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公司·案例 > 正文
 

伟创力:EMS远大梦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 17:45 《环球供应链》

  在快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后,伟创力将借力中国完成更高的目标

  文/本刊特约记者 朱远

  数字最能证明伟创力(Flextronics)的卓越。

  “日均生产50万件产品、7万个工作项目…”在伟创力上海马陆制造中心内,这一组数据与戴尔、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微软等世界知名厂商联系在一起。

  在伟创力的产品展示中心,你还会发现,自己随身用的索尼爱立信手机、办公室用的爱普生打印机、施乐复印机、富可视(InFocus)投影仪、在家里玩的微软(Xbox)电视游戏系统都出自伟创力之手。

  其实,伟创力的产品远不止这些。如今,它正日益呈现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EMS)的姿态。

  斯坎伯格魔方

  “我们是EMS而非OEM!”伟创力上海及北中国区营运总经理苏明存一再强调。

  而实际上,能够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EMS企业,则是伟创力的创始人乔∙麦肯锡先生30多年前所始料不及的。

  1969年,制造工程师出身的麦肯锡所供职的企业破产,不甘心失业的麦肯锡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创办了伟创力,专门承接硅谷大大小小企业应付不过来的业务,专注于零部件在集成电路板上的手工焊接工作。

  麦肯锡的妻子成为公司的第一位雇员,伟创力就是以这种“夫妻店”的方式开始前进。

  但在硅谷的那些电子产品制造商眼里,伟创力所做的活儿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所以很不屑地冠于其“Board Stuffers(集成电路板组装佬)”的绰号。而伟创力也在这种压力下艰难生存着。

  直到1980年,麦肯锡把伟创力转手卖给鲍勃∙托德等人,正是托德的不懈努力,改变了伟创力和这个行业的面孔,伟创力得以彻底摘掉原先的绰号,替换之的是名正言顺的“合同制造厂商(Contract Manufacture Firm)”。

  1981年,伟创力在新加坡设立工厂,成为美国第一家走出国门在海外设厂的制造商,此举拉开了伟创力全球布局的帷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伟创力不安分于仅仅把重点置于制造过程,大胆地把自己的业务触角伸到全权替客户采购零部件上。这样,客户可不再去关注制造流程的细节问题,而只是确认计划的有效性。不过,伟创力并不止步于此,还借助CAD工具替客户进行部分的研发和设计工作。

  这一揽子服务的推出使伟创力的发展如虎添翼。

  然而好景不长,和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一样,伟创力同样未能逃脱20世纪80年末期美国的产业震荡期,出现了大幅亏损,好在伟创力在亚洲的工厂挽救了其破产的命运。正因如此,20世纪90年代初,伟创力把全球总部搬到新加坡。

  “离家出走”的伟创力未来之路怎么走?这是当时困扰伟创力高层的一个现实问题。这时,一个名叫迈克尔∙马克的人挺身而出。

  早在1989年,马克就以一名工厂经理的身份入主伟创力。不过,他没想到竟然遭客户指责“不懂制造质量”。马克一气之下愤愤离去,加盟一家名为Metcal的小型精确制热设备公司担任CEO。

  然而,那个客户的评论以及推荐理查德∙斯坎伯格(Richard Schonberger)所著的《世界级制造》这些事却一直萦绕在马克的脑海里。于是,马克痛下决心读完那本书,最后他承认自己“不太懂什么是世界级的制造”。斯坎伯格在书中所倡导的“垂直整合制造模式”给了马克前所未有的触动。

  1991年,揣着斯坎伯格的“魔方”,马克重返伟创力,并成为董事会的一员。而那时,销售收入仅有1亿美元的伟创力已开始出现亏损。1993年,当马克走马上任伟创力CEO之时,面临的压力是毋庸置疑的。

  马克深信,要缔造世界级的制造,首先必须构造一个全球性的制造体系,这样才能达到成本与效率的最佳平衡点。为此,他极力说服硅谷的风险投资者们,伟创力获得了巨额的后续投资金额,开始全速扩展之旅。

  1994年,伟创力国际成立,并且启用了全新的LOGO——类似中文“旦”字。马克希望伟创力能够从此迎来“新的一天”。1995年,伟创力收入翻番并开始扭亏为盈,尽管净利润只有620万美元,但马克开始笑了,因为他坚信好戏还在后头。

  工业园区制胜

  从1993年1998年,伟创力花了5年时间来打造一个全球性的规模惊人的制造体系。当1998年的年收入首度超过10亿美元时,伟创力的高层们便毫不犹豫地把目光盯向另一个高度——50亿美元。

