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江濡山
2017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一定层面是对十二五的总结和对十三五的部署。因此显得更宏观、更原则一些,不少人士觉得没有太多的亮点。不过仔细阅读和体会,会发现有些措辞“意味深长”。
2017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一定层面是对十二五的总结和对十三五的部署。因此显得更宏观、更原则一些,不少人士觉得没有太多的亮点。不过仔细阅读和体会,会发现有些措辞“意味深长”。
1、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总理报告在总结2016工作时明确指出: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容忽视。而上年度对此问题的总结是:“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比较来看,2016年政府不作为的倾向,似乎比2015年更加严重,想必今年会有一些更有力的行政改革举措。
2、“GDP增长6.5%”:看得出来,这其实是一个既不确定又相对保守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底线目标,因为后面还有一句话“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2016年GDP增长6.9%,2017年的目标主动降低了0.4个百分点。中央的意图显然是:承诺目标可以相对保守一点,但实际行动要尽可能增长得更快一些,必须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势头,否则会引发很多经济社会矛盾。当年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就有一个重要的策略是,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于变相买岗位,这种策略被喻为人为的“挖沟填沟”政策,但罗斯福也认为这种策略只是应急之策,不可持久;而中国这些年来却在反复“挖沟填沟”,而且边际效用明显递减。从总理报告中,似乎可以看出,中央在2017年为了保就业和保平稳,会采取较大力度的加大赤字力度并扩大投资的策略。
3、着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去年两会就提出要狠抓结构调整,主攻“三去一降一补”,但任务完成的不是很理想,成绩单回避了这个问题。这是绕不够去的硬骨头,别无选择,今年仍然要加力,特别强调全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但是,钢铁、煤炭、火电,这都与地方利益密切相关。
4、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这个目标的背后是户籍改革。各级公安机关内心非常不情愿,很多时候也很不配合。因为一旦户籍改革到位,求公安干警办事的人就少了。总理提出“力推户籍改革,实现居住证制度全覆盖”,此举实际上是为类似美国的统一的“每人一个社会保障号”制度打基础。但无形阻力仍然不小。
5、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生态建设已经到了“打一场保卫战战役”的高度,可以预见,中央将与地方联手,加大环保建设投资和监控力度,先拿74个重点城市开刀,PM2.5必须达标。力度会很大,难度也不小。关键是地方政府的态度和措施。
6、赤字率拟按3%安排:虽然总理报告称,2017年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但是,地方财政除了“安排”赤字7800亿元外,还有地方专项债券4000亿元,也就是说,地方在正可动用的财政投资能力为1.18万亿元,相当于中央和地方正举债2.58万亿元,此举可见“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力度。报告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今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076亿元。
7、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均为12%左右:此举意味着仍是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这虽是一项延续政策,但是累计的超量发行货币的基数规模越来越大。宽松货币已经是全球性无奈的规则。货币超量发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资本资源配置结构扭曲和大规模投资低效。我们只知道去年GDP增长了6.9%,但是,2015、2016年,全国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为80.5和80.2%。这几乎可以理解为GDP的80%是投资贡献的。
8、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总理报告中,仍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贯穿2017年改革的主线,说明此举是当前改革的“牛鼻子”,必须在今后几年内扭住不放,着力点在:一方面做减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另一方面做加法: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补短板。但到底怎么补,很多人心里没底。
9、释放国内需求潜力: 2016年中国经济的最大亮点是: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这意味着:在目前大的经济形势不怎么好的情形下,居民消费支撑了国民经济的运行,足见中国民众的消费能力之“可怕”。因此,在2017年,政府仍将在这方面加力,力推“大消费”会有连环举措,会有多重加磅政策,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报告明确提出: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破除政策障碍,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壮大网络信息、智能家居、个性时尚等新兴消费。促进线上线下协调互动、平等竞争,推动实体商业创新转型。完善物流配送网络,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5万个行政村通光纤。这些举措都为“大消费”奠定基础。
10、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目前,到底哪些问题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呢?先看看总理在今年的报告中是怎么陈述的:“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城市管理等方面问题较多,严重雾霾天气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而总理在上年度的政府报告中对此事如此表述的:“群众对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比较来看,增加了“城市管理和雾霾两项,少了或者说回避了“社会治安”问题。可想而知,民众对城市管理和雾霾的怨言越来越大。这方面,政府可能会出台相应的对策。
11、因城施策去库存:报告明确提出,要“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这意味着,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分化现象加剧,一方面要消化库存,另一方面要加大地产用地供给,这确实是个政策难题。这个问题的背后是看有效劳动力的流向。可以预见,中央为此将出台多项配套政策。
12、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有朋友质疑,这是“实”招还是“虚”招?到底有什么真正的实惠政策落地?报告虽然指出,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但是,民营企业对这些领域的兴趣不大,也没有那么大的资本实力与国企大佬为伴。报告称,要“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稳定的法治环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但是,什么是新型政商关系,很多人不知具体如何作为。其实,民企最需要的是: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的制度及市场环境”。
13、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此举无疑会给医院和制药企业现有的市场格局和利益格局,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有必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应对策略。一是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如何面对医疗市场;二是制药企业如何参与市场竞争。
14、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此举出台的原因有二:一是漫游收费是服务商的“无成本暴利”,应当大大降低或取消;二是漫游费会大大妨碍消费、妨碍“互联网+”、提高“互联网+”的成本。此举也是为推动“大消费”清除障碍。
15、鼓励多渠道消化玉米库存:总理报告一反常态,坦然面对粮食政策调整后,农民的卖粮难问题。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消化粮食库存,大力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畜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报告并没有再提“粮食安全”问题。近期鸡蛋价格大跌,就是这个原因。农民的利益到底如何保障?是一个需要静下心严肃面对的问题。
16、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重点是乡村道路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此举意味着将为改善城乡商业物流环境、促进产业循环,服务于农村休闲旅游产业,打好坚实基础。
(本文作者介绍: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政府及财团大型投资项目顾问,产业项目风险及可行性评估专家。)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