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教育如衣论并无大错 只是一不小心说出了实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 10:34 新浪财经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周其仁

  没料到,最近一再声明“反对教育产业化”的中国教育部发言人,在两会回答代表问题时也惹出了一点麻烦。据报道,在回应“为什么现在上学贵”的问题时,这位发言人解释道,“部分教育是一种消费,要量力而行。…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此言一出,不但两会代表们“觉得还需要沟通”
,且引起场外舆论批评——“教育如衣”论还不是教育产业化的延伸!

  此发言人在这里讲的是“非义务教育”。他的意思是,非义务教育不在政府提供免费服务的范围之内,所以要由居民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来抉择。麻烦在于,要是“非义务教育如衣”,那它清清楚楚就是一门产业,正如衣饰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是一门产业一样。但是这样一来,发言人以及其他教育部高官“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据说受到热烈欢呼——又从何谈起?谁又不知道,我国法定义务教育只不过是整个教育当中很小的一部分?

  实际情况是,即便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从立法到今天多少年过去了,全国范围也远没有做到国民能真正享受义务教育。免除农村孩子全部学杂费和书本费的政策目标,今年温家宝总理承诺在未来两年完成。究竟能不能全面做到,还有待落实。

  能不能很快做到靠财政力量就把起码的义务教育办起来呢?靠历史经验证明不容易。单说财政教育开支占GDP的比例,国务院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但是到2000年,这个指标仅为2.86%,与目标的缺口约为900多亿,其中1995年财政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仅为2.44%,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还要低。2005年也不过2.79%,始终没有达到4%。

  究竟为什么在国家财力的分配中教育的比例长期偏低?本次两会期间,一位担任公立大学校长的

人大代表找到了原因——“教育产业化”。他指出,“泛市场化论者”鼓吹的“教育产业化”亦即“教育市场化”,“无视教育所具有的特殊规律,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危害不可低估”,而其中第一大罪就是“明显减缓了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真是很奇怪的言论。莫非我们国家的财政预算,从来都是由“泛市场化论者”提案并审议决定的吗?这也是当下风行的把戏,自己开会投票,却把教育投资不足归罪于“泛市场论者”。

  其实就算财政的教育资金足额拨付到位,也没有用于义务教育——其中的跑、冒、滴、漏,以致被侵占和被挥霍的状况,是不是也应该由“泛市场论者”或“教育产业化”一并负责,倒是值得国家

审计机构和人大专门委员会严肃处理的。

  就算财力可以保证义务教育的量,又怎么保证义务教育的质?即便全国城乡都达到最近教育部力推的“铜陵经验”——据说所有学校只有距离远近、完全没有质量差别,从而不需要择校——谁又有那么大的把握可以断定,全国所有家庭都甘愿接受如此划一的教育质量标准?要是有一部分家长心甘情愿地要对子女教育多投一点资,难道中国的法律就要禁止?就算立法禁止,那些地下、半地下的名堂岂不是香火更旺?今早在国际上小有名气的“中国小

留学生”现象,岂不更变得蔚然可观?

  至于更庞大的“非义务教育”——从学龄前的各种类别,到普高、职高、大专、大学、直至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更哪里是政府的财力包办得了的?既然国家包办不了,就要靠社会和居民家庭。政府当然还要负管理的责任,不过踏踏实实管就是了,何必非要喊激动人心的口号呢?非要喊,总也应该与义务教育范畴内的有所不同吧?

  是的,从实际出发,中国的教育至少要喊三个口号。第一,确保全体国民不论贫富都能够获得合格的义务教育;第二,任何家庭都有权利依靠自己的财力,获得高于国家规定水准的小学和初中教育;第三,放弃政府对非义务教育的垄断,开放非义务教育市场,大力鼓励民间办学。

  当然,随着国力增强,由财政确保的义务教育范围可以扩大,比如扩大到高中、大学、甚至研究院;义务教育的标准可以提升,比如向中等发达、甚至发达国家的标准看齐;政府对低收入人口接受非义务教育的资助和帮助也可扩大和提高。但是,永远应该保护公民依靠自己的财力获得超过政府规定水准教育的权利,因此应该永远开放非义务教育市场。

  比起现在含义不清、笼而通之的“反对教育产业化”,分几句话把教育政策说清楚,不是好很多吗?我并无意与当下流行的舆论为难,只是实在想不明白:这么多人口口声声反对“教育产业化”,究竟是什么意思?你们是说国民接受任何教育都无须花钱?还是是说义务教育无须国民花钱?是说任何国民即便自己投资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教育不可以?还是说连最起码的义务教育也没有完全办好,就要宣布由政府永远包办全部教育事业?

  其实,教育部发言人已经说明他讲的“教育如衣”,仅指“部分教育”也就是非义务教育。在这个范围内,既然国家财力没有包办也不可能包办,市场的力量和机制必定要发挥作用,事实上也一直在发生着积极作用。从这点看,“(非义务)教育如衣”论并无大错。他的麻烦,在于此番“一不小心说出实情”的言论,与高举高打的“反教育产业化”发生了冲突。我们且看发言人怎样自圆其说吧。

  来源:FT中文网-FTChinese.com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