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徐向春:2007年国内钢市中性偏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 15:48 新浪财经

  兰格钢铁网 徐向春

  2006年以来国内钢材市场出现新的变化,钢铁生产和消费增速双双放缓,钢材出口大幅度增长。进入2007年,这些因素仍是主导钢材市场走向的风向标,本文将重点分析粗钢产量、钢材消费量和钢材进出口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钢材消费增速有所放缓

  随着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偏快势头得到遏制,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速双双放缓,2006年钢材消费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走势。以粗钢表观消费量增速为例观察钢材消费情况,3月份粗钢表观消费量增长19.53%,7月份12.97%,9月份3.16%,达到全年最低,11月份有所回升,为7.5%。初步测算2006年预计消费粗钢38500万吨,比2005年增长约15%。2007年能否如2006年下半年的消费增速呈个位数增长?

  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

中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阶段。我国钢铁需求增长的长期动力正是源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根据党的十六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43.3%提高到2020年的60%,这意味着在未来十几年里有2亿多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中国城镇化发展空间非常大。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基本判断,只要中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没有完成,钢铁需求的增长也就不会结束。尽管随着经济波动,钢材需求会有起伏,钢材但需求整体上升的趋势不会发生逆转。

  从经济波动周期的角度看,2007年我国经济处于中长周期的上升期和短周期的下行期。经济增长速度尽管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出现回落,但在中长期基本增长力量的支撑下,经济增长将呈现高位稳定或略有回调的态势,回落幅度不会过大。中国社科院、国家信息中心等国内外研究机构预测2007年GDP增长率为9.5—10%,比上年低0.5—1个百分点。

  此外,2006年以来汽车等消费升级先导型行业显露出回升势头,对钢铁等原材料行业需求构成支撑。

房地产作为另一典型的消费升级产业,2007年投资景气虽然将有所回落,但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仍相当巨大,增速适度回落不会改变较快增长的长期趋势。两大产业钢材需求仍将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

  因此,在基本面因素支撑下,2007年钢材消费增速尽管有所下滑,但是不会大幅滑落,初步估计为12%,比2006年增加4620万吨(粗钢)。

  二,粗钢产量预测

  2006年1—11月粗钢产量38153.85万吨,同比增长18.4%,增速比上年下降7.1个百分点。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一是钢铁工业大规模投资高峰已经过去,钢铁产能释放将转入平稳增长阶段。二是钢厂汲取了2005年价格暴跌的教训,在国内市场价格大幅下跌时有意识地控制产量,减少资源投放量,缓解市场压力。

  从钢铁工业投资情况分析,2006年1—11月钢铁工业完成投资(不含矿山)1951.35亿元,同比增长0.1%,远远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钢铁投资工序结构来看,从2004年以来轧钢工序的投资比重逐年上升。2003年-2005年轧钢项目投资占总投资额分别为33.9%、49.6%和51.4%,06年1-9月份更上进一步提高到54.3%。这表明钢铁工业投资重点从总量扩张转向了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可以预见炼钢和炼铁产能增长将减缓。

  尽管如此,钢铁业在建规模仍然偏大,产能增长压力不可低估。中钢协统计全行业在建在施项目达2074个,5月末在建项目计划新增产能炼铁3964万吨、炼钢5429万吨、轧钢中热轧8311万吨、冷轧2473万吨,新增产能超过需求增长的态势明显,2007年钢铁生产增长的惯性依然较强。

  2006年11月份粗钢日产水平126.52万吨,相当于年产46180万吨。根据以往经验,2007年日产水平肯定高于这一数值,但究竟能够高出多少。为此笔者观察了2002年以来年度粗钢平均日产水平与上一年11月份粗钢水平的比值关系,发现两者存在高度相关性,即年日产水平比上年11月份日产水平高13—14%(详见下表)。考虑到2005年以来钢铁工业投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2007年产量增长也将明显减缓,上述比值理当下降,如果为5%,则2007年日产水平为132.85万吨,即粗钢产量为48490万吨。

