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黄湘源:外战内行内战外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 08:21 每日经济新闻

  “2007年‘做多中国’的主题将不仅是内涵式的,也将是外延式的。”中信证券这一说法如果稍微说得再直率一点,就说到点子上了。

  中信证券所谓的“做多中国”,其实是“做多股市”。其主题也与内涵无关,而是一种单纯的外延方式。按照这种定式,预测2007年的中国股市上升到什么点位估计都不会太离谱。只要大盘股尤其是海归大盘股的增量增速提高得更快一点,股指的快速成长显然不会是太难的事情。

  外延方式正在成为“做多股市”的定式,这也是已经由尚福林主席提供了证实的。

  2006年12月26日,尚福林主席在2006中国金融论坛谈到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时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整体上市和大型企业境内外同时发行上市,推动境外上市公司回归境内市场发行A股。其近日发表的《中国经济报告》中所谓“拓展市场深度与宽度”,提法略有不同,主要内容则如出一辙。而在屠光昭副主席的最新演讲报告中,这也就是“从制度变革到战略转移”的基本落脚点。

  也许尚福林主席从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践中尝到了甜头:一个平均不到全部股权一成的对价,释放了逾七成的非流通股,从而使得一个困难的流通问题,得以用最简单的外部结构方式得以解决。继续沿用外延方式着手解决对于股市来讲至关重要的上市公司质量问题,也许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看并非没有一点道理。在存量不变的条件下,增量的成份不可能不影响总量的整体质量。如果大型企业确实能反映或代表国民经济增长,那么,与其让它们海外上市,还不如把分享国民经济成长成果的机会更多地还给国内投资者。

  上市公司质量问题的本身实际上主要不是一个外延问题,而是内涵问题。就上市公司本身而言是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问题,就整个资本市场而言,则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正像作为股改成果的外部流通性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中国股市内在的制度性机制性问题全部解决或根本性解决一样,在市场功能片面地定位于融资功能,在重融资轻投资、有投资无回报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的情况下,单靠加快新股发行的外延扩张方式来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犹如痴人说梦。

  在股市的整体发展思路上,“外”战内行,“内”战外行,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管理层虽然也在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又好又快”,但毕竟太习惯在外延的“快”之轨道上惯性运行了,一不留神就把内涵的“好”给扔到了十万八千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言行不一,并不完全是思维僵化,说到底,是“在其位,谋其政”使然。由于扩大直接融资比例特别是加快大型国企上市被视为政绩,“外”战内行是很正常的,而“内”战不外行则很难。

  目前,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已经超过10万亿,比一年前扩张了一倍,其中大部分的增量是在近两三个月的时间里速成的。按照这样的大跃进速度,也许不需要太多的时间,股市的外延规模就将扩张到20万亿,甚至30万亿。人们也许不难感受到外延扩张的快感,但是缺乏内涵的赚钱效应就像泡沫一样,哪怕是

千手观音也未必可以捧得住。黄湘源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