内第四次降准正式实施! 央行此前曾表示,此次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 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降准实施与政府债券发行缴款、企业季度缴税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10月下半月资金面料将呈现先趋松后收敛的变化,本周将会是本月资金面最宽松的一段时期。   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央行行长易纲日前在出席第38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会议时表示,当前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既未放松,也未收紧。货币政策工具还有相当的空间,包括利率、准备金率以及货币条件等。考虑到美联储正在加息,中国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 易纲还说,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稳定,预计今年能够实现6.5%的目标,企业利润增加,税收和工资收入也处于不错的水平。 央行年内第4次降准 影响几何? 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也是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的第四次降准。 2018年定向降准一览↓↓↓ 1对人民币的影响 降准体现货币政策独立性  以经济稳定为目标 西南证券认为,央行降准体现货币政策独立性,经济下行压力下宽松货币政策将持续。在外部利率攀升和美元升值环境下央行继续降准,显示央行坚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以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为主要目标。 然而由于宽松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尚未完全打通,短期内经济下行状况不会改变,因而央行宽松的货币环境延续,流动性继续保持充裕状态。短端利率继续保持低位,这意味着长端利率上升空间有限,债市大概率延续震荡态势,无需对外部利率上升过于恐慌。  稳健中性政策未变,我们仍处降准周期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本次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部分资金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总体来看,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变化不大,基本稳定。 因此,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总基调没有改变。央行也明确表示,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过,为了引导信贷和社融的合理增长,以及支持表外回表,我们仍处降准周期之内。  2对楼市的影响 专家表示,本次央行降准对房地产市场影响中性。具体分析如下↓↓↓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万喆:总体而言,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所以定向降准保经济的需求还是非常需要的。降准以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的变化不大,对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流动性不宜收紧,而宏观杠杆率需稳定流动性不宜过松的局面,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因此,此次降准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应该是比较中性的。降准以后,企业的贷款成本肯定是下降的,所以比较有助于企业获得新的资金来源,有利于流动性。 但另一方面,现在预售证限价的政策执行非常严格,而且一再强调不会放松调控,开发商在这个压力下,会放弃价格博弈而寻求快周转回款。那么还是以多举措来调控房地产,用较为稳健的方式保证调控力度。 开源证券研究所所长 田渭东:降准后,除去抵扣MLF金额,银行业整体增加7500亿元资金,可投向市场的资金总额增多,包括房地产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都会受益。 具体来讲,国家产业政策及金融投入方向有一定的差异,房地产行业整体融资还是受到一定的制约限制。 总体来说,降准后,房地产行业面临的金融环境改善,但是行业本身还是受到一定条件制约。 民族证券首席投资顾问 段少崴:央行降准将有助于增加银行间市场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有助于加速房企销售回款,间接缓解房企融资压力。但本次央行降准并未实质改变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取向,而在开发商层面的融资环境并不宽松。 目前,居民存款增速回落,而家庭负债持续在高位运行,降准也难以改变住户部门杠杆高位运行的现实,因此判断降准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偏中性。 3对股市的影响 情绪影响大于实质 招商证券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师 张夏:这次降准是在全球股票市场出现明显调整,国内经济承压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对于稳定市场预期、稳定经济预期有一定帮助。但是对A股实际的资金供给层面,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对情绪的影响是利好于实质。 4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让更多资金流向中小企业 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王勇: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服务的是面向中小企业,所以这次降准是结构性的、流动性的一个配置,让更多的资金是流向中小企业,为我们稳经济、稳就业做出重要贡献。 年内还会降准吗? 平安证券:年内继续降准的概率较小 平安证券表示,根据央行官方表态,这次降准的目的在于,一是通过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结构。 本次降准之后,我们预计,央行在今年年内继续降准的概率较小,下一次降准可能会放到明年年初春节之前。   新闻多一点: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而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当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上升。[详情]

央视财经 | 2018年10月15日 17:25
央行降准今日落地 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
央行降准今日落地 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

  央行降准今日落地,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将为市场带来7500亿元新增资金的年内第四次降准,从今日(10月15日)起正式落地。 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Wind数据显示,本周(10月13日-19日)将有4515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另有15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无逆回购到期。除去置换中期借贷便利的部分,本次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这也是今年央行第四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此前,央行分别在年初进行过普惠金融定向降准、4月降准置换MLF以及7月降准用于支持 “债转股”项目执行和鼓励小微企业贷款。 而在宣布降准后,央行认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因而在上周的公开市场上连歇五天,未进行任何操作,净回笼1600亿。 尽管如此,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持续走低。以上海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为例,除隔夜和7天期shibor利率在10月12日小幅走高外,其余期限利率连续五个交易日下挫。 “不操作是预期中的,上旬资金面本身就没有什么扰动因素,关键还是中下旬,预计到时会恢复逆回购对冲。”沪上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称。 中金公司指出,鉴于目前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余额高达9.26万亿元,其中超过 6000 亿元于 10 月到期,降准对流动性的最终影响可能并不如新闻报道的那样“直观”。此外,在去年 10 月缴税季,财政存款猛增1.05万亿元,直接压制基础货币投放——换句话说,降准的实际影响也取决于今后一段时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注入/回笼的流动性的规模。从理论上讲,仅缴税回收的流动性规模要高于(旨在对冲税期的)7500 亿元流动性投放。 虽然前两年资金面都在四季度出现了超预期紧张的情况,不过市场对今年的情况并未过分担忧。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报告中认为,由于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低评级债券信用利差仍高、表外融资风险得到一定的控制,流动性收紧的可能性不大。但为了防范宏观杠杆率再度抬升,流动性进一步放松的空间有限。预计第四季度资金面将维持当前合理充裕的水平。[详情]

澎湃新闻 | 2018年10月15日 06:45
央行降准楼市解渴?房企仍旧为钱所困
央行降准楼市解渴?房企仍旧为钱所困

  央行降准 楼市解渴? 10月7日,央行宣布降准。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行业也高度密切关注本轮降准给楼市带来的影响。 北京商报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文/董家声 10月7日,央行宣布降准。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行业也高度密切关注本轮降准给楼市带来的影响。此前长期处于紧缩状态下的货币政策让众多房企正在感受资金链紧绷的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本轮降准将起到稳预期、稳经济的作用。同时降准无疑给地产行业发出了积极信号。降准将有利于降低房企的贷款成本,从而提高开工量,减少土地流拍流标现象;降准或多或少会刺激银行对于个人按揭贷款发放力度的增加;另外,对一些地产相关业务,如长租公寓、集体用地建设等贷款融资都有积极作用。 地产或间接受益 10月7日,央行宣布自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置换约4500亿元MLF,并释放7500亿元增量资金。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此前4月17日,央行已进行过一次降准置换MLF,释放了4000亿元增量资金。对此,外界预测算上本轮更大规模的降准,货币政策可能有松动迹象。 对此,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再次降准置换MLF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保持不变。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而余下资金则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 一位财经人士分析表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不搞大水漫灌,央行这一轮降准目标是保证市场的流动性,精准向实体经济注水,目标不是楼市、股市。只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松,央行降准预计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房地产企业仍应做好过冬的准备。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则认为,此次降准不是货币政策的全面转向,还需要继续看后续,但楼市必然有所获益。 “按照以往的经验,楼市依然会获益。”易居智库市场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此前每一次降准,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楼市都会有较为积极的反应。本次降准的宏观背景,是实体经济增速的进一步放缓。同时,房地产市场已经得到基本控制。 缓解无钱拿地 和硕地产首席分析师郭毅表示,降准有利于流动性的宽松,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来说,将形成一定的支撑,有助于稳定楼市,提高开工量,减少各地频出的土地流拍流标现象。 资料显示,一段时间内,房企拿地的积极性有所减弱。 据统计,2018年1-8月,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深化,加之房企融资环境收紧、偿债压力不断加大,房企拿地更加理性,部分附带条件较多的地块以及部分非优质地块遭遇流拍。 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8月,全国300城共推出各类用地18468宗,流拍890宗地块,占推出土地宗数的4.8%,较2017年上升1.2个百分点。 北京土地市场也表现不尽如人意。据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数据,2018年上半年,北京土地供应合计17宗,供应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26.36万平方米;土地成交合计31宗,成交建设用地面积总计为262.88万平方米。与2017年上半年65宗供应用地相比,土地供应数量减少73.85%,供应建设用地面积相应减少70%;土地成交数量减少36.73%,成交建设用地面积减少22.86%。 业内人士分析,成交下滑与供应有关,但开发商拿地预期下降也是事实。 全国范围内,包括融创、恒大、泰禾在内的众多千亿房企在今年前9个月拿地数量都有明显下滑。恒大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夏海钧此前表示,恒大战略正在从三高一低向三低一高模式转变,其中最主要的核心就是降负债。恒大今年上半年负债率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企业在土地储备的扩张速度上有所降低。 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也公开表示,房地产企业最大的风险便是在于买贵了地。融创避免接盘高总价、高溢价、高单价的“三高”项目。 今年上半年,拿地排行榜单排名前十名开发商中,国企央企占比达到一半,这在以前并不多见。这得益于货币趋紧的背景下,国企融资成本和渠道优势的同时,也反衬出市场整体的资金压力。 “房企拿地谨慎与资金紧张直接相关”,严跃进表示,降准后将有效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对于部分中大型开发商获取商业银行信贷是有较为积极的作用的,有助于企业获得新资金来源。 房企仍旧为钱所困 本轮降准目标并非“救市”,说“稳市”还差不多。相关人士指出,对于房企而言,短期内借助外来资金迅速改善趋紧的资金状况难度依旧很大,开发商仍需“自救”。 实际上,加速回款已是当前房企的共识。开发商包括品牌房企在内,全国范围内房企打折促销政策不绝于耳。北京楼市上,国庆期间包括万科、城建、恒大均推出“多盘联动”价格优惠活动,北京市场上,单个楼盘的优惠促销更是不胜枚举。 其中,部分城市的楼盘甚至打出了7折左右的“深折”,一些城市房价整体下探趋势开始显现。业内人士预测,如果市场依旧没有回暖迹象,预计四季度房企降价的大趋势将在更多城市和项目上得以体现,即便当前各地已有因楼盘降价而引发维权的情况出现。 此外,为改善资金状况,一些房企在内地A股上市日益困难的情况下,众多中小房企争相赴港寻求上市。9月,恒达集团、银城国际、德信中国纷纷向港交所递交IPO上市申请。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已有8家房企开启赴港上市计划。但这些房企也将面对港股普遍对内房企估值并不理想的现实。 另一些房企则在年内寻求发行超短期融资券。据不完全统计,8-9月内就有江苏中南建设、富力地产、华夏幸福等多家品牌房企发布公告称,拟发行或发行25亿-100亿元不同规模的超短期融资券。 业内人士分析,此类债券优势是到账快,缺点则是还款周期短,一般还款期为270天。如果不是为应急,并非最佳选择。  有专家分析,当前三四线城市受棚户区改造规模下降影响已开始回落;地产调控趋严以及银行信贷控制影响,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加快回落;一线城市房地产保持价格阴跌、成交量收缩的冰封状态。 面对当前的局面,万科甚至喊出“活下去”的口号。以万科为代表的房企把回款指标当作了超越销售额、利润等指标的最核心指标。截至目前,万科年内6300亿元回款目标完成尚未过半。 随着融资环境日益收窄,高度依赖资金支持的房地产行业愈发显得形势严峻。降准未来对地产行业的影响绝非普惠,收益的仍是那些有规模有实力的大品牌企业。郭毅认为,资金仍将向龙头房企集中,“强者恒强”的局面会得到强化。 “降准以后,或多或少会刺激银行对于个人按揭贷款发放力度的增加。同时,降准将带来长租公寓项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地产周边创新业务的利好。”严跃进如是表示。 [详情]

界面 | 2018年10月11日 09:49
黄志龙:央行开闸放水,能否提振企业家投资信心?
黄志龙:央行开闸放水,能否提振企业家投资信心?

  过去几个月的数据显示,宽货币并未带来社会总信用的扩张,而是出现了“宽货币、紧信用”的格局。这背后有哪些原因推动?此次降准能否提振企业家投资信心?降准资金是否会流入到房地产市场?[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0月11日 09:38
央行主管报纸:降准只是先手棋 更多后招须尽快跟上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8年10月11日 06:20
刘学智:央行降准并非全面宽松 更加注重定向调控
刘学智:央行降准并非全面宽松 更加注重定向调控

  经济运行稳中趋缓,宏观政策趋于积极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刘学智 进入三季度之后,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外需求都有所走弱,部分经济指标趋于下降。近期宏观政策趋于积极,货币政策稳健趋松,从10月15日起将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财政政策着力于基建投资,将有助于内需改善。随着各项改革措施逐渐推进,中国经济具备平稳增长的潜力。 从支出法来看,三大需求增速均有所放缓。首先,外需不确定性陡然增加,影响我国出口增长。8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9.8%,近5个月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其次,投资增速持续探底,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度加大。1-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是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第三,消费增长稳中略缓,7月、8月消费增速分别为8.8%、9%,剔除价格以外的实际消费增速仅有6.5%、6.6%。 从生产法来看,生产耗能和产值增长放缓。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半年下降0.2个百分点,7月、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1%,工业产值增长放缓,预示经济增长可能减速。 从收入法来看,企业利润增长有所放缓。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2%,增速比1-7月份放缓0.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降。从利润增长的行业来看,新增利润主要来源于石油、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利润增长主要受到价格上升的抬升作用,并不意味着真实的产出大幅增长。随着价格上涨抬升作用逐渐减弱,未来企业利润增速将逐渐放缓至个位数。 无论从经济核算的哪种方法来看,今年三季度之后经济下行压力都有所加大。外需回暖是支撑去年中国经济增速回升的关键动力,当前外需走弱的不确定风险加大并且难以短期扭转,稳定经济平稳增长的着力点应该在内需领域。然而从内需状况来看,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近期都有走弱迹象。内需走弱与当前处于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特殊时期有关,也与前期主动宏观调控有关。上半年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去杠杆的政策总基调下,资金供给环境偏紧,导致企业资金压力加大、实体经济融资难度和成本上升,是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前内需走弱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压力加大,一定程度上是主动防风险、调结构、促转型带来的影响,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消失。随着宏观政策趋于积极,仍然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 货币政策稳健偏松格局已经确立,首要任务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央行宣布,从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以置换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这是今年第四次定向降准,适应了当前经济的变化,是当前货币政策的恰当选择。前文分析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前期金融去杠杆带来融资渠道受到挤压,有必要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当下我国准备金率的操作空间相对较大,适度调低准备金率释放增量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供给,提升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下一阶段可能会着重围绕控制融资成本和防范企业信用风险扩大,进一步部署定向支持政策组合。不排除年内继续实施定向降准的可能,以推动银行负债成本降低,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普惠金融等领域的定向支持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央行仍将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总基调。虽然政策重心似乎逐渐从上半年的去杠杆转向稳增长,但并不是全面宽松、大水漫灌,政策微调不意味着转向。就这次降准带来的净投放量来看,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和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和推动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宏观政策调整之后,如何才能落到实处。银行体系流动性将趋于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有望适度增长,这时候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避免金融系统“堰塞湖”现象,关键在于疏通宏观调控传递到实体经济的渠道。 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往往是不够的,并且过度的货币政策刺激将引起泡沫风险和杠杆压力上升。因而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做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统一。实际上,8月之后财政政策就趋于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力度逐渐加大,着力点在于促进基建投资,改善内需。加快财政资金拨付和支出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改善基建投资资金来源。随着PPP项目清理工作收尾,未来项目库金额和数量将趋于稳定甚至回升,有助于基建投资企稳。 此外,今年促进开放、增加进口、提高消费者福利的政策频繁出台并不断释放效力,将对消费起到提振作用。下调和取消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通过扩大进口把消费端留在国内,将促进消费增长。7月之后整车和零部件进口关税大幅调降,对未来汽车类消费增长带来积极作用。个税改革稳步推进,降低个人税收负担,将对消费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现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坚持开放态度,今年已经多次出台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措施,未来要进一步营造全面开放新格局,获得新的全球化红利。 随着以上措施逐渐释放效力,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仍然存在保持平稳增长的潜力。[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8年10月11日 02:31
连平:应对下行压力宏观政策仍需逆向调节
连平:应对下行压力宏观政策仍需逆向调节

  为应对今年底和明年初经济增长进一步下行的压力,宏观政策适时适度逆向调节很有必要。预计未来宏观政策将更有针对性,既会有一系列具体的短期政策,也会有相应的中长期应对举措。[详情]

黄志龙:美国不再打“汇率操纵”牌,传递出什么信号?
黄志龙:美国不再打“汇率操纵”牌,传递出什么信号?

  或许你会好奇:美国如何界定“汇率操纵国”?这一次,美国财政部没有对中美贸易火上浇油传递了什么信号?[详情]

黄志龙:减税究竟要减哪些税?
黄志龙:减税究竟要减哪些税?

  可以预见,在宏观税负总体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减间接税、加直接税和减企业税、加个人税可能是未来税制改革的方向。在此背景下,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等间接税仍有一定的下调空间,这几大税种也都在国务院的权责范围内,操作起来相对简单。[详情]

连平:核心CPI降至两年来低点
连平:核心CPI降至两年来低点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有所上行,伊核问题有进一步发酵的风险,或将带来PPI输入性通胀预期。财政金融政策适度偏松调整,重点支撑基建投资,可能对相关工业产品带来拉升影响。[详情]

央行今起降准1% 将这样影响你我的钱包
央行今起降准1% 将这样影响你我的钱包

   今起,央行降准1%!谁受益?将这样影响你我的钱包↓ 今天,年内第四次降准正式实施! 央行此前曾表示,此次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 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降准实施与政府债券发行缴款、企业季度缴税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10月下半月资金面料将呈现先趋松后收敛的变化,本周将会是本月资金面最宽松的一段时期。   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央行行长易纲日前在出席第38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会议时表示,当前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既未放松,也未收紧。货币政策工具还有相当的空间,包括利率、准备金率以及货币条件等。考虑到美联储正在加息,中国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 易纲还说,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稳定,预计今年能够实现6.5%的目标,企业利润增加,税收和工资收入也处于不错的水平。 央行年内第4次降准 影响几何? 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也是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的第四次降准。 2018年定向降准一览↓↓↓ 1对人民币的影响 降准体现货币政策独立性  以经济稳定为目标 西南证券认为,央行降准体现货币政策独立性,经济下行压力下宽松货币政策将持续。在外部利率攀升和美元升值环境下央行继续降准,显示央行坚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以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为主要目标。 然而由于宽松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尚未完全打通,短期内经济下行状况不会改变,因而央行宽松的货币环境延续,流动性继续保持充裕状态。短端利率继续保持低位,这意味着长端利率上升空间有限,债市大概率延续震荡态势,无需对外部利率上升过于恐慌。  稳健中性政策未变,我们仍处降准周期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本次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部分资金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总体来看,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变化不大,基本稳定。 因此,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总基调没有改变。央行也明确表示,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过,为了引导信贷和社融的合理增长,以及支持表外回表,我们仍处降准周期之内。  2对楼市的影响 专家表示,本次央行降准对房地产市场影响中性。具体分析如下↓↓↓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万喆:总体而言,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所以定向降准保经济的需求还是非常需要的。降准以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的变化不大,对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流动性不宜收紧,而宏观杠杆率需稳定流动性不宜过松的局面,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因此,此次降准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应该是比较中性的。降准以后,企业的贷款成本肯定是下降的,所以比较有助于企业获得新的资金来源,有利于流动性。 但另一方面,现在预售证限价的政策执行非常严格,而且一再强调不会放松调控,开发商在这个压力下,会放弃价格博弈而寻求快周转回款。那么还是以多举措来调控房地产,用较为稳健的方式保证调控力度。 开源证券研究所所长 田渭东:降准后,除去抵扣MLF金额,银行业整体增加7500亿元资金,可投向市场的资金总额增多,包括房地产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都会受益。 具体来讲,国家产业政策及金融投入方向有一定的差异,房地产行业整体融资还是受到一定的制约限制。 总体来说,降准后,房地产行业面临的金融环境改善,但是行业本身还是受到一定条件制约。 民族证券首席投资顾问 段少崴:央行降准将有助于增加银行间市场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有助于加速房企销售回款,间接缓解房企融资压力。但本次央行降准并未实质改变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取向,而在开发商层面的融资环境并不宽松。 目前,居民存款增速回落,而家庭负债持续在高位运行,降准也难以改变住户部门杠杆高位运行的现实,因此判断降准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偏中性。 3对股市的影响 情绪影响大于实质 招商证券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师 张夏:这次降准是在全球股票市场出现明显调整,国内经济承压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对于稳定市场预期、稳定经济预期有一定帮助。但是对A股实际的资金供给层面,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对情绪的影响是利好于实质。 4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让更多资金流向中小企业 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王勇: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服务的是面向中小企业,所以这次降准是结构性的、流动性的一个配置,让更多的资金是流向中小企业,为我们稳经济、稳就业做出重要贡献。 年内还会降准吗? 平安证券:年内继续降准的概率较小 平安证券表示,根据央行官方表态,这次降准的目的在于,一是通过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结构。 本次降准之后,我们预计,央行在今年年内继续降准的概率较小,下一次降准可能会放到明年年初春节之前。   新闻多一点: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而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当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上升。[详情]

央行降准今日落地 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
央行降准今日落地 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

