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金融 新科技

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行长李若谷
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行长李若谷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09:09
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洪章
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洪章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09:20
于学军:银行业竞争格局更多体现在科技水平上
于学军:银行业竞争格局更多体现在科技水平上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09:39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2021年将批准至少320亿美元贷款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2021年将批准至少320亿美元贷款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09:57
张韶峰:金融改革下半场将从重视流量转为重视风控
张韶峰:金融改革下半场将从重视流量转为重视风控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10:19
李梅:金融科技为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
李梅:金融科技为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10:39
黄金老:掌握了金融科技才能真正做普惠金融
黄金老:掌握了金融科技才能真正做普惠金融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10:57
邱寒:数字化风暴席卷全球 银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邱寒:数字化风暴席卷全球 银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11:38
陈明理:资产证券化是零售类不良资产处置的最佳途径
陈明理:资产证券化是零售类不良资产处置的最佳途径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12:07
车夫:提倡公益金融 创造更大的财富为人类社会服务
车夫:提倡公益金融 创造更大的财富为人类社会服务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11:40
邹炼:中国已成为摩根大通科技投资的关键组成部分
邹炼:中国已成为摩根大通科技投资的关键组成部分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12:59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主持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主持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09:17

金融科技 创新应用

杨再平:信息科技引起金融各方面的颠覆性创新
杨再平:信息科技引起金融各方面的颠覆性创新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13:54
吕仲涛:“智能+”时代 工商银行智慧银行转型思考
吕仲涛:“智能+”时代 工商银行智慧银行转型思考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14:27
民生科技牛新庄:使金融科技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
民生科技牛新庄:使金融科技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14:47
季元:金融科技推动存在组织惯性、人才缺乏两大难题
季元:金融科技推动存在组织惯性、人才缺乏两大难题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15:42
王常成:获客+风控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王常成:获客+风控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15:54
李晓丹:互联网供应链如何赋能金融客户 服务于社会
李晓丹:互联网供应链如何赋能金融客户 服务于社会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16:26
张利钧:金融科技赋能绿色大发展
张利钧:金融科技赋能绿色大发展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16:46
田凤占:把科技人才前置到业务部门 让技术沉到业务
田凤占:把科技人才前置到业务部门 让技术沉到业务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20:09
金晓烨:应用金融科技更多是业务思维的改变
金晓烨:应用金融科技更多是业务思维的改变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20:15
李国平:技术+数据是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的关系
李国平:技术+数据是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的关系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20:15
IBM合伙人范斌主持中国金融科技论坛分论坛
IBM合伙人范斌主持中国金融科技论坛分论坛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20:48

金融科技 智慧融合

李璠:金融服务业将持续开放 金融科技将进一步发展
李璠:金融服务业将持续开放 金融科技将进一步发展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22:09
陈芳:通过更智能的企业提供更智能的产品
陈芳:通过更智能的企业提供更智能的产品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22:12
林磊明:科技是解决金融痛点的“有力的手术刀”
林磊明:科技是解决金融痛点的“有力的手术刀”

新浪财经|2019年06月01日  14:26
张红军:开源网络空间情报赋能金融风险防控
张红军:开源网络空间情报赋能金融风险防控

新浪财经|2019年06月01日  14:19
金融壹账通CTO黄宇翔:互联网银行有三大特点
金融壹账通CTO黄宇翔:互联网银行有三大特点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22:10
王梦寒:区块链推动建立开放与共享的新金融体系
王梦寒:区块链推动建立开放与共享的新金融体系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22:11
林建明:深耕科技打造金融创新引擎
林建明:深耕科技打造金融创新引擎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20:29
郭光:对人群进行风险建模的方法和途径
郭光:对人群进行风险建模的方法和途径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21:02
时维:人工智能在信用风险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浅层尝试
时维:人工智能在信用风险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浅层尝试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21:13
靳淑娴:联通致力于赋能金融科技 给金融科技添砖加瓦
靳淑娴:联通致力于赋能金融科技 给金融科技添砖加瓦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21:18
和君纵达数据张光远:AI赋能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和君纵达数据张光远:AI赋能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新浪财经|2019年05月31日  22:08
黄连金:需要设计一套代替美金的国际清结算单元
黄连金:需要设计一套代替美金的国际清结算单元

新浪财经|2019年06月03日  16:51

参会嘉宾

议程安排

  • 5月31日

  • 08:30-12:00

    主旨演讲环节:
    主题:新时代 新金融 新科技

    13:30-17:30

    主题演讲及圆桌对话环节:
    议题1:金融科技 智慧融合
    AI加持,技术创新构建金融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
    大数据、云计算与AI技术在金融科技的应用
    区块链如何赋能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驱动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

    议题2:金融科技 创新应用
    智慧银行与数字化银行创新应用
    “保险+科技”再造互联网保险科技新业态
    新时代 新租赁 新发展
    金融科技开启财富管理新模式,助推不良资产处置服务“全链条”升级

最新新闻

百融云创张韶峰:金融科技是建立信用体系的不二选择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6月05日 14:52
黄连金:需要设计一套代替美金的国际清结算单元
黄连金:需要设计一套代替美金的国际清结算单元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委会首席安全专家区块链(深圳)研究开发中心首席科学家黄连金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实录: 黄连金:我提出金融的3个主要任务是支付,资本分配和风险控制。在每一个方面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都可以赋能。 比如,在跨境支付领域,区块链的实时结算能力是目前SWIFT和其他清结算系统没有到。目前国际贸易清结算主要还是用美金。美金的霸权地位可能成为美国在国际贸易战的重要武器。国际贸易需要设计一套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代替美金的国际清结算单元, Facebook 和 JPM 目前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是毕竟他们是美国的公司,他们做的项目对于区块链整体发展有好处,但是对于代替美金,发展新的国际结算单元没有有太大的贡献。建议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尽快投入研发。 在资本分配方面,区块链的金融属性和可以向全世界融资,并且拉投资人在最早期接触优秀的项目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作一个比喻,传统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可以说是马车的速度,区块链融资是汽车的速度。汽车比马车快,容易出事故。但是汽车本身作为工具没有错。这也是为什么开汽车需要驾驶证,驾驶员不能喝酒的原因。因为汽车太快,比较危险,就停止使用汽车毕竟不是一个办法。所以监管创新是需要跟上技术创新。 目前国内在讲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主要是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确实,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效率。效率高,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就快。但是,目前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没有解决。蚂蚁金服做了一些贡献,他们有310的给小微网商融资的项目。3表示3分钟在网上申请,1表示1秒种到账,0表示0人工处理。他们不需要财务报表,不需要抵押,他们靠的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做贷款的决定。这个比我在1998年在美国作为技术负责人做的Small Business Lending (小型企业)贷款系统是一个进步。那个时候,我们的系统必须利用美国的企业信用系统 Dun and Bradstreet 和 Lexisnexis 进行分析,并且网上提供财务报表数据,这样我们设计的贷款风险管理系统才能实时做出贷款的决定。但是,蚂蚁金服的310系统或者我以前在美国开发的小型公司的贷款风险管理系统也好,都有一个问题。就是贷款的额度有限, 蚂蚁金服的额度好像是10万人民币以下。我在美国设计的系统的贷款额度在3万美金以下。都不能满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要求。这个需要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 最后,从风险管理来说,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和不可篡改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进行结合,可以大大提高风控的能力。[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6月03日 16:51
上海利普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史国琴
上海利普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史国琴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上海利普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史国琴出席并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6月03日 09:41
贵州赖氏酒业有限公司张厚毅
贵州赖氏酒业有限公司张厚毅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贵州赖氏酒业有限公司张厚毅出席并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6月03日 09:40
厦门富润万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吴镛钊
厦门富润万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吴镛钊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厦门富润万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吴镛钊出席并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6月03日 09:39
SIG国际金融集团副总裁李鹏飞
SIG国际金融集团副总裁李鹏飞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SIG国际金融集团副总裁李鹏飞出席并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6月03日 09:38
SIG国际金融集团执行董事颜家宇
SIG国际金融集团执行董事颜家宇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SIG国际金融集团执行董事颜家宇出席并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6月03日 09:38
SIG国际金融集团董事长金广武
SIG国际金融集团董事长金广武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SIG国际金融集团董事长金广武出席并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6月03日 09:36
刘李胜:当前国际形势下企业如何成功赴境外上市
刘李胜:当前国际形势下企业如何成功赴境外上市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著名的资本市场及境内外上市专家刘李胜出席并演讲,主题为:当前国际形势下企业如何成功赴境外上市。 什么样的企业最适合于境外上市?刘李胜称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企业已经具备境内上市条件,但由于排队等其他原因,特别是窗口指导、市场不好时流量控制、节奏控制等因素,导致上市速度很慢,这样的企业可以选择境外上市。 第二种是企业在短期内满足不了境内上市的条件,比如经营历史、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等达不到规定的发行上市标准,特别是盈利不符合市场流行的潜在标准,境内券商不愿意保荐,批准上市难度很大,以及股东人数超过了200人,有特殊投票权(不是一股一票)安排且境内不能接受,等等,这样的企业可以选择适合的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 第三种是企业属于外向型的,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主要是出口,市场就在境外地区,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也在境外,这样的企业可优先选择境外上市。 第四种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境外收购兼并和整合资源,到境外建立科技和产品研发开发中心,到境外合作和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的,这类企业也很适合境外上市。 第五种是实施先境外,后境内,或境外多地上市战略的企业,这样做的好处是:企业先在境外上市后,等境内资本市场慢慢成熟,与国际市场接轨,再回来上市。 第六种是企业盘子太大,需要发行股票量太多,有相当比例是存量发行,境内市场一下子难以承受,或难以达到理想的价位,这样的企业也需要选择境外上市。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刘李胜: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各位交流我对当前国际形势下企业境外上市的一些看法。题目是“当前国际形势下企业如何成功赴境外上市”,主要讨论三个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企业还要不要赴境外上市? 当前有关国家和地区贸易摩擦仍在进行,背后有深层的一系列原因,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得错综复杂,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挑战,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中国企业还要不要赴境外上市呢?我们看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宣布,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坚定不移进一步扩大开放,开放就包括“走出去”和“引进来”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受这一政策支持和鼓励,各地政府都出台了鼓励企业境内外上市的扶持和奖励措施,包括财税和资金支持等。 境外上市的必要性,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一是目前我们的外汇资金比较短缺,除贸易战逐步改变贸易顺差会减少外汇收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么多年我们的货币超发,当前和今后一个重要任务是结构性金融去杠杆,企业、居民部门、政府融资平台要去还款,资金链会变得紧张起来。房地产业也吸附了大量资金,抑制了对实体企业的投资,当然也抑制了个人和家庭的消费。如果企业能够扩大融资增加净资本,无论境内资本和境外资本,就相应降低了资产负债率,达到去杠杆效果。所以,要改变资金相对多、资本绝对少的局面。 二是中国许多大银行近几年来做了许多“内保外贷”,以便支持跨境并购。仅2017年跨境并购案就达866家,金额达1419.2亿美元,几年过去了,可境外并购公司并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境外银行的外币本金和利息,需要跨境“债转股”。因此,选择好的境内公司到境外上市,境外并购公司用出去的资金购买境内企业的境外公司发行的股票,境内银行的投资公司将人民币借给境外上市公司的境内运营实体使用,境外上市公司用每年的盈利来偿还境内银行的负债,就成为一种简化的货币互换方式,既不需要把人民币调出去,也不需要把外汇调入境内使用。 三是境外各证券交易所和资本市场依然重视中国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抱有信心,对巨大的经济体和市场容量,对新旧动能快速转化,对高科技、成长性好的企业依然青睐。它们在履行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发行上市制度前提下,不可避免地会采取“邀请制”,对它们看好的企业发出建议和劝说去上市。有好几家境外证券交易所的人士就对我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希望能多推荐好的企业给他们。境外各个证券交易所的竞争格局没有改变。 有专家提示和建议,在贸易战背景下,中国企业去交战激烈的国家上市,会有很大的风险。这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其实,就是不打贸易战,中国企业境外上市,也不能触碰任何一个国家以国家安全为名的高压线。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愿意让你的企业在它的国家和地区筹到钱,然后发展起来,再与它竞争。凡是涉及到境外国家和地区安全、不利于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法律道德禁止的产业和企业,对正处于贸易争端和调查中的企业,对境外上市都要保持谨慎的态度,这一点需要事先进行严格的评估。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相关国家对中国企业前往境外上市的政策法规动向。当然,对企业来说,要尽可能把握市场机遇,不能太过保守,错失上市良机,毕竟“过了河才是神仙”。 第二个问题:什么样的企业最适合于境外上市? 原则上讲,凡是在境内暂时上不了的、而可能被境外市场所接受的企业,都适合于境外上市。许多时候,在企业的发展中,需要走迂回的路线,先境外上市,待条件成熟后,再境内上市,或两地上市。我在许多场合讲过这些问题,再提示一下。 第一种是企业已经具备境内上市条件,但由于排队等其他原因,特别是窗口指导、市场不好时流量控制、节奏控制等因素,导致上市速度很慢,这样的企业可以选择境外上市。这一类企业由于已经符合境内上市条件,那么在上市前和上市后,都是能够筹到资金的。如果一味地等待,即使等到能够上市时,市场环境也可能发生了变化,项目也落后了,失去了发展机会。 第二种是企业在短期内满足不了境内上市的条件,比如经营历史、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等达不到规定的发行上市标准,特别是盈利不符合市场流行的潜在标准,境内券商不愿意保荐,批准上市难度很大,以及股东人数超过了200人,有特殊投票权(不是一股一票)安排且境内不能接受,等等,这样的企业可以选择适合的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 第三种是企业属于外向型的,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主要是出口,市场就在境外地区,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也在境外,这样的企业可优先选择境外上市。境外上市后,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知名度,接受境外投资人检验,境外投资者卖你的产品,通常也愿意买你的股票,会有比在境内上市更好的效果。我们许多企业已经有这方面的经验。 第四种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境外收购兼并和整合资源,到境外建立科技和产品研发开发中心,到境外合作和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的,这类企业也很适合境外上市。比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与德意志交易所联合成立的中欧国际交易所,就很欢迎希望在欧洲并购的境内企业去上市,包括已上市的和未上市的。去年8月,青岛海尔成为境内A股上市公司第一家在中欧国际交易所发行D股的上市公司。 第五种是实施先境外,后境内,或境外多地上市战略的企业,这样做的好处是:企业先在境外上市后,等境内资本市场慢慢成熟,与国际市场接轨,再回来上市。现在上市是障碍的,随着法规的完善和修订,以后不一定还是障碍,不耽误企业发展时间。另外,先在一家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后,再通过介绍方式第二上市,这样批准就很容易,也不需重复耗费更多上市费用。 第六种是企业盘子太大,需要发行股票量太多,有相当比例是存量发行,境内市场一下子难以承受,或难以达到理想的价位,这样的企业也需要选择境外上市。比如,马云的阿里巴巴、刘强东的京东商城等,还有许多体量大且没有利润,而且筹资量很大的企业,都需要先到境外发行上市,然后伺机境内再上市。比如,境内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科创板,就接受境外大型科创红筹企业通过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上市,财务指标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100 亿元,或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50 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 5 亿元。 第三个问题:如何把自己的企业打造成高质量的境外上市公司? 根据境内外资本市场的经验,我研究了许多境外上市公司案例,认为主要有五个问题,需要大家了解和认识,最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 首先,要使企业尽可能具有“独角兽”和“隐形冠军”的基因。独角兽企业在国际上通常是指估值10亿美元以上、成立不到10年的初创企业,被视为新经济的风向标。“隐形冠军”是几乎不为外界所关注,而在细分市场占据很大份额的市场领袖,它们有着独特的竞争策略,专注于某个市场领域深耕细作。企业从创立之始就要争取具备这四种基因:(1)有好的创始人,好的管理团队,好的股权结构和股东结构,还要有好的激励约束机制。(2)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当然,互联网是广义的,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产业+互联网,或互联网+产业。(3)有把供需双方有效连接的平台,而不单纯是制造产品,而是能够组织、连接、拓展市场,通过平台提供更好的全面服务。(4)把过去的战略联盟变成生态环境,让产业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与自己变成相互依赖的生命共同体,谁离开谁都不能存活。 其次,企业要重视突出主营业务,而不是为了拼凑利润,把各种业务混搭。主营业务突出按国内标准是指该项业务收入占整个收入的7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应当是高质量的收入,而不是主要靠非经常性损益。为此,企业要切实转型升级,“瘦身强体”,由重资本向更灵活的轻资本转化;由规模管理向质量管理转化;由靠政府补贴向市场独立运营转变(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由“三低”(低劳动力成本、低资源成本、低附加值)向“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企业转变。科技创新关键是要瞄准填补国际空白和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是“杀手锏”,而不是简单地在概念上向六大科技创新行业靠拢。 再次,要更加重视科研和开发经费的投入,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国际投资人目前对境外上市企业有独特的估值标准,越来越重视企业科研投入、收入、净利润、净资产、市值等综合指标,不再单纯以利润多少作为估值的唯一标准。一家企业的价值首先体现在行业是否正确,第二看已花了多少钱来研发开发,第三看未来市场和盈利空间大小。这个判断标准与市场进化程度和投资人成熟度有密切的关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决不是一句空话,关键是看上市公司科研和开发投入。美国上市公司平均每家科研费用为2亿多美元,中国上市公司平均每家为1亿元人民币,二者相差十多倍。美国股市在19世纪70年代,股指也一直徘徊在1000点,直到80年代后增大企业科研投入,进行科技创新,股指才涨起来。股票价格、市盈率与科技投入有密切关系,有人把它称为“市研率”和“含技量”。 复次,要重视资本价值提升,也就是市场价值管理。这涉及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内在素质两个方面。经过2008年以来的全球新一轮金融危机,国际投资者对境内外上市公司识别和估值趋于谨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从来不乏造假者,包括财务和非财务造假。造假的手法基本有两种:一种是经典式的造假,“扎扎实实做假账,认认真真唱假戏”;另一种是流氓式造假,干脆宣布企业资产被一场灾害毁灭了,一个重要的数字甚至几亿元记账给记错了,给出的理由让投资者哭都哭不出声来。在新形势下,中国企业需要把握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瞄准国际投资人的需求点、关注点和兴奋点,从自己所处的行业、技术、产品和服务特点出发,从质量、品牌、商誉和诚信推介自己,企业老板要用个人的学历证、健康证、信用证介绍自己,取信于国际投资者人,不必再粗俗地简单地包装利润。企业需要一套数学模型把各个真实的方面展示出来,而不是弄一个假大空的宣传性的PPT忽悠别人。现在大家认识到,赚钱的企业不一定值钱,值钱的企业不一定马上赚钱。比如,一些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有巨额的收入而净利润亏损,主要原因就是将盈利用于投资,用于拓展业务和市场。如果停止投资,马上就会有利润,但发展速度和抢占市场的机遇会丧失。这需要上市公司平衡投资者回报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李嘉诚先生说过,一家企业在没有赚钱前,要设法让它值钱。虽然企业还没有开始盈利,但通过完善内部治理和管理,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严格履行信息披露责任,创新业务和拓展市场,承担社会责任等,可以全方位提升企业价值。在引进投资人的时候,能够有合理的定价,估出双方能够接受的比较理想的价格。 最后,企业的各种财务指标要与国际接轨,要着重于满足境内外投资者的需求和偏好。其中要特别突出净资产收益率(股权收益率)。净资产与股东权益是一个概念。我们不能仅看收益的绝对数,还要看每份、每股包含的收益是多少。如果收益绝对数很高,但是资本规模很大,摊薄后每股收益就很低。同时,也不能仅看净利润数额,还要看员工的数量,看每个员工对净利润贡献的大小。如果我们企业的净资本较少,员工数量也少,但创造的净利润额很高,说明我们的企业盈利能力是很强的,在一定时期内会高成长,是很好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非常直观的财务指标,能让投资人直观地理解自己的投资能有多高的回报额和回报率,投资人以它的排序来判断质优股、潜力股和垃圾股,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的目标是要做一家为投资人负责,让投资者满意的上市公司。 还有许多方面,由于时间关系,就讲在这里。祝大家心想市成!谢谢各位![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6月03日 09:21
林磊明:科技是解决金融痛点的“有力的手术刀”
林磊明:科技是解决金融痛点的“有力的手术刀”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建信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林磊明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科技是解决金融痛点、难点问题的“有力的手术刀”。 一方面,科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手段,能够让传统金融模式自己消失于无形中,自己把整个金融服务带入到社会生态领域中。 另一方面,科技给金融带来的不仅是新产品或者新工具,而是能够带动金融去影响整个社会模式和大众生活模式。 以下为演讲实录: 林磊明:谢谢大家。刚才黄总介绍说,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设立的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这个第一是时间上的第一,并不是要去和其他银行比较,但我们确实也希望能在金融科技领域里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去年4月18日成立,到现在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但确实很多人对我们不是特别了解。建设银行原来有8个开发中心,这8个中心整体转制后形成了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当时有将近2900人平移划转,目前公司人员规模已达到3800余人。从公司目标来看,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希望能激发建设银行整个集团的金融创新活力,为建行未来的发展创造出不同的路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基于建行原来的开发力量,为社会赋能、为同业赋能。 所谓“走一条不同于传统银行发展的路”,是契合了建行集团提出的“开启第二发展曲线”。现在银行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银行未来怎么发展?有很多数据显示,银行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实际上已经被大大小小的金融科技公司所侵蚀,并且这种态势越来越明显。回头看过去的10年,整个社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家对金融这么了解,对科技这么了解。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金融和科技这两个词能走到一起?其实我们之前也看到,互联网及各类新技术出现的时候,已经颠覆了很多行业,包括传统商业、传媒等等,但都不像金融领域那样深刻地受到科技的影响或者引领。其实金融本来就具有数字化属性,银行本质上就是一个数字化的企业,那新技术、数字化对金融银行转型的影响在哪里?金融不同于传媒的地方在于,金融的核心是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说,是在利用或者在消除信息不对称。而我们现在所说的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很明显地在消除信息不对称,或者是在试图从数据中挖掘出与信息不对称相关的东西。这个过程其实是给金融一个能够更进一步的空间,这就是为什么新技术对金融的深化或者创新孵化的作用,要比其他行业更为强烈一些。 在这个基础上,建设银行去年提出了金融科技发展战略——“TOP+”战略。T(Technology)是技术能力和数据能力,O(Open)是开放,也就是将银行自身的核心能力、自身的业务向社会开放。金融并不是在经济背后,并不是经济的最后一个点,但原来金融服务实际上是经济社会各类交易、各类场景的最后一个点,各类交易直到最后一个才来找银行,无论是网点,还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实际上都成为了经济社会交易的最后一个点。要想把银行开到社会经济环境、场景、生态当中去,就要走出去,把自己开放给别人,开放的手段就是靠科技。网点只能靠人走出去,因此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只能靠客户经理上门服务;现在可以通过开放SDK、API的方式,让技术上门服务。P(Platform)是平台,银行主动走出去帮助社会打造生态,在生活、经济、国家治理等方面发挥金融作用,打造一个能连接B端、G端、C端的平台,形成一个共同连接的环境。+是机制与企业文化,要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基础上,再加上机制与企业文化。这就是我们下一步金融科技转型的大思路。 目前,我们最为关心的核心技术就是ABCDMIX(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及其它前沿技术)。其中,人工智能是智能金融的发动机,是一切技术能够更好落地于金融的依托;云计算使得技术和资源能够以弹性灵活的方式得到充分利用,扫除在人工智能落地金融场景过程中的算力障碍,起到了发射器的作用;大数据是智能金融的燃料,它为人工智能不断学习、快速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些技术已经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比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结合得非常紧密,现在人工智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场景,无一不和整个数据积累的程度和数据训练的程度相关。目前我们在营销、客服、交易、风控、投顾和投研、运营等各个方面都有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营销方面,在客户分析和客户画像、产品推介等方面,都有相关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的使用。在客服方面效果更为明显了,在十年前,也就是2010年前后,大家都在谈要建立集约化客服中心,充分利用低成本人工去做客服服务;而现在人工服务占比非常低,90%以上都是通过机器人来解决。每一个金融场景都是绝好的新技术试验田,原来大银行为什么做不了普惠金融,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服务能力不足。建行去年上线了“惠懂你”普惠金融服务APP,去年一年时间,建行的普惠金融贷款新增在五大行中占比超过50%。这主要归功于“惠懂你”APP利用征信、工商、税务、海关、司法等公共数据,以及第三方数据平台等外部数据来对小微客户进行画像分析、主动授信、风险识别,并创新了若干种应用场景,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渠道方面,6月份建行在北京有3家5G科技无人银行开业,分别位于清华园、中粮广场、闹市口大街,大家可以去那里看看新技术给银行带来什么样的创新和变化。运营方面,自助设备已经替代了90%以上网点服务,这些自助业务都在后端集中运营。建设银行在集中运营方面运用了大量人工智能新技术,包括智能地识别和处理图像、建立云生产体系等等。 大数据方面,从客户一进银行、甚至还没有进银行开始,一直到我们完成对客户的服务并进行服务跟踪,每个环节、方方面面都是在用数据说话。都说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风控的核心一方面是要建立更好的风控模型,在流程中建立更多风控的识别点;更重要的是数据,要充分利用数据来实现主动的客户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以及集团内整体的客户风险度量等,目前我们已经利用大数据建立了一整套全面、及时、主动的风控体系。依托数据应用,我们还开发了移动“慧视”系统,为各级管理者在手机端提供最关心的经营管理指标,支持管理者决策。 云方面,建行拥有在银行业内规模最大的私有云,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建行云。银行要走出去,意思是银行要进入到生态中。建行最早做的生态是住房租赁生态,在这个生态里把各方参与者,包括租房者、房东、政府管理机构等各个相关方纳入到平台中,在这个平台内为各方参与者提供相应的数据,提供相应的金融的产品,提供相应的风险防范等等。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进入到养老、交通、社区、医疗、教育甚至军队这些领域,每个领域都是一个大生态。我们想通过生态的建设,来达成整个金融服务能够走出去、在解决社会痛点的同时完成相应的金融服务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希望我们不是在一个点上进行建设,而是能建设出一个全流程的生态、一个大数据的生态。这些生态建设都是建立在我们建行云的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之上的。 我们建行集团的田国立董事长说,要用金融“温柔的手术刀”解决社会痛点和民生难点,我认为科技是解决金融痛点、难点问题的“有力的手术刀”,三者是互相关联、紧密联系的。科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手段,能够让传统金融模式自己消失于无形中,自己把整个金融服务带入到社会生态领域中。科技给金融带来的不仅是新产品或者新工具,而是能够带动金融去影响整个社会模式和大众生活模式。 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6月01日 14:26
百融云创张韶峰:金融科技是建立信用体系的不二选择
百融云创张韶峰:金融科技是建立信用体系的不二选择

  百融云创CEO张韶峰:金融科技是建立信用体系的不二选择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杨虹报道 在今年的京交会上,金融科技再次成为热门话题。百融云创CEO张韶峰表示,目前,我国的征信数据大概覆盖了4亿人,还不足以支撑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求,因此还需要借助更为广泛的、依托大数据的社会信用体系。两种信用体系高度结合,才能夯实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因此,金融科技是建立中国信用体系的不二选择。 张韶峰认为,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它以信用制度为核心,通过对个人和企业失信行为的记录、揭露、传播、预警等功能,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信用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惩戒失信行为,褒扬诚实守信。 如何让金融科技更好地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服务?张韶峰说,“对金融科技而言,不仅面临金融强监管,还面临科技的强监管,合规经营是金融科技企业展业的前提,合规能力将成为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一大核心竞争力。”在他看来,金融科技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安全的挑战。金融科技日益繁荣,其支撑的金融业务架构和上层应用更是日趋复杂,处理的数据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金融科技需要实现对大量存储设备的高效管控,对海量信息进行高速、精准的运算,实时防控各种各样的网络攻击,确保用户信息得到保护,让科技金融的服务更加安全。 另一方面是风险管理的挑战。随着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和金融科技的广泛运用,金融科技公司已经从单纯的金融机构供应商发展为与金融机构的多方面交互合作。这就要求金融科技公司持续有效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详情]

黄连金:需要设计一套代替美金的国际清结算单元
黄连金:需要设计一套代替美金的国际清结算单元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委会首席安全专家区块链(深圳)研究开发中心首席科学家黄连金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实录: 黄连金:我提出金融的3个主要任务是支付,资本分配和风险控制。在每一个方面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都可以赋能。 比如,在跨境支付领域,区块链的实时结算能力是目前SWIFT和其他清结算系统没有到。目前国际贸易清结算主要还是用美金。美金的霸权地位可能成为美国在国际贸易战的重要武器。国际贸易需要设计一套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代替美金的国际清结算单元, Facebook 和 JPM 目前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是毕竟他们是美国的公司,他们做的项目对于区块链整体发展有好处,但是对于代替美金,发展新的国际结算单元没有有太大的贡献。建议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尽快投入研发。 在资本分配方面,区块链的金融属性和可以向全世界融资,并且拉投资人在最早期接触优秀的项目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作一个比喻,传统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可以说是马车的速度,区块链融资是汽车的速度。汽车比马车快,容易出事故。但是汽车本身作为工具没有错。这也是为什么开汽车需要驾驶证,驾驶员不能喝酒的原因。因为汽车太快,比较危险,就停止使用汽车毕竟不是一个办法。所以监管创新是需要跟上技术创新。 目前国内在讲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主要是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确实,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效率。效率高,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就快。但是,目前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没有解决。蚂蚁金服做了一些贡献,他们有310的给小微网商融资的项目。3表示3分钟在网上申请,1表示1秒种到账,0表示0人工处理。他们不需要财务报表,不需要抵押,他们靠的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做贷款的决定。这个比我在1998年在美国作为技术负责人做的Small Business Lending (小型企业)贷款系统是一个进步。那个时候,我们的系统必须利用美国的企业信用系统 Dun and Bradstreet 和 Lexisnexis 进行分析,并且网上提供财务报表数据,这样我们设计的贷款风险管理系统才能实时做出贷款的决定。但是,蚂蚁金服的310系统或者我以前在美国开发的小型公司的贷款风险管理系统也好,都有一个问题。就是贷款的额度有限, 蚂蚁金服的额度好像是10万人民币以下。我在美国设计的系统的贷款额度在3万美金以下。都不能满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要求。这个需要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 最后,从风险管理来说,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和不可篡改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进行结合,可以大大提高风控的能力。[详情]

上海利普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史国琴
上海利普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史国琴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上海利普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史国琴出席并演讲。[详情]

贵州赖氏酒业有限公司张厚毅
贵州赖氏酒业有限公司张厚毅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贵州赖氏酒业有限公司张厚毅出席并演讲。[详情]

厦门富润万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吴镛钊
厦门富润万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吴镛钊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厦门富润万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吴镛钊出席并演讲。[详情]

SIG国际金融集团副总裁李鹏飞
SIG国际金融集团副总裁李鹏飞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SIG国际金融集团副总裁李鹏飞出席并演讲。[详情]

SIG国际金融集团执行董事颜家宇
SIG国际金融集团执行董事颜家宇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SIG国际金融集团执行董事颜家宇出席并演讲。[详情]

SIG国际金融集团董事长金广武
SIG国际金融集团董事长金广武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SIG国际金融集团董事长金广武出席并演讲。[详情]

