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完善的市场风控系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7日 01:23 金融时报

  黄丽珠

  提升金融业核心竞争力的利器

  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形成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这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提升金融业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中国金融风险经理论坛上,由于股指期货即将推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倍受关注。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前20大经济体中,现在唯有中国大陆地区没有推出金融期货。加快建设金融期货市场,丰富金融创新产品,对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论坛主题为:市场风险管理。来自境内外20多位学界、业界专家就市场风险与资本管理、风险市场化与风险管理及金融机构市场风险管理国际经验借鉴等八个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一、股指期货是股票市场的一种完善机制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认为,股指期货是股票市场的一种完善机制。目前这个市场是一个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市场,很不安全。而股指期货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最有效工具。它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世界上只要有什么大的紧急情况、有什么大的危机、有什么大的突发事件,那一天全球的衍生品交易量会巨大。那个时候大家把期货当成一个锁定风险、稳定局势的工具。

  朱玉辰提出,目前各界对股指期货推出的关注度极高,但在认识上存在很多误区。第一,把股指期货作用格外地放大。感觉股指期货推出和股价波动、大盘波动紧紧联系在一起。其实,股指期货就是一个现货市场的补充和完善,它没有那么大的力量。第二,担心指数本身被操纵。我们指数设计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了操纵性,应该说股指期货是一个抗操作性很好的品种。第三,很多人把它当做权证。事实上股指期货的机理、运行方式跟权证完全不一样。简单讲,权证是一个现货,股指期货是期货,有充分的套利机制。第四,把股指期货跟做空机制联系起来。事实上,世界上有37个国家和地区推出股指期货,其中有18个国家和地区在推出时没有做空机制。推出后,市场效力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第五,容易把股指期货当成一个有巨大机会的品种。股指期货与别的产品不一样,抢新很可能先得利益,也很可能先尝试风险。对这一新产品应一看、二慢、三参与。

  朱玉辰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积极借鉴成熟市场的做法,结合中国的实际,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丰富风险管理工具,以市场的方式防范和化解风险,实现在市场运行中释放金融风险,在动态调节中维持金融平衡。目前,中金所正在做技术准备工作:建立高门槛、严监管、紧运行。目的是发展初期的速度和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使它逐渐成长与完善。

  二、保险业是社会风险管理的核心

  中国保监会政策研究室主任周道许表示,经济金融全球化带来了多方面的风险冲击,应对风险挑战的策略应是进一步完善保险市场,发挥保险业在社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周道许表示,十七大对于我国社会建设提出了很多战略构想。保险业与和谐社会有天然的联系,保险可以在其中发挥很好的作用。在逐步完善的社会经济体制中,社会专业化分工越细、现代化程度越高,不确定性的范围和程度就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在一个公民的基本生活、生命和财产得不到保障的社会中,人们既不可能安心从事生产建设活动,也会由于遭受自然灾难和人为灾祸而导致生命财产损失。如果得不到及时救助和恢复,必然会造成大量经济资源的损耗。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业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人们提供人身财产安全保障,解决人们生活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

  同时,周道许强调,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人员、物质、信息的跨区域流动。这使得局部的风险因素可以迅速扩散到更广阔的区域,社会风险的诱因更趋全球化。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部的金融体制缺陷和外部的金融冲击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最近美国次贷危机,也已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不小冲击。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对此有足够的预警与防范措施。从防范风险的角度看,大力发展保险业是推进社会全面风险管理,进而保障金融安全的有力工具。

  周道许认为,保险业是提高社会风险管理技术的支点,其在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方面,均能发挥积极作用。

  三、风险的市场化与风险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应用金融系副主任陈忠阳认为,我们这个社会是要靠发展靠创新才能存活,企业的任何发展和创新都具有风险。企业的风险活动从总体上讲是有利可图的,但企业风险承担是有能力限制和胃口限制的。这是风险交易存在的根源和本质。

  风险出售实际上是让出一部分预期收益来获取风险的转移,风险买入是以承担风险换取预期收益增加。风险的市场化过程也是一个风险的社会化的过程:风险的价格取决于社会平均风险管理水平,这是风险标准化的过程;风险受众的社会化使愿意承担风险的人去承担有能力发起风险项目的人的风险,这是风险配置的过程。

