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总理报告中那些意味深长的措辞

2017年03月06日09:43    作者:江濡山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江濡山

  2017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一定层面是对十二五的总结和对十三五的部署。因此显得更宏观、更原则一些,不少人士觉得没有太多的亮点。不过仔细阅读和体会,会发现有些措辞“意味深长”。

细数总理报告中那些意味深长的措辞细数总理报告中那些意味深长的措辞

  2017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一定层面是对十二五的总结和对十三五的部署。因此显得更宏观、更原则一些,不少人士觉得没有太多的亮点。不过仔细阅读和体会,会发现有些措辞“意味深长”。

  1、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总理报告在总结2016工作时明确指出: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容忽视。而上年度对此问题的总结是:“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比较来看,2016年政府不作为的倾向,似乎比2015年更加严重,想必今年会有一些更有力的行政改革举措。

  2、“GDP增长6.5%”:看得出来,这其实是一个既不确定又相对保守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底线目标,因为后面还有一句话“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2016年GDP增长6.9%,2017年的目标主动降低了0.4个百分点。中央的意图显然是:承诺目标可以相对保守一点,但实际行动要尽可能增长得更快一些,必须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势头,否则会引发很多经济社会矛盾。当年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就有一个重要的策略是,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于变相买岗位,这种策略被喻为人为的“挖沟填沟”政策,但罗斯福也认为这种策略只是应急之策,不可持久;而中国这些年来却在反复“挖沟填沟”,而且边际效用明显递减。从总理报告中,似乎可以看出,中央在2017年为了保就业和保平稳,会采取较大力度的加大赤字力度并扩大投资的策略。

  3、着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去年两会就提出要狠抓结构调整,主攻“三去一降一补”,但任务完成的不是很理想,成绩单回避了这个问题。这是绕不够去的硬骨头,别无选择,今年仍然要加力,特别强调全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但是,钢铁、煤炭、火电,这都与地方利益密切相关。

  4、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这个目标的背后是户籍改革。各级公安机关内心非常不情愿,很多时候也很不配合。因为一旦户籍改革到位,求公安干警办事的人就少了。总理提出“力推户籍改革,实现居住证制度全覆盖”,此举实际上是为类似美国的统一的“每人一个社会保障号”制度打基础。但无形阻力仍然不小。

  5、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生态建设已经到了“打一场保卫战战役”的高度,可以预见,中央将与地方联手,加大环保建设投资和监控力度,先拿74个重点城市开刀,PM2.5必须达标。力度会很大,难度也不小。关键是地方政府的态度和措施。

  6、赤字率拟按3%安排:虽然总理报告称,2017年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但是,地方财政除了“安排”赤字7800亿元外,还有地方专项债券4000亿元,也就是说,地方在正可动用的财政投资能力为1.18万亿元,相当于中央和地方正举债2.58万亿元,此举可见“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力度。报告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今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076亿元。

  7、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均为12%左右:此举意味着仍是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这虽是一项延续政策,但是累计的超量发行货币的基数规模越来越大。宽松货币已经是全球性无奈的规则。货币超量发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资本资源配置结构扭曲和大规模投资低效。我们只知道去年GDP增长了6.9%,但是,2015、2016年,全国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为80.5和80.2%。这几乎可以理解为GDP的80%是投资贡献的。

  8、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总理报告中,仍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贯穿2017年改革的主线,说明此举是当前改革的“牛鼻子”,必须在今后几年内扭住不放,着力点在:一方面做减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另一方面做加法: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补短板。但到底怎么补,很多人心里没底。

  9、释放国内需求潜力: 2016年中国经济的最大亮点是: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这意味着:在目前大的经济形势不怎么好的情形下,居民消费支撑了国民经济的运行,足见中国民众的消费能力之“可怕”。因此,在2017年,政府仍将在这方面加力,力推“大消费”会有连环举措,会有多重加磅政策,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报告明确提出: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破除政策障碍,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壮大网络信息、智能家居、个性时尚等新兴消费。促进线上线下协调互动、平等竞争,推动实体商业创新转型。完善物流配送网络,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5万个行政村通光纤。这些举措都为“大消费”奠定基础。

  10、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目前,到底哪些问题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呢?先看看总理在今年的报告中是怎么陈述的:“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城市管理等方面问题较多,严重雾霾天气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而总理在上年度的政府报告中对此事如此表述的:“群众对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比较来看,增加了“城市管理和雾霾两项,少了或者说回避了“社会治安”问题。可想而知,民众对城市管理和雾霾的怨言越来越大。这方面,政府可能会出台相应的对策。

  11、因城施策去库存:报告明确提出,要“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这意味着,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分化现象加剧,一方面要消化库存,另一方面要加大地产用地供给,这确实是个政策难题。这个问题的背后是看有效劳动力的流向。可以预见,中央为此将出台多项配套政策。

  12、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有朋友质疑,这是“实”招还是“虚”招?到底有什么真正的实惠政策落地?报告虽然指出,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但是,民营企业对这些领域的兴趣不大,也没有那么大的资本实力与国企大佬为伴。报告称,要“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稳定的法治环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但是,什么是新型政商关系,很多人不知具体如何作为。其实,民企最需要的是: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的制度及市场环境”。

  13、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此举无疑会给医院和制药企业现有的市场格局和利益格局,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有必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应对策略。一是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如何面对医疗市场;二是制药企业如何参与市场竞争。

  14、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此举出台的原因有二:一是漫游收费是服务商的“无成本暴利”,应当大大降低或取消;二是漫游费会大大妨碍消费、妨碍“互联网+”、提高“互联网+”的成本。此举也是为推动“大消费”清除障碍。

  15、鼓励多渠道消化玉米库存:总理报告一反常态,坦然面对粮食政策调整后,农民的卖粮难问题。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消化粮食库存,大力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畜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报告并没有再提“粮食安全”问题。近期鸡蛋价格大跌,就是这个原因。农民的利益到底如何保障?是一个需要静下心严肃面对的问题。

  16、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重点是乡村道路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此举意味着将为改善城乡商业物流环境、促进产业循环,服务于农村休闲旅游产业,打好坚实基础。

  (本文作者介绍: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政府及财团大型投资项目顾问,产业项目风险及可行性评估专家。)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中国经济 总理 报告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