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港口群变局 世界第一港离上海有多远(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 17:18 环球供应链 | |||||||||
借得地利:21世纪的综合港 腹地港与中转港 国外大型城市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无不同港口经济的作用紧密相关。从发达国家来看,一国的经济都是以城市群经济圈形成的,而这些经济圈又都由具有不同功能作用的港口或港口群构成。比如美国以纽约为中心的东海岸经济圈、以洛杉矶为中心的西海岸经济圈,日本由东京-横滨等构成的东京湾经济圈和大阪-神户等构成的濑户内海经济圈等。 在世界主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中,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第一,以市场交易和提供航运服务为主,这是靠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人文条件而形成的,在世界的国际航运中心中是唯一的,即伦敦。第二,以为腹地货物集散服务为主,如鹿特丹和纽约。第三,以中转为主,如香港和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基本模式的选择随着历史的变迁,呈现一定的稳定性,如鹿特丹和纽约始终是以腹地型为主,而香港和新加坡又始终以中转型为主。这说明,在国际航运中心模式的选择上,所在港口的区位条件过去是、现在仍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 但上海港似乎要打破这一历史定则,成为兼具腹地港和中转港功能的综合型港口。而其基本思路,则是让外高桥做量,借洋山港做值,最终形成一个内部的组合港体系。 不过上海港方面对此一直语焉不详。在评述上海港的历史时,交通部规划研究院水运规划所的一位专家则表示:“上海港一开始就不是上海市的港口,而是服务腹地的中转港口。”上海海事大学宗蓓华教授对此给出了一个纯粹技术性的解释:“集装箱码头外移是个趋势。”国际上确也早有前例:荷兰鹿特丹港20世纪80年代开始移到距离市中心30海里外的新玛斯河口;德国不来梅港沿阿勒尔河离市中心40海里建设了港口;加拿大温哥华也在距离市中心40公里的小岛上建港。而在我国,天津新港、广州黄埔和宁波北仑港也均已实施了外移。 上海港近年来集装箱吞吐量飚升,与外高桥港区的开发建设不无关系。据上海港口协会秘书处主任秘书方逸民介绍,1994年以后,上海港将集装箱码头建设重心转向浦东,先后于1997年实施了外高桥一期码头集装箱化改造,设计吞吐能力为75万TEU,新建的码头包括2000年建成设计吞吐能力75万TEU的外二期、2001年建成设计吞吐能力65万TEU的外三期和2003年建成的设计吞吐能力为180万TEU的外四期,使得上海港口集装箱通过能力不断扩大。“今年底设计吞吐能力为70万TEU的外五期码头也即将正式投入生产。”方逸民补充道。 “上海港所有的集装箱吞吐量都是我们集团的下属单位完成的。”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投资发展部规划室经理石径存对此非常自豪。据该集团内部出版的《2003年上海港口发展年鉴》显示:2003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历史性的1128.2万TEU,其中上港集箱外高桥分公司(即外二)、SCT和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即外一)分别以361.4万TEU、335.8万TEU和202.7万TEU三分天下,这其中的吞吐量主要是由外高桥港区来完成的。 另据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SCT和外一的13个集装箱泊位共完成了3214.9万TEU,承担了上海80%以上的集装箱吞吐量,已成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的骨干力量。在上港集箱收购外高桥三期码头后,将其与原来的外二码头合并,目前共有集装箱泊位5个,岸线1565米。 随着SCT占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的比例从1993年的96.26%下降到2003年的29.76%,当前上海港集装箱的增量大多集中在外一和外二码头,在2003年已分别达到17.97%和32.04%,可以说,外二已日益成为上海港增加箱量的新生力量。 不过,在石径存看来,当前外高桥港区的吞吐设计能力已显得胃口不足,因为集团预测2004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将再创新高,达到1400万TEU。“新建外高桥港区泊位以形成新的吞吐能力,可以弥补洋山港建成之前上海港的吞吐能力不足的局面。” 尽管尚在建设中,洋山港已经被看好。地中海航运公司表示,未来在洋山港将全部使用6000-9000TEU的大船。该公司表示,将在2005年底前将船舶全部过渡为8000-9000TEU的船,这是目前世界排名前十大的船公司的普遍做法。大型船舶的到来,无疑会为上海港带来更多的效益。 更重要的是,上海港今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中转业务。洋山港将作为上海港的外港,原来的旧港作为内港,在外港中转的速度非常快,因为不必进内河,甚至不必引航,很适合国际中转。对于上海的出口货物,到外港出运需比往日承担更多的油费,而中转货则丝毫不受影响。目前地中海航运正逐渐将国际中转货物从韩国釜山移到上海,因为上海港有价格优势,在速度和技术上也很完善。 上海港口协会秘书长何业钢对此充满信心:“原来从韩国釜山港中转的我国北方港口每年约200万TEU的集装箱货源,只要海关政策允许,就有可能改从上海港中转;而原来从香港、新加坡中转往美国的东南亚港口的部分集装箱货源,也有机会选择上海港作为其中转枢纽港。” 洋山港:御风而行?逆风而行? 洋山港的建设如今已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外高桥只是解决了上海港量的问题,真正要实现国际航运中心的梦想,上海港还必须依靠洋山。 