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政府工作报告讲的十大难题,怎么解决?

2017年03月06日15:00    作者:人大重阳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机构 人大重阳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跟踪研究课题组

  展望2017,中国经济不仅能够稳住增速,而且经济结构将继续优化升级,在世界经济大局中“乱云飞渡仍从容”!

2017政府工作报告讲的十大难题,怎么解决?2017政府工作报告讲的十大难题,怎么解决?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也思考了很久,思考的结果是:要向人大代表们看齐,带着问题去听、去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的“年度述职”,因此,人大代表们的角度,就是要看政府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对于国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做出了怎样的回答。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带着哪些问题去听、去读呢?我们通过头脑风暴,“开诸葛亮会”,认为有十个问题需要听明白。其中首先是全局问题:经济增速稳得住吗,其次是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之年的重中之重——吃饭大事,接下来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倒计时”阶段事关“全面”的大事:全国各区域怎样发展?此外有关工业、房价、民生、供给侧改革、金融形势、环保和参与全球治理的问题也是国计民生大事。弄清楚了该带上哪些问题之后,我们做了关于这些问题背景情况的功课,算是“题干”。在总理做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之后,第一时间我们把听到的答案记了下来,并联系“题干”做了初步分析。以下就是我们的“作业”。

  问题一:经济增速稳得住吗?

  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中国怎样稳住?确实让人好想看到答案。

  当前,世界经济的情形可以用“五低二高”来概括,即:低经济增长、低国际贸易流量、低通货膨胀、低投资增长、低利率、高债务水平和高度依赖货币政策。2017年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比去年只多不少,例如地缘危机、难民危机、潜在增长率下降,金融市场更加脆弱,贸易投资增长乏力,“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等。中国国内看,结构性问题突出,改革进入攻坚期的利益关系深刻调整等,也是局面复杂。

  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明确提出: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仍有信心有底气领跑全球,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5%-7%,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从中可以看出,在2016年实现增长6.7%,经济增速重回主要经济体第一之后,中国对2017年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着满满的信心。

  经济能否稳得住,不仅看增速,更要看结构。政府工作报告告诉我们,2016年,通过着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等举措,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自2013年本届政府履职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分别为7.5%,6.9%,6.7%,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中国经济增速是在经济总量超过60万亿元的高基数上取得的,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经济规模越大,增长难度随之增加。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为实现“十三五”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的预期增长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政府报告中就2017重点工作任务做出部署:将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从这一政策部署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增长速度能够保持中高速的根本信心来源。此外,对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的部署,也使我们看到经济结构的优化进程:推动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相促进、区域城乡发展相协调;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三大战略和“四大板块”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建立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等。

  展望2017,中国经济不仅能够稳住增速,而且经济结构将继续优化升级,在世界经济大局中“乱云飞渡仍从容”!

  问题二:吃饭大事有保障吗?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同时也直接关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重农固本一直是重中之重。2017年堪称农业供给侧改革之年,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吃饭大事”的改革如何推进呢?成为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巨大期待。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到,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人。接下来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农业供给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同时也应注意到,我国农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表现为当前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正快速从“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健康”转变,这与我国农业生产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形成突出矛盾。此外,农业供给侧改革需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而农业信息化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升级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互联网+”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依靠农村电商、农业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可有效补齐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短板。

  在上述背景下,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农民增收、农业提质增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现代化等,其中,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仍是改革的主要方向。具体而言,去库存,就是要做好农业结构调整的“加减法”,增加绿色、有机等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供给,减少一般、过剩农产品供应。

  此外,还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农业附加值;降成本,就是要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当前我国农业结构性问题是供求结构失衡,背后的问题是农业经营规模小而造成生产成本较高,应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降低生产成本;补短板,就是要在“吃得好吃得安全”的新形势下继续提升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一要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以持续稳健的农业保险助力现代农业发展;二要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三要加强农村公共设施供给,建设文明、美丽乡村。

  问题三:我的家乡如何发展?

  没有每个区域的协调发展,就没有全面小康。当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进入“倒计时”阶段,每个区域如何发展,以及如何协调联动,就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问题。

  近年来,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概念,非常“红火”。当你听到“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时;当你看到“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这些字眼时;当你听到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这些发展规划时,心中有着怎样的期待呢?