  央行降准今日落地,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将为市场带来7500亿元新增资金的年内第四次降准,从今日(10月15日)起正式落地。 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Wind数据显示,本周(10月13日-19日)将有4515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另有15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无逆回购到期。除去置换中期借贷便利的部分,本次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这也是今年央行第四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此前,央行分别在年初进行过普惠金融定向降准、4月降准置换MLF以及7月降准用于支持 “债转股”项目执行和鼓励小微企业贷款。 而在宣布降准后,央行认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因而在上周的公开市场上连歇五天,未进行任何操作,净回笼1600亿。 尽管如此,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持续走低。以上海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为例,除隔夜和7天期shibor利率在10月12日小幅走高外,其余期限利率连续五个交易日下挫。 “不操作是预期中的,上旬资金面本身就没有什么扰动因素,关键还是中下旬,预计到时会恢复逆回购对冲。”沪上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称。 中金公司指出,鉴于目前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余额高达9.26万亿元,其中超过 6000 亿元于 10 月到期,降准对流动性的最终影响可能并不如新闻报道的那样“直观”。此外,在去年 10 月缴税季,财政存款猛增1.05万亿元,直接压制基础货币投放——换句话说,降准的实际影响也取决于今后一段时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注入/回笼的流动性的规模。从理论上讲,仅缴税回收的流动性规模要高于(旨在对冲税期的)7500 亿元流动性投放。 虽然前两年资金面都在四季度出现了超预期紧张的情况,不过市场对今年的情况并未过分担忧。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报告中认为,由于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低评级债券信用利差仍高、表外融资风险得到一定的控制,流动性收紧的可能性不大。但为了防范宏观杠杆率再度抬升,流动性进一步放松的空间有限。预计第四季度资金面将维持当前合理充裕的水平。[详情]

央行降准楼市解渴?房企仍旧为钱所困
央行降准楼市解渴?房企仍旧为钱所困

  央行降准 楼市解渴? 10月7日,央行宣布降准。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行业也高度密切关注本轮降准给楼市带来的影响。 北京商报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文/董家声 10月7日,央行宣布降准。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行业也高度密切关注本轮降准给楼市带来的影响。此前长期处于紧缩状态下的货币政策让众多房企正在感受资金链紧绷的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本轮降准将起到稳预期、稳经济的作用。同时降准无疑给地产行业发出了积极信号。降准将有利于降低房企的贷款成本,从而提高开工量,减少土地流拍流标现象;降准或多或少会刺激银行对于个人按揭贷款发放力度的增加;另外,对一些地产相关业务,如长租公寓、集体用地建设等贷款融资都有积极作用。 地产或间接受益 10月7日,央行宣布自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置换约4500亿元MLF,并释放7500亿元增量资金。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此前4月17日,央行已进行过一次降准置换MLF,释放了4000亿元增量资金。对此,外界预测算上本轮更大规模的降准,货币政策可能有松动迹象。 对此,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再次降准置换MLF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保持不变。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而余下资金则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 一位财经人士分析表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不搞大水漫灌,央行这一轮降准目标是保证市场的流动性,精准向实体经济注水,目标不是楼市、股市。只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松,央行降准预计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房地产企业仍应做好过冬的准备。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则认为,此次降准不是货币政策的全面转向,还需要继续看后续,但楼市必然有所获益。 “按照以往的经验,楼市依然会获益。”易居智库市场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此前每一次降准,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楼市都会有较为积极的反应。本次降准的宏观背景,是实体经济增速的进一步放缓。同时,房地产市场已经得到基本控制。 缓解无钱拿地 和硕地产首席分析师郭毅表示,降准有利于流动性的宽松,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来说,将形成一定的支撑,有助于稳定楼市,提高开工量,减少各地频出的土地流拍流标现象。 资料显示,一段时间内,房企拿地的积极性有所减弱。 据统计,2018年1-8月,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深化,加之房企融资环境收紧、偿债压力不断加大,房企拿地更加理性,部分附带条件较多的地块以及部分非优质地块遭遇流拍。 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8月,全国300城共推出各类用地18468宗,流拍890宗地块,占推出土地宗数的4.8%,较2017年上升1.2个百分点。 北京土地市场也表现不尽如人意。据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数据,2018年上半年,北京土地供应合计17宗,供应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26.36万平方米;土地成交合计31宗,成交建设用地面积总计为262.88万平方米。与2017年上半年65宗供应用地相比,土地供应数量减少73.85%,供应建设用地面积相应减少70%;土地成交数量减少36.73%,成交建设用地面积减少22.86%。 业内人士分析,成交下滑与供应有关,但开发商拿地预期下降也是事实。 全国范围内,包括融创、恒大、泰禾在内的众多千亿房企在今年前9个月拿地数量都有明显下滑。恒大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夏海钧此前表示,恒大战略正在从三高一低向三低一高模式转变,其中最主要的核心就是降负债。恒大今年上半年负债率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企业在土地储备的扩张速度上有所降低。 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也公开表示,房地产企业最大的风险便是在于买贵了地。融创避免接盘高总价、高溢价、高单价的“三高”项目。 今年上半年,拿地排行榜单排名前十名开发商中,国企央企占比达到一半,这在以前并不多见。这得益于货币趋紧的背景下,国企融资成本和渠道优势的同时,也反衬出市场整体的资金压力。 “房企拿地谨慎与资金紧张直接相关”,严跃进表示,降准后将有效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对于部分中大型开发商获取商业银行信贷是有较为积极的作用的,有助于企业获得新资金来源。 房企仍旧为钱所困 本轮降准目标并非“救市”,说“稳市”还差不多。相关人士指出,对于房企而言,短期内借助外来资金迅速改善趋紧的资金状况难度依旧很大,开发商仍需“自救”。 实际上,加速回款已是当前房企的共识。开发商包括品牌房企在内,全国范围内房企打折促销政策不绝于耳。北京楼市上,国庆期间包括万科、城建、恒大均推出“多盘联动”价格优惠活动,北京市场上,单个楼盘的优惠促销更是不胜枚举。 其中,部分城市的楼盘甚至打出了7折左右的“深折”,一些城市房价整体下探趋势开始显现。业内人士预测,如果市场依旧没有回暖迹象,预计四季度房企降价的大趋势将在更多城市和项目上得以体现,即便当前各地已有因楼盘降价而引发维权的情况出现。 此外,为改善资金状况,一些房企在内地A股上市日益困难的情况下,众多中小房企争相赴港寻求上市。9月,恒达集团、银城国际、德信中国纷纷向港交所递交IPO上市申请。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已有8家房企开启赴港上市计划。但这些房企也将面对港股普遍对内房企估值并不理想的现实。 另一些房企则在年内寻求发行超短期融资券。据不完全统计,8-9月内就有江苏中南建设、富力地产、华夏幸福等多家品牌房企发布公告称,拟发行或发行25亿-100亿元不同规模的超短期融资券。 业内人士分析,此类债券优势是到账快,缺点则是还款周期短,一般还款期为270天。如果不是为应急,并非最佳选择。  有专家分析,当前三四线城市受棚户区改造规模下降影响已开始回落;地产调控趋严以及银行信贷控制影响,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加快回落;一线城市房地产保持价格阴跌、成交量收缩的冰封状态。 面对当前的局面,万科甚至喊出“活下去”的口号。以万科为代表的房企把回款指标当作了超越销售额、利润等指标的最核心指标。截至目前,万科年内6300亿元回款目标完成尚未过半。 随着融资环境日益收窄,高度依赖资金支持的房地产行业愈发显得形势严峻。降准未来对地产行业的影响绝非普惠,收益的仍是那些有规模有实力的大品牌企业。郭毅认为,资金仍将向龙头房企集中,“强者恒强”的局面会得到强化。 “降准以后,或多或少会刺激银行对于个人按揭贷款发放力度的增加。同时,降准将带来长租公寓项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地产周边创新业务的利好。”严跃进如是表示。 [详情]

黄志龙:央行开闸放水,能否提振企业家投资信心?
黄志龙:央行开闸放水,能否提振企业家投资信心?

  过去几个月的数据显示,宽货币并未带来社会总信用的扩张,而是出现了“宽货币、紧信用”的格局。这背后有哪些原因推动?此次降准能否提振企业家投资信心?降准资金是否会流入到房地产市场?[详情]

央行主管报纸:降准只是先手棋 更多后招须尽快跟上
央行主管报纸:降准只是先手棋 更多后招须尽快跟上

  降准“先手棋”期待跟上“后招” 来源:金融时报 马梅若 近日,央行宣布自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共计释放流动性约1.2万亿元。其中,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此次降准被部分机构评价为“超预期”。的确,选择长假最后一天而非传统的“周五见”,选择降准1个百分点而非此前不少机构预期的0.5个百分点,选择多类型银行机构降准而非仅仅针对小微或“三农”进行“定向专款专用”,是时机、力度与范围的“超预期”。但整体而言,本次降准并非全然意外。 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国内房地产等传统经济增长领域潜能不足的背景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压力不退;从金融市场的角度看,国庆长假期间,海外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海外多国金融市场再度上演股、债、汇“三杀”,此时降准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情绪;从政策导向的角度看,过去两个月内,关于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会议、论坛连番举行,而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在严监管基调不变的前提下,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资金有助于缓解因金融机构表外业务收缩而造成的实际贷款头寸紧张问题。 当然,作为年内的第4次降准(按照生效时间),各方最关注的不只是降准稳定人心的信号意义,更关注的是实效。伴随着前几次降准以及其他公开市场操作,市场流动性并不算太紧张,但与此同时,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仍然存在。因此,真正的难题还在于打通政策的“肠梗阻”,在于资金活水如何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针对上述难题,此前监管层也进行过诸多尝试,包括使用一些政策工具创新进行结构性调控,包括MLF等操作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资金流向小微。但是此举的效率在实施过程中还是被打了折扣。 “打折扣”的原因主要在于两点:一是成本;二是渠道不畅。中国银行原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王永利撰文表示,长期以来,央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确定的年利率为1.62%,但央行拆借出来的资金年化利率至少相当于这一水平的两倍以上,对于大规模资金需求的银行而言这个成本也不低;此外,央行拆借资金,一般难以像降准一样,直接将资金退还给缴存的所有机构,而往往是面向大中型银行进行,大中型银行再面向小型银行进行资金拆借,小型银行再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拆借,从而增加了资金在金融体系内循环的环节或层次,抬高了资金的成本,而小微企业或“三农”往往处于这一链条的末端。 不难看出,降准作为释放流动性的手段更加“普惠”,对小微、“三农”等领域的资金需求而言也更加直接。更重要的是,相对于拆借而言,其释放出来的资金是无显性成本的中长期资金,也免去了长链条、多环节、繁杂的手续。 而从另一个层次来看,从货币到信用的转换需要信心。9月初,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的内部研讨会上有专家表示,目前信用传导不畅的主要原因包括货币投放量很大,但都淤积于短端,集中于流动性较好的资产;金融机构配置风格趋于保守。而这种对流动性的“偏好”,本质上是对中长期市场走向的不确定态度。 而本次降准的一个明确目的就是“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结构”,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是对上述投放风格的纠偏。在房地产调控明显加码、基建投资虽有望回升但难以回归此前的高增速背景下,通过降准可实现“相对充裕的流动性”和低成本的资金获得。此举除了是落实支持小微、双创的有关会议精神,还是一种激励信号,是对天然具有较高风险的小微、民企、双创企业的隐性“风险保障”。 当然,降准虽好,却非包治百病。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降准固然针对当前的一些问题有效,但仍是“引导”重于“影响”。要真正疏通货币的传导机制,或可尝试一些更具针对性的激励举措,包括针对地方性或特色金融机构出台定向激励的政策试点,减少资金在传导环节的沉淀及由此导致的资金获得成本上升;建立资金有效使用的绩效考核标准,避免“资金躺在账上”或简单粗暴地流向大企业或地方平台,避免“不作为”等庸政懒政;建立针对小微、创新型企业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资金有动力流向小微;更重要的是,通过财税政策、营商环境优化等多重手段,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让市场激励成为最佳的“引流”手段。 就在央行宣布本次降准后不久,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积极财政政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文章,提及未来仍将加力减费,补齐短板。这也显示,未来多部委将为推动实体经济有序发展协同作战,充分发挥“几家抬”的作用。降准作为切实释放流动性、稳定市场信心的“先手棋”已经出招,更多的“后招”必须尽快跟上。[详情]

刘学智:央行降准并非全面宽松 更加注重定向调控
刘学智:央行降准并非全面宽松 更加注重定向调控

  经济运行稳中趋缓,宏观政策趋于积极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刘学智 进入三季度之后,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外需求都有所走弱,部分经济指标趋于下降。近期宏观政策趋于积极,货币政策稳健趋松,从10月15日起将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财政政策着力于基建投资,将有助于内需改善。随着各项改革措施逐渐推进,中国经济具备平稳增长的潜力。 从支出法来看,三大需求增速均有所放缓。首先,外需不确定性陡然增加,影响我国出口增长。8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9.8%,近5个月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其次,投资增速持续探底,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度加大。1-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是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第三,消费增长稳中略缓,7月、8月消费增速分别为8.8%、9%,剔除价格以外的实际消费增速仅有6.5%、6.6%。 从生产法来看,生产耗能和产值增长放缓。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半年下降0.2个百分点,7月、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1%,工业产值增长放缓,预示经济增长可能减速。 从收入法来看,企业利润增长有所放缓。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2%,增速比1-7月份放缓0.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降。从利润增长的行业来看,新增利润主要来源于石油、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利润增长主要受到价格上升的抬升作用,并不意味着真实的产出大幅增长。随着价格上涨抬升作用逐渐减弱,未来企业利润增速将逐渐放缓至个位数。 无论从经济核算的哪种方法来看,今年三季度之后经济下行压力都有所加大。外需回暖是支撑去年中国经济增速回升的关键动力,当前外需走弱的不确定风险加大并且难以短期扭转,稳定经济平稳增长的着力点应该在内需领域。然而从内需状况来看,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近期都有走弱迹象。内需走弱与当前处于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特殊时期有关,也与前期主动宏观调控有关。上半年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去杠杆的政策总基调下,资金供给环境偏紧,导致企业资金压力加大、实体经济融资难度和成本上升,是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前内需走弱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压力加大,一定程度上是主动防风险、调结构、促转型带来的影响,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消失。随着宏观政策趋于积极,仍然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 货币政策稳健偏松格局已经确立,首要任务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央行宣布,从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以置换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这是今年第四次定向降准,适应了当前经济的变化,是当前货币政策的恰当选择。前文分析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前期金融去杠杆带来融资渠道受到挤压,有必要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当下我国准备金率的操作空间相对较大,适度调低准备金率释放增量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供给,提升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下一阶段可能会着重围绕控制融资成本和防范企业信用风险扩大,进一步部署定向支持政策组合。不排除年内继续实施定向降准的可能,以推动银行负债成本降低,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普惠金融等领域的定向支持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央行仍将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总基调。虽然政策重心似乎逐渐从上半年的去杠杆转向稳增长,但并不是全面宽松、大水漫灌,政策微调不意味着转向。就这次降准带来的净投放量来看,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和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和推动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宏观政策调整之后,如何才能落到实处。银行体系流动性将趋于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有望适度增长,这时候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避免金融系统“堰塞湖”现象,关键在于疏通宏观调控传递到实体经济的渠道。 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往往是不够的,并且过度的货币政策刺激将引起泡沫风险和杠杆压力上升。因而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做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统一。实际上,8月之后财政政策就趋于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力度逐渐加大,着力点在于促进基建投资,改善内需。加快财政资金拨付和支出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改善基建投资资金来源。随着PPP项目清理工作收尾,未来项目库金额和数量将趋于稳定甚至回升,有助于基建投资企稳。 此外,今年促进开放、增加进口、提高消费者福利的政策频繁出台并不断释放效力,将对消费起到提振作用。下调和取消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通过扩大进口把消费端留在国内,将促进消费增长。7月之后整车和零部件进口关税大幅调降,对未来汽车类消费增长带来积极作用。个税改革稳步推进,降低个人税收负担,将对消费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现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坚持开放态度,今年已经多次出台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措施,未来要进一步营造全面开放新格局,获得新的全球化红利。 随着以上措施逐渐释放效力,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仍然存在保持平稳增长的潜力。[详情]

北大光华教授:降准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
北大光华教授:降准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

  北大光华颜色:降准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 目前经济下行、信贷持续走低,降低融资成本、增加流动性供给是一种正常操作,是央行一惯的做法,很难说是货币政策转向。 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部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市场迎来年内第四次降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颜色认为,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和对冲操作,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人民银行决定,自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此前1月、4月、7月央行已经执行了三次降准,此次将是年内第四次降准。 降准是不是货币政策转向? 颜色表示,目前,货币政策取向依然是稳健、中性,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当遇到一些流动性波动时,央行会进行应急响应的流动性管理,这是货币政策一个通常的做法。目前经济下行、信贷持续走低,降低融资成本、增加流动性供给是一种正常操作,是央行一惯的做法,很难说是货币政策转向。 “如果我们仔细看央行这一年的操作,央行并没有施行过于偏紧的货币政策,而是始终坚持适度的货币政策。央行今年已经数次降准,也利用MLF等基础货币调控措施保持大致平稳的流动性。大家认为偏紧主要是因为监管,而不是因为央行的流动性调整,所以降准是对当前金融和实体经济形势的一个正常反应,不能说是货币政策的转向。”颜色说。 颜色表示,央行对经济和金融运行状况一直非常敏感,随着经济稳增长压力逐步加大,央行就要适度增加流动性的供给,这是央行长期以来的策略。“说‘放水’和‘紧缩’都是不对的,央行一直以来都是平衡操作。” 颜色认为,今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形势压力很大。由于国际国内环境因素,央行进行降准等类似操作,也反映了形势的变化。 “要判断货币政策是否转向,在当前看主要看银保监会和央行相关部门的监管政策。”颜色认为央行目前不可能再用所谓“放水”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因此也就无所谓货币政策转向,“因为不存在‘放水’和经济增长的线性关系。” 货币政策还能不能刺激经济增长? 颜色认为,央行此次降准和MLF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稳住流动性,防范金融风险,而不在于刺激经济。 他表示,当前,中国的广义货币政策,是央行的政策和监管政策(银保监会)两方面互相配合。监管主要是限制货币和信贷的循环,也就是杠杆的调控。如果现在再来一轮监管放松,有可能刺激经济,但会进一步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 颜色说,如果再来一轮信贷扩张刺激经济,会使原来已经相当高的杠杆率进一步加深,使金融体系更加脆弱,所以目前这并不是一个选项。“货币政策能不能刺激经济?我的结论是,如果我们放松监管,肯定还是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我们希望更健康的增长,并不仅仅是数字。” 颜色表示,央行降准的主要目的还是稳定信心,防止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所以,进行适度监管、结构性去杠杆,应该是接下来的重点。“监管可以适度放松,但要非常小心,因为我们的金融体系依然很薄弱,风险点非常多,保持稳定的杠杆率,还是当前重要任务。” 他认为,真正实现稳增长还要看财政: 第一、要真正落实降费减税,减少实体经济的压力; 第二、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真正落实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六个“稳”,需要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甚至更深层次的一些配合。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货币政策也不是担当稳增长的功能,它的功能主要是防范风险和稳定流动性。”颜色说。 此外,颜色指出,目前全球新兴市场资产价格波动较高,中国也面临相应情况。进行风险防范为主的保值性投资,相对比较稳妥。越往年底,随着经济政策的到位,以及国际上一些风险和利空逐步出境,可以考虑以风险防范为主适当增加风险资产的比重。 颜色认为,年内依然有降准的可能性,但是要评估总体实体经济和金融形势,也要评估人民币贬值压力。[详情]

外媒评中国央行今年第四次降准:一箭多雕
外媒评中国央行今年第四次降准:一箭多雕

  解读 | 外媒评中国央行今年第四次降准:一箭多雕 外媒称,在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之际,中国央行10月7日宣布再次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向中国经济注入高达75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遏贸易战冲击 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10月8日报道,面对种种压力,中国央行7日作出这一决定,外界认为它是要释放出强烈的稳定市场信号,同时支持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缓解信贷压力,并促进经济增长,避免中国经济恶化,将贸易冲突的负面影响维持在最低水平。 报道称,预计新一轮降准将导致人民币进一步贬值,而本币贬值有利于中国出口,可削弱贸易战的负面冲击。但中国央行在公布这一消息时说,虽然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以及美联储继续加息给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造成一定压力,但本次降准弥补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优化了流动性结构,银根并没有放松,人民币汇率将有序可控,不会形成贬值压力。 助推景气回升 据英国《卫报》网站10月7日报道,为寻求对疲弱的经济进行刺激,中国央行降低了一些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截图 随着美国调高利率,外界担忧贸易战的情绪给全球经济带来压力,中国央行7日表示,从10月15日开始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以降低金融成本,刺激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 报道称,这是中国人民银行今年以来第四次调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此前,由于经济显示出进一步放缓的迹象,中国表示计划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项目。 报道称,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长速度创下最低纪录,净出口拖了经济增长的后腿。 报道称,据中海晟融首席经济学家张一分析,此次降准是在中国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宣布的,表明中国央行可能担心上周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发表批评中国的讲话等“外部冲击”对市场造成影响。 ▲10月4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发表指责中国的讲话。(路透社) 北京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说,这次降准“很及时”。 支持实体经济 《日本经济新闻》10月8日报道认为,中国在进入2018年后实施的四次降准,有可能是出于对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股价下降的担忧。在美国和欧洲纷纷加息、金融政策逐步回归正轨的背景下,追加实施量化宽松或将加大人民币下行压力。 报道称,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将增加商业银行用于放贷的资金量,刺激景气回升,在中国这是与政策性利率分量相当的金融调控手段。 报道称,此次降准的幅度在1个百分点,是7月时的两倍。今年4月已经下调了1个百分点,但是当时释放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偿还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释放的净资金总量只有约4000亿元人民币。此次在扣除偿还款项后,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也是今年最大的一笔。 报道称,中国所担忧的是高度依赖出口的民营企业的经营。 报道称,面向美国的出口虽然在今年前8个月实现了13%的增长,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交易双方都想赶在7到9月加征关税之前完成交易。此次降准意在敦促银行向民营企业放贷。[详情]