刘李胜:当前国际形势下企业如何成功赴境外上市
刘李胜:当前国际形势下企业如何成功赴境外上市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著名的资本市场及境内外上市专家刘李胜出席并演讲,主题为:当前国际形势下企业如何成功赴境外上市。 什么样的企业最适合于境外上市?刘李胜称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企业已经具备境内上市条件,但由于排队等其他原因,特别是窗口指导、市场不好时流量控制、节奏控制等因素,导致上市速度很慢,这样的企业可以选择境外上市。 第二种是企业在短期内满足不了境内上市的条件,比如经营历史、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等达不到规定的发行上市标准,特别是盈利不符合市场流行的潜在标准,境内券商不愿意保荐,批准上市难度很大,以及股东人数超过了200人,有特殊投票权(不是一股一票)安排且境内不能接受,等等,这样的企业可以选择适合的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 第三种是企业属于外向型的,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主要是出口,市场就在境外地区,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也在境外,这样的企业可优先选择境外上市。 第四种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境外收购兼并和整合资源,到境外建立科技和产品研发开发中心,到境外合作和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的,这类企业也很适合境外上市。 第五种是实施先境外,后境内,或境外多地上市战略的企业,这样做的好处是:企业先在境外上市后,等境内资本市场慢慢成熟,与国际市场接轨,再回来上市。 第六种是企业盘子太大,需要发行股票量太多,有相当比例是存量发行,境内市场一下子难以承受,或难以达到理想的价位,这样的企业也需要选择境外上市。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刘李胜: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各位交流我对当前国际形势下企业境外上市的一些看法。题目是“当前国际形势下企业如何成功赴境外上市”,主要讨论三个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企业还要不要赴境外上市? 当前有关国家和地区贸易摩擦仍在进行,背后有深层的一系列原因,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得错综复杂,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挑战,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中国企业还要不要赴境外上市呢?我们看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宣布,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坚定不移进一步扩大开放,开放就包括“走出去”和“引进来”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受这一政策支持和鼓励,各地政府都出台了鼓励企业境内外上市的扶持和奖励措施,包括财税和资金支持等。 境外上市的必要性,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一是目前我们的外汇资金比较短缺,除贸易战逐步改变贸易顺差会减少外汇收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么多年我们的货币超发,当前和今后一个重要任务是结构性金融去杠杆,企业、居民部门、政府融资平台要去还款,资金链会变得紧张起来。房地产业也吸附了大量资金,抑制了对实体企业的投资,当然也抑制了个人和家庭的消费。如果企业能够扩大融资增加净资本,无论境内资本和境外资本,就相应降低了资产负债率,达到去杠杆效果。所以,要改变资金相对多、资本绝对少的局面。 二是中国许多大银行近几年来做了许多“内保外贷”,以便支持跨境并购。仅2017年跨境并购案就达866家,金额达1419.2亿美元,几年过去了,可境外并购公司并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境外银行的外币本金和利息,需要跨境“债转股”。因此,选择好的境内公司到境外上市,境外并购公司用出去的资金购买境内企业的境外公司发行的股票,境内银行的投资公司将人民币借给境外上市公司的境内运营实体使用,境外上市公司用每年的盈利来偿还境内银行的负债,就成为一种简化的货币互换方式,既不需要把人民币调出去,也不需要把外汇调入境内使用。 三是境外各证券交易所和资本市场依然重视中国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抱有信心,对巨大的经济体和市场容量,对新旧动能快速转化,对高科技、成长性好的企业依然青睐。它们在履行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发行上市制度前提下,不可避免地会采取“邀请制”,对它们看好的企业发出建议和劝说去上市。有好几家境外证券交易所的人士就对我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希望能多推荐好的企业给他们。境外各个证券交易所的竞争格局没有改变。 有专家提示和建议,在贸易战背景下,中国企业去交战激烈的国家上市,会有很大的风险。这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其实,就是不打贸易战,中国企业境外上市,也不能触碰任何一个国家以国家安全为名的高压线。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愿意让你的企业在它的国家和地区筹到钱,然后发展起来,再与它竞争。凡是涉及到境外国家和地区安全、不利于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法律道德禁止的产业和企业,对正处于贸易争端和调查中的企业,对境外上市都要保持谨慎的态度,这一点需要事先进行严格的评估。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相关国家对中国企业前往境外上市的政策法规动向。当然,对企业来说,要尽可能把握市场机遇,不能太过保守,错失上市良机,毕竟“过了河才是神仙”。 第二个问题:什么样的企业最适合于境外上市? 原则上讲,凡是在境内暂时上不了的、而可能被境外市场所接受的企业,都适合于境外上市。许多时候,在企业的发展中,需要走迂回的路线,先境外上市,待条件成熟后,再境内上市,或两地上市。我在许多场合讲过这些问题,再提示一下。 第一种是企业已经具备境内上市条件,但由于排队等其他原因,特别是窗口指导、市场不好时流量控制、节奏控制等因素,导致上市速度很慢,这样的企业可以选择境外上市。这一类企业由于已经符合境内上市条件,那么在上市前和上市后,都是能够筹到资金的。如果一味地等待,即使等到能够上市时,市场环境也可能发生了变化,项目也落后了,失去了发展机会。 第二种是企业在短期内满足不了境内上市的条件,比如经营历史、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等达不到规定的发行上市标准,特别是盈利不符合市场流行的潜在标准,境内券商不愿意保荐,批准上市难度很大,以及股东人数超过了200人,有特殊投票权(不是一股一票)安排且境内不能接受,等等,这样的企业可以选择适合的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 第三种是企业属于外向型的,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主要是出口,市场就在境外地区,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也在境外,这样的企业可优先选择境外上市。境外上市后,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知名度,接受境外投资人检验,境外投资者卖你的产品,通常也愿意买你的股票,会有比在境内上市更好的效果。我们许多企业已经有这方面的经验。 第四种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境外收购兼并和整合资源,到境外建立科技和产品研发开发中心,到境外合作和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的,这类企业也很适合境外上市。比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与德意志交易所联合成立的中欧国际交易所,就很欢迎希望在欧洲并购的境内企业去上市,包括已上市的和未上市的。去年8月,青岛海尔成为境内A股上市公司第一家在中欧国际交易所发行D股的上市公司。 第五种是实施先境外,后境内,或境外多地上市战略的企业,这样做的好处是:企业先在境外上市后,等境内资本市场慢慢成熟,与国际市场接轨,再回来上市。现在上市是障碍的,随着法规的完善和修订,以后不一定还是障碍,不耽误企业发展时间。另外,先在一家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后,再通过介绍方式第二上市,这样批准就很容易,也不需重复耗费更多上市费用。 第六种是企业盘子太大,需要发行股票量太多,有相当比例是存量发行,境内市场一下子难以承受,或难以达到理想的价位,这样的企业也需要选择境外上市。比如,马云的阿里巴巴、刘强东的京东商城等,还有许多体量大且没有利润,而且筹资量很大的企业,都需要先到境外发行上市,然后伺机境内再上市。比如,境内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科创板,就接受境外大型科创红筹企业通过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上市,财务指标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100 亿元,或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50 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 5 亿元。 第三个问题:如何把自己的企业打造成高质量的境外上市公司? 根据境内外资本市场的经验,我研究了许多境外上市公司案例,认为主要有五个问题,需要大家了解和认识,最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 首先,要使企业尽可能具有“独角兽”和“隐形冠军”的基因。独角兽企业在国际上通常是指估值10亿美元以上、成立不到10年的初创企业,被视为新经济的风向标。“隐形冠军”是几乎不为外界所关注,而在细分市场占据很大份额的市场领袖,它们有着独特的竞争策略,专注于某个市场领域深耕细作。企业从创立之始就要争取具备这四种基因:(1)有好的创始人,好的管理团队,好的股权结构和股东结构,还要有好的激励约束机制。(2)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当然,互联网是广义的,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产业+互联网,或互联网+产业。(3)有把供需双方有效连接的平台,而不单纯是制造产品,而是能够组织、连接、拓展市场,通过平台提供更好的全面服务。(4)把过去的战略联盟变成生态环境,让产业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与自己变成相互依赖的生命共同体,谁离开谁都不能存活。 其次,企业要重视突出主营业务,而不是为了拼凑利润,把各种业务混搭。主营业务突出按国内标准是指该项业务收入占整个收入的7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应当是高质量的收入,而不是主要靠非经常性损益。为此,企业要切实转型升级,“瘦身强体”,由重资本向更灵活的轻资本转化;由规模管理向质量管理转化;由靠政府补贴向市场独立运营转变(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由“三低”(低劳动力成本、低资源成本、低附加值)向“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企业转变。科技创新关键是要瞄准填补国际空白和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是“杀手锏”,而不是简单地在概念上向六大科技创新行业靠拢。 再次,要更加重视科研和开发经费的投入,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国际投资人目前对境外上市企业有独特的估值标准,越来越重视企业科研投入、收入、净利润、净资产、市值等综合指标,不再单纯以利润多少作为估值的唯一标准。一家企业的价值首先体现在行业是否正确,第二看已花了多少钱来研发开发,第三看未来市场和盈利空间大小。这个判断标准与市场进化程度和投资人成熟度有密切的关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决不是一句空话,关键是看上市公司科研和开发投入。美国上市公司平均每家科研费用为2亿多美元,中国上市公司平均每家为1亿元人民币,二者相差十多倍。美国股市在19世纪70年代,股指也一直徘徊在1000点,直到80年代后增大企业科研投入,进行科技创新,股指才涨起来。股票价格、市盈率与科技投入有密切关系,有人把它称为“市研率”和“含技量”。 复次,要重视资本价值提升,也就是市场价值管理。这涉及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内在素质两个方面。经过2008年以来的全球新一轮金融危机,国际投资者对境内外上市公司识别和估值趋于谨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从来不乏造假者,包括财务和非财务造假。造假的手法基本有两种:一种是经典式的造假,“扎扎实实做假账,认认真真唱假戏”;另一种是流氓式造假,干脆宣布企业资产被一场灾害毁灭了,一个重要的数字甚至几亿元记账给记错了,给出的理由让投资者哭都哭不出声来。在新形势下,中国企业需要把握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瞄准国际投资人的需求点、关注点和兴奋点,从自己所处的行业、技术、产品和服务特点出发,从质量、品牌、商誉和诚信推介自己,企业老板要用个人的学历证、健康证、信用证介绍自己,取信于国际投资者人,不必再粗俗地简单地包装利润。企业需要一套数学模型把各个真实的方面展示出来,而不是弄一个假大空的宣传性的PPT忽悠别人。现在大家认识到,赚钱的企业不一定值钱,值钱的企业不一定马上赚钱。比如,一些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有巨额的收入而净利润亏损,主要原因就是将盈利用于投资,用于拓展业务和市场。如果停止投资,马上就会有利润,但发展速度和抢占市场的机遇会丧失。这需要上市公司平衡投资者回报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李嘉诚先生说过,一家企业在没有赚钱前,要设法让它值钱。虽然企业还没有开始盈利,但通过完善内部治理和管理,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严格履行信息披露责任,创新业务和拓展市场,承担社会责任等,可以全方位提升企业价值。在引进投资人的时候,能够有合理的定价,估出双方能够接受的比较理想的价格。 最后,企业的各种财务指标要与国际接轨,要着重于满足境内外投资者的需求和偏好。其中要特别突出净资产收益率(股权收益率)。净资产与股东权益是一个概念。我们不能仅看收益的绝对数,还要看每份、每股包含的收益是多少。如果收益绝对数很高,但是资本规模很大,摊薄后每股收益就很低。同时,也不能仅看净利润数额,还要看员工的数量,看每个员工对净利润贡献的大小。如果我们企业的净资本较少,员工数量也少,但创造的净利润额很高,说明我们的企业盈利能力是很强的,在一定时期内会高成长,是很好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非常直观的财务指标,能让投资人直观地理解自己的投资能有多高的回报额和回报率,投资人以它的排序来判断质优股、潜力股和垃圾股,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的目标是要做一家为投资人负责,让投资者满意的上市公司。 还有许多方面,由于时间关系,就讲在这里。祝大家心想市成!谢谢各位![详情]

林磊明:科技是解决金融痛点的“有力的手术刀”
林磊明:科技是解决金融痛点的“有力的手术刀”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建信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林磊明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科技是解决金融痛点、难点问题的“有力的手术刀”。 一方面,科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手段,能够让传统金融模式自己消失于无形中,自己把整个金融服务带入到社会生态领域中。 另一方面,科技给金融带来的不仅是新产品或者新工具,而是能够带动金融去影响整个社会模式和大众生活模式。 以下为演讲实录: 林磊明:谢谢大家。刚才黄总介绍说,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设立的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这个第一是时间上的第一,并不是要去和其他银行比较,但我们确实也希望能在金融科技领域里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去年4月18日成立,到现在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但确实很多人对我们不是特别了解。建设银行原来有8个开发中心,这8个中心整体转制后形成了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当时有将近2900人平移划转,目前公司人员规模已达到3800余人。从公司目标来看,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希望能激发建设银行整个集团的金融创新活力,为建行未来的发展创造出不同的路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基于建行原来的开发力量,为社会赋能、为同业赋能。 所谓“走一条不同于传统银行发展的路”,是契合了建行集团提出的“开启第二发展曲线”。现在银行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银行未来怎么发展?有很多数据显示,银行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实际上已经被大大小小的金融科技公司所侵蚀,并且这种态势越来越明显。回头看过去的10年,整个社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家对金融这么了解,对科技这么了解。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金融和科技这两个词能走到一起?其实我们之前也看到,互联网及各类新技术出现的时候,已经颠覆了很多行业,包括传统商业、传媒等等,但都不像金融领域那样深刻地受到科技的影响或者引领。其实金融本来就具有数字化属性,银行本质上就是一个数字化的企业,那新技术、数字化对金融银行转型的影响在哪里?金融不同于传媒的地方在于,金融的核心是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说,是在利用或者在消除信息不对称。而我们现在所说的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很明显地在消除信息不对称,或者是在试图从数据中挖掘出与信息不对称相关的东西。这个过程其实是给金融一个能够更进一步的空间,这就是为什么新技术对金融的深化或者创新孵化的作用,要比其他行业更为强烈一些。 在这个基础上,建设银行去年提出了金融科技发展战略——“TOP+”战略。T(Technology)是技术能力和数据能力,O(Open)是开放,也就是将银行自身的核心能力、自身的业务向社会开放。金融并不是在经济背后,并不是经济的最后一个点,但原来金融服务实际上是经济社会各类交易、各类场景的最后一个点,各类交易直到最后一个才来找银行,无论是网点,还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实际上都成为了经济社会交易的最后一个点。要想把银行开到社会经济环境、场景、生态当中去,就要走出去,把自己开放给别人,开放的手段就是靠科技。网点只能靠人走出去,因此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只能靠客户经理上门服务;现在可以通过开放SDK、API的方式,让技术上门服务。P(Platform)是平台,银行主动走出去帮助社会打造生态,在生活、经济、国家治理等方面发挥金融作用,打造一个能连接B端、G端、C端的平台,形成一个共同连接的环境。+是机制与企业文化,要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基础上,再加上机制与企业文化。这就是我们下一步金融科技转型的大思路。 目前,我们最为关心的核心技术就是ABCDMIX(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及其它前沿技术)。其中,人工智能是智能金融的发动机,是一切技术能够更好落地于金融的依托;云计算使得技术和资源能够以弹性灵活的方式得到充分利用,扫除在人工智能落地金融场景过程中的算力障碍,起到了发射器的作用;大数据是智能金融的燃料,它为人工智能不断学习、快速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些技术已经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比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结合得非常紧密,现在人工智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场景,无一不和整个数据积累的程度和数据训练的程度相关。目前我们在营销、客服、交易、风控、投顾和投研、运营等各个方面都有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营销方面,在客户分析和客户画像、产品推介等方面,都有相关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的使用。在客服方面效果更为明显了,在十年前,也就是2010年前后,大家都在谈要建立集约化客服中心,充分利用低成本人工去做客服服务;而现在人工服务占比非常低,90%以上都是通过机器人来解决。每一个金融场景都是绝好的新技术试验田,原来大银行为什么做不了普惠金融,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服务能力不足。建行去年上线了“惠懂你”普惠金融服务APP,去年一年时间,建行的普惠金融贷款新增在五大行中占比超过50%。这主要归功于“惠懂你”APP利用征信、工商、税务、海关、司法等公共数据,以及第三方数据平台等外部数据来对小微客户进行画像分析、主动授信、风险识别,并创新了若干种应用场景,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渠道方面,6月份建行在北京有3家5G科技无人银行开业,分别位于清华园、中粮广场、闹市口大街,大家可以去那里看看新技术给银行带来什么样的创新和变化。运营方面,自助设备已经替代了90%以上网点服务,这些自助业务都在后端集中运营。建设银行在集中运营方面运用了大量人工智能新技术,包括智能地识别和处理图像、建立云生产体系等等。 大数据方面,从客户一进银行、甚至还没有进银行开始,一直到我们完成对客户的服务并进行服务跟踪,每个环节、方方面面都是在用数据说话。都说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风控的核心一方面是要建立更好的风控模型,在流程中建立更多风控的识别点;更重要的是数据,要充分利用数据来实现主动的客户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以及集团内整体的客户风险度量等,目前我们已经利用大数据建立了一整套全面、及时、主动的风控体系。依托数据应用,我们还开发了移动“慧视”系统,为各级管理者在手机端提供最关心的经营管理指标,支持管理者决策。 云方面,建行拥有在银行业内规模最大的私有云,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建行云。银行要走出去,意思是银行要进入到生态中。建行最早做的生态是住房租赁生态,在这个生态里把各方参与者,包括租房者、房东、政府管理机构等各个相关方纳入到平台中,在这个平台内为各方参与者提供相应的数据,提供相应的金融的产品,提供相应的风险防范等等。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进入到养老、交通、社区、医疗、教育甚至军队这些领域,每个领域都是一个大生态。我们想通过生态的建设,来达成整个金融服务能够走出去、在解决社会痛点的同时完成相应的金融服务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希望我们不是在一个点上进行建设,而是能建设出一个全流程的生态、一个大数据的生态。这些生态建设都是建立在我们建行云的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之上的。 我们建行集团的田国立董事长说,要用金融“温柔的手术刀”解决社会痛点和民生难点,我认为科技是解决金融痛点、难点问题的“有力的手术刀”,三者是互相关联、紧密联系的。科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手段,能够让传统金融模式自己消失于无形中,自己把整个金融服务带入到社会生态领域中。科技给金融带来的不仅是新产品或者新工具,而是能够带动金融去影响整个社会模式和大众生活模式。 谢谢大家。[详情]

张红军:开源网络空间情报赋能金融风险防控
张红军:开源网络空间情报赋能金融风险防控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福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红军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防控风险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其实就是信息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 目前是怎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呢?张红军指出,首先是搜集信息,一般是通过企业信息库、财经数据库、征信数据、舆情公司等等提供的基础信息,然后是投资者或者金融人自己去尽调,或者是委托第三方公司比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去尽调并进行评估。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红军:各位嘉宾大家好,我来自福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今天给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开源网络空间情报赋能金融风险防控》。 在金融领域,防控风险一直是每一个参与者面临的重大课题,金融人或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一直想搞清楚: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究竟如何,有无违法违规行为而未披露或未告知,财报是否造假,资金是否被挪用,债务到期能否偿还,竞争格局如何,现有业务是否会受到冲击等等这些信息。如何防控风险,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其实就是信息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 目前是怎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呢?首先是搜集信息,一般是通过企业信息库、财经数据库、征信数据、舆情公司等等提供的基础信息,然后要么是投资者或者金融人自己去尽调,或者是委托第三方公司比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等去尽调并进行评估。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解决方式,叫做开源网络空间情报。顾名思义,就是从公开的互联网数据中搜集、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我们知道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发展,使每一个人都成为了社会信息的传感器。社会上每个事件、每个人、每个公司的相关信息都有可能在互联网中显现。这些信息具备实时、直接、多样化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情报价值。因此我们说,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数据财富,而这些数据财富分布在互联网的表网、深网和暗网中的。如何从这三网中把有价值的数据挖掘出来,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就像金矿开采一样,需要探矿、采矿、冶炼等过程,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专业经验的支撑。非常难,难是不是就不做了?互联网中的数据价值非常大,因此有必要对互联网数据进行研究。 我们根据数据持有者的不同,可以把互联网数据分为以下三类: 1,企业私有数据,这类数据是企业内部自有的单方面的数据,掌握在企业内部有权访问的极少数人的手中。 2,公权机构数据,主要是指国家机关或权力部门所掌握的数据,比如公安部门所掌握的人口数据,税务部门所掌握的财务数据,这一类数据的使用条件非常严格,有的数据如果要对外发布,还需要做脱敏等处理。 上述这两类数据有两个共同的特点:1,数据是格式化存储的;2,数据源是确定的。 那么从它们这里面挖掘有价值的信息相对简单,目前绝大多数公司还只是着力于这两类数据的价值挖掘和应用。 3,开源网络数据,互联网中除了上述两类以外的数据,它的特点是公开,海量,碎片化、不规则、未索引,分布在不同层次,关键是数据源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不知道它放在哪里。但是这类数据的覆盖面非常广,价值巨大。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开源网络数据的价值挖掘和应用。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统计,他们的情报资源有70%以上是来自于开源网络空间情报,比如本拉登被击弊,就是开源网络空间情报提供了关键的信息,精确地找到了他的位置,因为他自己隐藏得非常深。 那么什么是开源网络空间情报呢?是指专业网络情报分析师基于公开的网络信息资源,综合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充分运用情报专业知识及技能,并结合丰富的实战经验,多层次、多维度地搜集挖掘相关信息,并经加工处理,综合分析,求证研判,从而获取目标对象精确可靠的信息。 这个概念的定义非常清楚地说明了开源网络空间情报的工作流程。 请看大屏幕,卡通形象哪吒就好比网络情报分析师,他脚下的两只风火轮分别表示专业数据源,另外就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这两个风火轮,就形成了稳固的工作基础。手拿红缨枪表示网络情报分析师具有敏锐的情报意识、缜密的情报思维、娴熟的工作方法和精湛的工作技巧,也就是说情报分析师是有情报智慧的,经过他们的综合分析、求证研判,就能将那些分布在互联网中的看似毫无规则的数据经提炼成为高质量的、符合客户需求的网络情报。 显然这是一个人工智能+智能人工的完美结合。 人工智能是基础,智能人工是核心。 开源网络空间情报在国防、安全、商业等多个领域都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在金融领域风险防控方面主要有两个应用层面:1,防;2,控。 防,主要侧重于在业务开展之前。 控,针对已开展的业务。 第一,防主要是防哪些方面:业务开展之前,通过开源网络空间情报就是搜集挖掘针对特定的目标挖掘来全量风险信息,就是互联网中的所有的信息只要是针对这个目标的,它的所有的风险信息都全部搜集过来,然后进行风险评估,从而规避潜在的风险项目,把那些有价值或者是好的项目拿过来,排除掉危险项目。 第二,控,控针对已开展的项目,跟踪监测已经开始的项目和所处的行业发生的变化,关注它的风险信息。由于开源网络空间情报具有全、种、快(音)的特点,可以在第一时间之内找到风险点,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要么是规避、要么是及时止损。 第三,风险已经发生了,通过开源网络空间情报情报可以对债务人以及他的隐形资产一些信息进行追查,掌握这些信息以后进行追查。 1,多层次搜集挖掘,因为它是通过互联网的表网、深网、暗网搜集信息,一般情况下我们在互联网上所掌握的信息都是在表网,它的信息量只占所有互联网数据的5%,而我们是三网全部搜集挖掘,那么也就是说它的信息相对来说比较全面的。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多渠道求证研判的,不是收到信息就拿来用,而是多方面求证它是正确的,从而缩窄信息不对称的空间。 2,它是技术辅助人工来挖掘信息的,不是纯技术,纯技术挖来的信息有些肯定不符合要求的,技术辅助人工第一是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成本,比如我们搜集信息的时候现场尽调,现场尽调是有很多重复的地方,那是浪费人力资源的。人工不是普通的人工,是智能人工,他是具有情报智慧的人工,他有情报意识、情报思维、情报工作方法,这样就有效地提升风险信息的挖掘效率。 3,风险动态监控及预警。 有七个应用场景: 1,企业背景及信用调查。 2,投资项目尽调调查及跟踪监测。 3,企业运营状况调查及监测。 4,不良资产收购、处置、清收。 5,竞争对手调查。 6,知识产权侵权调查。 7,海外投资项目风险情报保障。海外出去了以后,其实互联网情报对于海外投资项目的风险防控的保障是非常有效的,因为你现场去尽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谁能提供这种服务?福韵数据是国内首家认识到开源网络数据的意义并且投身实践的公司,专业从事网络商业情报的研究与应用。积累了为政府部门服务的实战经验,积累了多行业商业调查服务的案例,我们有强大的分析师队伍、国内外技术研发团队,国内外知名专家团队,实力强大。 目前针对金融风控领域,我们专门设计了六大服务板块: 1,风险早知道,是针对上市公司的,提供所有上市公司的涉罚涉诉信息和相关行业信息,采自三万多个原发数据源,半小时之内可以采集,精准匹配后送达。 2,风险情报库,提供所有商业公司的基本信息、风险信息、相关资质,公告数据,财务数据和相关新闻咨询等全方位、深层次关联数据。针对券商、金融、保险等不同机构不同场景,精准定位不同用户的风险情报需求。 有科创板情报库、保险企业库、信托企业库等等。 因为时间关系,这里有两个案例就不详述了。 福韵数据是一家数据应用服务公司,有几大应用:数据分析服务、各类调查服务、专项专题调查、专业数据库。如果大家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与福韵数据联系,我们的总部在北京,在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长沙、昆明、天津都设有我们的数据中心。 谢谢各位的聆听![详情]

陈芳:通过更智能的企业提供更智能的产品
陈芳:通过更智能的企业提供更智能的产品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路孚特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芳出席并演讲。 陈芳表示,路孚特希望通过更智能的企业提供更智能的产品,服务更智能的客户。“我们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来构建自己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方面的这样一些应用,其中细分为数据管理,数据管理里面包括适当的一些客户的数据、源数据、数据的一些托管、访问管理等方面。”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芳: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我想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陈芳,我是路孚特公司的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我觉得今天这个机会非常难得,能够跟各位行业内的专家分享一下作为一家金融市场数据提供商,我们如何来看待现在我们提到的人工智能的时代的来临,对我们来讲机会意味着什么。 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叫Smarter Humans with Smarter Machines。 可能大家对路孚特这个名字非常陌生,另外一个名字我相信金融界的各位同仁应该会比较熟悉,那就是汤森路透。 我们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我们的前身是汤森路透公司金融与风险业务。去年的10月份,黑石集团收购了汤森路透的这一业务,并将其独立出来,更名为了路孚特。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虽然名字更改了,但是我们的愿景、我们的战略包括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决心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因为我们是金融市场数据的提供商,所以我们比较习惯于用数据说话,所以我给大家展示了一些我们的数据。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路孚特已经在全球服务超过4万家的客户,其中包括40多万名终端用户遍布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然毋庸置疑地是说中国市场是我们路孚特在全球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市场。 我们的数据支持全球5千多家投资公司和对冲基金,中间这张图我不用每个都说到,但是大家都可以看到。比如说每天在路孚特交易平台上面的外汇交易额超过4千亿美元,大家可以想象得到流动性在我们的外汇交易平台上是非常大的。我们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专业的外汇的社区,里面有囊括1700多位机构的客户和160多家提供商。每年我们给大家推出的新闻报道达到1.4亿条,举个例子,大家比较关注的几年前英国公投时期的事情和美国大选之后的时期,我们在24小时之内管理了790亿条相关的市场信息,另外每秒钟我们向金融市场之传递高达700多万条的价格更新的消息。 包括在右边我们也可以看到,每天我们有6000亿美元的债券交易。 World-Chek这是一个专门用于我们来进行KYC和反洗钱筛查的名单,我们每个月都会创建和更新19多万份World-Check档案。 我们致力于通过我们专业的数据、专业的信息、新闻报道和洞察来帮助全球的投资人做出最智能的、最明智的投资决策,这个就是我们公司的定位。 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DNA。 路孚特是一个拥有近170年历史的、世界上最早的fintech公司,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给大家分享几个非常有意思的时间点: 在1850年的时候,也就是近170年以前,当时的路透的创始人Paul Julius Reuter是第一位在全球使用信鸽在欧洲的某些市场传送股票的市场报价,开创了在信息传递上的先河。 1865年,路透社首次通过电报向伦敦传送了林肯总统遇刺的信息。 1964年,路透社首次用电脑把伦敦的市场价格传递到伦敦,当时是纽约和伦敦是两大主要的金融交易中心,以便传送至全欧洲的股票大师的这样一个机器。 这都是在金融发展史上非常有意思的时间点,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还想给大家分享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发现,在今年的4月份,路孚特在全球针对450个全球的金融行业相关的CTO还有数据科学家以及AI科学家进行了调查访问,其中有10多位受访者来自于中国大陆市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关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主要的驱动因素和应用。很有意思的一些发现,有82%的受访者希望能够将AI和机器学习的技术运用到风险管理里面,74%的受访者希望运用AI和机器学习来支持更好的业绩表现的分析与报告。大家看到63%的受访者希望看到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这样一些技术手段,用于投资交易的策略,就是阿尔法策略生成的过程。 这些我们认为都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些市场的趋势。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部署率在上升,数据质量成为一大挑战。43%的受访者他们认为现在碰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数据质量的问题, 38%的受访者认为缺乏一个比较可信任的数据源,即难以获取非常值得信任的数据。还有33%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在市场上去聘请到一位非常专业的数据科学家是一个挑战。在座的各位应该有同样的感觉,其实我在最近跟伦敦和欧洲其他国家从事AI这一块的同仁交流的时候,大家反映数据科学家在全球都是非常欠缺的。 另外,不同数据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的程度也是有所区别的,不过很明显的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另类数据这一块的应用和需求是逐渐在增加,而且增幅是非常高的。 这一页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路孚特作为一家专注于金融市场数据的公司,我们自身对于AI的探索和布局。可以给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的产品和我们的服务基本上已经在以下的这四个方面,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的建立、文本分析方面,已经广泛地运用到我们公司自身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里面,这个应用已经超过十年之久。 我们从我们的客户这边获取到的来自于四个方面的压力,让他们必须要加速对于AI的投入。 1,来自于监管和合规方面的压力。路孚特的数据显示,现在全球每45分钟就有一处新的监管的变动发生,同时反洗钱、KYC等来自于监管和合规方面的挑战现在是越来越大、越来越严峻。 2,新兴技术对于融资方面的创新,通过一些在线的金融市场包括P2P或者是区块链的应用,以确保更加安全的融资,数字货币还有虚拟货币也变得越发频繁。这一块来自于新的融资渠道这一块带来的压力,也使得我们的客户现在告诉我们,他们必须要加大对于AI方面的一些投入。 3,在数字化的时代下的成本压力很大,AI和一些预测性的工具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4,新兴市场从长期来看充满机会,短期内有非常大的挑战。传统企业往往在新兴市场里面更加容易受到来自于垂直领域还有包括地方性竞争者的挑战,数据驱动的个性化也会成为今后竞争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 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路孚特未来的愿景。除了我刚才提到的我们希望我们自身通过刚才我说的这些新兴技术,能够让我们自己变成一个更加智能的企业,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新技术的利用,不断地提供一些更加智能的产品,服务于我们广大的机构客户,帮助他们做出一些更加智能的决策和选择。 下面我想用几个案例来简单地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应用。 首先在金融大数据的过程当中,我们现在观察到一个现象是当前有80%的数据都是来自于非结构化数据,这个非结构化数据就使得关键数据的提取会变成一项非常明显的挑战。非结构化数据的激增,使得我们从自有的数据内容当中获取洞察力会变得更加困难。 在路孚特提供的数据库里面,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有的数据库里面在全球有4千多位内容分析师,同时有超过5千家的内容方面的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也把他们的数据放在我们的数据平台里面,通过路孚特的数据平台来发布和传输到全球的金融从业人员手中。 还有两万多的包括新闻和文本的来源,也在路孚特的这个平台里面。 路孚特通过对于内容和数据的搜集,包括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和结构化以后,我们创建了一致的数据模型和所有的关键内容的一些展示。同时我们也使用了唯一的一个标签,就是标识符(PermID),链接到主要的数据图谱集里面。结果是我们用AI和Linked Data模型可以支持更加深层次的数据转换和挖掘的提炼。 我想用一个生动一点的例子来形容路孚特,如果大家把Facebook和微信想象成是社交媒体的一个知识图谱,把LinkedIn看做是关于职场的知识图谱,那么路孚特提供的是针对于金融市场的知识图谱。当然我们必须要提到的一点是我们有自己的数据库,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市场上的客户不同的数据需求,来定制化一些属于客户自己的数据图谱。 我想用一个例子来分享一下,这是我们日常处理比较多的一个案例,就是我们从网上或者从邮件的形式、从Facebook获取到一个公司的公告,它是非结构化的数据的展现形式,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我们通过路孚特的智能标签的系统,我们可以识别并且提取在这个公司公告里面的关于公司信息、包括关于关键的高管信息、包括这家公司和相应的其他公司的关联信息、包括主要的大事、包括它所在的位置等关键信息进行提取,把它进行分类和标签化,这样我们就达到了将非结构化的数据转化成结构化数据的过程。 作为知识图谱的例子,我们从智能标签和路孚特的标签当中捕捉到了这之间互相的关联关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汇总到有关公司的一些发生的大的事情。我们是专注于做金融市场数据的公司,所以我们是有非常丰富而且经过标准化的一些数据,最终我们可以通过我刚才所说的以上的几个因素,最后打通金融产品的标的,与公司以及与事件之间的关系,形成大家看到的这样的知识图谱。 这是另外一个案例,通过路孚特的StarMine的模型,我们可以针对于包括公司的大事件、包括公司的申报、包括路透的新闻、包括券商的研究报告,通过不同数据的信息来源,通过我们对于语义分析进行了一个评分,当然这里面包含有StarMine的算法在里面,通过这个算法我们可以得到关于这家公司的违约概率、它的隐形评级的结果。而且我想特别提到的一点是我们这个评级是动态的,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时点上如果有一个新的事件出来,会触发整个评级系统评分的变化,最后会得出动态的结果。    这是另外一个案例,我们选择了苹果公司,这是一个针对于Value Chain价值链,我们如何使用我们的AI技术和知识图谱的技术,来针对于苹果这家公司的上下游的关联企业、上下游的关联的行业进行分析。 大家可以看到我在里面再次提到刚才提到的智能标签和知识图谱两个概念,通过这样一些数据的处理的过程,来展示相关的新闻事件,然后申报,包括券商的研报,这样一些关键的一些信息源,来发现投资组合公司的供应链上下游的一些关联企业和行业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愿景是我们希望通过我们更智能的企业能够提供更智能的产品,服务更智能的客户。我们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来构建自己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方面的这样一些应用,其中又细分为数据管理,数据管理里面包括适当的一些客户的数据、源数据、数据的一些托管、访问管理这些。 数据集的提取和创建,其中我也想特别提到关于市场情绪的一个问题,我们上周在北京和上海分别专门针对于市场情绪这一块邀请到了华尔街的一位博士,他来给我们大家分享如何针对于我们现在比较关注的社交媒体包括新闻的各种各样不同的来自于社交媒体、来自于新闻的一些数据源,进行市场情绪的生成的过程,也是非常受到各个金融机构的一些关注。 这是另外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针对于新闻的分析这一块。新闻分析大家知道路孚特提供除了路透社新闻以外,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第三方的新闻来源。这些新闻都是以非结构化的形式存在的,我们的新闻分析的这样一个功能,能够将来自于路透社和来自于第三方例如社交媒体的一些非结构化的实时新闻,转化为机器可以读的这些数据源。每一条新闻都是针对于公司或者某个资产类别的情绪指标,包括我们对情绪指标的相关性和吸引性进行评分。这个系统我们还可以实时地扫描和分析,将超过一千家公司的新闻、并且将结果输入到客户的定量的策略里面,以帮助我们的全球投资人在投资决策里面能够脱颖而出。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关于全球的股票市场在去年8月份的这样一个预告,可以看到红色的部分是加拿大,我们通过刚才说的新闻的数据分析,加拿大现在有最强的卖方的系统信号,巴西现在最强的是买方信号。我们得出来的这些结论,能够供于金融从业者进行更好的决策。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一下路孚特能提供的数据的范围,我不想赘述每一点,但是我想给大家看一下,从类别上来看,在新闻评论方面,我们看到我们有关于新闻本身包括对于这条新闻的评论,还有很多视频的新闻,包括我们看到的一些券商相关的投研报告。 我们还有参考数据,参考数据有行业相关的一些指数,包括条款上的一些参考数据。 宏观经济数据这点我想特别给大家说一下,宏观经济数据我们现在有全世界最广的宏观经济数据库,叫Datastream,它里面涵盖全球各个国家的包括国家级的数据、经济数据还有相关的一些投票,路孚特对中国的市场加大投入,我们会在我们的Datastream数据里面针对中国的宏观数据库里面,今年会有将近30万条的数据新增,我们的宏观经济数据库可以涵盖到省市县一级这样的水平。 市场和行情数据大家更关注一点,这是实时的,包括股票的、商品能源的、衍生品的、固定收益、外汇等所有的行情和市场数据都会在我们这里面。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关于风险与法规这一块,路孚特包含最丰富的支持反洗钱、KYC、支持做人员尽职调查相关的所有的数据库。 还是这句话,我觉得刚才李总在分享的时候说得很清楚,AI在今后的十年是AI在中国包括全球迅猛发展的四年,我们也希望用路孚特非常专业的金融市场数据和信息给各位金融从业人员提供更好的工具和帮助。    谢谢大家![详情]