  区域发展在今年有何推进?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说:“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三大战略和‘四大板块’发展,实施好相关规划,研究制定新举措。”“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一直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人口、产业不断向东部沿海以及大城市集聚,逐步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三大城市群和沿海、沿江、沿主要交通干线的开发轴带。在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中西部、东北部地区却面临严重的发展困难。

  对此,国家实施了“四大板块”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但是,这种板块式的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利于经济的联动发展。为推动各区域协同发展,国家高瞻远瞩地提出实施空间上交叠的“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并辅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市群战略,力图通过三大战略的联动实施,推进全国的协同发展,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内外联动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与每个人的家乡密切相关。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蓝图: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形成京津冀通盘考虑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

  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带动长江主轴线区域发展,并不断向腹地延伸拓展,实现东中西联动发展。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实施,实现内外联动、深入开放的新局面。不断推进城市群战略,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不断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特色城市。

  问题四:创新之路走的顺吗?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愈发凸显,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愈来愈大。另一方面,中国以往经济发展的模式亟待转型,需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这种结构转型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创新来驱动,这其中的困难不难想象。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要进行系统性创新已经成为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会各界的共识,那么,面对重重困难和阻碍,我们创新发展之路是否走的顺利呢?

  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指出,2016年,我国创新发展成果颇丰。科技领域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总理强调,今后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大力推动创新发展之路,一是完善科研管理和研发体制,保障科研人员权利。二是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结合,继续促进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三是大力推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创业创新体系。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创新发展之路正在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早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强调了三点,一是要加快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科研人员从事科学事业和科技产品转化提供综合性平台。二是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体制机制创新服务。三是要将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发展,促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深化创新机制改革,除了继续强调要建立和统筹科研管理机制,为科技人才提供更加公开公正的平台以外,也首次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结合“互联网+”的理念,要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中国制造充分结合,促进产业升级转型,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研究企业的协同创新机制。在2015年的成果基础上,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继续突出“《中国制造2025》结合互联网+”以及“企业是创新主体”的理念,并尤其强调了“双创”的重要性,指出要将科研院校、中小企业和移动互联网等新通信手段结合,营造和鼓励“双创”。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把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中国制造升级转型和“双创”列为三大首要创新发展任务。从成果来看,三年来,中国的创新发展之路已经取得了诸多成绩,超级计算机、智能机器人、超级杂交稻、第三代核电技术、国产大飞机等一大批国家重要科研课题都取得了突出进展。有效发明专利数、技术交易额、科技贡献率都迈上了新的台阶。中国的创新之路取得重要进展。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日趋复杂,国内的社会经济改革也正在进入深水区,我国的创新发展之路或面临更大困难和挑战。我国一方面应继续大力推动理论创新,进而指导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创新,另一方面,我国应继续推动“双创”,结合当代通信手段,发掘社会大众的创新潜力,让每一个有想法有能力的创新人才都为我国的创新发展之路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问题五:房子价格还会涨吗?

  2016年的房地产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牛市”。1月至11月,全国百城住宅价格平均累计上涨17.83%,其中部分城市房价涨幅高达50%以上。10月,国内多个房价上涨较快的热点城市再次推出了房地产调控政策。从密集的调控政策可以感受到社会对房价高企、资产泡沫和中国经济未来的担忧——像去年这样的异常涨幅还会出现吗?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能否平稳健康地发展?

  对此,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从三个方面规范房地产市场:第一,分类调控,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第二,因城施策,促进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第三,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

  “居者有其屋”是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要实现这个目标,政府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扩大供给,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二是抑制投机,维持房地产市场动态均衡。

  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都表明,政府极其重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从2013年至2015年,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1823万套,惠及数千万困难群众。同时政府着力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

  在完善住房保障机制的同时,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整顿力度。

  首先,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加大对民众基本购房需求的支持力度,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将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同时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多管齐下,让刚性需求尚未满足的老百姓有房住、能买房;

  其次,抑制投机性的购房需求。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中,再度强调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抑制热门城市的房地产泡沫,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完善一揽子政策组合,引导投资行为,合理引导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要调整和优化中长期供给体系,实现房地产市场动态均衡。