如何看待央行年内第四次降准
如何看待央行年内第四次降准

  如何看待央行年内第四次降准 来源:中国银行 2018年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货币政策边际继续放松,释放流动性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本次是今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第四次降准,前三次分别于1、4、7月份实施,所释放的流动性规模分别约为4500亿、4000亿和7000亿元。本次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除去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MLF外,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释放的流动性规模较大,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在坚持稳健中性基调的基础上继续边际放松。 本次降准有利于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方面,降准可以为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有利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同时传导至实体经济,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释放的增量资金也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第二,本次降准置换MLF是货币政策框架的完善,有利于优化流动性结构,并且稳定市场对流动性的预期。 MLF作为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可增强央行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但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其一,因MLF需要质押品,往往大型商业银行才能从央行获得MLF融资,加剧流动性分层现象。本次降准有较大一部分资金用于置换MLF,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有利于优化流动性供给结构。 其二,由于MLF有时间期限,存量MLF需要央行不断对冲,央行续作MLF又存在不确定性,这会引发市场对流动性的不稳定预期。而通过降准则可以为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第三,稳增长是货币政策的主要考虑,但仍需高度关注跨境资本流动情况。 本次降准考虑更多的是当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中美贸易战升级带来压力有所增大等情况。与之相对的是,回顾美联储2015年以来的历次加息中,我国在今年6、9月份均选择了不跟随美联储的加息步伐。这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更重视自身经济的运行情况,稳增长是政策主要考虑,政策独立性日益明显。中美货币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不同的方向。 央行强调,考虑到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适度的,本次降准并不会形成人民币贬值压力。但考虑到随着加息、缩表的推进,今年美联储大概率仍有一次加息,中美利差压力较大,需要高度关注跨境资本流动情况,必要时可加强对资本外流的管控。[详情]

北大教授:降准意在稳流动性防风险 不是刺激经济
北大教授:降准意在稳流动性防风险 不是刺激经济

  北大教授:10月降准意在稳流动性、防风险 不是刺激经济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9日讯 中国人民银行7日决定10月15日起下调部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市场将迎来年内第四次降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颜色认为,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和对冲操作,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和MLF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稳住流动性,防范金融风险,而不在于刺激经济。 降准并非货币政策转向 颜色表示,目前,货币政策取向依然是稳健、中性,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当遇到一些流动性波动时,央行会进行应急响应的流动性管理,这是货币政策一个通常的做法。目前经济下行、信贷持续走低,降低融资成本、增加流动性供给是一种正常操作,是央行一惯的做法,很难说是货币政策转向。 “如果我们仔细看央行这一年的操作,央行并没有施行过于偏紧的货币政策,而是始终坚持适度的货币政策。央行今年已经数次降准,也利用MLF等基础货币调控措施保持大致平稳的流动性。大家认为偏紧主要是因为监管,而不是因为央行的流动性调整,所以降准是对当前金融和实体经济形势的一个正常反应,不能说是货币政策的转向。”颜色说。 颜色表示,随着经济稳增长压力逐步加大,央行就要适度增加流动性的供给,这是央行长期以来的策略。“说‘放水’和‘紧缩’都是不对的,央行一直以来都是平衡操作。” 颜色认为,今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形势压力很大。由于国际国内环境因素,央行进行降准等类似操作,也反映了形势的变化。 “要判断货币政策是否转向,在当前看主要看银保监会和央行相关部门的监管政策。”颜色认为央行目前不可能再用所谓“放水”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因此也就无所谓货币政策转向,“因为不存在‘放水’和经济增长的线性关系。” 目的不在于刺激经济 颜色认为,央行此次降准和MLF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稳住流动性,防范金融风险,而不在于刺激经济。 他表示,当前,中国的广义货币政策,是央行的政策和监管政策(银保监会)两方面互相配合。监管主要是限制货币和信贷的循环,也就是杠杆的调控。如果现在再来一轮监管放松,有可能刺激经济,但会进一步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 颜色说,如果再来一轮信贷扩张刺激经济,会使原来已经相当高的杠杆率进一步加深,使金融体系更加脆弱,所以目前这并不是一个选项。 “货币政策能不能刺激经济?我的结论是,如果我们放松监管,肯定还是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我们希望更健康的增长,并不仅仅是数字。”颜色说。 颜色表示,央行降准的主要目的还是稳定信心,防止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所以,进行适度监管、结构性去杠杆,应该是接下来的重点。 “监管可以适度放松,但要非常小心,因为我们的金融体系依然很薄弱,风险点非常多,保持稳定的杠杆率,还是当前重要任务。”颜色说。 颜色认为,真正实现稳增长还要看财政:第一、要真正落实降费减税,减少实体经济的压力;第二、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真正落实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六个“稳”,需要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甚至更深层次的一些配合。[详情]

马光远:央行降准,志在“一箭三雕”
马光远:央行降准,志在“一箭三雕”

  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凸显,一些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难度加大,债务违约不断出现。从目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看,最重要的仍然是稳住增长。[详情]

央行主管报纸:货币政策取向不变 降准重在精准与疏通
央行主管报纸:货币政策取向不变 降准重在精准与疏通

  货币政策取向不变 降准重在“精准”与“疏通” 来源:金融时报 王一彤 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本次降准,旨在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 从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GDP增速、工业增加值等数据来看,当前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尤其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其融资渠道遇到的压力不小。降准可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刺激银行扩表,增加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用降准这一低成本、释放中长期资金的方式替换MLF,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因此,降准是当前恰当的政策选择。此外,国庆节期间,海外金融市场振荡,股市、债市下跌情况普遍,央行此时宣布降准,也旨在对冲全球市场波动对国内经济市场形成的冲击,有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 本次降准,体现出一个“不变”,即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大方向不变,重点在于“精准”与“疏通”,即精准“滴灌”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缓解其融资压力,疏通货币政策由“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本次降准,虽然可以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但绝非“大水漫灌”。事实上,本次降准属于定向调控,意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虽然近期的数据反映出实体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目前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不断上升,我国经济增长韧性强,总供求基本平衡,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为稳固。这表明,目前我国经济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宏观总量合理充裕,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无需转向,需要做的是精准施策,进一步缓解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改善信用环境,提升市场信心和预期。因此,本次降准是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实体经济发展的精准施策,并非“大放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大方向没有改变。 本次降准,定向调控意味明显,重在精准“滴灌”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升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改善企业融资情况。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稳健中性,实体经济融资需要银行体系更稳定的资金和更合理的流动性结构。此时适当降准,能够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通过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此外,释放出的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将精准惠及实体经济,确保其成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来源。 本次降准,重点还在于疏通“宽货币”到“宽信用”间的传导机制。目前,宏观经济政策重点是稳定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货币环境较为宽松。但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畅通,“宽货币”有待顺畅地传导为“宽信用”,企业融资情况亟须进一步改善。因此,本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通过降准,银行获取流动性资金的成本更低,这对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有直接效果。降准置换MLF,通过货币政策工具配合操作,长期来看有助于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压缩信用利差,通过营造“宽信用”环境,改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条件,促使金融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详情]

中信证券:降准是否意味着央行不担心通胀?
中信证券:降准是否意味着央行不担心通胀?

  降准是否意味着央行不担心通胀? 来源:明晰笔谈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   正文 2018年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将会释放1.2万亿元资金。由于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MLF当日不再续做,降准净释放增量资金7500亿元。部分市场参与者担忧此次降准会进一步推升近期的通胀压力,我们认为虽然短期内通胀受国际原油价格冲击、洪涝灾害、猪肉疫情等影响,会有上涨的压力,但在国内需求疲弱的大背景下,通胀持续上涨的动力不大。具体分析如下: 今年以来的通胀上行与降准并无直接关系 今年10月份之前,央行一共实施了三次降准操作。第一次是去年9月30日宣布,并于今年1月25日开始实施的面向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月4500亿元。第二次为今年4月17日晚上宣布并于4月25日实施的定向降准之花 9000亿元MLF,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第三次为6月24日宣布,于7月5日起,下调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项目,同时撬动相同规模的社会资金参与。此举在美国宣布对来自中国的340亿美元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的前日,旨在稳定市场情绪。对比今年通胀走势图,发现在降准节点通胀涨幅并无明显变动。 回顾前三季度的通胀走势可以发现,一季度1月通胀低、2月通胀高点的主要原因在于春节错位。根据以往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在春节期间,通胀率往往会处于当年的高位,而之前的月份通胀率较低,这主要源于春节对消费的虹吸效应,使春节前后月的消费减少,主要购买力量集中在春节期间。此期间虽然有降准措施,但是其政策意图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因此很难得出降准直接导致通胀率的上行的结论。 二季度通胀回落至2以下主要由于食品价格(主要为猪肉价格跌幅扩大)的下行。猪肉价格的波动幅度在CPI各项中最大,也是决定食品价格涨跌的最主要因素。二季度以来,猪肉价格较一季度大幅走低,使食品项低位徘徊,进而造成CPI一直处于2.0以下的低位区间。4月份即便实施了降准并释放4000亿元的资金量,但是并未造成CPI的反弹。 三季度通胀触底回升,一方面是由于食品价格的上行(猪肉价格跌幅收窄),另一方面非食品价格也普遍呈现上行(交通通信、教育娱乐、居住等)。受猪肉瘟疫及洪涝灾害等影响,食品价格走高。暑期来临,旅游热带动交通通信,酒店等消费,也带来了辅导、补习等巨大需求。 通胀短期存压但长期无忧 货币主义学派把通货膨胀看作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认为所有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最终都是通过影响央行发现大量货币产生作用,但是近年来CPI的变化与货币环境的变化并不一致。在我们此前的文章《债市启明系列20180918—缺失需求的涨价能走多远?》中,曾详细列举过CPI和PPI 的影响因素。影响CPI变动的因素大致可分为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外部冲击和偶发因素四大类。需求拉动有两个层次:第一,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主的需求侧宽松政策通过刺激政府和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居民消费需求直接拉动CPI上行;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投资需求,进而拉动PPI上行,上游行业企业扩大生产、利润提升,从业成员增长、收入上升形成消费需求,进而传导至CPI。成本推动的机制指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导致最终消费品厂商成本抬升,进而通过提价的方式推动CPI上涨。外部冲击则主要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包括农产品、上游资源品、原油价格等)上涨,以及人民币汇率贬值导致的进口产品价格上涨。偶发因素主要包括极端天气和牲畜疫情等造成的农产品价格波动。 消费疲弱,CPI上行动力不足。我国消费水平不断走高,最终消费对GDP的累计贡献维持在4%的中枢,相比之下,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累计同比拉动维持在2%~3%区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维持在-0.5%到0.5%区间。最终消费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维持在70%的中枢更是占据了绝对比重。然而,当前消费处于震荡下行状态,降准后直接以消费拉动CPI上行效果有限。1-8月消费增速从年初9.8%降至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保持在近十年内最低水平。从居民消费数据看,降准后消费需求仍旧疲弱,并未产生明显的CPI的需求拉动效果。消费的疲弱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上可以看出端倪,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消费增速密切相关,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下行的趋势中,消费需求未见明显改善,CPI的需求拉动效果较弱。 投资需求仍然下行,信用扩张尚未完成,总需求的缺失使得CPI难有持续上行表现。今年1-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年初7.9%降至5.3%,创历史新低,其中,基建增速下行最为明显。虽然房地产投资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在货币性棚改推行后,各级城市房价的上升推动居民加杠杆,透支以后年度的消费能力,加之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问题难问题日益凸显,连房地产开发企业龙头万科都主张以“活下去”为目标,可见房地产投资在当前已经见顶,往后将会呈逐渐下滑的态势,进一步对固定资产投资造成下行压力。此外,房地产在拉动上下游的水泥、钢铁、家居、家电等行业具有巨大作用,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滑除了对基建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导致消费支出的减少。 我们之前的文章《债市启明系列20180917—房地产韧性难续,内需仍有下行压力》中介绍过房价上升对消费即有财富效应又有挤出效应,即房价的上升可以使拥有房产的人资产增值,从而具备更大的消费能力,同时,对于未购买房产的人,房价的上升只会加大购房压力,挤占可支配消费额,最终造成消费能力的下降。房地产销售和房价上升对消费的拉动关系在13年后有所弱化,该阶段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财富效应在房价的上涨和下降期间产生影响的不对称性,这说明房价处于财富效应边际递减和挤出效应不对称的区域。具体而言,该阶段房价上涨给有房者带来的财富效应趋弱,使其无法补偿价格上涨对无房者产生的挤出效应;而另一方面,2017年以来地产调控升级后房价开启下行走势,与消费下行走势表现一致,房价下行过程中挤出效应反而无法弥补财富的缩水效应,说明房价目前的高位区域跨越了房价回落修复挤出效应的敏感区域。因此,在当前政策与市场环境以维持房价稳定为主题的背景下,房价小幅下跌并不足以改善无房者的购房能力,也难以改善其消费能力。总体而言,当前房价处于小幅下行区间,财富效应的边际递减和挤出效应的不对称性不利于消费表现。 基建方面,在贸易战背景叠加经济增长动能放缓的双重压力下,基建投资将会承担起逆周期稳增长的作用。然而,一方面,基建投资任务主要由目前整体高杠杆的国企或央企承揽,在去杠杆防风险的大背景下,国企资金来源受到明显约束。另一方面,央行货币政策也以稳健为主,不会采取大水漫灌的措施,使基建超预期增长。因此,我们认为基建有望触底反弹,但并不会超预期扩张,预计全年增速在10%,呈现温和回升态势,目的在于对冲经济短期失速的弹性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行、社融和信贷数据也较为疲弱,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近半年仍然未见需求端的明显改善,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渠道不畅。在中短期视角下,货币政策维持宽松,但宽信用的传导仍然需要时间的检验,而财政政策主要发力点的基建投资增速也未见得能在短期内有较明显的改善趋势。总需求缺失下,通胀难有上行表现。 石油及猪肉价格将会使通胀有短期上行压力 原油价格上升的外来冲击不可忽视。今年虽然美元的走强对石油价格形成打压,但是伊朗和委内瑞拉断供石油,将会使原有价格在年内偏于上行,对PPI造成压力,并进一步将压力传导至CPI。 猪肉价格值得持续关注。在我们之前对8月份的CPI数据点评《对2018年8月CPI、PPI数据的点评及债市分析—果菜涨价推动CPI上行,临时因素效果显著》中,曾写道,8月CPI涨价超预期,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4%,涨幅较上月扩大2.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46个百分点,其中咸菜鲜果和蛋类是食品项涨价主因,但是这主要受高温天气和强降雨等临时性和季节性因素影响。天气因素过了9月份,随着气温回落,洪涝灾害减少,蔬菜价格对通胀的影响料将减弱(随着9月气温回落、鲜菜鲜果需求走低,强降雨天气减少对鲜菜鲜果生产影响降低,历史上9月鲜菜价格均有回落趋势,鲜菜价格对通胀的持续威胁将逐渐淡化);短期来看,生猪价格具有显著的季节性波动特征,通常每年4-5月份猪价见底,然后持续上涨至9月份,四季度回落。但是非洲猪瘟疫情和猪肉价格走向仍然值得关注。 央行降准的经济效果和市场影响 根据第一部分分析可知,今年以来的通胀压力与降准并无关联。第二部分内容表明,短期内,我国除了猪肉价格的内部冲击和石油涨价的外部冲击外,CPI并无太大上行压力。长期看,在消费疲弱,固定资产投资反弹无力,特别是房地产和基建投资难以出现好转的情况下,总体需求拉动力弱,对长期通胀不会形成太大压力。 央行在此时实施降准政策,主要有两个效果:(1)本次降准除置换本月4515亿元MLF到期量,在6月份以来大量续作和新做MLF后,MLF余额已经突破5万亿元,远高于上次降准置换MLF的存量规模。(2)将释放大约7500亿元资金,对冲10月下旬的税期,弥补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缺口。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加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阶段,降准将有助于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经济稳定健康增长,以应对高国内资产价格压力和贸易战和外需减弱的冲击。 从本次降准政策实施后,货币宽松力度仍持续,短期仍将对冲资金集中到期的压力以及对冲10月下旬的税期,弥补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缺口,而受上半年以来的信用收缩和贸易摩擦等影响导致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走弱,总需求不足下通胀缺乏长期持续上涨的动力。所以,在降准带来的货币宽松的力度持续影响下,通胀预期都不构成威胁,长端利率将出现回落,10年国债利率将再次回落至我们3.4%-3.6%的区间。[详情]

马光远:央行降准志在“一箭三雕”
马光远:央行降准志在“一箭三雕”

  马光远:央行降准,志在“一箭三雕” 文|马光远  来源:功夫财经 这次央行降准并非一次突然行动,而是市场一致预期并期待的结果。 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凸显,一些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难度加大,债务违约不断出现。 从目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看,最重要的仍然是稳住增长。 10月7日国庆长假最后一天,央行宣布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央行的第四次降准,也是下半年以来第一次降准。 即使不是经济学科班,现在一般老百姓也知道,降准一般情况下都是0.5个百分点的节奏。而央行这次降准,一次性降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总量达到1.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4500亿元对冲到期的MLF,新增的流动性为7500亿元),而且是在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收紧,美国加息的步伐不断常态化的情况下。 这种“大降准”行为的确有点不寻常,更不寻常的是,央行同时强调,降准并不意味着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转向。那么,央行这次降准的意图究竟在哪里? 降准可以大幅缓解民营企业的流动性难题 在笔者看来,这次央行降准并非一次突然行动,而是市场一致预期并期待的结果。早在7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上,高层在研判中国经济下半年趋势对策的时候就提出:“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总体判断”。 “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对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是各界目前达成的共识。 基于此,政治局会议提出了下半年工作的六个“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总体目标。并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了微调,以应对新的不确定性和变化。事实上,在这次会议上,货币政策已经出现悄然变化,从年初坚持“去杠杆”的稳中趋紧的政策转向“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特别是,在今年金融监管趋紧,金融领域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凸显,一些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难度加大,债务违约不断出现。这从今年社会融资总额的增速明显下滑,以及M1持续低于M2的增速等金融数据上体现的比较明显。 尽管货币政策的总基调是稳健中性,但去杠杆的背景其实使得货币政策出现了收紧的情况。而且,根据我们这么多年的观察,在金融监管严格,流动性收紧的总体基调下,流动性受影响大的一般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 今年,大量的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在融资上的难度的确大于往年,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领域,过去几年的过度扩张,也使得很多企业的资金链非常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降准,回应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通过完善货币的传导机制,让释放出来的增量资金大量流向实体企业和民营企业,可以大大缓解他们的流动性问题。 当前经济最主要的任务,仍然是稳增长 同时我们看到,这次选择用降准取代MFL等工具,实际上也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MFL等工具一是有成本,二是有期限,而降准本身则是长期工具。这也透露出,未来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更多的会选择降准等常规工具。 基于此,笔者认为,这次降准虽然一次性下降了1个百分点,但仍然在市场的预期之内,政策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通过货币政策的引导,稳定市场预期,稳定经济增速。 事实上,二季度以来,笔者就一直呼吁,今年宏观政策的重心应该转向稳增长这个选项上来。在大家都担心经济下滑的情况下,稳定预期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稳定经济增速,通过政策组合拳给经济增长注入强心剂,这完全是正确的。我们没有必要随着美国货币政策亦步亦趋。 这次央行选择降准,是在全球货币政策开始收紧的大背景下,一方面,美国加息的节奏紧锣密鼓,美元指数在继续走强,美国十年前国债的收益率达到十年来新高,另一方面,全球主要的经济体大多都在考虑收紧流动性。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选择果断降准,是基于国内宏观经济的实际情况,在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稳定市场预期,稳定经济增速在当下极为重要。当然,稳定经济增长预期,一定会是一套组合拳,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改革政策都会集体发力。这次降准,等于货币政策首先启动。 有人担心,降准是不是会引发货币政策走向宽松,进而导致人民币贬值带来通胀。我想说的是,任何货币政策都不是百分百的良药,但从目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看,最重要的仍然是稳住增长。我们暂时还不必过于担心通胀,人民币贬值也是可控的,不会出现暴跌。而且,一旦增长预期稳定,人民币汇率也就有了更加稳定的基础。 对中国经济过度悲观,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当然,正如我过去对每次货币政策的效应所分析的,降准一般情况下,对股市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每次降准,我们都会强调和房地产无关,但不管怎么说,这次降准对于稳定房地产的预期还是很重要的。 抛弃对房地产的偏见,必须承认,作为市场之锚,周期之母,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年宏观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房地产市场。 我们在去年底预判,房地产市场今年已经见顶,市场处于非常微妙的状况,从数据看,貌似很多城市的房价仍然在涨,但实际情况是,已经涨不动了,房价下跌的风险已经远高于继续上涨,房地产的转折点已经到来。以前对我们的预判一直怀疑的人现在也看到了这一点。 在房地产市场面临转折的情况下,政策一定要稳住市场,房地产市场不能出大问题,否则,将会对整个宏观经济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这次降准,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当下的中国经济而言,没有比稳住预期稳住经济增长更重要的事,可以说,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就是经济增速不能出现大的波动。因此,需要政策的逆周期发力,除了货币政策之外,财政政策,以及产业政策,都应该集体发力。 比如,一定要加快出台实实在在的减税降费措施,提振企业信心;一定要加快一些重大的改革举措的落地实施,一定要在大的方向性问题上给所有企业最明确最有信心的答案。 我一直认为,对于中国经济过度悲观是没有任何道理的,中国经济的大周期仍然处在上升的周期,中国经济的动力仍然很足,韧性很大,政策储备和政策的组合拳选项很多。 只要我们应对不要出现大的错误,中国经济的想象力仍然很大,关键是我们如何应对,关键是如何真正稳定住预期。[详情]

