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证券监管弦紧重点锁定私募 点名批评操作过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1日 10:32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黄利明 袁朝晖 北京报道

  3月28日,在中国证监会召开的一个内部会议中,一家北京的大型基金公司被点名批评,有关官员认为这家公司“操作过度”。

  这是中国证监会官员少有的表态方式。此前,杭萧钢构大单、广发证券借壳S延边路等事件已相继进入中国证监官员的视野,一系列调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与此同时,一张张罚单指向了发布不实信息的分析师、操纵股价的大户……

  在中国股市不间歇的上涨步伐中,中国证券监管之弦正在一点点绷紧。消息人士称,被认为是炒作主力的私募基金已成为中国证监会的监管重点。

  监管之手举起

  据消息人士透露,中国证监会官员点名批评北京那家基金公司并非个案。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有不少机构的高层被请到中国证监会谈话。一些基金经理说,监管层开始重视越来越严重的非理性上涨,监管收紧的气息已经开始蔓延。

  3月19日,当杭萧钢构344亿元的合同引领股价连拉10个涨停之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其强行停牌。随后中国证监会也开始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展开联合调查,这家公司涉嫌的股价操纵与内幕交易行为。 尽管杭萧钢构的合同双方都否认参与了股票交易,不过,针对杭萧钢构344亿合同事件和股价异动情况,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官员表示,一旦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将坚决查处,决不手软。

  在题材股一度被追捧的现在,中国证监会与交易所已经是第二次高调表示在调查相关的股价操纵与内幕交易行为。

  另一次引人注目的调查是起始于去年8月的广发证券借壳S延边路案,内幕交易一直笼罩其中。监管层怀疑广发证券的一些高管在借壳一事中涉嫌内幕交易,并已经查出,一些高管亲友提早进入了S延边路。甚至有消息称,有涉案高管亲友购买了S延边路达200万股,账面获利以亿元计。

  其实,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异动和信息披露的联动性问题一直是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中国证监会已经要求交易所将上市公司的股价和成交量的异动与信息披露的内容挂钩,实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和市场监管的联动。

  中国证监会上市监管部的负责人说:“不仅是杭萧钢构,对于所有公司而言,其股价异动都在监管部门关注的范围之内。”

  上涨背后的乱象

  在监管之弦绷紧之时,中国股市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上涨。3273点,3月29日,上证指数再一次轻松地创造了一个新的高点。

  在一片暴涨中,估值、基本面、价值投资被许多投资者抛之脑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宝”押在了一个个玄之又玄的“故事”之上。借壳、重组、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参股金融概念在不断演绎A股的涨停板

神话

  监管机构在这个时候开始发力。一位基金经理说,中国证监会将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了对市场的监管上。“杭萧钢构更像是一个导火索,将监管的矛头引向了对市场传闻,或因信息披露不完整而导致的股价异动,对于市场自然有一定的震慑作用”。

  3月26日,上证指数上涨1.58%,两市共有1132只A股上涨。然而,此前一度受到资金追捧的S股(未股改上市公司)却全线大跌,以S兰光S乐凯S光电S商社S仪化为代表的47只S股更是以跌停收盘。

  一纸通知改变了一切。此前一天,上证所上市公司部要求,沪市尚未进入股改程序的S股上市公司(除个别公司外)公告进行风险提示。因此,26日当天,有20多家S股公司集体提示风险。

  上证所上市公司部有关负责人称,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市场跟风炒作,该负责人明确指出:“近期市场对尚未进入股改的S股炒作非常激烈”。

  由于借着股改的良机,引来新的大股东接管,优质资产被置入等因素,令众多S股或ST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暴涨。其中,S酒鬼酒因中糖集团入主连续12个涨停,S*ST生化因振兴集团重组连续9个涨停。

  据悉,上证所上市公司部还将继续加大监督力度,要求S股公司定期发布风险提示公告,澄清市场传言,以正视听。风险提示的内容包括,公司在未来一定时间里是否具有披露股改方案的可能性,解释股改中的不确定性等。

  一位券商总裁称,监管层已经抬高了券商借壳的门槛。由于券商借壳概念受到市场的疯狂炒作,因此监管层在审批上越来越谨慎,在数量上也在考虑进行控制。此前,S前锋由于首创证券公司借壳的概念,创下了连续25个涨停的纪录。

  上述券商说,就券商借壳而言,只要被选定的借壳对象股价有异常表现,特别是连续拉出几个涨停板的,都将很难获得批准。

  本报获悉,针对目前二级市场股价异动及市场并购重组传闻较多的问题,中国证监会已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将及时纠正、及时查处。

  在监管措施上,当市场出现涉及相关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传闻时,监管部门将要求上市公司按照规定立即予以澄清。针对所有涉及借壳上市的传闻,中国证监会已向各交易所、证监局下发有关文件,要求做到及时停牌、及时澄清、及时复牌。

  中信证券安定门外营业部副总经理韩钢说,今年以来,重组、资产注入、借壳成为推动低价股上涨的主要动力,在市场整体估值已经居高的情况下,寻找成长性就成为资金追逐的新热点。价值投资难以获得高收益,而追“题材概念”的却是赚得盆满钵溢。

  但是他说,纷繁的传闻也带来过多的投资风险和泡沫。因此,“是到了需要控制的时候了”。

  监管下一步

  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最近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的过剩流动性指标已经从2005年的2.6%上升到了2006年的3.1%。紧缩措施的确成功让房价涨幅放慢到5%左右,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资产市场担忧,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暴涨了一倍多。

  而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股票市场受到了国内流动资金的过度推动,达到了短期内的高点——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间,相信只能出现温和的上扬。

  中信证券安定门外营业部副总经理韩钢也认为,现在上涨的势头是无法遏制的,特别是基于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题材的股票,因为这对公司基本面也会带来好处,事实上,证监会也希望借此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在此情势下,打击非理性的上涨泡沫自然成为监管层的工作重点。春节长假过后,整个3月,是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监管政策出台密集的一个月,而且,证监会频开罚单,也显示了监管的决心。

  监管机构的目标尤其指向了股价操纵与内幕交易,包括挤压市场的投机泡沫。

  3月早些时候,证券分析师蔡国澍因发布不实信息影响股价,被中国证监会立案稽查。也是在3月份,中国证监会还对另外一位操纵股价的大户朱耀明开出了“永久性市场禁入”的罚单。朱耀明操纵股价是在2001到2003年间,中国证监会此时公布对他的处罚决定颇有意味。

  此外,中国证监会还相继发文,严禁上市公司高管违规买卖股票、规范大小非减持和保荐业务、 禁止挪用募集资金参与证券交易。一些市场人士的感觉是,似乎市场在热炒什么,监管的眼睛就会盯上什么。

  据消息人士透露,此轮炒作的主力是私募基金,他们主要是通过对绩差题材股的不断炒作获利。“私募基金的手法很灵活,几天中的换手率非常高。相比之下,公募基金就显得乖很多了,他们还是比较遵守证监会的要求和基金契约的规定。”

  因而,对于私募基金的监管成为证监会的一个重点。

  不过,这也正是监管的难点。因此,除了打击市场投机,政策的规范与严格信息披露、上市公司专项治理成为当下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目前,中国证监会对杭萧钢构的调查仍在进行中,对广发证券借壳的调查也还没有公布结果。中国证监会还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正在绷紧的监管之弦最终会射出什么样的利箭,仍是一个悬念。


相关报道:自比操作灵活服装店 私募基金期待走进阳光地带
           深圳酿造私募孵化器 深国投模式风生水起
           私募基金挖角公募基金升级
           3200点个股投资机会变少 私募潜水封闭式基金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