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圣明:靠校吃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10日 14:52 《英才》 | ||
“士为知己者死”,说得就是读书人的义气。谢圣明也有一句名言,“老板的股份越来越少,企业才能越做越好。”红桃K从8个总裁“打天下”到18个总裁“坐天下”,并不容易。谢圣明之所以能做到原创业人员不散伙,其关键就是一个“义”字。 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谢留校任中文系老师,1988年辞职,下海创办“青年心理研究所”,1992年与人投资50万元,开始红桃K的创业。谢圣明及其创业者的个人股份从全资到逐步 由于谢圣明对“毛选”的偏爱,红桃K的市场策略走的是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因此红桃K人的“上山下乡”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公司的一些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都要到农村的第一线,一年四季四海为家,往往工作了半年以后才能跟老婆孩子见面。” 人们心里总会有这样的思维定势,只有新疆人熏烤的羊肉串才够地道,只有四川的火锅才是正宗。谢圣明是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企业家,因此在他的脑子里,学校和学者教授才是正宗,事实上,红桃K公司的很多资源也正是取之于学校。1992年,谢圣明还在华中师范大学一个研究生班学习时,全班总共大约有30来人,其中就有9个人包括3个班长后来都加盟了红桃K公司。“其中一个原来是一个大学的副校长,毕业以后他选择了红桃K,如今是红桃K的副总裁。” 其实谢圣明不但从研究生班挖走了人才,就连这些精英的思想谢圣明都没有放过,红桃K公司“只有逗号,没有句号”的理念就是在当时形成的。“另外有10个人现在都在武汉市当了副局长以上的领导干部,有8个人现在是大专院校的学者、教授,还有几个出国了。这一批人都是精英,他们一向志向高远,而这个核心理念就是我们的一种精神境界,是大家学习时的一个共识,它的含义就是永无止境地追求。” 谢圣明从学校得到的还不止这些,“红桃K”这一名字的来源也是一位大学老师的杰作。1994年,谢圣明为了给自己的补血高科技产品取一个好名,就向全社会征集,还在《长江日报》上登了一个启事。“当时有上万人应征,数十万个名字,其中有一个是江汉大学的老师的来稿包了8层,每一层都是‘秘方’、‘秘方’、‘秘方’……,到最后一层打开来一看,是‘红桃K’,意思就是说血是红色的,桃是‘面如桃花,寿比南山’,‘K’则是‘开门大吉’的第一个字母。” 如今的红桃K公司还有些院士级的董事,中国生物医药材料的权威卓仁喜院士,中国日化所的所长,中国表面活性剂研究专家,中国化妆品领域当中惟一的一个院士张高勇,还有红桃K血剂的研制专家张正壁教授,生物农药的谢天健教授已是入围院士。 近水楼台先得月,谢圣明占尽了这种优势,这也使得红桃K存在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公司有一大批人过去都是大学的教授,他们既在学校搞科研,又在企业中实践。而谢圣明当年在出任红桃K儒商学院第一任院长时,也曾靠讲课来扩展过公司的队伍。 其实就连处理危机的方法,谢圣明也是采用“教书匠”的办法。在谢圣明看来,红桃K首当其冲的危机便是人才的危机,面对这种危机,谢圣明采用蚂蚁上树的方式“传帮带”。“我过去在大学里当过老师,我认为学生首先要有好的教材,第二是要有好的老师。在我的一整套系统培训计划中,我认为各级一把手就是最好的老师。”
|