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并购红利能否拯救大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并购红利能否拯救大盘

  □上海证券 彭蕴亮

  周三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并将在9月1日正式实施,掀开了证券市场新的一页,当日上证指数以红盘报收。我们认为,《办法》和全球并购浪潮所带来的“并购红利”将激活A股市场长达数年的大牛市,大盘可能在第四季度止跌回升,但第三季度以震荡整理为主,调整时间较短,但深度可能会超出预期。

  “并购红利”将构成长期利好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当前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后,接下来 就进入了产业集中度提高期,也是资本市场“并购红利”最多的时期。在此时管理层发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无疑有利于证券市场分享中国经济的“并购红利”,对两市大盘构成长期利好。

  从全球视野来看,产业集中度提高的必然途径之一就是产业整合与并购,并因此形成大型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的股价上升在这一阶段最为猛烈。以美国为主体的全球五次并购浪潮的历史表明,当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产业的整合就不可避免。在全球五次并购浪潮中,前四次就属于国内并购,主体国家是美国,其次是英国,并购的主要目的是整合产业结构,提高行业集中度。通过四次并购,美国整合了自身产业结构,极大地提高了行业的集中度,如许多重要产业,像钢铁、铁路、化工等行业集中度迅速提高,并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全球

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华尔街股市也因此迎来了一轮长达10年的大牛市。

  反观中国市场,在我国产业快速扩张之后,产业整合已不可避免。当今中国出现的并购带有明显的前四次并购的特征,即有对国内产业的并购与整合,也有在全球第四次浪潮中出现的管理层收购(MBO)。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等的整合就是中国产业整合进入密集期的开始。我们认为,中国已经参与了此次全球并购的浪潮,而且也是中国第一次参与到全球并购的浪潮中去。全流通下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并购几乎是综合了全球五次并购潮中的各种并购类方式。此轮中国并购的主要特征是以国内并购为主、辅之以跨国并购,并购的方式将多样化,纵向并购、横向并购以及管理层收购等均会出现。

  可以认为,此次全球并购整合大潮将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产业竞争格局、进入产业结构整合的最佳方式和时机,而与华尔街股市类似,中国证券市场也将有望迎来长期牛市格局。

  全新热点闪耀四季度行情

  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全球并购浪潮的助推下,我们预计第四季度证券市场将出现两类全新热点,继续引领市场走强。第一个热点是目前逐步被市场认识的整体上市。从概念上讲,整体上市是指原来以分拆方式上市的公司通过反收购集团公司的资产,实现上市公司资产和集团资产整体上市的过程。整体上市既是A 股全流通变革的延续和深化,同时也是当前市场上并购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整体上市有助于解决控股大股东与上市公司间的利益冲突,有助于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对A 股市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目前来看,整体上市基本上都是出于上市公司自身的要求,非行政干预而成,具有很强的行业代表性,也将促成A股市场的年末行情。

  我们认为,整体上市最终将使未来A 股市场出现全新格局。未来中国经济景气周期的变化与A 股市场的牛熊周期间的相关度将会明显提高,A 股市场将成为中国经济的“经济晴雨表”,在全球的影响力增强,成为对中资股定价的主体。因此,只要中国经济保持稳步增长,证券市场就将长期向好,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这是“整体上市”热点给市场的最大启示所在。

  第二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热点是换股与现金回购题材。该题材对市场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换股与现金回购指的是以现A 股公司股票按一定比例置换成拟整体上市的A 股公司集团公司股票或者拟上市的A 股集团公司通过现金回购原A 股上市公司股票,最后达到注销原 A 股公司股票、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目的。典型的案例是百联集团的整体上市。百联集团下的子公司两家A 股上市公司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就是通过换股方式退出A 股市场的,取而代之的是百联集团的上市。目前正在采取“换股与现金回购”实施整体上市的是上港集团,G 上港股东以1 股换4.5股上港集团股票或以16.5 元/股接受上港集团的股票回购,注销G 上港股票,实现上港集团的整体上市。而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发布后,对于换股与现金回购题材,上市公司完全不必像过去一样“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是通过公开信息披露等方式进行,将成为第四季度市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三季度以震荡整理为主

  综合近期的盘面来看,市场疲态已显,第三季度市场将继续以震荡调整为主。因此,我们对于市场的看法依然是:三季度调整,调整的极限位置在1430-1500点;指数创新高在第四季度末或是明年年初。

  从市场趋势来看,今年5月中旬多头已将红旗插在1650点之上,此后也曾一度攻至1757点,但迄今为止,整体仍是徘徊不前的格局,上证指数重心并未上移,如果剔除中行等新股上市拉动指数的因素,重心还有下移迹象。目前,市场整体上涨的动力和契机都显不足,经历上半年的快速涨升后市场需要进一步夯实,部分品种甚至已透支了未来行情,而宏观调控及扩容压力又迎面而来,权衡之下,适当休息并等待战机是近阶段最为可取的策略,特别是在扩容压力猛增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第三季度行情还是以反复震荡整理为主。

  目前,国航27亿首发已过会,广深铁路拟发A股的消息又至,大盘、小盘都源源不断,而量变到质变自然会有个过程,如果继续保持这种发行规模和节奏,市场将不堪重负。据统计,近期交叉发行的五只新股合计冻结资金总量达到8000多亿元,而其构成绝非都是“新股专业户”,我们注意到,有多家新基金都用较大的头寸参与新股申购,也就是说,在空仓回避市场风险之余,还可以取得额外收益,一旦对后市展开调整形成共识,这种行为可能进一步扩散,势必形成对二级市场的抽血效应。仅就新股来看,也有退热现象,德美化工中工国际大同煤业同洲电子云南盐化中国银行都跌破了首日开盘价,说明热钱的活跃度已在下降。综合来看,市场疲态已显,第三季度调整震荡几成定局。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第三季度的调整正好为第四季度大盘创新高提供了条件,我们应在第三季度末、第四季度初期精选个股,为跨年度行情做准备。在牛市中,调整并不可怕,怕就怕调整之初不减仓,到了调整之末反而斩仓,这是投资者应特别注意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