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新蓝图指标催生政府职能裂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 21:54 中国产经新闻

  撰稿/CIEN评论员 朱冰尧

  经过两会代表的充分讨论,勾画中国社会未来5年发展的蓝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批准公布了。

  在授权播发的新华网上,翻开“十一五”规划的第一篇章,你会发现在那些令中国
百姓兴奋不已的指标数据的最后一栏中,有一个以往十个五年计划所没有的新名词——“指标属性”,这一栏中针对各项指标数据,都标出了“约束性”或“预期性”的字样。

  将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界定“约束性”或“预期性”的指标属性,这确实是本次五年规划的一大特点和亮点。规划中对指标属性的解释是: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凝聚人民意愿的国家战略意图,其中的量化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

  可以看得出,过去那些硬邦邦、冷冰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已经非常柔性地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色彩,更加亲切和贴近百姓利益。而且根据长远目标和现实目标、政府责任和市场行为的不同特征,对指标的实现周期和方式进行了细致划分。

  其中预期性指标是国家预计和期望达到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并适时调整

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这些目标。

  而约束性指标则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是必须实现的目标。

  指标的分列实际上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概念问题。十五计划强化了指标的制定,但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轰轰烈烈起头、懒懒散散结束的“虎头蛇尾”执行力,让那些“宏伟”的指标最终难以实现。同时,由于涉及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等直接关系百姓生活的指标弹性大,约束力不足,往往在一些注重经济增长政绩的地方就成了空头支票。

  这次通过指标分列的方式正是要根治这一顽症。预期性目标留出充分余地,在一个相对弹性的指标范围内,实现最大化目标;约束性指标则强化政府责任,注重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

  通过分析规划中的22个指标可以发现,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目标共有6个,占全部的27.3%,属于预期性指标。这说明十一五规划中有意淡化经济增长目标,而且强调了增长的前提条件和约束条件,有利于地方政府处理好速度和结构、效益的关系,而不是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速度。

  同时,8个约束性指标集中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人民生活两大类别中。这样的约束性指标实际上是通过干部考核、政绩评价体系,“逼”着地方官员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而且也只有实施“约束性”指标才可能有刚性,也便于实际操作和接受监督。

  过去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喜欢大包大揽,对于一些可以通过市场行为解决的问题也要过多行政干预。现在,针对预期性指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只是创造各种环境和宏观调控引导社会资源配置。这样,政府部门就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约束性指标更多地关注资源、环境、医疗、社保等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

  一个指标的属性变化,实际上更好地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目标的定位,有利于分清政府和市场的职责,特别是有利于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涉及公共利益领域需要履行的职责和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绩效考核和政绩考核体系。

  从着眼微观到着眼宏观,从掌握项目到制定规划,从具体操作到适度引导,我们的政府职能正在走向新的裂变。从新蓝图指标催生出的政府职能裂变,也让我们看到政府更加重视市场配置作用,更加关注社情民意,更加理性思考经济增长与社会协调之间的关系,从而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样的蓝图指标实际上就是一个风向标,它将使

中国经济和社会从快速发展之路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