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球央行的工具都不灵了

2016年08月31日07:45    作者:江濡山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江濡山

  对于市场化要素本来就有明显缺失的中国而言,其央行效仿西方那一套的货币工具干预招数,自然会频频失效。央行的干预,只是针对调整市场的货币多少,对于实体经济结构严重畸形中国而言,货币供应的多少无关痛痒。

为什么全球央行的工具都不灵了为什么全球央行的工具都不灵了

  在一个相对封闭循环的经济体内部,传统经济学的很多理论和工具,都能产生一定的效应。这是因为:一国的进出口贸易虽有一定的规模,但并没有改变这样一个基本格局:经济体内部的“组织生产--物流商贸--购买消费”循环主要满足本国市场需求,成品的进出口贸易只是一定程度的补充。在这种传统的市场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货币运营业务与一国的实体经济循环关系比较密切,央行面对市场波动采取的货币干预工具的效用也比较明显。

  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国际分工半径的拉长,以及资本跨国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假设条件及市场化前提,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经济干预手段和货币工具效用因此大打折扣。这好比:全球化拆掉了各个牧场之间的栅栏,越来越多的猪马牛羊可以不受约束地自由流动和自由交配,传统的鞭笞和口哨式管理只能对付那些就地转悠的畜生。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央行通过货币工具对经济运行的管控及干预效果会频频失效。不仅美联储主席及其幕僚们对此有深刻的感受,各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官员也为此倍感纠结。对于市场化要素本来就有明显缺失的中国而言,其央行效仿西方那一套的货币工具干预招数,自然会频频失效,不得不通过强硬的行政力量进行刚性干涉。在这种情形下,习惯于行政干预的中国政府首脑,手中可以打的牌似乎不多。

  央行干预经济的手段有很多,最主要的方法有三种:

  一是“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用较大规模的资金买入或卖出政府债券,向市场注入或者抽回资金,达到扩大或收紧市场货币规模的目的。此举进而会影响到利率,利率又传导到商业银行的货币交易及整个资本市场。这种方式可以面对整个市场,针对性不强。

  二是央行对各个商业银行进行信用的输出与收回。即通过给商业银行发放抵押贷款、或者收回这些贷款,以此达到调整市场货币规模的目的。这种方式可以把资金直接注入或者直接收回于“问题商业银行”,针对性较强。

  三是通过调整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对本币及外币进行买卖,以此刺激外汇价格,抵御货币的跨国投机交易对经济体内部的捣乱和破坏。

  总而言之,央行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对经济的干预思路只有一个:调控货币的供应与收回的规模,达到干预经济运行的目的。传统的经济学及金融理论体系,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根基”之上。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网络科技的日益发达,已经明显地动摇这一“根基”,央行的这种干预手段,自然就越来越力不从心。再说,央行的干预,只是针对调整市场的货币多少,对于实体经济结构严重畸形中国而言,货币供应的多少无关痛痒。

  更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规模的迅速膨胀,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循环半径不断拉长,货币的全球流动规模及频率也明显加大;与此同时,货币的全球化流动,在全球范围内不同财团、不同个人名下,形成的形形色色的资金池也越来越多,且很难发现和被监管。因此导致这样一个现象越来越普遍:各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发行规模逐渐扩大,而参与实体经济循环的货币似乎越来越少,于是央行进一步加大货币发行规模,由此导致很多国家实施持续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断给实体财富兑水。

  在这一背景下,各国央行干预经济的老套套还会有多大效果呢?但是,不采取这种“自我安慰”的办法又能怎么样呢?

  (本文作者介绍: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政府及财团大型投资项目顾问,产业项目风险及可行性评估专家。)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中国 央行 货币政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