  有了保险产品,操作风险就可以市场化;有了债券和信用衍生产品,信用风险可以市场化;有了股票,企业的综合风险可以市场化。从风险市场化的角度来说,衍生产品是最重要的工具,包括从商品、利率、汇率、股票等的衍生品到信用衍生品、经济衍生品,等等。

  均质化、风险杠杆和去资金化是风险市场化的三种重要技术。均质化主要反映在证券化过程,投资于某种证券化产品,相当于平均地承担了其资产池中的风险。风险杠杆即风险的压缩,指将整个资产池分成很多档,使得一些人可以使用很少的资金去购买风险最大的档次。去资金化反映在:通过各种衍生工具,资金的转移与风险的转移相对独立。

  陈忠阳认为,风险市场化的意义在于:微观上,首先风险的标准化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提供了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其次风险市场化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工具;宏观上,风险转移和配置的功能在分散风险上能增加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但在扩散和传导风险上又增加了系统的不稳定性,2007年美国次级按揭危机反映了这一点。

  陈忠阳提出,此次危机不足以否定衍生品及结构化金融,但也给我们以反思和借鉴:风险市场化使风险的最初承担者与最终承担者有了分离,提出了对业务的监控问题;风险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和市场缺陷会严重影响到风险市场化的积极作用;风险转移技术的发展带来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四、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建设问题

  从事多年市场风险管理的招商证券风险管理部副总监易卫东,对风险管理有他独立的思考。第一,风险管理部的定位。风险管理部门到底是一个监控者还是一个参与者,和投资部门的关系是什么,怎么界定管理边界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问题的,但他认为无论怎样的结构,责权都必须匹配。第二,风险管理部的测评,风险管理部的考评应通过风险管理是否降低了公司和业务的风险、风险测量是否准确、风险管理是否创造了效率这三方面作为考核的依据。第三,VaR是一个合理的工具吗?易卫东的体会是VaR只是一个测量工具,并非一个管理工具,很难把它应用于一个业务的管理中。这次次级债危机并非反映出风险管理部门的能力不够,更多反映出的是风险管理工具的缺陷。所以,VaR值更大的作用应该在测算风险,至于管理风险应采取其他工具。第四,谁来做风险管理?管理和投资是一样的,它需要管理者在主客观之间进行平衡。做风控的人必须懂业务、懂风险管理技术,还要具备极强的沟通组织能力。所以,风控人员应是一个通才。

  对于未来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易卫东认为,应该具备“四化”。即专业化、机械化、全球化、系统化。专业化体现在团队和风险管理方案的专业化,按照产品线进行团队配置。机械化体现在风险资本的配置、全面风险定价、市场风险的全流程管理等。全球化是适应时代需要的产物,必须具备全球化的眼光,去管理风险,去配置资源。而系统化的建设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应具备三个特征:多币种、全资产及集中化。易卫东强调,这样一个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必将成为提升我国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武器。

  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位风险管理专家认为,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国内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照监管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市场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尚待改进。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尤其是在市场风险计量技术、定价及估值能力、计量方法验证等方面还需要提高。在IT系统建设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目前还主要是使用外购的系统来实现风险的管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同时积极培养风险管理专业人才。

  在今后的工作中急需加强市场风险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划。他的建议是,第一,加强市场风险管理战略研究。目前前台的业务产品越来越复杂,市场风险对冲与套期保值手段不断增多,这对风险管理部门是个不小的挑战。第二,构建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尽快完善交易管理系统,拓宽数据采集渠道,提高数据分析及风险计量能力,加快构建统一、集中的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实现业务数据、风险计量及限额“三个集中”。建立市场风险管理的统一平台,从全行整体层面进行市场风险计量。第三,健全市场风险报表体系。丰富市场风险报告类型及风险报告内容、建立多层次、多产品组合的市场风险报表体系。形成包括市值及损益报表、敏感度报表、VaR报表、限额报表、压力测试等报表体系,使市场风险信息做到完整性、准确性与及时性,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进一步深化风险管理领域交流与合作,掌握市场风险计量技术和方法,吸引战略合作者进行技术知识转移,加快培养和储备专业化人才。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