王梦寒:区块链推动建立开放与共享的新金融体系
王梦寒:区块链推动建立开放与共享的新金融体系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金融壹账通区块链团队产品负责人王梦寒出席并演讲。 王梦寒代表平安区块链研究院、金融壹账通共同发布了平安区块链白皮书。白皮书由平安区块链研究院和IDC共同撰写,金融壹账通支持研究共同发布,主题为《区块链推动建立开放与共享的新金融体系》。 这个是我们白皮书的核心的观点,我们提出了区块链应用可能会面临的四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安全保护,第二个挑战是性能,第三个挑战是交互操作,第四个挑战是如何建立一个生态网络。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梦寒: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来代表平安区块链研究院以及金融壹账通共同发布一个平安区块链白皮书,这本白皮书是由平安区块链研究院和IDC共同撰写,然后由金融壹账通来支持研究共同发布的,我们的主题叫做区块链推动建立开放与共享的新金融体系。 我们这个在2019年发布这个白皮书,其实意义还是挺大的,之前我们看过很多市场上的白皮书,其实我们也总结了一下我们跟别人最大的不同,为什么会选择在区块链行业已经发展了两到三年的时间内,平安区块链才发声,在市场上发布这个白皮书,我们也是有一些新的想法。 首先是在大家还在说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到底该怎么用的时候,平安区块链已经往前走了一步,我们已经开始说我应该怎么把平安的区块链发挥最大的价值,我们已经比市场上更多一些,大家还在说它是什么,我们已经开始在说它怎么用了。 为什么我们可以做到是因为我们有很多的技术突破,我会在后面的一个章节来讲到。 第二块我们跟其他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家其实在市场上去看到的区块链大多还是PR,这个就是比方说我说区块链可以做提高效率,但其实你说提高效率是不是点对点传输也可以提高效率,那是区块链的特性。比方说区块链是可以进行不可篡改、可追溯,其实不可篡改、可追溯这个东西四五十年前的数字签名就可以做到为你要用区块链?其实我们也在想这个大部分做区块链现在的市场上的声音还是PR居多。为什么一定要用区块链,让区块链发挥其他技术不能发挥的价值,那才是做区块链应用最大的价值。我们正儿八经用区块链且在生产环境当中我们已经开始在上升产业使用了,这是我们跟传统的区块链白皮书最大的不同。 还有一个亮点是我们是平安区块链研究院跟IDC共同来撰写和发布的,平安区块链研究院是平安集团的七大研究院之一,也是承载着平安区块链的技术研发以及创新的部门,IDC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全球知名的信息服务以及信息咨询的厂商,所以这两个机构一起来发布,可以代表它的行业的观点以及非常中立的中肯的态度。 这个是我们白皮书的核心的观点,我们提出了区块链应用可能会面临的四大挑战,其中第一就是安全保护,安全保护分为两块:第一块内容就是我怎么样保证我数据是安全的,系统是安全的;第二,我怎么样保证我的数据是隐私的。也就是说区块链是一个共享的账本,我怎么样在共享的情况下,保证你的数据是你自己的数据,不被别人看到,这是第一个问题,数据的共享与隐私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性能,大家知道比特币跟以太坊发展很多年了,如何在金融级、企业级这种高频的生产级当中的应用去应用区块链,我们这里也是做了一个性能以及吞吐量的提升,这是第二个挑战。 第三个挑战就是交互操作,它分两块,一块是区块链不同的底层架构之间是如何进行跨量连接的,还有一块是区块链系统以及非区块链系统怎么样进行交互,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四块内容是如何建立一个生态网络,大家都说区块链是一个联盟,联盟一定有治理机制,治理机制怎么样能够在一个网络当中,很多的是一些合作方、共赢方,可能更多的是竞争对手在同一个网络当中,我怎么样去平衡他们的利益,所以这是我们提出的第四个问题,就是网络生态。 我们也针对这四大挑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区块链全加密框架,这里面包含两点,一个是自断级的可授权加解密,一个叫3D零知识账本。还有智能区块可以解决吞吐量跟延迟这两个问题,第四块是跨境链接,以及针对网络这个概念提出了BNaaS的全新的概念。 接下来我讲一下我们是怎么样进行技术上的创新的。 首先是3D零知识账本,可能大家都听过零知识这个概念就是在不解密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验证。但是如果我的数据全都加密上传到区块链的话,我如何去使用这个数据,那是存在更进一步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全加密的东西,你不能使用的话,那我就形成更大的数据孤岛。所以我说如何在全加密的状态下,还对数据进行运算,这是我们提出了全新的概念,叫做3D零知识,我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我还可以对加减乘除运算的结果进行大于、小于、等于全方位进行比较。这个东西大家听起来比较难以理解,简单讲一下就是一个是可用,一个是不可用的概念,就是在全加密的框架。 同时我们在这个性能上有大幅度提高,我们完成所有的这一系列的验证,我们的完成时间可以控制在3毫秒以内。 第二块就是我们提出了智能区块,我们解决的是吞吐量跟性能的问题。我们可以给大家一个数据,我们在2.3级赫兹、8核CPU的情况下,而且是在单链无密环境下,我们的平均吞吐量可以达到一万,咱们大家这样想想也没有很明确的概念。如果增加多链和分片这种以提高硬件环境和软件传输的话,它可能和传统的数据库没有任何的区别,这个是我们在性能上的提升。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个BNaaS的概念,我们这个概念是一直大家都说区块链做的是一个平台,其实我们第一次提出区块链是一个网络,只有在大家共享的把所有的参与方都链接到这个网络当中,利益共享、利益共担才能真正发挥区块链的价值。 白皮书上还写了我们的三个案例,这三个案例其实也是正儿八经在生产当中应用的,而且有真实交易发生的一些案例。首先一个是由香港金管局牵头的国际贸易融资网络,在去年的12月份正式上线,现在是有13个节点在上面,12家国际大型银行以及香港金管局的角色在里面。12家大型银行包括渣打、汇丰等国际性大型银行都在这个网络当中。 第二个内容是我们今年4月17号也是发布的一个发布会,当时是由海关总署牵头,在天津口岸办落地的一个试点项目,上面有16个参与方,从国外的出口方一直到国内的出口商,中间的报关、物流、货贷、海关所有的链条角色都在这个网络当中,能够对它进行快速的通关以及所有的信息在报关的时候能够进行多方的验证,这个是我们在海关总署做的一个项目。 最后一个是我们在国内做的联合中小银行联盟400多家银行一起做的一个(英)网络,能够防止二次融资的网络,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我们的白皮书,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我就不多赘述,大家可以扫这个二维码,可以看到我们的白皮书,欢迎大家下载,同时也欢迎大家对我们的白皮书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大家![详情]

金融壹账通CTO黄宇翔:互联网银行有三大特点
金融壹账通CTO黄宇翔:互联网银行有三大特点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金融壹账通首席技术官兼首席运营官、银行云CEO黄宇翔出席并演讲。其表示新一代银行,特别是互联网银行有三点和传统银行有区别: 首先以客户为中心,找到适合的场景,同时用最优的服务。其次,除了群体、体验和产品以外,科技和生态非常重要。最后是运营,可能很多中小银行没有真正互联网的基因过来,他有一个系统用不起来,他根本不知道怎么样经营客户,怎么样获客,怎么样做到线上风险控制。 黄宇翔还表示,金融科技公司主要能够提供这几个关键点:精准获客,提供好金融产品服务,还有风控,最后是运营。 以下为演讲实录: 黄宇翔:经常有人问我黄总你是从传统银行来的,从华尔街回来,到中国开始做金融科技,去服务各种中小银行,到底有什么大的区别?我想用这张图解释一下,最外面白色的字,小的,就是传统银行的业务模式,通过零柜、线下业务,通常来讲他们的需求是根据自己的职能部门功能来进行设计的,新一代银行,特别是互联网银行到底是什么样的区别,我们觉得最重要是在中间三个点: 首先以客户为中心,找到适合的场景,同时用最优的服务。你以前的需求在哪里,你可以去交易所,去职能部门收集到你的需求,但现在互联网的需求是客户,所以以客户为中心是非常重要的理念,这也决定了我们需要通过新的业务需求的点去找到合适的客户群体,提高他的用户体验,设计出相应的产品。 最外面除了群体、体验和产品以外,我们也觉得最重要的科技和生态,我们也把它放上去,觉得在互联网银行过程中间,生态和科技非常重要,平安从保险到银行到投资,去年他把logo改掉了,中国平安下面是金融、科技,他需要打造的是一个科技+生态的战略,这是平安的战略。 作为运营,可能很多中小银行没有真正互联网的基因过来,他有一个系统用不起来,他根本不知道怎么样经营客户,怎么样获客,怎么样做到线上风险控制,所以这是我认为互联网特别是数字化转型需要从理念上改变对传统银行的一种认识。 开放银行很多,作为开放到底用什么样的模式去做,我认为有两种,不管从银行本身来讲还是平安一样,都需要走两步,通过输出和引进的方式,那也有集团问我你跟你金融科技公司,跟其他金融科技公司有什么不同?我觉得我的理解有两个派别:一个从科技公司像BAT他们有强大的流量,有大数据和他们自己的生态圈,另一种是有金融背景的科技公司,刚才建信领导也在谈,林总也谈到了他们是四大行里面第一个有金融科技的公司,目前有八个,最早的是我们和兴业,最早成立科技公司,那是2015年,最晚的一个是中行,刚刚成立的,八家里面七家都是从银行背景出来的,平安壹账通是通过平安集团整合了保险、银行、投资三个领域,我们想把这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和我们的生态,通过平台的方式进行输出。 另外一个引进,我们也同时非常认可在这个生态圈中间并不是一家能把所有事情都能做大,刚才谈到的从数据、各种风控,从各个角度都有很专业的公司,我觉得引进是非常重要的,把合作伙伴引进来,我觉得目前这些大的银行之所以想开放,一方面把能力开放出去,另外一方面希望引入更多生态圈的玩家一起来进行生态圈的经营。 我举一个例子,比方说大家现在谈很多,问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开放,前两天我们刚刚发布了一个GAMMA O平台,其实是把我们的能力通过最简单容易使用的SaaS或者接口调用方式开放出去,这里面不仅仅是一个软件,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是带着各种我们的流量,金融产品,风控和运营的能力,我们把一个业务开放出去,我们把一个场景开放出去,这个概念很重要。在这里面,你进来的不仅仅是调用一个软件,其实你来是真正来做你的生意。 这些中小银行通常目前是在自己小的闭环里面,是因为有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和地方保护主义才使中小银行有机会在区域里面生存下来。特别是农商行,但它面临的问题是他的客户在哪里,我不知道大家对农商行熟悉不熟悉,农商行和城商行不一样,城商行是指全国性范围,农商行有一级法人、二级法人、省联社,它通常需要的是在他的区域里面服务客户,但面临的问题是这些客户在上海、深圳、北京,怎么样找到他们?服务好他们?在他区域里面通过线下获客是非常难的,所以找到好的生态圈,找到他应该服务的客户是个大问题。 另外他需要的是科技的能力,二级法人银行他们的系统的建设在省联社,在一个管理机构,他们需要一些创新的能力,怎么和省联社之间形成合力,真正提供他们该需要的服务是一个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需要的是流量、产品方案和金融科技的支持,需要的是像很多金融科技公司一样,它具备金融科技技术的能力,金融资源,这点很重要,其实很多科技公司,特别是软件开发公司,他们有很大的压力,其中有很多金融供应商,他们这几年压力很大,因为他们面临竞争的对手不再是软件公司,他们面临的竞争对手是金融科技公司,我们是有金融资源的,我们有各种产品,不管是银行、保险还是投资产品,我们还有各种金融资产,报帐金融资产,帮你把它引进来。 最重要的是生态,有一家跨国公司跟我说他目前信用卡系统托管在银联数据,但银联数据很大,一家中国外资银行体量不会很大,银联不会对它有太多支持,但他想发展业务、他需要获客、需要风控、需要做创新,但目前他得不到,所以他说我要招标,但他招标文件写的很清楚,我不要一个软件,不要信用卡核心系统、外围系统,我需要的是怎么样帮助我获客,怎么样在你场景里面你有合作伙伴、生态圈,能够把你的客户带进来,能够利用大数据帮助我做好风控,让我的风险降低,同样他说我也希望你帮助我提供客户的权益、会员权益、积分、催收、运营各种的。所以这个指标已经不是纯软件的招标,它是完全整体解决方案,我相信这种案例在中国很多小的银行也一样,他拿到信用卡牌照时候不需要信用卡系统,需要能够马上做业务的生态圈。 一般来讲金融科技公司能够提供的,我认为最关键的几个点: 第一精准获客。 第二提供好金融产品服务,其实很多金融科技公司,我去谈的不是CIO也不是CTO,我谈的是董事长、行长、副行长,我们通过业务来切入的,我们谈业务的合作,比方说关税单、税金单或者其他金融产品,这是我卖给你里面核心贷款模块,所以我觉得这是最大的区别。 还有风控,最后是运营。这是很多银行都需要的。 最后平安云,建生态圈如果你是本地化的部署,将来要形成生态圈是很困难,我们需要通过云把各种资源联结在一起,当然2018年国家也颁发了金融团体云标准人民银行,一共有519个标准,现在正在探讨怎么做验收标准的设计,所以我相信未来在金融团体云的方面的竞争也会非常厉害。 平安这块,我相信目前至少是唯一或者我认为就是前几个在接触这个工作的公司之一。 这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图,是表示如何通过这个框架来服务好金融生态圈的建设,让传统的银行核心和我们的核心,怎么样能够并存,减少实施的接口,通过数据归集来进行财务和监管的报送。 跟银行的合作,我们经验是找到一些试点的项目,快速落地的项目,然后扩大相应的场景,然后在全面市场拓展,最后完善体系架构。 这个图是我们认为跟很多现有的特别是省联社和城商行他们之间合作比较容易切入的模式,最关键是在最左边我们谈的是左边的业务,我们去谈是说我跟你合作什么业务,同时在业务合作上面我提供什么样的系统能力,最后跟你现在的系统之间怎么快速进行数据交互,减少对接。 我们有一些客户的案例,我们这些案例里面不管是从产品类型、担保方式、贷款额度,我们去谈业务的时候,你看看左右谈的这些合同的要素,全部是业务为主,未来金融科技公司绝对不是一家科技公司,是要懂业务的才能有机会真正生根扎营。谢谢各位。[详情]

李璠:金融服务业将持续开放 金融科技将进一步发展
李璠:金融服务业将持续开放 金融科技将进一步发展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光大集团科技创新事业部总经理、光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璠出席并演讲。 展望新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李璠认为,未来金融服务将持续开放,开放将让金融无处不在、无微不至。 未来金融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如何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无缝无感的融入客户工作和生活当中。“无感知”、“触手可达”、“即可获取”将是其发展的关键方向。 未来,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驱动下,将不断丰富业务应用场景,加快产业发展与社会变革,特别是5G已成为当前新的战略制高点。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璠: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在这里能和各位分享光大集团、光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科技”)在数字化转型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在移动互联时代,数字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也是大势所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科技改变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通过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以信息化、数字化培育新动能、助推新发展,驱动传统产业创新升级。 2018年,中国GDP是90.03万亿,中国数字经济规模31.3万亿,数字经济占GDP比例已经达到了34.8%,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比重。其中,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6.4万亿,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24.9万亿。数字产业化其实就是指我们的信息产业,金融科技也属于这个范畴。产业数字化是指传统产业通过运用数字化转型来带动企业升级,其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就是产业数字化带来的价值。产业数字化规模远大于数字化产业规模,说明了数字化转型是我们国家当前经济发展的重心。我国数字经济这些年的整体发展是一直持续向上的,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长率。 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技术创新带动大数据、5G与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多种新技术形成叠加效应,驱动企业的发展与变革。这张图显示了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演进过程,基于大型机、服务器这类传统技术的应用在逐年下降,而像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却在快速增长。特别是量子技术,也就是最下方的蓝色曲线,近几年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还没有达到高峰,但其增长斜率是非常陡峭,这也说明其发展的非常快。 在产业政策上,国家对发展金融科技高度支持,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发展与规划政策。对于新技术发展,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各国都非常重视,做了相关产业规划,发布了产业白皮书,从政策上对产业发展予以支持。应用新技术,加快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方向。 金融与科技的融合由来已久,金融是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早、比较广的行业,尤其是在银行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直促进着这个行业的变革与深入发展,金融业务从手工到电子化、从线下到线上,从线上到“随时随地”不断演进。我们当前正处在Bank3.0向4.0演进当中,Bank 3.0基本实现了金融移动化、多元化,而Bank4.0则将极大提升银行的开放化和智能化程度。在金融科技的驱动下,金融业的发展与变革可以体现在六个方面:平台金融、场景金融、数字金融、生态金融、智慧金融以及普惠金融。 平台金融,让金融变的更加开放。随着平台经济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开放、互联是趋势,客户行为也围绕着更加开放、趋于个性化方向发展,金融业平台有两部分:一是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提供金融服务或增值服务实现引流;二是将自身业务作为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业务能力对外输出。比如光大云缴费,就是光大打造的国内最大缴费平台,拥有超过5000种缴费服务,覆盖300多个城市,全国近3亿客户直接或间接通过云缴费缴费,增强了金融的普惠性。建行、平安、浦发等同业也都在金融平台方面积极实践。 场景金融体现了金融的无处不在,Bank 4.0里面提到金融像空气一样弥散在人们生活中,当你需要时它就会出现。场景金融的概念是随着数字化时代零售客户行为变化而产生的,围绕“金融+互联网+消费”新模式打造,让金融与衣、食、住、行等消费场景得到紧密融合,让金融服务变得更加便捷,实现金融触手可及,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获得感。 数字金融从广义上讲,是金融的数字化转型,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业态相结合来提供新一代金融服务;从狭义上看,是指金融行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深挖数据价值,以数据驱动业务发展与创新,实现精准营销、精准获客、精准风控等功能。 生态金融是为了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而打造的价值链闭环。光大集团作为大型金控集团,正在通过综合金融、产融结合,打造跨行业价值链闭环,为客户提供更全面、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关注客户体验,开放创新产品,形成生态化服务模式。 智慧金融,是指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比如智能信贷,大幅缩短放贷时间,增强放贷的风控能力。智能风控,可以增强事件预防能力,提高风险决策有效性。另外像智能核保、智能投顾、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等等也都是目前智慧金融的体现。 普惠金融,让金融不再遥不可及。为了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已成为各家银行主要职责,怎么做好普惠金融,对金融科技来讲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与发展机遇。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多方的关注,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但如何解决小微融资痛点,还需要持续努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借力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了小微金融服务模式的可持续性,有效提升了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质量,让普惠金融变的更高效与透明。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下光大集团在数字转型过程中IT战略及新科技产业规划等方面的一些思路。 光大集团是横跨金融与实业、海内与海外,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租赁、投资和环保、文旅、医药等板块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光大集团提出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目标,正在实施“敏捷、科技、生态”三大战略转型,推动“全面深改”、“科技创新”、“E-SBU协同”等八大战略举措落地。同时,光大还在传统金融+实业基础上开拓了“三大一新”新兴产业布局,即大健康、大旅游、大环保与新科技。 在光大集团整体战略转型过程中,通过IT的 “连接、赋能、创新”,为发展提供新动力。在连接方面,通过搭建数据平台实现数据互联,增加对数据的洞察与分析能力,提升数据资产的共享与使用价值;通过打造E-SBU平台实现生态互联,连接集团内、外部生态方,创造业务协同新价值、带来1+1大于2的生态效应。在赋能方面,对内赋能主要是提升集团信息化、增强现代化管控能力,促进业务协同发展,完成战略转型升级第一步。对外赋能主要是通过E-SBU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体验,并实现科技能力的对外输出。在创新方面,科技创新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室开展内部创新孵化,并正在筹建科技创新基金开展对外投资,打造内部双创与外部创新相结合模式;业务创新主要是通过新技术研究、投资与孵化,发现新的商业机会,主动提出前瞻性信息化需求与建议,驱动新商业模式产生。 下面,我也向大家介绍一下光大新科技产业——光大科技公司。光大科技是光大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定位为光大科技创新基础平台,服务于集团及成员企业,实现技术能力的内外赋能。光大科技的战略愿景是助力集团数字化转型,打造科技创新赋能平台,实现有特色的创新型科技公司。旨在建立数字化、平台化以及智能化能力,加速新技术应用,形成敏捷产品设计、开发与运营能力,通过科技创新基金进行多元化投资与前瞻性布局。通过科技赋能,驱动集团业务发展,实现价值创造。 最后,我简单谈一下新技术对整个金融业的影响与展望。首先是金融服务将持续开放,开放将让金融无处不在、无微不至。未来金融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如何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无缝无感的融入客户工作和生活当中。“无感知”、“触手可达”、“即可获取”将是其发展的关键方向。 未来,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驱动下,将不断丰富业务应用场景,加快产业发展与社会变革,特别是5G已成为当前新的战略制高点。在5G时代下,未来计算模式将向“多元化终端+高速信息通道+丰富云应用”、“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相辅相成”的模式发展,数字世界的入口将变得愈发丰富,APP无处不在。任何领域加上5G都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光大科技也正在积极和运营商方面开展合作,加大与运营商对5G共创共研项目的合作,优化金融服务体验,探索金融新业态。对于人工智能,大家也都耳熟能详,我在这里就不再多说。根据Gartner发布的技术成熟度曲线预测,人工智能在未来10年内将成为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以人工智能为主要核心技术驱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伴随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将带动着技术、消费及产业不断升级,未来可期。 按照习总书记所讲的,“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光大集团、光大科技公司希望与在座各位同仁一起努力,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 谢谢大家![详情]

和君纵达数据张光远:AI赋能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和君纵达数据张光远:AI赋能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和君纵达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营销副总裁张光远出席并演讲。 张光远认为,未来几年,人机结合、人和机器相互赋能是行业未来一个最有效的竞争力,“谁能把人和机器有效地结合起来,谁能让你的一万人跟一万条AI的线路有效结合起来,通过系统相互赋能,谁就能够更好地服务好我们的金融服务机构”。他预言,如何更好地运用智能语音,如何更好地让人机结合,将是下半场领先的一个关键。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光远:各位同仁、各位伙伴大家下午好。我的分享主题是:AI赋能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今天很多嘉宾分享了科技金融、AI和大数据,那么AI如何提升金融服务能力,顾名思义这里是指服务金融企业的能力,是服务银行、服务互联网金融等等这些企业的能力。 今天有很多熟人和朋友都在,我在此还是简单介绍一下和君纵达,我们是一家提供后端集中化运营服务的一家公司,说白了我们是一家业务流程的运营外包商,我们旗下有四个模块,一个是和君数据、和君技术、和君国际、和君投资,主要为我们的客户、我们合作伙伴,提供用户全生命周期的运维服务,我们总部在上海,全公司目前有一万多人。 这是我们成立的过程,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业务流程是比较靠后端的,很多伙伴可能都接触不到,比如说银行会把他的催收或者客服外包给我们,我们会放在一个集中化的作业基地来运营。另外和君还是唯一一家有技术背景和专利的一家服务外包商,我们技术团队有一百多人,我们在行业里拿到了很多软件著作权和体系化认证。 为什么我们要有一个比较庞大的技术团队,因为和君的经营理念就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精细化运营管理为支撑。这是我们的业务模块,我们提供的服务主要有BPO,就是业务流程的运营和AI智能产品服务,业务流程运营白话一点就是我们为服务的委托方、为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电话营销,贷前和客服以及贷后的资产保全。 提供AI智能语音客服、提供智能质检、我们提供智能营销的语音机器人、催收机器人,我们提供整体的语音服务系统,包括提供整个前端为后端服务的大数据的画像系统。 基于我们现有的业务模块,我们现在有一个50人的团队,是我们的咨询团队,我们可以为我们的委托方提供基于现有业务集中化运营的业务流程设计、流程分析和整个服务的优化方案,以及人与机器的有效融合,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主题,就是人机协同。在我们这个细分领域,未来的方向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是一个比较传统的领域,现在AI包括机器人、大数据这些技术来了,这些技术在我们的理解中是不可逆的,技术是不可逆的。 技术来了,我们该怎么拥抱新技术、拥抱变化,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这是我们当前服务的一部分合作伙伴,一万多人都是为他们的后端服务人员。基本上银行这一块国有几大行我们都有合作,包括头部的互联网机构,今天我也见到了很多的合作伙伴都在这。 我们一直在思考我们这个行业该怎么办,这个行业面临着非常大的痛点,相信各位老板如果仔细了解我们的运营服务或者自身企业也有感受,现在90后和00后的孩子不好管,尤其是对一万多人基本上很多都是90后,难管的结果就导致流失率可能会非常大,一万多人,若每月10%的流失率,就要招聘1000人。第二行业痛点是招聘比较难,孩子在家里面没有被父母骂,来到这里当电话客服天天被骂,很快就跑了。这是行业的痛点,加上技术的出现,我们在思考的是这个行业如何通过AI为我们的金融服务能力来赋能。 所以我们在想如果我们把简单的业务交给机器人,比如说催收逾期前两天到逾期十天之内的,我们复杂的业务和复杂的流程交给人来干,这样能不能人和机器分离,做一个分割线,能不能解决这个行业的问题呢?我们尝试了很多场景。我们是一家服务企业,相比纯技术公司,我们有非常丰富的场景,有非常庞大的数据体量。我说的数据体量不是你把你的数据导给我,我来利用这个数据。而是我有非常庞大的运营数据,运营策略数据,运营管理数据,我知道股份制行不同的案件、不同的金额,我是怎么催的,我知道城商行、互金公司等等是怎么催的。我们有非常庞大的团队在帮助我们一些AI技术公司做一些机器训练,做AI语音标注。 我们不断尝试,最后得出,对于外包服务领域,未来的几年,人机结合,人和机器相互赋能,是我们这个行业未来一个最有效的竞争力,谁能把人和机器有效地结合起来,谁能让你的一万人跟一万条AI的线路有效结合起来,通过系统相互赋能,谁就能够更好地服务好我们的金融服务机构。所以我们预言如何更好地运用智能语音,如何更好地让人机结合,将是下半场领先的一个关键。 这个相对大家比较熟悉,在我们服务的领域,我们大致分了四个场景,包括人和机器如何相互结合的。 第一是通知类机器人,现在我们是很多人在做的,比如说拖欠款的机器,满意度回访,产品的邀约,产品到期提醒等等。第二是营销类机器人,我们的爆款产品调研,保险公司等做的保险赠险等等。第三就是质检培训类机器人,我们跟很多客户做全质检,做人工运营有很多的质检方案,现在通过机器人可以做到全质检,对于员工做一些培训,我们有的项目一上就是几百号人,某行在我这边有六七百号人,如果说员工的培训通过机器做还是通过机器不断赋能,这都是我们强调的场景,包括客服类的机器人,我们一会分享客服机器人怎么做,怎么服务好我们的客户的。 通过人机结合,我们梳理出几个最基本的能力: 1,智能语音技术,今天我把我们的技术负责人带来了,因为这是技术赋能,没技术没法干这个事。 2,要有非常丰富的业务场景的运营经验,因为技术它是中立的,它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刚出生,它不知道这个事情该怎么干,一定要有丰富的场景训练它,要有非常丰富的业务场景满足它,不断让它符合你业务发展的需求。所以对于业务不理解、没有办法治理好业务流程、好的话术,技术再牛我觉得也服务不好我们的金融合作伙伴。 对于这样的能力,我们觉得需要具备四项的基础能力: 1,系统的对接,人跟机器,甲方跟我们之间的对接。 2,流程再造,人与机器结合之后,这个流程是不是适用当初靠一千人的团队来做这个事情,流程一样不一样,都需要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做不同的梳理。 3,话术设计,你给这个机器人喂什么料就会产出什么东西。 4,数据分析,这个是持续提升的能力。 我们的机器人技术,研发团队在行业内不算小,一百多人,我们跟其他几个行业机构也有合作。 我重点要讲的是我们有非常丰富的场景训练、非常丰富的业务场景,每天都产生庞大的数据量。所以我们有场景的策略优势,我帮很多的技术公司做了大量的语音标注和机器人的训练,我们帮助合作伙伴做,帮助我们自己做的时候,可能我们理解更加深入一些。 这是我们的产品优势,我可以重点举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在一家国有五大行其中的一家AI的招标中,在前四轮POC测试打败所有的竞争对手,指标排名第一。很多技术我们的很多伙伴还没有实现,但是我这边可以做得到的。 这是我们的一些展示包括我们后台的一些设计。 这是我们人才梯队建设,为什么说我能做好这个事情呢?我相信这个流程只有人把这个事情做好了,你才能用人的经验去赋能给机器人。所以在我的一万多人的业务运营过程中,我有非常丰富的人才储备,不管是话术设计师还是机器人的运营师等等,我的储备是非常丰富的。 所以通过和君纵达的人机结合的技术和运营策略,我们可以把大数据平台,我们前端的客户画像,可以把智能的语音技术、把我们的智能运营策略,以及我们的人工的服务策略进行完美的结合,最终达到高于人工或者纯机器达到的指标数据。接下来给大家看一下我们指标数据的达成,这是我们合作的银行信用卡催收的案例,纯机器人、纯人工的我们都在做。人机结合的回收率可以提升4到5个百分点,4到5个百分点是非常可观的结果,包括M2也有一定幅度提升。 这是我们做的某银行的智能客服的案例,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大的改进,就是客户一进入,我们根据前期的运营策略,我们把这个客户做风险标注,比如这个客户有一些有风险的画像等等,我们判断是有风险的客户,直接会进入人工的队列,不会进入机器队列。如果说是正常的,就会进入机器交互等等。 这是我们正在合作的一个电销的案例,通过我们的人机结合的策略,我们可以把甲方的获客成本降低到五分之一。 这是我们的整个运营策略上比较完备的关键点,这是和君纵达获得一些行业的认可,包括我们的软件著作权。 为什么说我们以技术为驱动呢?这是我们的运营平台,通过我们的运营平台控制着我们80多个项目的实际运营,它每天产生大量的交互数据,哪个项目的哪个时段的出勤率、它的工时、拨打策略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有后台的平台控制。 这是我们跟国际上的交流,我们跟海外的一些公司也有合作。 这是我们运营的保障,保障我们所有的运营是零事故,我们的信息安全是零泄露的。 这是我们的市场布局,我们在全国八个运营中心,这是我们北京的运营中心,安庆的运营中心、银川的运营中心、重庆的运营中心、安徽宿州的运营中心、佛山的运营中心等等。 我们做为一家提供运营服务的外包服务商,我们相信未来对我们这个行业,谁能做好人工与机器的结合,解决技术难点,做好我们的机器训练,有丰富的场景来优化赋能,谁就引领了我们这个行业的服务能力的新阶段,和君纵达期待有更多的同仁一起,打造一个完美的,人机融合的服务体系。 谢谢![详情]

