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藏汇于民尚需国民利益化认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 15:09 中国产经新闻

  撰稿/CIEN评论员 朱冰尧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日前的一段新闻发言,引起百姓的普遍关注。吴晓灵说,央行将对现行外汇政策进行调整,进一步扩展外汇资金运用方式,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

  尽管只是一个字的变化,但无形中给投资理财渠道相对狭窄的中国老百姓提供了一片财富的新“蓝海”,自然要让受益者欢欣鼓舞了。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猛。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外汇储备为4032亿美元,2004年增至6099亿美元,2005年年底则达到8189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这么庞大的外汇产品,确实可以吸引一些企业和普通百姓投资,但要真正让过去并不熟悉外汇业务的老百姓在新财富面前赚钱,还要颇费一些周折。

  目前中国的外汇资产结构确实存在严重失衡的现象。长期以来,国家外汇在不断增长的时候,个人和企业手中的外汇却在降低。中国外汇资产的主要持有者是国家,而企业及居民的持有并不突出。2005年年底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616亿美元,同比增长5.58%——这一增速大大低于同期

外汇储备34%的增速,而外汇存款在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上,也仅仅达到1∶5的水平。  

  要说国家也一直在调整着这样的失衡状况。央行先后三次提高企业可保留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在宣布汇改之后,连续出台两项有关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限制的通知。这些政策调整,大大推进了“强制结售汇”向“意愿结售汇”的转变。

  但这些政策调整并没有立即引起企业和百姓的购汇热。相反,在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居民普遍存在“持有人民币而不愿意持有外币”的心理。央行上海总部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上海企业纷纷采用“负债外币化,资产本币化”来规避汇率风险。可以看出,在目前的汇率波动预期下,人们更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  

  那么,即使国家提出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的口号,从而使“强制结汇”的政策出现松动,但企业和居民持有外汇的热情并不高。因为除出国旅游、教育等消费层面的因素外,一般老百姓选择持有外汇的目的肯定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回报。

  所以说要“藏汇于民”,尚需国民在外汇产品实现利益化方面取得认知度。目前对于中国百姓而言,居高不下的居民储蓄存款,低利率国债屡屡遭遇抢购,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百姓把手中的钱投向外汇。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国内百姓外汇理财的渠道并不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中最普通的方式是把外汇以储蓄的方式存在银行,银行根据相应的储蓄品种确定利息,比较而言风险小,但收益也比较低;其次是购买相应的外汇理财产品,其特点是一定期限内不准自由提取,但收益比储蓄要高;第三是炒汇的方式,利用各个币种的变化来赚得收益,不过这需要专业的知识和能力,风险性大,但收益也是比较高的;还有一种是投资国内B股市场,但目前市场状况并不理想。

  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从整体上看,外币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比相应的人民币存款的收益要高一些,收益差在3%左右,但是持有外币也存在人民币升值因素带来的贬值风险。

  在

人民币汇率目前相对波动的情况下,在外汇理财的方面一般百姓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专业知识和实际的操作能力确定。比如在市场操作中,不看中短期收益、注重资金流动性的,可选择外币存款等方式;看中短期收益的,可选择一些外汇理财产品,用牺牲资金的灵活性来换取收益率等。除了老百姓自身需要分清利害、合理选择外汇理财的时机和方式外,有关职能机构必须考虑制定相应措施、完善配套政策,确保“藏汇于民”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