央行定向降准释放1.2万亿元资金 对楼市影响为中性
央行定向降准释放1.2万亿元资金 对楼市影响为中性

  央行定向降准对楼市影响中性 陈涛 市场预期的降准在国庆假期最后一天而至。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大约释放1.2万亿元资金;其中4500亿元用于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7500亿元资金用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并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总体看,本次降准并未实质改变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取向,对楼市的影响整体中性。 楼市从高温到凉爽似乎就发生在一夜之间。进入9月后,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市场急剧降温,市场成交萎缩,打折促销增多,楼市预期明显松动。这是市场规律和严厉调控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按照历史经验,降准往往意味着银行体系可放贷资金增加,楼市将成为新增资金主要投放领域。但这次降准不同于以往,希望降准刺激楼市的预期可能要落空。主要是因为:一是降准并未明显改变银行体系流动性。本次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置换中期借贷便利,部分资金将与税期形成对冲,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使用,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没有变化。二是降准是在房住不炒背景下实施的。2018年7月31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从某种意义上分析,正因为房住不炒在严格落实,才能释放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稳定经济增长的更多空间。三是降准也难以改变住户部门杠杆高位运行的现实。楼市温度取决于住户部门家庭购买力,主要反映为存款和负债能力。目前,居民存款增速已经低速增长,而家庭负债也是高位运行。能够负债的中高收入群体,纯粹属于投资投机性购房,但未来收益变现难度却在以几何级数增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放缓,实际上也反映出住户部门杠杆高位运行的窘境,这也很大程度限制了楼市加杠杆的空间。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脆弱性有所显现。虽然从住房按揭贷款成数看,银行体系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质量可控,可以承受理论上房价降三成的冲击,但也要看到过去几年首付贷、消费贷、经营贷、现金贷等,以各种形式进入房地产市场加杠杆,可能成为楼市降温过程中最脆弱的链条。此外,高价拿地、资金过度占用的少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将面临资金面压力,也可能成为最容易被压垮的骆驼。还有,房价尚未实质调整,但已经有个别楼盘的业主因降价而打砸售楼处的现象发生,历史仿佛再现,充分反映出我国购房群体极不稳定的心态。 而多年来的房价高位持续上涨,使得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家庭财富配置的纽带和社会经济生活绕不开的焦点话题。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家庭住宅不动产配置比重偏高。有研究表明,住房自有率水平高的国家,几乎都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转轨国家,而住房自有率低的国家则大多为经济发达国家。英美等发达国家住房自有率在60%-70%,而保加利亚、立陶宛等国都在90%以上。目前看,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自有住房率应该超过90%。这些年来,我国大多数城市居民家庭十多年来积累的不动产迅速增值,因而资产价值较高,大约占家庭总资产的3/4,同时,绝大多数家庭持有的不动产为房产,仅少数拥有商铺、写字楼等商业地产。房地产市场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房价由少量交易决定,而非一般商品市场基于大规模、连续交易来实现供求均衡。虽然这一交易特征给予房地产开发企业某种程度垄断定价权,但考虑到预期住宅投资收益变现和家庭增加流动性都需要以增加住宅供给为前提,将不可避免对这一定价体系形成强烈冲击。考虑到当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核心区房价已经和国际大都市接轨,房价高位上涨对家庭流动性的挤压,使得热点城市房价继续上涨的空间日渐逼仄。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家庭流动性也显著下降。据日本金融广报委员会2013年专项调查,日本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没有金融资产。据日本总务省调查,2014年度日本平均每户家庭为1565万日元存款,6成以上低于平均值。 综合看,我国楼市客观需要一个以时间换空间的过程。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要实现楼市以时间换空间的目标,需要房地产市场参与主体的一致行动。首先,购房群体量力而行,杜绝超出自身实际情况加杠杆。第二,银行、信托公司等要严格审核借款人资质,既不给不符合借款条件的借款人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也不给存在投资投机嫌疑的借款人发放贷款;在个人按揭贷款环节,加强借款人还款能力审查,可考虑将个人所得税证明作为还款能力审查要件。同时合理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行为。第三,房地产开发企业要理性经营,切忌盲目高价拿地,盲目扩张。第四,地方政府要完善房地产调控措施,改变定位,摒弃以市场交易者身份进入楼市的习惯,符合地方实际进行科学调控。但目前看,房地产市场的多方参与主体在目标和行为上存在明显冲突,要想形成楼市博弈均衡,依然是任重而道远。[详情]

央行主管报纸:货币政策取向不变 降准重在精准与疏通
央行主管报纸:货币政策取向不变 降准重在精准与疏通

  货币政策取向不变 降准重在“精准”与“疏通” 来源:金融时报 王一彤 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本次降准,旨在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 从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GDP增速、工业增加值等数据来看,当前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尤其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其融资渠道遇到的压力不小。降准可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刺激银行扩表,增加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用降准这一低成本、释放中长期资金的方式替换MLF,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因此,降准是当前恰当的政策选择。此外,国庆节期间,海外金融市场振荡,股市、债市下跌情况普遍,央行此时宣布降准,也旨在对冲全球市场波动对国内经济市场形成的冲击,有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 本次降准,体现出一个“不变”,即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大方向不变,重点在于“精准”与“疏通”,即精准“滴灌”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缓解其融资压力,疏通货币政策由“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本次降准,虽然可以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但绝非“大水漫灌”。事实上,本次降准属于定向调控,意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虽然近期的数据反映出实体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目前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不断上升,我国经济增长韧性强,总供求基本平衡,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为稳固。这表明,目前我国经济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宏观总量合理充裕,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无需转向,需要做的是精准施策,进一步缓解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改善信用环境,提升市场信心和预期。因此,本次降准是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实体经济发展的精准施策,并非“大放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大方向没有改变。 本次降准,定向调控意味明显,重在精准“滴灌”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升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改善企业融资情况。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稳健中性,实体经济融资需要银行体系更稳定的资金和更合理的流动性结构。此时适当降准,能够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通过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此外,释放出的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将精准惠及实体经济,确保其成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来源。 本次降准,重点还在于疏通“宽货币”到“宽信用”间的传导机制。目前,宏观经济政策重点是稳定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货币环境较为宽松。但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畅通,“宽货币”有待顺畅地传导为“宽信用”,企业融资情况亟须进一步改善。因此,本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通过降准,银行获取流动性资金的成本更低,这对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有直接效果。降准置换MLF,通过货币政策工具配合操作,长期来看有助于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压缩信用利差,通过营造“宽信用”环境,改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条件,促使金融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详情]

央行降准见效:期货拆借捧场 债券市场仍待提振
央行降准见效:期货拆借捧场 债券市场仍待提振

  期货拆借捧场 央行降准见效 央行“加班”降准成效初显。受央行降准释放1.2万亿元资金影响,降准首日,期货原油市场、拆借市场纷纷捧场。10月8日,期货市场多个品种飘红,仅有棉纱棉花等部分品种小幅下跌;反映市场利率的指标之一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也全线下行,两周Shibor更是大降70基点。不过,在央行宣布降准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持续走低,而国债指数和企债指数则维持上行走势。在分析人士看来,人民币汇率后续有望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期货市场普涨 10月7日,央行宣布,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央行此次定向降准共释放1.2万亿元资金,除置换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MLF资金外,还另外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受此影响,节后首日开盘,期货市场多个品种飘红,仅有棉纱棉花等部分品种小幅下跌。截至10月8日下午收盘,期市大面积飘红,双焦领涨,焦煤涨近6%,焦炭、聚丙烯涨超4%,沥青、豆粕等多品种触及阶段新高,有色金属偏强震荡,油脂油料普涨,豆粕、菜粕涨超3%。据统计,上涨2%以上的品种已超10个。 与此同时,我国原油期货再度走高,盘中一度涨破570元/桶大关,创下572.6元/桶的上市以来新高,燃油盘中也刷新了历史新高。此前,美国政府已于8月重启对伊朗在美元和贵金属交易、汽车等领域的制裁措施,并计划于11月制裁伊朗石油出口和银行业,用制裁方式将伊朗石油出口量降至零。分析认为,随着11月4日制裁伊朗大限的临近,市场对于供应冲击的担忧与日俱增。 值得注意的是,“十一”假期期间,布伦特原油曾创下86.74美元/桶的价格,为近四年以来高点。分析称,国内其他大宗商品方面的提振也受到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 债券市场仍待提振 长假后第一个交易日,国债指数及企债指数双双上扬,数据显示,10月8日,国债指数上涨0.088%,收盘价为167.06,企债上涨0.126%,收盘价为222.41。 节前一周债市上涨,国债利率平均下行6个基点,AAA级、AA级企业债、城投债收益率平均下行2、3、4个基点,转债指数基本稳定。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央行降准主要是在情绪方面提振市场,目前资金面仍然较松,对国债利差也处于悲观预期,今年全年的债券市场处于“U”形,而10月处于右侧,为起步阶段,未来11、12月债券市场会有更加良好的表现。 多位专家认为,债券市场长期来看仍可期待。 “降准资金充裕,债市多空交织,债市长期仍好。”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做出如是判断。姜超分析认为,从基本面来看,虽然短期通胀超预期,但预计经济增速继续下行,长期通胀预期依旧稳定,基本面对债市而言好坏参半。从流动性来看,央行再度大幅降准,金融机构超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海外美联储加息仍在持续,而美债利率新高对国内流动性和债市形成制约。最后从利率水平来看,目前3.6%左右的10年期国债利率处于历史均值水平附近。 综合来看,姜超认为债市当前仍处于震荡期,短期内利率上下行的空间均有限。但从长期来看,姜超认为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中国的通缩风险大于通胀风险,而中美利率趋于脱钩,因此短期债市调整都是长期的配置机会。 “从债市来看,本次降准释放资金,需先替换4500亿元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然后额外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再叠加进入10月中下旬后的缴税因素,实际效果小于普降1个百分点的全面降准。”来自诺安基金的观点认为,央行年内连续多次降准,对债市而言自然是利好大于利空,且来自资金面的利好更加明显。而尽管近期通胀预期上升、地方债供给放量,长债收益率暂时窄幅震荡、寻觅方向,但从中长期来看,无风险利率中枢震荡下行的趋势较为确定。总体而言,债券的长期配置价值可期,且利率债好于信用债,高等级好于低等级。 人民币汇率有望稳定 在降准消息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资金面得到缓解,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全线下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10月8日,隔夜Shibor利率报2.5360%,较前一交易日下降11.7个基点;一周Shibor利率报2.6570%,下降10.9个基点;两周Shibor报2.7660%,下降幅度高达70.7个基点;3个月Shibor小幅下降1.1个基点至2.8360%。 不过,在央行宣布降准稳定汇率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持续走低。10月8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957元人民币兑1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调165个基点,中间价水平触及2017年5月11日以来新低,日内降幅创2018年9月10日以来最大。 受中间价这一汇率“风向标”的影响,10月8日开盘后,离岸、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受挫。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一路跌破6.91、6.92、6.93重要关口,日内跌幅超450个基点,截至17时报6.9336。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跌穿6.91关口,当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收盘价报6.9135,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下调321个基点,创2017年3月以来新低。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也指出,在美联储继续加息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放松将会继续压缩中美利差,使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基本面上面临贬值压力。央行此时采取定向降准措施,说明央行有意愿有能力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维持在特定水平上。逆周期因子的重新引入加强了央行影响中间价的能力,资本外流的各种管制措施仍在继续加强,此外央行还保留着外汇储备干预与离岸市场干预的能力。因此,预计今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的概率极小。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认为,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人民币汇率下跌的主要原因与国庆长假期间美元指数持续走强有关,事实上,9月下旬以来美元指数从94.5升值到10月3日的96.04,升值幅度超过1.5%,已经接8月中旬的高点96.6。未来一段时间,在强势美元环境下,人民币仍可能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但央行逆周期因子、资本流动监管强化都将有利于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相对稳定。 北京商报记者 刘双霞 张弛 吴限 实习记者 刘宇阳[详情]

学者谈再降准:财政积极货币宽松 双箭齐发稳预期
学者谈再降准:财政积极货币宽松 双箭齐发稳预期

  张敬伟:财政金融“双箭”齐发稳预期 张敬伟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十一”黄金周后,财政、央行“双箭”齐发。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强调,今年减税降费将超1.3万亿元,正研究更大规模减税降费。 中国人民银行10月7日决定,从10月15日起,下调部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据介绍,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之前,财政部和央行曾陷入财政、货币政策之争。现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正以“双箭”齐发,来稳定今年的市场预期。中国经济基本面,维持相对平稳的局面。但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市场对中国经济能否继续维持“中高速”增长还有疑虑,对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否动力强劲也有怀疑。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节奏也要适当调整,稳增长、稳预期的任务更为迫切。 在此情势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而且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减税降费。从营改增开始,中国减税降费已经持续多年,而且正从市场领域深化至民生层面。前者在于减轻市场主体的负担和提升企业活力,后者在于提高民生质量和提振内需动力。新经济周期,主要大国都在通过减税来提升本国市场竞争力和实现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像中国这样持久减税降费的国家,并不多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2015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9%,世界各国平均水平为36.8%;2016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8.2%,2017年为27.2%,连续两年下降。全球资本是流动的,尤其在美联储加息的市场效应下,新兴市场普遍出现货币贬值和资本流失。中国企业,也曾激辩中国税负过高,有些企业更是出走美国等发达市场。中国税负降下来,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外资,也能有效阻止在华资本外流。 今年减税降费还是进行时,规模将超1.3万亿元。这对市场主体而言,减税降费带来的获得感,虽然在中国的大市场会因为平均而稀释,但是中国的持续减税降费,却给市场带来稳定预期。特别是,“十一”后中国工薪阶层将享受到个税起征点提升到5000元后带来的减税喜悦,虽然减税不多但也是普遍的民生福祉。 二是加大财政支出。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财政支出的诟病有二:一是财政支出不科学,公共财政没有用到该用的地方;二是财政支出比例低于GDP增速。今年财政支出,重点用在以下方面:一是重点投向中西部地区,促进这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补上区域财政保障能力薄弱的短板,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区域财政不平衡欠账。支出总额近4万亿元,为近年来增幅最高;二是投向扶贫和污染,通过精准扶贫挖掉贫穷根子,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的顽疾。两项投入约1500亿元,均为近年来最高;三是加大民生领域经费支出;四是加大对重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如生态环保领域和创新驱动行业。此外,今年财政支出增速,也预计超过年内GDP增速。 由此可见,积极的财政更积极,并非当年大水漫灌式的4万亿元大投资计划,而是财政支出的精准投放。减负与补短相结合,积极财政才能发挥出积极效应。 再看降准,这是年内第四次降准。由此释放出来的7500亿元流动性,起到了货币“宽松”的目的。财政“积极”加上货币“宽松”,之所以是“双箭”齐发,具有合力稳预期的作用。 释放出来的7500亿元资金,重点投放于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解决其资金不足和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实体经济缺少资金,是中国市场的老大难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无论降息、降准还是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释放的流动性都未彻底解决资金精准投放的难题。经过改革红利的释放,以及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撑,继续向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输入流动性,会发挥更好作用。此外,由于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或降至6.6%,第四季度回落至6.4%。在此情势下,建筑内释放流动性也是稳增长的必要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降准和美联储9月底的加息也形成了“逆周期”。这是为了扭转美联储加息带给新兴市场股债汇“三市三杀”的颓势,也是向全球展示中国市场的信心。即中国有能力通过独立自主的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整,向世界传递中国经济的韧性和稳定。[详情]

任泽平点评降准:政策取向渐渐重视稳经济、稳预期
任泽平点评降准:政策取向渐渐重视稳经济、稳预期

  为什么4次降准了但金融形势仍紧? ——点评10月7日央行降准  来源:泽平宏观 文: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甘源 事件 2018年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部分用于偿还当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MLF,除去此部分共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解读 1、核心观点:年内第4次降准,强调逆周期调节和服务实体经济。 2018年10月7日央行宣布年内第四次降准:自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并额外释放7500亿元。 2018年9月26日,央行3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强调:1)高度重视逆周期调节;2)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形成经济金融良性循环;3)坚持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4)在利率、汇率和国际收支等之间保持平衡。同时,金融去杠杆逐步转入稳杠杆。 2、本次降准节奏力度较大,同前3次降准相比,本次释放资金创年内新高。 一般而言,降准政策宣告时间代表信号效果,宣告与实施间隔反应政策时效。本次降准的宣告时间在国庆长假最后一天,提振市场预期的意图明显;宣告与实施间隔与4月定向降准相同,均为8天,低于1月的117天和7月的11天,说明货币当局对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担忧,提前做好预调微调。 3、本次降准主要目的是优化流动性结构,引导银行服务实体经济。 从2013年7月至今年8月,作为基础货币的准备金(包括法定与超额)从19.5万亿上升到22.8万亿,上升3.3万亿,但这些基础货币中由MLF投放产生的比例却从0%上升到了22.5%,中国基础货币投放从过去的主要依靠外汇占款被动投放逐渐转向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主动投放,这使得基础货币中对银行而言高成本、并且具有到期期限的比例显著增加,削弱了银行扩张信贷的意愿。因此,如央行公告所述,本次降准主要目的是优化流动性结构,在维持银行流动性总量近似不变的情形下增加银行资金稳定性,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信心。 4、降准背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外部中美贸易战再度升级。 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开始显现。9月PMI新出口订单48%,创2015年以来的新低。9月18日美方宣布自24日起将对华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10%,2019年1月1日起上升至25%,这是继7月6日正式打响第一枪、8月23日美对华160亿美元进口商品征税生效之后,双方再度强力交手。同时,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超3.2%,美联储9月加息25个基点且年内第4次加息预期增强,欧央行4季度减少QE,石油价格连续攀升。 近期土地市场降温,土地流拍创新高,叠加棚改货币化比例降低,投资面临下行压力。金融周期进入下半场,8月社融增量低于上年同期、M2增速持续下降,自7月起银行存贷差连续2个月为负、资产负债表同比增速创新低;结构上反应货币供给与实体需求的M1/M2比值延续下降趋势,货币对于物价的影响力下降;监管上为应对资管新规,银行表外回表内,增加了对表内流动性的需求。 5、在美联储加息的同时国内降准,表明货币政策以国内目标为主,保持独立性。 央行连续2次未跟随美联储加息,展现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根据不可能三角,重视国内经济。9月美联储年内第3次加息,缩表规模持续扩大,10月3日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3.2%,美债快速上行,中美利差缩窄,引发资本外流预期,人民币贬值预期上升。但央行自6月未跟随美联储升息后,9月仍未跟随,进一步说明央行注重国内变化和货币政策独立性。 中美货币政策分化,未来可能加强资本管制以减轻汇率贬值压力。本次降准政策恰跟随于美联储加息之后,与美国紧缩货币的政策方向相反,中美利差进一步缩窄,对汇率或有一定压力。不过,由于中国8月末中间价重启逆周期因子、9月末央行释放发行离岸央票信号,人民币汇率在加速贬值后目前已趋稳。考虑到中国外汇储备金额在全球多国中属高位、国际投资头寸口径外债占比低于多数国家,人民币汇率未来并不存在继续强烈贬值的条件。由于目前人民币汇率已到6.9,心理关口考验,底线思维凸显。 6、此次降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大幅放松,严监管和去杠杆限制信用扩张和货币乘数提升,国内金融环境仍较为紧张。 降准+置换MLF,一方面释放存款准备金,促进货币乘数回升,另一方面,降低银行以及实体企业资金成本,并通过激励措施使得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情况得到缓解,缓解宽货币传导至宽信用的掣肘因素,使资金不再淤积在银行间市场。在当下中国经济疲软,金融风险积聚且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的同时,降准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并适当托底经济,配合财政政策发挥逆周期调节的作用。 2018年已降准4次,此前3次对应的货币乘数提升均呈现边际减弱,显示稳经济目标非降准单一政策所能简单实现,未来在降准之外需要关注更多其他政策。 其一需要关注货币政策的终端传导是否进一步打通。货币政策仅能调控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投放后能否进入实体经济仍依赖银行信贷扩张,但目前多项数据显示该步骤传导受到阻滞。数量上看,M2增速自2017年以来持续低于名义GDP增速,社融增速亦接近名义GDP增速,显示目前广义货币持续收紧;价格上看,信用利差近年显现持续上涨趋势,银行间IBO-DIBO利差扩大,表明资金不仅没有有效流入实体经济,甚至也没能够有效覆盖非银金融机构,银行间流动性过剩与银行外流动性不足并存。 其二需要关注后续深化改革、释放减税红利的进程。目前地方政府与国企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基层执行中央政策的一刀切问题、民企生存困境问题等,迫切需要进一步减税降费、深化改革。 面对去杠杆、逆周期调节、促改革等多重目标,本次降准进一步显示政策取向渐渐重视稳经济、稳预期。但降准绝非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坚定不移推动财税、金融、国企等领域改革,在稳杠杆的同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支持为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发展。[详情]

央行这次降准 为什么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央行这次降准 为什么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央行这次降准,为什么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来源:国是直通车 为什么不能去股市楼市? 中国央行在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中午,宣布今年第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则释放7500亿人民币的好消息,让假期中的不少人提神醒脑,“稳房价优先”“对股市利好”等等预言帝立刻充斥朋友圈。 不过,8日中国股市以深绿收盘,上证综合指数全天下跌了104点;对楼市的预期也并非这么乐观。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十月红不红,要看两件事 股市能否如愿收获“十月红”尚未可知,但国庆假期后的“开门红”并未成真。 8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下挫,截至收盘,沪指收报2716.51点,跌3.72%,成交额1415.3亿;深成指收报8060.83点,跌4.05%,成交额1474.1亿;创业板收报1353.67点,跌4.09%,成交额401亿。收盘时逾3200只个股“飘绿”。 都说资金如水,哪里生钱快就流向哪,7500亿元的可流动资金入场,难道资本市场没份可分?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降准的直接受益者应该是企业。“降准可以增强银行的可贷能力,从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而未来这笔钱要渗透到资本市场,惠及投资者,还需要关注两件事。” 其一是央妈的心愿能否成真。 “降准所带来的增量资金能否真正注入到实体经济上,这是市场所担忧的。如果新增资金流入房地产或是让部分企业用来‘玩资本’‘玩股权’,中小企业融资条件不能有效改善,则与央行的初衷不符,也无法为投资者带来利好。”董登新说。 实际上,此前三次定向降准的目的之一都是促进中小企业融资,这次央妈的“温柔”一如既往,按照其官方表态,本次降准主要目的在于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称,央行降准目的,就是“支持实体经济”。从GDP增速、工业增加值和PMI指标来看,当前实体经济确实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而在金融收缩阶段,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微观经济主体的融资渠道收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总体来说,广义货币M2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本次降准仍然以满足融资需求为主要目的。 其二还要看央妈的“节奏”是否合适。 查看央行历来的调整动作,主要还是以“微调、多次”为主,通常采用的是0.5个百分点的幅度进行调整。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陈健恒认为,此次央行直接降准1个百分点,降准力度高于此前,但不见得是“大水漫灌”。 在董登新看来,本次降准1个百分点后,能否将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内也成关键。 所谓广义货币M2,是指现金、居民存款、机构存款总和,可以理解为市场上的总货币量。央行降准后,M2也会增加。此外,GDP越高,对货币的需求增加,M2也会走高。 “在中国GDP长期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时候,将M2的年增长速度界定在13%左右,这是一个经验数据,如今GDP增速转向高质量发展,M2也要重新寻找一个合适的增长区间。”董登新直言:“M2的增长速度要以GDP的增长速度为参考标准,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持续降准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拿捏好尺度,不能出现大水漫灌,让M2再次跳到2位数。” 货币政策到底“松”了吗? 今年以来,央行四次定向降准,前三次分别于1月、4月、7月实施,所释放的流动性规模分别约为4500亿、4000亿和7000亿元。连续四次释放巨量资金,这是货币政策“松”了吗?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认为,货币政策边际继续放松,释放流动性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本次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除去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MLF外,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释放的流动性规模较大,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在坚持稳健中性基调的基础上边际继续放松。 明明认为,从本次降准政策实施后,货币宽松的力度仍持续,短期的供给压力和通胀预期都不构成威胁。 陈健恒认为,央行货币政策放松的初衷是改善流动性环境,提振经济增长。从三季度的情况来看,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改善不大,三季度信用债违约事件依然频发。而从社会融资规模和经济数据的角度来看,情况也并不理想。因此,当前更重要的是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这比简单的货币政策放松更为关键,包括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适度放松金融监管、财政政策发力等。尤其是财政政策需要提升力度,通过减税或者增加支出方式来改善实体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才有可能看到新一轮的信用扩张。 此时出手,意料之中 央妈选在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宣布降准,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看来,该时点的选择主要有两个背景需要注意。 一方面,国庆节期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在进一步加剧。国庆长假期间,欧美市场股指收跌,纳斯达克指数本周累跌3.2%,创3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全球避险情绪升温。 另一方面,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继2011年以来首次突破3.2%,全球美元流动性紧缺进一步加剧,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面临持续贬值压力。10月5日,离岸人民币已经跌破6.9兑1美元关键水平。 王有鑫判断:“从短期来看,国庆期间外部市场的波动加大了国内金融市场跟随调整的压力,为稳定市场情绪,央行选择在开市的前一天推出政策。虽然从结果上看并不理想,但这更多是市场紧张情绪的释放。降准只是缓解而非从根本上消除市场紧张情绪,从历史经验看,降准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市出现下跌也是正常反映。预计在短期调整压力释放后,降准的利好政策将支撑股市回归理性水平。从中长期经济增长角度看,中国也一直有降准的需求,需要释放流动性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 本次降准在市场的意料之中,那年内是否将再迎降准?董登新认为,要“加码”得先看效果。“央行的做法是‘择机而定’,如果本次降准没有利好实体经济,反而造成流动性泛滥,未来降准可能就会相对谨慎。” 而在王有鑫看来,降准将是大概率事件,即使年内不降准,预计未来也将进一步降准。“12月美联储预计还将加息,如果美国长期国债继续飙升,美元指数继续上涨的话,会为国内流动性带来一定压力。从内外部的需求来看,还是有降准需求的。”[详情]

中国央行连续降准 如何“引流”巨额资金?
中国央行连续降准 如何“引流”巨额资金?