靳淑娴:联通致力于赋能金融科技 给金融科技添砖加瓦
靳淑娴:联通致力于赋能金融科技 给金融科技添砖加瓦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联通大数据有限公司金融与风控产品中心总经理靳淑娴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金融科技在规模和资本层面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这种背景和行业之下,联通致力于赋能金融科技,使用优势在金融科技上添砖加瓦。 靳淑娴称,在面向政策需求和科技需求之上,联通主要在这四个方面形成了一些能力。 第一,风险防控层面。我们在风险防控层面打造了两个层面的平台,第一在面向个人业务上的个人风控,第二就是面向大家在说的小微企业贷而做的企业风控平台。 第二,在面向金融行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层面,如何提升客户服务,我们现在也进行了存量客户服务以及如何在我们获客层面进行的广告平台相关的服务。 第三,如何提升运营效能,提升运营效能降低运营成本方面。 第四,数字化转型赋能,这是面向金融行业,有一些小行,他们还处于数据分散化,没有进行集中化的一个痛点,还有应用创新的痛点。联通打造了相关的大数据的治理平台的产品,来赋能,进行相关数据整合。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靳淑娴:大家下午好,非常开心可以在这里和各位专家来分享一下我们联通大数据在金融科技上面做过的一些事情。 刚才主持人介绍了我们联通大数据公司,今天来的有很多也是我们的客户,有很多也和我们都有合作关系,所以这里就没有再详细介绍我们联通大数据公司的一些情况。 我们联通大数据公司成立了近两年的时间,在今年的时候成立了三个行业中心,我主要负责金融行业中心,今天由我代表联通大数据公司介绍一下联通大数据在金融科技发展上的赋能。 这里背景在前面有各位专家已经介绍过,我先简单的说一下我们的理解,在整个金融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命脉,它是政策加速引导和科技推动非常快的行业,大数据已经作为我们国家的战略,在在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践中,银行业在高层监管、外部竞争不客户变化及新技术变革的综合驱劢作用下,开展数字化创新转型势在必行;也进入了金融科技时代。 金融科技我们的理解其实也是通过我们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相关技术赋能,在风控、营销、客服、支付等等环节上进行相关智能化服务。 现在金融科技不论说在整个规模发展上还是在资本层面上,都是一个飞速发展过程。 在这种背景和行业之下,联通致力于赋能金融科技,使用我们的优势在金融科技上添砖加瓦,可以提供我们的一些能力。 在面向政策需求和科技需求之上,我们主要在这四个方面形成了一些能力。 第一、风险防控层面。 我们在风险防控层面打造了两个层面的平台,第一在面向个人业务上的个人风控,第二就是面向大家在说的小微企业贷而做的企业风控平台。 在面向我们金融行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层面,如何提升客户服务,我们现在也进行了存量客户服务以及如何在我们获客层面进行的广告平台相关的服务。 第三就是如何提升我们的运营效能,提升运营效能降低运营成本方面,我们进行了相关专题咨询,客户洞察还有营业网点选址等等相关产品。 最后我们还有数字化转型赋能,这是面向金融行业,有一些小行,他们还处于数据分散化,没有进行集中化的一个痛点,还有应用创新的痛点。我们这里打造了相关的大数据的治理平台的产品,来赋能,进行相关数据整合。 同时通过我们相关的技术的赋能,我们还形成了风控决策引擎产品和智能预警平台产品以及产融平台产品。 根据这四个方面我先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第一全流程风控,在全流程风控赋能这块,根据我们政策,要减少助贷,需要提升我们金融机构有自有风控能力;在解决小微企业贷贷款难、贷款贵的相关问题,需要我们相关企业信息透明化,企业信用模型精准化,产品快速化等等方面的能力,我们也快速打造了相关企业风控平台。 在风控政策之下我们在全流程风控赋能上在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面向不同场景打造了很多产品,提供相关风险控制服务,包含个人企业两个方面。在个人风控层面我们在贷前有信息核验和反欺诈模型,辅助我们金融机构进行核查工作,还有信用分和风险标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贷中预警可以深度挖掘对贷款人日常的行为进行监控,主动触发告知金融机构贷款人在贷款过程当中是否出现了任何问题。最后是贷后的触达,通过数据分析对我们失信人进行信息修复,在合规情况下协助客户找到欠款人进行相关催收。 现在我们有两种服务模式,API模式直接进行对接还有SaaS化直接开帐户使用两个模式。 企业风控主要是面向我们的对公业务,主要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我们联通大数据也和多家权威的数据源机构进行合作,融合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形成企业的全面画像,同时我们在上面也进行一些深度的模型挖掘,形成一些动态的监控分值。现在我们这套平台已经正式上线,也已经提供服务,并通过SaaS、API两种模式提供。 上面两套平台核心,刚才很多专家也提到了,我们核心依然是我们的模型,如何通过我们的深度模型来为我们金融机构赋能,然后解决相关的欺诈风险。 联通大数据公司在使用机器学习、知识图谱、关系图谱等技术,形成了我们的风险控制模型库,比如反欺诈、多头借贷、企业活跃度等等这方面模型,融入到个人风控和企业风控平台当中,全面为我们客户提供服务。 下面简单介绍几个模型,比如反欺诈模型,现在是我们和腾讯联合打造的一款模型,我们是通过手机号、设备号、申请IP,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输入之后可以得出来欺诈分值,帮助金融机构防止相关的欺诈风险。 第二是多头借贷模型,这款模型主要通过我们APP使用情况监控,我们可以监控170多个借贷类APP,可以快速的、按天监测到欺诈人群的一些APP使用个数、使用变化量等等行为,快速监控他是不是存在多头借贷可能。这款模型可以用于贷前风险评估,还可以看出来贷款意向,还可以进行贷中监控。我们这个模型和产品时效性非常强,不像以前很多时候都是先发生了欠款行为,进入了失信人库才可查,我们这款提前按天探寻到他借贷的行为是不是具有多头借贷的可能性,让多头借贷无处运行。 空壳企业面向企业风控,主要和工商大数据深度融合,通过我们关系图谱,和我们的职住地模型融合,通过模型挖掘之后发现企业聚集人的工作情况和变化情况,得出企业位置模型,通过企业位置模型可以初步判断出它是不是具有空壳企业的可能性。还可以看出来企业的活跃度,可以监控企业迁出和异地经营。 下一个是恶意卡识别模型,我们现在通过种子用户,通过运营商的关系圈数据,经过机器学习,对客户的行为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看出号卡的风险判别,比如看他是不是一个猫时、养卡等等黑卡的判断。 第二是如何提高我们的市场竞争力、客户服务赋能方面。 所有金融机构都有很多的用户,但到底大家了不了解我们的客户,如何为我们客户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我们联通大数据公司通过我们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为我们每个客户打上了一些标签,可以通过这些标签让我们金融机构更好的了解咱们的客户,可以为他更精准的提供相关产品,从而提高我们客户的黏性。 举例几个场景, 通过我们兴趣标签以及用户的爱好标签,然后我们金融机构可以提出一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为我们客户直接推送,还有就是我们沉睡用户,这些用户实际上信用和他的表现还是很好的,但是他很长时间已经不使用咱们服务之后,可能已经找不到这个客户了,联通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能力帮助客户挽回老用户,通过个性化他感兴趣的服务挽回老用户。 还有流失预警,现在市场服务非常多样,客户品牌忠诚度都比较低,经常性迁移到别的产品当中去,我们可以通过我们客户产品活跃度、沉默周期、竞品对手的分析等等来初步判断出一些流失分,判断流失的可能性,进而帮助金融机构提前对流失用户进行一些服务,然后挽留客户。 对于品牌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且拉更多的客户,我们提供了广告平台,此平台主要利用了我们整合的多方数据源,打造的用户标签体系,整合多方媒体平台,为广告主提供区别与传统广告粗粒度的流量匹配,利用数据辅助决策广告投放,为广告主提供最合适的广告资源和消费人群,为广告主提供专业化的运营服务、提升广告曝光效果。 我们广告平台优势是资源的整合,庞大的数据规模,实时的处理和优秀的技术能力,以及专业服务能力 第三是我们运营赋能,运营赋能就是我们举几个产品。 第一是智能选址产品,通过我们的大数据分析,再融合网点的运营相关的数据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快速的通过我们产品得出报告,解决人工选址的成本高且困难的痛点,提升选址效率,也可以对现有网点经营情况分析,关闭掉无用网点节约我们成本。 同事通过数据分析能力为金融客户形成一些相关洞察报告,可以分析他自有客户的情况以及他的竞争对手相关的一些用户情况,找准一些自身的定位,深度挖掘用户价值,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互联网爬虫技术,我们有一套舆情平台,对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舆情监控、话题挖掘、统计分析等等。 最后说一下科技创新赋能,我们通过自有实践形成了数据治理中心的这套产品,主要是为了解决我们金融机构现在数据分散、创新难的问题,我们通过采集中心和存储中心、质量中心、安全中心四大平台产品帮助金融机构进行数据整合,实现数据完整性、数据加工及时性、高质量和安全性。 下一个是AI上面实现的能力:人像识别能力,已经在场景化上进行了应用,比如我们VIP客户识别,可以帮助我们金融机构快速识别出VIP,为他提供VIP相关的服务,提升VIP客户的感知。第二是BI+可视化产品,第三语音解析能力,通过语音解析能力我们现在已经进行了AI语音质检,实现了通话前中后各方面监测和分析服务。 根据前面科技创新我们形成了智能风控决策引擎平台,这套平台主要是支持多场景、多渠道、多业务的调用模式,是以业务为导向,助力金融结构发展业务前提下做好风控,同时让数据说话,做好风控和发展的统一,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下面是我们预警系统平台,预警系统平台主要是面向金融机构对客户持续经营的一些风险的防控,主要通过金融机构内外部数据融合,以智慧模型平台为核心,向上提供了相关的一些预警的应用,比如说我们风险报告、风险画像、舆情监控等等方面。我们这套平台包含四大功能模块:数据治理模块、风险模型模块、风险总揽模块、风险处置模块。 最后讲一下我们产融平台,这套平台主要是为了协助政府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以政府为扶持形成的这种政策性贷款作为流量,以这个为核心,并且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为中心,形成了一套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以及三个对象“政企银”三方形成的生态平台,通过这套平台使企业信用透明化,以政府来赋能,把我们企业、银行上平台之后可以让金融机构更好的获得优质客户,让优质客户更好的获得一些融资,让普惠金融政策顺利开展。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促进相关的地方的经济发展。 这是我们现在平台的样子,已经为银政企都有登录门户,还有企业信用分析,以及之后相关平台的运营报告。 这是我们的一个总结,以上能力都介绍完了。总共四部分能力,科技创新、风控服务、运营监管,我们现在面向银行、保险、证券、金融监管部门全方位提供了相关服务,这是我们一些合作伙伴。 非常感谢各位专家的聆听,非常希望可以和大家继续合作,可以更好为我们金融行业赋能,谢谢![详情]

时维:人工智能在信用风险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浅层尝试
时维:人工智能在信用风险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浅层尝试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黑瞳科技联合创始人时维出席并演讲。 其认为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的应用,还局限在比较小、比较窄的领域上。 现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人工智能更多在获客和风控这个环节上,对于建立信用和风险之间的关系,还在浅层当中,还没有进入到深水区,现在有一些金融机构做了一些尝试,但是现在仅仅是尝试。 以下为演讲实录: 时维:首先感谢主办方,在这我祝大家明天儿童节快乐。 我是来自上海黑瞳科技的时维,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大数据、云计算与AI技术在金融科技的应用。 首先是对于金融科技我们的认识,我们对金融科技的理解可能跟一些厂商不太一样,有一些是拿科技来解决金融企业的一个问题,实际上我们对于金融科技它的认识要更底层一点,我们认为只有能改变金融现有模式的调整的重构现在金融业务的才有可能有新一代的金融科技。 我们服务两千多家客户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一些改变,包括大家在生活当中有一些体验,就是金融科技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些东西才可以或者说才能达到我们对于金融科技的定义。 刚刚我们有银行业的朋友包括建信跟光大对于金融科技的认知,实际上我们认为银行的金融科技的发展,从过去的基础设施到现在交易银行的模式,现在银行不断向前走,要进入到生活金融或者体验金融的模式上去。随着触角的前伸,对于银行新一代金融机构的定位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可能只干了一个功能,随着整个生态的变化,第三方支付加入到生态环境当中,改变了交易金融,达到一个交易金融的模式,但是下一个阶段交易金融的模式也不足以在金融环境当中领先了,现在是要做到体验金融,谁对场景的了解越深入,才有可能在将来的竞争当中活下来。 人工智能我认为包括金融科技的应用还局限在比较小、比较窄的金融科技的领域上,现在人工智能包括这些我们现在在改变的一些金融领域的概念,更多在获客和风控这个环节上。实际上对于金融机构是建立信用和风险之间的关系,现在我认为还在浅层当中,还没有进入到深水区,现在有一些金融机构做了一些尝试,但是现在仅仅是尝试。 我们黑瞳科技有两千多家金融机构的客户,发现这些金融机构的客户确实是在营销获客跟首端风控上遇到很大的挑战,在营销获客上有很多的问题,因为产能的不足造成很多流量的浪费。我们知道现在互联网的流量越来越贵,包括刚才我们有一个老师讲到了BAT的流量基本上没有办法跟他去做博弈,因为他们有很高的议价权。这些流量过来以后,到了金融机构也好、债券机构也好,这些流量有一部分被浪费掉了,我们现在的贷超,我的感受上它实际上在这个生态过程中是将会被银行,至少它的模式会被银行底层金融机构融入进去的。因为贷超的模式是一个客户来了,你要高风险、高资金成本的产品,还是你要小额、短期的。贷超有不同的产品任你挑选,任你选择。银行的出发点是我只有这几款产品,你能不能达到我的风控的要求,所以它是倒过来的。 那么我们现在这个金融科技也好,还有金融生态端当中的各种各样的模式也好,都在做不同的尝试,他们将来都会跟金融机构的底层融合在一起。 还有一个遇到的问题就是金融机构一个是流量浪费,流量被无效损失掉了,还有一类是欺诈风险的识别。我们知道现在整个网络金融随着不见面式的、非接触式的金融服务的产生,产生了大量的欺诈。我们今天可能有一些新金融企业,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坏人太多了,如果能通过技术手段把这些欺诈人员抵御在他,他为整个客户提供的体验就会好很多,因为损失降低了,付出的资金的价格就会降低,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要解决这个问题涉及到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我们现在社会当中,因为中国的诚信社会体系还在建设当中,有大量失信人群,这些人群的失败怎么来提升或者改变这些人的征信状况,这是现在金融机构的一个问题。还有一个是国内现在都是数据孤岛,互联网式等等这些数据全是分散的、离散型的,要把这些数据整合在一起几乎是特别难的一件事,可能只有BAT这样的机构才能做这样的事情,在新的金融体系竞争当中占优势的,他们最了解客户的场景。 整个社会不能只有BAT,还需要社会各方合作伙伴参与进来,这样的参与需要有数据支持,需要有数据能力的企业帮助大家把基础设施搭建起来。 技术问题刚才我们有特别多的专家在这个领域有特别多的探索,我们黑瞳科技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探索,包括人脸识别等等。我们先说金融机构的一些问题,基于这个,实际上我们也结合着这个事,专注于反欺诈上给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些产品,包括我们的瞳签产品,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识别这些人的特征。我们把现在在获客端超过普通人六成风险的人定义成高风险,会精准地把这部分人识别出来,这是我们比较强的一个能力。贷前过程中我们有一系列的反欺诈手段,前面也提到这些人有没有前科、有没有多投,整个互联网有很多黑产,现在有一些猫池、局部设备,这真的是防不胜防,我们有一些互联网平台可能被这些黑产一天或者几个小时就耗干净。现在有大量的714或者815,黑产基本就盯着它们,几个小时几百万全部耗光。对这一类的识别,传统的反欺诈手段已经失效了,现在需要大量的互联网对于黑产的识别,对于自动化、产业化的识别。现在我们在这个领域做了很多的努力工作。 还有就是中间的监控包括贷后的评分,这一块的产品在全行业比较领先的,大家有意向可以和我们的同事一起聊一聊。 只有一个企业或者只有几个企业能把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做好吗?我们有一个理念反欺诈要靠全社会共同参与,要达到天下无诈的目标,要达到这个愿景就要全社会一起参与。为了这件事,我们成立了互联网与金融反欺诈联盟。 黑瞳过去一直主要是跟金融机构和公安机关合作,去搭建几个生态的环境。因为最近这种诈骗高发,尤其是网络诈骗的高发,我们搭建了联盟的方式,大部分的互联网的头部机构也都加入到这个反诈联盟里头来。我们在过程当中帮助这些金融机构去识别这些诈骗,包括金融机构本身是受害者的时候,比如说我们的贷款被一些有欺诈风险的人造成损失,我们可以通过联盟的方式跟我们的公安机关做一些侦查阶段的交互。 我们还有最先进的算法,包括我们跟MIT做顶层算法已经合作很长时间,麻理工全球最顶尖的机器学习包括人工智能的实验室。我们最近的项目也被叫停了,因为中美贸易战,美国政府对AI类的合作有很多的限制,所以我们跟麻省理工的合作现在也是属于要提上去被审核。 我们现在做的几个产品一个是能提升咱们的流量端的获客能力,包括把在风险比较普遍的情况下提升它的通过率。 我们现在一方面是直接服务我们的客户,同时我们今天有一些平台厂商,平台厂商服务于金融机构,比如说类似于建信的平台、光大的平台,我们现在跟兴业这些平台等等,他们都是我们的服务,我们都在这方面有一些合作。 黑瞳为了解决信用问题,把互联网数据、客户数据等等整合在一起,因为我们是从2006年、2007年开始做这些事,最开始跟公安部合作,后来随着业务不断发展,现在社会问题不断发生,现在主要跟刑侦局合作。这些数据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积累,有一些公安机关也需要一些数据,比如黑瞳做加工和采集,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了一些数据能力。在这些方向上,我们也是做了一些我们认为对于社会是非常有建设性的,提升了一些侦查手段。这些侦查手段我们都是反向用在金融机构身上,帮助金融机构来提升对于欺诈类的准确的、及时的识别。 我们现在做的几款产品一个就是瞳分,大家可以看到它跟欺诈概率是有非常大的相关性,这一块如果大家有意向的话可以跟我们的同事来联系。还有贷前的风险预警,还有在贷中。我们现在测试下来它的命中率达到32%,在不降低你的通过率的前提下可以降低坏账率、不良率。这是实际在消金企业和网贷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的数据,所以有效性还是非常高的。我们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也确实是有很好的表现,包括我们跟一些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都有这方面的应用,实际的通过当中是有很好的表现。 在贷前我们帮助获客端提升获客效率,尽量减少你的流量的损失。在贷中贷后我们能增强你的风险识别能力,提高你的通过率,同时稳定住你的不良率跟你的收益之间的关系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你的不良率,或者提升你的通过率。 黑瞳就是我们全力打造在反欺诈领域要做到全球领先,我们跟国内的很多数据公司做整合,我们也得到了一些资本的关注,我们也做了一些A轮的融资。 我们黑瞳一个是跟美国的麻省理工MIT建立了全球最领先的AI类的数据识别的学习实验室。在场做金融的、做银行端的、做反欺诈的同事有一些,基本上GBG的意思就是反欺诈比较基本的工具,因为它是版本问题不是云计算,现在我们在中国帮它做云计算方面的优化,要做中国版本,这是比较有全面性的。我们跟中科院做了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这是中科院在大数据对外合作的唯一的一个实验室,目前为止除了政府以外的唯一一个实验室。还有就是跟宇信科技合作,为银行IT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做了直接的应用,现在业务已经跑了三年了,表现非常棒。 核心团队有中国科学院数据专家,FICO整个中国区的最领先的团队都在我们的团队承担产品研发工作,还有就是PayPal还有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交通银行现在是我们的产品团队,大家有联合建模或者是在产品风控上愿意做一些联合实验室的,我们现在都有这样的机制,非常欢迎大家到我们那一起来参与研发工作。 这是我们跟公安部查控中心共建互联网金融反诈联盟,我们每个季度会开会,这个会主要还是跟公安机关交换反诈方面的资源,现在如果加入联盟,因为公安反诈是把所有涉及到网络诈骗跟黑产的数据放在一起,现在通过这个联盟,如果大家愿意加入的话,可以免费使用这个数据,现在联盟是免费给大家提供关于欺诈人群,就是欺诈犯罪分子跟黑产的识别。 现在它是公安部级的查控中心,给全国反诈中心提供冻结包括运营商的号码停机等等这些方向的平台级服务,现在是全国唯一一家公安部部级的查控中心。 现在这个联盟让我们的互金企业,咱们一起打造天下无诈,往这个方向努力,构建一个反诈的生态,让那些犯罪分子包括欺诈分子不能给我们造成损失。 最后有几个案例,这是我们的一部分客户,有一些银行,包括有一些电商企业,也有一些互金企业,长的有七八年,短的有两三年。这是贷前审批,这里有十几的数据,在原始的核准率不变的情况下,坏账率是2.4。在核准率不变,因为贷前模型可以降低6%的坏账,我们可以让核准率降低12%,这是实测的数据,欢迎大家用一下这个东西,或者测试一下,我们欢迎大家来做这方面的测试。我们的KS现在到了46%。 黑瞳专注在全球反欺诈方向,我们现在整合了全球的资源,包括最顶级的全球的研发方向的专家平台、企业、学校院所,包括中国的中科院等等,我们共同来开发和实践全球的最领先的智能反欺诈方向的产品研发,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也得到了一些国家机关、国家机构的支持和肯定。接下来我们还是打造我们的口号,我们叫新一代的智能反欺诈找黑瞳,谢谢大家![详情]

郭光:对人群进行风险建模的方法和途径
郭光:对人群进行风险建模的方法和途径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爱财集团高级建模专家、经济学博士郭光出席并演讲。 郭光谈到了如何对人群进行风险建模,他表示银行参与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合理定价,这个定价包括利率、额度。 首先要掌握到真正意义上违约的预测,这个违约预测基于我们刚刚展示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对全量人群黑灰白度的扫描,有了这个数据确保真正预测这些人群在不同类型借贷活动当中得到的坏付率,第一个是我们掌握了这个逾期率,第二个我们利用数据准确估测他在互金平台的还债规模,做信用建模当中有个违约点,能真正帮助大家理解风险的概念。 他表示,基于这样的情况,才能真正保证当大数据+AI+建模能够为整个金融机构获客或者增加业务带来的真正的保障。 郭光说:“完整风控体系必须要使用结构化的深度学习模型,对全量人群进行分类、解构与细分,确保实现劣后端的合理定价。”从解构来说,可以对于他的整个流动性危机、债务负债危机进行量化解析,最后传递到正常人群。另外,在正常人群当中同样需要同样这样一个复合的多神经元模型学习这个风险。 以下为演讲实录: 郭光:非常荣幸今天能代表爱财集团参加今天的会议。刚才听了前面几位在这个领域中非常排前机构的介绍,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势头感到非常高兴。 作为建模领域的人员,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具体的东西。我先有一个小插曲,我98年去的美国,从98到08年大家大致知道美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从互联网高速发展,再到金融行业的科技领域的发展,最后进入08次贷危机。中国经历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家也是众所周知的,2013年开始自从阿里推出了余额宝,中国互联网金融、中国金融科技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我用这样一个标题大家会更加清楚,从我们做金融技术角度来讲,大致能够感受到次贷的阴影,现在中国整个经济、银行系统开始有这样的味道,今天我的分享想从这个角度跟大家做具体的探讨。 因为我想中国金融科技是中美之间竞争中非常重要的变数,而中国金融科技如果能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也是中美在接下来发展当中出现差异化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今天我跟大家讲一下,我们对这个东西的理解。 08危机泡沫实现机制的中国篇-反向增信。 在中国金融和科技发展当中我们能够理解,作为得到稳定收入的人群一定要通过获取新资产,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往往会通过波动度不同收入给自己进行增信。大家去做房贷的时候,最重要通过自己收入来作为信用的基础,但如果信用基础达不到现在房产定价标准的时候,会有其他的源头来进入。 这里有这样的循环过程,当用稳定收入支持借贷得到资产的时候会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会使得高度波动源支持的收入和中度波动源支持的收入得到进一步的稳定,而同时这样的稳定又会增加反向增信的增长。如果高度波动源支持收入被破坏时候会通过劣后借贷活动替代,如果劣后借贷定价适中的时候,那么去用这个替代时候会努力恢复收入替代信贷活动,但定价过低时候你会发现它会进一步增强反向增信,反向增信进一步增强又会反过来自我增强接下来的劣后借贷活动,我们这里有个结论,当定价过低的劣后借贷活动支持更多的劣后借贷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一个自我增强,在金融领域中这个叫做泡沫。 当我们说银行贷款,首先是支持稳定收入对资产的获取,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房产是一个重大的源头,但同时银行贷款通过劣后借贷源进入劣后借贷区域的时候,如果定价过低银行贷款会成为整个新生泡沫机制的参与者,这里我想用一个概念,反向增信与银行的双重杠杆。 中国已经进入这样的阶段。这两边是两类银行贷款,企业长贷和短贷针对房贷的比例,06年开始这个比例一直在下降,针对房贷正常企业贷款在下降,这是住户经营贷款长短,同样也出现下降的趋势,但现在唯一在增长的是什么?就是住户的消费短贷,相对房贷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这是不是因为消费在增长?我们可以来理解,消费品相对于房贷的趋势也是在一路下滑,但短期消费贷针对中长消费贷也就是房贷的比例是在一路上升,消费贷的上升其实与整个消费品相对房贷的上升趋势是相反。 第三个,我们可以观察自我支付消费品相对收入是呈现比较稳定的趋势,但消费贷相对于自我支付消费品,从05年开始也是一路上扬,所以说从刚刚三张图可以看到,从三个维度来看现在整个消费贷的趋势都是逆势而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经济基本面的支持。 最后一张图,这个红线是房产贷款和刚性收入进行对比的比例,从06年开始整个增长速度其实有两个大波动期,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根黄线是消费贷和刚性消费品的增速,这基本和房产有一定同步性的,但在最近一期,房贷受到管控增速下来的时候,消费贷依旧保持高位增长,而且持续在那个地方。 这说明在中国消费贷款孕育着可能背离基本面的逆势增长,在消费贷中参与越来越多的是像银行这样的主干的机构,这样的问题会使得我们想去理解接下来银行面临的风险或者中国整个经济系统面临的风险该怎样得到解决。 我们现在识别出来整个泡沫机制可以用这样一个定价过低的系统来展示,但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这样全方位模型机制,其中参与是大数据、AI和量化归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防止定价过低,如何防止银行贷款或银行融资在参与整个劣后端借贷时候出现定价过低,导致08次贷危机泡沫增长的机制。 首先说大数据和AI,这是一个统计,我们抽取国内大行,全国性银行和上市银行的白色人群,也就是他们没有任何逾期记录,我们掌握的外部互金端口人员黑度数据和他们进行关联,在3月份、4月份、5月份纯白人群整个互联网黑度还是较显著的,人群的风险度是一个高维特征驱动的观察。大数据解决反向增信风险当中起到的核心作用。 这是2019.1-2019.5月人均关联互金平台数的抽样统计,有品牌的关联3月下旬出现了迅速的锐减,3月份发生了315高炮事件,类似于对于互金平台的冲击使得劣后端信用供应存在一个出现非常高速动态的变化,所以说中国现在整个金融,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某些领域大家觉得非常稳定,但当我们用大数据的方式去对它进行扫描的时候,发现它的整个动态变化是相当剧烈的,对于金融科技如果给金融机构赋能,我们首先想提供这样一个全方位的雷达的功能。 如何得到这样一个数据,这就是我们一个最简单的一部分的非结构化数据,传统大家会把结构化数据分成各类金融事件,有逾期事件、借款事件、支付事件。这些事件到底告诉我们什么事情,接下来通过人工专家的设计,但对于我们来说现在用了两周时间可以搭起来的智能学习方式,把几乎关联全维度互金平台人群的整个黑灰白度用人工智能识别方式来完成,所以从我们理解来说,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状态底下,所有风险度都是概率性的描述,这个人是黑还是白并没有绝对的确定方法,但只有通过最全量的数据和最快的智能处理方式才可以相对稳定的找到对这个人风险度的表示。 刚才讲了逾期表现、关联度,到底最后落到什么点帮助我们解决定价问题,我们对人群进行风险建模,银行参与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合理定价,这个定价包括利率、额度,怎么来解决?首先一定要掌握到真正意义上违约的预测,这个违约预测基于我们刚刚展示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对全量人群黑灰白度的扫描,有了这个数据确保真正预测这些人群在不同类型借贷活动当中得到的坏付率,第一个是我们掌握了这个逾期率,第二个我们利用数据准确估测他在互金平台的还债规模,这个其实在我们做信用建模当中有个违约点,这是至关重要的,这是真正帮助你理解风险的概念。 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才能真正保证当大数据+AI+建模能够为整个金融机构获客或者增加业务带来的真正的保障在哪一点。 最后我用这样一个图来说明,整个完整风控体系必须要使用结构化的深度学习模型,对全量人群进行分类、解构与细分,确保实现劣后端的合理定价。因为我们刚刚听到很多专家他们提到现在分八、九类人群,但对于真正信用风控,从我们解构来说我们可以对于他的整个流动性危机、债务负债危机进行量化解析,最后传递到正常人群,但在正常人群当中我们同样需要同样这样一个复合的多神经元模型学习这个风险。 最后我用这样一张图来表示,爱财集团作为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怎样才能保证陪伴式整个中国金融的良性发展,我们要用到系统化方式,用到现阶段中国真正发展起来大数据和AI智能,帮助中国全量人群在整个金融全周期过程当中应该适当得到的金融服务做出合理的解释。谢谢![详情]

IBM合伙人范斌主持中国金融科技论坛分论坛
IBM合伙人范斌主持中国金融科技论坛分论坛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IBM合伙人、全球业务咨询服务部中国区金融行业总经理范斌出席并主持会议。[详情]

林建明:深耕科技打造金融创新引擎
林建明:深耕科技打造金融创新引擎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萨摩耶金服董事长林建明出席并演讲。 演讲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是对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趋势分享,第二是企业的一些科技实践,第三是具体应用场景的分享。 林建明认为,金融科技给金融机构带来了非常大的服务的价值。他表示萨摩耶金服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自身的科技实力,赋能金融机构,解决行业两大痛点,一是风险管理方面,二是流量获取方面。 以下为演讲实录: 林建明: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作为一个在金融科技的老兵,今天跟大家分享《深耕科技打造金融创新引擎》题目的演讲。 我们萨摩耶金服是专注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企业,为超过19家持牌金融机构提供风控初筛、获客等服务。 今天的分享主要分三部分,第一块是我们对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趋势分享,第二块是我们企业的一些科技实践,第三块是具体应用场景的分享。 我们先看整个目前行业的情况,过去大家都看到监管在密集出台一系列的监管法规,包括网络小贷新规、资管新规以及P2P备案等新规,对整个行业造成了巨大的转变。 总体来讲,所有的这些政策基本上都是基于一个顶层设计,就是把金融和科技做了一个定义,什么是金融、什么是科技。 金融是可以承担风险、需要有杠杆的要求;科技是不能够承担风险的,我们只是给金融机构提供科技服务。 基于这样的顶层设计框架下,所有的流量巨头还有金融公司他们的定位都比较清晰,像BAT他们都在做助贷类型的服务,以及为金融机构推荐业务这一类型的金融服务,主要是因为金融服务在现在金融科技3.0的支持下已经有了很大的一些提升。 所以我们认为,金融科技给金融机构带来了非常大的服务的价值。萨摩耶金服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自身的科技实力,赋能金融机构,解决行业两大痛点,一是风险管理方面,二是流量获取方面。 过去我在银行做了十几年的信用卡,信用卡有一个法规,监管的法规叫做三亲原则,有一条是亲见,必须见到人才能给你发信用卡,所以导致效率是很难突破的,很难实时给你发信用卡。但是互联网来了,大家需要实时拿一张信用卡。就像花呗,花呗在几年前就实现了实时能够给在阿里、淘宝商圈内有过历史交易记录的用户,实时给一个贷款的额度,实时就可以支付。现在花呗已经不仅仅是在阿里上支付,也可以在外面刷二维码支付,它已经等于一张信用卡。这些都是用科技来提升金融服务的很典型的案例,在风控这方面很典型的案例。 萨摩耶金服专注于金融科技,我们把优质的年轻客户,把他们的需求通过我们的科技让用户实时能够拿到授信,把授信的请求传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我们的信用初筛支持下,也能够做到实时的反馈,这是我们作为一个助贷平台所提供的服务。 针对风控我展开来讲,过去我们把风控在业务的流程上来讲都是分成贷前审批、贷中反欺诈、信用评估、贷后催收,分成这几个个板块。 今天我分享的风控内容把它抽象成这四个板块:1,模型;2,流程;3,政策;4,架构。 这四个板块其实是可以应用在刚才我说的贷前、贷中、贷后所有的业务流程里面,首先说模型,我们的模型不仅仅包含过去的评分卡,也包含了现在最经典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复杂的关系网络、集成学习等新型的建模方法。 同时我们在处理数据上刚才很多专家都讲到了,我们不仅有结构化数据,还有非结构化的数据。过去建模在银行里最短的要半年,有的模型甚至建了一年多都没有成功,建模员工特别受打击,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哪一天能成功。 现在我们是在这一工程化的模型背景下可以快速几个小时就有一个新的模型出来,模型出来后需要通过流程把它串起来,所以我们第二个是流程,自动化把这个模型放进全流程,实时响应数据,从而做到了全面的、全流程的风险点的监控和防范。 策略和模型是两个组合,这也是从国外到国内的一个方法论,模型它都是全部基于数据的处理,过去有些策略特别有效,但是现在策略变化太快,因为欺诈的人他们也是高科技人才,跟他们的攻防战是需要我们策略变得易配置、易追踪、易测试才能够防止攻击。 最后是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架构,来支撑刚才说的模型政策和流程,可以灵活配置我们的变量。 基于这四大板块,我们现在提供了包括反欺诈、信用评分等全栈解决方案,有效识别各类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给他们撮合更加匹配他们的资产。同时还可以做到风险是可监控的,实时监控到这个平台过来的情况,它的不良表现是怎么样的,机构就可以实时调整风险策略。 萨摩耶金服的全流程风险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控,首先讲到变量管理中心,我们现在的变量超过数千多个变量,必须有一套工具来管,过去我们都是靠人来管,现在是利用工具来管。ALPHA-S是信贷审核机器人,我们模拟最优秀的征信员审批流程,用机器学习他,学习出来的模型就是作为一个机器的模型,来反复地学习,现在这个学习出来的机器人,它的审批的效率肯定是比人审批要快,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审批之后的不良率比人工审批下降了一半以上,也就是说机器人审批的质量反而比人工要更高。 第三是DNA信用评分模型,基于各方面的数据来进行建模,它能够区分出来这个人的信用情况,这个模型的KS值可以做到行业中较高的水平。 “猎户座”反欺诈系统,不同的人跟人之间,跟黑产中介关联近的用户很有可能就是欺诈团伙。 我们还有基于LBSRM地理位置的模型,不同地区的风险质量也是不一样的。另外,萨摩耶金服的全流程风控管理平台,还包括资信管理系统,这些平台实现了资产全周期的监控。 在流量方面,萨摩耶金服拥有精细化和规模化兼顾的获客策略和运营能力。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的流量成本是越来越高,流量主要是分布在BAT等平台,如果我仅仅从BAT获取流量,你是根本没有议价能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渠道高度分散,目前我们的平台已经累计对接了超过上前个流量平台,如果跟我们来对接,等于说你们直接可以对接到这么多的流量平台,并且我们把风险的要素前置到了获客的政策里面去,在获客时就可以挑选年龄段是什么样的、地区是什么样的用户,风险配套可以提前去筛选,整个流程比如投放广告的流程、决策流程完全是自动化的,同时我们可以基于用户进来之后的注册、发生交易、发生逾期、最终不良率等等全流程进行监控,这是我们整套的获客的平台。 我们这个获客平台首先它已经有现成的获客渠道,所以接上我们的获客平台可以减少测试成本,可以在里面挑选有过往历史记录比较好的这些渠道,可以快速上线 。同时我们专注在金融垂直消费领域,所有的服务都是按效果来收费,这也是降低了用户的测试的成本。 以上就是我介绍的内容,谢谢大家![详情]

