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葆瑾:EMBA的影响是潜在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 09:47 《新鲁商》 | |||||||||
本刊记者/李禄 崔葆瑾 29岁担任上市公司郑百文(三联商社)总经理,曾代表三联集团深度参与轰动一时的郑百文重组案。2005年离开三联创立山东久联电器发展有限公司,任董事长。中欧国际工商
12月9日,济南一家咖啡厅,记者与崔葆瑾相对而坐。“你知道我为什么选在这儿吗?”崔葆瑾说,“这个咖啡馆是我们中欧的几个同学开的,还有一个房间叫中欧厅,同学们经常在这里聚会”。显然,崔葆瑾对这里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崔葆瑾曾经是山东商界有名的“少帅”——29岁成为著名上市公司郑百文(三联商社)总经理,是郑百文重组案的核心参与者。2001年,正在三联家电担任总经理的崔葆瑾曾经有上EMBA的想法,但是,当时的规定是EMBA的入学年龄必须在30岁以上,当时28岁的崔葆瑾只好作罢。2003年,年满30的崔葆瑾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读起了EMBA课程。2005年9月,崔葆瑾从中欧毕业,而此时,他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他选择了离开三联,与一群伙伴创业,目前的身份是山东久联电器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此事曾引起业内的强烈关注。 崔葆瑾毕业于山东经济学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崔都被看作这个学校的杰出校友而被高调宣传。1995年,崔葆瑾毕业后被分配到三联商业公司,做了一名普通财务人员。根据通行的说法,在处理众多遗留账务过程中,“他的思维并非只停留在财务工作上,而是从财务的角度去分析企业经营,再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待财务,从而全面把握问题的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脱颖而出,两年后就升任财务部副经理。 此后又担任三联最重要的管理部门三联商社总经理助理兼财务部经理,在此期间,商社在山东较早地开始推广会计电算化,而这正是崔葆瑾大学的专业,他在推广会计电算化方面表现突出,升任商社副总经理。此后他在ERP和电子商务方面有颇多建树,直至担任三联家电的总经理,此时崔葆瑾年仅28岁。 除了崔的优秀,有一个因素我们不能忽视,就是三联集团掌门人张继升对崔葆瑾的的信任和提携。2001年开始的郑百文重组,作为当时三联的重大战略动作,张继升让熟稔财务的崔葆瑾深度参与,其信任程度不言而喻。 2004年11月9日,三联商社正式宣布崔葆瑾不再担任总经理职务。三联商社为何换将?崔葆瑾为何离职并与部分同事“出走创业”?崔葆瑾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只是表示“想进行新的尝试”,并对流传的其它说法未予置评。 目前,崔葆瑾任董事长的山东久联电器正致力于对家电销售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主要业务为家电特许加盟连锁,不到半年的时间已在山东各地开了十几家店。崔葆瑾认为,目前的二、三级市场的家电销售市场空间还很大,国际巨头还无暇顾及,但给国内企业留下的时间也不会很多,最多两年,他说,他要利用这两年的时间把这种商业模式创新逐步完善,并不排除与其它资本合作的可能。 《新鲁商》:上学使人眼界开阔、思路变化,所以一些公司老板对属下读EMBA是有些担心的,你离开三联自己创业,与读EMBA有关系吗? 崔葆瑾:我从大学毕业就到三联工作,可以说是三联培养了我。我上学也是想开拓一下思路,见一见世面。在一个小范围内,大家都叫我“少帅”什么的,自己的心态可能受到一定影响。等到了中欧,看到同学们都这么年轻、优秀,说实话,我心里压力特别大,任何的优越感都不可能产生。我们目前身处一个变化的时代,各种机会都是千载难逢的,看到比我更年轻的像陈天桥这样的成就比我大多了,所以,我也想在这样的环境里进行新的尝试,趁自己还算年轻,给自己一个机会。 《新鲁商》:再学习的方式很多,为什么选择价格昂贵的EMBA? 崔葆瑾:我读EMBA是自费的,学费加上交通费什么的,花费在30万左右吧,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我把它看成是一项投资,其回报是值得的。我1995年大学毕业,到2003年上EMBA时毕业8年时间。我觉得大学里学过的东西经过8年的“折旧”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再不使它“增值”可能就有“报废”的可能,那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危险的,所以我希望用这笔投资来使我的“知识资产”得到增值,来支持我下一步的发展。 不错,学习的方式是很多的,但是参加一个正规的EMBA教育首要的好处是知识结构比较系统。可能一些经济知识大家都零碎地了解一些,但缺乏一个系统了解。另外,比起大学的教育,EMBA的教育是针对性很强的。再加上它的案例式教学,每个同学都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自己的理解,同学们之间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在这种环境中,大家会忘记了在小圈子里的成功,融入到这种无拘束的交流中。 说实话,边工作、边读书是非常辛苦的,一般都是周四晚上飞到上海,周一晚上或周二早上直接回来上班,但我觉得其中有乐趣,因此,当时我让我的几个同事也去读EMBA,他们也分别去了光华、长江等几个学校。 《新鲁商》:有人说,上EMBA就是“认点人、学点词、拿个本”,你觉得EMBA给你带来了什么? 崔葆瑾: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人”是肯定的,它是上学的一个必然结果,每个人的同学感情都是非常宝贵的,包括小学、中学、大学,那为什么EMBA的同学不能建立宝贵感情呢?我不觉得EMBA的同学之间就是做生意、谈合作,有合作,但更多的是交流和相互学习。我们所在的咖啡厅就是中欧的几个同学合伙开的,2005年3月济南的校友会成立,大家经常在这里聚会交流,都特别坦诚,很少顾忌,这种交流气氛是任何生意伙伴所没有的,因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基础:都有一颗上进的心。 拿文凭的说法是更加没有道理的。我的同学中,绝大多数是企业主要负责人,也有一些政府官员,因此,他们本身对文凭的需要并不迫切。做到这种程度,晋升和工作变动主要靠工作业绩而不是仅靠文凭了。 至于具体学到的知识,我觉得每个人是不同的。因为听同样的课,因每个同学的知识基础、管理经验和理解角度不同,得到的收获也不一样。比如,我的一个同学,他对一些公式和数学模型什么的从来不太在意,他只注重观点性的东西,他认为这是对他最有用的。我觉得,那种认为EMBA课程对企业管理带来直接作用的想法是简单的,我一直认为,EMBA更多地是教会我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种更开阔的视野,一种更科学的决策方法,因此,EMBA对人的影响是潜在的、长期的。 《新鲁商》:有没有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老师、同学或者课程? 崔葆瑾:吴敬琏老师颇有大师风范,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课堂上回答同学们的提问,从来不做结论性回答,而是把问题的来龙去脉讲透彻,把道理讲明白,让大家自己去理解,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答案。还有许小年老师,他是另一种风格,对一个问题的看法观点鲜明,并且解释鞭辟入里、自成一家。我的一个同学叫杨青山,搞房地产的,他的思路特别活跃,并且口才很好,愿意与大家分享智慧,有他在,大家的交流更活跃、收获也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