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业内专家激辩全流通 股权分置要把握最后时机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3日 16:54 新浪财经 | ||||||||||||
主持人: 刚才张卫星对中国股市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下面请华生老师做一下点评。
巴曙松: 我插一句,我建议让华生主持。 华生: 刚才卫星说的,我是同意,咱们聚焦,如果不聚焦讨论半天也没有什么进展。关于股权分置的必要性、理论基础。理论基础表面上可能是相同的,但就这个问题可能就要讨论半天,因为我的股权分置跟卫星的股权分置不同,但我们现在不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现在社会基本上达到一个共识,就是股权分置到了要解决的时候了,虽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但如果不解决股权分置,其他的问题也不太好解决。套用一句话,有钱,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股权分置现在要解决,而且从我听到接触到了,确实是方方面面,包括决策者,包括管理层,大家都认为应该做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作为纯学术的讨论可以再讨论,但今天会议上没有必要再讨论。现在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了,大家都认为到了要做的时候了,但方案有没有?不太有,或者说每个人有自己的方案,或者管理层认为好的方案,但从来没有拿出来跟大家讨论过,这是我们经常出乱子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炒了5、6年了,但方案一直没有拿出来,我们在什么原则下做方案,这个没有展开讨论。现在各方面都已经下决心马上就要推出,但现在推出什么原则、方向上的方案,以及方案的具体细节上,因为细节可能把方案给毁掉,现在连原则都没有,我个人的观点,大家在原则上没有展开交锋。如果让我主持,我们今天集中在解决股权分置的原则和方案上,第一步先征原则,第二步征方案。 我讲的原则问题是这样,比如解决股权分置……比如我们大家在一个原则下,可能今天大家不会统一在一个原则,但最后大家可能认为这两个原则可以,这两个方向可以,从这两个方向对它进行论证。这个对理论和决策都有帮助。如果大家同意这样,咱们下面就从这儿开始,先争方向,或者原则,这是讨论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在确定大家基本能够统一的两个或者三个原则下面,把它代表性的方案拿出来过堂。有没有意见? 大家: 没有意见。 华生: 我个人理解就股权分置原则和方案,大体总的方面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就是非市场化的办法,就是不适用市场本身…… 韩志国: 我的就跟你们不一样,现在环境是恶化,还是有利的?现在不是解决股权分置最好的时机了。前提是在这个问题上,现在应不应该把视野放在更广阔的环境里面,我是一直在做全流通的积极倡导者,但现在并不是全流通最好时机。 巴曙松: 您认为是什么时候? 韩志国: 去年。 华生: 我们回不到去年,那你看是明年、后年还是大后年? 袁钢明: 去年是什么时候? 韩志国: 这个范围不能太小,现在连环境都没有,讲什么原则? 华生: 是不是认为股权分置条件不成熟,不应该解决的观点,我认为不是我们今天会议的重点,但我主张给韩志国五分钟到十分钟的时间做一个发言。 韩志国: 股权分置应该解决,但现在很难解决。全流通问题因为现在毕竟是三分之二的未流通,都虎视眈眈的盯着这一块,中国股市面临的环境是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环境。而且全流通是去年3、4月份是最好的时机,现在并不是最好的时机,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去一年对股市破坏性的建设,并不是完全破坏,而是破坏性的建设。去年股市政策就是打破了股市原有的基础,摧毁了股市的原有基础,就是价格基础。从增发开始到整体上市,摧毁就是原有的关系。QFII进来之后,股权结构进行了调整,现在推出一个C股市场,C股市场虽然已经叫停了,但阴影挥之不去,现在又有一个A+H,这把中国股市原有的基础摧毁了,而现有的又没有建立,所以去年只破不立。所以新的价格基础没有,又不解决股权分置的条件,而股权分置又必须解决,问题在哪儿?就是原有基础没有了。 巴曙松: 每一个因素都跟股权分置相关。 韩志国: 现在解决股权分置最大问题就是股价配制(??)。目前的情况下,我认为送股的思路根本行不通,所以政府最近提出两个思路,一个是尚浮林的思路。还有就是中金要推出的思路,变成整股(现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都是残缺的股票,比如现在2000万的流通股,1个亿的股本,流通股是1+4)。