李国平:技术+数据是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的关系
李国平:技术+数据是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的关系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微软金融行业战略技术总监、金融科技创新联盟副秘书长李国平出席圆桌论坛并发言。 李国平指出,技术+数据是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的一个关系,谈到人工智能,大家普遍认知的三要素是算法、算力、大数据,大数据在这个过程极为重要,如果没有数据,有再好的算法,有再强大的算力,可能都是无米之炊。 微软自己不产生行业数据,微软有技术轮不够,还要有产业行业客户历史真实的业务价值数据。李国平说:“最终技术+数据才能够把信息化的只是一个数据的记录,到智能化利用数据、分析数据、基于过去预测未来,判断风险,判断未来的业务的一个价值的量化,这就是我对双轮的一个理解。” 现在微软在帮金融的头部企业做和微软相关的人工智能,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互联网研究院等等,都和很多智能化银行有合作,包括智能客服、智能投顾,其实还有包括我们的太平洋保险,智能保单的解读等。 这十几年来,可以看到从线下的网点到网上银行,PC端的的网银再到移动端掌心银行、手机银行,再到今天智能化的智能客服、智能风控、智能营销作为基础的知识图谱,可以说金融正在完成前一个时代的信息化到现在数字化,重塑产品,用智能化更好地服务客户、降低风险,是这样一个行业的发展的历程。[详情]

金晓烨:应用金融科技更多是业务思维的改变
金晓烨:应用金融科技更多是业务思维的改变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新网银行平台金融部总经理金晓烨出席圆桌论坛并讲话。 金晓烨表示新网银行在业务方面,更多是发挥金融科技的技术能力,而前端获客和流量更多是和合作平台一起去合作做这样的一个金融服务。参与的各方发挥自己专业擅长的部分,这样市场蛋糕才能做大,发展速度会比较快。 他表示,应用金融科技更多是业务思维的改变,是整个这家机构从上之下管理层一把手或者股东层面转变思维的一种方式,大家都用金融科技去做业务好,利润高,但前面起来有很大不确定性和风险,“可能大家去看我们第一年的财报都是亏损”。 金晓烨认为,金融科技要有一个前期投入上的重视,管理层的重视,人才的招募,这些和整个机构的变革创新都是相关的。[详情]

田凤占:把科技人才前置到业务部门 让技术沉到业务
田凤占:把科技人才前置到业务部门 让技术沉到业务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阳光保险集团首席数据科学家、阳光信保首席数据官田凤占出席圆桌论坛并发言。 田凤占表示,目前这波人工智能浪潮很大程度依赖于大数据,这样海量的大数据只有在工业界才能积累出来,所以目前是工业界在引领人工智能的发展,而不是大学院校,很多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如商汤、旷视等)的创始人才也大多来源于像微软、谷歌这样的企业。“这波人工智能浪潮一定要和工业界紧密结合,才能把技术和业务结合起来,创造出实际价值”。 他介绍,阳光是传统金融行业的保险公司,没有太多的技术力量去研究底层的算法,我们的想法是跟踪行业的最新算法与技术,把这些最新的技术快速地应用到自己的场景里面去,强调的是快速应用而不是自己研发,这就需要我们去跟踪这些大的科技巨头、以及工业界的最新的科技成果,研究怎么样应用到行业中去,应用到我们的场景里面去。 田凤占称,为此集团把科技人才都前置到业务部门里面去,和前线业务部门在一起,这样就知道业务环节和流程是怎么样的,什么样的技术能在这个业务环节里面应用上去,他说,“好钢用在刀刃上,技术一定要沉到业务里面去”。[详情]

张利钧:金融科技赋能绿色大发展
张利钧:金融科技赋能绿色大发展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恒鑫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利钧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正全面应用在金融的各个领域。而金融科技以数据与技术的核心驱动正在改变着金融的发展,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提供方形成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在重塑着融租赁业态的发展方式,推动着融租赁发展。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利钧: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非常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和大家共同分享,我分享的题目是金融科技赋能绿色大发展。 刚才主持人也简单介绍了一下,2017年9月23日我们在上海成立了首家金融绿色中心,大概有100家机构,现在管理的资产3万多亿,今年的业务规模单年超过500亿。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正面临着在全面应用金融的各个领域。金融科技以数据与技术的核心驱动正在改变着金融的发展,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提供方形成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在重塑着融租赁业态的发展方式,推动着融租赁发展。 融租赁这两年得到的迅速发展,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是成立于2014年,是以绿色金融为倡导的公司,分别围绕新能源汽车、绿色分布式能源、能源上下游开展相关业务模式。 在去年的12月18日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的汽车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的一百家主机厂,两百多家金融金融,开展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新业务。 大家知道新能云汽车未来会改变了生活,现在买一个新能源汽车电池和续航历程不匹配,尤其是在出市场拆检的时候比较麻烦,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在于电池。未来通过我们的融资租赁的方式就会改变汽车的销售模式。将来我们正在突破未来汽车包括北汽和比亚迪正在尝试着车电分离的模式,将来翁拥有一台车电池由融租赁公司提供,就向饿了么一样,到任何一个地方换电移动充电快速充电解决充电和需和历程的问题。 现在全国有2亿量的存量,前景非常广阔的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更换的速度会非常快,就像现在应用手机一样,大家知道一个手机现在基本上每个月都在更新,我们的华为,我们的自主品牌小米,迭代速度特别快,因为现在手机的屏幕,包括操作系统,包括外观更新速度快,已经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一个各应用品,将来的汽车也是一样,将来汽车里面就是一个全新的娱乐场景,可以购物,可以娱乐,可以相互交互。为什么这是我们互联网企业正在正在布局新能源领域的一个原因。 当然融租赁平台将成为新能源公司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未来可能移动出行无人驾驶将成为未来出行的主流,那个时候车有没有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便捷地使用它,现在续航一千公里的储备技术已经具备,但是还没有应用,未来电池方面全方位应用之后,将来变化最多的是车身,就像应用手机一样一个月就换一台车地。融租赁平台将会为消费者提供更方便更便捷的出行方式。所以融租赁行业刚才讲到7万亿资产里面,现阶段主要是围绕新能源、飞机、航空一些大型的装备制造领域,未来我们的绿色融租赁共同体会围绕我们新能源汽车做模式的颠覆,将来我们的购车模式会发生很深的变化。 今天汇报的题目是金融科技赋能绿色发展,在去年的金融科技论坛上,我简单汇报什么是绿色租赁,就是节能减排是绿色租赁,同时加大效率也是我们的绿色租赁。在我的倡导下50家企业在整个绿色金融里面开展了很深的研究,透视也提出了四个应用未来在租赁行业里面租用服务的智能化,现在的APP,现在和很多的大数据公司在对客户的评审尤其是C端的评审,反欺诈的技术实现秒批,瞬间可以让我们的客户享受到我们C端的服务。 业务的场景化,通过跟主机厂,通过和航空公司,刚才第一位发言嘉宾讲到了飞机,我们有投资了很多架飞机,飞机属于重公司。未来这些重资产向轻资产时候,我们场景化通过科技赋能会转向刚才讲的交通出行,跟滴滴公司恰了300亿的授信,车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跑的状态,一种是停的准备,静止的状态通过热力图的分析,很快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想去比如说天安门,会发现天安门地区的流量问题,大家看不到天安门地区的停车车位的情况,很快在不久别将来我们静态交通系统就会解决停车的问题。这些技术就是5G时代,那个时候我们的融租赁将会为购买的方式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详情]

李晓丹:互联网供应链如何赋能金融客户 服务于社会
李晓丹:互联网供应链如何赋能金融客户 服务于社会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大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晓丹出席并演讲。 李晓丹介绍称,大农科技是互联网供应链供应商,目前平台有上万家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这些企业的规模都偏小,都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甚至融不到资的问题。基于此,大农科技就是利用互联网金融科技来赋能,降低成本,形成一个网状的供应链结构,和B端打通,让客户受益。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晓丹:一个海归回国创业变成了山归,大家都说出国的人更爱国,所以我带着情怀回到祖国,不忘初心报效祖国。今天我要来分享的主题是:互联网供应链如何赋能金融客户,服务于社会。 昨天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正式揭牌。今天在座的都是金融科技领军企业和嘉宾大咖,我并不是金融行业的人,但是作为互联网科技行业从业者,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老百姓。 金融行业存在的现状: A、我们企业是做全球互联网供应链平台的,上有上万家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他们都是中小企业,里面大量的农业公司规模都偏小,这个行业的痛点就是融资难、融资贵,甚至根本容不到资;我们怎么赋能中小企业?三农又是国之根本,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产业扶贫,乡村振兴都要服务于三农,那互联网供应链与金融科技如何相结合服务于三农呢? B、所有银行业务是同质化的,客户群体都一样,面对城市人口,而农村人口占据中国人口2/3,从大数据表明越穷的人信用度更高,未来银行的客户一定在农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中小企业是我国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之一,是解决百姓就业问题的主力军,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加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05联合国提出来的普惠金融,,习主席提出的全面脱贫,全民小康,则我们要服务于三农的中小企业发展是重要方面。 C、国外银行按类别主体分类,国内银行大部分吃利差;金融行业收益如何创新,做出自己的特色? D、客户需求,对私对公客户对银行需求如:降低采购成本、融资、销售、理财、管理、实惠;例如: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互联网平台和积分商城,老百姓就是要实惠要开心简单生活,积分商城为老百姓赋能,但是里面的积分产品很少是关于三农的,“消费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积分商城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过高,也做不出更好的平台,应该与更专业的企业合作,各尽其职,产业环节分配,帮助产能过剩,商品流通,帮助社会稳定社会消费扶贫。让供应链搭建服务金融客户更具服务效率、更具成本优势、更具服务黏性。 打造生态圈闭环的产业供应链:提供全方位的农产品标准化、产业化、物流化、品牌化、渠道化的打造产业供应链扶贫模式!通过品控“精细化管理系统平台”、“智慧服务SaaS系统应用”、“供应链交易平台”、“供应链商务交易平台”、“社会化供应链协作平台”、“城市食品安全供应链”和“全国农产品源采平台”“ERP系统科技技术”等一系列自用和商用的国内领先的大数据分析平台解决农产业溯源问题,有全方位的物流解决方案,通过新媒体打造中国品牌, 线下体验店、服务中心约5000家,是中国最有性价比优势的,致力于三农和茶的供应链平台,29号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提到推广中国文化先把中国茶文化推广出去,让中国茶走向世界,让世界爱上中国茶。 互联网供应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问题。做到大数据云计算,更快更精准服务于客户,在很多传统的供应链仅仅依赖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配合和数据,而核心企业往往只掌握部分交互类的数据,我们的供应链平台则信息技术来推动传统供应链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更好的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整合分析,建立动态信用采购销售体系,物流体系和结算体系从而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配送。 而在供应链平台的上下游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在我们大数据下有个采购和销售数据支撑,可以通过他们的信用额度结合金融授信,帮助中小企业更快的发展。在整个生态互联网供应链闭环,中小企业有个金融的支持,才能更快速的发展企业。金融行业也在帮助三农企业,助力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发展。 我们也在探索供应链金融,抱着跟大家探讨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望日后各位大咖给予支持献计献策,当然我更想和你们发生往来,向着业务往来的关系发展,找我链接全球,我为大家做好服务!也欢迎来湖南做客!谢谢![详情]

王常成:获客+风控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王常成:获客+风控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汇法集团副总裁&CDO王常成出席并演讲。 普惠金融要有金融科技的助力,因为金融科技更偏于获客,更偏于大数据,更偏向于风险控制。过去金融可能只服务20%的人群,但是有了大数据科技共识的获客的能力,对它进行风控,进行筛选,进行履约信息进行评价,80%的客户长尾的价值就发挥出来了。 近年来,金融科技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ABCDEF的模式,即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Date-online)+赋能者(Enabler)=金融科技(FinTech)。王常成认为,未来金融科技还应该加入“G”,“因为5G为在全球推广了,5G也会金融科技助力。” 以下为演讲摘编: 王常成: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参加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今天借助这个机会也谈一谈对金融科技的理解。前面几位大咖已经做了分享,他们对金融科技的理解以及实践非常让人敬佩。其中,传统金融行业已经开始布局金融科技领域,市场上也涌现了很多的金融科技企业。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汇法集团作为专注于公共信用大数据服务商也贡献了一份力量。如果把金融科技比作一艘航母的话,汇法提供的大数据服务就好比航母上的一颗螺丝钉。今天是金融科技论坛,接下来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下对金融科技的理解,以及作为助力金融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在大数据中的应用探索。 首先,介绍一下当前金融科技的现状。金融科技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首当其冲的是获客。随着互联网的爆炸式的发展,截止到2018年,人口的红利优势消失殆尽。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各巨头的竞争格局基本稳定,而用户迁移的成本巨大,所以互联网金融行业开始倾向于技术驱动发展。 金融科技领域涉及的内涵太大,而互联网用户并不具备鉴别能力,所以从2015年开始,金融科技并没有特定关注的元素。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爆发,金融科技公司蜂拥而至,但其关注的是核心业务的营收。接下来整个行业开始整合,此时更关注于核心商业模式的发展。发展到更为重要的合规发展,整个格局基本形成,此时关注于替代技术的研发。当前,中国金融科技还处在发展阶段。与美国的金融科技对比分析,美国市场对于金融科技的投资,从2015年到2016年,投资比例降低了15%,而中国上升了27%,所以,中国具备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土壤。再看一下营收方面,去年金融科技的营收达到万亿,预期今年可以突破1.5万亿。随着支付、征信、大数据、区块链、生物识别、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金融科技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已经具备。线上信贷模式也从之前的线上+线下模式的1.0版本过渡到完全线上的全流程管理的2.0阶段。 其次,金融科技存在哪些风险?主要存在两个大的风险:其一,是以互联网金融发展为依托的金融科技短时间内不能脱离金融业务的母体而形成产业,这就会给金融科技的发展带来致命的影响;其二,人才缺口导致的技术外包,长期来看,技术外包的成本是自主研发的3倍,并且对技术外包产生依赖,不利于金融业务的发展。 再者,未来金融科技趋势有哪些呢,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趋势:其一,金融科技是一个融合体,可以概括的说:ABCDEFG,A即AI人工智能,B即区块链,C即云计算,D即大数据,E即业务生态化,F即生物识别,G即5G;其二,泛线上信贷会快速增长。从线上获客、大数据风控、IT系统构建、贷后管理等全流程线上信贷将逐渐发力;其三,普惠金融落地生根,金融科技公司提供获客、风控、精准营销等服务,传统金融机构将服务于80%的未覆盖的具备互联网特性的人群;其四,金融服务和用户场景将紧密结合。 借助这个机会,给汇法集团做个广告。 汇法集团致力于公共信用大数据领域,在司法涉诉,行政执法、民间借贷等公共信用大数据上一直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汇法集团在服务于传统金融行业和金融科技公司的过程中,也参与了多个业务场景的工作,包括精准获客,贷前审核、贷中管理,贷后管理,识别财报风险等等。先后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了数据仓库的大数据项目;与民生银行合作了凤凰计划的大数据合作项目;与江苏银行合作了月光宝盒的大数据项目。 汇法集团从2009年开始采集公共信用大数据;2015年与“微众银行”合作,助力“微粒贷”线上全流程风控;2017年,与国家发改委签订协议,共同开展联合惩戒的相关工作;2018年首批获得综合信用服务机构试点单位;截止2019年,集团一走过了十年。汇法将一直以大数据为发展核心,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的公共信用大数据专业供应商。 截止当前,汇法已搜集了3.8亿的大数据,日均新增30万+条数据。汇法将大数据业务、催收业务等紧密的绑定在一起,建立了独有的生态圈,为大数据赋能,为征信赋能,为金融科技赋能。 再次感谢本次论坛!也非常欢迎与汇法洽谈业务!多谢![详情]

季元:金融科技推动存在组织惯性、人才缺乏两大难题
季元:金融科技推动存在组织惯性、人才缺乏两大难题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百融云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RO季元出席并演讲。 季元称,银行金融科技推动存在两大难点,一个是组织惯性,第二个是人才缺乏。 组织惯性就是一个组织改进技术时,会受固有的组织架构的约束,比如说在一辆马车上装上电池和电机也不是一个电车,跑到一定程度一定会散架的。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科技部门承载的不光是科技部门,更多需要涉猎到业务场景下。为什么很多的很多的银行在采用科技的时候会单独设立一个科技公司,其实也是组织架构的影响。 第二个就是人才缺口,当新技术出来的时候人才一定是最缺乏的,组织和人才是两大难点。 以下为演讲实录: 季元:大家下午好,今天这个主题是金融科技,前面三位嘉宾都是金融行业资深专家,百融我们的角色定位有一些差异,我们是作为一个第三方的服务方给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所以我们的视角有一些不一样。 其实提到金融行业大家普遍的印象是比较的传统,但是我相信听完前面三位大咖的演讲已扭转印象,其实我们的金融在科技应用方面非常的领先。国际上对金融科技应用大的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核心业务的流程数字化,在座超过三十岁以上的听众就可以想象一下三年前的银行是什么样的。真正银行核心流程数字化的过程其实开始得很晚,到1987年、1988年那时候才开始电子化,1987年到现在,整个银行包括业务经历非常大的变化。那个时候从1989年之前银行完成了内部流程数字化的过程,上了核心的系统,业务系统,把内部业务的数据沉淀下来。 第二个阶段随着互联网多发展,银行和客户的交互渠道逐渐从线下转到线上,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还有电话银行,但是这个阶段的变革是以第一阶段的科技运用为基础的,如果没有银行内部的变革业务线上化实现不了。2015、2016这几年因为互联网推动也好,竞争也好,开始推进银行内部自身业务决策和运营智能,也就是我们这两年讲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业务里的应用。近两年的这些进展也是以前两个阶段数据为基本的,没有业务数据的沉淀,客户交互行为数据的沉淀,做不了风控,做不了营销。 从这个脉络可以看出来,金融行业在科技运用方面领先于其他的方面。从金融科技这个词使用的频率就能看出来,就没有其他的行业有一个XX科技这样的一个提法。 第三个阶段就是业务的智能化这个阶段,其实能分成两大环节,第一个就是技术的单点突破,这两年发生的领域,包括正在发生的。当我们应用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辅助人,第二个是替代人,第三个是超人,不光是人工智能,从工业革命开始所有技术的进步其实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第一个开始作为人的辅助,不管是农业还是工作,一开始是作为工具提升人的生产力,到某一阶段之后自动化程度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取代人。再往后发展就能超越人,人做不了的事情机器可以做。 举例,这个是AutoML,机器学习,大家想象一下几年前我们建一个模型都是手敲代码,从数据库提数据,那个时候建模的的周期大概一个月左右,一个人干一个月的时间,后来有了各种的开源的标准算法库,这个时候标准力能提高,但是标准提高了,这个阶段叫以算法为基础的金融,前一阶段是以代码为基础的金融。 AutoML以任务为基础的金融,直接告诉这个机器,你把需要建模的数据给他,能实现一键建模,能把建模的周期从代码一个月缩短到一个小时。这整个的模型应用效率被提升。AutoML它应用的意义可以总结,叫机器学习能力的平民化,原来使用机器学习是一个门槛非常高的事情,要学机器语言,要学数学还要懂编程,整个社会懂的机器学习的非常少。有了AutoML之后,这个世界上能应用机器学习的人才大大提升了,这会导致我们整个的模型应用的提升井喷,真正建立起数据驱动的业务。这个AutoML的出现对整个将来金融行业,包括我们的人才结构、业务模式都会带来非常大的颠覆。这是技术应用对我们业务的改变。 第二个我想举的例子叫智能语音服务。大家可能会发现从去年到今年,这一年多的时间骚扰电话的普通话的标准程度非常非常高,原来还有方言,现在基本上都是普通话,智能语音服务非常普遍。智能语音应用金融行业里面,大家进场会说有营销环节,催收环节,贷款环节,这都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以前打银行的客服,银行的操作流程是按1按2,可能从1按到9都没有想听的,智能语音服务把这个环节的体验大大提升,你直接说什么话想干什么事情,背后的NLP引擎会识别出你的意图,通过机器客服回答你,一个是体验大大提升了。 还有就是成本大大提升,原来跟分行聊有20多人的客服,需要租一层的办公室,给这些客服人员办公,同时还要部署各种的语音设备,像耳机、麦克,还有操作系统电脑,其实每年的成本大几百万,后来他用机器人做服务替代掉这20多个人,虽然效果上略有有一些差异,但是管理陈本上大大降低,人员的招聘成本、培训成本相应大大降低,关键是业务的弹性增加。业务量突增的时候如果想从20人扩展大40人,没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是做不到的,要招聘要培训,两三个月的周期,现在只需要加几个机器人就可以了,这个还是一个的分行的应用,我们一般大的银行大几千人,这里面的管理成本、运营成本,还用业务波动的时候导致人员扩充的成本非常高。 从银行内部管理角度来讲,智语音技术非常好,客户体验、降低成本、客户弹性。 往深了讲,语音交互这种方式有可能替代我们网上端、移动端的交互的。其实我们仔细想想我们现在手机端的操作并不是体验最好的操作,我们要给一个人转帐,微信里面可能只需要三步,你选上这个人,加上“+号”,转帐多少钱就过去了,一般看银行的APP里面这个过程比微信复杂,但是如果将来通过智能语音可能只需要打一个客服,我需要给谁转多少钱就完成了,因为语音的交互方式是人最自然的交互方式,人每天用得最多的交互方式,智能语音技术如果成熟到一定的程度,现在目前还到80%多,不到90%,如果能到95%以上,有可能变成银行最主要的渠道,而且就像刚才的杨会长讲的变成普惠金融最主要的渠道,数字化成为比较低,可能播个电话、说个话这个工作就完成了。这是智能语音技术对将来银行业的发生的影响。这个主要是替代人,首先能替代金融机构几千号的坐席人员。 第三个想介绍的是大数据风控,这两年这几技术相当成熟了,不管是大的互金公司,还是传统银行,在大数据风控方面投入都非常大,而且我们现在在座的也能直接体会到风控的影响。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大数据风控潜在影响的是风控,大风控本身这件事情很简单,就是原来早期咱们国内的13亿里面可能有征信记录的人不多,四五年前也就几千人,那个时候大量的人超过70%的人享受不到传统服务的风控,大数据风控解决的无征信人群,让金融机构敢给无征信人群放贷。后来演进带来周边的好处,因为3亿人敢上,现在超过13亿人都敢上,只要在互联网有行为记录,就是银行客户群体增加了,另外体验更好,传统的征信方式要填一堆的资料,几年前去银行办征信至少要填两页纸,现在去互联网平台借钱,只需要三个信息,姓名、身分证号、手机号就可以了。而且原来人工审批非常长,整个贷款至少一周,长的两三周,现在基本上秒级,填完资料几秒钟就能拿到结果,给你多少钱。这个客户体验更好了。 风控更精准,因为现在用的数据维度更多,超过几千万人,对人的判断更精准,而防伪程度更高,原来模型只有8、9个字段,我想在这几个字段里做手脚更容易,而且这几个字段还是从线下采的,两千个字段你要做假很难。这是大数据风控给大家直观的印象。 我想说采用了大数据风控之后,对整个银行业务的影响到底在哪儿。因为现在能够对风险做得更精准之后,我来了这个客户群体,实际上我们可操作度很高,原来在传统的风控程度下,100个人只能批准3%,现在我如果能识别更精准的话,可能到不了50%、60%,对银行前端和后端部门的影响会很大。因为2017年互联网金融行业非常繁荣的时期可以看到,一些互联网金融的公司它的人员的结构跟银行有非常大的区别,原来银行最大的两个部门一个是借贷部门,一个是催收部门,一个前一个后,一个负责放钱,一个收钱的。互联网前端人很少,可能只有十几个人,几十个人,但是能支撑千万亿的客户,但是催收的人更多,因为那个时候催收自动化的程度不高,还是靠人。那个时候他的业弹性非常大,只需要有十几号人维护一下就可以了。大家想象一下在传统模式下靠人工智能的方式,你的业务量从一万扩展到十万,对你的组织架构的冲击非常大,你要扩人,你要扩十个人才能支撑业务规模的提升,可能这个业务量的井喷只是一个短期现象,比如说双十一期间,可能过了这几天就没了,对银行来讲它的结果就只能损失掉这些爆喷的客户,会丧失很多的机会。 还有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原来很看中客户的渠道来源,就要选择资质比较高的客户,因为差的防不住,如果现在对自己的风控有信心的话,不管什么样的客户来都可以,获客的带宽可以增加。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对你前端的营销和手段的催收都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前面这三点其实讲的都是在某一个点上,不管是AutoML也好,这是建模的,智能语音也好,针对交付的,大数据风控这个是针对风控环节的,真正的技术应用其实是由点到面的组织升级的过程,这个其实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一个例子,大家知道前一段播音737M800那个飞机出事了,为出事了,就是因为采用了新的发动机,更省油,相应发言人的口径更大了,为了把发动机装在飞机上,只能往前移。升级了几次之后,发动机会更倾向于机头,导致整个空气动力结构不稳定,机头往下钻。这就是一个技术单点应用的典型案例,只升级了发动机,但是飞机的器械结构没发生变化,你升级到一定结构一定出问题。在一个组织里面用技术,如果只有再生一个点上用技术也会出现问题,比如刚才讲的大数据风控带宽足够大,后面的客服也好,催收也好,压力非常大,导致客户体验非常差。所以技术应用到第二个阶段一定是由点到面的组织升级。 第一个案例我想的是智能的风控平台,其实把刚才讲的几个点都集中到一起,不光是一个技术的平台,也是一个组织的平台,是一个双重升级。这里面包含五个模块,实现三个功能,平台我们大家都讲,一般来讲提到平台都是内部智能的服务化,不管是互联网公司提到的平台也是这样的,服务化,就是它变成一个内部的服务的机构。第二个就是敏捷化,对前端业务的响应更加敏捷,第三个就是智能,因为你要敏捷化一定离不开智能化。这里面需要五大模块,一第一块就是我们讲的数据湖,前面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应用,传统金融机构大部分内部信息化建设已经很完善了,基本上都有数仓,有数据集,但是数仓跟数据湖的区别在哪里,一个字之差反映的是数据的流动性,在数仓的时代各个数据进入数仓很容易,每天晚上都会真实沉到数仓里面,但想一个业务应用想把一个真实数据拿出来非常的容易,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拿不出来,所以数据库解决数据流动性的问题,让数据流动起来,使实时的数据能被用起来。 第二个就是特征池,第三个就是AutoML平台,这些数据要大量涌起来,这是我们数据驱动的决策,一定要有高效的建模工具。第四就是要有模型管理平台,支撑模型监管,最后一个就是风险策略引擎,所有的模型都可以部署在引擎上,对接业务,通过五个模块的业务改造,实现数据平台把风控变成金融机构内部的一个服务,特别是当我们现在各个机构的业务复杂度更高的程度下,业务非常多,风控集中化是提升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集中化之后有更多的好处,比如说客户集中管理,因为不同的策略大家有区别,但是在同一个平台上可以达到统一,集中管理。 第二个案例是讲产业金融平台,因为前些年就是过去的两三的时间随着P2P电商平台的发展,大量供应链的数据开始沉淀下来。跟咱们消费金融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消费金融为什么能起来,因为前些年消费电商发展非常好。但是在这个产业金融里面,产业互联网平台跟金融机构之间其实是有一层屏障的,因为产业平台在搭建的时候,它的目的是以服务供应链,服务企业为主,所以不管是平台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也好没有考虑到金融风控的需求,这个时候一定需要一个中间的连接器,来把双方需求对接起来,这里面金融机构,这个决策不管是第三方的科技公司也好,还是银行系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好都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的搭建,一个是把金融机构的需求,不管是通过物联网设备也好,通过什么设备也好,把数据采集的需求集成到设备里去,把采集的数据变成策略提供给管理层,变成标准的接口,这是一个产业金融平台要干的事情,也是它的价值点。供应链金融和小微金融要大力发展,离不开中间的决策。 因为时间限制,最后还有一个点,就是科技运用的难点,刚才其实民生科技的牛总也提到了,其实金融机构技术难点不在技术,金融机构科技部门的人才储备和技术都很强,但为什么推不动,真正的技术转化无业务的应用。两大难点,一个是组织惯性系,第二个是人才缺乏。组织惯性就是一个组织一旦改进技术的时候一定会受固有的组织架构的约束,比如说在一辆马车上装上电池和电机也不是一个电车,跑到一定程度一定会散架的。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科技部门承载的不光是科技部门,更多需要涉猎到业务场景下。为什么很多的很多的银行在采用科技的时候会单独设立一个科技公司,其实也是组织架构的影响。第二个就是人才缺口,这个很容易理解,当新技术出来的时候人才一定是最缺乏的,组织和人才是两大难点。[详情]

