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警惕财政政策的偏松倾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05:02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预测课题组

  从2003年开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相继提升,世界经济进入了新一轮上行周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防止出现经济过热,我国从2004年开始淡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而采用稳健的财政政策。但从2005年以来开始实施的稳健性财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明显偏松,未能有效防范和化解经济由偏热向过热转变的压力。

  虽然我国财政历经了多年的持续增收和大幅超收,但财政赤字仍然巨大,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偏高,尚未出现平衡预算的迹象,从财政收支平衡的角度来看,近三年来实施的稳健财政政策名义稳健,执行偏松,具有较强的扩张惯性。

  分税制改革后的13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高达18%,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每年仍然有较高的财政赤字,中央财政国债余额也持续偏高。2005年我国开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以后,财政收支并没有出现向平衡预算转变的迹象。2005-2007年的财政赤字分别为2281亿元、2162.5亿元和2450亿元,各年的财政赤字规模,大约分别占上年GDP的1.43%、1.18%和1.17%。中央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持续偏高,2005-2006年中央财政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7.9%、17.6%、22.15%,同样没有出现下降的趋势。

  事实上,从2005年至今,我国经济总体处于繁荣阶段,局部过热的动因仍然存在,不需要实行赤字财政来刺激社会总需求。保留如此大规模的财政赤字,不利于有效防范和化解经济过热的压力。根据历史经验的分析,在经济高涨阶段,我国财政支出乘数大约为1.08,这也就是说,2005-2007年各年的财政赤字大约可以拉动经济增长1.5%、1.3%和1.3%。如果消除财政赤字,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下降1.3-1.5个百分点左右,回到10%左右的增速,步入正常的经济运行轨道。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期间,我国的多项税收制度改革具有推动总需求增长的作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和利息税税率调低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2008年起开始实施的、新的企业所得税制度降低了企业的税负水平,对企业投资具有促进作用。

  自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将纳税人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这一调整将使工薪阶层纳税面由800元时的60%降低为26%左右,纳税人数减少一半以上,政府财政每年也因此减收280亿,相当于中低收入阶层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280亿。2007年8月15日起,我国储蓄存款利息所得适用的税率由20%调减为5%。根据本课题组的测算,2007年因利息税率下调而增加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40亿元左右。因此,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和利息税税率的下调两项政策,在2007年一共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420亿元左右,按照65%的边际消费倾向来估算,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可能会导致居民消费需求增加270亿左右。

  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两税合一”的新企业所得税制度,降低了内资企业的税负水平,对内资企业的投资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两税合一意味着国内企业以前实行33%的税率减少为25%,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了8%。此外,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还取消了计税工资制,工资全部在成本列支,同时还提高了折旧率、捐赠和广告的列支,进一步降低了我国内资企业的税收负担,对新企业的设立和已有企业扩大投资规模都有着明显的刺激作用。企业所得税的改革必将对社会投资需求产生推动作用。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