  中国央行连续降准 如何“引流”巨额资金?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电 题:中国央行连续降准 如何“引流”巨额资金? 中新社记者 魏晞 中国央行在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宣布今年第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则释放7500亿人民币的消息让不少人精神大振,“稳房价优先”“对股市利好”等所谓“利好消息”立刻充斥朋友圈。 不过,8日中国股市以全盘大跌收盘,上证综合指数更是下跌104点。央行这次降准,会如何“引流”数千亿元巨额资金,货币政策走势又将如何? 中国人民银行。中新社发 杨明静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释放的7500亿元为什么不能去股市楼市? 央行强调此番与今年前几次降准一脉相承,仍是“定向降准”,最重要目的,就是把资金引入实体经济,而不是跑偏到股市和楼市投机中。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陈健恒认为,此次央行直接降准1个百分点,降准力度高于前两次,但不是“大水漫灌”。 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也分析说,降准目标明确,就是支持实体经济,而不是将资金引入股市炒作和楼市投机。从GDP增速、工业增加值和PMI等指标看,当前中国实体经济确实面临一定下行压力,而在金融收缩阶段,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微观经济主体融资渠道收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总体来说,广义货币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仍处于较低水平,本次降准仍然以满足融资需求为目的。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表示,这一次降准有利于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方面,降准可以为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有利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同时传导至实体经济,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释放的增量资金也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货币政策到底“松”了吗? 今年以来,央行四次定向降准,前三次分别于1月、4月、7月实施,所释放的流动性规模分别约为4500亿元、4000亿元和7000亿元人民币。连续四次释放巨量资金,这是货币政策“松”了吗? 明明认为,从本次降准政策实施后,预计货币宽松的力度仍持续,短期的供给压力和通胀预期都不构成威胁。 范若滢分析称,本次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规模较大,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在坚持稳健中性基调的基础上边际继续放松。 陈健恒认为,央行货币政策放松的初衷是改善流动性环境,提振经济增长。当前,更重要的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比简单的货币政策放松更为关键,具体包括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适度放松金融监管、财政政策发力等。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人民币汇率会受压吗? 降准是否会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这是不少人的疑虑。 中国央行在宣布新一轮降准的同时专门释疑:“银根并没有放松,市场利率是稳定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适度的,不会形成贬值压力。” 范若滢认为,“稳增长”是货币政策的主要考虑,但仍需高度关注跨境资本流动情况。回顾美联储2015年以来的历次加息中,中国在今年6月、9月均选择了不跟随美联储的加息步伐,这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更重视国内经济自身的运行情况,“稳增长”是政策主要考虑,政策独立性日益明显。但考虑到随着美联储加息、缩表的推进,今年大概率仍有一次加息,中美利差压力较大,需要高度关注跨境资本流动情况。(完)[详情]

鲁政委:此次降准的四点不同
鲁政委:此次降准的四点不同

  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作者 郭于玮 李苗献 鲁政委 摘要:与我们的预期一致,10月央行再度降准。与4月和7月的降准相比,此次降准有四大不同。 第一,惠及的范围更广,提出加大对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第二,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不同,此时降准有助于对冲外需放缓的影响。 第三,对流动性的影响不同。10月降准后流动性可能出现边际上先松后紧的变化。 第四,对市场预期的影响不同。10月央行再度降准反映出决定国内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是国内经济基本面,而非海外利率。这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利率预期,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 考虑到2019年第一季度MLF到期规模较高,且银行体系跨节资金需求较强,2019年第一季度仍然有再次降准的可能性。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 事件: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评论: 与我们9月发布的报告《降准窗口再度开启——9月宏观经济指标预测与10月政策前瞻》中的预判一致,2018年10月央行再度下调准备金率。这也是2018年4月以来央行第三次下调准备金率。与2018年4月和7月的降准相比,此次降准政策的内容和对市场的影响有何不同呢? 第一,此次降准惠及实体经济的范围更广。 央行公告显示,2018年4月降准意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7月降准则是“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10月降准致力于“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被进一步纳入降准政策所支持的范围。 这一变化恰恰对应着当前货币政策传导的痛点。尽管2018年以来银行间流动性由合理稳定转向合理充裕,但由于对民营企业信用风险的担忧,民营企业信用利差处于较高的水平。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也指出:“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这意味着未来或许有更多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推出。 第二,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不同。2018年6月起新出口订单PMI指数同比转负。9月新出口订单PMI同比下降幅度扩大。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也指出:“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此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一定程度上对冲外需放缓的影响。 第三,对流动性的影响不同。4月降准置换MLF后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释放日期在下旬(25日),而4月是历年政府存款增长较快的月份。7月降准释放资金约7000亿,释放时点在上旬(5日),而6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往往较大。因此,4月与7月的降准对流动性产生了不同的影响,4月下旬降准后流动性稳中有紧,但7月降准后流动性则相对充裕。 10月降准置换MLF、再扣除16日到期的国库现金定存后,释放的增量资金约6000亿,发生在月中(15日)。通常来说,月中是缴税冲击流动性的时点。但受国庆假期因素影响,10月缴税截止时间推迟至24日。而10月是历年政府存款增长较快的月份。历史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7年历年10月政府存款平均增长规模在7000亿左右。因此在10月降准后,流动性可能出现边际上先松后紧的变化:降准发生后流动性相对充裕,而随着缴税截止时点临近、流动性逐步回笼,资金面将更加趋于平衡。 第四,对市场预期的影响不同。2018年以来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力度的加大使Shibor 3M中枢显著下降。然而,受美联储加息、通胀预期升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8月以来市场对利率上行的预期有所升温,使1年期与3个月货币市场利率之差在较高的水平震荡。10月央行再度降准反映出决定国内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是国内经济基本面,而非海外利率。这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利率预期,带动中长期货币市场利率下降,进而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 中长期来看,未来仍有继续降低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及必要性。一方面,在表外融资向表内转移的背景下,为了保障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支持信贷投放,需要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另一方面,在外汇占款相对平稳的背景下,为了增加商业银行中长期资金来源、提高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需要逐步降低高悬的准备金率。考虑到2019年第一季度MLF到期规模较高,且银行体系跨节资金需求较强,2019年第一季度仍然有再次降准的可能性。[详情]

降准后股市、楼市、汇率将迎来哪些变化?专家这样说
降准后股市、楼市、汇率将迎来哪些变化?专家这样说

  降准后股市、楼市、汇率将迎来哪些变化?专家这样说 来源: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10月8日电 (赵竞凡)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这是年内第四次定向降准。 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为何选择在此时降准?对股市、房市及人民币汇率有何影响?年内会否迎来第五次降准? 为何选择在此时降准? 中国人民银行 中新经纬王潮 摄 恒丰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蔡浩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分析称,从此次降准的宏观背景来看,当期经济下行压力依旧不减,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持续走低,9月官方制造业PMI回落至年内次低,9月底公布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明显放缓也表明当前经济基本面仍然承压,而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将进一步削弱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上,央行对国际金融形势的判断由二季度的描述“面临一些严峻挑战和不确定性”改成“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并新增要“高度重视逆周期调节”的内容。据此,蔡浩认为,此次降准有利于稳定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评价称,“降准是当前货币政策的恰当选择,是改善银行体系负债状况、为银行提供长期无成本资金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连平认为,当下中国准备金率的操作空间相对较大,适度调低准备金率是恰当的做法,货币政策稳健的基调不会改变,且降准置换MLF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兴业研究认为,10月13日将有4515亿元MLF到期,10月16日将有15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二者合计回笼资金6015亿元。此时降准并置换 MLF既不会使资金面出现过大的波动,又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期限结构、支持实体经济融资。 降准能否助股市一臂之力? 资料图 中新经纬摄 机构人士表示,降准一个百分点有对冲外围利空之意,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利好股市。 财联社数据显示,自2011年12月至2018年7月5日,存款准备金率一共下调10次,大型存款类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从21.5%变动至15.5%,中小型存款类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从19.5%下调至13.5%。 而从降准后下一个股市交易日的情况来看,上证指数录得4次下跌,6次上涨,平均涨幅为0.14%。其中,2016年3月1日降准后,次日上证指数收盘大涨4.26%。跌幅最大的一次是2015年9月6日降准,隔日上证指数大跌2.52%。 蔡浩称,国庆期间外围股市普遍走跌,美股、欧洲和其他亚太股市悉数下跌,给节后A股开盘带来很大压力。此时央行宣布降准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或可缓解全球市场走弱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补充道,国庆期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达成贸易协定(USMCA)、美国副总统彭斯在美国智库发表针对中国的新冷战演讲、彭博商业周刊有关中国利用技术手段窃取美国高科技公司数据等的指责等一系列利空消息,使得没有休市的中国香港股票市场出现连续4天下跌,跌幅较大。“中国央行选择在节日最后一天宣布降准,有对节后开市的中国股市进行呵护的意图。”唐建伟表示。 展望后市,中信建投证券策略团队称,维持10月市场大幅震荡的判断不变,在均衡配置防范风险的基础上需要通过调整投资组合结构,适度提升国防军工、通信和机械设备行业比重,降低交通运输、钢铁、地产等人民币贬值受损行业的风险。 楼市将迎来这些变化 资料图 中新经纬摄 降准对楼市有何影响?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楼市或迎来三大利好。 严跃进表示,首先,降准对部分大中型房地产开发商取得商业银行贷款有积极作用;其次,降准将刺激银行提升对个人按揭贷款的发放力度;最后,因获得贷款政策支持,长租公寓项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边缘性房地产业务将获得较好发展,利好房地产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上述利好是否会带动房价上涨?严跃进称,从政策效应看,降准对房价和销售的影响并不明显。但从实际过程看,相关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在第四季度或有放松的可能,这将刺激部分住房贷款的发放,利好市场交易。对开发商来说,当资金面得到改善,降价动作便会减少,房价或迎来反弹。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则表示,整体资金成本在过去2个月是平稳的,但依然处于紧张状态中。房地产的“金九”没有出现,至于会不会推后到10月或11月,要看加码政策的后续变化。 人民币贬值压力可控 人民币 中新经纬张义华 摄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降准弥补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优化了流动性结构,银根并没有放松,市场利率是稳定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适度的,不会对人民币形成贬值压力。 连平认为,降准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有限。他指出,由于本次降准置换MLF后净投放的国内流动性规模适度,更多的是弥补相应的流动性缺口,并不会造成利率显著走低,因而不会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况且,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尚存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可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商品的出口,减小贸易战可能对中国净出口产生的负面冲击。 蔡浩则认为,在美联储9月继续加息的背景下,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突破3.2%,创7年新高,中美利差则突破至40bp以内,这是人民币汇率短期内面临贬值压力的主要因素。相较之下,降准对人民币币值的影响有限。预计央行近期会对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上调进行对冲,而逆周期因子的重新引入加强了央行影响中间价的能力,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概率较小。 展望后市,年内会否迎来第五次降准?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表示,本次央行能够降准的一个背景是房地产市场已经得到基本控制。本次降准之后,预计央行在今年年内继续降准的概率较小,下一次降准可能会在明年年初到春节之前。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则预测第四季度至少还会有一次降准,同时不排除央行有加息的可能。(中新经纬APP)[详情]

降准不是为了发债 四季度M2和社融不会大幅拐头
降准不是为了发债 四季度M2和社融不会大幅拐头

  新浪财经讯 10月8日,国庆小长假最后一天,央行发布消息称,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降准不是“大水漫灌”,四季度M2和社融不会大幅拐头 有观点认为,此次央行降准1个百分点,用来对冲15日到期的MLF不续作,在“量”方面偏多,有放水嫌疑。 对此,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本次降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脱离稳健中性轨道。确实,近期GDP增速下行压力有所加大。此时货币政策向偏松方向预调微调,有助于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增长韧性,这也是本次降准释放增量资金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伴随我国经济从制造业向就业吸纳能力更强的服务业转型,以及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就业压力减弱,对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的需求也随之降低。 此外,在当前金融严监管环境下,预计本次降准释放的7500亿增量资金仍难以大幅推高四季度社融及M2增速,而这些金融数据才是衡量货币政策是否明显放松的具体指标。近期社融及M2数据表明,包括本次降准在内,今年以来在金融严监管背景下的四次降准,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宽松放水,并未带来“大水漫灌”效应,而更多体现为支撑实体经济的定向型政策。当前宏观杠杆率依然高企,结构性去杠、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核心政策目标并未动摇,货币政策仍保持在稳健中性轨道。未来货币政策向偏松方向预调微调仍将合理有度,预计四季度M2和社融数据不会大幅拐头向上。 未来降准进入“1时代”? 根据数据统计,本次降准是年内第二次幅度达到1%,上一次是4月。再往前追述,只有2015年4月出现过1%的降准,其余均为0.5%。因此有观点认为,以后央行降准将以1%为常态。对此,王青表示,未来央行仍有可能继续采取降准措施,这是在外汇占款不再大幅增长背景下的长期政策取向。但未来是否每次降准均要达到1个百分点,还要看具体的经济运行态势、货币政策目标情况而定,实施节奏上也将灵活掌握,不一定保持每隔3个月降准一次。 降准不是为了发债 此前有文件要求,今年1.35万亿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要在10月全部发完,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降准有支持地方政府债发行意图在里面。 针对此种说法,王青表示,今年8月和9月是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高峰期,截至9月底已完成全年额度的85%。应当说余下的发行规模已经较小,市场压力相对前两个月已明显减轻。 因此,本次降准主要还是为了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向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来源,改善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推动“宽货币”向实体经济“宽信用”传导。同时,在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实施逆周期政策调节。当然,本次降准会保障短期内市场流动性继续处于宽裕状态,客观上也有利于10月地方专项债发行顺利收官。[详情]

马骏:本次降准注重精准施策 不会明显推高杠杆率
马骏:本次降准注重精准施策 不会明显推高杠杆率

  马骏:本次降准注重精准施策,不会明显推高杠杆率 7日,央行宣布自2018年10月15日起降准一个百分点,为年内第四次降准,除了置换将近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还将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市场担心连续的降准,是否会对降杠杆的效果产生冲击?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并不担心此次降准会明显推高我国杠杆率。“具体分析,宏观杠杆率的分母是名义GDP,分子是债务存量。本次定向降准注重精准施策,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助于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继续稳步扩大GDP分母。”马骏称。 马骏分析称:“从分子端的债务存量角度看,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部分用于对冲税期,主要是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流动性结构,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 “在一些银行开始倾向于惜贷(由此可能导致广义货币紧缩)的情况下,应该不会推高债务和杠杆率。”马骏表示。  [详情]

泰达宏利评降准:利于优化流动性结构 对股市影响有限
泰达宏利评降准:利于优化流动性结构 对股市影响有限

  新浪财经讯 10月7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对此泰达宏利基金表示,降准操作有利于优化流动性结构,直接有效降低银行成本。目前财政政策、内外部环境等仍有不确定性,此次降准对股市表现的影响有限。 详情如下: 2018年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泰达宏利基金认为,年内第四次降准、第二次置换MLF,说明央行试图进一步优化流动性结构。当前,宏观经济进入数据下行兑现期,政策转向到经济数据的复苏存在时滞,信用扩张传导问题仍然存在,仍需维持相对“宽”的货币政策,融资成本尚未明显回落,降准操作有利于优化流动性结构,直接有效降低银行成本。目前财政政策、内外部环境等仍有不确定性,此次降准对股市表现的影响有限。[详情]

学者:降准真的不是放水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一直较高
学者:降准真的不是放水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一直较高

  降准真的不是放水 作者:学经济家 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 央行昨天宣布,从10月15号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以置换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 这是今年第四次定向降准。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号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中期借贷便利当日不再续做。 不少朋友问我的看法,我的解读是:在准备金率降到10%以前,总说降准是放水的,不知是外宾、鹦鹉还是复读机。 1) 实际上国内的准备金率一直是变态的高。 国内前十年的高存准率,主要目的是锁定过多的外汇占款,也调整商业银行的贷款松紧。这两年多外汇占款没怎么动,那简单算法就是,假如总存款每年增长10%的话,那准备金率最好是每年打9折,以保持松紧适宜。 但央行降准的速度相当迟钝。眼下高到什么程度?商业银行们不得不向央行借了5万亿人民币(MLF),又存在央行,钱根本就没摸到也动不了,还白交利息差,仅仅是为了满足准备金率的监管规定。即使他们已经被锁了约20万亿的外汇占款、足够清算使用的了。 看起来这简直毫无必要。假如央行把准备金率降到10%,也就不用多搞几万亿MLF了,对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也几乎毫无影响。央行这么正反方向同时做,用意多半是在别处。 央行官方并没解释为什么需要这么折腾。这次说法是,有4500亿MLF不用续了,还将释放出新的7500亿。按现在无项目可贷、银行间利率走低的趋势,商业银行们多半也是到期不续了,只求另外4万亿MLF再继续通过降准废掉大半,减减负。 当然这么说是有点粗糙。比如城商行、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们,原来几乎没资格参加MLF,靠着向大行拆借和紧抓存款、缩减贷款来满足准备金率要求。他们大约是三四十万亿存款规模,这次可以少拆借三四千亿,或者多放贷一两万亿。我估计银行间利率(还有余额宝利率)会再走低一点点,而贷款量则未必增上去。 2) 准备金率并非放水的第一道刹车线。 正常市场中,商业银行是否放贷,首先考虑的是项目风险和收益,赔钱的买卖不能做。资本充足率、准备金率等监管要求,那是第二道第三道刹车线,主流发达国家的央行们大多已经放弃了准备金率要求,定在零,就是不管了。 因为没什么好的贷款需求的话,银行是自愿不放水的。而经济向好、贷款需求不错时,首要的又是满足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规定,要求股东掏腰包补足股本。至于准备金,随便卖点贷款或者拆借一点就够了,管起来也没多大用处。 日本央行前20年就碰到了商业银行自愿不放水的情况。纵使把利率推低到零,奈何企业和居民不肯新增贷款,央行把钱堆满也贷不出去。国内离那还远,但比前三十年是接近多了:必须还款的企业和居民,不减税的话收入实在增不动了;而不打算还款的国企和地方,又被限制杠杆增量。 插一句,主流宏观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教材的框架对此解释极差,非常期待清泷信宏能得诺奖,那意味着宏观经济学框架要变天。早就想写篇从凯恩斯到清泷信宏到孙国峰的科普文,希望不给我拖延的理由。 回到国内特色,准备金率还是取消不了的。央行2018年第3号工作论文里,徐忠做了很好的分析。懒得看或者看不懂的同学,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商业银行在国内腰杆硬度没法和正常经济体相比,有些银行自身节操分值也不高,所以还是需要央行有几条鞭子的。至少需要时可以对各路书记大佬二代辩解说:您这个要求实在不好接啊,央行发现会抽死我们的。 所以,央行这么做,确实是为了有效调节货币市场松紧、通过大行传导给中小行。但也未必没有争夺银行管控权的意思,央行你自由放任,那银行们就被别的力量俘获了,或者内部控制了呀,毕竟这里是特色。 当然这种解释多半是简单的片面的,适合懒得去深度研究的同学,给自己和周围人一个过的去的解释。比如,为什么这半年降准的幅度堪比前三年的,因为今年换届后央行和银监近乎合体,对鞭子的依赖度不那么高了。这种解释虽然糟糕,比起放水什么的相对还是靠谱的多,而且组织行为学的推测在国内往往就是真的比经济学管用。 这十年来央行一直被迫放水,导致所有利益相关方形成了思维惯性,全然不管人民币早已到了危险边缘,用徐忠、孙国峰等人的说法,是货币政策早就走到了尽头。我在去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前一个月也提醒过:“平时慈爱的给你吃的喝的,摔倒了扶你疼你,受灾了全都眼巴巴望着救援...但别以为央妈只会做这些,命中注定就只能做这些。真要急眼了大耳光子啪啪啪打过去,会挡杀会,部挡杀部,佛挡杀佛的......”  现在看来,被欺负了十年的央行总算挺直了腰杆挽起了袖子,开始动手了。乐观的话,会打断高负债国企的一条腿,会打肿乱花钱的地方财政的半边脸,甚至有可能碾平国土堡垒,放松地根填平房价泡沫。前段时间央行怼财政说,不实质减税其实是耍流氓,可不是偶然事故,照现在这税收增速,新贷款放给企业转几圈就变成了税,那还不如直接发国债算了。 当然这些只是良好愿望,实际过程绝非这么简单,还得继续留心停滞甚至反复的信号。只是提醒,前十年屡屡验证的那些说法,未必管用了。 比如,今年你听到多少次大放水、大贬值了?那些只管把降准和MLF都说成放水的财经10万+的大V小编,我曾私下吐槽说,难道他们上辈子是会飞的天使吗,鹦鹉科的?[详情]