民生科技牛新庄:使金融科技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
民生科技牛新庄:使金融科技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民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牛新庄出席并演讲。 去年民生银行成立了民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其余几家银行也逐渐有了动作,各大银行科技公司成立的背后,也表示银行希望拥抱科技的变革,希望用金融科技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每家银行对科技的战略定位不一样,可能有的就是光对外不对外,有的是光对外不对内,有的是对内又对外,很难统一。 牛新庄表示,民生银行提升效益,所是希望科技公司的团队可以跟业务融合到一起,协同创新。同时希望敏捷开发,希望能扮演2B端角色,“因为今天是商业银行的竞争,在2C端没有任何优势,在2B端希望科技扮演一个黏合剂,在产业和客户端连接,我们希望以金融客户为核心向外辐射,构建件平台,以生态助力为生态服务”。 以下为演讲实录: 牛新庄:大家好,非常荣幸来到金融科技论坛,给大家分享一下民生银行金融科技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刚才吕总讲得特别的精彩,因为我们都是同样的身份和角色,非常能够理解。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是进入了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整个的技术变革尤其这几年来深刻驱动着这个社会的变革,现在讲金融科技可以看到科技对零售业的改变,对物流业的改变,对教育的改变,对各个行业的改变。随着这个技术的变革大家可以发现我们金融行业的整个用户的生态和商业的生态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这也就要求我们银行必须要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关注。所以说我们可以从用户的视角,服务的视角,场景的视角,科技的视角来关注。因为我们今天银行面临很多的政治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等复杂的问题,很多的时候我认为传统银行无论它所提供的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不能满足现在社会上所有人的需要,这要求银行必须改变自己。就包括吕总讲的我非常的认同,过去银行更多是被动服务,而现在我们要转为金融服务的提供商,我们要从用户、服务、场景以及我们的科技方面去变革。    上市银行的年报大家都在提科技战略,银行要竞争必须要充分应用科技,怎么做到呢?不仅仅是认知的变化,背后最终还是依靠银行高层变革的决心、勇气、魄力和果敢力。 近几年民生银行也积极推动技术驱动,我们也希望把我们的支付系统、贷款系统、运维等等完全用新技术实现,同时也实现了快准全易智先这六字方针,希望用技术提高我们整个的运营、风控和决策水平。其实现在都在讲大数据,但现实是我们离真正充分应用大数据有很大的距离。传统银行数据维度有先天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维度不像微信这样的数据维度,银行的数据的特点价值密度比较高,这是我们的优势,所以我们积极地跟外部的一些数据相连接,我们也连接了大概有30多种外部的数据。刚才吕总也讲到了他们有一个大数据的平台,将来也可以把这些数据服务提供给中国其它的行业使用,这个也是推动中国社会信用建设的一部分。 大家都知道银行跟科技的结合由来已久,90年代,人民银行的电子银行就是最早科技与金融的结合;2000年左右,中国银行业驱动了数据大集中;2003年左右,出现了网银和ATM,再到后来的手机银行。其实每个银行,最早叫金融电子化,后来出现了金融信息化银行,或者出现了金融的移动化,后来出现了金融的数字化。今天提到金融科技,我们认为下阶段将进化为智慧银行,智能银行,这个也跟吕总所讲的相呼应。其实我觉得未来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应该更加的智能,更加的有深度,更加的有温度更加的有特色化和个性化差异化。所以去年我们民生科技公司也发布了一系列产品,我们希望打造一种仿生金融服务,就像人的大脑一样,我们希望构建金融核心、金融智能、金融生态和用户感知。 首先是分布式金融核心,2014年开始我们历经四年多的时间,在国内的传统银行里面率先把我们的核心系统完全换成了分布式的技术来实现,其实这个过程也非常的艰难,过去我们的核心系统使用了SAP,成本非常昂贵,一套系统一年基本上一次性的投入需要八千多万,每年的维保费用三千多万。我们很早就看到了分布式是一个技术的趋势,大概是从2014年就开始起动这个项目。后来用了一套分布式的架构,服务器用的是华为的PC服务器,我们今年4月22号联合研发高思300,大家看到在中美这样贸易战的的环境里面,我们也准备下一步慢慢切换到我们国产的华为的数据库上。 我们分布式系统里所有的东西,大家会发现是完全一种去IBM的架构,架构的转型更多是思维和意识,更多是我们传统的知识结构要变革,这个过程中包括我们的分布式技术平台。在分布式技术平台里面,我们是2013年把阿里的拿过来,把支付宝的拿过来,在原有的基础上修改。我特别感谢阿里,我说阿里在对推动中国分布式架构推广上面比BAT发挥了更加重大的作用。在他们的基础上,我们拿过来改的时候发现有的场景适合电商,并不适合我们银行,所以我们把里面大量的东西全都改了,直到后来我们没办法不得不重写,正是因为他们提供给我们基础和思想,让我们自己的团队深度的理解。就像这个分布式的中间件一样,最早的产品脱胎于支付宝的CDAL,后来拿过来有一些场景不太适合银行就改了,一开始改了65%的代码,后来我们觉得推广的时候面临知识产权的问题,就把后来的35%的代码也改了。这些东西其实这就是未来一家银行,我们去竞争的时候一种最最核心的能力,一种科技的能力。 再到用户感知,科技在提升金融用户的体验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但仍然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们常常说要转型,其实这个转型挺难的。前天参加一个论坛还讲,一家银行要转型首先要有董事会等高层领导的重视;第二公司的文化;第三外界的压力,没人愿意改革,大家都是懒惰记忆的,为什么要改呢,很多的改革都是由外自内的压力推动你去改;第四是思维等等,这些都推动你去改。就像金融科技一样,能给银行带来什么。 曾经有人说过所有的银行服务是部门割裂化了,如果在座各位用手机银行的话,你看哪家手机银行能支持查一下20年的流水,或者更智能一点查一查你给工行的张总转了多少钱,转了多少笔。这就是用户体验,背后的逻辑就是因为银行的交易量非常大,每年都要把上一年的交易转存到一个数据库,到了今天就要数字化,转出来,要做业务的剥离和分析,这是很简单的业务需求,但其实做起来非常难。 第一用户体验的提升要应用金融科技。第二是效率,为什么现在很多传统的互联网金融比较快,就是效率,现在的银行就是流程式,不是面向客户的。第三投入产出,比如说我们民生银行,我们一天要准备17000亿的现金,但可能用到的只是10个亿,但是剩下的要放在这儿,ATM把数据和银行数据全打通,每天支行的网点的现金还要由保安押送,这个成本很高。大家会发现这个系统上线以后每天能给银行省下很多的现钞,每年可以节省很多的钱,但要做这个改革不仅仅是科技的事。科技金融是一个全行的事,就像我们做这个事,需要联合我们的个金部,法律风险部。金融科技是让银行内部全流程改革,原来说的电子化是渠道改革,而没有触达深层次的改革,而我们正是要用技术触达,这个也是竞争。简而言之金融科技可以带来用户体验和效率和投入产出比的变化。 其次是金融智能,我们同样也提出了数据驱动整个金融银行的建设,我们希望用一套体系,六字方针,快准全易智先来驱动科技金融银行建设,希望用我们的大数据对我们企业做智能推荐。大家看这是我们用的机器学习模型,在里面我们对一些小微客户做提前预警,主动通知。我们银行不像BAT公司,我们不是技术研发性公司,更多是一种技术应用型公司,所以说我们不可能像别人那样对这个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研究多深,我们更多的是在市场上有先进的技术出现时,我们把他应用到金融领域,就像我们这套系统用的就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算法。银行就是怎么把市场上最新的技术拿来快速应用到场景上,对客户提升体验,对内部提升效率,对整个企业提升产出的效益,节省成本。 最后是金融生态。去年民生银行也成立了一个科技公司,大家也都非常关注,目前可能市场上很多银行都在成立银行系的科技公司,成立的背后也可以看出每家银行都希望拥抱科技的变革,希望让金融科技成为我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每家银行对科技的战略定位不一样,可能有的就是光对内不对外,有的是光对外不对内,有的是对内又对外,很难统一。我们要提升效益,希望科技公司的团队可以跟业务融合到一起,协同创新,同时我们是希望敏捷开发,希望能扮演一个企业尤其是TO B端,因为今天是商业银行的竞争,在TO C端没有任何优势,在TO B端希望科技扮演一个黏合剂,在产业和客户端连接,我们希望以金融客户为核心向外辐射,构建平台,以生态助力金融生态服务。说实话现在我觉得很多的金融科技公司,我们都把它做成了科技公司,而不是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公司一定要切入金融业务的运营,现在大家都在路上,都在探索。 目前我们也在帮一个中小银行做轻量级的分布式系统。金融智能是银行的核心,我们的交易系统开发和数据开放平台,我们再往上的金融核心,我们的分布式贷款系统和分布式的支付系统,分布式的核心系统,我们的智能投顾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在前排是我们产品金融、供应链,我们民生银行供应链平台也在科技公司运营,叫民信易链。 最后其实我们是希望随着整个技术的变革,我觉得传统的银行,我们需要变一种思维,需要把我们变革为为用户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商,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能把一些先进的技术提供给为我们的用户,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更加有个性,更加有温度,更加有智能,更加特色化,更加个性化,更加差异化的一个金融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共创、共享、共赢,谢谢大家。   [详情]

吕仲涛:“智能+”时代 工商银行智慧银行转型思考
吕仲涛:“智能+”时代 工商银行智慧银行转型思考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业务总监吕仲涛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中国银行业正式迎来了智慧银行建设的全新时代,吕仲涛指出,智慧银行有三个突出的特色,第一是智慧化,正如银行4.0所讲未来银行不是简单将业务线上化,而是重构业务,以更加方便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无感金融的服务。 第二是普惠化,借助科技手段为广大客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第三是生态化。随着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态化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发展的趋势,为金融服务创新升级打开了全新的向外延伸的通道。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吕仲涛: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全球范围掀起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使全球经济和商业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我们已经进入技术变革的加速期,金融科技不断催生出新的金融业态,跨界竞争向多个金融领域蔓延,银行业原有的生态和竞争格局受到冲击。与此同时,“智能+”在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智能+”接棒“互联网+”,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正式揭开了各行各业智能化升级的序幕。可以说,中国银行业正式迎来“智慧银行”全新时代。 智慧银行有三个突出特征。一是智慧化。正如《银行4.0》所讲,未来的银行不是简单地将线下业务线上化,而是要按照“第一性原理”重构银行业务,以更加智慧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无感的金融服务。二是普惠化。借助金融科技手段不断拓宽银行的服务范围,为广大的长尾个人客户、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三是生态化。随着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态化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为金融服务创新升级打开全新的“向外延伸”通道。 银行业是科技密集型行业。35年来,工商银行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基础设施持续提升,信息系统升级换代,打下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在历经电子化、银行信息化、信息化银行的转型后,工行全面开启智慧银行建设的新征程,并在2018年正式启动了智慧银行ECOS工程。ECOS工程蕴含“企业级”“客户”“开放”“智慧”四大内涵,着力实现“客户服务‘智慧’普惠、金融生态‘开放’互联、业务运营‘共享’联动、创新研发‘高效’灵活、业务科技‘融合’共建”五大目标,从根本上构建起面向未来、更具新时代基因、更加智慧的经营发展模式。ECOS工程不仅是对现有信息系统的技术升级,更是一场银行经营模式的生态变革。其核心理念是“建立金融与科技高度融合的开放生态,打造智慧银行”。未来的金融服务会像水和电一样便捷可得,与客户的生活场景密不可分。银行仅靠自身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客户需求,必须要以“开放生态”为基础,才能打造真正的智慧银行。 智慧银行ECOS工程涉及业务架构和IT架构两个重要方面,业务架构为整体规划和前瞻把握新金融业务提供依托,IT架构为快速创新和普惠金融提供基础。业务上,工行将秉承生态化核心理念,面向未来延展企业级业务架构的内涵和外延,为IT架构转型提供指导。技术上,工行将逐步实施IT架构转型,打造双核心IT架构、全面云化的金融服务、全面组件化与服务化研发、双轮驱动的开放金融生态平台、集群规模大和技术生态全的大数据服务云体系、自主可控的系列企业级新技术平台,以新科技支撑新生态建设,实现金融服务智慧化、普惠化、开放化变革。 为打破内部壁垒、深化跨界合作,工商银行对现有的业务体系进行重新审视,构建企业级业务架构,并将业务架构由内部延展至跨界生态,形成覆盖“全客户、全渠道、全领域”的全新生态化业务架构。在客户方面,工商银行勇于打破银行传统经营的“二八法则”,积极服务个人长尾客户群以及小微企业群,实现客户到用户的重新定义;在渠道方面,通过自建、共建等方式不断拓宽渠道外延,实现渠道电子化向开放合作新生态转变;在产品方面,对内打造智慧普惠、个性精准、极致体验的金融产品,对外与合作单位跨界合作推出更多场景化、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工行在企业级业务架构的指导下,积极打造灵活开放、高效协同、安全稳定的IT架构体系。目前,工行的IT架构转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支撑金融服务新业态、极智客户体验、敏捷灵活创新方面的变革。一是工行构建“主机+开放平台”双核心架构,实现大型银行IT架构的历史性突破。目前,开放平台部署应用已达90%,降低分行运维压力。 二是工行自主研发了同业领先,具有开放性、高容量、易扩展等特点的云计算平台。构建完整的基础设施云(IaaS),系统环境部署从2-3周缩短到30-40分钟。建设企业级应用平台云(PaaS),应对双十一、纪念币预约等爆发性增长业务,系统扩容时间可由几十分钟缩短至秒级。三是构建支持开放生态建设的服务化、松耦合应用架构,通过IT应用的服务化改造,提升产品研发的市场响应速度。四是打造双轮驱动的开放金融生态。一方面,建设“嵌入场景、输出金融”为特征的API开放平台,目前对外开放九大领域800多项API服务,为1000多家合作方提供服务,涉及民生服务、公共事业、医疗教育、文化娱乐、衣食住行等互联网场景中,生态已经初具雏形。另一方面,建设“绿色部署、敏捷上线”的金融生态云平台,聚合行业力量形成覆盖交通出行、公共服务、金融服务、旅游等热点领域的云产品,服务1.7万企业及政府客户。五是在同业中率先建成自主可控的大数据平台,完成传统封闭式架构向开放型分布式架构体系的转型,并依托大数据服务云,在业内首创国内最大、最权威的国家级金融信息产品工银融安e信,涵盖30亿条风险数据,为150多家金融同业和2.6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智能的风险防控服务。六是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工行积极应对新技术发展趋势,对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体系性布局规划,建成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生物识别等一系列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级新技术应用平台,并积极推进业务创新应用和价值转化。在人工智能方面,同业首创企业级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平台,集成业界主流机器学习算法,打造自主可控、同业首创的企业级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平台,提供便捷高效、全流程建模、自学习的AI全栈平台,赋能数据智能化应用,构建工行智慧大脑。在物联网方面,打造自主研发的物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智能感知万物,提供安全可靠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该平台已经被应用到智能金库、押品管理等领域,并取得积极成效。在区块链方面,打造行业领先的企业级区块链技术平台,获得8项专利并开创多项业界应用先河。例如,工行与贵州政府合作首创区块链扶贫资金精准管理平台,惠及扶贫人口数十万人,工行联合雄安新区管委会共同发布了“征拆迁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以新技术赋能新区创新政府治理模式、助力数字雄安建设。在生物识别方面,建设企业级生物识别平台,支持人脸、指纹、指静脉、虹膜、声纹等多种生物认证手段,在客户身份核验等领域加强应用。 以上是工商银行智慧银行转型中的一些思考和实践。“智能+”新时代,我们始终在路上。期待与业界开展更广范围、更高层面的合作,共建开放生态、打造智慧银行。[详情]

杨再平:信息科技引起金融各方面的颠覆性创新
杨再平:信息科技引起金融各方面的颠覆性创新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原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秘书长杨再平出席并致辞。 其表示金融科技引起的金融创新使得金融更加便利、便捷、更加有效,也更加普惠。他指出,金融科技不能简单地说是金融+科技,而是这些信息科技引起的金融各个方面颠覆性的创新。“这种创新已经发生,并且将会越来越深刻影响金融各个不同的领域。”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杨再平:各位下午好,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来参加这样一个论坛,为大家分享有关金融科技方面的一些进展和观点。 我记得2013年、2014年、2015年这些年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热得不得了,差不多每周都有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论坛,就这个金融我记得那几年每年有几次都要出席互联网金融的论坛,但是2015年之后这个名词被金融科技取代,而且互联网金融这个时候集中过热。那时候我每年出席两次国际银联会的讨论,他们对这个词不是太认可, 他们说数字金融,但是这个词近年来国际上可以说全球做金融的,都延用了数字金融,从一般的业界到监管部位,权威的监管部门,权威的监管机构,包括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都很高,近些年来对这个词的讨论也很高。 前两天半月谈组织了一个金融的论他,我也出席了,那一次我就重点讲了金融科技监管,我想这个词很热,我刚才说了成了全球热门话题,但是这个词容易引起歧异,以为指的是科技,把这个词挪在科技上,这是一个误解,可以说是一个错误的理解。 金融科技现在约定成俗虽然是挪在科技上,但是它是指的一种金融创新。所以正如我刚才说到的金融稳定理事会对金融科技我觉得有一个比较代表性的,也是比较权威的界定,它的界定是“金融科技是指由技术引起的金融创新”,这种科技已经引起了金融流程、金融产品以及模式的创新。它界定是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引起的金融解决方案的创新。所以对这个词的理解我们一定要挪在金融创新上,而不是简单的科技,科技是手段,不能望文生义。而且不仅仅要看到是一种金融创新,而且看到有我们说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等组成的金融科技,不仅引起的是金融创新上而且是一个颠覆性的金融创新,英文里面用这个词就是颠覆性的金融创新。而且这种颠覆性的金融创新对金融业来说已经正在发生的是全方位颠覆性的金融创新。 实际上这种颠覆性的金融创新我们经常引用上世纪末比尔盖茨他说的一句话,21世纪传统的商业银行将成为一群灭绝的恐龙。我记得我读他这本书的时候我刚在人民大学读博士后,九几年写的,我的印象是比尔盖茨比我大一岁,我看他十一岁时候的理论那个照片在电脑后面,我想我十一岁的时候我在做什么,我在恩施老家那时候还是小学读初中的阶段,那时候小学还是五年,别人在计算机前面,我是在竹林里面穿梭。他说的这句话大家都知道,灭绝的恐龙,这个是颠覆性的。可以说他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金融科技的技术,也就是从专利互联网而已。我刚才说金融稳定理事会有一句话,这些科技已经蓄势待发,用了这个词“蓄势待发”,将会改变或者影响各个金融领域的各个不同的方面。所以我们要看到它这种颠覆性的,这个技术我们讲金融科技不是科技,它是动金融业的颠覆性的创新,要看到这一点。 我们讲金融创新很大一部分就是跟技术相关联的,很多的技术都是与这个相关,尤其是信息技术,我们想一想就是这样的历史。这两年之所以金融科技这么热烈,也是因为我们刚才说的这一系列的科技已经依然并且将进一步的深刻颠覆性地改变金融业。所以我把它总结了一下,这种创新已经或将进一步的引起金融创新,我把它概括成九大方面: 第一流程创新。我们过去我到中银协工作,那时候我们要处理的问题就是要减少排队,现在我觉得排队已经基本上不是一个问题,为什么,流程改变了。我们现在办业务部怎么依赖柜台了,我想离柜率平均超过92%,不到归脱了。而且前中台,过去的前台、后台,现在的后台就是现在的前台,获客的流程也改变了,所以整个的金融流程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普及。 第二业态创新。我们讲业态,我们讲金融最早就是一条板凳,拿条板凳坐在码头上,后来我们讲大楼,有一个大搂,后来我们讲键盘,就是鼠标就可以做金融业务。现在我们看到整个的金融业去物理场所,不仅去物理场所,而且逐步的,后来当然又被物理基建破损件这些取代了,不仅去物理场所,而且去物理基建,去物理介质,银行越来越被取代。所以现在的金融业态就像美国一个研究写的,银行已经不是我们必去的某一个地方了,银行在哪里,在方寸之地,掏出手机就可以做银行。业态是不是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第二个变化。 第三个变化就是支付创新。业态创新我们已经可以想像,支付创新这个我们当然也更能想象,现在的支付我们国家的支付发展是走在最前面的,去年9月份到日本开会他们非常羡慕我们的支付发展,微信扫脸支付都不用我说了,我们的支付移动。 第四授信创新。这个虽然还不普及,但已经代表了一个方向,蚂蚁金服他们这个银行叫做“310模式”,三分钟申请,1分钟批准,0人工干扰。这个模式不仅是蚂蚁金服在做最近看到江苏银行行长讲话,也是“310”,还加了一个O抵质押。2006年到英国做过半年的工作考察,当时有一个电话银行我就佩服得不得了,所有的贷款一天搞定,24小时搞定,叫做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贷款就通过电话就搞定了,现在来看我们比那个要先进多了,当时还写过文章,它叫做科技改变了银行。 风控创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进行风控,还有区块链,完全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我们的消费现在这么发达,因为知道你有一笔款你有一辆车,我借你几千宽前你至于拖欠吗,拖欠不了,所以大量放款。投资顾问创新,现在这两年的发展依靠人工智能,我们中行推出,几大行都推出人工智能的投顾。包括高盛曾经在华尔街的交易中心六百个交易员,这些交易员一般来说过去做交易员的都是身怀绝技的,2006年在汇丰银行考察,法国子公司去参观他们的交易厅,看我这儿都是又年轻,长得又帅,反应又非常灵活,哗一下哪些人都朝着我们参观的人看,都要读很多的东西,要盯几个屏幕。现在高盛在美国的600个交易员现在只需要3个,而且效率大家想想,应该是高度的创新。 然后商业模式的创新,因为金融科技,因为这一系列的科技,金融的商业模式已经并将进一步发生颠覆性的创新。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去中心化”,典型的就是P2P,尽管P2P现在遇到很多的问题,P2P就是去中心化,众筹,互联网、保险等等商业模式完全会进一步的创新。 第八个创新我把它叫做标的创新。我们举金融租赁,金融租赁的标的物一般大量的飞机,现在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很多大量的活物也可以做金融租赁的标的物。比如说恒信,把牛作为金融租赁标的物,为什么能看呢,互联网24小时可以看到。 第九客户创新。因为金融科技大幅度的降低了金融的成本和风险控制的效率。所以我们讲它有一个长尾效应,就是传统金融过去因为成本高、风险高做不了的长尾上的那个客户,现在不在话下了,或者说过去我们讲二八定理被金融科技给颠覆了。这样的话我们讲金融科技使得普惠金融能够更有可能,这就是能够形成大规模的客户下沉,这实际上是一种创新。为什么我们讲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更加普惠呢,当然金融业的竞争力也不得不去做客户的下沉,要死守过去的二八定律,你死守那个定律的话,这个定律已经被我们的金融科技打破了,你看我们现在很多依托这些科技来做的。 总之,金融科技引起的金融创新可以说使得我们的金融更加便利、便捷、更加有效,也更加普惠。所以,金融科技,我最后再重复我前面说的观点,不能简单地说是科技,而是一系列的这些信息科技引起的金融各个方面颠覆性的创新,我们要看到这一点。这种创新已经发生,并且正在或者进一步的发生,用我刚才里面金融稳定理事会的话说将会蓄势待发,将会越来越深刻影响金融各个不同的领域,谢谢![详情]

邹炼:中国已成为摩根大通科技投资的关键组成部分
邹炼:中国已成为摩根大通科技投资的关键组成部分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邹炼出席并演讲。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摩根大通已经有200多年历史,经历过种种阶段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周期,业务遍及全球各地。邹炼表示。受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以及加速推进市场发展的驱动,亚洲包括中国已成为摩根大通科技投资的关键组成部分。 2018年以来的这一轮开放力度空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以开放的姿态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具体到金融开放领域:首先是证券领域允许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3月,摩根大通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在中国建立一家全新的、由摩根大通控股以及为实际控制人的证券公司。相信会看到更多外资证券公司进一步布局中国。 第二是资产管理领域取消了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摩根资产及财富管理是第一家提出有意将其在现有合资公司持股比例增加至控股比例的外资资产管理机构。 第三是期货领域逐步引入国际投资者。摩根大通在去年3月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的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合约之日就为中国境内及境外客户提供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合约交易及清算服务,也将积极参与大连期货交易所铁矿石期货合约引入境外投资者的进程。“凭借摩根大通在全球期货市场的领先地位、专业性以及与全球投资者的长期合作关系,我们将继续支持中国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邹炼说。 第四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中向好,带来了更多机遇。最近几年,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相继施行、“沪伦通”落地进程不断加速。邹炼表示,摩根大通高度关注人民币国际化并积极参与其中。摩根大通去年初成为首家非中资人民币清算行;在“债券通”开通一周年之际的去年7月3日,也正式获得“债券通”做市商资格,作为报价机构之一,顺利开始服务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下的“北向通”业务。 以下为演讲实录: 邹炼: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很高兴受邀参加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引发的讨论如火如荼,未来的前景令人期待。作为从业二十几年的金融人,我也见证了金融之于科技的力量,并有幸参与其中。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摩根大通在金融科技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科技是我们业务的驱动力,也是摩根大通的支柱之一。我们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保持领先地位,投资创新型解决方案,改善客户体验。 从人力投入上来看,摩根大通全球员工超过25万人,科技部门的员工有近5万人,其中3.1万人在技术开发岗位。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些人类员工,我们还在全球部署了超过1500个线上机器人。 从资金投入上看,摩根大通在技术领域投资非常大,且逐年增加:2017年是95亿美元,2018年是108亿美元,2019年达115亿美元,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流向金融科技新战略。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投入?一方面,以摩根大通的全球规模和历史,我们愿意做行业的先驱者,为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在商言商,技术的不断提升,基础的金融产品愈加完善,也是摩根大通最大的优势所在。 在具体领域上,以区块链技术为例。作为一家受监管的全球性银行,我们相信区块链技术的潜力,更相信我们能够把握独特的机会,在监管机构的监督下负责任地去开发这一潜力。 摩根大通此前推出了第一种实时区块链服务——银行间信息网络(IIN)。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230家银行明确表达了加入的意愿,也是吸引最多银行加入的区块链技术实时应用。 简单跟大家介绍一下IIN: IIN于2017年启动试点,运用区块链技术,减少银行目前在支付领域应对合规、制裁筛查和其他数据相关问询上所花费的时间,让款项以更快的速度、更少的步骤抵达收款方。 受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以及我们加速推进市场发展的驱动,亚洲包括中国已成为摩根大通科技投资的关键组成部分。 中国在科技领域是非常活跃的市场,产生了很多独角兽,很多创新源自中国。 我们一直以来都与中国创新企业和支付科技公司紧密合作,虚心向他们学习,希望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最实用、能够让客户充分改善体验的方法,然后根据摩根大通自身客群及传统优势,加以整合,推动创新。 摩根大通在中国运营已有将近100年,中国对于我们在全球和亚洲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在华及海外的分支机构,为中国及全球客户提供包括投资银行、现金管理、贸易融资、风险管理、贷款、投资者服务、资产管理等全方位的产品及服务。 2018年以来的这一轮开放力度空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以开放的姿态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具体到金融开放领域:首先是证券领域允许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3月,摩根大通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在中国建立一家全新的、由摩根大通控股以及为实际控制人的证券公司。相信我们会看到更多外资证券公司进一步布局中国。 第二是资产管理领域取消了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摩根资产及财富管理是第一家提出有意将其在现有合资公司持股比例增加至控股比例的外资资产管理机构。 第三是期货领域逐步引入国际投资者。我们很高兴在去年3月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的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合约之日就为中国境内及境外客户提供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合约交易及清算服务,也将积极参与大连期货交易所铁矿石期货合约引入境外投资者的进程。凭借摩根大通在全球期货市场的领先地位、专业性以及与全球投资者的长期合作关系,我们将继续支持中国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中向好,带来了更多机遇。最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相继施行、“沪伦通”落地进程不断加速。摩根大通高度关注人民币国际化并积极参与其中:我们去年初成为首家非中资人民币清算行;在“债券通”开通一周年之际的去年7月3日,我们也正式获得“债券通”做市商资格,作为报价机构之一顺利开始服务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下的“北向通”业务。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摩根大通已经有200多年历史,经历过种种阶段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周期,业务遍及全球各地。 我们愿意更加深入地参与中国市场,把我们的全球经验带到中国,把握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金融市场开放、中国企业国际化,以及全球企业及资本进入中国过程中的机遇,与中国经济以及我们的客户共促发展、共同成长。谢谢大家![详情]

陈明理:资产证券化是零售类不良资产处置的最佳途径
陈明理:资产证券化是零售类不良资产处置的最佳途径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深圳市招商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明理出席并演讲。  “资产证券化是零售类不良资产处置的最佳途径,”陈明理表示,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主要有自主处置和折价转让。自主处置包括核销和自主清收,风险并未真正转移,当不良资产较多或者难以处置时,银行将面临较大的不良资产管理压力。至于折价转让,根据当前监管要求,零售类不良资产是不能进行批量转让的。 在这种情况下,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成为金融机构处置零售类不良资产的最佳途径。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将一定规模和范围的不良资产作为基础资产,以不良资产未来可回收的现金流为支持发行资产支持证券,银行可以早日回收不良贷款本金,又可以适当分散不良贷款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零售类不良批量处置的难题。同时,零售类不良贷款具有小而分散、标准化程度极高的特征,其本身就是资产证券化产品非常理想的基础资产。 以下为演讲全文: 陈明理:近年来,科技与金融的深度结合为金融行业带来许多创新性金融解决方案,引导传统金融业务如金融模式、流程和产品等进行变革和优化,一些原本复杂的、困难的事情也因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而变得更加简单、更为可行。在零售类不良资产处理领域,金融科技更是大有用武之地。下面,我将跟大家分享一下金融科技如何成为零售类不良资产处置的有力工具。 一、零售类不良资产规模正在不断上升,处置难度较大 零售贷款,通常又称个人贷款,主要包括个人信用卡贷款、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等。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日益升级,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迅猛发展,个人贷款不良规模也快速增长,这是正常现象。2012年-2017年,五年时间里,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不良余额接近翻了两番,年均增速达31.5%。虽然个贷占银行总体不良贷款的比例不高,但一直是上升趋势明显。截至2017年末,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不良余额1914亿元,占比11.2%。2018年的个贷不良数据尚未披露,应该已超过2000亿元。 从零售不良的构成看,占比最高的为信用卡贷款不良。截至2017年底,信用卡贷款不良余额达到851.3亿元,占比44.5%;第二大类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2017年底余额为619.3亿元,占比32.4%;汽车贷款不良规模较小,2017年底余额为35.8亿元,占比1.9%。其他个贷不良还有经营类贷款、医疗贷款等,这部分占比约21%。 零售类不良贷款规模日益增长,如何处置零售不良贷款管理处置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不良资产管理的历史主要围绕企业不良,经过20多年发展,法律框架完善、产业链比较成熟、市场主体众多,如四大AMC和全国近60家地方AMC,其主要职责就是处置企业不良资产。 与对公类(企业贷款)不良资产不同,零售不良资产管理还在发展初期,零售类不良资产的处置还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难点和痛点。归结起来有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政策限制,根据《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规定,金融机构不得批量转让个人不良贷款,使得零售不良的转让收到限制。 二是估值困难。不良资产估值本来就是世界性难题,零售类不良资产更是如此。零售类个人贷款小额分散特征极其明显,不良户数极其庞大,银行完全不可能逐笔进行尽调和估值,特别是如信用卡贷款这类无抵押无担保的的纯信用贷款,资产价值评估更为困难。 三是催收困难。因政策不允许金融机构批量转让个人不良贷款,AMC公司目前还不能进入零售类不良贷款处置领域,各银行只能建立保全部门资金进行催收,或者委托催收机构来催收。而催收过程中,因个人不良贷款户数多,单户金额小,银行保全处置成本相对较高,且国内对个人破产尚未界定,清收处置直接涉及到借款人的切身利益,司法执行或者外包催收难度都相对较大。 二、资产证券化是零售类不良资产处置的最佳途径 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主要有自主处置和折价转让。自主处置包括核销和自主清收,风险并未真正转移,当不良资产较多或者难以处置时,银行将面临较大的不良资产管理压力。至于折价转让,根据当前监管要求,零售类不良资产是不能进行批量转让的。 在这种情况下,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成为金融机构处置零售类不良资产的最佳途径。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将一定规模和范围的不良资产作为基础资产,以不良资产未来可回收的现金流为支持发行资产支持证券,银行可以早日回收不良贷款本金,又可以适当分散不良贷款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零售类不良批量处置的难题。同时,零售类不良贷款具有小而分散、标准化程度极高的特征,其本身就是资产证券化产品非常理想的基础资产。 我国首单零售类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是2016年5月招行银行发行的和萃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从那以后,零售不良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很多银行都积极运用ABS方式处置零售不良,基础资产也由最开始的信用卡不良贷款拓展到个人经营性不良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分期、其他消费贷款分期等。目前国内零售不良ABS累计已发行50余单,累计发行总额超过300亿元。 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收到市场广泛好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都积极地参与到了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次级档的投资中,通过这种方式助力银行化解零售不良风险。我们招商平安资产也大力开展了零售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目前从累计投资规模、投资经验来看处于地方AMC前列,从最开始通过类ABS方式投资,到后来参与标准的资产证券化项目,累计投资零售不良ABS项目10余单,投资金额达到超过亿元,对应零售不良资产上百亿元。 三、金融科技创新可以为零售类不良资产处置创造条件 零售类不良资产证券化,需要金融科技提供支撑并为之创造条件。 一是大数据分析可以适当解决零售类不良ABS估值问题。 对不良资产证券化来说,基础资产估值是证券化产品定价的基础。能否对基础资产进行精准估值,对于产品定价、投资收益和成本,以及产品能否获得市场认可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100亿元规模的信用卡不良贷款,最终发行的证券化产品的规模是10亿元、15亿元还是20亿元,取决于对资产池的估值情况。如果估值过低,对银行成本和利润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估值过高,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会产生很大影响。由于不良资产的回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估值定价问题就成了产品发行的核心问题,也是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零售不良资产证券化中,底层资产估值的技术难点在于入池资产数量过于庞大,需要考虑的维度过多,金融机构不可能逐笔尽调估值,也没有现成的方法论和模型。令人鼓舞的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零售不良ABS的估值难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以信用卡不良资产为例,对资产池回收率有影响的因素可能就有几十个,包括逾期期限、未偿本金和利息余额、借款人还款能力、年龄分布、获得的授信额度、年收入、地域、职业、学历等。如何利用这些因素评估预测资产池未来的回收情况,在过去这个问题很可能无从下手,一方面因为以往这些数据不易获取,另一方面因为数据处理的技术尚不成熟。但现在随着银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在信贷、财务、风控和处置管理等多个系统中已经积累了海量数据。另外通过互联网、数据库等公开渠道也可以获得越来越多可供利用的信息,在数据可获得性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又让我们具备了处理这些海量数据的利器。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对零售不良ABS资产池预计回收情况的评估模型,其预测结果无疑更加客观、更加科学,也更加准确,可以为各参与机构、投资机构提供非常有效的估值参考。在不良ABS发行后,还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时追踪底层资产的状态变化,及时调整估值判断,实现对不良ABS全周期的评估,帮助相关机构、投资者及时做出决策。 二是利用人工智能可以重构和优化零售不良催收流程,提高催收效率 零售类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后,银行还将继续担任贷款服务机构角色,在贷款催收上履行职责。过去,催收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而借助于金融科技,如智能催收,银行完全可以重构零售不良资产催收流程,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实现效率提升。 我们认为,智能催收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传统的零售不良催收流程: 一是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大量的网络信息、行为数据与用户授权资料,可修复失联用户数据,精准定位借款人在用的联系方式,解决客户失联的问题; 二是建立智能催收策略模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借款人采取不同的催收策略,包括联系时间、联系方式和交流话术等。如采用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建立起不良资产的评估模型,并对用户进行画像,有效代替传统不良资产公司的客户分类过程,将逾期借款人的分类从按逾期天数、金额的简单划分改为按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进行细分,在进行风险评级之后,对不同的客户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频率触达,推行不同的催收策略。这样,可以使首次催收工作更有针对性,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提高催收分类处理的效率和回款率。 三是使用智能催收机器人,基于语音识别技术,实现智能人机对话,替代人工坐席。虽然目前智能催收尚不能完全替代人工坐席,但借助金融科技创新,可以通过人工催收产生的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对催收策略模式进行不断的迭代,提高催收回款率。这对零售不良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也是有力的支持。 3.“不良资产+区块链”前景非常令人期待。 不良资产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行业,其信息透明度差、信任缺失等问题,在零售类不良资产证券化中,也普遍存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望改变行业这种状况。比如,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可以保证底层资产数据真实性,实现资产保真,增加机构投资者信心;可以实现各家机构间信息和资金通过分布式账本和共识机制保持实时同步,解决机构间费时费力的对账清算问题;可以帮助资金方了解底层资产真实情况,帮助中介机构实时掌握资产违约风险;还可以帮助监管方有效监控金融杠杆,提前防范风险等。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在正常类零售资产ABS发行中得到一些应用,有望在零售不良ABS发行上得到拓展。 四、简要总结 最后,我简要对今天的演讲做一个总结: 1、不良资产处置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市场对零售类不良资产处置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2、资产证券化是当前处置零售类不良资产的最佳选择。 3、零售类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底层资产的估值。 4、借助于金融科技,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零售类不良资产证券化面临的估值问题、催收问题、信任确实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最后说一句,不良资产估值问题,也是各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招商平安资产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详情]

