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城市化进程与房地产根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 09:45 《新鲁商》

  专栏作家/陆新之(《新世纪周刊》主编)

  今年,在房地产问题吸引足够多的关注和唾沫的时候,在2006年开始之际,我们有必要暂时放下为什么人盖房子、请哪位名师设计规划以及哪个区域有什么概念有利于销售等低层面话题,而要关注那些真正影响到行业利益分割,产业价值产生和消亡的大方向。

  在2005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上,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公布了我国城市发展的“成绩单”:1978年至2004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7.9%提高到41.8%,城镇人口从1.7亿增加到5.4亿;全国城市总数由193个增加到661个。

  27年的改革开放,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打破,鼓励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的耀目光环之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成绩单不仅仅漂亮,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成为21世纪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也对此带着复杂的感情总结: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有两件最深刻的事情,第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第二是中国的城市化。新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进程的影响有目共睹,几乎没有人体会不到这场革命给我们带来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进程的变革,而相对显得较为缺乏诗意,只能与暂住证以及业主维权等话题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城市化,则以另外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影响着全人类21世纪的社会进程。

  有这样一组让人感慨万千的数据:西方所有发达国家总劳动力不到4亿,但中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超过了4亿,而且每年新增劳动力在2000万左右。在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里,农村的这些剩余劳动力,有80%左右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也就是说,总量超过西方劳动力总和的这样一支劳动力大军,要从低生产力水平转移向高生产力水平,这无疑将是对人类社会进程的一个巨大促进。

  2005年上半年,以新、老国八条为标志,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多种调控政策组合拳,并取得一定效果。调控政策中很多是取消原来刺激商品房市场时期出台的优惠政策,甚至走向抑制。下半年主要是地方性、部门性调控政策,对楼市、股市

房地产板块的负面心理影响减少很多。下半年的市场气氛,使得投资者对
房价
的预期更为谨慎,开发商对利润回报的预期则转淡。

  因此,有一种意见认为,只要2006年房价涨幅没有出现持续两位数的快速上涨,那么就没有出台全国性、密集调控政策的可能性。此观点虽然不见得科学,但是,房价确实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风向标,未来也会是最主要的风向标。

  备受瞩目的房地产行业是否能够通过外力调控,从而保持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千万不要对于调控的放松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另一方面,地产行业又是国家支柱产业之一,资本项目管制下人民币逐渐放宽波动幅度和渐进升值构成朦胧性利好,加上

中国经济的区域经济不平衡性、商品房需求和住宅文化的差异性、房价受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支持度、历史走势等因素,还将使得明年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2006年房地产行业从全国范围来看,除开情况特殊的某些大城市,整体上将保持平稳发展,各地只要不出现激情大涨,也就不会有悲剧性大跌。

  中国改革开放27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市场化10多年以来,这次产业兴旺持续四五年以来,房地产业的快步发展伴随着的是不断地矛盾暴露以及行业的自身完善修复。而明年真正关键的问题是,更多拥有庞大现金流的境内外产业集团挟巨资的进入,如果仅仅是传统地产业务模式的简单复制,意味着更高资金量级的介入、吸引更多银行信贷的投放,此中蕴藏的金融风险和资源配置失效问题,将会继续引起政府的关注。

  实际上,房地产模式如果不能摆脱仅仅是大资金为王的原始简单形态,那么,越来越多热钱游资将摧毁现有所谓优势企业的品牌经营和开发专业化的堤坝。

  每个行业的盛衰有着其必然性。而每个企业的成败,则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今天书生气十足地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的探求,我们去推敲、去归纳、去想像和研判产业表象之下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它昨天意味着什么,明天又可能意味着什么。因为,我们相信,房地产行业到了一个需要更完善的价值体系和对社会资源更加谨慎使用的新时代。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