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盛会重谋国家战略 自主创新再造科技中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 17:53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刘晓午 来源:中国经营报 消息人士透露,全国科技大会初步定于1月9日到11日召开。来自科技部人士的评价说,本次科技大会的召开,将力促中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变,而改变以往过分依靠低价要素发展的模式。
自主创新成国家战略 本次全国科技大会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前两次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 三次科技大会背景不同,意义也就不同。科技部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1978年科学大会是文化大革命后,小平同志推动举行的科技大会,大会确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思想,是从思想和理论提出了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这次大会被誉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第一个春天。 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处在九五规划制定前夕。在十五规划中,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在此背景下,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而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在“十一五”开局第一年召开颇具深意。在十五期间,中国经济在重化工业的推动下,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然而GDP高增长的同时,由于科技贡献率不高,中国重新陷入增长粗放陷阱,资源环境压力约束和国际贸易环境磨擦倍增。 “十一五”规划建议再次提出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强力推进经济转型。本次科技大会把自主创新置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将转变增长方式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因而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本次科技大会的新主张。 前述科技部人士评论说,本次全国科技大会的主题是自主创新。与前两次科技大会比较,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将会发生大转变,自主创新成为国家战略。这是新历史时期下的一种新的发展和提法。科技界人士普遍乐观预测,本次科技大会上,科技创新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焦点话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科技“第二春”将要到来。 未来15年方向出炉 本次科技大会的重头戏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发布。“规划”于2003年6月正式启动,由国务院领导牵头下设20个战略专题组。历时三年,经过几千名专家调研讨论而成。 来自科技部的消息说,“规划”确定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指标,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例要从1.35%提高到2.5%。 有关专家认为,现在应该对过去20年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一个总结回顾。剖析近年中科技和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如科技创新力度不够,高消耗、高投入、高成本及低附加值的增长方式依然难以转变。 国家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已是当务之急。在国家创新体系层次中,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是自主创新体系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还要强调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和军民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等体系的作用。 此外,国家长期科技规划的配套政策出台后,对于企业来说最为关注的是,是否有实质性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如财税政策,国家对自主创新型企业能否推出减免税措施,对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一定标准的企业,是否会给予优惠政策;在政府采购上,政府是否将加大对国内自主创新产品的采购力度;在金融政策上,贷款、风险基金和资本市场融资是否对那些自主创新的企业倾斜。 向“创新型”国家转变 国家发展模式分为三种:一是资源推动型,如中东国家依靠石油一直促进经济增长;第二是要素发展型,依靠国内的劳动力、土地和人力优势,推动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中国过去20年的发展属于这种类型;第三是创新型国家,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欧美发达国家,亚洲的日、韩等二十多个国家都属于创新型国家。 科技部人士评价说,本次科技大会的召开,将力促中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变,而改变以往过分依靠低价要素发展的模式。 不过,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传统体制和机制的国情正在考验中国向“创新型”转变的能力。因为,地方政府的GDP政绩考核指标并未根本改变。部分经济学家们担心,在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下,自主创新可能流于形式。 “我们也担心这种后果跟以往一样,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但是这次科技大会颁布的利好科技政策并不是说说而已,同以往年度不一样,本次科技大会推出实质性的重大科技利好,是把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统筹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前述科技部人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