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油价跌出买油国话语权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 00:08 财经时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 管清友 本报三周前刊出《全球低油价周期来临》的文章,认为国际油价因为经济增速减缓和需求的减少已经进入了下降周期。最近,石油市场走势似乎正在印证着这一判断:9月20日,纽约原油期货10月合约价格以60.61美元/桶——半年来的新低做收,盘中一度跌破60美元/桶。 其实,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油价同其他商品价格一样,无论怎样炒作,最终必然回归由供求关系决定。 从长期来看,石油消费国的支付能力、经济周期的转变、美元汇率的调整以及大国内部的政治利益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供求关系而对油价产生作用。 从短期来看,油价又受到季节因素、基金投资和投机因素、新油田出现以及国际政治突发事件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也是通过影响供求而导致价格走势的变化。 我们之所以判断市场已经进入低油价周期,主要原因在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如美国、中国)的经济增速减缓,石油需求受到抑止。同时,高油价加剧了石油消费国的经济压力。 尽管本轮油价上涨并没有引发石油危机,更未导致美、中等消费大国出现支付危机,但高油价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实际上,相对于1999年初的10美元/桶而言,如今的60美元/桶的价位仍然是历史高位。 需要指出的是,2000年,沙特Faisal bin Turki王子透露,该国原油生产成本不过1.5美元/桶,而有人估计,中东地区石油平均生产成本也就5美元/桶,加上深海钻油成本,2004年所有产油国的平均生产成本每桶不过14美元。如果再考虑到其他产油国的生产成本,有估计认为,全球石油现货价格最多28美元/桶左右。也就是说,相对于真实成本,目前国际油价仍处于较高水平。 因此,石油消费国有足够的动力对高油价采取集体行动,以维护本国能源安全。据悉,10月23日至26日于北京举行的能源消费国大会,中、印、美、日、韩五国有望首次签署一项“共同努力”方案,确保国际市场稳定及维护能源安全。 石油消费国从本轮高油价周期之初的相互指责,到如今联合起来共同商讨应对之策,这实际是一巨大的进步。它表明,石油消费国有意愿达成集体行动,倍增其谈判能力。由此,国际油价岂有不跌之理? 不过,石油作为一种战略性商品,其价格往往取决于消费国和产油国——两大利益集团实力的变化和谈判能力的强弱转换。从这一点上看,未来油价到底会跌到哪个位置,目前还不好判断。如果石油消费国真正实现集体谈判,那么油价跌至30~40美元/桶不是没有可能。 在近期的A浪下跌中,油价已跌去近20美元,如果长达数年的C浪下调展开,其幅度一般会比A浪更大。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