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向小田
在当下社会财富的分配中,更富裕的个体在收益的增长方面将会显得更有优势,他们的优势地位还会自我强化。在经济学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在我们身边的案例不胜枚举,而且愈演愈烈。
亿万富豪王健林在某个电视节目中的一则谈话立即在社交网络中病毒般传播开来。他谈到,在通往首富的路上,有时候“可以先立一个小小的目标,比如说就赚它一个亿”。评论蜂拥而至,调侃王健林这个“小小的目标”,却是普通人几辈子难以企及的高度。
西谚有云:凡有的,要加给他,让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拥有的也要夺去。
在当下社会财富的分配中,更富裕的个体在收益的增长方面将会显得更有优势,他们的优势地位还会自我强化。在经济学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在我们身边的案例不胜枚举,而且愈演愈烈。广电总局刚刚批判了某部电视剧中明星演员的高片酬,两位影视明星合计拿走了1.5亿的片酬,在总制作成本中的占比超过了60%。而在宣布上市的丽人丽妆公布的招股说明书中,我们看到其给papi酱的广告费相当于公司去年净利润的一半以上。
不仅仅是超级明星,超级企业也同样享有财富的优先分配权——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显著。在中国互联网界,有一个说法叫做“赢者通吃”。如果没有做到行业第一名,甚至连参与行业利益分配的地位都难以保证。在任何一个互联网细分领域,第一名拿走不低于60%的市场份额已经是共识。留给其他人的利益也是少得可怜。
互联网+的热潮在席卷所有的传统行业,它会改变我们整个经济的面貌,让“赢者通吃”这个法则变得越来越普遍。互联网本身是开放的,但是商业模式却朝着垄断的方向前进。只有垄断,才能收割。收割的是什么呢?是普通用户的剩余价值。
我们可以设想任何一个已经具备垄断地位的互联网企业,它首先会将整个行业中利益最大的一块拿走。所有生态链上的企业、用户,都会成为为这个巨无霸打工的一份子。普通人通过提升自己的生产力,获得的收入增长,永远追不上企业利润和股东(资本家)财富的增速。除这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之外,高工资将与大部分人无缘。
澳大利亚投资银行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的全球策略分析师Viktor Shvets提出了一个观念:在互联网时代,正常人的生产力增长永远追不上机器,因此也无法获得高工资了。
Shvets有几个论据:1)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出现增强了人的生产力。而在目前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机器则不再是作为增强人类生产力的角色,而是取代人类。比如人工智能等技术。2)我们正处于技术S曲线的末端。从1970年开始,在过去5-10年明显体现,生产力增长率在不断下降。美国生产力的增长在过去10年都是负。
在最近大家热烈讨论的电信诈骗徐玉玉案中,徐玉玉所在的家庭,节省一年,才攒够9900元大学学费。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大学的学费算是价格涨幅相对较低的种类之一——十年涨幅约一倍。即便是这样的涨幅,以前努力工作勉强攒够学费的家庭,在经过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之后,依然还是要努力工作勤俭节约才勉强攒够学费。这些家庭的收入,事实上早已经进入了增长停滞状态。
在更多的行业中,一个打工者的收入增幅,能够持平于GDP的增速已经算是好事。(这也是很难的,因为政府收入的增速高于GDP增速,暗含私人部门的收入增速可能会低于GDP增速)。在互联网行业中,一个基层码农的收入增速,也会趋于行业平均增速——绝对不会赶上公司估值增速。
金融业、房地产、互联网等,这些行业追求的就是雇佣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它们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普通人不得不在服务业、制造业寻找工作机会。研究A股的上市公司就可以发现,金融业、房地产占据了全部上市公司利润的60%+。(BAT不在A股上市,我们不讨论互联网公司的利润)。容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在给容纳少数人的行业打工,这已经是一个现实。
互联网公司的例子我不用再举了。可以想象,做好了生态系统的公司,就和前述政府收入快于GDP增速的原理一样,生态系统的控制者会让生态系统的参与者成为其价值创造的工具。
最终,普通人的收入也许看起来还有一点增长,实际上已经停滞了。财富的竞争极其激烈,只有进入赢家小圈子才能保证你逃出这个收入停滞的怪圈。所以,一代人为了避免下一代的失败,他们开始疯狂地购买学区房——竞争从幼儿园开始了。
(本文作者介绍:生于湖北省西南部。他的作品风趣幽默不拘一格,深受人们所喜爱。)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