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典牌国际玩笑还有多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 13:08 中国产经新闻 | |||||||||
撰稿/CIEN评论员商寅泉 整个3·15期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欧典地板事件,经过一阵紧张的内查外调,最近几天终于让消费者听到了最“权威”的说法:欧典企业总裁闫培金近日承认,欧典地板德国血统的显赫身世不过是一个国际玩笑。为此,闫培金表示,郑重向消费者致歉。
国际玩笑?一个行销数年、产品遍及全国、甚至深入千千万万家庭的伪造出身的品牌,在被曝光之后,仅仅说一句:“这不过是个国际玩笑”就能了结了吗?欧典的造假是孤立的吗?在欧典造假的表面现象下,究竟掩盖着多少假冒横行的土壤?谁来为被欧典欺骗的消费者埋单? 在央视3·15晚会上,欧典地板德国血统的外衣被剥了个一干二净:“号称行销全球80多个国家、源自德国、著名品牌地板的德国欧典总部根本不存在,所谓欧典地板源自德国的说法是严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在这里,笔者首先要感谢中央电视台,每年的3·15晚会,央视都能抛出几颗重磅炸弹;其次,就欧典地板事件,笔者想就中国的消费环境说几句话。 客观地说,尽管欧典承认开了个国际玩笑,但笔者一点也不因此而轻视欧典地板,反而对欧典地板的营销策略产生了一些敬佩。欧典把这个国际玩笑开在中国,真是找对了地方。笔者不知道欧典当初打市场时,是谁给它出了这么个好主意,让这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无名小卒,戴上一顶德国出身的高帽。这个策划可以被载入中国策划著名案例的史册,因为它摸准了中国消费者盲目崇洋的心理。其实,这种盲目崇洋的心理不光停留在选用地板上,几乎在所有的消费领域中,都有这种现象存在。比如,南方有一个人,从一家生产电视机的企业出走,到香港注册了一个品牌,然后开始标榜海外出品的概念,实质上的产品从厂房到员工,都没有跳出南方的这个省,但这种事谁管过? 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消协把主题定为消费与环境。笔者认为,正是消费者盲目崇洋的消费行为,助长了假造身份、假货横行的恶劣环境。虽然有些媒体总是在追问闫培金为什么对消费者的赔付要求闪烁其辞,但笔者认为,即使闫培金不进行任何赔付,在道理上也是站得住脚的,因为在产品本身没有质量问题的前提下,用品牌宣传欺诈的名义索赔,理由并不充分。 但是,说消费者索赔的理由不充分,并不是就说欧典可以逃避处罚。在欧典的事件中,更重要的是反思我们整个国家的市场管理体制,反思造成欧典得以成功的消费环境,反思除了欧典,是不是还有许许多多的“欧典牌”国际玩笑还在进行中,是不是还有更为隐蔽的商业欺诈正在进行中。 比如,商场买200返300(券)是不是商业欺诈? 比如,“本公司保留最终解释权”是不是霸王条款? 比如,航班延误不可抗力免费由经营者说了算,是不是为航空公司推卸责任提供了借口? 如此的“比如”,还可以列出许多,任何一个消费者都能信口举出几例在消费中不愉快的经历,只不过是多数人都采取忍让的态度。因为有时候对某件不愉快的事较起真来,所引起的不愉快比忍让还要持久,于是选择忍让就成了最好的办法。 虽然欧典用假冒的德国血统开了个国际玩笑,但这类国际玩笑的本身,却具有很纯粹的中国血统。只要你仔细观察,生活中类似“欧典牌国际玩笑”的欺诈,还多着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