  中国进入了经济新常态,面对房地产市场,需要政府将需求调控与供给调控相结合,给投机泼冷水,为刚需填柴火。处理好房地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同时也要兼顾短期和长期的规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问题六:民生福祉怎样提升?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提升民生福祉,既是政府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检验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翻开政府报告,处处可见对民生的重视:扶贫、就业、教育、社保、消费等,无不紧扣百姓的现实需求,体现着为民造福的执政情怀。其根本出发点,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真切体会到发展的成果,产生更强的获得感。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新鲜“出炉”,对于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民生问题,总理又做了怎样的表述呢?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对2017年的政府工作做出总体部署:要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就业、惠民生,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增长30%以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推动教育扶贫,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增长21.3%,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稳步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等。

  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即使面临经济发展压力,但政府在解民生之忧、谋民生之利上仍可谓不遗余力,取得了丰硕成果。首先,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实际增长保持在6.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人,超额完成10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8.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危房改造158万户等。其次,着力扩大就业创业,尤其是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超额完成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第三,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教育支出年均增长10%以上。除上述以外,在社保、医保、社会消费等方面,国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力度逐年加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获得感必将越来越强。

  如果说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那2017年就是承前启后的一年。持续提升民生福祉,使人民群众都能共享发展成果是社会和谐之基、经济发展之要,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只有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有序运行。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17的民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更带来了新希望,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问题七:供给侧改革有何蓝图?

  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化蛹成蝶的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提质增效,振兴实体经济,培育新产业,增强新动能,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简政减税、放宽准入、鼓励创新,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出发,用改革来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煤炭和钢铁领域超额完成任务。2017年加快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去产能要抓“牛鼻子”。压减钢铁、煤炭基础上新增压减煤电产能。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安置好职工。目前我国僵尸企业还有10多万家,占有还息贷款超过5万亿元,加快市场出清。

  去库存要因城施策。加大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力度,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需求,限制投机性住房需求。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

  去杠杆要积极稳妥。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强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财务杠杆约束,逐步将企业负债降到合理水平。

  降成本多措并举。大幅度减税减费,尤其是降低中小微企业的税费及非税负担。一是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基金。二是取消停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三是减少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性收费等。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形成竞争优势。

  补短板精准加力。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加大补短板力度,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发展、资源环境等支撑能力。

  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水平上跃升,经济增速向中高速上提升。

  问题八:金融形势是否稳定?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国际经济政治领域的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增多,资本市场并不平静。我国经济维持较高发展,金融系统稳定,但是一些结构性矛盾较突出,比如,部分地区资产泡沫问题凸显,地方政府性债务正逐渐进入还债高峰期,部分影子银行非法集资、高利贷或欺诈行为也时有发生。根据央行的数据,2016 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1.3%,狭义货币供应量 M1 余额同比增长21.4%,M1-M2剪刀差同比扩大。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是否能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这个问题不仅全国人民关心,世界各国也非常关注。

  如何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了重点阐述。报告中提出,必须要在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机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对不良资产、债权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的风险要高度警惕,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同时,引导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领域。

  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政府对我国金融系统中潜在的风险点有准确把握。2016年,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快速增长,这引起了从中央到各个部委,对房地产领域可能存在风险的高度关注。2016年10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去年9月中旬,银监会提出,要加强对房地产信贷的压力测试和风险测试;10月,银监会第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要求银行业以及金融机构,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11月,银监会下发通知,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北京、上海、广州等16个热点城市的银行业以及金融机构进行专项检查。可以看出,对于大家非常关心的房地产金融风险问题,我国政策“掷地有声”,毫不含糊,对于潜在的风险点,采取各种措施化解,这实际上防范了金融风险的滋生,保证了金融系统的稳定发展。

  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还来源于我国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能力的不断提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担负着为实体经济“输血”的重任,如何加大金融支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一直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基本完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在2016年,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比如,各银行增加了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央行将民营银行纳入支小再贷款发放对象范围,加大对扶贫贷款的支持;根据央行数据,截至去年底,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分别为2089亿元、537亿元,再贴现余额1165亿元,我国扶贫再贷款余额为1127亿元,金融脱实向虚现象得到极大遏制。

  当然,保持金融稳定的任务,我们也面临很多的挑战。从国际上来看,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但欧元区、日本等国家还在继续货币宽松,主要经济体之间货币政策的分化,导致全球金融面临很大不确定性,这也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到我国。从国内看,我国企业债务率较高,增长潜力受到抑制,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能力下降,政府债务压力加大,这些都是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的潜在风险。但是,依靠我国积累的巨大经济体量,以及三十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完全可以像李克强总理说的那样,“对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们有信心和底气、有能力和办法。”

  问题九:抗击雾霾如何取胜?

