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闫先东: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应对措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03:53 金融时报

  闫先东

  提要 无论是从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还是总体差额看,我国历史数据和世界主要国家的数据都表明,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相当严重的。当今世界主要国家中国际收支不平衡程度(指顺差)可与我国比肩的只有俄罗斯。如果考虑到人民银行使用了大规模的掉期等操作干预外汇市场,我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总体差额占GDP的比重)远远超过俄罗斯。应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对策:一、我们应当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降低政府部门储蓄率,稳定住户部门的预期,改善投资消费的比例关系。二、要积极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发挥资源价格在调节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三、要抓紧研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政策措施,积极发挥汇率在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中的重要作用。四、短期内,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难以收到明显成效,人民币汇率的弹性难以明显提高,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掉期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空间。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来自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双顺差。经常项目顺差的原因是我国储蓄-投资的不平衡,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较强导致的顺差。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稳步发展,由于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劳动力成本低廉,逐步兑现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对外商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达到694.7亿美元,连续多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外商直接投资的稳定增长在保证我国稳定的长期资金流入的同时,也增加了国际收支平衡的压力。从平衡储蓄-投资缺口看,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降低政府部门储蓄率

  2005年我国的储蓄率为48.5%,比1992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在住户部门的储蓄率微升1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政府部门的储蓄率提高了7.4个百分点,与政府、企业可支配收入比重的提高共同推动了我国储蓄率的快速提高。

  从资本形成的部门分布看,1992年以来,住户部门资本形成的比重基本稳定,企业部门资本形成的比重下降了6.7个百分点,政府部门资本形成却上升了6.8个百分点。2005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是1992年的7.5倍,企业、政府、住户资本形成分别是1992年的6.8、16.9和7.5倍。政府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储蓄率的提高共同促成了政府部门资本形成比重的提高。

  2005年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为41964亿元,如果政府部门的储蓄率保持1992年的水平,政府部门的储蓄为13008.84亿元,减少3105.34亿元,我国的储蓄率将下降1.7个百分点。其他国家政府储蓄率较低,甚至是负值,例如2004年英国政府部门的储蓄率为-4.15%,美国为-7.53%。

  政府部门的储蓄率反映政府的支出结构中消费和投资的关系,西方国家政府很少直接介入经济活动,政府主要负责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因此,它们的储蓄率较低。

  虽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政府仍然要保留一部分必要的投资。但政府储蓄率的偏高表明政府直接介入经济活动过多,不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如果我国政府的储蓄率降为10%,我国2005年的储蓄将减少11917.78亿元,储蓄率下降6.6个百分点。

  在政府部门收入不减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政府的支出结构,降低政府部门的储蓄率。比如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加教育、医疗、科技支出,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弥补农村税负降低的资金缺口;加大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保证各地区享受基本相同的共同服务。这些措施不但可以降低政府部门的储蓄,而且有利于增加住户部门的可支配收入、稳定住户部门的预期,增加消费,改善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关系。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