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石油专营历史的终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 06:56 新京报

  消除中国能源方面所面临的尴尬境地,必须从国内能源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入手,放松管制,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其中,把维护能源安全的任务更多地交给市场,交给包括国有、民营企业在内的更多的市场主体。

  商务部近日发布了《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中国将自2007年1月1日起开放中国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这意味着石油“专营”将成为历史,国内油品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的改革,无论是能源产品市场还是其他市场,正是在国家不断放松对市场的管制过程中逐渐推进的。尽管这个过程中充满了相关利益方复杂而又尖锐的博弈,但这一方向不会变化。改革的推进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的压力。如此次两个管理办法的出台就是为了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于2006年12月11日对外开放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很显然,来自外部的压力,帮助中国打破了国家统一配置原油资源和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集中批发成品油的格局。

  二是内部的动力。

能源行业“钱”景广阔,但国内高度垄断的市场格局,严重挤压了非国有企业生存和成长的空间,这些企业必然通过各种途径要求放松管制、降低门槛进入能源行业。主管部门面临的压力也可想而知。最为重要的是,国家也发现,单靠国有垄断企业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势单力孤”,也是不可能的,解决能源安全也必然要通过市场化改革。

  在国有垄断企业一统天下的市场格局下,维护能源安全的重任“历史地”,也是“人为地”单独落到了国有石油公司肩上。但是,由于国有垄断企业相当程度上扮演着公共服务角色,损失最小而不是利益最大是其首要目标:只要能够维持稳定供应,价格不是问题。

  由政府控制和国有垄断企业专营,已经被实践证明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国内的供需矛盾和国家能源安全问题。目前,扭曲的价格机制已经引起国内舆论的不满。在半年之内国际

原油价格大跌20多美元的时候,国内
成品油
价格却纹丝不动。

  尽管有关成品油定价高低的争论仍在继续,但这种扭曲的价格机制显然已经难以维持。

  中国兑现“入世”承诺的行为,也为非国有企业打开了一个进入能源行业发展的口子。有人说,这对民营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笔者看来,如果没有打破专营格局,民营企业即便想迎接挑战都没有机会,更谈不上抓住机遇了。企业家是最理性的,我们没有必要“杞人忧天”。政府要做的就是继续放松管制、降低门槛。一个充分竞争的国内市场会自动矫正价格扭曲,解决供需矛盾。

  实际上,国内改革的动向直接牵涉到中国对外能源政策的走向。中国的国有石油公司不能决定国际价格,却可以利用强大的垄断地位消化和转嫁高成本。

  因此,他们对国际价格的敏感性就大大降低了。对于他们来说,现货交易要比期货交易风险小得多。期货市场瞬息万变,国有企业的决策过程冗长而复杂,加之涉足期货市场多空交易已有“前车之鉴”,使得把短线需求纳入国际市场长线供需机制的愿望难以实现。在国际价格处于历史高位的时候,抛开国际市场,发展同能源生产国的双边关系乃至结盟以获得稳定供应来源,就成为必然选择。

  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对中国更加重视“纳入囊中的油田”而不是“灵敏而稳定的市场”耿耿于怀。越是如此,我们就越觉得不够安全。越是觉得不安全,就越对国际市场体系没有信心。越是没有信心,与其他能源消费国之间的争夺和冲突就越激烈。消除中国所面临的这种尴尬境地,必须从国内能源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入手,放松管制,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其中,把维护能源安全的任务更多地交给市场,交给包括国有、民营企业在内的更多的市场主体。

  □管清友(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博士)相关报道见昨日B04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