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拐点上的美国经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1日 12:1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何谦 北京报道 无论是从美国的双赤字角度,还是从美国房地产业的变化,美国经济在这些层面都面临着新的变化。 一方面,美国的双赤字问题得到缓解。 美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由2004财年3.6%的历史最高值下降至四年来的最低点1.9%;而今年1月份,美国贸易赤字为591亿美元,缩小了3.8%,是近5个月来第四次减少。 另一方面,美国房地产却遇到困境:房地产市场的大幅度下跌,次级房贷市场危机不断。 最近的一次美联储会议上,美元停止了加息步伐,这是否预示着美元减息周期的到来?美国经济的景气周期已经终结?在许多人看来,中国与美国处于投资-消费的两极。美国这个消费端的变化,对中国会产生何种影响?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谭雅玲认为,美国经济并不会进入衰退周期,未来甚至有可能继续上涨。但是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和花旗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则认为,下半年美元会小幅减息,今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也会一定幅度地下降。 但马骏说,从2006年开始,中国经济结构的改善,已使其不再与美国经济悲喜同步。 美国还需要减息 经济观察报:美联储停止了加息步伐,市场近期甚至一直在担心美国要进入减息周期,您如何看美联储的暂停加息,以及未来美联储的利率调整方向? 马骏:在短期内,美元利率会保持不变,但是到今年下半年会出现一到两次的减息,因为美国经济层面出现了些令人担忧的趋势,例如房地产价格和投资的持续降温,会对美国消费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而推高美国的失业率。 沈明高:目前关于美国加息降息的争论很多,我们预测今年三季度美联储会减息一次,但美国是否进入减息周期,还需继续观察,因为目前美国的经济指标中有利好的数据,也有不好的数据。 其中比较好的经济指标有双赤字的缓解,美国政府最新修正的2006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数据,从2.2%上调为2.5%,使得2006年美国全年经济增长为3.3%,高于2005年增长3.2%的水平,是美国连续第三年增长速度超过3%;但是花旗银行的美国经济学家们预期今年可能下降到2.4%的水平。 不好的数据主要来自房地产行业,但是还没有影响到美国居民的消费,未威胁到美国经济的整体走势。 谭雅玲:目前美国的货币政策又发生了与2006年相同的状况,短线加息与降息预期变化多端,利率方向的变化几率与频率既与经济数据变量本身有关,更与政策指引市场调整有关。 其实,我认为美国一直在利用货币政策变化,指引金融市场“炒作”,以调节自身的经济需求与经济利益。去年至今美联储加息或降息的预期一直是金融市场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并存在争论与反复无常状态,其间美联储关于政策的宣言或评论,对金融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或反转方向的作用。 美联储不会在5.25%利率水平“罢手”,利率争论是一种策略运用,就像2005年到2006年大家争论美元利率将止于4.25%,已经成为一个错误,未来美元利率水平必将达到5.5%-6%,通过利率上调得到更多的资本流入,进一步强化美元霸权。 经济观察报:近期的美国经济也可谓喜忧参半,一直以来的双赤字问题有所缓解,但是房地产在持续降温、失业率在缓慢升高,您如何看待美国的经济走势,是否已达到经济周期的拐点? 马骏:目前美国的财政赤字确实出现了降低的迹象,但是中期以后是否会保持下降的趋势令人怀疑,因为如果美国经济真的开始不断下滑、失业率不断上升,美国政府则有可能增大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近来,美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经常项目赤字表面上虽有所好转,但是下降的主要因素来自石油价格的回落。如果剔除石油价格的变化,我们会发现美国经常项目的赤字基本没有变化,因此美国外部经济的不平衡得到缓解的结论,还无法得出。 至于美国经济周期是否走到了拐点位置,今后会出现长期的增长放缓,还有些难于判断,但是今年的GDP增长可能从去年3%,下降到2%,以后会保持在2%到2.5%的水平。今年,可能成为美国经济的一个低谷。 沈明高:美国经济是否要开始进入衰退周期,还无法确定。最近一段时间,美元相对于全球货币的贬值虽然使美国的贸易逆差有所缓解,但是如果在今年下半年,能迎来亚洲各国货币相对于美元的第二次升值浪潮,才能在根本上缓解美国的贸易问题。 谭雅玲:目前,美国经济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衰退的可能较小。 此次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危害远低于2000年美国网络泡沫破裂的冲击。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经济产业与新经济产业在泡沫作用与影响上有截然不同的表现与冲击,相比较传统经济对整体经济的危害速度和程度要小于新经济,而且目前的房地产风险还是可控的。 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美国的房地产问题是局部问题,而当年美国的网络泡沫已波及美国经济整体,两者对于美国股市的影响力或所占权重也有明显差别,单一股指作用(纳斯达克指数)与成份股参与(房地产类别)有着本质区别。 