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首页 | 新闻 | 体育 | 邮箱 | 搜索 | 短信 | 聊天 | 天气 | 答疑 | 导航

·财经首页 ·银行专题 ·保险专题 ·外汇专题 ·期货专题 ·基金专题 ·非典与中国经济 ·封面秀 ·股市 ·个人专栏 ·论坛 ·科技
  经常采访企业家的媒体同仁,大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就是有三个问题很难得到真正的答案。其一便是第一桶金从何而来?几万元或十几万元的都好说,也说得清,但几百万上千万元的第一桶金就很难说了,其中的“隐秘”乃至“血腥”恐怕永远不足为外人道也。
 
新浪财经观察从本期开始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中国富人》,全方位、多视角,与您一起走进中国富人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一起关注这些纵横捭阖在中国市场的风云人物。

  中国企业家协会在1987年曾经评选出20位全国著名企业家。时过境迁,今天仍春风得意者屈指数来竟不过两三位而已,大多数都成了过往烟云。仅就此而论,足见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的“伤亡”率之高。
  究其原因,是经营不善?是环境恶劣?还是自身素质使然?
  有人说,企业家的胸怀有多大,企业就能做多大。实际上,一个企业家的视野有多远,也决定了他领导的企业能走多远。而企业家的视野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身世、早年工作及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对于以创业型为主的中国企业家队伍来说更是如此。
  如不能正视企业家的“身世”,也难看清他们的未来。[发表评论]

