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国次按危机:中国可以学到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04:58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市场经济自身并不能自我调节

  最近,关于美国经济的讨论是一个重要话题,除了美国经济放缓所带来的威胁之外,美国政府和美联储所采取的政策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尽管这次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但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

  首先是市场经济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要明确的一点是,市场经济自身并不能自我调节,由于市场运行过程会倾向于过度调节,从而可能导致泡沫破裂。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人会遭受损失,很多无辜的受害者可能失去工作,下一份工作可能还遥遥无期。

  从经济学理论和历史来看,市场经济可以自我调节、可以提高效率的观点没有多少依据。所谓市场原教旨主义,其实没有任何理论和经验上的依据,这实际上是人们的一种信仰而已。而且,信奉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代价很可能非常高昂,市场的调节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市场不平衡,甚至社会问题。目前中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关于这一点的争论尤盛。

  从监管体制来讲,不当的监管机制会带来深远而持久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要知道监管者是依赖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系统的,而且证券评级结构也是有问题的。更要命的是,我们对银行有一种信赖。回想一下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吧,危机之前,台湾的股市涨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几天之内,台湾股市大幅下跌——危机来了。

  金融机构设计出的金融产品,本来是要减少金融风险,但通过证券化的过程反而进一步增加了风险。由于风险在证券化的过程中,被打包转给不同机构或投资者,在转移的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加大了风险的程度。

  从证券化的结果来看,那些本该懂得如何管理风险的专业金融机构尚且都把问题搞砸了,对不专业的普通人士来讲,问题就更复杂了。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面对危机的时候,布什政府现有的处理方式不仅仅会带来问题,还会阻碍这些问题的解决。政策执行的结果将导致富人再一次设法解套,而把问题留给穷人自己去解决。大批的获益者离开了市场,留下了遭受重大损失的穷人,这可能进一步增大美国日益增长的不平等和社会不公平感。

  冲击全球金融系统

  在应对次贷危机过程中,美国政府的调控力度很不够,这使得危机没有得到及时控制。但是,外国的监管者却又非常信赖美国的调控,认为美国仍然是值得学习的榜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危机蔓延,而非解决了危机。就美国而言,允许把本国“有问题”的金融衍生产品延伸到国外,造成受这种金融衍生产品影响的外国金融系统,由此全球金融系统变得非常脆弱。

  具有讽刺性意味的是,由于来自国外的主权财富基金的援手,美国政府面临的困境开始解套。

  由于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经济的放缓肯定会带来全球性的影响,根本并不存在“脱钩”这回事。虽然,由于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像中国和印度的出现,导致美国经济放缓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会有所减弱。

  美国不仅出口高科技产品,还在出口自己的经济危机和经济低迷。这次,美国采取了与大萧条时期相似的“全胜政策”,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此次危机正值美国处在主要竞争性货币的贬值期间。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银行调控的建议是荒谬的。因为,银行调控依赖主要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和评级机构的风险评估系统,但是这两者已被证明是有高度缺陷的。然而,两者却似乎在所谓“金融炼金术中”被推崇,通过评级机构的评估,低级贷款转化为乐AAA级金融产品,从而骗取了更多的购买者。这就是证券化所做的事情。这种期待银行自己调控的思路,实际上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一种,就是依靠市场自我调节。

  那么,这次市场犯了哪些错误呢?首先,我认为关键错误是大家未能理解金融衍生品风险的关联性,而且,也未能理解银行是如何利用相似的金融模型造成关联风险的,更没有意识到系统性风险会带来系统性的影响,包括市场上的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保险公司把打包的产品卖出去,但是当危机到来时,去找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却消失了。

  另外一个失误是,大家尚未理解“肥尾分布”,也就是说以前“百年一遇”的事件,现在变成“十年一遇”了。可是,在面临市场快速变化的时候,人们又如何能预料到这一切呢?尤其是金融产品的创新曾经给人带来了很大的惊喜。

  大家未能充分理解证券化经济学的运作机制。虽然人们了解了分散风险的有利之处,但是却没有注意到伴随证券化而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包括“破坏者”出现的可能,比如扭曲的评级。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