车夫:提倡公益金融 创造更大的财富为人类社会服务
车夫:提倡公益金融 创造更大的财富为人类社会服务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世界公益经济合作组织主席车夫出席并演讲。 车夫提到了一个新词,叫“公益金融”,他表示,金融逻辑要发生改变,创造的财富不可以仅仅只是为少数人,还应该为广大的社会和国家服务。“公益金融它也不是慈善,也不是施舍,它要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它其实就是实现人类财富的第三次再分配。” 以下为演讲摘编: 车夫:时间的原因,我把今天换一个讲话的内容,我做了一个准备,今天的这个论坛,但是我刚刚听完一些嘉宾的讲话,我想谈一谈我作为世界公益经济合作组织的角度,谈一谈金融科技,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前面嘉宾们谈的金融的逻辑和内容,那是传统金融的概念,中国已经不在是过去了,我想从我的角度解读刚才听到嘉宾的一些看法。我们的第一位嘉宾,若谷董事长说了一句特别重要的话,他讲的“四个坚持”、“六个改革”里面其实有一点,他说我们改革的第四点金融监管不是越严越好,而是合适就好,可是我们今天的金融情况实际上我们的监管不是松了,是太严了。 可能金融的逻辑是把现有的资源重新组成以后实现了价值和利润的流通,金融的本质是这个,问题来了,当今世界的金融逻辑规矩谁制定的,我们的银行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不是规则的制定者,相反我们是用了别人的规则来实现了中国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到全世界去走,全世界都觉得奇怪你们几乎没有任何资本主义的过程经历,你们怎么四十年干成今天这个样子,不可理解。 我们只把两件事做好了,第一件事就是把土地政策用好,我们的土地政策是全世界没有的,只是在一个土地用在建城市,我们搞其他的产业相对匹配,我们就实现了四十年的世界奇迹,可是今天告诉大家我们干不动了,我们的土地盖房子了。 第一个优势是什么,我们四十年来能看到的就是我们的财税制度,我是2006年中国财政刊物的主编,我有资格说这个话,我们财政制度太好、太高明了,才有今天的发展。为什么这样讲呢,美元的逻辑是什么,美国人发行货币的机制不是国家,是美联储,是一个私人机构,个体老板发货币,他的目的唯一只有一个就是赚钱,为他赚钱,为私人机构赚钱。各位货币是国家的,但是美元有什么限制,由政府发国债做抵押担保,私人老板不能随便发货币,发多了也是灾难承接者。所以这样一个资本主义逻辑到今天,看全世界我们整个世界乱套了,就是商业的逻辑就是利益最大化,所有人都是以利益为唯一的目的。今天很欣慰的是在所有嘉宾讲话里,我看到星星点点的几个人的讲话,使我对今天召开的这个论坛表示感谢,我认为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希望是什么,尤其是像我们苏宁银行的老总讲了一番话,他微弱的声音,因为他的这个体量在中国太小了,可是他做了一个重要的角度叫普惠金融。 如果按照美元逻辑再这样走下去,钱到了以少数人2%的人衣兜里,这个世界像美国人就嗷嗷叫了,打人有什么用,用拳头有什么用。在这个期间中国人在干更伟大的事情,不是普惠金融,是2005年前后提出来得,正好我的经历与这件事有关,我2006年正式主编中国的财政工作全书,2006年联合国还有一个思路,就是提出普惠金融思路之后,有一个叫尤努斯的人发了诺贝尔奖,就是普惠金融的概念。所以今天看看金融的本质是把下游的资源进行整合,重新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也就是说各位今天之前我们赚的是利润,利润全到各位的衣兜里去了,而我们的中国是国有,少数的企业是大多数是国有控股,中国的钱到国家来了,到政府来了,好不好,我们干一件大事,所以习近平主席提出2020年的两个目标,全面脱贫全民小康。 可能说这个话跟各位无关,各位已是小康,怎么实现全民小康,全面脱贫,就是普惠金融的核心价值观。金融的本质不是为国家服务,不为人民服务,只为那些有限责任公司的利益,或者说是局部的利益服务,那还是金融吗。我的讲课的课件里面金融资本有九大意志,包括军事意志、国家意志,人民意志,而当金融变成个人的时候那些意志全消失了。所以中国人做得漂亮,把财富重新分配地我们农村要建成全世界最好的农村,钱在国有资本里不去的,让扶贫的方式,用强行的方式,用普惠的方式。所以联合国专门在2005年就开始推动普惠金融,现在全世界都在解读中国怎么四十年怎么发展起来的,用了什么方法。 各位我刚才说了,传统金融我没说它不好,传统金融厉害着呢,它实现  我们中国四十年的目标,但现在不够,我们的钱全部集中在一个不该集中地方去了,要实现第三次分配怎么办。我认为普惠金融还不够,我今天这里,我以世界公益经济合作组织主席的名义,今天发布一个新词汇,从普惠金融金融中国2020年的目标叫做“公益金融”。什么叫公益金融,就是那个金融工具金融逻辑要发生改变,创造的财富不可以仅仅只是为少数人,还应该为广大的社会和国家服务。公益金融它也不是慈善,也不是施舍,它要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它其实就是实现人类财富的第三次再分配。 最后讲几点我的经历,我认为我们中国人到今天可以理直气壮到这里,以世界公益经济合作组织主席说这番话,这是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果成就,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厉害。我们今天用我们银行的方式去跟世界做生意做商业,我们的规则是别人制定的,我们赢的郑和下西洋,我们跟别人平等交易交换,不参照其他的思路,我们搞“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思想就是用公益思想传播中国的文化。 后来我们去了西班牙,联合国的副秘书长还有西班牙的首相,这两个人就是对中国的文化的推动者,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说世界未来就应该按照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去发展。所以访问完那个西班牙我就没有往南美洲,我直接去了一个地方,那个国家叫突尼斯,我到突尼斯才知道中国的机会真正来了,他就希望把突尼斯作为中国的发展方向发展逻辑在非洲做一个样板,他说我不知道怎么下手,所以突尼斯总统拿出他们国家几乎所有的资源,我见他们央行行长的时候几乎是只要你们来什么都可以这是原话,他的机场通讯都愿意全方位跟中国合作,其他国家都不谈,希望把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果、成就在突尼斯借鉴,当时很快达成协议,我们有很多的东西,突尼斯说愿意出一切的条件,到突尼斯建一个东西你们要不要,突尼斯计划成立一家中非突尼斯公益银行,提供土地,提供金融政策提供一切保障,包括旅游,他们准备接待50万中国人到哪里去养老去旅游,全方位和中国合作。我回来想一想作为一个中国人真是可以骄傲,那是一个主权国家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认可,对改革成果的认可,是那样的成就。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希望我们这样一个论坛,我们下来专门搞一个专业的论坛,谈一谈中国的金融,谈谈公益金融,我想今天通过这个论坛我们召集一些有识之士,把这个翅膀打开,飞向全世界,如果愿意的话找我们的秘书处。 另外主持人有两个身份我非常感兴趣,一个是环境交易所,一个是绿色金融协会,我想这才是中国金融的未来。时间原因,后面还有嘉宾,说得不好,请大家原谅,谢谢大家。[详情]

邱寒:数字化风暴席卷全球 银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邱寒:数字化风暴席卷全球 银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金融壹账通联席总经理兼零售CEO兼首席创新官邱寒出席并演讲。 邱寒表示,数字银行就是利用现代的科技技术,对银行的营销、获客、产品、风控、运营等全流程进行数字化的采集、归拢、存储、分析,同时还要运用这些数据进行管理这样的经营方式。 她指出,目前数字化的风暴已经席卷全球,一方面,整个银行行业都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客户行为迅速线上化。对银行来说,远程的渠道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新兴的竞争者正在蚕食传统的市场。 另一方面,科技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当你走得比别人快一步时,这片空白区域就更容易被占领。 以下为演讲实录: 邱寒:今天的主题是讲数字银行,两天前我看到一篇文章,孙正义在写数字化的文章。当中一句话非常振聋发聩“要么数字化要么灭亡”。这是当中摘取出来一句话,数字资产会成为人类最大的资产,但是数字化的过程之于许多人并不是主动进行的,而是走投无路被迫进行的。这跟今天很多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是契合的,很多时候大家在谈金融科技,扪心自问,金融科技为什么这几年这么热?可能跟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及互联网及其他科技公司对金融机构的倒逼有非常大的关系。我自己一直在金融行业,金融行业在过往十几年当中,老实说科技的发展非常平稳,并没有特别大的波动。但在这几年突然发生非常大的转变,如果回头想,环境的因素可能占非常大的比重。 大家都在讲数字银行,数字银行我们的理解是什么?我们认为,所谓数字银行就是利用现代的科技技术,对银行的营销、获客、产品、风控、运营等全流程进行数字化的采集、归拢、存储、分析,同时还要运用这些数据进行管理这样的经营方式。所以其实有非常多的概念跟这比较相关,听到非常多,虚拟银行、互联网银行、远程银行,其实多多少少都跟数字银行相关。但我们相信,很多时候传统金融机构觉得数字银行跟自己没有关系,我们认为传统的银行跟数字银行也非常有关系,只要我们试图用这些技术,对我们的经营管理进行数字化,它就是数字化的过程。其区别无非是数字化程度不一样而已。 数字化的风暴已经席卷全球,目前整个银行行业都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它的挑战来自于哪些?第一是客户行为迅速线上化。去年年底时,对我们公司几千名员工做过一次调研,因为我们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平金融壹账通这个名字大家不一定清楚,前身是平安金融科技公司。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我们员工非常年轻,平均年龄30岁左右,代表着很多新生主体消费的力量。我做了一次调研,问大家你们在过往的一年当中,去过几次银行网点?为什么去?同时你用不用银行其他的APP,线上的工具?得到的反馈很有意思,大多数的员工在过往一整年当中,一共去过2到3次银行,我说的是线下的物理的网点。2到3次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很多,我因为出国,要办理存款证明或换汇,偶尔有几个因为年轻人结婚生子,买房,要办理抵质押的过程。很少看到有日常业务再去网点。 对银行会面临这样一个挑战,相信以前很多的银行网点面临挑战是排队的人太多,怎样提升效率?把人敢到APP上去、赶到手机银行去。现在越来越多的银行面临的挑战是人都不来了,怎么办?到哪里找这些客户?客户行为,有一个好事是虽然去网点很少,大多数我们的员工还在使用很多金融机构远程的工具。如手机银行APP还是在大量使用,可能频率未必那么高,事实上远超去线下网点,平均使用次数一个月可能有几次,因为要转账,或者做相应的操作,查一查他的信用卡账单。 对银行来说,现在如果只看目前这样的渠道,线上和线下的渠道或远程的渠道,远程的渠道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新兴的竞争者正在蚕食传统的市场,这点不用展开,都非常清晰。 最后,科技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因为有挑战的地方就有机遇,尤其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当你走得比别人快一步时,这片空白区域就更容易被占领。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说,数字化转型也是国家级的高度,不仅仅是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我们看到,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把数字中国的建设已经拔高到整体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于银行业来说,尤其是金融行业,我们一直都是站在数字化的前列,因为银行本身,钱很多时候是数字,是相关的行业。在这次的数字化当中,怎样把握这样一个大潮?它的挑战可能更多来自于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挑战。新兴的金融机构,很多本身就是脱胎于互联网、脱胎于虚拟环境的,它的数字化是娘胎里带来的,可能会对他们的挑战相对比较少。更多的挑战可能来自于原先以线下为主的,以人工作业为主这样的传统金融机构,怎样才能变成一个数字化的银行。 因为时间关系,直接跳到干货。怎么做好数字化银行呢?我们认为首先它的整体框架需要有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非常底层的基础。很多时候在讲数字,我自己是数字科学家出身,从第一份工作起在跟数字打交道。很多时候大家一谈数字,只讲下面这一层,讲下面这一层,绝大多数金融机构的用户和业务人员失去兴趣,非常技术的东西,讲数据怎么存、怎么来、怎么管、怎么保证数据不泄漏,数据安全是什么。这个非常技术、非常底层,而且跟大家平时的业务听起来好像没有太大关系。但是数字化的整个银行,事实上还有另外两层跟大家有密切关系:第二层叫业务应用层。因为底层存的这些数字来自于业务。我们服务中国500多家银行包括海外的银行共600多家银行,加上其他金融机构,可能有3000多家金融机构。我们与这些银行沟通时,如果只看下面这层会发现没什么东西可存,大家从金融机构自己的数字都看过,有很多数据并没有被抓取到。我们经常会说要进行数据化的管理,去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当你要管理时,突然发现这些数据没有存过。 举例来说,我们银行越来越多地做营销活动。什么样的营销活动对什么样的客群更有效?什么样的营销活动对哪个地区的客群更有效?在什么样的时间点触达到他更有效?这一系列的问题最后都要通过数据回答。当你试图用数据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猛然发现根本没有这个数据,因为这些数据从来没有被采集过。即使有一些采集,从来没有被很完整地把它归集过、整理过。当你最后再分析时,发现这些信息是缺失的,缺失了这些信息,非常难以做到后面经营管理的帮助。 我们在讲中间这一层,对于银行的数字化或金融科技都是至为关键的一层,这层没做好上面无从做起。当第二层做好,上面这层所谓的智慧经营管理,才会成为有根之木,否则完全是没有根本的金融科技。这三层是我们认为数字化银行必须具备的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怎么搭建的?分别讲一讲。 第一个层次,绕不开数据,还是比较底层的。在数据当中,也是银监会的一个文,我们要做好相应的标准管理、原数据管理。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是不是一致的?怎么存?存好以后是不是安全?数据质量是不是高?当使用时接进来、报出去是不是快速方便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首先要解决数据底层架构的问题。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事实上很难。非常多的传统金融机构,自己内部数据没有打通,更加不要说跟外部数据的打通。 大概十几年前,平安做过很大的系统改造,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打通集团内部,30几个子公司之间的信息。这些信息,大家都知道我们所谓的子公司,平安银行算是一家专业公司,子公司,平安产险算一家。这样的体量,希望做到客户的360视图,可能有上万个系统需要打通。而且打通以后还需要做非常多的流程改造,才能够保证所有的客户不但信息一致,而且后面运营的很多流程能够一致。 在这个地方上,大家看起来非常容易,但事实上有非常多的难点需要克服。而很多的难点未必是技术的难点,更多的时候可能是经营、思路和战略的难点,必须要有这样的决心能够打通所有的系统。如果你没有打通所有系统会有什么弱点呢?大家经常有时去银行咨询一些问题,你会发现如果没有打通,会遇到今天打电话,中心打过去跟他讲了我的问题,明天尝试一下去银行网点再问同样的问题,很大概率,银行网点接待你的客户经理,可能对你打电话到客服中心当时要求的服务一无所知。你不得不再把你的问题讲一遍,讲完了打客服中心讲的话又作废了,这样的客户体验非常糟糕。当你打通了,客户不仅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网点,APP或微信端,让客户感觉到你在任何一个渠道都是同一个渠道,必须把背后所有的信息能够打通。打通以后涉及到存储,大家作为金融机构,我们都会非常关注信息安全,存了那么多信息,会不会泄漏?这也是我非常关注的,因为在平安我的第一份工作是集团大数据的负责人,当你面对那么多数据,怎么才能确保这些信息不被外泄?系统的外泄有非常多的工具可以做到,但现在由于手机,大家每个人都有至少一台手机,还有一个非常难防的泄露,拍照怎么办?系统,我们电脑管得非常严,但管不住拍照片,拿出手机来拍照片传出去,现在有非常多的泄露通过这种形式传出去,也是有技术可以防这样的泄露。 有一个小的视频讲解一下,怎样防这样的泄露,手机偷拍。 (播放小视频) 这是我们现在已经在应用过程中的,刚才大家看到的是我们对于一些图片或数据加隐藏水印,在我们自己数据系统里都自动加上了。当以我的用户名登陆时,带着我用户名的水印自动加在我的系统上面。如果是我自己,掏出我的手机来偷拍这样的信息把它发出去,发出去的时候,大家看着是白的照片什么都没有,但这张照片再下载回来,用我们的解析器一解析,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是我拷出去的。如果是别人,用户名不一样,对应用户名立刻可以发现。这样的技术可以防,不仅防到电脑、手机不能随便乱发,甚至防到泄漏源是从哪里来,现在科技技术可以非常好地防止信息泄漏。它应用范围非常广,不仅是数据,包括文档、邮件一系列都可以插水印。 我们现在自己公司整个集团的邮件、文档上面都嵌入水印。嵌入水印有时会把它变成名标水印,起到威慑作用,有一些是隐藏水印,起到后续追踪的作用。底层的这些,刚才举的例子只是我们在数据的管理中,有非常多的工具可以帮助大家管好数据,当然这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块,还有怎样整理好传统数据集市,数据弧,让你更好地对数据应用。 刚才讲的是底层的管,底层的管的来源上层业务的流程。抓到该抓到的数据,保留住该有的信息,后程才能进行数据使用和管理。营销传统的线下营销团队接触到客户,到现在还发现,有些营销团队员工拿着小本记,跟客户聊完记录信息在小本上面。记录回去以后,有一些银行已经有CRM系统,要求他回去把小本的信息录到CRM里去。这样效果不好,谁愿意做这样的事呢?每次录,只要有其他选项,都是选“其他”,能不填的不填,能少填的少填,一点作用没有。甚至有的银行连CRM系统也没有,要做客户画像、客户分层处理时无从谈起。 跟客户沟通可能在线上,可能通过微信端、银行APP端,可能通过打电话给客户。有非常多的方法可以帮你把这些信息采集下来。比如微信端,微信有小秘书,可以做成机器人,把对话一筛选,随手一转发就转发给小秘书。小秘书这是一个机器人,机器人可以做NLP就是自然语言的阅读。比如我问客户,比如张总你的姓名,能不能拍一个身份证,您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客户可能做了相应的回答。事实上这些回答的信息,通过机器人可以秒级的把核心信息采集出来,直接填录银行信息系统中去,之后不需客户经理再填一遍,要他再填一遍他不愿意,每天接触那么多客户,再抄一遍增大工作量。同时也会贴错,贴错行都有,姓名贴成别的都会有。这样的状态极少地减少了员工的工作,同时把信息保存下来。在其他渠道再去接触到这个客户,完全没有必要再问一遍。比如这个客户非常明确表示,不要再向我营销你的贷款产品,我对你的理财产品有点兴趣,下次电话营销不要再问,你对贷款有没有兴趣。 这样的做法,系统的改造,我们一直在讲金融科技,金融科技体现在什么地方?其实体现在背后,越是前端能够让用户方便,背后的技术越为重要。这些背后的技术能够极少减少前端工作繁琐程度,提升它的体验,同时帮助金融机构采集更多信息,帮助它后续经营分析的提升。 当我们拥有这些数据以后,电话银行更加简单,因为电话银行现在ASR语音实时转录文本非常成熟,之后再用上自然语言处理,可以非常快速地把它采集下来。 刚才讲的是营销,在金融机构当中还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是风控。风控很多时候银行是做线下的风控,面对面的面审、面签,远程也可以做,远程很简单就用视频的软件。事实上不止这些,因为在远程视频时会发现,虽然提升了客户非常好的体验,但是我们会丧失非常多的信息,比如在判断你是否在说真话的时候,我们在面对面的时候,很多的风控人员能够很快地捕捉到他细微的表情的变化,有没有紧张可以追问。但一旦远程,由于网络、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不能很快捕捉到这样一些信息。我们这时候加入微表情的工具,所谓微表情美剧大家也看过,有点像测谎仪,通过判断面部表情细微变化,判断你是否有紧张。这时一旦有紧张,提示远程的面审面签人员进行追问。 同样的技术也可以用在非常多的地方,比如远程教育。这也是一个合作伙伴提出的需求,他们远程教育的时候,一个老师可能有多个线上的教室或者现在远程的会议系统。你对面远程的这些人,是否在关注听你的讲课,你在线上可能屏幕很小,人多的话,它可以给你及时的反馈。现在的这些技术,都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采集相应的数据。 客服跳过,讲一讲网点。网点是传统金融机构非常大量的接触,或者说曾经是我们最为主要的接触客户的途径。网点可能是传统金融机构一个最传统的地方,因为有非常多的人工。怎样把一个传统的网点变成数字化的网点呢?也是有非常多的技术。比如我们的客户进来,要能够快速识别出他是谁?很多行也就几百万的客户,这个时候,现在人脸识别1:N的技术,我要在很多人当中,快速地把你找出来。比如我认识哪一位,我能快速地认出来,这样的能力。现在可以做到上百万到千万级别毫秒级的水平。当你的银行在客户的数量、在千万级别的时候,你的任何一个客户走进来,机器可以在毫秒级别当中把他给认出来。 比如我走进某一家分行,我在上海开的卡,但我在北京走进任何一家网点,机器可以在库当中,以毫秒级的速度认出这是邱寒,她的卡是什么样的级别。如果底层数据做了归集,可以识别出她曾经需求过什么样的服务、对什么样的产品感兴趣。当这个时候,大家会发现,装备了这样一个工具,我们可以快速的把线下的网点很多工作做到线上数字化。不断识别出来,所有交谈是有双录的,进行录音、录像,录音、录像也是非常好的采集客户信息的过程,客户跟你讲的对产品的想法及表达的信息,都可以被采集下来。同时有互动的屏,现在的广告屏基本是电子广告屏,追踪眼动的状态,你对哪一个更感兴趣、对哪一个不感兴趣,这样之后的推荐会更有效。 总体而言,对于业务的数据,中间这是最核心的一层,你的数据从哪里来?首先从自己的业务流程中来,业务流程涉及客户、渠道、产品、风控、运营,各种地方都是你的数据来源。很多的传统银行做数字化转型时苦于无数据,其实有非常宝贵的数据源都在被浪费,我们知道很多银行都有录像,但很少有银行真正用好自己的录像。因为银行的网点,任何一个网点,它的摄象头,按照国家的监管要求,我自己管过网点,架设的时候毫无网点,必须全部覆盖。每天都在采集大量的视频数据,可是这些视频数据往往束之高阁,只有在出事大家会翻出来看一看、找一找。事实上这里有非常多的信息,比如这个网点有多少客户来过、什么样的客户来过、哪些优质客户来过?当我们苦于优质客户找不到时,可能自己的优质客户来了你不知道。这块是非常核心和重要的。 最后,非常快速分享经营决策。 刚才讲了非常多的数据,在传统银行中并非所有人能用到数据,用数据非常痛苦,因为技术性太强。现在如果要做数字化转型或金融科技的转型,要让更多人能够用到数据,非常方便地用数据。有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以前获得一个报表,大家经常需要找科技部,科技部背后在干什么呢?要写SaaS等各种代码语言,这一系列涉及到代码基本跟普通用户没有关系。现在要把它做到像使用谷歌、使用百度、使用普通搜索引擎这么方便。只有这么方便以后,才能把真正的金融科技普及到每一个用户、每一个业务的用户,甚至前端的销售人员能非常简单看到数据、用到数据。 我今天分享这么多。谢谢大家![详情]

黄金老:掌握了金融科技才能真正做普惠金融
黄金老:掌握了金融科技才能真正做普惠金融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出席并演讲。  黄金老表示,苏宁银行这几年在科技资源上持续投入,因为只有有比较好的金融科技技术,才能真正做普惠金融。“目前苏宁银行技术在消费金融领域已经用得比较炉火纯青了,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我想和大家一起探索这个架构。” 以下为演讲实录: 黄金老:感谢论坛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也谈谈金融科技在我们这种小银行里是怎样的一个应用。 先谈四个部分,第一个是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互联网的使命好几年前我们就在谈,它应该是实现了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一个本质的要义是廉价金融,所以它普的核心还是惠。这一点我们国家很多领导上至总理对这块有很多精准的描述。 这里面有一个概念我们可能需要理解一下,在2017年之前谈的都是互联网金融,从2016年之后2017年到今年谈的都是金融科技,实际上今天我们的论坛就称之为金融科技论坛,为什么有这样的一个变化。外界有一个误解,认为是互联网金融出了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理财领域,换一个名字用金融科技表达,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讲互联网金融一个本质要求是希望来实现普惠金融,我们有这样一个使命。如果真要实现这个使命它必须需要仅仅地依赖金融科技,我们互联网金融有几个特点,或者普惠金融有几个要求,一个是海量客户,客户数量非常大,像我这样一家小的银行客户数也有两千万,客户数非常大。第二个客户的信用评级相对比较低。第三个是地域跨度广,这一点如果你给他提供金融服务的话,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科技工具是做不到普惠金融的,比如说数以千万计的客户从来没见过面你怎么办,你可能需要生物特征技术进行远程人脸识别。上千万的客户你怎么给他提供服务,你需要金融智能的手段,还有几千万级的客户你不可能得到他的财务数据,你需要针对他的行为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他进行综合评估。所以金融科技不是硬造的一个名词,因为过去的名词不好了,被污名化了,造一个新词,它是新金融业态模式本身的要求,如果你想真正做一个普惠金融你必须要用科技的手段,才能把它真正做起来。我想我们在概念上给大家一个理解。 作为一家小银行,我们的理念是做一家科技驱动的银行,这几年我们在科技资源上持续的投入。我们只想做四个业务,一是供应链金融,主要是对供应商,对下游企业;二是消费金融,对个人消费者提供服务。三是微商金融,即对微小商户提供金融支持。四是做一些财富管理服务。基于这四大业务,苏宁银行正式开业接近2年时间,我们的总资产也已经接近600亿。从规模上看,核心业务还是供应链金融,规模已经超过百亿。 这里有一个问题,对我们民营银行来讲,只有一个营业网点,你怎么发展呢,怎么做普惠呢?我们有一个想法,把金融服务像水一样渗透到各个场景之中,把金融的这个服务或者金融的产品内嵌到企业的生产环节、交易环节和个人的生活环节,也就是场景金融。这几年我们把我们的金融服务融合到物流、餐饮、电商等场景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后来我们概括了一个公式,就是“金融科技+场景金融=普惠金融”。 接着谈几个案例,一个是在供应链领域怎么应用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领域怎么应用金融科技。金融科技这个工具在消费金融领域目前应用得非常的娴熟,但是在供应链金融科技领域里面应该说开始得时间还不长,大家还处于探索阶段。这里我们也做了一点探索,我们利用区块链和物联网的技术做了动产质押,还做了一些业务。这里面我想给大家看的是区块链动产质押的案例。大家知道我们供应链金融本身是依赖于账户的,对于我们做银行做了这么多年都有一个体会,为什么这两年供应链金融在我们国家非常热,被大力度提倡,一个基础的原因是因为目前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实际上以后没有优质的不动产做抵押,只能用动产,最大的动产是一些存货,或者一些应收账款。对于动产来讲它的问题就是两点,第一个问题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登记机构,它的确权比较困难,这个是不是你的,不好判断。第二个是动产可以移动,今天是他的,你不能保证明天仍然是他的。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银行也做了很多的努力,这两年我们会和很多的银行一起通过区块链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来试图解决这两个难题。第一个是通过区块链的溯源技术证明这个资产是他的。 我们在江州做的案例,这个是在江州泰州下面有一个港口,这个港口做煤炭,很多的煤炭业主把煤炭存在仓库里面,这些业主希望通过这个煤炭来从银行融资,对我们来讲就是这个煤炭是不是他的,过去的方法是通过发票,从上游买的发票证明是你的,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国家在发票管理上有很多的问题,过去也出现给很多的事情。但如果通过区块链溯源一吨煤炭往上它的货源是谁,再上面是煤矿公司,这样上溯一级两级证明这个货是他的。这些煤炭存放在仓库里面,还要通过物联网的技术进行实时的监控,这个监控和银行的和我们的手机相联,24小时全方位的感知。这样一来,既证明了这个动产是他的,还能实时掌握动产转移情况,在实践中应用起来效果比较显著。。 另外一个比较好的场景就是汽车物流,我们汽车经销商有很多车,希望融资,银行仍然面临一个问题这个车是不是他的,是不是他能控制的,同样,区块链+物联网基础,在这个领域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在手机经销商也可以使用。今天在这个领域大家还是一种探索,目前它的成本还是较高的。做这一套系统科技的投入可能需要几十万元之多,第二个就是这个上游是不是非常配合你,跟你一起做这个溯源,如果不配合也是一个难度。总之这是一个有效的探索,我相信它会越来越成一个普及化的运用。今天比如说我们搞一个统一的智能仓储,它其实就能降低这个融资成本。 第二个领域就是消费金融领域,这个大家都在做,刚才谈到了做得应该是比较成熟的,通过反欺诈的名单,通过用户的设备,用户的地址和账户关联关系,进行个人欺诈风险的防控,第二个层级就是信用风险的防控。其实,消费金融全流程都会用到金融科技,从初始阶段通过精准营销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然后来下载这个APP,第二步用户注册,第三步申请贷款,这是会综合利用反欺诈模型、信用评估模型、多头借贷模型等进行综合评估,系统给出一个授信额度。之后就是贷款发放。贷款发放之后,便是还款,这个阶段还涉及到二次营销的问题,以及信用状况实时评估的问题。最后是到期还款,如果出现逾期,涉及到催收问题。催收过程中,有一些智能催收的模型,同时依赖一些信息修复技术,做到用户失联修复,能够显著提高催收回款率。 这个是智能营销的案例,这个银行有两千万的用户,但你并不知道谁需要贷款,假设你给两千万人都发一条营销短信,一条营销短信一毛钱,需要两百多万。实际情况是,你不可能发两千万条信息,你可能仅仅发五十万就够了,这就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需要利用智能营销的手段,找到潜在的有需求用户。 此外,在黑名单共享这边,我们牵头做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黑名单信息共享系统,目前已接入信息近1200万,充分做到信息的安全、共享,让机构之间共享信息不再有后顾之忧。 其他的,像舆情监控、贷后监控等领域,也可以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降本增效,大大提升业务效率。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做的一个简单的交流。总体来说,金融科技已经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在普惠金融领域已经有了比较普遍的应用,你只有具备比较强的金融科技实力才能真正做普惠金融。谢谢大家。[详情]