中国央行降准“逆流而上” 暗示政策思路出现大转向
中国央行降准“逆流而上” 暗示政策思路出现大转向

  中国央行降准“逆流而上” 暗示政策思路出现大转向 作者: 熊园 国盛宏观熊园认为,在美国等其他经济体收紧货币背景下,中国本次降准可谓“逆流而上”,背后体现的是政策思路的大转向:全力稳增长和防范系统性风险。货币已经实打实松动了,减税可能也在路上,预计最快10月增值税三档并两档是大概率,也不排除会税收普降。 本文作者国盛首席宏观分析师熊园,原文标题《本次降准暗含政策大转向,减税等更多组合拳可期》。 事件:央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1、央行本次如期降准,既是7月底以来政策转向的自然延续,也是我国化外压、稳增长的必选动作,尤其是考虑到还要盘活民企、稳就业。主要逻辑其实不难理解: 1)723国常会、731政治局会议、8月中旬央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9月26日央行召开的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等一系列会议和政策,都在明确预示,我国货币实打实松动了,只是指望“大放水”不切实际(“把好货币总闸门”仍是硬要求); 2)外有贸易摩擦内有防风险去杠杆的双重压力之下,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已经走坏了,并且下行压力越来越大。而要短期稳住经济,最直观的无非是依靠货币和财政“两条腿”,相比之下,财政端是个慢变量,货币端往往更加更容易“出手”; 3) 回看历次降准后央行的公开表态,基本都会说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本次也不例外(更不用说当前的民企本来就“很受伤”)。7月份以来,包括习近平总书记(9月27日考察辽宁讲话)、李克强总理(9月28日考察浙江讲话)、刘鹤副总理(8月初金稳会会议)以及央行、银保监会等部委都频频喊话要盘活民企,因此本次定向降准也可看做是顺应大势。确实,民企是无论如何要稳住的,因为它们背后关系到了80%的就业问题(731政治局会议把“稳就业”居于首位)。 2、我国流动性其实已较为宽松,因此本次降准的效果好坏,仍取决于货币传导机制能否理顺,即:钱能否真正流向该去的地方。 本次降准已是继1月25日普惠金融定向降准、4月25日定向降准置换MLF、7月5日定向降准后年内第四次降准,本次约释放1.2万亿元流动性,其中4500亿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MLF,新释放流动性约7500亿。从前8个月的信贷来看,企业贷款总体比较疲软,资金传导不通畅、民企贷不到款应是要因,由此看到了8月以来,央行、银保监会、金稳会都在反复强调要疏通货币传导机制。 3、更需思考的是,美国等其他经济体大都在收紧货币,本次降准可谓“逆流而上”,背后体现的应该是我国政策思路的大转向,即:全力稳增长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9月26日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而且12月加息也几成定局(当前市场隐含12月加息概率为80%;过往看,高于70%最后都加了),十年美债收益率也时隔7年再度上破3.2%,再叠加欧英韩加等其他经济体也均已经或即将收紧货币,全球流动性已正变紧。此时,我国央行选择降准的宽松动作,更为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决策层意识到了如果选择协同,我国经济有可能会失速下行(尤其是考虑到贸易摩擦对经济的负面拖累即将显现)。据此来看,9月以来我国的政策风向也许已然生变,包括这次降准、促消费、科研费用抵扣、降低进口关税、喊话减税等等。 4、降准后,汇率、利率、股市会怎么走?倾向于认为,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但难“破7”;利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短期有望下行,但中美利差会制约下行空间;至于股市,降准有助于缓解下跌压。更为客观的,可参见我们梳理的历次降准后汇率、利率、股市的涨跌表现。 1)美元短涨长跌,人民币贬中趋稳、难破7。 当前,利差、通胀等传统因素已不是关键变量,汇率更多地变成了大国博弈的工具。判断人民币汇率后市,主要看美元走势和我国央行的容忍度。一方面,维持此前判断,美元大概率短涨长跌;另一方面,我国稳定人民币的决心还是很大。包括7月上旬央行行长等多位高层喊话人民币稳定、8月初央行日前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8月16日央行上海总部限制人民币通过自贸区FTU账户外流,8月24日央行重启“逆周期因子”,9月26日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提出“在利率、汇率和国际收支等之间保持平衡”、“高度重视逆周期调节”;9月19日总理在达沃斯论坛开幕致辞中也表示,“中国决不会走靠人民币贬值刺激出口的路,且要为汇率稳定创造条件”。因此,倾向于认为,人民币“破7”难度大。 2)降准并不必然带来股市、债市的上涨,或者人民币的贬值。 回顾2015年12月美国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以来,国内四次降准前后大类资产的表现可知,16年3月降准后1个月,出现股、债、汇齐涨的局面;今年4月和7月两次降准后,人民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降准后半个月内上证收涨,债市则走出完全相反的走势。 图表1:2015年12月以来历次降准前后大类资产表现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5、最为关键的,降准之后,还有哪些政策组合拳可以期待? 1)去杠杆会把握好力度与节奏、稳字当头,化解地方债务的期限应是被拉长至5-10年。 731 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也就是说,后续去杠杆会更加注重方式方法、不会“一刀切”。其中,7月央行已经松绑资管新规,9月底公布的理财新规也总体趋松,特别地,根据部分区县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的会议精神,我国后续化解隐性债务的期限应被拉长至 5-10 年(比如,济南长清区指出,力争用5到10年的时间全面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主思路是化解存量、控制增量。 2)减税已经在路上,预计最快10月份,增值税三档并两档是大概率,也不排除会税收普降。 9月28日上午总理在浙江台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减税”要加快推进增值税税率“三档变两档”,研究降低增值税税率。维持我们此前判断,减税真心可以期待,预计最快10月份。再次提示增值税将三档并两档,“16%、10%合并至12%”概率最高(减税规模3400亿元,财政赤字3.0%),暂时保持三档税级,将16%这档下调1-3个百分点这一情景的可能性次之(预计减税5000-7600亿元,财政赤字率达到3.2%-3.5%)。 3)促进消费的细则,预计未来一两个月陆续出炉。 9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是对国内消费不断疲软的呼应,旨在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构建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以及完善消费的体制机制。根据文件要求,后续各部委将陆续出台“促消费”的细则,提示关注汽车下乡、信息消费、农村消费升级、以及医疗、养老领域消费。 4)基建补短板成为主要发力点,建议重点关注基建的区域分化特征。 考虑到7.23国常会和7.31政治局会议均提出“基建补短板”,发改委9月下旬也提出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增长。我们预计,基建补短板将成为稳投资的主要发力点。建议重点关注基建的区域分化特点:海南省电力投资高增;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建设投资;青海、贵州水利投资。 5)房地产政策结构性、差异化放松仍是当局的可选项,预计最快要到明年上半年。 考虑到房地产还是支柱产业,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症”短期内也无法根本扭转,房地产融资(尤其是龙头房企)事实上难以真正遏制住。我们仍倾向于认为,结构性、差异化的放松仍是当局的可选项,放松的主线仍沿着房地产的长效机制,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6)民营经济破局可期。 大大9月27-28日在辽宁考察时更是强调,“党中央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现在的很多改革举措都是围绕怎么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对这一点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再结合此前的密集政策,彰显了国家盘活民企的决心,我们预计,后续可能还有盘活民企相关的更高级别文件或会议。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演化;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 附录一:2018年减税规模测算 附录二:3类情景下2018年增值税减免额度及相应财政赤字率 [详情]

诺德基金潘永昌评降准:略超预期 有利于缓解信用风险
诺德基金潘永昌评降准:略超预期 有利于缓解信用风险

  新浪财经讯 10月7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对此,诺德基金宏观策略研究员潘永昌表示,降准将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将用于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等健康发展。降准有利于缓解信用风险,稳信贷、稳社融,体现了内外经济周期背离的大背景下,内部优先的目标取向,略超预期的降准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预期。 诺德基金宏观策略研究员潘永昌点评降准 事件: 央行官方网站10月7日公告,降准1个百分点。具体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将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MLF),规模约4500亿元;降准将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将用于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等健康发展。 点评: 1. 优化流动性结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2017年10月央行开展的1年期MLF利率为3.2%,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为1.62%,因此降准用于偿还MLF的4500亿元资金有利于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除此部分外,降准还可以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央行鼓励增量资金主要用来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有利于提升银行的生息资产收益率,缓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同时降准也有利于减轻银行资产投放的信用风险压力。 2. 降准有利于缓解信用风险,稳信贷、稳社融 当前紧信用的问题主要源于信用风险忧虑。银行对当前实体经济的信用风险有一定担忧,信贷投放相对谨慎,表现为近三个月的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低于预期;同时资管新规于4月27日出台,银行表外资管业务减少了对非标资产的投放。在风险暴露、信贷额度有限的情况下,银行将有限的信贷资源优先供应于表外转表内的优质大型企业,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央行降准以及9月28日理财新规落地,将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在表内信贷、表外融资的政策呵护下,宽松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可能进一步拓宽,四季度社融增速有望实现企稳。 3,降准体现了内外经济周期背离的大背景下,内部优先的目标取向。 9月26日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而且预计12月份加息的概率逐渐增大,十年美债收益率也时隔7年再度向上打破3.2%,再叠加欧英韩加等其他经济体也均已经或即将收紧货币,全球流动性已正变紧。此时,我国央行选择降准的宽松动作,这是在内外的经济周期背离的大环境(当前美国经济上行+货币紧缩,中国经济放缓+货币趋松)下的选择。与7月份以来旨在稳增长的政策(促消费、科研费用抵扣、降低进口关税、减税)目标一致:内部优先。 4,略超预期的降准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预期。 事实上市场对于四季度降准并替换MLF有一定的预期,但是降准的力度和时点可能仍有超预期的地方。在“十一”长假期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讲话立场转向鹰派、长期美债利率显著上行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叠加美加墨签署贸易协定存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对于投资者信心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人民银行降准传递了积极的信号作用,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与“731”政治局会议“六稳”的部署保持一致。[详情]

招商基金点评降准:货币财政政策将合力稳定实体经济
招商基金点评降准:货币财政政策将合力稳定实体经济

  招商基金:货币财政政策将合力稳定实体经济 10月7日,央行公告称自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除到期的约4500亿元MLF,此次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今年上半年,央行已经于4月和6月分别公告了两次降准。但在国内外形势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7月的国常会和政治局会议明确表态政策将更为积极,因而下半年继续降准已经有所预期。此次降准之所以选择该时点出台,招商基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9月26日召开的央行三季度例会上,央行已经表态后续将“高度重视逆周期调节”,此时出台政策表明了政策落实的迅速性; 第二、十一长假期间,外围市场资产价格有所波动,央行选择交易日之前一天出台公告,体现了央行更加重视市场预期管理。 关于此次降准的影响,招商基金认为,降准有助于降低银行端负债端成本及弥补银行负债端流动性量的缺口,进而通过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此外,流动性更为充裕,国内利率可能下行,在海外利率普遍上行的背景下,央行需要在利率和汇率之间取得一定平衡,我们认为央行可以通过抬升实体经济基本面的预期以稳定汇率。 事实上,除了央行的降准措施以外,新华社也报道财政部部长称将以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护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未来,货币财政政策将继续互相协调、合力稳定实体经济。 对A股市场而言,招商基金认为央行和财政部的措施与喊话有助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国庆假期间所发生的预期波动,在当前位置不宜过度悲观,市场仍存在较多的结构性机会。行业方面,继续关注基本面稳健、行业格局改善、估值相对更合理的板块,四季度金融地产板块和高股息率的优质龙头个股值得重点关注;主题方面,中央未来将重点扶持的新经济动能领域以及基建相关领域仍有结构性机会。 关于债券市场方面,地方债发行高峰期已过,前期地方债集中发行的资金需求压力有望缓解,此外,央行此次释放流动性将进一步释放债市资金供给,在名义经济增速仍在下行的背景下,债市行情可期,其中国债受地方债挤出的效应将有所减弱,而部分偏低等级的信用债价格也将受益于经济预期进一步修复。(投资须谨慎)[详情]

诺安基金评降准:属数量调控范畴 对债市利好大于利空
诺安基金评降准:属数量调控范畴 对债市利好大于利空

  新浪财经讯 10月7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对此诺安基金表示,对债市而言自然是利好大于利空,且来自资金面的利好更加明显。总体而言,债券的长期配置价值可期,且利率债好于信用债,高等级好于低等级。还需看到,本次降准仍属于数量调控范畴,未来货币政策基调是否由稳健中性转向适度宽松乃至全面宽松,还有待于价格型工具的变化来进行验证。 诺安基金降准点评详情如下: 昨日(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诺安基金认为,央行此次降准既是723国常会、731政治局会议以来政策转向的延续,也是目前面对较强的外部压力需稳定内部环境的必要动作。其中,尤其需要考虑稳定就业、刺激民企活力,以确保在外有贸易摩擦内有去杠杆双重压力下,经济能够避免硬着陆。事实上,流动性此前相对较为宽松,但从今年前8个月的信贷来看,企业贷款总体比较疲软,资金传导不畅、民企贷款较为困难。此次降准的效果还是要看能否顺利传导去最需要的地方。 在美债收益率突破3.2%,全球无风险利率上行的阶段。本次降准可以理解为政策在为稳增长和防系统性风险做转变。在美联储进一步紧缩预期形成,以及美债收益率超预期上行的背景下,国庆期间外围市场尤其新兴市场资产价格波动剧烈。此时央行降准,有助于稳定国内经济和资产价格预期 从债市来看,本次降准释放资金,需先替换4500亿元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然后额外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再叠加进入10月中下旬后的缴税因素,实际效果小于普降1个百分点的全面降准。且央行年内多次强调“不搞大水漫灌”、“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综上所述,国内货币政策真正回归到“以我为主”、稳健中性的轨道上来。 诺安基金认为,央行年内连续多次降准,无疑成为基本面疲软的最佳映证,对债市而言自然是利好大于利空,且来自资金面的利好更加明显。而尽管近期通胀预期上升、地方债供给放量,长债收益率暂时窄幅震荡、寻觅方向,但从中长期来看,无风险利率中枢震荡下行的趋势较为确定。总体而言,债券的长期配置价值可期,且利率债好于信用债,高等级好于低等级。 还需看到,本次降准仍属于数量调控范畴,未来货币政策基调是否由稳健中性转向适度宽松乃至全面宽松,还有待于价格型工具的变化来进行验证。(如央行下调逆回购操作利率、各类临时流动性便利工具利率等)而受制于国内经济调结构、海外美联储加息等因素,类似08-09年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双松”,更加成为小概率事件。[详情]

不一样的降准如期而至 新增流动性再催化行情
不一样的降准如期而至 新增流动性再催化行情

  来源:eResearch杨荣团队 1事件 10月7日,央行宣布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2简评 1、与417降准和624降准的内容比较分析 降准对象一致。此次降准对象与417降准和624降准保持一致,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基本覆盖了90%以上的商业银行。 力度更大。此次降准100个BP,与417降准保持一致,但高于624降准。此次降准释放流动性合计达1.2万亿,略低于417降准(1.3万亿),高于624降准(7000亿)。 新增资金规模更大。417降准中实际新增资金只有4000亿元,9000亿元均要用于置换即将到期的央行中期借贷便利(MLF);而本次降准中只有4500亿元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MLF,实际新增资金高达7500亿元。这一水平更接近于624降准,后者新增资金达7000亿元。 资金用途更偏向“普降”。417降准释放的流动性主要就是置换到期MLF资金,通过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的途径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少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624降准释放的流动性主要就是支持小微企业和推进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落地。本次降准在原央行公告中并未明文要求资金的使用范围,仅表示新增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 2、与前两次降准比较,我们更看好本次降准的影响 我们在417降准之后就曾预判今年还会有2-3次的降准机会,主要理由包括:其一、从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来看,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均处于高位;其二、去年金融去杠杆之后,企业融资成本偏高,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就需要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入手;其三、作为创新货币政策工具,MLF目前存在资金规模较大,成本较高,期限结构单一的缺点,无法完全替代降准;其四、外汇储备规模在下降,维持高位存准的必要性也要下降。 与前两次降准相比,我们更看好本次降准带来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前两次降准对资金用途做了较多的限制,市场对其解读分歧较大,而影响也就相应弱化了,而本次降准新增资金规模较大,同时并未严格限制使用用途,市场解读应更积极更乐观。另一方面,前几次降准之后,存在流动性在银行间市场“淤积”的现象,而本次降准发生在监管层更强调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后,因此预计对实体经济影响更直接更顺畅。 3、本次降准对上市银行的影响测算 此次降准有助于释放中长期资金,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和可用资金规模,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银行收益水平。具体而言,不同类型银行影响可能不同:一是对持有未到期MLF的银行,可以降低对央行的负债成本(最新一年期MLF利率在3.3%,而存准利率约1.55%);二是对未持有MLF的银行,可以增加信贷投放资源,提高资产收益率。 我们假设降准通过降低负债成本或提高资产收益两种方式产生影响,前者利用一年期MLF利率3.3%与存准利率1.55%进行估计,后者利用每家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与存准利率估计。 结果表明:(1)降准将使得上市银行释放1.05万亿的流动性,带来额外利润140亿至220亿;(2)降准将提高上市银行净息差1.60至2.58个BP;(3)提高2018年净利润增速1.66至2.68个百分点;(4)降准对城商行、非县域农商行息差和利润的影响要大于对大行和股份行的影响。 4、降准是对冲还是行业绝对的利好? 我们认为:降准是绝对的利好,不是为了对冲海外市场十一期间大幅波动而出台的应景政策,因为中国大陆资本项目不完全开放,中美资本市场是分割的市场,美国市场波动对中国影响较小,同香港市场不同。香港市场是全面开放的市场,资本自由流动,美国市场波动对其影响较大。从而降准属于行业绝对的利好。 5、此次降准将确保4季度行业NIM继续环比回升 3季度行业NIM确定性回升,主要是贷款利率在继续环比回升,同时由于同业利率持续下降,同业负债成本率在降低,拉低银行负债端综合成本率。此次降准将继续降低4季度同业市场利率,降低负债端成本率,尽管贷款利率预计在4季度回落,但是预计负债端综合成本率下降速度和幅度将高于贷款利率下降幅度,从而确保4季度NIM继续环比回升。 6、本年内是否还会继续降准? 我们认为:可能。其一、法定存款准备率处于高位,降准空间大,我国已经进入了降准通道中,其二、需要借助降准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率,鼓励银行增加信贷投放规模,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避免流动性在银行体系内部淤积。其三、经济预期不乐观,需要继续降准释放流动性来支撑经济复苏。 7、投资建议 近期银行板块利好不断。之前郑州银行和长沙银行正式登陆A股,新股上市催化银行股上涨;同时,国际资金又亲睐银行股,富时罗素指数将A股纳入其中,银行股占比20%,MSCI指数也要将A股占比从5%提高到20%,国际增量资金达千亿以上;另外,今天央行降准100个bp,释放7500亿新增流动性,从资金面上支持估值修复。 对4季度银行股的观点:右侧机会,4季度行情好于三季度,估值从0.7倍PB有望修复到1倍PB。子板块中更加看好股份制银行的修复机会和回升空间。主要原因是:其一、政策放松,股份制银行修复弹性更佳;其二、同业负债股份制银行占比高到20%以上,NIM弹性更大;其三、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速从2季度开始环比提高;其四、股份制银行估值较低。 重点推荐标的:其一、零售业务领先的银行:优质银行股、平安、宁波、上海;其二、经营现拐点的银行:浦发、民生;其三、业绩确定增长的银行:南京,工行。[详情]

央行降准释放流动性 会对汇率楼市股市产生哪些影响?
央行降准释放流动性 会对汇率楼市股市产生哪些影响?