现在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要想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 华生: 已经辟谣了。 韩志国: 要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只能在牛市的氛围,在熊市的氛围下根本不可能解决。现在的实施环境都不具备,目前的环境下,我觉得我对今年股市解决全流通问题,难度很大。要想解决又是一次重大失误。 杨平: 你进入怪圈了,想改革的时候没有条件,不想改革的时候到有条件。 韩志国: 如果要是对非流通股有利,对流通股不利,那就肯定解决不了。 华生: 这是没错的,你要回答的问题是这样的,高股价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去年也回不来了。那么现在怎么办?再等下去,按照你这个逻辑等下去价格会越来越低。 巴曙松: 就你说的,会不会出现牛市? 韩志国: 所以我说不可能。 巴曙松: 流通股实际上承担了一部分风险。 曹远征: 这是中国改革的一个难题,从去年来看,价格形成机制是有问题的,可能要解决价格形成机制就不要考虑水平问题,水平问题就是时机问题,不是作为必备的条件。第一如果你考虑政治、政府,可能全流通股价不能低于净资产,这不能说是绝对底线,但也差不多了,可以说是一个原则。第二,包括证监会征求这么多的方案,暗含了一个误区,这大概是一个流通股和非流通谈判的结果,谈判结果有很多种,不可能一刀切。第三,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是一刀切,大家都按这个办法做,可能是一个公司一策,一个公司一个方案。第四,在这个基础上你肯定是为了使又有序,又能够推动这件事,肯定是逐渐下放,搞试点。第五由中介机构来协调这个谈判最后得到一个认可推行下去。可以说是由点到面逐步推进。 华生: 我归纳一下,那就把志国放到边上,志国现在想一想怎么办?时机已经过了。我主张先从最大的分歧上,远征讲已经是下一个层次上了,前一个层次是原则和方向上,我个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市场化,一种是非市场化。所谓市场化,基本上人为因素,就是西方用的。非市场化就是加入我们设计的种种东西,比如你按照资产,按照历史方面某一个数据诸如此类,在这方面我感觉市场的共识大体上通过这一年来转到市场的方向。因为市场化了,不是在这儿加自己的想法,就是在那儿加自己的想法。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再比如说,按照上市前的净资产,当然这已经现实意义更长,非市场化我的想法就是说,你是加进你主观判断的因素进去,这是一个方向。我的感觉就是这一年来已经逐步转到市场化了。这方面请大家发言。 张卫星: 华生的原则之前的定义就是错误的,是不可能实现的。比如菜市场,我们已经在全国建了很多的菜市场,我们已经形成了菜市场的价格竞争机制,市场化可以寻找。但如果我们在改革之前如果没有自由菜市场,全部都是国营的菜市场,市场化上哪儿寻找?现在这个股市不论怎么都是垄断的国营市场,市场化的前提就不存在。 曹远征: 但小贩你可以讨价还价。 巴曙松: 就讲谈判过程有什么缺陷? 张卫星: 原因就是一个垄断的机制。 曹远征: 谈判之间有什么缺陷呢? 张卫星: 如果我们现在把香港市场放开,如果我们的资金能够买美国的股票、英国的股票,能够买香港股票、世界的股票,那么华生老师讲的市场化的条件就具备了。换句话说,当前场外投资者拿的资金和A股股民的股票和资金只能跟国有股谈判,我只能买A股的股票,所以这个市场化的条件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不存在什么完全市场化的原则。 曹远征: 在菜市场买菜我也可以讨价还价啊。 华生: 如果把市场理想化的话,那就不存在了。中国证券市场你说没有市场化?基本功能还没起作用?美国的资本市场搞100多年前的时候,财务报表都不公布的。资本市场混乱、违法、造假登峰造极,中国这几年跟他们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但人家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市场。不要把市场理想化,中国市场有今天这样的状况已经很了不起了。 巴曙松: 100年前美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机构出钱收买法官,让法官出台一个有利的法规。 张卫星: 现在不要指望在我们恢复市场本性的时候,有纯市场化的手段,我们可能还要用计划经济的手段,使他退出权利。我觉得政府要行政……否则谈不拢。 杨平: 我们是否进一步把主持人的权利巩固和捍卫一下,另外我们邀请主持人尽快把主题确定下来。 张卫星: 我反对华生做主持人,华生老师有自己的方案,他有倾向性,所以应该由场外的其他人…… 杨平: 我建议华生老师最后发言,中间可以评论,听别人发言,这样比较公正。 韩志国: 华生你知道,我们在2002年国务院开会讨论的时候,他说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俩当时讨论的问题,根本不可能取得共识的问题。你觉得去年市场往市场化发展,我们认为正好相反。所以我觉得这种讨论没有意义。 张卫星: 我同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