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管清友:欧佩克减产象征意义大于实际行动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 07:12 新京报
欧佩克即便在近期减产,对国际市场影响也不大。如果欧佩克真要想促使油价回调,恐怕也要到美国中期选举结束之后。而且,还必须有愿意做出牺牲的“领导者”,并且顶住来自石油消费国的巨大压力。 面对近期国际油价大跌,欧佩克(OPEC)终于熬不住了。日前,以沙特为首的六个欧佩克成员国率先宣布日减产100万桶,削减总量为欧佩克9月份产量的3.4%。市场又重新陷入不确定之中。(10月9日《上海证券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佩克根本用不着减产。通过观察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石油期货历史数据发现,每年秋季来临,油价总会有所下跌。其原因在于美国夏季飓风等不确定性因素消失,投资者对石油供给的预期比较稳定。2003年以来,秋季油价下跌的幅度一般在22%-25%,到目前为止,油价从78.4美元/桶的最高点跌至58美元/桶左右,还不到24%。这次油价下跌如果从季度因素考虑,完全属于正常现象。 欧佩克再次做出减产姿态,恐怕是想通过影响市场预期来扭转油价的跌势。要知道,尽管下跌幅度还不到24%,但由于今年的最高点是78.4美元/桶,其绝对下跌量比较大。此前笔者曾分析过,本轮油价的下跌乃是一轮低油价周期的开始,尽管中间会有反弹。欧佩克感到油价的下跌不可逆转,故而在此时做出减产姿态,可以通过影响市场预期,促使油价尽快反弹。预期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巨大,比如开罗会议公布减产计划仅一周,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就上扬了近14%. 但欧佩克能否达成集体行动,实现减产的目的呢?从历史上看,欧佩克在达成集体行动方面实在令人“遗憾”。就是在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期,欧佩克的集体行动也是以海湾六国的OAPEC(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主力”实现的。事实上,欧佩克达成集体行动往往出现在重大国际政治事件时期,比如在1990年波斯湾危机中欧佩克就与联合国、国际能源机构一起为稳定油价提高产量,达成了集体行动。但这只能看作特例。 为什么欧佩克很难达成集体行动?这实际上是个囚徒困境问题。简单来说,因为国际市场的产油国不仅仅是欧佩克成员国,还存在非欧佩克产油国。而且在欧佩克内部,成员国之间也并非铁板一块。从整个市场来看,非欧佩克产油国其实很希望欧佩克减产,而他们可以趁机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收益。在欧佩克内部也一样,每一个成员国都希望其他成员国减产,而自己扩大出口。这个问题从欧佩克成立那天起就存在,而且这种囚徒困境的博弈均衡很难被打破。 于是,欧佩克在减产问题上相当谨慎。搞不好就会出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悲剧”,谁也不愿意成为“悲剧”的主角。比如欧佩克曾在2004年12月开罗会议上制定减产计划,但数月后公布的欧佩克产量数据显示,除沙特阿拉伯之外,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的日产量加在一起只减少了10万桶。可见,即便存在像沙特这样主动承担损失的“领导者”,减产的集体行动也很难达成。 欧佩克此次行动难以达成还有两个重要因素。其一,石油消费国的联合之势越发明显。本月下旬,在北京将举办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能源峰会,并将邀请美国、日本、印度和韩国负责能源政策的高级官员出席会议,商讨如何保证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稳定和能源供应安全等问题。与会石油消费国的消费量占全球石油需求近50%。石油消费国谈判能力的增强无疑使得欧佩克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大大降低。 其二,由于沙特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在美国中期选举之前,沙特还是会与布什政府一起为共和党营造“喜庆祥和”的选举气氛———毕竟油价保持低位有利于美国股市的繁荣,也让美国石油消费者对布什政府“感恩戴德”。在短期内,油价确实是可以被操控的。 可以设想,欧佩克即便在近期减产,对国际市场影响也不大。如果欧佩克真要想促使油价回调,恐怕也要到美国中期选举结束之后。而且,还必须有愿意做出牺牲的“领导者”,并且顶住来自石油消费国的巨大压力。 □管清友(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