  央行降准释放流动性,会对汇率、楼市以及股市产生哪些影响? 经济之声 央行10月7日宣布,从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以置换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 这是今年第四次定向降准。 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中期借贷便利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央行相关负责人指出,本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有两方面。 一是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此外,本轮定向降准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央行这次降准适应了当前经济的变化。 货币政策稳健的基调没变,只是针对目前出现的情况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调节。比如,一个时期以来,银行体系负债增长速度相对慢一些,银行存款增长和贷款增速相比,存款的增速较低。与此同时,市场对于流动性的需求有平稳增长。从银行体系负债状况变化和现在准备金率依然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进行适当调节是有针对性的政策,可以推动商业银行将资金更多地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今年4月17日,央行首次尝试“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这次“置换”在方式、范围和力度与上次保持一致。到了10月15日执行当日,银行要分两步走,先下调上述五类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在降准当日,持有未到期中期借贷便利的银行,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MLF,降准释放的资金略多于需要偿还的MLF。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再次“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可以拉长资金的期限结构,最终有助于改善企业融资条件。 这次的降准置换MLF改变了期限结构。以前,无论是公开市场操作还是MLF,都是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但这次降准置换释放出来的是无期限的长期资金,将使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更为匹配,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和对于中长期企业债券的购买,民营企业的融资状况也能够得到逐步改善。 除去两次“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今年央行还分别在1月和7月实行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和支持机构实施“债转股”的定向降准。这次降准可再释放的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超过了上一次降准置换MLF释放的4000亿元增量资金,也超过了1月和7月降准分别释放的3000亿元和7000亿元。 尽管这已经是年内第四次降准,但央行强调,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下一步的重点是让释放的流动性流到该去的地方。 谈不上大水漫灌,也不会带来政策的大幅宽松,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带来银行可用资金的增加。接下来希望通过银行体系,能够将这些流动性资金注入到非银行金融机构,逐步流入到实体经济各个方面。另外也是银行本身通过信贷,还有其他一些融资方式来支持实体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着重回应了此次降准是否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压力。 央行有关负责人说,本次降准弥补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优化了流动性结构,银根并没有放松,市场利率是稳定的,不会形成贬值压力。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次降准不会对人民币汇率走势产生额外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走势受多方面影响,比如中国对于国外经济基本面的走势,以及国际资本流动政策的调整情况。从目前来看,经济形势的变化已经使得市场能够对于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有了更为明确的预期,同时国际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政策也已经基本就位。所以这一次降准不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额外影响。 降准之后所释放的流动性对于楼市会产生哪些影响也备受关注。 对此,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认为,这次降准的宏观背景之一是房地产市场已经得到基本控制。只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松,央行降准预计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 此外,央行降准这一重磅发布,被认为是资本市场的“及时雨”,对国庆之后首个交易日会产生哪些影响,敬请关注经济之声交易实况的后续报道。 记者:洛佳莹 责编:李    莹 [详情]

大成基金评降准:影响较为中性 利于稳定国内市场预期
大成基金评降准:影响较为中性 利于稳定国内市场预期

  新浪财经讯 10月7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对此,大成基金表示,我们认为属于市场预期范围之内,影响应该较为中性。在国庆节假日期间,国际资本市场出现明显波动的情况下,央行采取定向降准有利于稳定预期,但难言重大利好。 详情如下: 中国人民银行10月7日发布公告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大成基金认为:中美经济金融周期分化明显,货币政策的操作也必然反映这种差异。央行实施定向降准的操作已表明在近期,稳增长相对更加重要,考虑到经济基本面对汇率的决定性作用,在进行相机抉择时,稳增长无疑是更加务实的选择。 市场对本次央行定向降准应已有预期。经济基本面上,8月经济金融数据反映宽基建宽信用政策效果有限,而9月制造业PMI数据显示供需两端双双走弱,反映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存在定向降准保经济的需求。汇率方面,美联储加息后央行并未跟随提高OMO利率,未来可能通过在香港离岸市场发行央票,减轻人民币贬值压力。从长远看,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也有利于汇率的稳定。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来看,10月中旬有约4500亿左右的MLF到期叠加月中缴税缴准需求,定向降准置换MLF既可以稳定流动性总量,又可以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是合理的选择。结合之前定向降准提前一周宣布的规律以及对缴税缴准需求量的估测,当下时间点宣布定向降准一个点,我们认为属于市场预期范围之内,影响应该较为中性。在国庆节假日期间,国际资本市场出现明显波动的情况下,央行采取定向降准有利于稳定预期,但难言重大利好。[详情]

大摩华鑫基金评降准:短期对股市利好 配置逆周期行业
大摩华鑫基金评降准:短期对股市利好 配置逆周期行业

  新浪财经讯 10月7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对此,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表示,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对债市而言,国庆期间美债收益率再度飙升,一定程度上会减弱降准政策对债市的利好效应。对股市而言,短期内降准对股市的利好刺激,小于国庆期间外围市场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但考虑到市场估值处于底部区域,前期的下跌已经释放了大部分风险,我们维持对市场走势谨慎乐观的观点,配置上以逆周期、低估值、相对稳健的行业或子板块为主。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市场点评降准详情: 事件: 10月7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点评: 此次降准的主要内容是,自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今年年初以来共有四次降准,分别释放流动性7000亿(1月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4000亿(4月份降准置换MLF)、7000亿(7月份降准)、7500亿(10月份降准置换MLF)。此次降准操作方式与4月份类似。此次降准意图旨在从货币层面配合决策层“稳经济”的政策导向,根据央行的答记者问内容,一是保持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中长期信贷投放,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二是支持小微、民营、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 对市场影响:国庆假期期间外围市场尤其新兴市场资产价格出现异动,主要背景是美联储进一步紧缩预期形成,以及美债收益率超预期上行。政策选择在这个时点降准,显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政策以国内稳定经济增长为主要导向。对债市而言,国庆期间美债收益率再度飙升,一定程度上会减弱降准政策对债市的利好效应。对股市而言,短期内降准对股市的利好刺激,小于国庆期间外围市场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但考虑到市场估值处于底部区域,前期的下跌已经释放了大部分风险,我们维持对市场走势谨慎乐观的观点,配置上以逆周期、低估值、相对稳健的行业或子板块为主。[详情]

此次降准与此前不同:稳预期 流动性边际上先松后紧
此次降准与此前不同:稳预期 流动性边际上先松后紧

  兴业研究:此次降准的四点不同 郭于玮    兴业研究分析师 李苗献    兴业研究分析师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与我们的预期一致,10月央行再度降准。与4月和7月的降准相比,此次降准有四大不同。 第一,惠及的范围更广,提出加大对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第二,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不同,此时降准有助于对冲外需放缓的影响。 第三,对流动性的影响不同。10月降准后流动性可能出现边际上先松后紧的变化。 第四,对市场预期的影响不同。10月央行再度降准反映出决定国内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是国内经济基本面,而非海外利率。这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利率预期,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 考虑到2019年第一季度MLF到期规模较高,且银行体系跨节资金需求较强,2019年第一季度仍然有再次降准的可能性。 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与我们9月发布的报告《降准窗口再度开启——9月宏观经济指标预测与10月政策前瞻》中的预判一致,2018年10月央行再度下调准备金率。这也是2018年4月以来央行第三次下调准备金率。与2018年4月和7月的降准相比,此次降准政策的内容和对市场的影响有何不同呢? 第一,此次降准惠及实体经济的范围更广。 央行公告显示,2018年4月降准意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7月降准则是“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10月降准致力于“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被进一步纳入降准政策所支持的范围。 这一变化恰恰对应着当前货币政策传导的痛点。尽管2018年以来银行间流动性由合理稳定转向合理充裕,但由于对民营企业信用风险的担忧,民营企业信用利差处于较高的水平。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也指出:“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这意味着未来或许有更多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推出。 第二,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不同。2018年6月起新出口订单PMI指数同比转负。9月新出口订单PMI同比下降幅度扩大。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也指出:“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此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一定程度上对冲外需放缓的影响。 第三,对流动性的影响不同。4月降准置换MLF后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释放日期在下旬(25日),而4月是历年政府存款增长较快的月份。7月降准释放资金约7000亿,释放时点在上旬(5日),而6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往往较大。因此,4月与7月的降准对流动性产生了不同的影响,4月下旬降准后流动性稳中有紧,但7月降准后流动性则相对充裕。 10月降准置换MLF、再扣除16日到期的国库现金定存后,释放的增量资金约6000亿,发生在月中(15日)。通常来说,月中是缴税冲击流动性的时点。但受国庆假期因素影响,10月缴税截止时间推迟至24日。而10月是历年政府存款增长较快的月份。历史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7年历年10月政府存款平均增长规模在7000亿左右。因此在10月降准后,流动性可能出现边际上先松后紧的变化:降准发生后流动性相对充裕,而随着缴税截止时点临近、流动性逐步回笼,资金面将更加趋于平衡。 第四,对市场预期的影响不同。2018年以来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力度的加大使Shibor 3M中枢显著下降。然而,受美联储加息、通胀预期升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8月以来市场对利率上行的预期有所升温,使1年期与3个月货币市场利率之差在较高的水平震荡。10月央行再度降准反映出决定国内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是国内经济基本面,而非海外利率。这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利率预期,带动中长期货币市场利率下降,进而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 中长期来看,未来仍有继续降低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及必要性。一方面,在表外融资向表内转移的背景下,为了保障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支持信贷投放,需要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另一方面,在外汇占款相对平稳的背景下,为了增加商业银行中长期资金来源、提高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需要逐步降低高悬的准备金率。考虑到2019年第一季度MLF到期规模较高,且银行体系跨节资金需求较强,2019年第一季度仍然有再次降准的可能性。 [详情]

连平:降准是当前货币政策的恰当选择
连平:降准是当前货币政策的恰当选择

  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可能仍然保持稳健,保持宏观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而不是过量灌水。货币政策的重心会放在引导和调整流动性流向,支持小微、民营和创新型企业,以提高政策有效性。[详情]

中金:央行大范围“定向”降准置换MLF+释放流动性
中金:央行大范围“定向”降准置换MLF+释放流动性

  中金:央行大范围“定向”降准置换MLF+释放流动性  央行宣布从10月15日起,再次实施较大范围的“定向”降准100个基点。这反映了央行意在保持宽松的流动条件,但其最终实际影响取决于央行的具体“操作”。中长期来看,“RRR下调+央行再贷款/基础货币的增速放缓”是积极的结构性变化。 央行宣布从10月15日起,再次实施较大范围的“定向”降准100个基点。根据央行网站发布的有关定向降准问答,此次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对冲10月中下旬的税期[1]。在国庆长假后重新开市的前一天,央行在网站上宣布,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惠及大部分存款性银行。这是央行自去年9月以来的第五次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包括2017年9月30日宣布的定向降准[2]、今年春节期间的“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3]、今年4月宣布“定向”降准部分用来置换到期MLF[4]以及今年6月底大范围降准用于支持“债转股”项目执行和鼓励小微企业贷款[5]。根据央行网站发布的问答内容,此次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总额可能达1.2万亿元,较接近100个基点全面降准释放流动性的规模(估计在1.5万亿元)。降准释放的4,500亿元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MLF,而余下资金则是在10月中下旬税期收紧流动性之前释放流动性。 距离上次降准仅3个月后再次大范围降准,政策信号较为明确——即央行意在保持宽松的流动条件。然而,降准对整体流动性条件以及广义货币供应的最终实际影响取决于央行的具体“操作”。自今年6月起,货币政策转向边际宽松、更加务实的立场——6月来央行一系列的政策操作信号较为明确、同时短端利率也开始快速下降[6]。另外,近期贸易摩擦加剧、叠加增长势头放缓,此次降准可谓“及时”。然而,降准对流动性的最终影响可能并不如新闻报道的那样“直观”,鉴于目前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余额高达9.26万亿,其中超过6,000亿元于10月到期。此外,在去年10月缴税季,财政存款猛增1.05万亿元,直接压制基础货币投放——换句话说,降准的实际影响也取决于今后一段时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注入/回笼的流动性的规模。从理论上讲,仅缴税回收的流动性规模要高于(旨在对冲税期的)7,500亿元流动性投放。 减轻或消除货币政策传导的“障碍”,尤其是通过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宽松财政政策,将明显加强稳定金融条件对总需求的支撑效果。如我们在近期报告中的分析[7],虽然流动性条件的边际宽松必然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总需求增长,但目前货币政策传导中存在一些障碍,这些障碍造成政策效果滞后或“打折”。在我们所列举的各项“障碍”中,共同因素之一是“实际偏紧”的财政政策。税收方面,实际有效税率居高不下,而社保的集中征缴可能会加重企业的“准税收”负担。另一方面,财政资金拨付大幅放缓导致今年财政盈余上升,而此前基建项目的审批和融资的骤然收紧也明显拖累了投资需求。因此,有必要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宽松财政政策以支持增长和企业盈利能力的修复,否则,货币政策的效果一定是“事倍功半”的。 中长期来看,值得重申的是,“RRR下调+央行再贷款/基础货币的增速放缓”是积极的结构性变化。此举反映了央行正从“数量型”转向更多以“价格”为基础、且更为透明的货币政策框架。在多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2017年下半年以来,基础货币和央行再贷款增速均明显放缓。我们重申我们长期以来的观点,即国内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正常化”并稳定在较低的水平,因为法定准备金率高企增加了银行的机会成本并可能引发“监管套利”。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也符合金融去杠杆的长期目标,因为它将降低银行发展影子银行业务的动力。此外,用降准来替代央行再贷款工具也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结构性“再平衡”,因为它降低了维持大规模再贷款工具(9.3万亿元)以及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各项成本。长期来看,中国基础货币的相对规模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因为与(除日本外)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基础货币(相对GDP)的规模仍然偏高。 在汇率层面,降准的信号意义对人民币汇率的短期走势有边际的负面影响。然而,经济基本面仍是决定人民币需求以及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最根本因素——稳增长才能稳汇率。我们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至于“失速下跌”。另一方面,短期内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也可能有一定的下行压力。当然,中美短端利差收窄且央行降准会在边际上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带来一些压力。然而,我们的分析表明,经济基本面走势和投资收益率仍是决定人民币需求以及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根本因素——即稳增长是稳汇率的根本。我们观察到,人民币汇率的“拐点”通常滞后于(以中国名义增速或企业盈利增速作为衡量指标的)经济基本面变化。所以,在增长动能企稳之前,我们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或一篮子货币没有升值动力。然而,鉴于我们对美元处于下行通道的中期预测[8],我们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下行空间”也相对有限。综合来看,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可能会维持弱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6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加速贬值,但这次并未出现大规模外汇流出的迹象[9]。而在不触发基础货币收缩的前提下,人民币有效汇率贬值会对外出口增长提供一些“缓冲”。 [1]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639444/index.html [2] 请参见我们2017年10月1日发布的中国宏观简评《央行“双节”长假前宣布2018年起“普惠式”定向降准》。 [3] 请参见我们2017年12月29日发布的中国央行观察《央行在春节期间建立“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 [4] 请参见我们2018年4月17日发布的中国央行观察《人民银行再次大范围“定向”降准100bp,部分用来置换到期MLF》。 [5] 请参见我们2018年6月24日发布的中国央行观察《央行再次大范围降准50个基点》。 [6] 请参见我们2018年9月18日发布的中国宏观专题报告《当前稳增长政策的传导存在哪些“障碍”?》。 [7] 请参见我们2018年9月18日发布的中国宏观专题报告《当前稳增长政策的传导存在哪些“障碍”?》。 [8] 请参见我们2018年6月3日发布的海外宏观专题报告《美国经济与美元是否会(继续)“一枝独秀”?》。 [9] 请参见我们2018年7月22日发布的中国宏观简评《近期人民币的“抛压”来自何方?》。 文章来源 本报告摘自:2018年10月7日已经发布的《央行再次较大范围“定向”降准,旨在释放流动性及置换到期MLF》 易峘 SAC 执证编号:S0080515050001 SFC CE Ref:AMH263 梁红 SAC 执证编号:S0080513050005 SFC CE Ref:AJD293  [详情]

易方达评降准:对冲全球股票下挫 缓解风险资产压力
易方达评降准:对冲全球股票下挫 缓解风险资产压力

  新浪财经讯 10月7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对此易方达基金表示,本次降准再度表明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意愿,有望部分缓解信用压力,但仍需关注后续传导。国庆假期期间美债利率大幅上行,全球股票市场下挫,尤其是整体新兴市场的风险偏好也快速下滑,受此影响,国内的风险资产也面临较大压力,而此时降准的流动性释放有助于对冲这一影响。 详情如下: 1.节前公布的9月PMI数据显示国内实体经济出现一定的下滑,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仍然有必要。本次降准目的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 2.本次降准再度表明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意愿。央行再次强调,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3.有望部分缓解信用压力,但仍需关注后续传导。 4.国庆假期期间美债利率大幅上行,全球股票市场下挫,尤其是整体新兴市场的风险偏好也快速下滑,受此影响,国内的风险资产也面临较大压力,而此时降准的流动性释放有助于对冲这一影响。[详情]

央行降准释放7500亿 为对冲国庆期间全球股债双杀
央行降准释放7500亿 为对冲国庆期间全球股债双杀

  央行降准释放7500亿 为对冲国庆期间全球股债双杀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徐佳 10月7日,在2018年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央行有的放矢,宣布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 今年4月17日,央行已经进行过一次降准置换MLF,释放4000亿增量资金。这次也是2018年以来的第四次降准。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再次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保持不变。 对于此次通过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将如何操作,其表示,此次降准的主要内容是,自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对于央行再次通过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的主要目的,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是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当前,随着信贷投放的增加,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也在增长。此时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一部分央行借贷资金,能够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有分析人士称。央行选择在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宣布降准主要出于两大考量:其一是为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而展开的货币政策中性操作。其二是为应对海外主要股债市场波动所带来的潜在冲击,旨在维护节后国内资本市场的稳定。 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年内第四次降准,货币政策是否有进一步宽松迹象?央行负责人表示,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而余下资金则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本次降准,除了将对冲外围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有望利好两市之外;同时也将减轻商业银行负债压力,引导银行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最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有分析人士表示,央行再次采取降准置换MLF,也拉长资金的期限结构,有助于压缩期限利差;持续的降准,最终会有助于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压缩信用利差,改善民营企业融资条件。 在降准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方面,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降准弥补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优化了流动性结构,银根并没有放松,市场利率是稳定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适度的,不会形成贬值压力。本次降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更加巩固。作为大型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出口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中国经济以内需为主,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较为完善,进口依存度适中,人民币汇率有充足的条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外汇市场平稳运行。[详情]

开市前一天央行出手释放流动性 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
开市前一天央行出手释放流动性 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

  开市前央行“出手”,A股将如何借力? 今年的国庆长假,A股投资者虽然无法交易,却在精神层面经历了一轮“暴涨暴跌后暴涨”。 9月份从政策层面减税降费到理财资金入市,利好频出A股连续反弹;但国庆长假第二天港股开市即大幅下跌,之后连续调整,内资科技股更是在周五出现暴跌;此时外部环境也依然紧张,海外股票市场也出现不懂程度的震荡。 而就在10月7日中午12点前后,央行宣布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流动性1.2万亿,其中投放增量资金7500亿。周一A股就要开市,如此多的利好、利空叠加,到底该如何操作? “外盘的表现是一个扰动,会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产生影响。但A股市场的核心逻辑,我认为没有改变。”华创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王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外部压力越大,内部对冲的强度也会越强。 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则认为,目前看本轮反弹的逻辑没有破坏,即政策偏暖带动情绪修复。在他看来,国内降准主要是对冲国庆长假期间海外股市普跌的影响,他同时强调,未来需边走边看,需要重点跟踪三大因素——国内改革、中美关系进展,以及三季报数据。 休市也“紧张” “我已经在心里‘委托卖出又撤单’了多次。这个国庆假期太折磨。”一位个人投资者对记者说,长假A股虽然休市,但日子却过得像个“段子”。 这位投资者的经历或许有一定代表性。虽然A股并未操作,但假期太多利空、利好交织,投资者的心里已经起落了多次。 节前A股经历一轮反弹,自9月18日,上证指数再次跌破2700点之后开启反弹行情,到9月27日重回2800点以上。 9月28日,王宏远喊出“全面加仓”。当日有媒体报道称,前海开源基金联席董事长王宏远建议公司召开投决会,判断有关利空出尽,投决会做出全面加仓的决定。 此时投资者情绪恢复明显,如前述个人投资者所说,准备开开心心持股过节,等公募全面加仓,便解套离场。 但10月2日,港股开市后卖盘汹涌,恒生指数当日大跌662点,跌幅2.38%,之后一路连续下跌,阴霾一周,截至10月5日收盘当周累计跌幅达4.38%。联想集团、中兴通讯甚至在周五创出近期最大跌幅。 与此同时,10月1日~5日,美国标普500跌1%、纳斯达克指数跌3.2%,欧洲的STOXX50指数跌1.2%、德国DAX指数跌1.1%、英国富时100指数跌2.6%,亚洲的日经225跌1.4%、韩国综合指数跌3.2%。 不过,10月7日中午前后央行宣布降准,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央行表示,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对于降准的原因,央行解释称,本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当前,随着信贷投放的增加,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也在增长。此时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一部分央行借贷资金,能够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同时,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假期内完成“对冲” 为何在国长假最后一天宣布降准? “大家其实对降准早有预期,因为三季度数据马上要公布了,市场上存在担忧,而且叠加外部因素影响,政策出台存在必要性。但是假期降准而不是等到10月中或者月末,我认为主要是对冲假期当中的各类利空。”北京博睿达鑫投资总经理汪杰对记者表示,单就A股市场而言,预期等开市交易出现下跌之后降准再出台,不如在非交易时段,完成利空利好因素的对冲,“反正都是要出台的”。 星石投资也认为,国庆长假期间海外风险资产价格以下跌为主,流动性的释放有利于缓解“近忧”,恢复市场信心和情绪。 荀玉根表示,降准并未改变近期市场反弹的逻辑,即政策偏暖带动情绪修复。 这种偏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政策继续偏暖。包括刚刚宣布的降准,也有此前不断推出的稳增长政策,和持续升温的改革预期。比如,9月18日发改委提出“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9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等。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以更大力度通过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激发市场活力。 二是金融市场政策继续偏暖。包括,9月27日富时罗素宣布将中国A股纳入其指数体系,初步估算,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标体系后短期有望带来千亿人民币增量资金。9月28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正式稿发布,公募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公募基金可以间接进入股市、明确理财可投资非标、降低理财投资门槛、自主确定老产品压缩节奏等。 “A股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叠加银行理财新规正式稿落地,有利于提高市场风险偏好。”荀玉根认为。 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 算上此次降准,实际上今年以来四次降准已累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50个bp。 星石投资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外部利率攀升的背景下,本次降准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国内经济、金融市场稳定是目前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经济下行压力下,合理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将持续。 王君也认为,通过资本管制等手段加强外汇管理,同时提高汇率市场化程度,实际上可以打开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如果经济发展需要货币政策配套,央行可以更加灵活的进行货币政策选择。 事实上,央行在公布降准消息时,也将降准目的阐述的非常清楚,即“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同时表示,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通过此次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也保持基本稳定。一方面,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而余下资金则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 对于市场担忧的人民币贬值问题,央行也明确表态,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通过降准,银行获取流动资金的成本更低、期限更长,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星石投资认为,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国庆期间在离岸市场上已有所体现,但并非货币政策的核心制约因素。[详情]