  而促使伟创力提出如此高目标的动力之一,则是其独创的工业园区发展模式。

  在这个工业园区内,伟创力把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从供应商到元件生产商,直到最后的整装以及物流管理全部放在一个地方完成。这举乍一面世,业界便惊叹其高明之处:借助这种垂直策略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际上,促成伟创力想出这一招的理由并不难理解。虽然在此前,通过从本地供应商那里提供原材料、选择低劳动力成本所在地进行生产等手段,伟创力所交付的终端产品远比客户自行生产的成本要低得多,但是品牌公司还是不断向伟创力压价。而多年的制造经验也让伟创力非常清楚,劳动力成本通常仅占生产成本的5%,而原材料所占比例高达80%。这样,要提高竞争优势,必须要从采购的经济性方面入手。

  正如伟创力上海及北中国区营运总经理苏明存所说的那样,“与单个的工厂相比,工业园区的优势在于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降低劳务成本,减少后勤成本,减少库存成本,供应链反应迅速,提高质量,信息灵通等。”

  为了引凤筑巢,伟创力也是费尽心机。为了构建一个工业园区,伟创力在自己的厂区周围购置了额外的土地,同时提供水、排污系统和电脑线路等配套设施,有时候伟创力甚至自己来建造厂房然后出租给供应商。如今,伟创力在全球已有7个工业园区,分别落户于拉美的墨西哥和巴西,东欧的波兰和匈牙利,亚洲的中国等低成本地区,其中匈牙利和中国各有2个伟创力工业园区。

  之所以选择上述地区,伟创力也是别有用心去迎合客户的需要——产地尽量靠近终端用户以降低成本。业内人士指出,上述布局有其合理之处,墨西哥主要针对美国市场,中国服务亚洲市场,匈牙利则是面向欧洲、非洲和中东市场。这样,科技公司借助伟创力这些园区,通过提供高效的工程服务、制造、采购和物流管理于一体的制造基础设施,可以很方便的渗透全球市场。

  据伟创力物料管理中国区副总裁刘润清(Alex Liew)介绍,每个园区都像一个完整的制造中心,可以制造最终系统组装所需的印刷电路板(PCB)、零部件、电缆、塑料和金属零件等。“这些工业园区通过结合战略性供应商以降低材料采购费用,并加快新产品的推出速度。”

  在接受记者采访之时,刘润清拿起自己使用的索尼爱立信手机解释了起来,“在我们珠海斗门工业园区内,我们可以自己生产手机外壳、PCB板、摄像头等主要零部件,而键盘和LCD的供应商就在我们园区之内。”由此不难理解,要最快响应客户的订单需要,对于伟创力而言是轻而易举之事。

  不过,在上海嘉定马陆制造中心现场,记者并没有看到类似珠海工业园区内供应商云集的场面。对此,刘润清笑着解释,“长三角地区的电子产业链非常成型,供应商从昆山等地送货只不过3个小时,这完全满足我们的供货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伟创力首创的工业园区运营模式已经得到了认可,诺基亚和三星等手机大户已开始纷纷效仿。

  超值套餐

  在马克看来,要把伟创力打造成真正的世界级制造企业,仅有工业园区这个杀手锏是不够的。为此,伟创力开始探寻新的武器。实际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伟创力已经更加明确自身的角色——从技术公司的“厂商”扩大到“实际制造商”。

  这一步的变化不啻于给客户们提供一份“超值套餐”。

  伟创力的思路非常清晰,那就是为技术公司提供设计、工程、制造和物流的一条龙解决方案。“OEM公司可以把精力集中于它们的核心竞争力上,比如研发、销售、市场营销、品牌建设,而在设计、制造和分销方面则可以少花些精力。”刘润清把这种分工看得非常明白。

  事实上,除了零部件制造、组装服务、设计服务和合约设计制造商(CDM)产品外,伟创力所提供的附加值服务还包括信息技术专门技术、网络服务和物流服务。而其中的信息技术战略实施对增强其供应链的透明度大有裨益。

  据伟创力IT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介绍,伟创力在上海的采购人员只要一登陆其公司系统数据库,便可以看到远在墨西哥或匈牙利的伟创力工厂情况,同一种零部件的库存情况及采购价格一目了然。而一旦上海工厂输入的采购价格高于其它地区的工厂时,信息系统便会自动弹出提示对话框,“你可以在这个洲获得更优的采购价格,看看其价格协议吧!”或是“墨西哥的工厂这种零部件库存过多了,为何不从那里转买过来呢?”