  2002—2006年粗钢日产水平与上年11月份日产水平对照表

  年 度11月份日产水平(万吨)年平均日产水平(万吨)年均值比上年11月增加(%)

  2002年53.24

  2003年66.1060.9214.43%

  2004年83.4574.7413.07%

  2005年101.5995.7214.70%

  2006年126.52115.07(预计)13.27%(预计)

  2007年132.85(预计)5.00%(预计)

  2007年粗钢产量能否低于这一数值,应当说是可能的,关键在于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展。

  根据国务院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部署,“十一五”期间淘汰约1亿吨落后炼铁能力,2007年前淘汰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2006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要取得实质性进展。然而,2006年工作进展缓慢,淘汰效果不理想。为此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月11月发出通知,督促河北省加大力度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1月29日,河北省发改委公布了河北省2007年底前第一批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装备企业名单,共计炼铁能力398万吨,炼钢能力373万吨。河北省发改委还将陆续筛选公布第二批、第三批淘汰名单,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落实,力争到2007年底淘汰2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2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3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除河北省之外,国家发改委还将继续公布部分钢铁落后产能省份的企业名单及装备。

  因此说,如果2007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粗钢产量有望控制在47000—48000万吨,比2006年增加约5000—6000万吨。

  三,钢材进出口形势展望

  2006年国际钢材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上涨至历史高位(2007年7月CRU全球钢材指数达到166.6,创历史新高)。出口钢材利润高于国内市场销售利润,大大激发了企业出口企业积极性。2006年出口钢材4301万吨,比2005年增长109.6%;出口钢坯904万吨,增长27.9%。进口钢材1851万吨,下降28.3%;进口钢坯37万吨,同比下降71.8%。

  将钢材折算成粗钢,2006年净出口粗钢3396万吨,而去年同期为净进口24万吨。这意味着在2006年增产的粗钢中,约50%是通过国际市场消化的,从而缓和国内市场供求矛盾,实现了国内市场供求平衡。

  2006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主要发达经济体内需旺盛、投资活跃。2007年美国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日本和欧盟经济仍处于景气区间,世界经济增长步伐将有所放缓,但出现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07年全球经济会稳步增长,2007年经济增长率比2006年下降仅0.2个百分点。可以说,世界经济环境对我国出口仍然较为有利。但是,考虑到

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以及国家采取限制钢材出口措施等因素,2007年钢材出口势头将有所减弱。至于钢材进口情况,由于国产钢材竞争力提高以及国内价格较大幅度地低于国际市场,进口数量可能进一步减少。具体分析如下:

  ⑴钢坯出口。作为“两高一资”产品,国家对钢坯出口先后采取了取消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的限制性政策。然而,2006年出口钢坯904万吨,增长27.9%,尤其是下半年出口大幅度增长。钢坯出口之所以增长,是因为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并非出口政策不起作用。俄罗斯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减少了钢坯出口;废钢价格上涨,钢坯成本居高不下;亚洲地区钢坯需求旺盛,诸多因素导致钢坯价格上涨。

  作为钢铁初级产品,钢坯附加值低于钢材,是公认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的“两高一资”产品,近年来成为重点调控的出口商品。但是,“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低效益。由于市场供求关系不断变化,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低附加值产品可能比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能够取得更高的效益的现象屡见不鲜,现在钢坯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征收出口关税后,12月份钢坯出口价格(FOB)已上涨至420美元/吨,而螺纹钢出口价格为390美元/吨。钢坯比螺纹钢耗能少、成本低,价格却高出30美元,出口效益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其次,中国钢坯出口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越南、韩国、泰国等地,亚洲占中国钢坯出口的95%以上。这些国家(地区)钢坯供应缺口较大,主要通过进口钢坯来满足本地轧钢厂需求。向亚洲地区出口钢坯不会引起贸易摩擦,这对于深深担忧钢材贸易摩擦的中国钢铁企业无疑是一块绿洲。在目前的国际市场形势下,对于既有出口效益,又有市场旺盛需求的钢坯,如果一味地加税限制出口,则有可能把有利可图的市场拱手相让给其它国家,实在可惜。