您认为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伤亡”率高的原因主要是?
自身素质不够
外部环境不好
很难说得清楚
  出身极大地影响了这些企业精英的关系资源的拥有和支配程度的高低,也决定了这些企业家或企业经营者在整个中国企业食物链中选择的位置,以及他们的经营管理的风格。我们不敢说这100位工商精英的出身就代表了全部,但足够说明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全文  [发表评论]   >>世界10位工商领袖的第一份工作   
  “海归派”企业家--高端食物链
  当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为了聘用既具备专业背景,又精通外语的业务经理伤透了脑筋的时候,“海归”的出现使得这些头疼的公司眼前突然亮了起来。[全文] [发表评论]                                              海归派企业家不完全档案
    李文:冲突无所不在
   李文在进入天士力之前从来没有到过天津,也不知道有天士力这样一个企业。“一个人都不认识,刚来的时候惟一认识的就是闫总的儿子”这就是李文对当时境况的描述。然而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跟李文在英国留学时一起吃住了两年的好友的父亲闫希文总裁正是天士力集团的创始人。
    汪潮涌:无法拷贝
   15岁上大学,20岁赴美留学,曾出任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副总裁兼北京首席代表,后又创办信中利,自己当起了老板。汪潮涌的人生经历顺利得很让人嫉妒,同时又让别人根本无法拷贝。
    有如此经历的汪潮涌有时也会给人一种傲气的感觉,其实与其说是傲气,还不如说是自信的霸气。
  军人出身企业家--失误转身难
  商场如战场,军人似乎是天生的商人。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形容商战的强烈对抗性。军队也一直被认为是最具效率的组织,而军人出身的企业家们则似乎有点得天独厚的味道。[全文] [发表评论]                         军人出身企业家不完全档案
    任正非:血腥渗透
   稍微了解一点企业门道的人知道,华为的创办人任正非是当今中国企业界的传奇人物。
    这种传奇更多的是来源于一种反差。华为所打造的新锐的网络技术,所建立的是透明而现代化的企业总部,所追求的高度竞争的企业文化,但任正非却用中国最传统的方式管理华为。革命化的团结大动员、唱军歌式的管理模式在华为是一种有趣的特殊现象。
    有人说华为就是任正非,而任正非就是华为,也许这只说对了一半。而华为的另一半,或者说是任正非的另一半却一直被掩盖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教师出身企业家--带救生圈下海
  从企业家到教授应该不算是一件很难的事,而教师创业的故事就像是“公鸡穿上游泳衣后下水学鸭子”,首当其冲的寓意便是滑稽,另一个顾虑则是到底会不会被淹死。[全文] [发表评论]                         教师出身企业家不完全档案
    谢圣明:靠校吃校
   “士为知己者死”,说得就是读书人的义气。谢圣明也有一句名言,“老板的股份越来越少,企业才能越做越好。”红桃K从8个总裁“打天下”到18个总裁“坐天下”,并不容易。
    谢圣明之所以能做到原创业人员不散伙,其关键就是一个“义”字。
    段永基:惯性反思
   在中国的企业家里,有“中关村村长”之称的段永基一直以老谋深算的形象在中关村呼风唤雨。
    董事长加总裁的头衔与教师的身份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段永基有两个具分量的头衔,一个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四通集团董事长,另一个是中关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技术出身企业家--宿命难逃
  优秀的管理者与技术出身到底有没有关系?答案是很难确定的。我国国有企业的第一代企业家就属于“总工程师型”的企业家,而现在中关村的大量IT企业中也不乏成功的技术型企业家。[全文] [发表评论]                 技术出身企业家不完全档案
    王江民:不谈管理
   王江民所造就的是中关村的另类传奇,一个让人望尘莫及的杀毒传奇。
    初中毕业,38岁开始学电脑,45岁独闯中关村办公司,在全球6万种电脑病毒中,王江民就亲手杀过一万多种。技术出身的王江民始终认为高科技企业就得靠技术,靠市场只能炒一阵子。
    求伯君:“没经营头脑”
   对于在DOS时代就接触电脑的人来说,十多年前就应该知道求伯君这个名字。因为求伯君与CCDOS的严援朝、五笔字型的王永民以及CCED的朱崇君一样是软件业“草莽时代”的英雄。
    然而,就在众多技术英雄逐渐被人遗忘的世界里,求伯君依然不过时,供人回忆……
  官员出身企业家--裁判进场
  时下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不时传出有县市级官员辞官下海的报道。致使有人认为,上台为官、下台为商,这在现今的中国,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全文] [发表评论]                                     官员出身企业家不完全档案
    熊建明:通通先下岗
   去年有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方大集团董事长熊建明:那段时间方大正在搞集成电路和半导体,想争取国家新的“863”计划,却想不到“阵前失蹄”,重新投标没有中。