  这位负责人得意地告诉记者,伟创力最大的竞争力便是收集和分析供应链上的信息。

  除了在采购上削减成本之外,伟创力还不惜血本,参与了研发和设计的投资,目前在全球的研发设计人员已经超过3500人。“客户可以把设计好的产品模型交给我们来代工,也可以直接采用我们设计好的产品来下订单。”刘润清说。

  刘润清向记者展示了上海马陆制造中心的本领:零部件的生产主要是塑料;组装服务则是涵盖到数据通讯/通信、电脑/电脑外设、电讯类、通讯基础设施等产品;设计服务则包括电讯基础设施和汽车电子;而提供的附加值服务主要是物流、逆向物流和技术培训等。

  值得一提的是,伟创力可谓全能型制造高手。从伟创力提供的最新收入行业分析可以看到,手持设备占到的比例最大达到35%,而电脑和办公自动化产品达到22%,通信设施也以17%跻身三强。而医药、工业及自动化,IT基础设施、用户端产品则瓜分了剩下的份额。如果按照区域划分,亚洲区达到44%的贡献率,欧洲区也以41%不甘示弱,美洲地区相对较弱。

  近年来,跨国巨头们早就尝到了“超值套餐”的甜头了。阿尔卡特、戴尔、EMC、惠普、微软、诺基亚网络等公司都是通过伟创力来满足其多样化设计、制造和物流方面的需求,以保持它们在各自行业的市场领导地位。据悉,中国本土的海信、华为、中兴、科健等企业都开始主动与伟创力联姻,欲借助伟创力的全球网络更便利地打开国际市场。

  而正是凭着这些举措,也给了伟创力“超级”回报。自1998年突破50亿美元的目标后,从2001年开始,伟创力最终坐上了全球EMS的头把交椅,2005年的财年收入达到159亿美元。

  豪赌中国

  “两年后,伟创力在中国的收入将占到全部收入的40%。”望着办公大楼前的一大片空地,刘润清满怀信心地说。

  记者看到,在2004年9月底启用的马陆制造中心北面,有着一大片空地,目前是被上海大众汽车租用为露天汽车仓库。而在伟创力的远期规划中,这里将是二期扩展计划的主战场。

  业内人士认为,伟创力早就应该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了。

  尽管早在1987年,伟创力就在深圳蛇口设立了其在中国内地的首个工厂。但是长期以来,伟创力一直盘据华南,目前总投资近5亿美元,在珠海斗门建立了工业园区,在广州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研发中心,而迟迟没有往长三角地区大举扩张。

  近年来,长三角在中国的经济地位迅速崛起,也让伟创力的眼前为之一亮。因为伟创力的很多客户群开始移师长三角地区,如果伟创力按兵不动,则伟创力的老对手们——美国的旭电、森米纳(Sanmina)、四海和加拿大的天泓将可能抢得先机。

  为此,从1999年开始,伟创力加快了在长三角的布局速度。先后在常州、南京和上海设立工厂。在马陆制造中心投入营运之前,伟创力在中国的工厂已经超过30个。这对担任中国区物料副总裁的刘润清而言是个不小的考验。他笑着告诉记者,每个月他都要在深圳、珠海、东莞等地呆半个月,而后立即转战上海、南京和常州。“不过现在看来,我们的供应链管理非常让人放心。”

  记者从伟创力业务发展部门负责人获悉,伟创力在中国的南北地区定位有所不同,华南主要是低成本、高产量的电路板生产、安装及物流业务;而在上海及北中国区,则是以通信产业为突破口。

  而在去年4月,伟创力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表面贴装技术(SMT)实验室,此举被业内认为是伟创力寻求在北京和华北市场发展的试金石。

  据IDC的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全球20%的高科技生产制造都在通过外包完成,到2006年全球EMS行业收入可达1220亿美元。而中国已是这个行业的首要竞技场。面对这一大好趋势,伟创力也不敢偷着乐,因为台湾的Arima、Quanta、Asustek和Inventec等ODM巨头一直都在虎视眈眈之中。

  在采访中,记者提及台湾明基收购

西门子手机是否对伟创力形成威胁之时,刘润清极力去回避其中的竞争,“我们的产品线比明基更宽,只有50%可能会正面交锋,但是或许我们会有合作的那一天。”

  因为在刘润清看来,康柏曾经和伟创力势不两立,但现在在昆山已经友好地握手。

  这也许是代表了2001年更换新LOGO以来的伟创力的真实心态——“速度、灵活和卓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