  钢坯出口为缓和国内市场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目前国际市场价格较高的情况下,企业出口钢坯有一定的利润,国家能够增加相应的税收,即缓解国内市场供应压力又满足了出口地区的需求,且无贸易摩擦之虞,可谓是皆大欢喜。由于国际钢坯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当前应抓住市场有利时机,保持合适的出口规模。将来价格下跌,钢坯出口无利可图时,出口数量自然下降。

  到目前为止,通过出口政策调整,钢坯出口成本比钢材高18—21%,限制钢坯出口的力度已相当大,充分体现了出口政策导向。但是就短期而言,不宜因为短期内钢坯大量出口而继续上调关税,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稳定目前税率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不继续出台限制出口政策,2007年钢坯出口数量将主要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调节,预计可能比上年度减少100—200万吨,

  ⑵钢材出口有所减少。目前我国钢材出口大幅度增长的现状已经引起了相关国家的高度重视,钢铁贸易摩擦加剧的隐患也日趋显现。据商务部发布的消息,已有11个国家采取了27项反倾销、反补贴等对我国钢铁企业的调查,涉及金额达9亿美元。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钢材出口节奏,将有可能引发国外对我出口钢材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连锁反应。

  出口国家过于集中、增长速度过快是导致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2006年1—11月,位居出口量前五位的国家(地区)达1872.2万吨,占钢材出口总量的50%。其中出口韩国789.6万吨,同比增长52.25%;美国489.6万吨,增长1.4倍;意大利262.6万吨,增长4.15倍。政府、协会和企业已形成共识,为减少贸易摩擦,2007年应适当控制出口数量,分散出口国家,减轻对出口国市场的冲击。此外,人民币升值3—5%,出口退税可能进一步下调,将导致出口成本上升,削弱中国钢材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大钢材出口难度。综合分析,2007年钢材出口数量可能下降10%,约400万吨。

  在出口总量有所减少的同时,出口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随着中国钢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在钢材出口总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正在迅速加大。2006年1—11月份,普通冷轧板、镀层板、彩涂板、电工钢、不锈钢板、合金板等六种高附加值产品出口543.21万吨,同比增加362.4万吨,占出口钢材比重由2005年的9.27%上升到14.50%。预计这一良好势头在2007年将得到进一步延续。

  ⑶进口钢材数量仍有下降空间。尽管2007年钢材出口面临下滑的不利局面,国产钢材顶替进口钢材力度进一步加大,缓解了出口减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国产钢材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2006年1—11月份,进口钢材1700.8万吨,同比减少698万吨,下降29.1%。其中冷轧板、涂镀板、电工钢、不锈板和合金板等高附加值产品进口减少了473万吨。随着宝钢、鞍钢、武钢、太钢等钢厂一批冷轧、镀锌、电工钢和不锈钢生产线投产达产,为替代进口创造了有利条件。2007年进口钢材数量再减少500万吨是有可能实现的。

  ⑷2007年钢材(坯)出口可能减少500—600万吨,进口减少500万吨,净出口减少100万吨(折合粗钢)。

  综上所述,从增量平衡角度分析,2007年粗钢产量预计增长5000—6000万吨,净出口减少100万吨,消费增长4620万吨。供应超过需求480—1480万吨,市场供应过剩压力不大。如果钢厂能够根据市场需求适当控制产量,淘汰落后产能取得较快进展,供应压力将进一步减轻,国内钢铁市场有望实现平衡。总体来讲,2007年国内钢材总体可能呈中性偏弱走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