8月14日上午,上海外白渡桥东侧的海鸥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内座无虚席,来自交通部、中科院与同济大学的10余位建筑工程专家与洋山港建设总指挥部、洋山港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业主代表共40余人再次汇聚一堂。尽管身在黄浦江畔,但是大家共同关注的却是距此80公里开外的一片岛屿群——洋山深水港的建设问题。这一次他们要讨论的是洋山港在新近的吹沙过程中遇到的沙质、沙源及颗粒大小问题。作为本次会议的召集人之一,上海国际港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陈永庆已经习惯了两年多来类似规模的周末讨论会,“这样的专家讨论会已经组织了好几百次,并且要贯穿洋山港近20年的建设周期。” 据洋山深水港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洋山港建设工程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于2005年完成,计划建设5个集装箱泊位,岸线长1600米,码头年通过能力220万TEU,同时建成长度为总长约31公里的东海跨海大桥和芦潮港海港新城的配套设施;第二阶段在2010年完成,重点提高泊位等级,形成350-400万TEU能力;第三阶段属于远期规划,将建成码头岸线18公里,共有50多个超巴拿马型集装箱泊位,集装箱通过能力可达2000多万TEU。 应该说,洋山港建设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整个长三角区域已经拉开了“东进”的序幕。上海先是把国际航班全部搬到浦东机场,随后,总投资近100亿元的浦东机场二期工程启动,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成亚太航空枢纽港。同时铁路也在悄悄“东进”,沉寂多年的浦东铁路作为洋山港的配套项目最近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但洋山港的建设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洋山深水港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一年中经历大风大雨气候的时间通常长达1个月左右,实际作业天数为270天,这个数字并不低。但是,不可作业天数都集中在外贸出口旺季。众所周知,8月至9月为台风多发季节,同时也是冬季服装及辅料出口旺季。”陈庆礼说。一位专家则忧心忡忡地指出:“正在建设中的芦洋大桥(从上海到洋山)也可能因天气和货物运输量过大倒塌。风险很大!” 有分析指出,洋山港的风险应该由北仑港来化解,充分利用和发挥宁波北仑港的能力和优势,以组合港的形式,把宁波深水港开发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深水外港。但宁波和上海在此问题上并没有达成一致。在技术考量之外,更深层的因素则是地区之间的角力,因为洋山港毕竟是上海从浙江硬生生借过来的,而其背后牵涉到的巨大的利益归属其实尚难完全摆平。据一位人士透露,当年建设北仑港是为上海港进行配套服务。“但是后来上海抛弃北仑,自建深水港。”由于北仑港的存在,正在大举兴建的洋山港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政府的一种重复建设。 区港联动的三张王牌 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沪港港口物流研讨会上,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明确表示,上海港正从加工增值型的第二代港口向综合资源配置型的第三代港口转化。在他看来,上海港口物流园区初具规模,上海港浦东集箱物流园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和规划中的上海深水港物流园区将是实现区港联动的三张王牌。 上海港浦东集箱物流园区位于浦东港城路,项目总占地面积36.67 万平方米。经营范围包括集装箱装卸、堆存、运输,拆装箱,修洗箱,船公司空箱箱务管理,国际货运代理,进口分拨,海关查验,国检查验(包括放射性检测、进出口集装箱熏蒸), 冷藏箱管理,保税仓储,货物商业性简单加工,货物分拣、刷唛,货物快速配送,集装箱/货实时信息查询,为客户定制等各类第三方物流服务。 浦东集箱物流园区的功能区包括3.3万平方米的进口集装箱海关监管堆场,5.3万平方米的集装箱空箱堆场,物流转运中心(4层立体物流仓库,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使用面积7.8万平方米),1.1万平方米的CFS,个性化仓库,海关查验区,国检放射性检测区,进出口集装箱熏蒸区,修洗箱及生活辅助区。其中物流转运中心于2003年6月全面投产,正处于全面招商过程中。 而位于浦东申亚路的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则是另一张王牌,作为上海市政府“十五”期间重点规划的三大物流园区之一。该项目占地面积1.2 平方公里,功能区包括集装箱转运区(堆场14万平方米),国际中转区(仓库17.54万平方米),国际配送区(仓库19.25万平方米),国际采购区(仓库20.3万平方米),商务中心区。东接外高桥港区三期码头,总投资为16.1779亿元人民币,计划于2004年9月建成,实现集装箱年综合处理能力100万标准箱。 第三张牌则是规划中的上海深水港物流园区,它位于南汇区芦潮港东侧,由东海大桥与洋山港区相连,是洋山港区的配套服务区和临港新城的物流服务基地。2003年5月,上海市规划局明确了深水港物流园区的结构规划。同年8月,被正式列入上海市“十五”期间重点推进的物流园区之一。深水港物流园区总体规划用地13平方公里,并预留发展用地8平方公里,最终规模达21平方公里。园区将划分为港口生产及辅助区、铁路换装区、内河中转区、物流服务区、口岸服务区和综合配套服务区等六大功能区。其中一期规划3.58平方公里,项目已于2003年9月正式立项。 外高桥海关副关长陈建明对于深水港物流园区更是未雨绸缪:“我们正在拟定洋山港海关监管方案,该方案将以外高桥保税区的监管方案为蓝本,融港口、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为一体,实现更高起点上的区港联动,进而为自由港的建设作出有益的尝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