因此,可以说美国经济的变化在于政策的“炒作”,在于政策需求调节的“诱导”,美国经济本身依然处于稳定、稳健之中。美国经济整体的恶化需要时间和条件,而非简单恶化言论所为,目前这些炒作目前对于美国经济是利多弊少。 中美不再悲喜同步 经济观察报:美国经济的变化,将从什么方面影响中国经济的走向?为何美国经济面临下滑的危险,中国的出口增长依然很高,顺差不断扩大? 马骏:过去多年的经验表明,美国的GDP增长对中国出口有较大的影响,大概美国GDP增长每下降1%,中国出口额会下降6.5%,但有趣的是从去年年初开始,这种相关性失效。 美国经济在逐步放缓,中国出口额却继续水涨船高,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向欧洲的出口开始加速;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兑美元虽然从2005年7月开始有了7%的升值幅度,但是对所有货币的升值幅度只有3%左右,因此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基本没有升值;同时,在过去的18个月中,中国出口行业出现了比较大的结构性调整,在产品、技术、设计方面做出了创新性的努力,使得即使在成本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中国企业反而出现了边际利润提高的势头。 沈明高:虽然美国仍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但是随着中国贸易对象的多元化,美国经济走势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弱。同时,美国经济的走弱也将促使中国贸易对象多元化的发展。 就中国自身的顺差太高问题而言,如果开始严格控制出口,会使国内出现产能过剩,进而引发通过紧缩,因而还是要在扩大进口方面做工作,也就是对中国紧缺的能源物资加大进口,但这需要中国加快理顺能源产品的定价机制。我们看到由于定价机制中的问题,中石油从国外进口石油的价格与国内的石油价格相比贵很多。 谭雅玲:美国经济变化将直接影响两国贸易层面的需求变化,进而影响两国投资状况的变化,但目前,美国的经济基础和实力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去年经济增长保持3%以上,对于美国而言是一个不错的数据,并非像美国自己所讲的衰退或减速。虽然美国季度经济增长水平有较大的跳动,但是其中不排除季节因素、政治因素以及国际因素的影响。 说到中国,其实美国经济变化对中国经济变化的影响力更大,一方面是因为两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美国高科技的创新发展决定了美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而中国处于市场经济、新经济的初级阶段,各行业都在经历积累、扩张。一个是质量型经济、一个是数量型经济,因此这个过程中,美国将获得更大的利益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是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美国是需求经济型,中国是供给经济型。面对美国经济并没有实际的下滑,短期季度经济数据的波动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我们应提防美国的经济战略和金融策略。 中国的出口与顺差问题更多需要从内部来改善,外部的影响是有,但实质在于内部的改革效率与结构调整。 人民币升值加速 经济观察报:美国停止加息步伐,但是中国却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而需要加息,两国利差是否在未来会逐步缩小,从而使人民币加速升值?中国应如何调整自身的货币政策,以面对世界经济走势的变化? 马骏:最近,中国政府开始了今年来的首次加息,虽然政府给出的解释是加息缘于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我们看到中国的核心通货膨胀压力并没有升高,而是出现了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的泡沫。 未来,中国政府也可能再次小幅加息,而且虽然中美两国的利差可能不断减少,但是中国加息依旧有空间。因为中国仍然存在资本项目控制,而且这种控制可以加强,例如对外资的流入手段可加大限制,从而防范加息引发热钱的大规模流入。 另外,今年中国政府还将上调2到3次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缓解流动性过剩。 沈明高:利差的缩小必然会导致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快,因此花旗银行对人民币今年的升值幅度由从前的6%,上调到了7.5%,今年年底达到1美元兑换7.2元人民币的水平,这也将促使热钱的流入,加剧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对此,中国政府期望通过建立外汇投资公司来缓解压力,但是2000多亿美元用来进行外汇投资,不可能一下全部投出,而需要分期分批,但目前中国一年的外汇储备增加量可能都要超过2000亿美元,因此这种方法只能暂时缓解中国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目前,中国政府没有太多好的方法能缓解各方面的压力。我们预计今年中国政府还将提高2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继续加息至少一次。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