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央行拯救券商 > 正文
 

券商重组起风浪 国资弄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7日 11:14 《财经时报》

  推动券商市场化重组,鼓励多种投资主体参与最为关键。这既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和完善,也有利于获取广泛的外部资源支持,对于券商的制度建设和赢利模式的确立大有裨益

  本报记者 牛丽静

  历时一年半的行政接管后,南方证券的重组终于进入收官阶段,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银投资”)以3.5亿元“收编”南方证券。同时,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汇金公司”)重组申银万国证券的方案也在磋商之中。

  但建银投资和汇金公司在对券商重组的过程中,是扮演战略投资者还是策略投资者的角色,目前还不明晰。通常情况下,战略投资者既拿钱、又来人、还给技术,策略投资者只管出资。

  中关村证券战略规划办公室总经理齐力向《财经时报》指出,如果只是政府主导重组和进行注资,不最大程度地动员社会资源,券商重组成功的困难将比较大。在他看来,在推动券商市场化重组过程中,民营资本并不适合担纲控股股东,国有资本正面临进入金融行业的良机。

  南方证券成为历史

  8月1日,建银投资与南方证券清算组正式签订资产收购协议。建银投资在承担央行已经注入南方证券80多亿元再贷款的基础上,再以3.5亿元的代价,接手包括南方证券74家营业部、投行业务及研究所等在内的证券类资产;此后,新证券公司将组建,并可能被冠以“建银”之名。

  之前,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也曾提出类似重组方案:国开行承接央行为南方证券提供的再贷款,南方证券的投行业务和经纪业务划转国开行,由国开行成立新的证券公司,南方证券就地破产。

  国开行方案得到了证监会的支持,并上报国务院。但国开行的举动被认为有涉足混业经营之嫌,最终因银监会和财政部的反对而“夭折”。

  《财经时报》在调查中了解到,南方证券被收编已成定局,人事动荡已经开始。其中,尤以投行业务变动为重。南方证券投行业务在业内一直业绩甚佳,每年都有盈利,南方证券亏损只是被委托理财和国际业务所拖累。南方证券投行部总经理楼民已于今年2月辞职,一些业务骨干也陆续离职,还有员工在等待补偿。

  齐力认为,在确立未来券商盈利模式上,首先应以股权分置改革业务为核心再造投行业务,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寻求机会和客户资源,以便在投行业务洗牌中获得相对优势。

  券商重组三阶段

  在齐力看来,根据监管政策的变化,可以把券商重组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分类监管。这体现为,对证券公司实行“强化退出,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的政策,建立问题券商关闭、托管等强制退出的机制。

  但分类监管是把双刃剑。在这种监管思路下,创新类券商是扶持重点,也是首先会受到资金照顾的群体,而其他券商,特别是中小券商的生存压力人为加大。且由于金融机构是信用企业,政府的强制分类在一定程度上中断了中小券商的信用链,从而给券商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驱使券商为了生存而牺牲自身的一些根本利益。

  第二阶段是当前正在进行的注资救助。汇金公司、建银投资对券商的注资重组,实际上是一种政府主导的券商重组,政府的公共资本已经开始进入券商,但距离市场化的公众资本尚遥遥无期。

  第三个阶段则是帮助券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确立未来盈利模式,按市场化规则办事。预计在行业重组完成之后,监管部门将放松目前“紧缩”的业务限制,开放券商的赢利模式。

  在第二阶段中,推动市场化重组,鼓励多种投资主体参与最为关键。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和完善,也有利于获取广泛的外部资源支持,对于券商的制度建设和赢利模式的确立大有裨益。

  但是目前的注资主体显然过于单一。在这种情况下,建银投资入主南方证券,能否使其脱胎换骨,而非“换汤不换药”,还要打个问号。

  国有资本进入良机

  目前,可以承担券商重组过程中的投资资本无外乎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

  齐力认为,最近的一些迹象表明,民营资本还不适合担当金融服务机构的控股股东。主要原因是民营资本缺乏管理金融企业的素质和经验,且其对投资回报要求较高的特点容易驱使其把金融机构当作筹资平台。

  从近期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政策导向看,预计国有企业资金入市将进一步放开,国资监管部门对证券市场的风险也将重估。提前进入金融机构,特别是证券公司,并拥有自己的专业化投资队伍,对于国有资本在今后的市场化导向发展,以及涉足更多的并购业务将非常有利。

  在业内看来,证券公司可以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服务,如并购、战略规划、行业分析与研究等。尽管有专业的中介机构也可以提供上述服务,但在中国,由于整体信用环境的缺失,使用中介机构服务有可能要承担非常高的风险,进驻证券公司有利于更直接的了解资本市场和不同行业。

  在国有企业投资金融行业方面,招商局集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招商局集团作为主要出资人的金融机构——招商银行和招商证券,发展都比较健康,并对招商局集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