政策组合拳:央行刚刚降准 财政部长又带来重磅信息
政策组合拳:央行刚刚降准 财政部长又带来重磅信息

  政策组合拳来了!央行刚刚降准,财政部长又带来更重磅信息!罕见同一天表态,对股市影响深远 紧跟央行降准之后,财政部也释放重大利好!从货币政策到财政政策,两大政策组合拳同时出招了。 财政部部长刘昆最新表态,正在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1.3万亿元,“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 央行和财政部在同一天表态,较为罕见,但也有迹可循。金融委、央行多次表态要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财政部也以减税作为全年关键词,在应对经济结构调整可能存在的下行压力方面,监管层多有准备。国盛证券宏观分析师熊园认为,稳字当头,去杠杆强调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减税在路上、流动性充裕成常态,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更大规模减税措施正研究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已经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如何积极?刘昆昨日晚间在回应经济热点问题时表示,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除了表现在大力减税降费,还有加快债券发行和提速预算执行,确保地方政府加快资金使用,尽快发挥效益。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绝不是要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从四方面继续发力: 加力减负。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同时抓紧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 补齐短板。大力支持中央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促进消费。推动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深入研究论证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方案等政策,增加居民收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节用裕民。政府要过“紧日子”,把省下的钱用于保障民生支出,用在老百姓身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刘昆说,在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下,今年减税降费力度进一步加大。除年初确定的全年减税降费1.1万亿元的政策措施外,又出台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支持科技创新等的一系列措施,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过1.3万亿元。 “我们还在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他表示,随着相关政策落地实施,后几个月财政收入增速将在低位徘徊。但在税负进一步降低情况下,预计全年收入能够完成年度预算,可能还会略有超收。 谈及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带来的冲击,刘昆表示,中国有能力克服,美方的做法,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损害外国在华企业的利益;同时扰乱了世界经济秩序,动摇了各国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全球经济预期增长率调低了0.7个百分点。 “我们一再强调,中国不想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贸易战。”他说,中方已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反制措施。有局部地区、部分企业受到一定冲击,但中国有能力把冲击的影响缩到最小。对于受影响企业,财政部门已经制定了帮扶措施,包括协调解决企业在出口方面的问题,支持受影响企业内部转岗和技能培训等,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央行、财政部罕见同一天表态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刘昆释放观点的9个小时前,央行宣布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中期借贷便利。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今年4月17日,央行已经进行过一次降准置换MLF,释放4000亿增量资金。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再次降准置换MLF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保持不变。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而余下资金则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降准主要目的是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当前,随着信贷投放的增加,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也在增长。此时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一部分央行借贷资金,能够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洪灝表示,此次降准市场应早已预期,选择这个时间节点操作,对流动性、预期、情绪影响皆偏中性。 之前中央政治局、金融委、央行多次表示,“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委细化指向,在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的条件下,面对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必须更加重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不仅降准在预料之内,财政部减税的表态也被多次提及。不仅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而且还提到要发挥好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用好国债、减税等政策工具,用好担保机制。 在同一天,央行、财政部同时释放政策利好信号,说明在应对经济结构调整可能存在的下行压力方面,监管层多有准备。 熊园认为,在降准之后,还有多项政策组合拳值得期待。包括去杠杆会把握好力度与节奏、稳字当头,化解地方债务的期限应是被拉长至5-10年。减税已经在路上,预计最快10月份,增值税三档并两档是大概率,也不排除会税收普降。促进消费的细则,预计未来一两个月陆续出炉。基建补短板成为主要发力点,建议重点关注基建的区域分化特征。房地产政策结构性、差异化放松仍是当局的可选项,预计最快要到明年上半年。民营经济破局可期。 减税是今年关键词 减税降费是今年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关键词。 从2018年5月1日起,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并决定再推出7项减税措施,支持创业创新和小微企业发展,决定较大范围下调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明确要确保10月1日起如期将个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并适用新税率表的同时,抓紧按照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要求,明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普通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确保扣除后的应纳税收入起点明显高于5000元,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和标准将动态调整。 对减税降费落实情况,国务院督查组和审计署要加强督查推动,各部门都要从国家大局出发,主动拿出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的措施,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有感受。 刘昆指出,减税政策效应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如部分行业增值税税率从5月1日起下调,国内增值税前5个月平均增速为19.5%,自6月份以来逐渐下降,8月份已降至2.1%。“随着时间推移,企业对减税降费的获得感会有所增强。” “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一分每一厘都应该花到刀刃上,必须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刘昆说,财政部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努力做到“五个全”,即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全监督,让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 刘昆指出,今年以来,中央财政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 在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方面,今年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3.9万亿元,增长10.9%,是近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在资金分配中,重点向中西部等财政困难地区倾斜,增强这些地方的财政保障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方面,今年大幅度增加中央专项扶贫资金,安排了1061亿元,同比增长23.2%,增加部分重点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安排大气、水、土壤三项污染防治资金405亿元,投入力度为近年来最大。 在加强基本民生经费保障方面,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469亿元,安排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6697亿元,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396亿元等,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加大重点领域投入力度方面,刘昆表示,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地方基建支出4094亿元,占年初预算的94.2%,重点用于支持创新驱动、生态环保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对股市如何影响 毕竟在美元加息下,各国为了让本币保值稳定,都要跟加息,而我国央行却没有跟随。西南证券宏观团队认为,央行降准体现货币政策独立性,经济下行压力下宽松货币政策将持续。在外部利率攀升和美元升值环境下央行继续降准,显示央行坚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以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为主要目标。然而由于宽松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尚未完全打通,短期内经济下行状况不会改变,因而央行宽松的货币环境延续,流动性继续保持充裕状态。短端利率继续保持低位,这意味着长端利率上升空间有限,债市大概率延续震荡态势,无需对外部利率上升过于恐慌。 熊园认为,降准有助于缓解短期下跌压力,在预期内客观上会提振市场信心,从以往经验来看,对银行股、金融股、地产股带来提振。 相比于降准客观上对市场带来短期流动性外,减税降费是结结实实的利好。 国联证券分析师张晓春指出,减税利好信号,有利于稳定并改善市场预期,对冲经济带来的风险,削减对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企业利润端的影响,长期来看有望提振A股表现。 财政部进一步完善减税、抵税制度,在企业层面,要以更大力度通过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激发市场活力,不仅要坚决落实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坚决制止给企业增加新的负担,还要研究明显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针对新的个人所得税法,推出了个人在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普通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太平洋宏观分析师魏涛预计,明年实施更大减税政策的概率较大。首先要把握“总量不变,结构调整”的原则。其次,要配合政策调整的大方向,是扩内需还是降成本。增值税从税收增长叠加“简并税档”的方向考虑,继续缩小级距是增值税税率调整更为合理的选择。因此,16%的一档及10%的一档税率继续下调1个百分点可能性更大,根据测算,对应减税规模约为3300亿左右。企业所得税从国际税收竞争的角度考虑,也有可能下调1-3个百分点,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测算,将减轻企业负担1200-3600亿左右。实际减税规模应更大。[详情]

央行降准释放7500亿增量资金 为中小企融资需求解渴
央行降准释放7500亿增量资金 为中小企融资需求解渴

  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解渴” 央行降准释放7500亿元增量资金 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李国辉 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中期借贷便利。 这是今年年初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及4月份和7月份降准后的第四次降准。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陈健恒表示,此次降准背后是近期经济数据走弱、银行负债端成本较高、宽信用难以有效传导以及国庆期间海外股市大跌等多重因素叠加。 “降准是当前货币政策的恰当选择。”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从最近的GDP、工业增加值等实体经济指标来看,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前期金融去杠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受到不小的压力,加之高成本融资方式受阻后,表内信贷定价难以覆盖部分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银行业普遍风险偏好趋于谨慎甚至保守,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下降较为明显。当前银行业存款增速持续低于贷款增速,两者差距已近5个百分点,对银行信贷能力带来制约。而结构性流动性工具给予银行更多的是流动性缺口调剂作用,当缺乏更长期稳定的流动性来源时,银行的信贷投放以及风险偏好难有明显改观。降准则是改善银行体系负债状况、为银行提供长期无成本资金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适度调低准备金率是当前货币政策的恰当选择。 发力支持实体经济融资 本次降准的宏观背景,是实体经济增长仍然面临压力。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表示,从GDP增速、工业增加值和PMI指标来看,当前实体经济确实面临一定下行压力,而在金融收缩阶段,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微观经济主体的融资渠道收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M2增速和社会融资增速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与前一次降准类似,此次降准主要目标在于通过降准置换本月约4500亿元到期的MLF。置换后将释放大约7500亿元流动性,对冲到期MLF后,仍有一定余量可兼顾10月下旬的税期和跨月流动性缺口。明明认为,本次降准仍然以满足融资需求为目的,并非大水漫灌。连平也认为,就净投放量角度看,货币政策并不存在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和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和推动信贷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连平进一步表示,降准置换MLF后,不仅缓解了部分银行负债端流动性缺口压力,通过负债成本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端定价和信贷投放的积极性,最终有利于控制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和增强企业融资可得性。 对比4月份和6月份的降准,此次降准释放的7500亿元资金将超过前两次净投放规模。陈健恒表示,大中型银行降准释放的资金或对冲MLF的到期,因此释放的额外资金或主要集中在未参与到MLF投放的城商行和农商行。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央行收短放长,逆回购操作减少,流动性投放以MLF和降准为主,导致MLF的存量规模持续上升。”陈健恒表示,9月份MLF高达53830亿元,此次降准对冲10月份的MLF到期后,MLF余额仍有49315亿元,仍然居历史高位。综合来看,预计10月份货币市场利率会有小幅下行,但幅度不会很大。 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有限 国庆长假期间,海外市场股债大跌,美元对包括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在内的广泛货币升值。对于此次降准,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其背后的一个考虑是对冲国庆期间全球市场波动对国内经济市场形成的冲击。 对于降准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连平表示,由于本次降准置换MLF后净投放的国内流动性规模适度,更多的是弥补相应的流动性缺口,并不会造成利率显著走低,因而不会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明明认为,本次降准仍然是实质中性的货币政策操作,而央行也不排除使用其他必要措施稳定市场预期,维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随着美国持续加息,中美利差进一步缩小。陈健恒表示,货币政策在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和稳定汇率层面需要进行权衡和兼顾。 谢亚轩表示,今年以来的四次降准合计降准约3个百分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放松。从历史数据来看,GDP平减指数急剧下行至零附近似乎才对应货币政策放松条件的成熟,而今年二季度GDP平减指数仍高达2.8%,且下降幅度温和。谢亚轩认为,上述几次降准均属于中性操作,其所带来的基础货币释放,将为其他方式(如央行对银行债权的减少)所回笼对冲。 “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可能仍然保持稳健,保持宏观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而不是过量灌水。”连平表示,货币政策的重心会放在引导和调整流动性流向,支持小微、民营和创新型企业,以提高政策有效性。未来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逆向调整的空间,以适应形势变化和实体经济及金融市场需要。 考虑到今年三季度信用债违约事件依然频发,社会融资和经济数据走弱,陈健恒强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简单的货币政策趋松更为关键,包括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财政政策发力等。“尤其是财政政策需要提升力度,通过减税或者增加支出方式改善实体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才有可能看到新一轮的信用扩张。”陈健恒说。[详情]

央行年内第四次降准 释放7500亿增量资金
央行年内第四次降准 释放7500亿增量资金

  央行降准 释放7500亿增量资金 每经记者 向江林 实习记者 唐如钰 实习编辑 廖 丹 10月7日,央行宣布,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是央行2018年以来的第四次降准。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此次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 “本次降准既是央行为优化流动性结构的中性操作,也是为应对国庆期间全球主流权益市场‘债股双杀’所带来的冲击,旨在维护国内资本市场的稳定。”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联席首席宏观分析师罗云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年内第四次降准 此次降准幅度达到1个百分点,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 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强调,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而余下资金则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罗云峰分析称,央行选择在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宣布降准主要出于两大考量:其一是为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而展开的货币政策中性操作。与今年前几次定向降准的目的并无明显区别,货币政策基调仍难见宽松。其二则是为应对9月28日以来海外主要股债市场波动所带来的潜在冲击,旨在维护节后国内资本市场的稳定。 StockQ数据显示,9月28日至10月5日,MSCI全球指数、MSCI美国指数分别累计下跌1.49%和1.06%,香港恒生指数累计下跌4.38%。同时,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累计下跌1.40%。 罗云峰表示,在外围市场波动明显的情况下,央行早于市场预期降准亦是为了维护国内债股两市的稳定。不过,央行此次操作仍属于“对冲性”降准,旨在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短期内货币政策仍难见宽松。 “7500亿的增量资金虽高于市场预期,但伴随10月中旬MLF和国库现金定存等的到期,市场资金面不会出现大波动,央行此举仍旨在‘缩短放长’,引导银行信贷流向。”一位银行业资深从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银根并没有放松 除对冲外围市场冲击,利好节后开盘的A股之外,此次降准也将减轻商业银行负债压力,引导银行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最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指出,央行再次采取降准置换MLF,既可拉长资金的期限结构,也有助于压缩期限利差;持续的降准,最终会有助于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压缩信用利差,改善民营企业融资条件。 对于人民币汇率,央行表示,此次降准不会加大其贬值压力。 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强调,此次降准弥补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优化了流动性结构,但银根并没有放松,市场利率是稳定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适度的,不会形成贬值压力。 同时,此次降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更加巩固。作为大型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出口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中国经济以内需为主,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较为完善,进口依存度适中,人民币汇率有充足的条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华泰证券宏观李超团队认为,中美货币政策出现边际分化是大概率事件,美联储加息操作以及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不会成为制约央行货币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此次降准或开启了央行降准通道,未来大概率会有后续降准操作。[详情]

央行年内四次降准:4月曾采取相同办法 并非全面宽松
央行年内四次降准:4月曾采取相同办法 并非全面宽松

  央行年内第四次降准 释放7500亿元增量资金 ⊙记者 李丹丹 张琼斯 ○编辑 陈羽 在“十一”假期最后一天,人民银行宣布从本月15日起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为长假后的市场送上一份流动性“大礼包”。 虽为“大礼包”,但绝非大水漫灌。降准释放的资金一则偿还中期借贷便利(MLF),优化流动性结构,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则对冲本月中下旬的税期,弥补跨月流动性缺口。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强调,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也不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压力。 这已经是年内第四次降准。展望下一阶段,分析人士认为,在稳健中性的基调下,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预调微调的空间,注重定向调控,支持小微、民营和创新型企业,以提高政策有效性。 自2018年10月15日起,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置换当日到期的MLF。 这种操作手法并非首次。今年4月人民银行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下调上述各类银行存准率1个百分点,同日这些银行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的MLF。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资金,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虽然有数量可观的增量资金释放出来,但是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变化并不大。上述负责人表示,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余下资金则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 从这个角度观察,货币政策并不存在大水漫灌的情形。上述负责人强调,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本次降准的政策立场相对中性,具有预调微调的特点,不是转向性的全面宽松。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当前,随着信贷投放的增加,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也在增长。此时适当降低法定存准率,置换一部分人民银行借贷资金,能够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同时,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上述负责人指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对于银行而言,准备金调降与结构性流动性工具循环续作这两种流动性注入方式,最本质的区别是前者无资金成本,而后者有。因此,降准置换MLF后,不仅仅缓解了部分银行负债端流动性缺口压力,还通过降低负债成本,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银行资产端定价和信贷投放的积极性,最终有利于控制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增强企业融资可得性。 盘点今年货币政策操作,降准这一工具已经使用四次。“当下我国准备金率的操作空间相对较大,适度调低准备金率是当前货币政策恰当的选择。”连平评价说。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取向虽然未变,但是具体操作上会否有进一步动作?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指出,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9月底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指出,高度重视逆周期调节。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货币政策的重心会放在引导和调整流动性流向,支持小微、民营和创新型企业,以提高政策有效性。未来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逆向调整的空间,以适应形势变化和实体经济及金融市场需要。”连平预计。 邢自强认为,在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方面,降准只是目前采取的众多预调微调政策中的一步,要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问题,需要一揽子政策,而不只是货币政策。[详情]

央行年内第四次降准 专家称年底汇率破7概率极小
央行年内第四次降准 专家称年底汇率破7概率极小

  央行年内第四次降准助力实体融资 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取向未变 来源:经济参考报 长假末尾,预期中的降准如期而至。10月7日,央行宣布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央行有关负责人还特别强调,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这将是今年以来央行第四次实施降准。而此次降准与前一次类似,主要目标在于通过降准置换本月即将到期的MLF。“准备金调降与结构性流动性工具循环续作两种流动性注入方式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最本质的区别即是前者无资金成本,而后者有,尽管较同期限的市场拆入资金价格稍低。因此,降准置换MLF后,不仅仅缓解了部分银行负债端流动性缺口压力,还通过负债成本降低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端定价和信贷投放的积极性。最终则有利于控制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和增强企业融资可得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此次降准1个百分点较上一次降准的0.5个百分点力度更大。不过,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庆长假期间,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多次跌破6.90关口,不少市场人士也担心此次降准将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央行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本次降准弥补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优化了流动性结构,银根并没有放松,市场利率是稳定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适度的,不会形成贬值压力。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表示,在美联储继续加息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放松将会继续压缩中美利差,使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基本面上面临贬值压力。“央行的上述表态,一方面说明央行认为国内目标要优先于对外目标,另一方面也说明央行有意愿与能力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维持在特定水平上。逆周期因子的重新引入加强了央行影响中间价的能力,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仍在继续加强,此外央行还保留着外汇储备干预与离岸市场干预的能力。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的概率极小。”张明说。[详情]

小调查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

公布时间

 

生效日期

 

大型金融机构

 

中小金融机构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前

调整后

2007年1月5日

2007年1月15日

9.00%

9.50%

9.00%

9.50%

2007年2月16日

2007年2月25日

9.50%

10.00%

9.50%

10.00%

2007年4月5日

2007年4月16日

10.00%

10.50%

10.00%

10.50%

2007年4月29日

2007年5月15日

10.50%

11.00%

10.50%

11.00%

2007年5月18日

2007年6月5日

11.00%

11.50%

11.00%

11.50%

2007年7月30日

2007年8月15日

11.50%

12.00%

11.50%

12.00%

2007年9月6日

2007年9月25日

12.00%

12.50%

12.00%

12.50%

2007年10月13日

2007年10月25日

12.50%

13.00%

12.50%

13.00%

2007年11月10日

2007年11月26日

13.00%

13.50%

13.00%

13.50%

2007年12月8日

2007年12月25日

13.50%

14.50%

13.50%

14.50%

2008年1月16日

2008年1月25日

14.50%

15.00%

14.50%

15.00%

2008年3月18日

2008年3月25日

15.00%

15.50%

15.00%

15.50%

2008年4月16日

2008年4月25日

15.50%

16.00%

15.50%

16.00%

2008年5月12日

2008年5月20日

16.00%

16.50%

16.00%

16.50%

2008年6月7日

2008年6月25日

16.50%

17.50%

16.50%

17.50%

2008年9月15日

2008年9月25日

17.50%

17.50%

17.50%

16.50%

2008年10月8日

2008年10月15日

17.50%

17.00%

16.50%

16.00%

2008年11月26日

2008年12月5日

17.00%

16.00%

16.00%

14.00%

2008年12月22日

2008年12月25日

16.00%

15.50%

14.00%

13.50%

2010年1月12日

2010年1月18日

15.50%

16.00%

13.50%

13.50%

2010年2月12日

2010年2月25日

16.00%

16.50%

13.50%

13.50%

2010年5月2日

2010年5月10日

16.50%

17.00%

13.50%

13.50%

2010年11月9日

2010年11月16日

17.00%

17.50%

13.50%

14.00%

2010年11月19日

2010年11月29日

17.50%

18.00%

14.00%

14.50%

2010年12月10日

2010年12月20日

18.00%

18.50%

14.50%

15.00%

2011年1月14日

2011年1月20日

18.50%

19.00%

15.00%

15.50%

2011年2月18日

2011年2月24日

19.00%

19.50%

15.50%

16.00%

2011年3月18日

2011年3月25日

19.50%

20.00%

16.00%

16.50%

2011年4月17日

2011年4月21日

20.00%

20.50%

16.50%

17.00%

2011年5月12日

2011年5月18日

20.50%

21.00%

17.00%

17.50%

2011年6月14日

2011年6月20日

21.00%

21.50%

17.50%

18.00%

2011年11月30日

2011年12月5日

21.50%

21.00%

18.00%

17.50%

2012年2月18日

2012年2月24日

21.00%

20.50%

17.50%

17.00%

2012年5月12日

2012年5月18日

20.50%

20.00%

17.00%

16.50%

2015年2月4日

2015年2月5日

20.00%

19.50%

16.50%

16.00%

2015年4月19日 2015年4月20日 19.50% 18.50% 16.00% 15.00%
2015年6月27日 2015年6月28日 18.50% 18.00% 15.00% 14.50%
2015年8月26日 2015年9月6日 18.00% 17.50% 14.50% 14.00%
2015年10月23日 2015年10月24日 17.50% 17.00% 14.00% 13.50%
2016年2月29日 2016年03月01日 17.00% 16.50% 13.50% 13.00%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