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女声的阳谋与阴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 19:07 财富时报 | |||||||||
文/左右 本来不想谈论这件烂事,但所谓的责任感让笔者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媒体的大肆炒作让超级女声每天都在霸占着笔者的眼球,洗刷着大脑。 从营销的角度看,超级女声无疑是最为成功的娱乐赛事。它的成功源于全民参与。
但是,娱乐短缺时代早就已经结束了。 电视台像吃了娱乐摇头丸一样,都在拼命将这块蛋糕做大——娱乐时代的到来,首先是产品的同质化和高度竞争。受众在产品的高度竞争市场,逐渐占据了上风——大拇指一动,换台,就代表受众的自由选择性及话语权。差异化经营成为娱乐产品提高收视率的惟一出路。 实际上超级女声是完全克隆万里之外英国和美国的“流行偶像”和“超级偶像”,引进之初,便因水土不服或是仍在沿用旧有的营销模式,一度出现困境。后来节目组织者便举起区隔的大旗,走差异化的道路。首先是打破了唱法上的束缚,不论什么唱法,不论唱得好坏,都可以站在台上吼一吼。第二是打破常规年龄限制,只要是16岁以上能发出声音的女性,都可以一试身手,哪怕她是个80岁的老太太。这两招一下使自己变得更具贴近性、平民化。 另外的杀手锏便是全民化参与。评委说了不算,他们只是起到了点评的作用,说了算数,是场内外通过手机短信形式投票的公民。买方市场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能忽视消费者的权益,他们的好恶决定产品的生命力。受众的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是产品获得市场的根本。超级女声完全由它的受众说了算,在这里,专家不能左右市场,并且往往所说都成了屁话。 这就构成了超级女声的阳谋。 阳谋值得研究,阴谋就使一件很漂亮的事变成一件烂事,烂得让人觉得龌龊。 首先是所谓超级女声的黑幕说:柯以敏这个个性十足的评委,在一场比赛中,批评了张静颖一首歌的唱法,并现场作了示范。赛后骂声顿起,柯以敏在两周后,宣布“挂冠”辞职。尽管在公开场合,她一再否认自己的离开和网络上对自己恶毒的谩骂和那声“万人签名要求柯以敏下课”有关,但没人能否认,柯以敏受到了来自歌迷的巨大压力。 在柯以敏自己承认的理由中,也包括她接到许多歌迷的骚扰电话,经纪公司担心她继续担任评委会影响到人身安全。 这似乎是中国有电视节目评委以来,第一次有评委被民意“罢免”。 其次就是枪手和“二奶”说: 黑楠则在一个多月前,遭遇“黑枪事件”,5个十几岁的孩子用玩具枪打破了他的车窗。尽管12个小时内就破了案,但经各大媒体演绎,“黑枪事件”已变得近乎威胁黑楠生命。关于黑楠和选手关系不正当的说法,有多个版本正在网络上流行。叶一茜是黑楠“二奶”的说法随着叶一茜暂别江湖告一段落,继而换成了“何洁与黑楠关系暧昧”。还有说法是“黑是纪敏佳的经纪人”。 黑楠对此冷笑说:“去年也有人说张含韵是我二奶!” 此外,歌手的性取向等等都成了媒体津津乐道的东西。 玩阴谋的人有时候很无耻。为了提高产品的传播力,组织者在不遗余力地制造喙头。超级女声的阴谋就像人吃了自己的大便一样,做呕但也无可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