李梅:金融科技为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
李梅:金融科技为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梅出席并演讲,她表示,金融科技为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 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结晶,是驱动现代金融业升级换代的重要引擎。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加快金融创新的速度,让我们更好适应新兴时代的发展。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价值,推动财富管理向纵深发展,金融科技的发展让金融服务不再千人一面,私人定制成为潮流。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改变了风险管理的模式,孕育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作为金融机构,未来金融科技手段应用在创新领域是更加重要的一个环节。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梅: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京交会的邀请,参加这个极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与大家就“新时代 新金融 新科技”这一广受业界关注的题目进行交流探讨。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为传统金融业赋予了更多创新、创造、创意的元素,推动金融业朝着更加移动化、智能化、场景化的方向发展。可以说,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金融企业未来竞争的制高点,金融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借今天的机会,我想同各位嘉宾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金融科技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 金融科技(Fintech)是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结晶,是驱动现代金融业升级换代的重要引擎。回顾金融业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机器取代人工实现办公自动化,到移动互联技术突破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再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实现资产的自动配置,每一次进步都根植于底层技术的迭代更新,带来产品、用户体验的显著提升。 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保驾护航”,无论是市场营销、产品定价等前台业务,还是风险控制、客户管理等后台业务,科技都发挥着“芯片”和“中枢”作用,不断拓宽金融领域的创新边界,提高金融行业的潜在产出。我觉得,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有着以下四方面的意义。 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加快了金融创新的速度,让我们更好地适应信息爆炸的时代。“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数据是金融运行的基础,在动辄以100TB为量级的信息时代,谁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谁就占领了竞争的“高地”。近年来兴起的大数据技术,在处理数量大、种类多、速度要求高的数据集,以及开展聚类分析、建模预测等方面拥有显著优势,吸引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等纷纷加大投入,挖掘大数据技术在投研投顾、评分定价、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潜力。我国是全球金融交易最活跃、支付最便利、客户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数量居世界前列,政府对金融科技的政策支持力度也非常大。拥有这么多有利条件,我们完全可以成为金融科技的引领者,金融创新的受益者。 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动了金融机构的变革,改变了行业固有格局。目前,金融科技出现了“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一是“金融+科技”,它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面貌,更新了业务模式和经营理念。手机银行、移动支付渗入各年龄段客户的生活中,以智能投顾为特点的在线投资模式方兴未艾,互联网保险服务升级提速,小额贷款公司、区域资产交易中心等准金融机构也通过移动互联技术探索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二是“科技+金融”,不少互联网科技公司利用云计算等分布式技术拓展场景化金融业务,也面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上述两种发展路径带来线上线下金融服务的分化、渗透和竞合,传统金融机构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提升金融科技水平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价值,推动财富管理向纵深发展。金融科技的发展让金融服务不再“千人一面”,“私人订制”成为潮流。一是广聚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金融企业能够对客户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财富需求进行精准“画像”。二是提升体验,通过技术手段,金融企业能够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更加关注,产品设计和迭代更加高频和精准,让客户感受更加贴心周到的金融服务。三是降低成本,借助科技手段,金融机构能以较低成本开展大规模的拓客展业活动。四是加快创新,通过“颠覆性”、“跨界性”、“强相关性”的技术创新和更替,提高业务开发效率,引领产品布局。    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改变了风险管理的模式,孕育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没有强大的安全技术,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其实只有“一墙之隔”。随着金融和安全技术的深度融合,风险管理的精准性获得极大提高。比如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生物识别可用于身份识别、反欺诈和辅助监管领域;区块链技术大大降低了随意篡改的可能,提高了账户安全保障;大数据采集的信用信息可用于控制信贷风险,等等。 与此同时,网络黑客窃取金融数据的案件时有发生,各种借助技术手段的伪创新、金融诈骗等也在增多,其隐蔽性、涉众性、危害性越来越大,有些甚至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只要应用到金融领域,都逃不脱风险这一本质特征。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三性”铁律,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 二、关于中国银河金控 借此机会,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银河金控的情况。中国银河金控是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的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也是财政部直属的24家中央金融企业之一。全系统有20多家子公司,近一万名员工,为国内外近千万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财富管理业务是“银河”公司的立身之本,我们的四个主要平台也集中在这一领域。银河证券是位列第一梯队的老牌全国性券商,是我们的证券业务平台。银河基金是成立最早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具有优良的主动投资能力和客户服务网络,是公募基金平台。银河投资是我国今年首批的3家资产配置类私募基金管理人之一,在国家产业引导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领域广泛开展业务,是私募基金平台。此外,我们正致力打造一家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以资本市场风险处置为重点的市场化、专业化、开放式不良资产管理业务,将成为我们的资管业务平台。 上述各个板块有交叉也有错位,都在结合自身牌照、业务、人才等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智能、高效的金融服务。银河证券与阿里、腾讯等签署合作协议,加强在身份认证、语义分析、智能风控、企业图谱等场景下的研发和合作。银河基金与蚂蚁金服等线上机构合作,推广货币基金等金融产品。银河资管将探索通过金融科技手段解决不良资产的尽职调查、收购定价、撮合交易等核心问题,打造风险管理预警系统,提升主动管理能力。随着集团内各子公司协同效应的不断释放,科技与金融的“双螺旋”互促发展会不断深化,“数字银河”将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金融科技为金控公司转型升级带来新助力 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业综合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拥有业务条线多、产品种类多、服务方式多等优点,能够更好满足企业和个人客户对综合性、个性化、一站式金融服务的需求。在传统金融业加速拥抱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金融控股公司的转型发展同样离不开金融科技的赋能和助力。我认为,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促进金融科技与资源配置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金融科技在消除集团内部信息不对称、促进资源共享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而这正是金控行业所亟需的。据我们了解,目前包括“银河”在内的不少金控公司,各业务板块单兵作战多、集团协作少,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业务合作不顺畅、资源配置不优化、协同效应不明显等问题。为此,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减少信息“孤岛”,推进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信息共享,实现内部资源在更高水平上的整合,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优质金融服务。 二是推进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金融科技能够重塑传统的金融分销模式,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费率,从而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偏远地区等长尾客户群体。通过将金融科技深度应用在普惠金融领域,金融控股公司可有效提高交易效率,降低边际成本,提高服务可持续性。例如,借助大数据技术,可对民营、初创、小微企业等开展信用评价和风险评级,推出契合其特点、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将过去价格昂贵的理财规划从线下迁移到线上,对接客户需求,使服务方式更接“地气”,价格更加亲民。 三是加强金融科技与风险管控的深度融合,精准防范潜在风险。金融科技和传统金融的结合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但并没有改变金融业务的风险本质,反而由于业务分散、负外部性强、监管不完全等特点,使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变得更加严峻。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建设和优化集团统一的风险监控平台;开发智能决策辅助系统,进行穿透式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的识别、监测、预警和防范,提升整体的风险管控水平。 四是加强金融科技与国际经营的深度融合,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国家战略,为金融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目前,金融科技在跨境供应链整合、贸易风险管理、运输模式多样化、贸易产品升级、数字化处理等方面,已经展现出不错的应用前景。未来在支付、结算、信贷、投资、保险保障等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拥有多个业务板块的金融控股公司大有可为。同时,相关的底层技术如清算网络、人民币支付系统已趋成熟,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在国别风险监测、投资估值、风险建模等方面,更多地使用科技手段,更好地服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和沿线国家经济发展。 各位来宾! 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是我们践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也是中国金融业在国际上实现“弯道超车”的难得机遇。中国银河金控愿与在座各位一起,不断探索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之道,为金融业的转型升级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张韶峰:金融改革下半场将从重视流量到重视风控转变
张韶峰:金融改革下半场将从重视流量到重视风控转变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百融云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张韶峰出席并演讲。 张韶峰认为,金融改革的下半场将从更加重视流量到更加重视风控,从偏互联网基因到偏金融基因。前几年说到互联网金融,其实更多是偏互联网的游戏,是更加偏互联网更偏流量的。但最近一两年开始,现在非常重视中小微融资中融资贵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才是真正金融改革的下半场。”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韶峰:感谢主持人介绍,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一些思考,汇报的题目叫做《金融科技的道路选择》,我们选择金融行业其实起来科技赋能,其实这个题目我上次在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作过一次报告,会后有很多的金融的科学家跟我们讨论。 简单介绍一下百融云创,我们公司是一个科技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等技术来做金融机构技术的赋能,主要帮助金融机构获扩营销等等的,我们帮助金融机构建立数据模型比如申请保险贷款1000万美元,合作的金融机构1000家左右。我们是一家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是公私合营的,最大的股东是国资委投资平台中国国新控股,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以及华融资产还有银联、移动、高瓴、IDG红杉,是一个非常非常特特别的一个。目的是未来能激发金融活力,同时能汇集一些背景资源,是一个特殊的股东结构,做了一些基础设施,2014年也获得了人民银行颁布的企业征信与备案牌照,还有发改委的社会信用评估建设,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估试点机构的第一名。 下面给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对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些思考,这几年金融科技也好,互联网金融也好,发展可以说是如火如荼,最早其实是从第三方支付开始,支付宝应该说是咱们建行,当时如果没有建行估计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发展不到今天这么大,之后又有余额宝、现金贷等等,前几年说到互联网金融其实更多是偏互联网的游戏,我们把它称之为上半场,在互联网领域里其实是更加偏互联网更偏流量的,最近一两年尤其今年开始,我们现在非常重视的是中小微融资中融资贵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才是真正金融改革的下半场,是深水区,从更加重视流量,到更加重视风控,从偏互联网基因到偏金融基因。 为什么这么讲呢,给大家做一个解释,我们先说浅水区,浅水区上半场应该说我们传统金融机构可能几乎错失了,虽然在座有很多的传统金融机构的领导大佬还是想这么表达,现在第三方支付是两强争霸,线上金融主要的大股东我们说全国银行业如果把信用社也算上几千家绝大部分是完美错过了,起步关注都比较晚,很多小银行跟大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与其说是一个合作零售,不是说其实是做对公同业,就是提供一个资金,获客不是自己的,完全是掌握在别人手里,风控没有大数据能力,没有集群能力,没有任何的技术,基本上是让人家第三方合作机构兜底,顶多找一个第三方担保机构兜底,所以金融科技只有获客资金,只有资金是自己的,另外两个完全是别人的。你不说不是对公是什么,表上都是零售。所以我把这种类型的合作其实可以叫零售,但是叫对公零售。 像真正的大互联网公司,哪怕很多小的互联网公司他们做的零售可以说真正是对私零售,因为可能资金弱一点,但是获客和风控都是人家自己做。这里有什么区别呢,一个非常非常重大的区别在于说你做对公零售你其实投的是一笔资产而已,比如说你跟某个互联网公司合作,合作为期一年,可能12期还款,一旦到期就再也没有收益了,你经营的只是一笔投资而已,对私零售什么概念?客户是掌握在你自己手里的,这个客户只要好还是不好,要不要二次放贷还是授信由你自己决定的。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议题我们可以讨论了,你把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到底当成一个金融同业还是当成一个帮你做科技赋能的机构。貌似都是跟科技公司合作,但是是同业吗?还是个技术服务商呢,有没有思考?零售信贷它跟银行传统的对公有非常非常大的不同在哪里呢,它基本上是技术驱动的,80%、90%的工作都要靠计算机和手机自动化完成,传统都是大部分靠人,一旦到零售这个事情很多银行都玩不转了,说实话包括很多的大银行都做得很一般。 我们说可能我们可以接受有些银行做所谓的对公零售,但是如果你足够有远见你通过对公赚取利润的同时,你能不能真正找到一些做科技赋能的机构帮你提升内部能力,也有很多的科技互联网公司可能自己的技术比较强,但不愿意真正把内核能力输出,也只是想把银行当成资金提供方,当成同业对待。所以你在合作的时候要想明白跟什么样的机构,你获得什么,跟有些机构就是获得资产,有些机构是提升能力的。 这里至少有三种能力需要我们银行家去思考的,第一个是数据能力,你没有什么合作方可以帮你做数据赋能。第二个是模型,不管是传统的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深度学习的模型。第三是IT赋能。短期之内可能互联网渠道要建立,对银行来讲是比较难一点。 从信贷来讲这个生命周期至少有四个关键环节,第一个是获客,第二个是申请之后客户申请贷款准入审查。第三个是存量客户,怎么经营好,不管是加贷款还是降低利率等等。第四是出现逾期的管理,从一个环节对零售行业来讲80%的工作都应该交给计算机算法完成,而不是靠人工去做每一个环节怎么想想我们是不是应该赋能自己,找到科技公司帮自己赋能。 核心是数据和算法这两个,这个是我们给某家银行做的这个零售和信用卡的一个评分的例子,在不同的分数段里对应的客群分数是不一样的,对应的违约率是不一样,帮助银行进行自动化的决策,这个是非常非常关键的,这个信用评分。很多的银行在做所谓的对公零售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风控,因为第三方兜底。 下面我谈谈另外一个话题就是我们现在说进入下半场,现在非常强调要解决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这个领域我们可以说传统银行到迄今为止还没有落后太多,为什么?第一个我们从流量角度来讲,虽然说我们现在国家也有很多很成功大互联网公司,比如说BATJ,但是从中小微来讲他们掌握的中小微企业的流量还是很少,绝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并不掌握企业流量,即使掌握了也只能挑出很小的一部分去授信。所以实际上那些大互联网公司也很着急,也想进入所谓的产业互联网,他们知道这个领域他们其实没有那么强。 我们再看第二个风控,在上半场之所以很多的互联网公司领先,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风控比较标准化,他们又掌握了一些硬核技术,实际上像建信公科建行这样的公司也塞成立自己的科技公司,传统银行在迎头赶上了。 第二个跟纯粹个人相比企业的风控很难标准化,不可能一个模型适用几千万企业,一个企业所在的这个行业不一样可能模型就文化不一样,非常难以一招鲜吃遍天,很难的。 再一个传统银行的优势就是资金,消费金融面向个人的服务很多人对这个利益确实不敏感,有些年轻人借一笔贷款可能一千块钱一个月节起,你要把它年化之后利率大几十,甚至百分之百几百,不是那么的敏感,因为算的一共借一千下个月还你,还一千两百块钱,一千三百块钱,算的是一次性总的利率,年化率很高,他没有那么的敏感。 中小微企业很敏感,因为他本身利率就很低。但是在小微这里面风控的方法跟传统的方法非常不一样,我们说我们服务大企业基本上够看这个企业的经营情况就可以了,我们服务个人就看个人本身的信用情况就可以了,你服务中小微企业到底是对公还是零售,连这个都有很多的争执。事实上对小微企业来讲有双重属性,第一个这个企业现在经营得再好,但如果老板不靠谱,老板有黄赌毒的恶习在外面借了很多人的钱,这个信息业没有进入到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里,你也查不到,这个企业当下再好老板不靠谱一定会出问题,这基本上已经成为共识了,考察小微企业的信用第一个要看老板怎么样。第二你的额度如果比较小只看老板就可以,但如果额度大到一定的程度比如说超过20万,不看公司的经营也不行,因为公司经营不好意味着没有还款能力,还款越好,老板品行好他还不起,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所以你要控制好小微企业的分享,我们把它叫做要用“C+B”的方法,“C”指就是老板、老板娘、财务总监、人事总监等等,“B”是它的经营实体,要把两部分结合起来考察,才有可能比较准确地评估出小微企业真实的风险。 我们建这个模型可能有老板本人的过去的借贷历史,也没有负面,还有他所在的行业基本面,还有他公司的股权结构,有没有司法诉讼,他有没有跟一些核心平台有交易,真实的交易数据,可能不一定相信小微企业,但是可能会相信他赖以生存的核心平台,今天我们把它叫做产业互联网。这些数据相对来是比较真实的,而且造价难度也比较高,而且核心平台可能帮它造价的动力也会低很多。但是这里麻烦在哪里呢,因为做这个企业模型你换一个行业很可能这个模型就完全不同,如果你每换一个行业就要重新建模,对银行来讲这个成本相当高,所以我们现在认为插拔式的方法是非常合适的,我们对应一个流程词中台,相当多的银行建一个中台,能把大部分银行共性建好,每换一个进行只需要改增量,现在我们已经跟很多的银行实践这种方法,效果还是相当相当不错的。 我们今天践行这个模式可能是一种新的模式,我们把它叫金融+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其实今天这个词很流行,特其实说了就是一些B2B的电商,比如说宝跟武钢合并之后,叫宝武集团,他们搞了一个叫欧也银商,欧冶是三国的一个住建师,就是一个超大个的找钢网今年交易额超过1.8亿吨钢,还有很多别的,比如说国家电网电业公司,还有小一点的,比如说百布网,这个百布网专门是做纺织类的,上游又是棉农,下游是成衣,中间还有布匹,它也做了一个产业互联网的平台,上面买卖跟布相关的各种类型的产品,甚至还在纺织厂的设备加一些物联网检测传感器,看设备的开工率,这个时候要造假就比较难了,因为你开工是要耗电的,你为了骗贷骗钱骗融资你故意用设备一般是玩不起的。通过产业互联网的平台能获得个人真实的数据,再辅以老板的数据再辅以金融数据盘活资金,帮他扩大生产,但是中间要从产业互联网平台到银行讲实话距离还很遥远,因为传统的银行不知道怎么这个模型,怎么控这个风险,所以中间是一个科技平台,我做的是一个桥梁,联通供给侧就是金融机构和需求侧,产业互联网为核心上下游的小微企业。 这个模式我们已建成三年左右,风险控制相当相当不错,千分之几的逾期率,我们现在大概做了十来个行业,每个行业可能都有几百亿、上千亿的规模,不管是塑料包装品的、快消品、塑料品、民宿还有一些别的一些场景,每个行业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风险,同时解决两个难题。第一个是获客,小微企业我们认为你去获散客这个风险非常非常高,非常任何的抓手,对他不了解,第一个解决获客问题,就是场景。第二个就是风控问题,两个难题同时解决,再用银行低成本的资金,这个事情我们认为我们不敢吹牛说完全能解决,但是能解决很大一部分的问题。 谢谢大家。[详情]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2021年将批准至少320亿美元贷款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2021年将批准至少320亿美元贷款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新科技,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萨尔基斯出席并演讲。 萨尔基斯表示,接下来近几年,新开发银行将会重点关注以下领域:关注私营部门的运作,而不是主要承接主权项目;更多关注当地的一些货币的项目,而不是美元的项目;以前更加关注贷款,未来更加关注担保、股权还有其他的金融工具;以前关注个别公司的融资,以后要更多关注项目融资。 “在2021年,我们银行将会批准至少320亿美元的贷款,而且还要在更多的市场发债,不论国际市场、内地市场,我们将会打造更多的合作伙伴关系。”萨尔基斯说。 以下为演讲实录: 萨尔基斯: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首先我想感谢本次金融科技论坛的主办方,同时我也要感谢中国商务部,以及北京市政府的邀请,让我能够参与到本次重要的金融科技论坛。 今天,我们从之前的讲者那里也学到了很多,李先生、王先生还有于先生的精彩发言。今天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  新金融  新科技”,这些主题也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职能非常一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是建立在一个新的时代,集中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国家将在全球经济、贸易、投资及塑造全球金融架构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新兴国家在全球GDP中的份额,从2000年的29%上升到去年的47%左右。展望未来,新兴国家在全球GDP中的份额将会进一步增加,预计在2060年的时候达到全球GDP的61%左右,这是根据经合组织的预计。特别的是中国已经成为这个新的全球经济现实中的一个重要的中心,这一不断发展的格局也需要新金融。而“新金融”也是本次论坛的另一大主题,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运作,主要根据各成员国的情况,以及股东的定位,还有成员国的需求为驱动。 我们的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一定之规,而且也不会有什么额外的条件。我们应该去支持这些国家,是实现它们的目标,去满足它们发展的意愿和目标。要确保我们的工作符合2030年的议程还有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就是SDG,大家都非常了解。去促进发展的影响,我们是可以通过创新的金融做法和工具来实现这一点。同时它也需要高层的分析,还有相关研究的能力,尤其是在风险管理方面尤为重要。这些分析的工具、研究的能力,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去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更好地找到解决方案,去促进发展中和新兴市场的发展。 在我们银行新的技术是能实现高效发展的目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都会影响到金融行业,我将会从新开发银行的角度探讨这些话题。首先介绍一下我的银行,包括它的使命、业务运作和到今天为止的里程碑事件,然后讲如何利用这些先进技术进行业务开展。新开发银行是全球第一个由新兴市场打造建立的多边发展银行,它们是巴西、印度、中国和南非,这是金砖合作后最有效夯实的成果。在2014年签署相关协议建立这个银行,当时在第六届金砖峰会上,这个银行在2015年7月份开始运作,在中国的上海。 建这个银行的目的,其实就是调动更多的资源,促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尤其在金砖国家还有新兴和发展中国家里面,这样能补充现有、多边地区机构所做的促进全球化的努力。包括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的项目,通过这些金融工具,而且也要让国际资本市场能够接触到那些债务国家的一些项目,而且要去用当地的货币提供这些资金,提供给那些债务人。很多人会讲,为什么还需要一个多边发展银行?因为全球已经有20个多边发展银行,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现在我们看到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很大,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我们也看到全球在基础设施上面的投资,2030年应该达到35.5万亿美元,这个资源量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还是需要44.8万亿美元才能实现我们的SGD目标。换句话说,在基础设施上的全球投资应该增加26%,这样在2030年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鉴于我们基础设施方面的缺口,所以新开发银行能补充现有多边发展机构的努力,而不是跟它们竞争。尤其金砖国家在未来十年会占到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的41%,作为基础设施方面最大的投资者,对于金砖国家们也需要去打造它们自己的机构,为它们的投资进行融资。 第二,金砖国家在其他多边机构中全是不足的,尽管占到全球GDP的33%,占到全球人口的42%,以及占到全球外汇储备的50%。但是这些国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发言权只有14%和15%。谈一谈我们新开发银行的法定资本是1000亿美元,其中认缴的资本是500亿美元,是由5个成员国,每个成员国是20%的股份。这个认缴的资本包括400亿的极富的资本,以及1100亿的实缴资本,在2022年分7年支付,这些股东已经支付53亿美元,有一些都是提前支付的。对新开发银行的这种支持也表示,巴西、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对于多边发展银行机构的支持和贡献。 对中国来讲,对于我们新开发银行的支持是第二大的金融方面的支持,第一大是AIB。在2020年时,新开发银行收到实缴资本1000亿美元,将会在实缴资本维度是全球第四大多边发展银行。而且这个银行也将会收到额外82亿美元实缴资本,来源于新的成员的加入。 新开发银行将会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去提供发展融资给到我们的成员国。已经成立4年之久,新开发银行在很多的领域中取得非常多的进展,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主要的成就。 首先,我们建立了主要的治理、运作、风险、政策、规程,它是涵盖方方面面的一些业务领域。而且从两个中国的国内平行机构给了我们AAA的信用评级,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得到AA+的信用评级,像惠誉、标普,这个评级能确保我们银行能以比较有吸引力的利率,能够得到全球金融市场和成员国国内市场的融资资金。当然我们还在中国市场发行了两个债券,它的累计收益已经超过60亿人民币。第一个发行的债券是一个绿色债券,它也是在中国的第一个国际组织发行的绿色债券。这两次债券的发行都是3倍的超认购。我们还批准了35个相关成员国的项目,总额达到93亿美元。这些项目涵盖清洁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灌溉、水管理、卫生、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等等,所以这些项目包括贷款,用美元还有当地货币的贷款。还跟其他的多边发展银行还有多边机构打造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国家发展银行、商业银行、学术界还有基础设施的公司。 我们也去批准了对于新成员国加入新开发银行的一些要求、条件和规程。我们在约翰内斯堡成立了非洲区域中心,当然很快,在今年我们也会在巴西成立美洲区域办公室。在今年年底之前会完成这个工作。同时,还想给大家讲讲具体的例子,我们这些融资活动带来的一些影响,我们的银行将会参与这些项目,而且做出很多贡献。我们修复7800公里的高速公路、建350座桥梁、建80公里的地铁,而且也建了1500兆瓦的清洁能源的设施,我们也给300万人提供了清洁的水和卫生设施。这些项目将会进一步地给更多的人提供清洁的水和卫生的设施,这也是2030年议程的主要目标,而且也是SDG第六项目标,我们也为更多人提供了这些可以支付得起清洁的能源,这也是SDG第七个目标,减少交通堵塞是SDG第八个目标,还有SDG其他的目标,同时利用现有的技术还有精益的组织结构,我们没有太多层级扁平化管理,我们从现有的多边发展银行学习到很多经验,而且简化了项目审批的流程,我们从准备项目到董事会的批准一般6个月的时间,要去减少审批的时间,像相似的基础设施项目,可能其他机构会用更多的时间。 我想借此机会感谢中国政府还有上海市政府,感谢你们这些年来对我们的支持和指导。新开发银行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我们的业务领域,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地整合我们的业务,而且我们应该是成为受大家欢迎的、分享知识的发展银行。我们这个银行可以进一步利用新兴市场的高速发展,还有它的活力。我们也看到,新兴市场在过去十年为全球的经济增长贡献了80%之多,所以这些市场不仅仅提供了这些投资的机会,同时它们还有非常好的流动性的金融市场,我们也可以探索更多的当地货币的业务,还有去促进基础设施成为一个基本的资产类别。新开发银行也愿意发挥一个重要平台的作用,去促进这些知识积累、分享,以及促进创新技术的交流和应用,还有企业模型的解决方案。 这些年来我们也看到,新开发银行将会重点关注以下领域:比如我们越来越关注私营部门的运作,而不是主要承接主权项目,更多关注当地的一些货币的项目而不是美元的项目,以前更加关注贷款,未来更加关注担保、股权还有其他的金融工具。以前关注个别公司的融资,以后要更多关注项目融资。在2021年,我们银行将会批准至少320亿美元的贷款,而且还要在更多的市场发债,不论国际市场、内地市场,我们将会打造更多的合作伙伴关系。 现在想再说一说,新开发银行将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金融科技。现在我们运作的整个市场环境肯定跟当时那些多边发展银行成立时的运作环境完全不一样,世界发展变化很快,我们要学着利用和适应这些颠覆性的技术,需要新的思维、新的组织架构、新的产品、新的服务等等。AI、机器学习、深入学习将会嵌入到我们每日的生活中。得益于数字化及金融的创新,世界各地的机构现在能够去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能够将这些金融服务提供到数百万人民手中。而在这之前,几年前人们只能用现金服务,而这些技术创新也能够帮助我们利用长期的投资,能够投资于可持续的发展,并且让我们能够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议程。利用当前和新兴的技术,也是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发策略的重要基石,我们的股东要求我们采用这些新的技术。作为一家21世纪的银行,技术可以说是我们的DNA,也融入到我们的各项活动当中,它能够优化我们融资项目的效率,也能够提高我们整个业务活动的效率。 作为一家新的银行,我们不仅有能力,同时也要有责任进行融资借贷的创新。我们是如何在业务当中、活动当中采用这些新的技术呢?新开发银行有一个全面的云基础技术系统,这个系统能够优化我们的工作,减少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的人力资源、采购、会计系统都完全数字化,并采用最新的可用的技术。当前我们也在整合贷款和财政系统的落地,这样保证我们能实现有效的全球的运作和管理。同时我们也在构建数据库,并采用分析工具和计算系统,这样能够确保数字获准处理高效、安全、可靠、智能,这些技术加上精简流程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贷款运作方面众所周知基础设施鸿沟非常巨大,但这个鸿沟无法通过投资单一的基础设施来去弥补。今天建立的基础设施必须要考虑到未来的需求,包括要考虑到如何提高人们对于经济、社会、环境的需求。同时,它也需要是可持续的,有利于气候的,并且也能够抵御经济和环境的冲击。 要实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采用先进、高端的技术,来实现智能基础设施或智慧基础设施。而新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落地一些好的基础设施项目,识别好的基础项目,并且进行设计、融资、规划,还有影响力评估。而技术也能够提高我们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并且能够在整个项目的过程当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并根据监控实时的反馈来改善我们的项目。 现在我想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如何利用技术来提高基础设施的投资。比如我们在利用中国最受欢迎的一项应用——微信,通过微信上面的众包小程序,能够获得高素质的数据,从而去优化重庆一个城镇开发项目的设计。这种创新的方案能够让我们覆盖更多的人群,提高我们的效率。因为推动用户提供的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进行实时的反馈,从而开展更有效的可行性的研究,并且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互联网的时代,在人工智能、感知驱动的分析工具,还有其他新兴技术方面我们需要做得更多,所收集到的数据还有处理的数据可以利用,然后去改善基础设施,比如这些传感器还有智能的网络,能够用来监测土木工程的效率,能够帮助水资源或天然气的运输机构,管理管道的压力,减少泄漏等等。 我相信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能够与其他的多边发展银行合作,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也能够在这样具有活力的高速增长的环境当中进行一个很好的融资。我们要与其他的多边发展银行和金融机构合作,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在这里,我们只需要提供一部分资源就能够帮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但实际上,通过有效的利用技术和专业知识,不光是去投资这些项目,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投资好的、优质的项目。我们可以作为一个知识、技术的平台,让我们实现众包,能够吸引到各种投资者,包括来自私人领域的投资者,这点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将这些资金投入到需要的地方,这非常重要。 最后,通过利用现有和新兴的技术提高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作出重要的贡献,能够去满足现在的发展目标。我相信本次论坛的讨论将会对我们未来的工作至关重要。 谢谢各位![详情]

于学军:银行业竞争格局更多体现在科技水平上
于学军:银行业竞争格局更多体现在科技水平上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 新科技,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出席并演讲。 于学军表示,当今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会更多体现在科技的投入和水平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哪家银行在金融科技的开发与运用上取得领先,哪家银行的竞争力就会增强;科技基础扎实、雄厚,是银行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柱。 以下为演讲实录: 于学军:各位嘉宾、朋友:上午好!我很高兴有机会参加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论坛。我注意到,最近有关金融科技的议题很热闹,是好几个重要论坛的主题。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是这个问题特别丰富、有重大突破、常讲常新呢?还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说现在好像没什么重点或者热点问题? 有关金融科技的话题,包括这个词的产生,大约最早出现在2015年,在三年前的2016年春夏之交,每年一次的中美经济论坛在杭州举行,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金融科技问题,中美学者同场进行了热烈的探讨。那个时候大家对这个议题感到很新鲜,但理解起来却似乎有些困难。现在四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依然很热门,仍有众多的学者、业内人士和社会大众非常关注的焦点,足见这个新生事物生命力很旺盛,发展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对金融的渗透越来越强,影响也越来越大。 根据最近几个论坛对金融科技的讨论,我看最新的观点认为:金融科技不是简单的“金融+科技”,或者我们一般理解的是科技与金融的完美结合,而应当是一种新的金融生态体系。具体来看,四年多来中国的金融科技确实取得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这可从两个方面来感受。第一是正规金融体系之外(我讲的这个正规金融体系,是指拥有金融牌照的机构并纳入金融监管),最有代表性、最大的变化应属第三方支付体系的快速发展,已基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支付习惯等。现在,无论是打车、坐公交、零售购物、订票、快递、缴停车费等,凡是涉及到人们衣食住行的各种场景,均可由手机支付来快捷完成。可以说,在中国手机支付已无处不在。甚至进一步扩展到国外,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这大大方便了中国人的旅行、购物等。这种改变已使中国的现金使用明显减少,许多结算场合甚至不愿意收取使用现金。为此,去年央行还专门下发了一个文件,要求商店接受人民币现金的使用。这的确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态体系,大大方便了人们享受各种商业服务。 中国在支付体系的建设和改变上,明显领先于世界,许多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来中国的外国人,也包括一些中国人出国多年回国之后,无不惊叹中国在手机支付上的进步和便捷。我觉得在支付体系的发展上,中国甚至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主要是由阿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来推动和完成的,它们本来是互联网科技公司,这是互联网对金融属性的延伸和渗透,也是科技与金融的自然结合。这种改变大幅减少了银行信用卡的携带和使用,或者直接取代了信用卡。这对银行业务自然形成明显竞争,同时也对银行使用科技手段造成压力和倒逼。 当然,我们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金融科技发展中,也有许多教训,特别是去年P2P大面积的集中爆雷,就反映出一个明显的系统性问题。我认为这主要是在未建立有效监管体系下的无序、过度发展所致。这些P2P平台由各地政府审批,而互联网又无法实现有效的区域划分和有效监管,所以极易形成无限蔓延的局面。这个教训很深刻,应该吸取、总结。 第二是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内,近几年无论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还是在金融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上,金融科技均取得深入的进步与应用。据测算,现在银行业有90%以上的柜台业务,都可以在网上或手机上办理,金融服务的获得性、便捷性、效率等均大幅度提高,普惠金融也取得很大进步。由此也带来另外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去银行营业网点办理业务的顾客明显减少,有的银行网点甚至门可罗雀,致使银行的发展模式也发生很大的调整和改变。过去银行多热衷于扩张物理营业网点,经常跑监管机构审批增设机构网点,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见到;有的地区甚至出现银行撤并网点的情况。当中的原因也十分简单,因为越来越多的银行业务都跑到网上或手机上完成,人们自然不愿意跑网点办理了。这样,银行的竞争模式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领先的银行越来越注重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发和开拓,金融科技的作用空前扩展,越来越突出。据最新调研反映,现在不少银行在招收新员工当中,更加注重招收科技类专业的毕业生,因此学理工科的员工在银行的数量和比重显著上升。更有近几年成立的中小民营银行,干脆直接了当办在网上,将其产品开发、业务场景均放在线上办理,成为名副其实的网上银行,发展很快,成效显著。我看这次论坛苏宁银行的董事长也来了,相信他会有很深入的介绍。 总之,当今和未来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会更多体现在科技的投入和水平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哪家银行在金融科技的开发与运用上取得领先,哪家银行的竞争力就会增强;科技基础扎实、雄厚,是银行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柱。有关证券业、保险业在金融科技上的发展,与银行业的情况应大致相同,我相信只要你与这些行业有所接触,一定会有比较深刻的体会,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未来,随着5G技术的推广应用,全球将进入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就是我们现在常讲的物联网或万维网的概念,相信其应用场景会得到空前的扩展,人工智能会出现爆发式增长,甚至可以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和自身结构。在这种技术大变革,甚至超过我们想象力的情况下,金融科技的发展、应用,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具体仍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展望:第一是正规金融体系之外,我相信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仍可保持很高的发展速度,其对正规金融体系的渗透及影响还会持续加强,对改善金融消费的作用更为突出。第二是正规金融体系之内, 5G形成的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持续加大,甚至有可能在某些方面产生颠覆性的效应。适者生存,相信金融科技领先的金融机构会变得更加强大,而缓慢和滞后者将会失去机遇,甚至举步维艰。第三是正规金融体系内外的边界线会越来越细,甚至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不远的将来变得边界越来越模糊,融合发展成为一种常态。 最后,金融科技的发展形势逼人,对金融监管必将提出严峻的挑战。这也是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是对正规金融体系的监管,顺应互联网时代,监管部门需要学习和掌握金融科技,并且应用好这类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 第二对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以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是个全新而严肃的课题。现在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国际上虽已提上日程并有所讨论,但从全球来看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监管标准、模式等。 此外,对正规金融体系内外监管的统筹协调,如何保持平衡、有效,也是需要深入考虑并建立机制的问题。 今天就讲这些,比较粗浅,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详情]

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洪章
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洪章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 新科技,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洪章出席并演讲。[详情]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梅德文主持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梅德文主持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 新科技,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出席并主持大会。[详情]

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行长李若谷
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行长李若谷

  新浪财经讯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为京交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 新金融 新科技,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行长李若谷出席并演讲。 [详情]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将于5月举行
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将于5月举行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由国务院批准,商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京交会永久支持单位。自举办以来,京交会通过搭建全球服务贸易行业领域的专题展示、高峰论坛、交易洽谈平台吸引了来自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数万名展客商的参会和关注。 “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作为京交会的重要活动,将于2019年5月在北京召开。当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正深刻地影响着金融行业的创新和变革。金融科技行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识别、区块链等技术,用于银行、保险、证券、消费金融、金融监管等领域,从而形成了多种生态。 金融科技重塑了传统金融业,产生系列新兴金融生态,那么,新的金融生态体系下,银行、保险、券商、基金公司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有哪些重大变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如何赋能未来金融?本届论坛将以“新时代  新金融  新科技”为主题,将邀请国内外相关监管层、行业协会、金融科技企业高层、金融机构高层等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共话新时期金融科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组织机构 京交会主办单位: 商务部 北京市人民政府 京交会支持单位: 永久支持单位: 世界贸易组织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际合作机构: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国际贸易中心 世界贸易网点联盟 世界贸易中心协会 论坛主办单位: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 中关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 中关村产融合作与转型促进会 论坛支持媒体: 新浪财经 论坛承办单位: 北京易财金咨询有限公司 会议日程: 5月31日 上午08:30-12:00  主旨演讲环节 主题:新时代 新金融  新科技 5月31日下午  13:30-17:30  主题发言及圆桌对话环节 议题1:金融科技 智慧融合 AI加持,技术创新构建金融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 大数据、云计算与AI技术在金融科技的应用 区块链如何赋能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驱动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 议题2:金融科技 创新应用 智慧银行与数字化银行创新应用 “保险+科技”再造互联网保险科技新业态 新时代 新租赁 新发展 金融科技开启财富管理新模式,助推不良资产处置服务“全链条”升级 [详情]

组织机构

京交会主办单位
商务部
北京市人民政府

京交会永久支持单位
世界贸易组织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京交会国际合作机构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国际贸易中心
世界贸易网点联盟
世界贸易中心协会

论坛主办单位
中国银行业协会
国际银行业联合会
《中国金融家》杂志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区块链委员会
论坛协办单位
鑫桥联合金融服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百融云创

论坛鸣谢单位
金融壹账通
文昌菩提商品交易中心

专场主办单位
SIG国际金融集团

论坛直播媒体:新浪财经
论坛图片直播:VPHOTO
论坛支持媒体:金融界
中国企业报
新金融观察报
投资与合作

论坛指定用水:西藏冰川矿泉水5100
论坛承办单位 北京易财金咨询有限公司

会务咨询

组委会秘书处联系方式
赞助及演讲咨询:梅先生
电话:+86-10-8586 6866
传真:+86-10-8571 5997
邮件:meideanvip@126.com

参会咨询:宋小姐
电话:+86-10-8586 6966
邮件:Kathysong@126.com

媒体合作: 王小姐
电话:+86-10-8586 6858
邮件: wangdanemail@126.com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