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专家称对金融改革的自我认知与反思十分必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03:48 金融时报

  记者 黄丽珠

  我们需要从本质上思考改革的综合性、配套性、协同性与收益性,应在国际大背景和国内大环境的统筹规划中,思考改革的全方位、总架构,以达到收益最大和损失最小

  举世瞩目的2008年“两会”已经闭幕,金融改革不仅成为“两会”的焦点,更是对未来我国经济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问题。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不确定性扩散,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周期与经济调整处于关键、敏感时期,市场对未来价格与政策的各种预期有着十分尖锐甚至完全不同的见解。如何实现金融改革的突破与创新,这对我国金融业界当前以及未来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今天,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谭雅玲做客《学者访谈》,结合“两会”以及当前国内外的金融焦点,对我国金融改革中具有普遍性和争论性的一些问题进行独到的剖析,以期对促进和改善我国的金融实力与金融战略调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我国目前面临着金融对称不足的现象

  记者:一国金融发展的基础源于经济周期和阶段的发达。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发达程度已经开始呈现与西方发达国家并进的趋势,但这更多是经济表面化数据的规模,并没有真正体现我国经济本质的变化与发展。对此,你提出我国目前存在着严重的金融对称不足现象,并有可能在未来阶段导致金融效率、金融收益以及金融主权丧失的观点。请具体阐述一下好吗?

  谭雅玲:我认为目前我国金融对称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其一,我国金融规模超过金融基础。

  ——金融规模大于金融质量的风险

  金融规模与金融质量,未来将直接涉及到金融安全和金融利益,其严峻性和紧迫性将远大于贸易问题;金融安全取决于金融质量,是值得关注和改革的焦点。如中美战略对话涉及我国金融开放时美国的“要价”,包括信用卡市场开放、QFII开放,等等;除考虑我国金融规模外,更应慎重从金融质量和效率上考量我国的实力,掌握开放节奏、步骤和力度。

  ——金融环境缺失金融质量的问题

  金融质量不足的核心在于缺失市场功能、产品效率以及金融理念制度的不足和自满。金融质量低下的金融规模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金融环境的不规范、不健全和不理性,尤其是对超出自我发展阶段的清醒认识,进而形成金融规模中的同质化竞争,不仅恶化金融生态环境,并且伤害自我实力和竞争组合,金融效率弱化和欠缺是金融质量不足的目标性、方向性以及战略性的缺失。

  ——金融安全连接金融质量的缺失

  金融质量失衡是片面追求金融规模增加和不实事求是认知的结果,在引进和借鉴西方发达经济体的金融模式和力量的同时,缺少实事求是发展需求的规划并脱离现实国情,导致目前一些盲从的改革模式,“形似神不似”的批评值得引起进一步反思和改进。

  其二,我国金融预期超过金融实力。

  ——人民币升值与金融效率

  我们看到的结果是人民币汇率上升加快步伐,而人民币层面连接的经济金融结构矛盾与问题继续扩大甚至加重,汇率问题并没有解决经济问题和提高金融效率。实际上我国内部的压力远大于外部,自身的心理脆弱需要调节,理智和理性看待当前我国经济金融态势与国际压力相当重要。近期由于我国经济金融数据之间的复杂性扩大,不利于经济金融稳定的价格趋势引起政策猜测和暂时“混乱”局面,但是,主要经济价格指标单一和短期因素突出,其中CPI指标敏感与分歧需要我们理性认真分析,以综合性手段和短期、长期匹配性政策协调。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有利于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听从他人的“指令”不是我们的原则与需求。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