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富彻底变为原奶加工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 09:25 中国产经新闻 | |||||||||
CIEN记者 朱力 报道 在有着“奇秀甲东南”美誉的福建武夷山脉腹地有一个古老的小城南平,在其辖内的延平区往郊外的油坑村(音)方向,走过一条破旧的水泥坡路,路的尽头是一处山坳,处在传闻风暴中心的长富乳业就坐落在这里。
然而,就在“伊利收购长富”的风波才过去没多久,长富乳业又爆出了冷门。不仅高层大换血,同时,长富乳业将着手对34个牧场的资产进行逐步剥离,至此,长富将彻底沦为原奶加工商,自由品牌逐渐丧失,从中得利的却是伊利。 财务包袱缠身 对于新的经营层而言,如何梳理长富内外关系,是需要全盘考虑的问题。 长富副总经理高学强认为,长富之前的问题出在两点:短期内急于扩张省外市场,受挫;产权不够明晰,制约了牧场的发展。广东省乳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称,对市场开拓的屡次失误,却令其一直未能进入中国乳业前列。一次是进攻北方市场,另一次是进入广东市场,由于SARS及当时结核奶等客观原因,花了1000万元的广告费最终也无功而返。 另一方面,长富“先建牧场,后做市场”的发展模式,在行业内颇具争议。庞大的基地和不如意的市场开拓之间出现了大问题。“以租赁形式存在的34个牧场,既是长富的最大资本,但在账面上又是其最大包袱。”华南乳业资深人士称。由于牛的所有权在农民手上,长富并不能因自己的销售情况调节奶源量多少。“情况最坏时,长富用钱买回来的奶也要倒掉。” 当初,长富和伊利有关并购的谈判主要卡在了长富产权不明晰等问题上。长富新任总经理卢本棋新官上任,烧的第一把火就是对34个牧场的整体剥离。长富变为原奶加工商 经历了从奶牛养殖到乳品加工,再到市场销售多年资金透支的代价后,长富在外省市场几乎溃败,全部撤回本省市场,仅仅按订单加工,不再生产长富品牌,将主要精力转入做生产原奶。但由此而来,身为伊利等品牌的幕后英雄,长富品牌的知名度将更低,长富这个品牌是否会继续存在下去,是个问号。 在长富乳业的生产车间:几条利乐灌装生产线忙忙碌碌,生产的却是伊利和蒙牛品牌的牛奶。据现场员工反映,目前长富的生产大不如前,公司有200名工人是短期工,“这样是为了节省成本”。 据悉,整个长富品牌的牛奶仅供应福建与广东两地。一位在长富工作的司机也向CIEN记者证实,目前长富发往广东的货已明显减少,长富乳业与伊利合作之事几乎是人人皆知,提起长富,一致的反映就是:“以前做很大,现在不行了,已经被伊利收购了。” 与伊利合作步伐加快 彻底剥离不良资产后,长富将与牧场签订长期的原料奶购销合同,继续保证长富集团奶源供给的优势。排除了当年长富和伊利合作谈判因长富资产问题的隐忧,双方合作将进一步加快。 对长富的未来有着清醒判断的高学强说,去年年底与伊利签下的合作协议只是“暂时的、过渡的”,“只要长富能够生存下去,就能迎来第二次创业的生机”。 “4月份,新西兰国务部部长萨顿将派专家到长富进行合作意向谈判,届时有望达成长富出优良牧场,新西兰出优良奶牛双方优势互补的合作共识这对伊利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长富一高层向CIEN记者透露,萨顿是于即将结束对长富的商务考察时作出上述决定的。 对于伊利来说,除了独家享有长富对其常温奶和酸奶的代加工权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在华南市场的奶源争夺上成功阻击了蒙牛,开始走出之前在与蒙牛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下风的态势。蒙牛北京公司公共关系部部长李彤说,蒙牛失去长富乳业的代加工并不会受到太大的直接影响。 除蒙牛外,伊利与长富未来的合作还威胁到光明。伊利明确提出除华北地区外,其将在东北、华东两地重点布局,这可是光明的地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