  雾霾可以说取得了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常住户口。今年节日里的2016-2017跨年期间雾霾肆虐全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0多个城市启动黄色及以上预警,而北京市未启动未启动重污染红色预警广受质疑。2017年春节期间,受燃放烟花爆竹影响,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近三分之一发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期间,雾霾也特意光顾,显示一下存在感。我国自2013年全面治理大气污染、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以来,雾霾的曝光度似乎越来越高,大众的对雾霾感受越来越深,抗击雾霾能够取胜吗?如何取胜?

  雾霾在今年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也占有一席之地。报告在“2016年工作回顾”中指出,“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6%和4%,74个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9.1%。优化能源结构,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

  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良好开局。2016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6.0%,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经济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调整,钢铁煤炭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2016年煤炭消费量比上年下降4.7%,实现全国煤炭消费量连续三年下降;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9.7%,上升1.7个百分点;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0%。环评源头预防作用切实发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战略环评得到深入推进,国家层面对11个不符合环境准入要求的“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从建设项目环评准入方面不予审批。对15个省区市开展中央环保督查,推行环保党政同责。河北、重庆率先启动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实施工作。绿色金融体系开始建立,绿色信贷进一步发展,绿色债券发行从无到有(从zero到hero),发行量一举占全球三分之一强。

  2017年是“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一些地区严重雾霾频发,治理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蓝天必定会一年比一年多起来。”报告中提出的关于雾霾治理的“三大目标、五大措施”为我们战胜雾霾、按期达成大气污染治理目标注入了坚强信心。各项部署和政策措施更注重落实和接地气,用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感受作为政策措施好坏的衡量标准。通过行政、法律、技术、经济、金融等手段综合推进化经济社会向朝着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实现大气环境有效改善、“把雾霾关进笼子里”,改善和维护我国的群众的环境健康、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态产品、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恰在今天,北京的空气质量已转为“优”,为总理治霾的决心和信心做了一个蔚蓝色的脚注。

  问题十:中国的世界地位怎样提升?

  从国际局势来看,2016年世界发生了“大相变”。难民和债务问题搅动欧洲,终于引发英国脱欧等“逆全球化”事件的发生;自本世纪初开始积累的美国国内各种问题总爆发,年底的总统大选制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分裂。同时,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面临一系列挑战叠加的复杂国际环境,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认真履行做出的承诺,同时也坚决捍卫应有的权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效卓著。

  总结过去一年,李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我国成功主办G20杭州峰会,推动取得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重要成果,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同主要大国协调合作得到加强,同周边国家全面合作持续推进,同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联系更加密切。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经济外交、人文交流成果丰硕。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复杂严峻的大环境中,中国选择了应势而为,勇于担当,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弥足珍贵的稳定和信心,更提升了我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2016年以来,“一带一路”相关工作扎实推进,一系列重大项目已经或者正在落地,“带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不仅接到了来自拉丁美洲和南部非洲各国的“好友申请”,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公开表达了热烈支持。在经贸合作领域,中国坚定不移的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探索境内自贸区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大幅上升,服务贸易额连创新高,稳固了中国作为世界最主要贸易国和工业生产国的地位。中企海外投资成果丰硕,中国的海外资产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对外投资国之一。

  2017年也许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和危机出现,中国一方面承诺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维护多边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会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坚持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来提高应对挑战的水平。我们将推动构筑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着力营造睦邻互信、共同发展的周边环境,全面提升同发展中国家合作水平。加快完善海外权益保护机制和能力建设。新的一年里,中国将会迎来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而世界已经开始翘首企盼中国引领下的经济全球化新的征途。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跟踪研究课题组成员:王文、贾晋京、相均泳、曹明弟、卞永祖、陈晨晨、王敏、崔悦、刘英、程诚、杨凡欣、程阳、展腾、周西蒙、刘典、万科麟、张岩、艾玮宁、刘延洁。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的主要资助项目。)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经济 中国 李克强 两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