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77年高考:阳光灿烂的冬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 17:49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傅颐

  1973年,张铁生在一夜之间成为全国闻名的人物。

  这位辽宁省兴城县的生产队长,在当年的大学考试中几乎交了白卷:语文38分,理化8分。眼见录取无望,张铁生在理化考卷的背面写了一封信,表示对考试的不满,同时又希
望各级领导在入学考试中对他加以照顾。这封信随即被江青等人利用。7月19日,《辽宁日报》发表评论:张铁生“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这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一份颇有见地、发人深省的答卷”。“四人帮”借机掀起了对高考制度的猛烈批判。

  数百年来,高考制度因其体现的选拔人才的公平竞争原则而在世界各国通行。新中国成立后,也于1952年举行了第一次大学统一招生考试。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高考制度遭到废除。1966年到1969年,高等学校停止招生。1970年,部分高校才以“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的方式,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及下乡知青中招生。由于文化标准不被重视,新生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而且很多学生入校之后忙于阶级斗争,毕业时仍达不到中专文化水平。

  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由张春桥、姚文元插手的会议《纪要》,明令废除高考,高校招生要严格坚持“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纪要》还提出“两个估计”,认为建国后17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大多数教师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纪要》经毛泽东圈阅同意并以中央文件下发全国后,“十六字”招生办法和“两个估计”由此成为金科玉律。

  这种招生模式很快暴露出种种弊端。因教育质量严重滑坡,1972年、1973年,高校招生开始对学生的文化状况进行必要的考核。张铁生即在考试中交了白卷。后江青等人借机发难,文化考核又被迫取消。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但由于“两个凡是”的束缚,教育部负责人不敢否定“两个估计”,因此,1977年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仍然维持了“十六字”招生办法,遭到教育界许多人的反对。

  之后,邓小平复出。8月4日,他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批驳了“两个估计”。当科教界专家提出恢复高考时,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邓小平问:今年是不是来不及改了?专家们答:今年改还来得及,最多晚一点。邓小平说: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根据邓小平的指示,8月13日至9月25日,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由于不少人对“两个估计”仍心有余悸,在恢复高考的问题上,会议陷入胶着。终于,人民日报社记者穆扬打破了僵局。9月3日下午,穆扬邀请参加过1971年全教会的6位代表座谈,决定向中央反映“两个估计”出台的经过。15日,人民日报社将穆扬署名的内参以《情况汇编》(特刊)报送中央,很快引起邓小平的重视。

  9月19日,邓小平同教育部负责人谈话,提到这份材料“说明了问题的真相”,并明确表态,“两个估计”不符合实际,对《纪要》要进行批判。他说:“《纪要》是毛泽东同志画了圈的。毛泽东同志画了圈,不等于说里面就没有是非问题了。我们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在谈话中,邓小平还说:“你们管教育的不为广大知识分子说话,还背着‘两个估计’的包袱,将来要摔筋斗的。”

  邓小平的讲话传达后,教育部很快制定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经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后通过。10月12日,国务院向全国批转,正式决定于1977年恢复高考。消息传来,人们奔走相告,激动难抑。

  1977年岁末,积聚了十几届的570万高初中毕业生从四面八方走进了久违的考场,27.3万人成为大学校园的幸运者。考试进行的那几天,是莘莘学子心目中永远的阳光灿烂的冬日。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