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阳光的少数派作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 17:4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吴梓锌 江苏、北京报道

  江苏省江阴市阳光工业园的一间服装车间里,印着“HUGO BOSS”、“Armani”等全球顶级服装品牌商标贴上熨烫笔挺的服装后,被工人打包装箱。

  “我们每天加工2000套左右的各种品牌服装,运往全球各地的市场。”服装车间负
责人蔡汝忠指着叠放整齐的箱子告诉记者。

  这是江苏阳光集团(下简称,阳光)代工国际服装品牌的三个车间其中之一。或许,这景象对许多人并不陌生,中国多年前就已成了全球服装的加工厂,但在成千上万家中国服装代工企业中,阳光是少数派。

  从面料突破

  “我们所代工服装的面料,80%以上都是阳光自主设计开发生产的。”阳光集团副总经理、阳光股份董事长陈丽芬认为,阳光开拓国际市场是从服装面料起步的,而且成功也是得益于面料的设计开发。

  阳光集团前身是江阴精毛纺厂,20年前还是一个乡镇企业。如今,阳光已成为一个以纺织为主业,拥有生物制药、生态农林、

房地产和发电投资等非相关产业、销售规模达151亿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而阳光在服装面料上的成功并非一日之功。

  2000年前后,国内纺织行业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国内的贸易环境开始恶化。由于同业竞争激烈,全行业销售出现了萎缩的征兆。

  “产品结构的变化和新材料的增加,对市场的拉动并不显著,甚至出现了阶段性的下滑。而国内市场产能缺一直在扩张。”阳光集团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吴惠良回忆,阳光曾一度也陷入到国内混乱价格战之中。

  此时,阳光决策层毅然决定“拓展海外市场”,日本被确立最先进入的市场。

  “由于地缘和文化的关系,日本市场更有利于开拓。”阳光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波说,由于“起了大早”,阳光2001年产品内外销产品已是平分秋色的局面。

  2001年下半年,阳光着手调研欧洲市场。陈丽芬和李晓波开始频繁出现欧洲的各种纺织专业展览会上。

  “我们当时想尽各种办法去接近潜在的客户。”李晓波对一些细节依然历历在目。通过外贸公司、网络以及国内客户、代表处联络欧洲的服装品牌商,甚至利用中国驻各国的大使馆拜访客户、提供样品。“其实,我们并不在乎一单生意的成功,我们更想让客户了解阳光的产品。同时,我们也从客户那里得知市场需求和国际流行趋势。”

  翌年初,阳光陆续从欧洲厂商获得了一些小宗的订单。

  当时,阳光还找到一些有设计能力的中间商,利用其设计能力,主动寻求代工的合作机遇。“这是我们逐渐把这种推销模式开始转向开发模式。”李晓波说。

  “阳光能达到今天的规模,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在纺织面料上的投入、创新和设计能力。”陈丽芬说。当时阳光小有斩获后,即花费巨资更新了纺织机械。

  2004年,阳光生产的2200万米精毛纺面料和120万套高档服装中,50%以上进入了国际市场,外贸出口超过1.6亿美元;阳光面料的海外销量是意大利名牌“杰尼亚”的6倍,其中为阿玛尼、HUGO BOSS等10多个国际品牌提供面料500多万米。2005年4月,阳光与德国HUGO BOSS结盟,开始为其开发面料和服装定制加工。

  挤掉中间商

  寻找HUGO BOSS这样的德国伙伴时,阳光表现出了相当的耐心和远见。2002年,阳光只是通过中间商获得了HUGO BOSS 500米至1000米的订单,但HUGO BOSS对阳光的设计能力予以了肯定。“德国企业更加讲求稳定,讲求公司整体战略转移。虽然我们物美价优,他们也不急于将面料的采购全面转向阳光。”李晓波回忆说。但阳光与HUGO BOSS一直保持联系,2004年,随着德国公司注意力真正整体转向中国市场,HUGO BOSS才将大批量的订单交给了阳光。

  “这种培育式合作方式比我们欧洲其他品牌合作商晚了一年多,但发展出来的关系更为稳固,而且能拿回中间商抽走的利润。”李晓波说。

  中国出口的

纺织品,其中有90%至95%的利润,被品牌商、中间商以及零售商所瓜分,留给中国加工商们只是微小的零头。阳光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减少中间环节,从中间商手中挤掉利润。

  而目前,阳光出口到日本市场的产品,只有1/5的面料和1/10的服装是利用中间商出口的,绝大部分面对最终端的大型零售商;而在欧美市场,通过中间商的比例更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李晓波解释说,中间商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贸易商,很多企业依赖中间商,是因为中间商有开发设计和服务的能力。

  而对于阳光来讲,每年销售额的4%都用于技术改造,从1995年开始每年投入超过1个亿的研发费用。这样才使阳光拥有了自主开发设计和服务能力,直接面对最终的客户。

  联盟全球品牌

  挤掉中间商的利润,并非解决目前困境的根本之策。中国纺织全行业目前的利润毛水平只能维持在5%左右。而阳光2004年实现108亿元人民币的收入,毛利润率也只能保持在3.6%。

  对阳光来说,赚取手工费是给国际名牌定牌生产中的小收获,主要目的是进入国际名牌的

供应链,销售面料,同时低成本汲取国际一线品牌的管理经验,为阳光创造自身高档品牌做铺垫,并制定了一条让阳光品牌成为国际顶级品牌的路径:与国际一线品牌服装建立供应链关系——定牌生产——战略结盟——创造阳光自身高档品牌。

  “中国纺织企业在海外整合资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找到国际大品牌相互参股,而我们倾向首先是在制造领域参股。”陈丽芬表示,阳光仍然对意大利关闭和转产的企业保持着高度的关注。

  创造品牌需要巨额的投入,渠道及行业宏观政策也是一个重要难题,但陈丽芬仍希望国家能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我们要抓紧改变出口增长方式,增加高附加值的出口比例,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着力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尽快告别对低附加值产品的恶性竞争。”——这是陈丽芬2005年的工作计划,而对于创立自己的国际服装品牌的时间,陈的预计是15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