    这次“落马”意味着方大将享受不到国家的特惠政策,和别人不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经过一年再看,那些当初被列进“863”计划的项目,现在却已经被方大远远地丢在后面……经过此事,熊建明对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在中国企业离不开政府,但也绝不能依赖它。你完全依赖它企业就产生了惰性,失去了发展的压力与动力,永远都长不大!”
  传媒出身企业家--借势蹿升
  世界上有两种职业最虚幻、最让人伤脑筋:一个是银行职员;一个就是记者。银行的职员每天要数着一沓沓不属于自己的钞票,记者每天更要历数着一桩桩别人的名与利。[全文] [发表评论]                              传媒出身企业家不完全档案
    赵强:一路找北
   赵强惟一不变的,就是在变。记得上一次见面是在半年前,作为格兰仕总经理助理的他,来北京召集新闻媒体记者,为微波炉辐射风波进行危机公关;如今再见他,是在北京鹏润家园豪苑18层的婷美集团总部,他递过来的名片上,职务已“高升”成婷美集团的总裁。
    也许面对了太多“为什么要跳槽?”之类的质疑,所以对于这一次离开格兰仕,赵强似乎都懒得再费口舌:“没那么复杂,这次纯属个人原因。不识趣地追问:“有人评说,你总选择在企业处于低谷时离开?”赵强马上反问:“你在哪里看到这样的评价?”
  文体出身企业家--掌声变现
  “学而优则仕”,中国人自古就有触类旁通的本事。这种本事到今天逐渐蔚为大观:演而优则商,唱而优则商,画而优则商……人生苦短,对于文艺界的人来说更加如此。[全文] [发表评论]                              文体出身企业家不完全档案
    陈逸飞:干嘛非得是画家
   提起画家,更多的人会想到梵高。梵高有两种劲头:死磕劲和穷酸劲。若有人以此观照,那么陈逸飞身份就变得有点难以确认了——他并不专注,除了画画外,同时经营着一个规模不小的逸飞集团企业;他也并不穷酸,艺术已为他赢得现世消受不完的名与利。
    人有十指,有的人攥成一股劲做一件事。但陈逸飞除了右手画画外,左手的五指还分别在做电影、做时装、做模特、做杂志、做广告。直到现在谁也不敢肯定会不会还有新鲜事物,再次激起陈逸飞的兴趣,并最终“侵占”他握画笔的那只手!
    农民出身企业家--先天贫血
  与其他类别出身相比,在关系资源方面,农民出身有着先天的贫血。因为在闯荡市场中,他们不可能像军旅出身的人走遍天下都可能以战友“套瓷”,更不可能像官场出身的人在各种关系网中游刃有余[全文] [发表评论]    农民出身企业家不完全档案
    南存辉:减法生存
   第一次接触南存辉是在2001年“两会”期间,接过他的名片认真看了看,头衔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执委常委、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两年后,人气更盛的他,却在自己的名片上只保留了两种身份:正泰集团董事长、高级经济师、商人专家。他似乎要静下心来,找回普通人的感觉。
    在众多温州企业家代表中,南存辉称得上是少见的异数。在胡润编排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中,他连年入围,同时也是我国私营企业纳税50强之一。
    学生出身企业家--让理想做主
    严格意义上讲,大部分企业家都曾经当过学生。在这里特别归纳出一类,主要是指那些一走出校门之后基本上没有其他职业经历即进入企业,并最终在一个企业获得成功的商界人士[全文] [发表评论]                     学生出身企业家不完全档案
    吴有富:“用钱尊重人”
   2000年初辞去北京万科总经理之职的林少洲曾有一次“妙喻”——万科如同戒律森严的“少林寺”,寺内所有的人,包括“方丈”在内,都必须遵守清规戒律!他觉得万科已经非常成熟,今后需要的是技术型、操作型的职业经理人,而自己更愿意做“桃花岛主”。任意、逍遥的他,终于唱出一声“清风明月俺去也”……
    在万科集团内部,吴有富号称王石旗下的“八大金刚”之一,但在“龙腾虎跃”的北京房地产界却鲜为人知。年仅36岁他能否担当起重振北京万科的重任?
    含金钥匙出身企业家--更相信DNA
    就算父辈一穷二白得只拥有三间茅草屋,他们也会把它传给自己的子女,因为这是一个传统。家族企业很难跳出这一传统,最终他们大多还是会选择自己的子女,此时他们更相信DNA。[全文] [发表评论]                   含金钥匙出身企业家不完全档案
    梁昭贤:居危思危
   虽然梁庆德在将自己的儿子梁昭贤定为格兰仕的接班人后还一再强调,只要有更好的人选,他的班也可以由别人来接,但在最终的加冕仪式上梁昭贤仍然顺理成章地成了主角。
    没有人会站出来怀疑梁昭贤是不是最好的接班人,因为这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李兆会:突然接班
   随着2003年1月22日上午的一声枪响,原海鑫集团董事长李海仓撇下了自己一手创办的海鑫集团。
    创业者李海仓的意外身亡,拥有43亿资产的海鑫公司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的继承问题,李海仓在企业的90%以上的股权由谁来继承?
  他们从哪里来?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他们何以走到今天?他们能带给我们什么?
  他们盼望什么?他们担心什么?
  新浪财经观察从本期开始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中国富人》,全方位、多视角,与您一起走进中国富人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一起关注这些纵横捭阖在中国市场的风云人物。
       新浪财经观察第一期:《人民币迷雾》

  欢迎各媒体合作,来电:010-82628888-5607、5231;来信至:finance@staff.sina.com.cn
  欢迎网友投稿(投稿请注明主题《中国富人》 信箱:finance@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