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顾彬:作家应为文学牺牲(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3日 02:16 经济观察报

  做作的中文

  经济观察报:你为何认为中国当代诗歌的成就超过了小说,为什么小说不好呢?

  顾彬:我怀疑中国小说作家有什么真正的创造力。不少当代的小说家是先看译为中文的外国小说,然后模仿这些外国小说开始创作,例如拉美作家马尔克斯的作品。另外有不少作家不把写作看成一件辛苦的工作。他们似乎要先看如何满足市场需求、如何能赚钱,然后才写小说,这样他们会比较“成功”。但一个文学家不应为市场服务,他应为文学牺牲自己,当下有没有读者,那是无所谓的。但现在好像除了诗人之外,中国没有什么文学家愿意这么做。

  经济观察报:但文学的目的不就是满足读者的需求吗?

  顾彬:不一定,文学的意义首先是为语言服务,应该以语言为中心。语言是最重要的,它是作家的工作对象。

  经济观察报:那你觉得一部好的小说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满足什么标准?

  顾彬:我的标准就是1949年之前的作品。当时市场的作用不大,作家们觉得有任务创造一种新的语言。鲁迅、张爱玲、沈从文等1949年之前的作家,使用的语言是全新的,是他们自己创造的。在辛亥革命之后,用白话文来写作是一种新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鲁迅就只能用古代汉语来写诗,用白话文写诗时,他的文笔是很差的。所以当时的作家在探索创新。而现在不少中国作家根本不知道如何来写一句正确的话。一句话不应经常重复已有的东西,不应老用同样的词。一个作家用的词不应来自报纸,应该创造自己的语言。另外语言应该非常自然,但现在中国人的中文常常是做作的。

  经济观察报:做作是什么意思?

  顾彬:就是不自然,受外文的影响非常大。我现在看《人民日报》等中国的报纸,感觉根本不是中文,而是翻译成中文的外文。从日常的需要来看,这样做是可以的,但从文学的角度讲,这种翻译体的文字是做作和蹩脚的——当然《人民日报》不是文学作品。

  经济观察报:你是说现代汉语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一种西化了的语言?

  顾彬:对,太西化了。人们日常说的语言不一定西化,但书面的中文、尤其是报纸上的中文太西化了。

  经济观察报:在现在的中文文章里,非常西化的语法与句式几乎随处可见。

  顾彬:如果是报纸,我可以理解。但如果是文学作品,我觉得遗憾。我希望中文不要走上太西化的道路,应该保留它原来的美丽。

  经济观察报:什么样的中文是美丽的?

  顾彬:中国古代汉语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无论你读《诗经》还是《红楼梦》,你都会发现作者掌握着语言。但是现在的中国作家根本不掌握语言,是语言在掌握他们,是媒体语言、人人都在用的语言掌握着他们。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语言。你看德国最好的诗歌、散文、小说作家,他们的语言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不行。你看鲁迅的作品,貌似不重要的字,其实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藤野先生》里“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的这个“也”字。但现在中国作家的作品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无所谓,也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中外读者懒得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经济观察报:你比较推崇中国古代文学,在你看来它好在什么地方?

  顾彬:古代文学的语言很美,思想很深,形式很丰富。你去读唐朝诗歌和宋朝诗歌,味道会不一样,思想、形式也不一样。小说、戏剧也是如此。唐朝小说和明朝小说不同,元杂剧和明传奇也不同。所以中国古代文学是非常丰富的。从周朝到清末,中国文学都属于世界文学,有世界文学的水平。我个人觉得,中国现代文学也有世界级水平,但当代文学除了诗人之外,就没有这种水平了。

  经济观察报:从语言上来讲,你觉得文言文好还是现代汉语好?

  顾彬:文言文我觉得是非常美丽的。辛亥革命之后、1949年之前的白话文,基本上也是很不错的。当时有些作家有时还不善于用白话文,例如萧红写书信的时候,她的白话文不好。胡适的白话诗也不好。但他们还会有一些很好的白话文作品,如萧红最好的作品《呼兰河传》。本来传统文学应该是中国文学的源泉,但是作家们到了1949年之后对传统文学的了解就越来越少。尤其是从1949年到1979年,对传统文学基本上是否定的。我看到有个报道,到了1998年,还有上海的某个领导说《牡丹亭》是黄色作品。所以说中国人和他们的传统离得太远了,似乎是丢掉了传统。你可以不懂中国1949年之前的哲学、历史与文学,也完全读得懂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但在德国、在欧洲,如果你没有很好地研习欧洲的传统与语言,你根本看不懂作家的作品。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